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的局限性(花家新)
浅析《水浒传》
浅析《水浒传》俗话讲,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正如多数人所知,《水浒传》所描述的是以“农民起义说”和“忠义说”的主题思想。
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在对小说的研究分析流程中,,《水浒传》都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发生着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它正是其中一个醒目的标志。《水浒传》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其最早蓝本是宋时的一些简单剧本,描写出了36个人物形象,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传》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作品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划梁山英雄,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地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
小说中概述了当时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而梁山泊就如同一个小型的社会一样,代表着天下千千万万的受苦难的人来反动,而战斗。
对于刻划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首先通过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这是《水浒传》刻划人物的特色。
《水浒传》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
前面围绕兄弟聚义,在通过和黑暗统治的斗争中将故事推向高潮,在对于不同人物形象描述中,都插入了曲折的情节,将人物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推进故事高潮的发展。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山一百单八将—人们习惯称之为梁山好汉与梁山英雄。
这称谓充分表明了人们对他们肯定与赞颂的态度。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山好汉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首先,梁山好汉身上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不能不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与熏陶,不能不烙着时代的烙印。
如作为封建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君与忠义观念,便存在于许多好汉的脑子里:有像宋江那样对朝廷的愚忠;有如杨志、林冲那样曾幻想得到朝廷的信任重用;即使富有反抗精神的李逵,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忠义观念的束缚。
梁山好汉对封建残暴统治,奋起反抗,甚至把一支支官兵打得落花流水,提出反映农民要求的某些口号纲领。
但他们不能理解社会现象都是古代封建制度的产物,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反对古代封建制度。
如他们普遍反对贪官污吏,但不可能把贪官当做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的代表来加以反对。
梁山好汉对那个昏君宋徽宗,或是微词埋怨、或是讽刺批判,或是大嚷大叫要“取而代之”,但他们不可能是反皇权主义者,而是幻想有个好皇帝。
这一切,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总结,但用不着去指责他们。
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只能达到这样的思想水平,此所谓“历史局限性”和不必苛求于古人的道理吧。
第二,梁山好汉身上带有较难避免的社会局限性。
梁山好汉出身极为复杂,除少数人是农村劳动者和工匠外,绝大多数是形形色色的市民以及文官武将、地当地富豪。
这种出身,表明他们原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有诸多不同,或多或少都会带着所属社会阶层的局限性,都会有某些不良表现和落后以至丑陋的习性:其一:讲义气的狭隘性梁山好汉都讲究义气,但他们的义气又带有狭隘性,往往同“忠”的观念、同“天命论”观点、同某些陋习搅在一处。
就说招安吧,事实上大多数梁山好汉是不乐于受招安的,但他们忠于所谓“情义”,被“各无异心,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誓词”,所束缚,不便同宋江分手,所以最终只好跟着宋江一起走下去。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梁山好汉的不足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梁山好汉的不足大约是初中的时候吧,初次看《水浒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但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浒传》,想重温儿时的记忆,没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水浒传》却让我很失望。
我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但这本书,在思想方面却显得很不足。
一、无是非观。
我总结了一下,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杀人,而且有些是无辜的人。
史进杀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
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时,杀了后槽、两个丫鬟、张都监的两个亲随和其他一些人。
石秀杀死了和杨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帮助和尚通奸的头陀,杨雄杀死了丫鬟迎儿和自己的妻子。
还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庄寨时,都要把长官一家良贱杀尽。
为救宋江,劫法场时,李逵杀人最多,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
李逵嗜杀成性,在血洗扈家庄后,宋江斥责他说,扈成已经投降,何必杀他一家人。
但念在李逵有功劳的份上,权且将功折罪,李逵却说:“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杀人竟然还杀得快活,骇人呐!宋江在浔阳楼上提的反诗里,有这样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似乎杀人是为了报个人的冤仇。
攻打完祝家庄后,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
