《现代教育学》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是指现代化背景下,对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它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学关注的是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中国的孔子就提出了“教育为行之有效者”这一观点,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而在欧洲,以教育哲学家笛卡儿为代表的新哲学运动,也对教育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现代教育学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现代教育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是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成长发展的心理过程及其相关心理学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促进学习。
而教育方法学则旨在研究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现代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学校,以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分支外,现代教育学还扩展出了许多新的领域,例如跨文化教育、教育技术学、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探索和创新空间。
现代教育学对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进步、服务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关注、学习、掌握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更高效、科学、有效的方式推进教育工作。
总之,现代教育学在促进教育科技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和认识,把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推动教育进步和未来发展。
现代教育学教育学二00442
现代教育学教育学二00442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的目标、方法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现代教育学作为对传统教育学的
发展和延伸,涵盖了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如教育科学、教育管理和教
育技术等,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支持。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 传统教育学的兴起
2.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
3. 当代教育学的实践意义
二、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 行为主义理论
2. 认知学派理论
3. 社会学习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5. 社会文化理论
三、现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1. 教育目标的确定
2. 教育评估的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4. 学生主体性和合作学习
5. 教师角色的转变
四、现代教育学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1. 个性化教育
2. 跨学科教育
3. 教育技术的应用
4. 全人教育的理念
5. 教育公平和包容
五、现代教育学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1. 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2. 教育机构的改革
3. 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
4. 教育投入和资源分配
5. 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结语:
现代教育学以其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创新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现代教育学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章字数:256)。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课程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Pedagogy)一、课程目标1.引领学生深化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专题1:教育学的开展历程及其研究的方法论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2)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与学科立场?(3)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基本问题?(4)如何打破教育学的“板块论”建构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5)如何认识总结中国教育学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缺乏?(6)如何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2、建议阅读的基本文献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95-440: 579-699o 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25;55—69:211—242;265—281 页;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章,3章。
石佩臣:《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2页。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1部,1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版,绪论。
侯怀银:《中国教育学开展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为中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0—62: 101—104: 115—132:五章。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1一20页。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 (5).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开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中国社会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社会思潮与教育思潮的关系?(2)当代教育思潮的开展与演进过程?(3)当代教育思潮主要观点、代表人物?(4)终身教育思潮讨论。
《现代教育学》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学》课程简介《教育学》课程简介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是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它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教育技能的掌握起着奠基作用。
本课程着重教给学生理论、原则和培养思维能力,强调理论性和基础性;也教给学生一定的规范、技巧和具体操作方法,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有一定的局限。
它主要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现实反思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其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德育);怎样保障教育顺利进行(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研究)等。
3、考核方式:实行百分制,其中: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作业(2-3次)、学科结业论文(1次)和出勤作为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作业要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
不交作业者以不及格论处。
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采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考核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着重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自学、讲授、研讨相结合。
以讲授为主,自学安排在课外,研讨除安排1次专题外,其他在讲授中穿插进行。
5、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安排:总学时数:36学时其分配是:讲授32学时,(习题)研讨2学时,复习2学时本课程所用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共12章。
绪论教育学的发展2学时第一章现代教育本质4学时第一节社会与教育(2学时)第二节人的发展与教育(2学时)第二章教育现代化2学时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第二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第三节教育现代化模式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2学时第一节教育目的及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二节“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第四章现代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2学时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现代教育内容-课程6学时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设计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略)第六章现代教育途径-教学6学时第七章现代德育4学时第八章现代教育评价2学时第九章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略)第十章教育研究方法(略)6、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现代教育学》新课内容
现代教育学教师资格证使用注意事项:2、使用《现代教育学》相关的练习和试卷,进行应考训练,着重记忆其改错题、填空题以及主观题;3、调整心态,注意方法,做好计划,踏实践行:为顺利通过考试、掌握知识而努力,坚持就是胜利!主要内容:《现代教育学》各章节思维导图P2 《现代教育学》新课内容P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五章教育改革第六章教师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理论第九章教学实施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学》各章节思维导图《现代教育学》上课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及学校教育的出现二、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重点:1.教育的概念和本质的探讨2.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1.教育的本质及其特点2.学校教育的产生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卢梭的《爱弥儿》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发展,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
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P2,识记)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名词解释)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名词解释,识记,P9)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可以用教育这个词来表述它。
这只是“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把它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三)“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一般性定义(广义性定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二、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从而使得教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非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
