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原因论——犯罪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学课件——第07章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

犯罪学课件——第07章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二.犯罪原因生物学理论
犯罪生物学理论主要是指对20世纪初期一些
有关犯罪人的生理学特征与犯罪关系的理论 的统称。从整体犯罪生物学研究的情况来看, 犯罪生物学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分支:遗 传生物学研究和体质生物学研究。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二)体质生物学研究
体质生物学学说从犯罪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探
讨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人的关系,其中包括 身体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例如体型等, 也包括特殊的生理功能或生理状态,例如腺 体分泌等。 1.内分泌论 2.体型决定论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四.犯罪原因的社会学理论
(一)芝加哥学派: 该派认为,社区人口流动频繁,促进社会文
化多样性,有限资源加剧了生存斗争,削弱 了社区共同利益,甚至家庭纽带也趋于瓦解, 于是出现了社会解体状况,形成了犯罪发生 的温床。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八章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犯罪原因理论,
并能运用其中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现实存在犯 罪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 预备 作业 [课时安排]:4课时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我国学者 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与观点
3、不同个体对上述社会压力有不同的适应方式,而
不同的适应方式又与不同的越轨形式有关。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犯罪原因 PPT课件

犯罪原因 PPT课件
(2)表现 A.价值观错误 B.道德感缺乏 C.法制观念淡漠
二、犯罪的自然原因
1.概念与特性 (1)概念: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
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 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2)特性: A.原生性 B.间接性 C.具象性
2.时间与犯罪
(1)昼夜周期与犯罪 (2)社会周期与犯罪 (3)自然周期与犯罪 (4)季节周期与犯罪 3.地理与犯罪 (1)城、乡与犯罪——重点 A.表现 B.原因:
2.特性: (1)决定性 (2)普遍性 (3)系统性 (4)间接性 (5)可控性
3.经济因素与犯罪
(1)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联性 (2)经济因素与犯罪
A.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 C.社会经济管理与犯罪 D.分配制度与犯罪 (3)市场经济与犯罪 A.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 B.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
犯罪学中对个体原因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 的,与生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等学科具 有交叉之处,区别主要在于角度不同。
1.概述
(1)概念: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 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 质素及其相互关系。
(2)特性: A.特殊性:犯罪人自身所特有 B.直接性: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中介 C.时序性:因果关系单一,表现为先因后果
E.贫困与犯罪 一个被害“小姐”日记背后的故事
南方都市报《生于贫困的人生,迫于出卖的时代》 中国青年报《不能把弱势群体的悲剧归咎于社会》 燕赵都市报《弱者的悲剧应唤起悲悯情怀》
4. 政治因素与犯罪
(1)政治冲突与犯罪 (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 权力过于集中 ;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 权力行使缺乏监督;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完善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案例的典型性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可以 更好地为其他类似案件提供参
考。
案例的可分析性
选择具有可分析性的案例,可 以更好地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案例背景介绍
对案例的背景进行介绍 ,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
、犯罪人的背景等。
犯罪行为分析
对犯罪行为进行深入剖 析,包括犯罪动机、手
段、情节等。
恐怖主义犯罪
总结词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旨在制造社会恐慌和破坏社 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特点
恐怖主义犯罪通常是由组织或团体实施,犯罪动 机多与政治目的、宗教信仰有关,具有计划性和 突发性。
详细描述
恐怖主义犯罪包括炸弹袭击、枪击、劫持、化学 武器攻击等,这些犯罪行为旨在制造社会恐慌和 破坏社会稳定,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和影响。
影响
恐怖主义犯罪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 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
03
犯罪心理与动机
犯罪心理的概念与特点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 活动和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的特点
犯罪心理具有动机性、异常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这 些特点反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 征。
犯罪学课件
• 犯罪学概述 • 犯罪类型与特点 • 犯罪心理与动机 • 犯罪预防与控制策略 • 刑事司法制度与程序正义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01
犯罪学概述
犯罪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犯罪行 为、犯罪后果及其相互关系的科 学。
性质
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社 会科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犯罪现象论——犯罪学课件PPT

