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现代文学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写作风格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照。

在探讨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主观体验与现实表达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作家立足于主观体验,通过对现实的真实表达来构建作品。

与古代文学强调的客观描述和中心地位的社会领袖形象不同,现代文学更多地关注个体心灵的呈现和独立思考的力量。

作家通过自身在现实中的亲身经历,通过对个人感受的深入体验,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思维方式贯穿于作品之中。

这一特点使得现代文学更加风格多样、表达多元。

二、现实主义与心理写实在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现实主义与心理写实是重要的概念。

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摹,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社会矛盾的抨击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切。

与之相呼应的是心理写实,即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现来体现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现实主义和心理写实的结合,使得作品在表达社会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呈现人类心灵的复杂和多样性。

三、实验性与形式创新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实验性和形式创新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对古典文学传统的颠覆和突破,更加注重形式的自由和创新。

作家们开始尝试以非线性结构、折叠叙事、多视角等方式来展现作品内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实验性的运用使得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个体化与多元性在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强调作品的个体化和多元性,也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作家们开始从不同的个体经验出发,以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多元性不仅仅体现在作品内容上,也包括作品的形式、风格和语言。

现代文学作质多样,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学风格,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呈现。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1. 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通过灵活的想象和多元的艺术形式描绘人物,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多样的情节织成故事。

2. 小说家:小说家是一种专业作家,负责创作以叙事文学体裁为主的小说作品。

3. 风俗小说:风俗小说是一种描写当时或某个特定地区的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展示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

4. 戏剧:戏剧是一种讲述故事的艺术,通过舞台演出的方式展示故事的素材,运用卡司牌、服饰、舞台布景等来模拟真实的世界,把话剧中的内容演绎出来。

5. 尝试文学:尝试文学是一种具有实验性质的文学体裁,充分发挥作者想象力,从现实与虚构文学空间中挖掘故事,并以夸张的艺术形式表达语言文化特性,以实现创意丰富叙事。

6. 小说类型:小说类型是根据小说中各个要素而形成的小说分类,常见的小说类型是历史小说、情节小说、爱情小说、推理小说等。

7. 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是17世纪末和19世纪末诞生的一种文学体裁,追求自由和自然,强调超自然的力量和个人的心灵系统,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制度、崇尚自由和崇尚爱情。

8. 魔幻文学:魔幻文学是一种混合了现实和奇幻的文学体裁,描述的是完全不同于人们认知世界的奇妙世界,可以从中寻找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9.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把人们生活经历写在小说里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描述人们的社会角色及其动机,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关系,展示当下的主要社会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考。

10. 幻想小说:幻想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多样的虚构场景表现当前生活,让作者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它大多以童话、神话和其他奇幻文学形式为基础。

现代文学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们涉及到各种文学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和其他形式。

现代文学的主题涉及到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和其他话题。

现代文学的特点是它的多样性,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并且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观念。

20世纪初,现代文学开始发展,它的发展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现代主义思潮指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它强调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反传统主义。

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传统的社会和政治观念。

20世纪中期,现代文学发展迅速,它的发展受到了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思潮指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它强调了社会变革、社会正义和社会关怀。

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是传统的宗教和文化观念。

20世纪末,现代文学发展迅速,它的发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指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它强调了多元文化、多元性别和多元宗教。

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多元性别的平等,而不是传统的社会和政治观念。

总之,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受到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它的特点是多样性,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并且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观念。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1.《文学革命论》(2007年、2011年、2012年):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在文中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文学革命的发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双簧戏: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在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逐条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是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等,出版过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等,他们写抒情诗,尤其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被朱自清成为当时“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人。

4.美文:又称为小品文,由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美文这一概念,于1921年发表文章《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人们往往以闲话絮语谈天来形容其文体特点,充满个性的随意议论,夹叙夹议是其最重要的语体特点。

5.春柳社:1906年,留日学生成立于东京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始人为曾孝谷李叔同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陆镜若等,1907年搬演西方话剧《茶花女》又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最早掀起了引进话剧的热潮,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正式由春柳社开始的。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在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观念相悖,讲究创新和突破。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包括:流派、手法、主题等,下面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一种常用的叙述手法。

