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篇一: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XX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第一篇:《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寒假期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了能够在以后的教师之路上走的更远,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补充自己,把自己这一桶水装的更多。
这个期间我读了一本关于教好数学的书籍《跟吴正宪学教数学》。
在这本书的'开头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剔透初心,宁静致远。
师法自然,大道至简。
由这几句话我都能想到吴正宪老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让人不禁敬佩,更是心神向往她的课堂风采。
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她的一些教学片断,低段教学充满生趣,活泼又自然,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高段的教学逻辑性很强,而且每一节课都给足了学生认真思考的空间,给予他们课堂上的精神自由,这让孩子们更愿意,也更能够在课堂上开心地去学习。
而且课堂上经常会展现一些数学上的小故事,吸引着学生跟老师一起去发掘知识。
试问学生怎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读完此书我受益颇丰,无论处于高段还是低段的教学都能够让我们能够学有所用。
在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并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够融会贯通的,主要还在于尝试,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前行,才能够有所收获。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相关文章:1.《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2.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3.小学老师《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300字4.跟爸爸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日记5.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总结6.关于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总结7.书正宪扇读后感8.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9.《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第二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
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第一篇: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暑假即将开始时,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读一本书,因此,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在吴老师的评课中,老师们感悟着吴老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体悟这什么叫“专业的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
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
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着又是智慧的奉献着。
三是注重方向引领,评课不应仅仅着眼于一节课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要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教师生涯的9年里,如何将单调的数学科变得有趣生动,如何让数学课演绎成故事课等。
怎么知道上好一节课呢?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难题,我为之努力,可仍旧雨里雾里。
迫切需要专业的指点。
而吴正宪老师本书中精彩的点评,既“好吃又有营养”,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就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一、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一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总是机械的教给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教出来的效果也许并不差,但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只是一味的学。
读完这一辑,吴正宪老师告诉了我,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功,享受到幸福。
二、要读懂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吴老师说:“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是啊,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读吴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堂是__的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轻松__的氛围,是充满激情的对话,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
吴老师重视创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些都是从读懂学生开始的,而要做到读懂学生,就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才能被学生喜欢,做学生的朋友。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我们能为数学学习做点什么。
而吴老师的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教书育人"是数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启迪、潜能的激发、人格的培养。
使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走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读懂儿童的基础上。
这个"读懂",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孩子的感悟。
设计一节不在于出奇,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学会和全班孩子共享,把重要的时间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回想自己的堂,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知识越越难、越越深。
殊不知特堂上还有一些"听天书"的学生,或许眼睛直直的盯着老师,脑子却是一片空白;或许思想开小差,早已游离堂。
堂上,我们要学会交流。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一、把数学课上得简单些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强迫着听,强迫着学。
”教师要让小学生听得懂数学,不仅要让数学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让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要把数学上的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
简单些,就是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理解“抽象的”,容易些,就是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减少千篇一律的统一要求,不要追求课堂上的尽善尽美,鼓励学生用原生态的,甚至有些稚嫩的语言诠释自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
二、在转化中寻根问底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数学思想的灵魂,渗透在各类知识之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转化思想方法无处不在。
转化可以理解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探索未知的领域。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能以具体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转化思想,慢慢地,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转化的手段处理问题,这样学生就获得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能力。
三、在复杂中寻找简洁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都要用到符号。
符号化思想的实质有两点:一要有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的意识,二是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
走进《有趣的搭配》,我们看到学生将生活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特别是符号化的抽象过程。
数学符号简明扼要的把众多繁杂的事物概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人们一下子触数学现象的本质,数学独有的这种高度概括的简洁美,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四、借助几何直观教数学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感到数学很抽象,数学很神秘,数学好难懂……其实,越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中越应该用几何直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低年级起,重视直观感知,突出画图(线段图、面积图、示意图等)策略的教学。
第1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
第1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doc-免费下载第1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省图书馆,当时封面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玉仁说:“每次听吴老师的上课,我总被她和学生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吸引。
听她的课的确是一种享受。
”怀着这样一种享受的心理,我翻开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仔细体味书中的每一章节的文字,感受吴正宪老师上课的艺术魅力。
“真情”,是品味吴老师的课堂,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