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学第九章第四节
教师需要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和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提供探究的课题和资源,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和方案,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的过程。该理论主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和协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3
CHAPTER
现代教育学的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总结词
总结性评价通常包括期末考试、课程论文、项目报告等形式。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并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估的过程。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受到外部刺激后所做出的反应,通过强化和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该理论主张程序教学和行为矫治,认为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操作来掌握知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知识,强调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学原理》课件
实践实验
说明实践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际操 作和探究能力的积极作用。
学生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1 全面评估
强调全面评估的必要性, 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和 態度的评价。
2 个性化反馈
介绍个性化反馈的意义,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 和改进的方向。
3 促进成长
探讨如何利用学生评价和 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和个人成长。
机遇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教学的机会 创造更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学原理》PPT 课件
教育学的定义和作用
现代教育学原理的概述
1
理论基础
介绍现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背景,包括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
2
重要原则
阐述现代教育学原理的重要原则,如个体差异、激励机制和合作学习等。
3
实践应用
探讨如何将现代教育学原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
介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图 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元素的呈 现。
在线学习
讨论在线学习的益处,包括灵 活性、资源丰富和远距离学习 的便利性。
个性化教育
说明个性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定 制化的学习支持。
教育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老师角色的转变 新技术应用的困难 课程设置的改革
明确目标
讲解如何明确教育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评估方法
介绍常用的教育目标评估方法,包括考试、观察和作品评价等。
反馈激励
讨论如何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激励,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小组讨论
解释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 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思维能 力。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效率和效果。
它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它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就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教育和学习。
具体来说,它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设计与实施现代教育学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它探讨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师生关系的建立等。
2、学习与认知现代教育学还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机制,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3、教育制度与政策现代教育学也关注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研究如何对教育政策进行制定和实施的评估和改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现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现代教育学研究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和实质,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求得客观、准确和可靠的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现代教育学中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来验证或推翻某种理论或假设,以求得客观且可靠的研究成果。
实证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研究等。
2、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现代教育学中用于比较不同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或教学方法的效果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比较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文化、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等,以查明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得出有关教育的有效做法和失败原因的结论。
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已有的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网络资料等)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教育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状态。
通过文献研究法,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也可以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推进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现代教育学》课件 (2)
学习心理与认 知科学
探讨学生的心理特 点与认知过程
教学设计与评 价
研究有效的教学设 计和评价方法
现代教育学的发 展历程
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逐渐兴起,为现 代教育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教育学 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理论和实践 成果。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02 大数据
数据驱动教育创新
03
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僵化
传统教育模式
缺乏个性化教学 过度注重考试成绩
现代社会需社会的人才
机遇:全球化教育合作
国际资源共享
跨国教育交流
全球化教育
重塑教育未来
教育质量提升
融合不同教育优势
全球化教育合作
全球化教育合作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 各国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 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02 教育方法
介绍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03 教育技术
应用科技促进教学创新与发展
现代教育学的特点
科学性
强调教育实践的科 学性和系统性
效益性
关注教育的实际效 果和社会效益
实践性
重视教育理论与实 际教学相结合
研究领域
教育目标和价 值观
探讨教育的目标设 定与核心价值观
教师专业发展
关注教师职业发展 与专业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 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更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这种趋势促进了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更新, 使教育更加高效和便捷。
终身学习
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不再是一劳永 逸的过程
(串讲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 • • 第五节 教学原则 √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 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均起指导 作用。 教学原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则来实现的。教学规则是教学 原则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细节,每个教学原则都包含一系列的教 学规则。 (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主讲:郭孔生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主讲:郭孔生
第七章 课程
• • • • • • • • • • 二、课程编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程编制的各种原则体系 1、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 系统知识准则、历久尚存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兴趣需要准则 、社会发展准则 2、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 一是统合,二是反复,三是系统 3、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 互补性原则、准备性原则、教育转换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法 规依据原则 4、课程专家会议论课程编制的原则 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第三节 教学过程 √ •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 间流程。它的指称有几个层面:一是指一节课为时间单位、从 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过程;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 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 过程;三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比如小学期间、初中期间等 ,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四是指贯穿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 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教学过程;五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中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过程的动力 •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实质 • 教学过程的动力,也就是教学动力,是由教学内外部各种相关 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
现代教育学-完整版
二、“什么是教育” ?