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指路之力,“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
”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
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
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
”什么是善,就是因为给梁山好汉指路了,典型的“对我好就是好人”的论调。
攻打完北京后,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
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
”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
比及寻著,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
《水浒传》 分析
《水浒传》分析【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
《水浒传》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塑造和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了梁山起义的悲惨结局,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乱自上作”、“奸逼民反”的道理,总结了封建社会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
许多英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 令人喜爱,而且在性格与环境的结合上, 写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 完成了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创造。
《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 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 表明人物创造的典型化过程, 始终没有离开理解的烛照。
这跟水浒故事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分不开, 这一点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对斗争的信心。
《水浒传》堪称为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关键词】:“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水浒传》;农民起义;英雄人物;招安;忠义的悲歌;叙事结构《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
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它以梁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研究的若干问题
水浒传研究的若干问题《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不仅描写了宋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更是以一个豪杰团结抵抗官府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然而,由于这部小说的体量庞大,文化背景复杂,又涵盖了很多历史典故和文化符号,其中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有待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进行一些浅层次的分析。
一、《水浒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水浒传》以其鲜明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之一。
无疑,这部小说把历史和文化、人物形象和道德风范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谈谈《水浒传》的历史价值。
它所描绘的历史时期,正是南宋末年,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可以查考的,而且《水浒传》作为小说,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帮助我们描绘和认识这个时期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浒传》堪称是一部有着深刻历史价值的小说。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水浒传》的文化内涵。
其实,《水浒传》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史书所未曾记录的人物传奇和故事,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书中贯穿始终的礼义文化、忠诚精神和人道主义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而且还具有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水浒传》的文学魅力与情节设置《水浒传》作为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其文学魅力在于独特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
从情节设置来看,《水浒传》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表达了兄弟情、江湖义气、爱国主义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意义。
从人物塑造来看,《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尤其是宋江、李逵、吴用、林冲和晁盖等人物,被中国读者所津津乐道。
除此之外,《水浒传》还有一个让读者难以抗拒的东西,那就是情节的设置。
大量描写江湖恩怨、豪杰壮行等情节,令读者不由得陷入到小说中去。
《水浒传》的成就和不足
《水浒传》的成就和不足《水浒传》在人物个性化和细节上,都超过了《三国演义》。
这方面的原因分析起来很复杂。
《水浒传》最好的部分是前四十一回,也就是宋江上梁山以前,大部分精华都在里面了。
至于宋江探父、李逵探母、雷横枷打白秀英、三打祝家庄、登州劫牢这些片段也还不错,但是没有达到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故事那样的高度。
尤其是卢俊义的部分,费力不少,效果不好,这个人物始终没有立起来。
至于大聚义以后的部分,有的好,比如鲁智深坐化、宋江之死,但大多数不好,比如那个什么九宫八卦阵,至于征田虎、征王庆,还是留给专门学者去研究。
看了《水浒传》,才知道什么是人吃人的社会,太黑暗了。
有人说里面没有一场官司是没有冤屈的,当然也包括那些梁山头领没“吃亏“的案子。
《水浒传》在人物语言方面很突出,往往我们只看语言描写就能知道说话的是谁。
在外貌描写方面,是善于写丑不善于写俊,写俊往往就“一身好肉体“或者“三缕掩口细髯“,写丑就好多形容。