通常用于描写一个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通过模拟人的思维流动、心理活动的连续性,以及思维的错综复杂性,达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熄时》就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2. 碎片化(Fragmentation):现代主义文学偏好将事件、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进行碎片化处理。

通过打破传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非线性的结构呈现故事,强调主观和多元化的观点,使作品的结构更加难以捉摸,给读者留下更多的阅读空间。

例如,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中就运用了碎片化手法,将不同的场景和形象进行碎片化拼接。

3. 高难度作品(Difficulty):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复杂性,由此带来了作品的高难度性质。

作者采用复杂的句式、象征性的语言、深奥的思想等,挑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例如,由威廉·福克纳所写的《绮宴之帷》,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和非线性结构,使得作品的阅读难度大大增加。

4. 约定破裂(Breakdown of Conventions):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约定的突破也是其一个重要的特征。

它打破了传统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语言运用等传统规则,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学形式。

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颠覆了传统的剧本结构,通过削减情节和对话,以及强调人物的孤独和绝望,展示了战后时期的现实主义。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如上。

现代主义文学注重创新和突破,运用意识流、碎片化、高难度作品和约定破裂等手法,打破传统的文学约定和形式规则,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文学形态。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7题考4题)1、七月诗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

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雕琢修辞。

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

2、白马湖作家群:20年代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俞平伯和李叔同等汇聚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时期形成:“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善于在平凡之中发掘生活哲理、追求高原意境,严谨而有韵致”的散文风格,其中最杰出的是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毛泽东于1942.5与延安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以“为什么”和“怎么为”为全篇中心思想,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8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9.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11.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12..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13.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4.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5.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早期象征诗派“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9.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21.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22.“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是1923年后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创作上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许杰、废名、彭家煌等等,其作品运用坚定的现实主义手法,大多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描绘传统乡村陋习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它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业绩,成为飞架于现代文学前后三十年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座桥梁。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体小说,产生于新文学初建20 年代,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美文:⑴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

⑵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

⑶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

其风格是"真实简明"。

"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

⑷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野草》:(1)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

(2)原名《自言自语》,《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

(3)《野草》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进行灵魂的拷问,表现出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4)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出奇幻壮美的艺术意境,富于哲理。

文明戏:⑴“文明”是进步的意思。

文明戏是对早期雏形话剧的称呼。

⑵1907年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宣称有别于旧派演艺。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河小说”又指“超长篇小说”,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各部小说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能够规模宏大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较完整画面。

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

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2、普罗小说: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3、“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等;在艺术上用形象突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

总之,“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与狂热,导致任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氛。

4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考研)1.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2. 左翼文学运动:在第二个十年(1927-1937)里,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着两种文学艺术思潮,一是革命文学运动及其创作,一是人文主义美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包括民主主义作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创作。

革命文学运动即左翼文学运动,是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本期文坛上居于主导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发生在1928年初,主要由政治突变所推动。

早在20年代文学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等就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1925年郭沫若和后期创造社再次倡导革命文学。

1927年底到1928年底文艺界对“革命文学”进行了论争,传播介绍马克思文艺理论,有一次建立“革命文学”口号,明确提出了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任务。

要求创造“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号召到“革命的漩涡中去”。

3. 左翼小说:4. 无产阶级文化派: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中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一些领导人所形成的思想派别。

俄国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成立于1917年 9月,是进行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群众性团体。

1918年春,波格丹诺夫等人控制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和刊物,开始散布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要求文化自治,拒绝苏维埃政府和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宣扬摒弃文化遗产,主张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建立所谓“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5. “拉普”: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拉普”提倡“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其历史意义在于企图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寻找一个最好的创作方法(虽说要以一种方法代替其他各式各样的有声有色的方法,本身已不足取,但总还有积极的一面),其错误的要害却是混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区别,进而以世界观代替创作方法。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是指在20世纪产生并以20世纪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及创作方式。

它是与传统文学相对应的概念,代表了新时代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首先,现代文学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与传统文学中重视社会集体形象和大众情感不同,现代文学注重揭示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独立思考。

作家通过展示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矛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现代文学关注社会变革和时代思潮。

20世纪是政治和
社会变革的时期,这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动力。

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触及,传达了对社会现象、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反思,倡导变革和革命。