犯罪现象论——犯罪学课件PPT

2、犯罪统计 犯罪统计的阶段: 犯罪统计调查 犯罪统计汇总 犯罪统计分析
以下几种犯罪研究或统计,是犯罪测量的 主要数据来源:
1.警察部门的统计 2.被害人调查 3.自我报告研究 4.知情人调查以及组合式调查 5.犯罪代价评估 6.社会公共安全感调查 7.其他数据资源
(三)中国犯罪现象的数据资源
二、犯罪测量的方法
(一)犯罪测量的指标体系
1.犯罪的量,包括犯罪总量和犯罪相对数; 2.犯罪结构与犯罪分布; 3.犯罪人与犯罪被害人; 4.犯罪现象危害性程度,主要可以从犯罪代价和 公众的公共安全感程度两个方面加以测量。
(二)几种主要的犯罪测量方法简介 犯罪测量的方法和过程,实即犯罪数据的
收集方法和过程。 收集犯罪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试
我国的犯罪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安部门的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统计。 2.法院系统的已审结的刑事案件统计。 3.监狱系统的罪犯罪统计。 4.检察院系统的统计。 5.国家安全机关的统计。 6.工商、税收、海关、卫生检疫等行政执法部
门的相关统计 。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量
※一、犯罪总量与犯罪黑数
验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法等。
1、犯罪调查
犯罪案件调查:发案时间、发案空间、案 件类型
犯罪人调查:犯罪人的分类、犯罪人家庭 环境调查、犯罪人社会环境调查、犯罪人 处遇调查、犯罪人犯罪前调查、犯罪人性 格和气质调查、犯罪人体质及遗传调查等
犯罪侵害调查:对人的侵害、队伍的侵害
被害人调查:பைடு நூலகம்罪行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 的调查
犯罪现象严重程度是指特定社会的犯罪现 象通过其量、质及结构等三方面特征所反 映出来的综合性状态。
犯罪现象危害程度是指具有一定量和一定 结构的犯罪现象所蓄含的社会破坏性能量 的总量或总体水平 。

《犯罪的原因》课件

《犯罪的原因》课件

《犯罪的原因》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探讨犯罪的不同原因及其心理分析,并探讨预防犯罪的措施。加 强社会安全监管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
犯罪定义
• 什么是犯罪? • 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 犯罪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ຫໍສະໝຸດ 犯罪的原因社会因素
• 经济因素 • 教育因素 • 就业因素
个人因素
预防犯罪的措施
社会措施
•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 加强社会安全监管 • 提高警惕意识
个人措施
• 重视家庭教育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结
1 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犯罪行为涉及多个因素,需要综合分析来寻找解决办法。
2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监管机制
及时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 心理因素 • 生理因素 • 家庭因素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者的心态特征
通过对犯罪者心态的分析,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行为背 后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犯罪者的心理动机
揭示犯罪者犯罪行为的心理动 机,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并制 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警惕不良心理对犯罪 的影响
了解不良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 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 和打击犯罪。