这应该是《水浒传》还保留相当多口语特征的标志,比较平民化。
《水浒传》好象擅长写下层人物,这和《三国演义》有区别。
在战争描写方面,《水浒传》比较一律,不像《三国演义》那么多的战争策略。
但是论战斗场面,比《三国演义》好。
人物方面,我个人最喜欢鲁智深,最同情林冲。
至于武松,是个汉子,但我也仅佩服其武功而已。
李逵在京剧里被美化了,书里的李逵简直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杀人魔头。
其余人物,有很多根本不是好汉,地痞一样。
至于宋江,性格有些矛盾,也许是版本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很多人不喜欢宋江,但你可以不喜欢,却不可以不研究。
说一句,梁山上并没有一百零八条好汉,因为不是所有头领都是好汉。
比如孔明、孔亮这两个人物,完全就是仗着宋江徒弟的关系才当上头领的——宋江的徒弟,那你想武功得差劲到什么程度。
再比如宋清有什么能耐呢?打酱油而已。
还有的人,比如王英,无论是能耐还是相貌,都太次。
甚至梁山上有的人完全是卑鄙小人。
《水浒传》最严重的缺点是暴力。
水浒传 人物 缺点
水浒传人物缺点《水浒传》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讲述了108位英雄豪杰在宋朝时期起义反抗贪官污吏的故事。
这些人物各有特点,但其中很多人也有着不同的缺点。
本文将从人物角度探讨《水浒传》中人物的缺点。
一、梁山好汉的缺点1. 林冲:鲁智深的兄弟,梁山的主要将领。
他的缺点是猛烈性格,容易遇到困难就暴躁,有时会做出冲动的决定。
比如,当他的妻子因为鲁智深的事情被拘留时,他就冲入官府杀人报复。
2. 武松:梁山的成员之一,梁山的主要将领之一。
他的缺点是喜欢喝酒,容易醉酒。
在醉酒时,他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在醉酒时杀死了自己的嫂子潘金莲。
他的性格也比较冷酷,对待敌人毫不留情。
3. 鲁智深:梁山的成员之一,梁山的主要将领之一。
他的缺点是贪财,喜欢贪污。
他曾经因为贪污被革职,后来才加入了梁山。
此外,他还有点懒散,不喜欢做事情。
4. 林冲的妻子:林冲的妻子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但她的缺点是有时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比如,她不想让林冲去梁山,但林冲还是去了。
5. 其他梁山好汉:除了上述几个人物,其他梁山好汉也有各自的缺点。
比如,张顺和孙二娘容易相信别人,容易被骗;田虎和秦明有点狡猾,容易算计别人。
二、官员的缺点1. 宋江:他是起义的领袖,但他也有一些缺点。
他的性格有点胆小,不喜欢直面问题。
他也容易相信别人,有时会被骗。
比如,他曾经相信了史进的话,让史进加入了梁山,但后来史进却背叛了他。
2. 宋徽宗:他是宋朝的皇帝,但他的缺点是懦弱。
他不喜欢决策,也不愿意面对困难。
他对于起义的事情,一直没有做出明确的决策。
3. 王教头:他是官府的头领,但他的缺点是贪污。
他经常收受贿赂,对于起义的事情也没有认真对待。
4. 其他官员:除了上述几个人物,其他官员也有各自的缺点。
比如,高俅和韩世忠都很贪财,而且还喜欢欺压百姓。
三、其他人物的缺点1. 晁盖:他是梁山起义的先驱之一,但他的缺点是太过自负。
他认为自己很厉害,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新版《水浒传》改编的得失
新版《水浒传》改编的得失最近中国古典名著的翻拍一直都是影视界的热点和焦点,除了名著本身的魅力的导致外,许多观众是为了期待编剧的进步或退步而关注的。
其实我们面对编剧们说的“被丰富化”的剧情和“更人性化”的人物是有着我们自己的评判标准的,因而很难接受所谓的“新潮观念”等卖点,这就直接导致了名著的翻拍总是会招来言论的批评。
新版《水浒传》共有86集,收视率也常创高峰。
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是把小说的内容完全揉碎了再重新编码的过程,是用视听手段再现小说内容的过程,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
可以将文化经典以一种大众化的方式展示给所有人,只是这种经典的普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经典的失真,毕竟文化的解读与人、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分不开。
先来看看新版《水浒传》在人物方面的得与失。
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电视剧做一比较,就可发现,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塑造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重塑和颠覆两种不同的结果。
新版《水浒传》是相当看重宋江的,以他开始,更以他结束。
剧中修改了多处只是为了呈现一个英雄的宋江,一个众好汉听到其名讳集体跪拜的哥哥。
例如,原著中宋江怒杀阎婆惜,而在新版电视剧中,则变成了“误杀”,还改变了顺序做了铺垫,更有“成人之美”之意。
而且他作案后也由仓皇逃逸变成了大义自首。
这就塑造了宋江绝对正面、浩然正气的英雄形象。
我们在阅读原著时不难发现宋江也有涕泪直流高呼救命之时、犯事逃命之态,也就常想这等人为何受众多好汉的推崇?从以上变动可以看出,接济下属显出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主动休妻衬出心胸豁达、视野开阔,犯法自首突出光明磊落,这样“忠义两全”的义士堪当梁山英豪的领袖,以这样的英雄做榜样,提升了好汉形象的格调。
故事也就自然和顺畅了。
为了满足视听艺术的表现策略,在原著的故事人物、情节编排、故事的节奏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文学符号粉碎了重新编码和组合是必须的也是被允许的。
当然剧中也有经典人物的颠覆,就像潘金莲由淫妇升华为敢爱敢恨的觉醒新女性。
_水浒传_的忠义伦理悖论及其悲剧性_宋铮
文艺评论·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2011·12古代小说评论近年来,《水浒传》常被以各种形式搬上荧屏。
出于好看的需要,创作者对其中的打戏、情戏动了不少脑筋,几乎已将其打造为商业化的武侠情爱戏,而对思想性的挖掘却明显不足。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价值肯定不局限于武侠与情爱,且目前的创作倾向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它既影响了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更掩盖了原著的精神价值。
比如,很多观众看完《水浒传》后还会有疑问,为什么样貌、文采、智谋、武艺都不出众的宋江却能被推举为梁山头领?为什么大家在梁山春风得意的时候非得接受朝廷招安不可?为什么宋江要毒死追随者李逵?创作者们应当在对此做出回应。
对《水浒传》特别是对宋江的理解和评价应当超越武侠、男女、权谋等传统批评意识,打破是“投降派”还是“造反派”的政治框框。
应当从其思想意识入手特别是伦理意识的层面展开分析。
《水浒传》的武戏、情戏其实不过是其精神意蕴的铺垫。
《水浒传》以宋江等人对忠义伦理的践行及必然失败的奋争为对象,揭示了封建忠义伦理的逻辑悖论及愚民本质。
其主要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一部对中国正史“忠义传”的反省之作,更是一部批判封建忠义伦理的史诗性悲剧。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一是从作品的叙事逻辑入手,分析《水浒传》忠义伦理的基本构架及思想内核,指出宋江能够成为梁山首领的伦理意识因素;二是分析忠义伦理的基本范式及其逻辑悖论。