此外,现代文学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艺术语言的探索。

现代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形式,而是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如意识流、流派性写作、实验性创作等,来表达作者的独特视角和理念。

同时,现代文学更加注重文字的感染力和形象的塑造,追求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美感。

最后,现代文学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多元性。

现代文学以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多样性为核心,呈现了不同作者的独特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作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独立选择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使现代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
面貌,并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

总之,现代文学是在20世纪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其核心是对个体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的揭示与反思,通过对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探索来表达作者的独特视角和理念,展现了个体的多样性和社会变革的思潮。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指在现代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和作品。

它通常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上,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强调人类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

作家们常常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事件,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

其次,在形式上,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实验性和创新性。

许多作家尝试使用非线性叙事、意象化的语言和多重视角等技巧来打破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作家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对科技、工业化的探索成为了主要特征。

而在战争和社会动荡的时期,文学作品常常承载了对战争、暴力和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现代文学开始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破坏、跨文化交流和身份认同等。

现代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旨在探讨和解读现代文学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研究会成员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主题和风格,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他们还可以将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进行对比和交叉研究,以拓宽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解释。

通过研究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感知当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反映和记录现实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新角度。

在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交流和讨论中,我们可以共同探索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增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林译小说:指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林纾(字琴南,1852——1924)运用古文,且全部采用合译的形式,即在别人的口头翻译合作下,“耳受手追,声已笔止”译述的西洋小说。

他以极好的古文修养,娴熟的表达技巧和流畅的文笔,形成了他独特的译文风格。

第一部林译小说是1899年出版的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小说译成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后著名的如《黑奴吁天录》等。

林纾一生共译出11个国家中98位小说家的163部作品。

“一校一刊”: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一校:蔡元培掌校的北京大学;一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三大主义:1917年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学衡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

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甲寅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于北京复刊,代表人物为章士钊。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得名于《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等人。

他们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甚大。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1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详解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详解

文学现象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

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

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

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

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文学现象《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共计93题)1.《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仅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形式,也反对封建主义的“代圣贤立言”的内容,触及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

2.“八事”: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具体办法。

3.“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

他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必须高举三面旗帜: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斗争方向,突出了文学革命的本质特征。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5.双簧信:1918年3月,《新青年》上发表了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致《新青年》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汇集了守旧派、复古派攻击文学革命的言论,同时又发表了由刘半农写的长篇回信《复王敬轩书》,对复古派的言论逐一驳斥。

此又称“王敬轩”的双簧戏。

6.鸳鸯蝴蝶派:滋生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风行于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间。

作品多发表在《礼拜六》等期刊上,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除少数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社会黑暗、家庭专制和军阀横暴外,大部分作品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将文学看成是游戏,用来消遣,受到了新文学社团的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提出“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宣言。

钱玄同和刘半农以“双簧信”做了反应,阵地是陈独秀李大钊的《每周评论》,傅斯年罗家伦的《新潮》。

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文学革命发生后,很快形成规模和声势,取得重大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放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实绩。

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文学的堡垒,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

“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存在一些弱点,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

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2、《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

1933年,《学衡》停刊。

3、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

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章士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试图从逻辑、语言、文化史角度论争。

白话文不能取代文言文,提倡“读经救国”。

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

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也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与“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5、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究文学的“全”和“美”。

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

6、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的《诗镌》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在艺术上,“新月派”宣称“要把创造新诗当做一件认真事情做”。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

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7、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在北京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冯文炳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8、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

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

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

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

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是时代精神和诗人个性的统一。

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9、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9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新潮》上的罗家伦、汪敬熙、杨振声;文学研究会的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

他们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留下思考的余地。

但也有人试图找寻答案,以“爱”和“美”来弥补缺陷。

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10、乡土小说: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故乡》集、台静农《地之子》、王鲁彦的《柚子》集等。

11(1)、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

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2)、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相对集中在创造社。

在现代小说史上,“自叙传”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影响了不少作家,他们和郁达夫的创作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结构呈散文化和诗化倾向;创作方法以浪漫主义为主兼容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代表作家除郁达夫外,有王以仁、陈翔鹤、林如稷等。

12、小诗体: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徘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

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

小诗体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过渡的意义。

13、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

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

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