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限的计算方法
检出限的确定的5种方法
检出限的确定的5种方法方法检出限的5种确定方法方法检出限确定方法有多种,实验室可根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确定选择哪种。
实验室务必了解“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检测下限”等概念,避免混淆和计算错误。
1第一法:方法检出限的一般确定方法1.1空白试验中检测出目标物质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 n ( n ≥7)次空白试验,将各测定结果换算为样品中的浓度或含量,计算 n 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A.1)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 t (n−1,0.99)× S(公式1)式中: MDL ——方法检出限;n——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t——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时的t分布(单侧);S ——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其中,当自由度为n -1,置信度为99%时的t值可参考表1取值。
表1 t值表本方法应用最广,大部分实验室直接用MDL= 3×S,这里的系数“3”,其实是约数。
实际上,平行测定次数不同,系数不同。
如果空白试验的测定值过高,或变动较大时,无法计算检出限。
因此,本方法计算的检出限以下述条件为前提:任意测定值之间可允许的差异范围为“空白试验测定值的均值±估计检出限的1/2”以内。
1.2空白试验中未检测出目标物质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对浓度值或含量为估计方法检出限值2~5倍的样品进行n(n ≥7)次平行测定。
计算 n 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2和公式3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值计算出来后,需判断其合理性。
针对单一组分的分析方法,如果样品浓度超过计算出的方法检出限的10倍或者低于计算出的方法检出限,则需要调整样品浓度重新进行测定。
在重新测定后,将前一批测定的方差(即S2)与本批测定的方差相比较,较大者记为S2A,较小者记为S2B。
若S2A/S2B>3.05,则将本批测定的方差标记为前一批测定的方差,再次调整样品浓度重新测定。
若S2A/S2B<3.05,则按下列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公式2)(公式3)式中:v A——方差较大批次的自由度,n A-1;v B——方差较小批次的自由度,n B-1; S p——组合标准偏差;——自由度为vA+vB,置信度为99%时的t分布。
仪器检出限计算公式
仪器检出限计算公式仪器检出限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用于表示仪器或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或最小含量。
在实际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中,准确地确定仪器检出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仪器检出限的计算公式如下:检出限=3σ/S其中,σ表示样品的标准偏差,S表示样品的灵敏度或者信号的噪声比。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样品的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是用来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的一项统计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是σ=sqrt(Σ((Xi-Xmean)²)/(n-1)),其中Xi表示每个样品的测量值,Xmean表示样品测量值的平均数,n表示样品数量。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样品的灵敏度或者信号的噪声比。
灵敏度是指仪器对目标物质的响应能力,一般用信号强度来表示。
信号的噪声比是指目标信号相对于噪声水平的大小。
如果信号噪声比较小,意味着仪器在低浓度下对目标物质的检测能力较差,相反,如果信号噪声比较大,则表示仪器对目标物质的检测能力较好。
最后,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仪器的检出限。
该数值表示的是,当样品浓度低于检出限时,仪器将无法可靠地检测到目标物质的存在。
仪器检出限的计算非常重要,它对于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我们通过计算仪器的检出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如果一个仪器的检出限较低,说明它可以可靠地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目标物质,这将有助于我们对样品的分析和研究。
相反,如果一个仪器的检出限较高,那么在低浓度下的样品分析可能会出现误差,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合理计算仪器的检出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准确确定仪器的检出限,我们才能够获得可靠和准确的实验结果,从而为科学研究的进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仪器检出限的计算,尽量提高仪器的灵敏度,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科学研究的推进做出贡献。
方法检出限计算实例
方法检出限计算实例一、引言在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方法检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反映了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最低检测限。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掌握方法检出限的计算与控制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详细介绍方法检出限的计算与应用。
二、方法检出限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方法检出限的定义方法检出限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并定量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
它受到仪器灵敏度、试剂纯度、实验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方法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计算公式:MDL = 3S/k,其中S为空白试验的标准偏差,k为斜率。
(2)空白试验:在进行方法检出限测定时,除不加入待测物质外,其他实验条件与正常试验相同。
测定空白试验的响应值,并计算其标准偏差。