既考查其在《水浒传》中所反映出的具体悖论形态,也揭示梁山好汉践行忠义伦理必然失败的命运。
重点是指出宋江等人以忠义为标榜,却不得不亲手破坏忠义而引发的精神危机。
三是对封建忠义伦理观念进行反省,并提出忠义伦理的实质。
即其并非儒学、理学所标榜的忠义的形上整体,而是忠与义两个伦理系统的辩证否定。
(一)《水浒传》带有强烈的伦理意识。
众所周知,《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而水泊梁山正堂梁上高悬的牌匾亦名曰“忠义堂”,可见忠义在《水浒传》中的重要地位。
试析《水浒传》部分关目缺憾的原因
试析《水浒传》部分关目缺憾的原因作者:高梦琪来源:《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01期摘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浒传》部分关目缺憾的内部原因,第二部分为《水浒传》部分关目缺憾的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过分强调人物的某种个性;第二,与主题优先原则有关;第三,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
外部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传奇性小说的通病;第二,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
通过对《水浒传》部分关目缺憾原因的研究,分析人物在正常社会背景条件下,人物在作者笔下的塑造所形成的特点,来进一步探讨当时创作者的心理和元末明初时期的市民心理及民风,让大家了解《水浒传》的一种矛盾之美,缺憾之美,亦可为古典小说的审美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水浒传》;关目缺憾;缺憾原因《水浒传》的部分关目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憾:第一,情节缺憾,包括情节叙事矛盾、情节安排不符逻辑、情节安排不到位、情节巧合;第二,人物形象塑造的缺憾,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前后矛盾和人物塑造与主旨不符这两个方面。
《水浒传》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缺憾已有众多研究成果,笔者不再赘述。
笔者在下文中主要探讨了《水浒传》部分关目缺憾的原因,而造成缺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原因1.1过分强调人物某种个性而忽略人物立体感在刻画宋江这个人物时,作者渴望将宋江描写成为一个忠孝两全的正面人物形象,所以作者在写宋江受招安后然后用了七回的篇幅写宋江征辽,征辽得胜后才去打方腊,但是作者在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并非完全是忠孝两全的正面人物形象。
“《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是多重而矛盾的,它们未能令人信服地融合于一体,而是相背离,呈分裂状态。
”[1]宋江发配江州属从宽处理,江州监禁的日子也乐得自在,他是胥史,对上级官员是有畏惧的,认为造反是…上违天理,下违父教‟,喝完酒之后,竟然写起了反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样的写法明显违背了宋江的个性。
宋江一再宣扬劫富济贫、仗义疏财、同生共死等为主要思想的“义”,却迟迟不为晁盖复仇。
一部新《水浒传》羞煞多少世间人——深度解读水浒
一部新《水浒传》羞煞多少世间人——深度解读水浒新版《水浒传》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各种各样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铺天盖地。
但这些评论中,丝毫没有深度,有些人的话语完全无关痛痒,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有些人迄今为止尚不知《水浒》为何物,还有些人一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水浒中人物的立场,是谓“张冠李戴”派;有些人喜欢拿水浒中人影射当下、影射社会、影射政治,是谓“古为今用”派;当然,更多的人是基于对侠肝义胆的水浒忠义精神所感动,视水浒人物为偶像,是谓“知行合一”派。
不管是那一派,都是合情合理的社会现象。
当然有些人提出的疑问真是幼稚得很是可爱。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1、认为“《水浒》原著宣扬暴力,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也是暴力主义者、武力主义者”。
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水浒》的物理现象,但没有达到《水浒》的精神境界,持此观点的人多半是持类似于胡适等人的改良主义主张的人。
如果说《水浒》宣扬暴力,那所有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都不能上演了。
况且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电血性、如果没有反抗精神,那这个民族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2、认为“《水浒》原著只讲男人故事,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忽视女性,是男权主义者”。
这种观点忽略了水浒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也没有看到新版电视剧中队女性的深度刻画。
尤其是潘金莲等人。
当然,有人认为新版电视剧是在为潘金莲平凡,但在下认为新版《水浒传》对潘金莲还远远谈不上平反,比起去年上映的新《三国》对曹操的平反来,根本不值得一提。
今下来我还要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下面将围绕文学作品永恒的两大主题:战争与性情展开分析。
先说原著。
第一,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位置,在下认为应与《三国演义》并列第一,《西游记》、《红楼梦》依次排在其后(这个排名与文学意义上的排名相反,但在下这样排名,也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基于三个方面:一是二者均产生于元末明初,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痛恨两宋的腐败腐朽,痛恨蒙元残酷血腥的民族压迫政策。
论《水浒传》不同版本的文学价值三
论《水浒传》不同版本的文学价值三三小说对生活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生动细致地展现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评林本只关注事件过程的交代,若不影响情节进展的铺叙往往就被省略了。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茶楼酒楼是鲁达活动的市井环境,对于鲁达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是把鲁达的身份地位性格置之于历史生活图景中的生动笔墨。
试看潘家酒楼鲁达与酒保对话这一段的描写,两种版本的差异不止于笔墨多少,更重要的是叙事趣味和艺术风格的差异。
