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分子和原子1.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如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大小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两种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知识要点二:原子的结构5.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从现代观点看,这三点中不正确的是( ).A.②B.①②C.②③D.①②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7.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B.12C.1.993×1026-kgD.166×1027-kg8.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微粒中,选择合适的粒子填在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带正电荷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物质的形成与微粒、元素一、物质与微粒、元素的关系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OH-、SO42-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

2、形成过程: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常见的原子团:OH-、NO3-、SO42-、CO32-、NH4+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以钠和氯为例)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Na+Cl-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联系【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OH-和H+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4.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B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7.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分子和原子。

-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²⁶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²¹个水分子。

- 分子在不断运动。

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就可以证明,如我们能闻到远处的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再进入我们的鼻腔。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比如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的三态变化就是分子间间隔改变的结果。

固体分子间间隔最小,液体次之,气体分子间间隔最大。

例如,将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彼此的间隔中。

- 分子的定义。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会发生改变。

- 原子的性质。

-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也很小。

原子同分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原子在不断运动。

- 原子之间有间隔。

- 原子的定义。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

-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稀有气体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

-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 原子的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甘景良 2013.1.16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符号 离子
得 失 电 子
质子 原子核
带正电荷
带正 电荷
元素
组成
物质
原子
构 成
中子 不带 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
分子
核外电子
带负 电荷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否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否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S
O2
SO2
H2O2
H2O
O2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元素 不改变。
2.原子、分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原子
构成
分子
微观概念 论种又论个
同 一 类 原 子
构成
构成
宏观概念
元素
组成
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相似点:分子和原子都很小,分 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与原 子都总在不停的运动着。
(2)不同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 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备注:分子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比,原 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 小。
阳离子:Na+ 阴离子:Cl-
(2)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1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 电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 离子的个数)

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复习

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活化 能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反 应速率。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 原理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理解 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进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
烃(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等)、醇、醚、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有机化学的练习题
• 题目: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有机化学的练习题
答案:D
解析:A.苯与溴水不反应也不互溶,苯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苯不能使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苯的密度比 水的密度小,与冷水混合后会浮在水的上层,故D正确。故选D。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受温度、压力、催化剂、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影响。
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与合成路线
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是指反应过程中 各步的详细变化,包括反应物的活化、 中间体的形成等。
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有机化学 反应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练习题
• 题目:对于可逆反应 A(g) + 3B(g) ⇌ 2C(g) + 2D(g),在不同 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练习题
答案:D
解析: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A. $frac{1}{3}$;B. $frac{1}{2}$;C. $frac{1}{4}$;D. $frac{1}{1}$,显然D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 D。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正极负极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检验气体的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气体名称氧气氢气气体体积比1∶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电解的示意图【例题1】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的理论值应为1∶2,但小明实验所得数据小于1∶2,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不合适的是()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解析】实验中要善于抓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微小差别进行探究,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理论上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通过实验发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实验现象后,不应主观上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答案】A二、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点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相同点纯净物纯净物实例氧气、氢气、铁、红磷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例题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①硫粉;②液态空气;③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所残留的固体;④氮气;⑤铜;⑥水;⑦氯酸钾;⑧四氧化三铁。

【解析】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现在可以进一步分类:氧化物是化合物,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而像氯酸钾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没有氧元素,也不是氧化物。

【答案】②③①④⑤⑥⑦⑧①④⑤⑥⑦⑧⑥⑧基础检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氧化物B.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C.水是一种混合物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正极收集到了20 mL的气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A.10mLB.20mLC.30mLD.40mL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后的剩余物C.洁净的空气D.纯净的食盐水4.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电解水实验
水 电 解 现 象
接负极:生成气泡(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 接正极:生成气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
H2的体积 : O2的体积 = 2 : 1
一、水的组成 分子和原子 1.水是世界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 江河湖海 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2.电解水时,两只玻璃管都有 气泡 产生,连接 电源负极的一端的管内汇集的是 氢气 ,连接电源 正极的一端的管内汇集的是 氧气 ,它们的体积 比约为 2:1 。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正极产生 的气体,木条 复燃 ;用燃着的木条去检验负极产 生的气体,能 燃烧 。这说明水是由 氧元素和氢元素 组成的。水通电分解的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通电 2H2O ═ 2H2↑+ O2↑(水 通电 氢气+氧气 )
A A.⑤⑦⑧ B.①②⑧⑨ C.③④⑩⑦⑩ D.②⑥⑦②⑩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质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D.活性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10. 根据下图填空:
图1水蒸发实验
图2电解水实验
图3家用电解水器
(1)图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 通电 2H2↑+ O2↑ (2)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 同点:图1实验中水分子没有变化,图2实验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 和氧分子;
• 空气 •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易被压缩;液体分子间 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练一练
1. 下列变化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 C. 冰块融化
A
B. 玻璃破碎 D. 铁丝弯曲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电源种类---直流电B.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化学方程式:2H 2O 2H 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 8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说明是氢气(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氢气1、物理性质: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化学方程式:2H 2 + O 22H 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点燃前必须验纯。