她用这真情诠释着生命课堂的深刻内涵,用真情润泽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培育和谐的课堂环境,用真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用真情点燃孩子创新的思维火花。
她的课堂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洋溢着激情与智慧。
她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数学的真谛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课堂生活的'幸福。
品味此书,我被吴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
1、尊重每一个学生。
吴老师把孩子看成一个有尊严的个体,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
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
2、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
孙晓天教授说。
吴老师的课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气氛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随处可见。
吴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景或“陷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3、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
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
以学伦教《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书感悟
以学伦教《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书感悟以学伦教《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书感悟澄迈县金江中心学校李蓉暑假,从网上购买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
我爱不释手地读着,觉得吴老师的团队真是太给力了。
《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是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成员品读吴老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智慧结晶,是在吴老师课堂现场、课堂实录的基础上编写的。
《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中,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断,并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
也对评课的涵义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地阐述: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吴正宪老师认为: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
评课是听课活动之后的延伸,是要引发教师们的参与,互动评课,从多角度思考课堂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
“评课”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评课时应关注一下三个方面:一、注重课后访谈,以学伦教。
吴老师评课时,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
每次教学研讨活动,伴随下课铃声的响起,吴老师总会微笑地走上讲台,站在授课教师的身边,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情,随后是一连串的点睛之问。
吴老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引领,让学生有机会表达真实的学习感受,这些感受像一面镜子,有助于教师更客观地看清自己的实践,促进了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的共同反思,进而提升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意识和能力。
吴老师说:“学生会告诉你怎样做教师。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一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记得前天让学生做关于分数乘法的问题时,有道题是这样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手骨的块数占全身骨头的27/103,手指骨的块数占手骨的14/27,人体的手指骨有多少块?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06×27/103×14/27=28(块)当我让学生说完解题思路时,一个意外的声音传来。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吴正宪教学心得吴正宪教学心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次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想活动的过程。
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次性品质得以展现,以推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要创造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要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发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确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惜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经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发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
课堂上我经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 +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 +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 …… 同学们之间出经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
疑问使学生发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要实践、要创新的意识。
- 1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实质特征时所论述的那样:“教学是一次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
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整次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1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
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
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
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
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2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老师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老师。
人们常说:“你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备好一桶水,甚至要准备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专著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营养,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层次。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12月11日,在伊旗阿镇第二小学,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现场授课和即时点评。
吴老师讲的课是一节五年级的《认识方程》课,在课堂中,吴老师的大师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师生的关系。
听吴老师的课,就像享受春天的阳光,在课堂上她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是那么得体,以至于我都怀疑,这是在上课吗,分明就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聊天,谈心,上课的痕迹只能在黑板上找到。
那种呆板的标准课堂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取而代之是洒脱的交流,师生心灵上的碰撞。
刚开始学生还是有点紧张,出现一些小意外,但是在吴老师亲切的语言交流下,氛围逐渐缓和,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方程啊、方程,你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
”这是吴老师与学生激起对话的时机,消弱了师生之间对的紧张心理。
二、随意的语言不随意。
吴老师在课堂中,看似随意的、不经意的语言,仔细想来确实相当的不随意。
这些语言有些都不严谨,像什么“小东西”、“好样的”等等,这些随意的语言,必定是经过老师长时间缜密思考后的结果。
记得全国特级教师徐彬老师曾经在一节课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就这样上来了?”,这句话徐彬老师想了三天,反复改了几次,最后才决定用这句话。
这才是一句话,一节课用好多句话,一节课磨出来有多么的不易。
这看似随意的下面经历了多少个不随意,我想只有这节课的设计者才会深刻理解和体会。
三、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搞清楚什么是数学思想,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需要渗透一些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的思想和集合的概念等等。
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吴老师这节课设计得比较巧妙,很流畅的引入课题,并逐渐展开教学。
四、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本次吴老师讲的这节课中,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学生和老师由于比较陌生,配合并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吴老师给我们示范了生动的活教材,通过师生的对话和交流,逐渐的进入上课状态。
听吴正宪老师讲座体会1
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
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
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
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
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