且看贯华堂本描写: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挑出望竿,挂着酒旗,漾在空中飘荡。
三人来到潘家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
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
”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案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
这厮,只顾来聒噪。
”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这一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宋明时代市井生活的画卷:酒楼、座次、酒保招呼客人、桌上酒食,历历在目,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立刻把我们带到了几百年前的嘈杂闹市。
酒保与鲁达的对话是市井画卷的重要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把鲁达放在这样一个市井生活的背景中,并且,鲁达豪迈的性格从他粗鲁急躁的言语中清晰地凸现出来。
在鲁达“只顾来聒噪”这句话后面,金圣叹评点:“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又眉批:“此回写鲁达,便又有鲁达一段性情气概,令人耳目一换也。
看他一个人,便有一样出色处,真与史公并驱矣。
”然而如此精彩的刻画,如此性格化的语言,未见于评林本。
评林本的相应段落是这样的:三人到州桥下潘家酒店。
李白点头便饮,渊明招手回来。
有诗为风拂烟笼锦旌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三尺晓垂杨柳岸,一竿斜插大花傍。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未高歌入醉乡。
三人到酒楼上坐定,鲁达令酒保摆酒齐备。
浅谈〈水浒传〉局限性(花家新)
浅谈《水浒传》的局限性花家新指导教师袁家岚【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但是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其自身缺点,《水浒传》也不例外。
本文从内容和思想上对《水浒传》局限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目的是全面地再熟悉这部民族至宝。
【关键词】内容;思想;局限性;《水浒传》《水浒传》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它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
但是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其自身缺点,《水浒传》也不例外。
但是现阶段对《水浒》的研究大多还只限于其踊跃的方面,对它的局限性却很少有系统全面的分析,这让人们对《水浒》的熟悉只停留在一个平面的层面。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事求是地分析,才能更深切更好地理解它,发觉这部民族至宝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内容上的局限《水浒传》的内容丰硕博大,涵盖面甚广。
不过仔细品读就可以发觉,一方面它的内容很博大,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必然的局限。
归纳起来就是太多的神话妖术内容不合理和逻辑上不合真实。
(一)太多的神话妖术内容不合情理神话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成长发育,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篇章,从口头的传说到书面的记载,各种方式,能够说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最悠长古老,最顽强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所在。
”①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②中国古典小说门类众多、各具特色,而其中的神怪小说以其独特的取材和表现形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丰硕的内涵与奇丽的风光。
尤其是在明清,随着小说进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神怪小说也进展至顶峰,那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如此的①潘世东,邱紫东、文学哲学视野下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19 卷第2 期②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第100 页短篇神怪小说,也出现了一些的长篇神怪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济公传》和《镜花缘》等。
《水浒传》 分析
《水浒传》分析【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
《水浒传》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塑造和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了梁山起义的悲惨结局,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乱自上作”、“奸逼民反”的道理,总结了封建社会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
许多英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 令人喜爱,而且在性格与环境的结合上, 写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 完成了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创造。
《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 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 表明人物创造的典型化过程, 始终没有离开理解的烛照。
这跟水浒故事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分不开, 这一点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对斗争的信心。
《水浒传》堪称为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关键词】:“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水浒传》;农民起义;英雄人物;招安;忠义的悲歌;叙事结构《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
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它以梁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谈谈《水浒》的成就和局限