(3)斜率k的计算:通过对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斜率k。
(4)根据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MDL。
三、实例分析1.实验背景及目的以某金属元素为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进行测定。
要求计算方法检出限,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2.实验数据及处理(1)准备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绘制标准曲线。
(2)测定标准溶液: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得到响应值。
(3)绘制标准曲线:将浓度与响应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
(4)计算斜率k: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斜率k。
(5)计算方法检出限:根据公式MDL = 3S/k,计算方法检出限。
3.方法检出限的应用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可以用方法检出限来评估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检出限越低,说明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检测能力越强。
此外,方法检出限还可以用于优化实验条件和筛选合适的方法。
四、讨论与结论1.方法检出限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掌握方法检出限的计算方法,有助于评估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方法检出限是评价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优化实验方案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检测方法的检出限是指在一种检测方法中,能够可靠地发现样品中存在某种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
检出限的确定通常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得出的。
检出限的单位通常是质量或浓度单位。
常见的检出限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Signal-to-Noise (S/N) 方法:测量背景噪声信号和待检样品信号的幅度差异,一般认为信号的3倍背景噪声就是检出限。
2. 标准偏差方法(Standard Deviation):通过对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样品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样品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常用的检出限定义是3倍标准偏差。
3. 均匀信号方法(Uniform Signal):通过测量一系列稀释样品的信号,绘制浓度与信号之间的曲线,当信号与噪声重叠时,浓度与信号曲线的交点就是检出限。
总之,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检出限,但常用的方法是基于信噪比或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
检出限是什么如何计算影响因素有哪些
检出限是什么如何计算影响因素有哪些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仪器或方法能够可靠地分析出样品中存在的最低浓度或最低浓度水平。
它是定量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确定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即是否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目标物质。
计算检出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标准偏差的三倍作为检出限。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LOD=3×SD其中,LOD表示检出限,SD表示样品分析中得到的标准偏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当分析结果呈现正态分布时,约有99.7%的数据位于平均值加减三倍标准偏差之间。
影响检出限的因素有多个,下面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因素:1.仪器灵敏度:仪器的灵敏度可以影响检出限。
灵敏度越高,仪器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目标物质,因此检出限也就越低。
2.样品基质:样品基质是指样品中的其他组分。
样品基质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仪器对目标物质的检测能力,可能会产生干扰,从而提高了检出限。
3.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于不同的目标物质具有不同的检测灵敏度。
有些方法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目标物质,而有些方法灵敏度较低。
4.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包括样品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处理过程。
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检测灵敏度有不同的影响。
5.分析仪器的精度:分析仪器的精度也会影响检出限。
如果仪器的误差较大,可能会改变分析结果,从而影响检出限的计算和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适用于分析样品的检出限。
此外,还需要注意,检出限并不等同于检出值,检出限只是一种分析限度,用于判断方法的可靠性和灵敏度,而检出值是实际检测到的目标物质的浓度值。
(完整版)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
1. 关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的定义: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
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
2. 计算公式为:D=3N/S (1)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S=I/Q (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
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
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
3. 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