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要上好一堂“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难!这也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拜读完吴正宪老师的《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后,我有所顿悟了,我也在认真地体悟着什么叫“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
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让学生参与评课;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三是注重方向的引领,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吴老师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剖析与点评,我有这样一些收获: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定有几个主线的提问,能将这节课的魂抓住。
恰到好处的提问,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是提高课堂思维含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因素。
吴老师也提倡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教育理念,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当然,情境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取悦学生的游戏,而是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一条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同时,情境设计也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也要保证这一活动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
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渗透数学文化,如在《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中,自然地引出数学文化史实:“对负数的认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理解,是促进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听课感悟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听课感悟吴正宪小数是华师附小领导班子特聘教授吴正宪教授发明的一种数学教育改革理念和方法。
吴正宪小数以学生为主体,以小数为载体进行数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听课吴正宪小数课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独特意义和影响。
在吴正宪小数课堂上,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注重计算技巧的机械运用,学生们只需记住公式和方法就能得出答案。
而吴正宪小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通过有趣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上,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和探索,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吴正宪小数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吴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本身重要”,这让我深受启发。
他并不只强调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他鼓励我们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引导我们讨论和比较不同的策略。
这种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吴正宪小数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要结成小组讨论问题,并展示我们的解决方案。
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还发现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而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我们不仅能够互相促进,还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能够拓展到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对其感到困惑和无聊。
然而,在吴正宪小数的学习中,我渐渐明白了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数学无处不在,而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吴正宪小数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学习心得__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教师学习心得__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课堂上反复讲解过的知识,有些孩子一做题就出错。
”针对频繁的出错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老师叹气:这些题课堂上经常讲,讲过好多遍了,怎么就是做不对呢?孩子们没有听懂吗?怎么有时对有时错呢?家长无耐:这孩子就是粗心!做题时一定不认真。
学生无辜: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呀!怎么会错了呢?我又粗心了吧。
作为老师的我,会经常思考以上的问题,有时将答案归结为:做题出错,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但怎么才算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不出现错题呢?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好吃又营养的数学教育”后,有了明晰的方向,仔细回味其中,收获颇丰。
一、马虎一定要归因。
多数时候,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将错题的原因归为“马虎”了。
好似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但不管是做题或考试前你强调多少次“要认真、要细心、不要马虎”,最终学生还会因“马虎”出错。
吴老师说:对待“马虎”不能马虎,必须要归因。
“归因”就是要找到错误的实质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个性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查看学生书写的过程和步骤,留心学生写题的习惯和态度。
也可以与孩子对话,询问出错点的想法。
切记不给孩子概括性的下定义:你就是粗心,马虎。
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后,对症下药。
二、计算题一步一回头。
计算题是学生感觉最没有技术含量,思想上不重视的题目。
但往往在考试中出错又特别多,出错的原因让老师家长无耐,孩子们自己都会觉的失分可惜。
吴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教给学生做计算题时一步一回头。
一步一回头就是抄完题后不急于往下做,而是回头看看数有没有抄错,运算符号有没有写错,都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得到结果时,再回头检查加出来的和对否,进位点是否点上了。
一步一回头,不着急,不敷衍,稳健地做出题目。
此法妙哉!三、精练、检查得法。
吴老师在讲座中一再讲,平时给孩子们出练习时,一定要精准的选择题目,不贪多,不图量,让孩子在不烦躁的心态下高效的练习。
学生自查作业时也是如此,不要非逼着孩子自己检查出自己做错的地方,这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不妨给孩子缩小范围,提醒他、引导他检查出错误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课堂上反复讲解过的知识,有些孩子一做题就出错。
”针对频繁的出错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老师叹气这些题课堂上经常讲,讲过好多遍了,怎么就是做不对呢?孩子们没有听懂吗?怎么有时对有时错呢?
家长无耐这孩子就是粗心!做题时一定不认真。
学生无辜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呀!怎么会错了呢?我又粗心了吧。
作为老师的我,会经常思考以上的问题,有时将答案归结为做题出错,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但怎么才算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不出现错题呢?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好吃又营养的数学教育”后,有了明晰的方向,仔细回味其中,收获颇丰。
一、马虎一定要归因;。
多数时候,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将错题的原因归为“马虎”了。
好似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但不管是做题或考试前你强调多少次“要认真、要细心、不要马虎”,最终学生还会因“马虎”出错。
吴老师说对待“马虎”不能马虎,必须要归因。
“归因”就是要找到错误的实质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个性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查看学生书写的过程和步骤,留心学生写题的习惯和态度。
也可以与孩子对话,询问出错点的想法。
切记不给孩子概括性的下定义你就是粗心,马虎。
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后,对症下药。
二、计算题一步一回头;。
计算题是学生感觉最没有技术含量,思想上不重视的题目。
但往往在考试中出错又特别多,出错的原因让老师家长无耐,孩子们自己
都会觉的失分可惜。
吴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教给学生做计算题时一步一回头。
一步一回头就是抄完题后不急于往下做,而是回头看看数有没有抄错,运算符号有没有写错,都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得到结果时,再回头检查加出来的和对否,进位点是否点上了。
一步一回头,不着急,不敷衍,稳健地做出题目。
此法妙哉!
三、精练、检查得法;。
吴老师在讲座中一再讲,平时给孩子们出练习时,一定要精准的选择题目,不贪多,不图量,让孩子在不烦躁的心态下高效的练习。
学生自查作业时也是如此,不要非逼着孩子自己检查出自己做错的地方,这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不妨给孩子缩小范围,提醒他、引导他检查出错误的题目。
没有目的的检查不易于浪费时间,也会让孩子对检查这件事情深恶痛绝。
检查出错误后,不妨对孩子说你能自己找出错误,真是太厉害了。
谁都不是完人,都会犯错误。
聪明的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哟!
吴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犹如一沐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
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创造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课堂,真正让学生在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好吃”,让学生真正地去喜爱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