作者: 张文潜;李少园;王子宽
出版物刊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3-30页
主题词: 农民起义军;统治阶级;封建社会;宋徽宗;统治者;政治腐败;忠君思想;地主阶级;社会下层;封建统治
摘要: <正> 《水浒》成书数百年来,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成为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
解放以来,对这部书的研究工作,是有成绩的,但也在部分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
针对这一现象,毛主席在一九七五年八月,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为《水浒》的评论问题,指明了方向。
本来,只要完整地准确地领会毛主席历来关于如何对待包括《水浒》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文艺界是可以通过正常的学术讨论,对《水浒》作出马列主义的评价的。
忆读书水浒传的优点和缺点
忆读书水浒传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历史渊源深远: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容丰富:水浒传记录了十八个乡镇壮士奋勇杀敌,斗争激烈,故事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感人至深。
3、语言优美:水浒传用语极其精彩,文字形式朴素而又优美,节奏明快,笔触豪放,铿锵有力,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缺点: 1、文字比较繁琐:水浒传中的语言比较古雅,文字比较繁琐,不太适合新手来阅读。
2、内容虚幻: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中有很多虚幻的成分,不能作为正史资料来参考。
3、夸张过度:水浒传中的故事有很多夸张过度的地方,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当时的真实情况。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简介《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
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
[7]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
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
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
《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作品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画梁山英雄。
如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经济收入宽裕,妻子年轻美貌,家庭生活温馨。
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
水浒传有明显的败笔吗?光是鲁智深身上,就有三个
水浒传有明显的败笔吗?光是鲁智深身上,就有三个《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能被选入中国四大名著之列中,足以说明其足够优秀。
不过,水浒之中也存在明显的败笔,使人读起来觉得很不对劲,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水浒中的败笔至少有以下几处。
其一,鲁智深出家以前没有绰号。
鲁智深原名鲁达,本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猛将,他身高马大,力大无穷,屡立战功,曾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被调到渭州,做了提辖官。
关西五路廉访使是个大官。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走马承受,诸路各一员,隶经安抚总管司。
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
政和六年,走马承受更名廉访使者。
从这里可以发现,廉访使者类似于皇帝派遣的钦差大臣,他们负责督察一路(路是宋代行政区域,一路相当于一省)之事。
鲁智深能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就是负责巡查西北五省,显然是个大官。
这么大的官儿,后来居然调到渭州做了提辖,不是很难以理解吗?要知道,提辖官只是小官,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提辖只是负责“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之事,实在算不上大官。
从关西五路廉访使,一下跌到提辖官,作者又没说明原因,只让小种经略相公说“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提辖”一句带过了,实在令人费解,算得上是败笔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鲁达居然没有绰号。
在水浒里,你会发现,上到皇帝下到小民,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即便是无赖混混,也会有绰号,只是可能不太好听。
比如东京城里的无赖牛二,绰号没毛大虫;东京大相国寺菜园子附近的无赖,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孔亮手底下的几个庄客,绰号更难听,叫“笆上粪,屎里蛆,米中虫,饭内屁”等等。
就连史进庄子里的猎户李吉,还有个绰号呢(摽兔李吉)。
再看鲁智深,相貌不俗,一身好武艺,又战功赫赫,居然连个绰号都没有,不是很奇怪吗?就算他在军中没有绰号,那么到渭州做提辖时,怎么可能没有人送绰号呢?看看孙立、杨志不也都是提辖官吗?不也都有了绰号吗?好不容易鲁智深做了和尚,结果作者就因为他后背有花绣,又是个和尚,于是给鲁智深一个“花和尚”的绰号。
《水浒传》思想倾向的反思
《水浒传》思想倾向的反思【内容提要】《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自其产生以来就有争议。
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
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它很少涉及到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
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
《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他们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
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
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