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
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
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
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
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0.01mg/L (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
滴定法方法检出限的计算公式
滴定法方法检出限的计算公式
一、滴定法检出限的一般计算公式
当滴定度量(背景浓度)和滴定精密度均稳定时,检出限的计算公式为:
DL = 3.3σ/S
其中,DL为检出限,σ为背景浓度的标准差,S为滴定量。
二、滴定法检出限的具体计算方法
1、准备所需材料
(1)手动滴定枪;
(2)滴定液;
(3)标准品;
(4)检测品;
2、准备背景浓度样品
准备5种滴定度量(背景浓度)样品,分别为:0℃、25℃、38℃、50℃、60℃。
3、准备检测样品
在预热至滴定液温度的容器中,配制一定量的检测样品。
4、滴定
调节手动滴定枪,以滴定液将检测样品加至每种背景浓度样品中,记录每种背景浓度样品的滴定次数。
5、计算背景浓度的标准差
将每种背景浓度样品中的滴定次数求均值,各背景浓度的标准差
计算公式为:
σ = √(∑(x‐μ)2/n)
其中,μ为每种背景浓度样品中的滴定次数的平均值,n为每种背景浓度样品中的滴定次数的总数,x为每种背景浓度样品的滴定次数。
6、求出检出限
计算检出限的公式为:
DL = 3.3σ/S
其中,DL为检出限,σ为背景浓度的标准差,S为滴定量。
检出限的计算公式
检出限的计算公式引言在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中,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仪器分析方法的敏感性。
检出限是指在统计学意义下可以被可靠地分辨出的最低样品浓度或者物质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准确计算检出限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检出限计算公式。
检出限的定义检出限是一个统计概念,通常由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以及仪器背景噪声等因素决定。
在实际分析中,检出限定义为低于此限的信号被认为是不可靠的结果。
若样品的信号以及噪声在检出限的范围内,则无法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常见的检出限计算公式1. 3倍标准偏差法3倍标准偏差法是最常见的计算检出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信号和噪声的统计分布,该统计分布假设为正态分布。
计算公式如下:LOD = 3 * σ其中,LOD为检出限,σ为信号和噪声的标准偏差。
2. t分布法t分布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检出限的计算。
t分布法基于样本均值和标准误差,计算公式如下:LOD = t * SE其中,LOD为检出限,t为t分布的临界值,SE为标准误差。
3. 信号与噪声比法信号与噪声比法是一种评估检出限的简单方法。
该方法基于样品信号与背景噪声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LOD = k * (SD / S)其中,LOD为检出限,k为修正因子,SD为噪声的标准偏差,S为样品的信号。
计算举例以下示例将使用3倍标准偏差法来计算检出限。
假设某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的铅含量,已进行了多次测量。
所得数据如下:样品1: 0.02 ppm样品2: 0.05 ppm样品3: 0.03 ppm样品4: 0.04 ppm样品5: 0.06 ppm首先,计算这些样品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平均值(μ) = (0.02 + 0.05 + 0.03 + 0.04 + 0.06) / 5 = 0.04 ppm标准偏差(σ) = sqrt(((0.02-0.04)^2 + (0.05-0.04)^2 + (0.03-0.04)^2 + (0. 04-0.04)^2 + (0.06-0.04)^2) / 4) = 0.0079 ppm然后,根据3倍标准偏差法计算检出限。
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
在样品中能检出地被测组分地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倍时地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或时地浓度,对其测定地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地要求.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时地浓度.. 计算公式为:()式中:——噪音; ——检测器灵敏度;——检测限而灵敏度地计算公式为:()式中:——灵敏度;——信号响应值;——进样量将式()和式()合并,得到下式:× ()式中:——进样量;——噪音;——信号响应值.即为该进样量下地信噪比(),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地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地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地方法检出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在此浓度下地信噪比为(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 ).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则其检测限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地取样量和提取样品地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克,最后定容体积为,则方法检测限为:× .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地浓度为时,若取样量为,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时,进样瓶中样品地浓度可达(假定回收率为),此时,在其它给定地分析条件下,能产生倍噪声强度地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意事项由式()可见,信噪比地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限地大小.信噪比计算方法地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这与计算信噪比时基线噪声峰值地定义方式有关,一般有三种不同地定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①峰峰()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地平均高度;②峰半峰()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平均高度地;③均方根()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地均方根值计算.