犯罪学 第四章ppt

犯罪学   第四章ppt

2、挫折攻击理论
• 挫折攻击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 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 从而引起犯罪。 • 挫折攻击论最早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论,后来由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及美国耶鲁 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等做了发展。
3、智能低下理论
• 智能低下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低下对犯罪有一定 影响。 • 又称智力落后或者智力迟滞 • 是指由于遗传变异、感染病毒、脑外伤、颅脑畸 形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发育不正常或 不完全,使智力活动停留在较低的阶段。 • 分为边缘状态、轻度智力迟滞、中度智力迟滞、 重度智力迟滞和季度智力迟滞。 • 又分为愚鲁、痴愚和白痴
3、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论是较有影响的犯罪社会学理论观 点,是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年提出来 的。该理论认为不能适应统治阶级文化及 其模式的人,就会陷入犯罪。
4、亚文化论
• 亚文化论是西方社会学以研究亚文化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理论,亦称“亚文化群论”。 亚文化论的重点在于分析亚文化的起源、 形成、功能、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等,同 时它也研究与主文化对应的关系及联接关 系。亚文化的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 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二是引起各类社 会问题,特别是犯罪问题的原因之一。
2、社会解组论
• 社会解组论又叫社会失控论或社会分化论。 最早源于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同心圆说和法 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学说,后来由美国 社会学家默顿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观 点认为,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 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 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 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具体内容: 第一节 犯罪原因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Section One Significance of Causation Research) 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Section Two Crime Causation System) 第三节 犯罪动力(Crime Power) 第四节 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Section Three Research of Crime Causation) 第五节 国外学者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观点 (Foreign scholars about the main reason for crime theory)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二)加罗法洛的相关理论 加罗法洛在《犯罪学》一书中立足于“天生犯罪人”理论,运用实证和归纳方法,将犯罪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认为犯罪学由犯罪、犯罪人、遏制犯罪等方面构成基本内容。
(三) 菲利的犯罪社会学观点: 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的原因不仅仅是人类学因素,他提出体质、社会和地理环境的“三要素论”。(菲利的三要素论.ppt) 强调“犯罪的规模与种类取决于某一特定空间里起决定性影响的社会条件。”
三、当前我国主要的犯罪类型(暴力犯罪、青少年犯罪、团伙犯罪、女性犯罪、重新犯罪) 1、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指为获取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求而对他人人身采取的暴力侵害行为。表现形式有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以及以暴力威胁手段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公共财产和重要设施的损害。 ) 典型案例:沈阳大劫案(沈阳大劫案.wmv)
《犯罪学》课件
法律守望人
绪 论——何为犯罪学
犯罪学是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d.不良的性格特征。高度内倾或高度外倾,冷漠孤僻,爱慕虚荣,虚伪狡诈; e.生活方式的习癖化 (3)犯罪人的社会行为特征(对亲友或关系冷漠、态度疏远;解决问题多采用激烈的方式)
第二节 犯罪行为
一、犯罪行为概念特征 比刑法中的概念更宽泛,具有反社会性特征 社会标准、法律标准 二、犯罪行为的评价标准 政治标准、心理标准
三、犯罪现象的特征 (一)犯罪现象的历史性特征: (1)犯罪现象与生活经济状况具有直接联系 (2)法律制度和道德文化观念对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具有决定作用 (二)犯罪现象的区域性特征: (1)城市与农村的犯罪现象具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犯罪率;从犯罪形式看,农村的暴力性犯罪高于城市;但在贪利性财产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危害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城市更具特色。