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
《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梁山聚义),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最终失败了。
《水浒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思想。
一是它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人们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时,造反也是他们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
《水浒传》通过林冲、解珍解宝等人的故事指出官逼民反,造反有理;《水浒传》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理解。
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人们认为“招安”是背叛。
摆脱一些教条,对招安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招安既是当时(北宋南宋之交)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意义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关键词】水浒传,游民,造反有理,招安。
一《水浒传》主题辩尽管《水浒传》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生平状况,在学术界都有不同的见解,但它是中国出现最早的长篇通俗小说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
从它一产生便拥有了大量的读者,上自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不乏“《水浒》迷”。
尽管许多人抨击它,禁止它、焚毁它,但还是明清两代最畅销的通俗读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浒传》的局限性花家新指导教师袁家岚【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然而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其自身缺陷,《水浒传》也不例外。
本文从内容和思想上对《水浒传》局限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目的是全面地再认识这部民族瑰宝。
【关键词】内容;思想;局限性;《水浒传》《水浒传》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它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
然而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其自身缺陷,《水浒传》也不例外。
然而现阶段对《水浒》的研究大多还只限于其积极的方面,对它的局限性却很少有系统全面的分析,这让人们对《水浒》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平面的层面。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事求是地分析,才能更深入更好地理解它,发现这部民族瑰宝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内容上的局限《水浒传》的内容丰富博大,涵盖面甚广。
不过仔细品读就能发现,一方面它的内容很博大,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概括起来就是太多的神话妖术内容不合理以及逻辑上不合真实。
(一)太多的神话妖术内容不合情理神话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成长发育,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篇章,从口头的传说到书面的记载,种种方式,可以说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最悠久古老,最顽强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所在。
”①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②中国古典小说门类众多、各具特色,而其中的神怪小说以其独特的取材和表现形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的内涵与奇丽的风光。
尤其是在明清,随着小说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神怪小说也发展至顶峰,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短篇神怪小说,也出现了一些的长篇神怪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济公传》和《镜花缘》等。
神怪小说,又称神魔小说,本质上是娱乐性文化的产物,是古代文化“志怪”传统在明清小说领域的再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神怪小说与谴责小说并提为明中叶后小说的两大主潮之一。
神怪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志怪,伴随在这些神、仙、魔、怪身上的则是法术、仙术、妖术、道术。
这就导致了神怪小说的一个大致相同的取向:斗法场景较为相似。
在这些神怪小说中,《封神演义》的斗法场面算是稍微不同的,比如口中念念有词,天上砖瓦就会掉下来这些描写,增加了一层虚幻。
神怪小说一直在发展着,在明清逐渐成为了小说的两大主潮之一。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随处可以看见关于神话的描写,甚至在现代的作品里也是俯拾即是,这和人类古老的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古代的中国可以说是神话王国。
因此,中国的很多古典著作都有关于神话妖术的描写,就拿与《水浒传》处于同一地位的文学巨著来说,《红楼梦》中有,比①潘世东,邱紫东、文学哲学视野下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19 卷第2 期如神瑛绛珠的因果报应;《三国演义》中也存在,如诸葛亮借东风,关公显圣等。
在明清时代以志神志怪为主的神怪小说中更是明显,比如《封神演义》,《聊斋》。
如果是看这些神怪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神幻描写,看的就是仙家法术,魔家妖术,因为它们是神怪小说。
但是《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演义小说,却对仙妖法术非常钟爱,到处是神化妖术的描写就有些弄巧成拙了。
因为它是作为英雄演义小说存在的,当中大量的神话妖术描写与其类别并不相称。
其实《水浒传》里有一些神话描写非常好,比如开篇那个神话,洪太尉误走妖魔,使得一百零八星怪降落尘寰,引出了后边的故事,将故事的发生托之于神,这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创意,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比如武大郎的阴魂显圣也与中国传统神话的精神契合。