有两种完全不同倾向的看法:一种过于宽泛,一 种过于偏狭。 对教育作宽泛解释的只有少数教育家,如法国的 卢梭 、美国的杜威; 大多数教育家对教育作偏狭的解释,如英国的斯 宾塞 、法国的涂尔干、前苏联的加里宁。
大致有三种认识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探求“教育”一词的原始涵
教育的组织管理日益完善起来。
3、教育应独立于政党之外。
“政教互助说”
1、政治影响教育。
2、教育也影响政治。
二、教育与政治的双向关系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
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辞典》中的“教育”条目释文 。
:这种方法都只是涉及到人们对“什么 是“教育”的认识,而不是教育事实、现象本身。
大致有三种认识方法:
第三种是寻求某些能区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
的标准,并进而揭示教育涵义的方法。如彼得
斯对“教育”概念的分析。
:人们既然认为教育就是他人教育,就会 按照这种认识去设计、建构教育,其结论必然是:
只有典型的、专门的学校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循环论证:教育即他人教育
上述三种认识或研究方法虽然不一样,但却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循环论证:首先假设某种
教育涵义是教育的真正涵义或某种教育现象是
真正意义的教育,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去推断或
论证教育的涵义或标准,最后又回到原点。
第二节 教育现象及教育定义
一、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的两个区别点 二、教育的起源 三、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教育存在的两 种基本方式 四、教育的定义
现代教育学第7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学 (第7章)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人:杨晏清
•
• •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 • • • • 二、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一)课程类型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 课程。 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 课程。 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2、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学课 程和所得课程 以课程运行层次为标准进行划分。
• • • • • •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三、课程研制的主要阶段 • (二)课程实施 • 所谓课程实施,是把规定好的计划、方案和标准等付诸实 际的过程。也就是将设计出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三种 取向的课程实施。 • 1.“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追求最大程度地依据 课程计划的原本意图去实施课程。 • 2.“调适取向”的课程实施:允许教师根据具体教育情 境对原先的课程计划作出适当的调适。 • 3.“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是课程不是既定的计划或 产品,而是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总和,官方的课程纳要、课 程文件和教材等不是需要教师忠实推行的学习材料,而是 协助教师和学生创造课程的一些工具。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 • • 一、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1.中国: 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为《诗经· 小雅· 巧言》中“奕 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 乃得依法制也。” • 宋朝朱熹《朱子全书· 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 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趋频繁,在翻译领域开 始用“课程”来翻译英文中的“curriculum”和“course”。
现代教育学(1-3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人猿相揖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
1977年-2008年高考录取 数
•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 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 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 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 持大学扩招: • 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 水平的国家; •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 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 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
•
记者从国务院学位办获悉,2009年国家从 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了3.8万名专业学位硕 士生,实行全日制培养,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 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主转变。 —— 北京考试报2009年11
月18日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 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 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自考【大纲】29766 现代教师学(高纲1787)
29766现代教师学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现代教师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开启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对教育科学的兴趣,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和领会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为继续学习教育类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2.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3.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4. 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5.理解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练掌握召开主题班会的知识与技能。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在小学教育专业计划中,现代教师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教育类其它课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本课程以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整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理念,研究教师素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而教育科学群中的其他学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等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教师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学好教师学,可以为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体包括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的规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与方法,班级管理,班级活动。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运用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评析。
Ⅱ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教育概念及教育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现代教育学第四版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第四版扈中平简介《现代教育学第四版》是扈中平教授编写的现代教育学教材,是中国教育界的经典之作。
该书是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阐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水平。
本文将从书籍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背景和贡献以及对现代教育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主要内容《现代教育学第四版》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教育原理、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评价、教育治理与管理等方面。
其中,作者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的战略意义以及教育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此外,书中还对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建议。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概念清晰明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拓宽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背景和贡献扈中平,中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扈中平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曾任教于多个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并在教育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扈中平教授在《现代教育学第四版》一书中,对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重要的创新和完善。
他提出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明确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原则和规律。