《犯罪学》PPT课件

《犯罪学》PPT课件
社会标签论基本观点:
犯罪是政治现象 犯罪是刑事司法制度制造出来的 要改造的不是犯罪,而是社会关系
犯罪学两个关键词——犯罪;科学
——犯罪是什么? 科学 ——研究犯罪是科学吗?
狭义犯罪学 (犯罪原因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人类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学 狭义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
其他犯罪社会学
广义犯罪学分支学科体系
犯罪现象学
广义犯罪学
犯罪原因学 (狭义犯罪学)
犯罪对策学
问: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学研究范畴? 哪些行为属于刑法学研究范畴?
1.婚内强奸
2.吸食毒品
3.同性恋
4.安乐死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1、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2、犯罪学和社会学在研究 内容上有交叉。
3、犯罪学与社会学在研究 方法上有相同之处。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 是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一般包括调 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具体方法和技术 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搜集方法、资 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系统和技术。
二、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
三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思辨的研究方法 (二)实证的研究方法 (三)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 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 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 意思等。
意大利‚犯罪学三驾马车‛
菲利《犯罪社会学》 (1884年)及其犯罪学思想
加罗法洛《犯罪学》 (1885年)及其犯罪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济变动与犯罪 (一)失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犯罪
失业与犯罪的高度相关性早已为各国犯罪学 家所公认。
(二)经济发展与犯罪 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和比例的增减变化; 经济发展对犯罪结构的影响。
三、贫富悬殊与犯罪 基尼系数是一个0-1之间的数值 0.2以下:收入绝对平均 0.2-0.3:比较平均 0.3-0.4:基本合理 0.4-0.5:差距较大 0.5以上:差距悬殊 我国目前基本超过0.5
3、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加速工业化、城市化 的进程,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业相分离。
由于社会各阶层占有权力资源与经济资源的 不同,使得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得非常复 杂,从而造成了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
4、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需要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政策与法律的真空, 滋生了与主流经济并行的地下经济,与犯罪 密不可分。
有重要作用。
(二)破裂家庭
破裂家庭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消 极影响主要是:
1.对子女缺乏监督和管教。 2.缺乏子女感情发展的条件。 3.家庭破裂前后的创伤性体验的消极影响。 4.缺乏心理认同的对象。 5.得不到有效的社会心理和经济支持。
(三)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
研究表明,犯罪人比正常人更有可能有犯罪 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和 进行犯罪行为的家庭成员的存在,对个人犯 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括心理影响作用、行为示范作用和其他消 极作用。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
心理学家班都拉的研究表明,电视中的暴力对观众 至少产生4种效果: 1.它教给攻击行为的方式; 2.它改变对攻击行为的内在遏制; 3.它使人们对暴力失去敏感性而变得习以为常起 来; 4.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暴力的现实生活形象, 使人们以为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暴力。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与犯罪方面的内容,在一定 条件下会直接引起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这主要表 现为两种情况:
犯罪学家内特勒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因果 链条,即“不平等怨恨犯罪”。
七、犯罪状况与执法水平的影响
犯罪状况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犯罪 发生情况。
执法水平是指国家司法人员执行法律的效率、公正 和科学化程度。
执法水平是影响犯罪状况的重要因素,它们两者又 会对后来的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1)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与犯罪方面的内容,在 特殊情况下会直接诱发儿童和少年的犯罪动机,引 起儿童和少年的模仿性犯罪行为。
(2)对犯罪案件的不恰当的报道和描述,会直接引 起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六、经济不平等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存在的经济不 平等,会产生多种消极的心理现象,这些心 理现象往往具有罪因性作用。
八、罪因性物质的影响
罪因性物质是指可能诱发、促成或助长犯罪 心理与犯罪行为的物质。 (一)武器 (二)毒品或精神药物 (三)酒精
第二章 犯罪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一、政治腐败与犯罪 政治腐败是指政治系统中政治阶层的部分成员所奉
行的价值和行为,背离了系统的功能目标。 (一)政治腐败毒化了社会风气,制造了犯罪产生
第一章 犯因性环境因素
一、概述
犯罪行为的发生,实际上有一个原因链条。 从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这个原因 链条就是犯罪动机和犯罪情境;从犯罪行为 发生的间接原因来看,这个原因链条可以追 溯到社会环境因素。
二、不良家庭
对不良家庭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关系的探 讨,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
(一)不良的父母养育 不良的父母养育行为,对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三节 文化因素与犯罪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的深层次结构是指文化心理方面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 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1、文化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软件,对犯 罪的影响具有超越一定时空范围的效力,具 有弥漫性与潜移默化性。 2、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具有明显的 相对独立性和持久性。
三、有缺陷的学校教育
对处于儿童少年阶段的人来说,学校的影响 作用往往超过家庭,因此,有缺陷的学校教 育在促使儿童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 行为方面所起的消极作用,也往往超过不良 家庭。
四、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
不良交往是指个人与道德品质差,甚至进行 违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的交往。
不良交往通常指3种情况:
1.青少年之间的不良交往。 2.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的不良交往。 3.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不良交往。
亚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 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犯罪亚文化是指与违法犯罪活动密切的一套价值 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们是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走 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诱因。
的条件 (二)政治腐败,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威望,削弱了
犯罪控制力 (三)权力腐败为各种亚文化组织的滋生提供了温

二、政治动乱与犯罪
是指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社会政治秩序处于一种混 乱状态。
(一)政治动乱往往造成国家对社会的失控,使社 会治安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从而导致犯罪的大量 增多。
(二)政治动乱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破坏了 预防犯罪的基础和“免疫系统”,导致犯罪的增长。
※二、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1、文化通过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影响着犯
(三)政治动乱破坏了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到社 会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发挥,从而催化了各种反社会 倾向。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一、经济条件(水平)与犯罪 优越的经济条件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是个
体社会化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对犯罪起到 良好的制约作用。 过分富足的家庭,有时也会成为犯罪的温床。 单纯的经济条件不足以说明犯罪产生的原因。
※四、市场经济与犯罪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遵循 等价交换的原则,受价值规律的调节,这在 客观上易于将商品交换的原则渗透到人际关 系中,从而将“人的关系”异化为“物的关 系”。
2、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竞争性。这 种竞争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 又有其客观无情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