但是《水浒传》有很多像《封神演义》里的那种神话妖术场面以及非常虚幻且不着边际的神话描写,在其它非神怪小说的名著里,这样的写法并不多见,这便有待商榷。
现选三处颇具代表性的描写来谈谈。
一是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是“仙”。
宋江为躲避赵能、赵得的追捕而误入还道村,躲进了九天玄女庙,首先是在破庙里遇神灵相助,几番必死之时恰有阴风四起,飞砂走石,使得赵能、赵得怕神灵恼怒而不敢再入庙搜查,后来宋江梦见九天玄女称他为星主,邀请他赴宴,喝酒吃枣,梦醒后竟有梦中出现之事物——酒香、枣核、天书,这实在是滑稽,梦到九天玄女就罢了,但宋江醒来之后得到的梦中之物就有点太不真实了。
再来看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这是“道”。
在这一回中宋江为了破解高廉的妖法,派戴宗去请公孙胜,但是公孙胜服从了罗真人的师命,不敢前往,于是李逵半夜上山想要砍死罗真人,谁知真人在作者的笔下是法力无边的,早已知晓李逵的预谋,于是做了两个葫芦人,从而使李逵被骗,“阴谋”没有得逞。
后来罗真人只是把袖一拂,便把李逵一阵风吹到蓟州公堂,下到大牢,这段原文写得很明白:“李逵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罗真人的脑门上劈将下来,砍倒在云床上,流出白血来……只见一个青衣童子,拦住李逵,喝道:“你杀了我本师,待走那里去!”李逵道:“你这个小贼道也吃我一斧!”手起斧落,把头早砍下台基边去了……罗真人问道:“我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着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没道德,已被杀了,又杀了我一个道童。
”……罗真人笑道:“虽然只是砍了我两个葫芦,其心不善,且叫你吃些磨难。
”把手一招喝声:“去!”一阵恶风,把李逵吹入云端里。
只见两个力士,押着李逵……不觉径到蓟州地界……”①三是一百二十回版第九十五回“乔道清术败宋兵,宋公明忠感后土”,这是“妖”,先来看原文的描写:“乔道清又把剑望北一指,口中念念有词喝声“疾!”须臾间天昏地暗,日色无光,飞砂走石,撼地摇天。
林冲等将正杀上前,只见前面尽是黄沙黑土,那见一个敌军,宋军不战自乱,惊坐下马乱窜咆哮……宋等忙乱奔走,未及半里之地,前边恁般奇怪,适才兵马来时,好好的平原旷野,却怎么弥弥漫漫一望都是白浪滔天,天涯无际,却似个东洋大海,就是肋生两翅,也飞不过,后面兵马赶来,眼见得都是个死。
鲁智深,武松,刘唐齐声大叫:“难道束手就缚?”三个奋力回身,向北杀来。
猛可地一声霹雳,半空中现出二十余尊金甲神人,把兵器乱打下来,早把鲁智深,武松,刘唐打翻,北军赶上,也被活捉去了……宋江等已擎剑在手,都欲自刎,猛见一个人走上前来,止住众人道:“休要如此,众人勿忧,我位尊戊己,见汝等忠义,特来克那妖水,救汝等归寨。
”众将看那人时,生得奇异:头长两块肉角,遍体青黑色,赤发裸形,下体穿条黄巾,左手执一个铃铎……那人就地撮把土,望那前面海大般白浪滔天的水只一撒,转眼间就现出原来平地……后来吴用也以手加额道:位尊戊己,土神也,兄长忠义,感动后土之神,土能克水。
”②乔道清的妖法已经是很怪诞了,但宋江感得后土之神现身则更是不可思议。
这种写法在百回本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和九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里也颇具代表。
《水浒传》中像以上这些神幻道术比比皆是,但毕竟,《水浒传》也不是《西游记》,乌鸡国里唐僧①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713 页梦见白玉珪,醒来就出现白玉珪;《水浒传》不是《封神演义》,用剑一指叫声“疾”,便有石怪等飞下来,用如此多的神幻妖术语言未免欠妥。
前面说《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都有关于神化法术的描写,可这两部书中并没有像《水浒传》那样用神话来解释神话,把妖术介入到真实生活中。
他们写的都是在中国古代的代代相传中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神话,是最“真实的神话”,比如死人显圣,因果报应等。
比较起来《水浒传》中神话妖术的描写就很像《封神演义》中的描写了,可它毕竟又不是那样一部神怪小说,一部不是神怪小说的小说,神幻描写就该适可而止,像《水浒传》中如此多的神话妖术,就显得稍微有些不合理了。
(二)不合逻辑,背离真实《水浒传》不合逻辑的地方基本上来说还是很少的,但也存在那么几处。
下面举三个例子,仅作为对《水浒传》局限性的一种参考,而不作为主要论据,因为这种不合逻辑的地方几乎每部作品都会有的。
首先来看秦明,对秦明首次出场的描写,主要写的是他的性格,说他是性格急躁而声若雷霆,所以被称为霹雳火,后来书中也多次提到他性格里的这一特点。
因此,在读者的印象中秦明就是火爆脾气,那么,与他的性格一比,他的入伙便显得有些不合逻辑。
秦明本来事不愿入伙的,是宋江设计陷害,使得秦明全家老小丧命,秦明也被误会,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没了办法才入的伙。
但是,转念一想,一个火性子的人,他的全家老小被宋江等间接害死,他不打上清风寨倒就罢了,又怎么会入伙呢?即使是到了走投无路这一步,他第一想到应该是自尽,或者是找宋江拼命,但绝对不会是入伙。
张清飞石打了梁山英雄,并未造成死亡事件,都有那么多人要去火拼,但秦明却的入伙却是很安稳,这样的状况实在是没有由来。
一到说不过去的时候作者就以一句“合当天罡星聚首”,“合当地煞星碰头”来敷衍,这有时候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了。
接下来看看宋江被赵能、赵得追捕这一节,宋江被逼遁入还道村,躲进玄女庙,最后却还得到三卷天书。
用常识来推理的话,当一个人在被人追杀的时候是不可能睡得着觉的。
这就好比明知强盗拿着明晃晃的刀剑进了家,任何人都不可能毫不在意地呼呼大睡。
宋江在作者的笔下太不同于常人了,他身处绝境而不乱倒也罢了,刀子在身边捅来捅去,他却还能安然入睡,难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背时倒霉瞌睡多”吗?又或者是他跑累了?不过再怎么说正常人都只会彻夜难眠,而不是睡得那般熟,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最后来看看张清和董平的死。
董平在宁海城下骂战被飞炮打伤手臂,于是一心要报仇,便在夜里私下把张清约出来,去找宁海军算账,下面请看百回本第九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里的这段描写:“过了一夜,臂膊料好,不教卢先锋知道,自和张清商议了,两个不骑马,先行上关来。
关上走下厉天闰,张韬来交战。
董平要捉厉天闰,步行使枪。
厉天闰也长枪来迎,与董平斗了十合,董平心里只要厮杀,争奈左手使枪不应,只得退步。
厉天闰赶下关来,张清便挺枪去刺厉天闰,厉天闰却闪在松背后,张清手中那条枪,却搠在松树上,急要拔时,搠牢了,拔不脱。
被厉天闰还一枪来,股上正着,戳倒在地,董平见戳倒张清,急使枪去战时,不提防张韬在背后拦腰一刀,把董平剁做两段。
”①看了这一段文字后,有几处让人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其一、董平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一直是温和稳重,他怎么可能和秦明一样,去逞一时之气要报仇,甚至不惜连累张清、不怕违了卢俊义的军令,悄悄出营交战,这与他的性格不符;其二、董平是五虎中军的马军头领,惯于马上作战,他又不是步军头领李逵,出战时为何要舍马步行?有人或许会说是他怕卢俊义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