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化学方程式:H 2 +Cu +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3、氢能源 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通电 点燃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三单元)
自பைடு நூலகம்然 界 的 水
基础练习:
17、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使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有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活性炭常用来吸附除去水中 明矾 常用于吸附除去悬浮于水中的 的有色物质和臭味; 蒸馏 物质; 过滤 用于除去水中固体物质; 的净化效果最好。 使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方法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8、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是硬水;而 软水中不含或只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区别硬水和 软水可用 肥皂水 ,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多的 硬水 , 泡沫少的是 软水 。 19、生活中可通过 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 则常用蒸馏的方法来得到较纯净的水,蒸馏水属 纯净物 。
14、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 氧气 ,与 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 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一比二 (即正氧负氢一比二),化学方程式为 2H2O通电2H2↑+O2↑ 。 15、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氧 二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 (属纯净物,氧化物);也证明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6、物质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 组成 的。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含一种分子 ,水、 蒸馏水、冰水混合物、氧气、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 多种物质 混合而 成,每种物质都保持它的性质,混合物中含有 多种分子 ,不 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它的全部组成。空气、矿泉水、石 灰水、鲜奶、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混合物。
20、爱护水资源一方面是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是要 防止水体污染 。 21、污染水的主要污染物有:工业三废 (废水、废渣、 生活污水 。 废气);任意施用的农药、化肥 ; 2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 由水分子 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 水分子 (H2O);氧气是由氧分子 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分子(O2)。 23、同种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相同,例如 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但分子不同 ,所以它们性质不相同;二氧化碳 (CO2)和一氧化碳(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性质不同 但分子不同,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一」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KClO3、KCl、Na2CO、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初三化学复习第三单元

初三化学复习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脉络课前预习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B.电源种类---C.----D.+ O 2↑体积比 质量比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2)结论: ①②③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H 2O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O 2↑ (2,例如:H 2O + CaO==Ca(OH)2(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3、水的污染: (1)水资源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元素是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

(2)水污染A 、水污染物: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 ,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均为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 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C .硬水软化的方法: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二」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三」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决定。
(4)化学性质由最初三外上册层化学第电三单子元复数习 决定。
离子
1.形成: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
原子
得(或失)e
离子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离子
得2个e
如:氧原子
氧离子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失去1个e
钠原子
钠离子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2.分类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 阳离子(带正电)
原子
获得e 失去e
阴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阳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总数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原子团: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OH-
NH4+ CO32-
SO42NO3-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后来得知: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相似点:分子和原子都很小,分 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与原 子都总在不停的运动着。
(2)不同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 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备注:分子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比,原
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
归纳:
1.核外的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2.电子由于能量的差异,运动的区域也不同能量最低 在离核最近的区域运动,能量稍高在离核更远的区域 运动。 3.把离核最近的区域称为第一电子层,以此往外为第 一、二、三………七层。最多有7层。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
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相同, 化学性质相同;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如: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过氧化氢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 原子种类不改变。
如: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氧原子、氢原子) (氧原子、初氢三原上子册)化学第三(单氧元原复习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圈里的+表示正电荷,
圈里的数字表示正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弧 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如:钠原子(Na) 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电子层
原子核
正电荷
第二电子层 第三电子层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每个电子层 上的电子数
子的个数)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 的关系:
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得或失 电子数目。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如氯化钠、氯化镁等。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a.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结构大多不稳定, 化学性质活泼;离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 不活泼。
4.离子符号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 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
阴离子:Cl-
(2)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1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 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离
小。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的构成 (+)
质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无中子)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注意: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电性不同:原子带电但不显电性,离子 带电也显电性。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22..转联系化::
失电子失电子 得电子得电子
阳阳离离子 子
原子 原子
阴离子 阴离子
得电得子电子
失电子失电子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小结: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课题 3 元素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世界上的万物由什么组成?这是人类 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 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 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 2.质量关系: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核上。
3.体积关系:主要由电子运动区域决 定。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 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
2.计算公式:
原子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
碳原子质量×1/1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杨秀坤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2012.11.16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分子:气态及液态物质。 2.原子:金属、固体非金属,以及稀有 气体物质。 3.离子:由活泼金属离子与活泼非金属 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氯化镁。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只是一 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相 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的实际质量就大。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不随外界条 件如温度、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间隔与物质所处状 态有关,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固体分子间间隔最小,且会受温度和压强的 影响,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压强越大 分子间间隔越小。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归纳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 层最多8个;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只有一层时不超过2个)。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2.最外层电子数对原子化学性质的 影响
(1)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 电子,性质活泼;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 电子,性质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