此外,他还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为读者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现代教育学的影响《现代教育学第四版》一书的出版对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本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扈中平教授在书中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规律,为实践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课程简介
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是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它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教育技能的掌握起着奠基作用。
本课程着重教给学生理论、原则和培养思维能力,强调理论性和基础性;也教给学生一定的规范、技巧和具体操作方法,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有一定的局限。
它主要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现实反思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其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德育);怎样保障教育顺利进行(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研究)等。
3、考核方式:
实行百分制,其中: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作业(2-3次)、学科结业论文(1次)和出勤作为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作业要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
不交作业者以不及格论处。
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采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考核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着重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研讨相结合。
以讲授为主,自学安排在课外,研讨除安排1次专题外,其他在讲授中穿插进行。
5、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安排:
总学时数:36学时其分配是:讲授32学时,(习题)研讨2学时,复习2学时
本课程所用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共12章。
绪论教育学的发展2学时
第一章现代教育本质4学时
第一节社会与教育(2学时)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教育(2学时)
第二章教育现代化2学时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第二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三节教育现代化模式
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2学时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第四章现代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2学时
第一节教师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第五章现代教育内容-课程6学时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设计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略)
第六章现代教育途径-教学6学时
第七章现代德育4学时
第八章现代教育评价2学时
第九章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略)
第十章教育研究方法(略)
6、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阜阳师院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主编:
《高师教育学教程新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
晏清才主编:《教育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孙俊三主编:《教育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学习基本要求:
1.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
2.围绕小学教育学的基本结构,着重理解和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善于利用多种媒体、学习材料和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要作好学习记录;
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中密切联系我国教育改革实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特别是当前教育思想观念和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讨论学习和小组协同学习;
4.积极发挥主体内因作用,在重点和难点上多下功夫,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研、访谈、实际作业、操作练习、自学等方式进行多形式学习;
5.广泛阅读中外教育论著,着力提高自己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学习指导:
学习与研究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总的思路与方法就是《中庸》中的那段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具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习是学好小学教育学的关键
对学习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从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出发,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所学的学科,这比任何外界刺激都更强有力地推动自己的学习。
当然热爱它,需要了解它,但热爱它便能更好地去了解它、掌握它。
英国优生学者、心理学家高尔顿强调“热情”对智力活动的重要性。
他说:“我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
”英籍澳大利亚病理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最基本的两条品格是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
”这话同样适合于小学教育学的学习。
只有热爱和兴趣,才能有对教育理论的追求。
教育现象和问题往往看上去很平常,教育的书籍读起来也不困难,似乎其中没有什么奥秘,不值得好奇。
其实要真正领会其中的真理并非易事。
我们应当在平常的现象中探寻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说过,他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他是不能工作下去的,他很喜欢教育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但又高于教育实践。
学习小学教育学的目的在于以教育理论指导小学教育实践。
要自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领会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努力掌握小学教育学在发展中已经取得的成果,为学好本学科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教育的一般理论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才能表明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才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学习教育理论时,要常到学校去接触教育实际,了解小学教师怎样教书育人,怎样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小学生怎样学习、成长,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努力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挂起钩来,力求运用学到的理论去回答、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学好小学教育学。
3.坚持学、思、练结合
学思结合,古人早已提倡。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有三种水平,记忆水平的学习,理解水平的学习,思考水平的学习。
记忆水平的学习不可少,但不能呆读死记。
不能否认基本原理,基本事实的记忆,但不能停留于记忆水平。
为了记忆,需要理解,理解了可以更好地记忆,理解水平的学习包括记忆。
对学习的进一步要求是思考水平的学习。
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思考。
思考要有事实材料,要建立在大量事实和感性认识基础上。
通过思考,问题得到解决,标志着理解,也就“自然”地记住了。
学习时,一方面要认真读书,聆听教师的讲解,努力吸取前人已取得的小学教育科学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努力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好小学教育学还必须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研、访谈、实际作业等实践环节进行操作练习。
为此本课的每一章后面配备了相应的复习思考题、实例分析、学用结合、研究指南等创新指导内容。
这既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掌握小学教育基本理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的能力。
4.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是不同,为了有效地学习,每个人应当努力探寻出适合自己学习方式与学习特点的方法。
例如分析一下自己认知的特点,在对待多种信息的加工方面,是继时加工,即逐一识别、处理的,还是同时加工,即对多种信息浏览、概括? 对问题的解决,多用分析方法,还是多用综合方法?长于记忆与原有知识结构相同的东西,还是不同的东西? 再如分析自己意向特点,坚持性强还是弱? 是多问多说还是沉默寡言? 也可分析一下自己是喜欢独自学习还是结伴学习? 是倾向于通过竞争激发动机还是偏爱合作学习? 等等。
学习者应据此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或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
5.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
教育现象十分复杂,与其他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小学教育学又是在不断地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为了深刻理解小学教育理论,就必须具有其它有关学科的知识,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教育史等学科的知识。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不断综合、不断分化。
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小学教育学不仅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而且还广泛运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认识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因此,努力掌握有关学科的知识,已成为学好小学教育学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