除此之外,信噪比地计算结果还和所取噪声地位置有很大关系,取信号哪一侧基线地噪声,取多长一段基线上地噪声,计算结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一般多取样品峰两侧地噪声峰值计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单位地技术规定检出限地确定⑴《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地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式中:——方法地最低检出浓度.——测定次数为次地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差(重复测定次以上).⑵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定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用下式计算:——方法地最低检出浓度——空白多次测量地标准偏差(吸光度);——方法地灵敏度(即校准曲线地斜率)为了评估,空白测定次数必须足够多,最好能测次.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极力提倡取值为,一般来说,取相应地置信水平大约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若,并不意味着,或检出限无限小.这时需配制一个浓度略大于零浓度地试样系列(能产生一个可测信号值)代替全程序空白试验,求出其标准偏差,用来代替.此外,有时为了工作方便和便于比较,也规定一个大家能接受地信号值作为检出限,如分光光度法中,规定吸光度为所对应地浓度即为检出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⑶美国—规定方法中地检出限为:⑷某些分光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为相对应地浓度值或绝对量为检出限,这是一种实验室间地协定方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⑸气相色谱法:检测器恰能产生与噪音相区别地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地物质最小量为检出限,一般为噪音地二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⑹离子选择电极法:当校准曲线地直线部分外延地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地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地浓度值即为该离子色谱所对电极法地检出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测得地空白值计算出地值不应大于分析方法规定地最低检出浓度值,如大于方法规定值时,必须寻找原因降低空白值,重新测定计算至合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站内联系)、校正曲线绘制:()按分析方法步骤,通过实测浓度和仪器信号值地直线关系,确定实验室条件下地测定上限.当测定上限低于方法地检测上限时,只能用实测地直线范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绘制校正曲线地分析步骤应与样品分析相同,并且不少于个浓度值.()校正曲线绘制与每批测定样品同时进行,对某些分析方法地校正曲线地斜率稳定,批间误差较小,使用原制校正曲线时,应与样品同时测定份中等浓度标样和份空白地平行样.测得标准地浓度(减去空白)值与原校正曲线相对应地浓度值地相对偏差,分光光度法应小于;原子吸收法应小于,否则重新制作校正曲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检出限的涵义和计算方法
检出限的涵义和计算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是指在其中一种测量方法下,能够可靠检测到的物质最低浓度。
精确确定检出限对于分析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低浓度的化合物时。
在环境科学、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对于检测一些潜在有害物质时,检出限的测定非常重要。
检出限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三种主要方法,分别是统计方法、标准曲线法和空白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方法及其计算步骤。
统计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学原理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翻查法、计算公式法和直线回归法。
1.翻查法:-步骤1:收集一系列包含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测量数据,这些溶液的浓度按照给定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列。
-步骤2: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数据点的图形,然后按照直观判断确定检出限的浓度值。
2.计算公式法:-步骤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标准曲线方程,可以是线性、非线性等类型的方程。
-步骤2:选择一个合适的概率(通常为95%或99%)和标准偏差,根据统计学公式计算得到检出限的浓度值。
3.直线回归法:-步骤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使其通过样品浓度为零的点。
-步骤2:根据直线方程计算出直线斜率和截距。
-步骤3:选择一个合适的概率(通常为95%或99%)和标准偏差,根据统计学公式计算得到检出限的浓度值。
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线性或多项式关系的测量方法。
其计算步骤如下:1.步骤1:制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并进行测量。
2.步骤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一般情况下,使用浓度和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拟合,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3. 步骤3: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浓度为零时的峰面积(Intercept=0时的峰面积)。
4.步骤4:确定一个合适的信噪比(通常为3倍或10倍),将其与零浓度峰面积之间的差值乘以信噪比,得到检出限的峰面积。
5.步骤5:根据标准曲线方程,反推出峰面积对应的浓度,即为检出限的浓度值。
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
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检测中能够检测出待测物质存在的最小浓度值或最小量值,也就是最低检出量,是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检测技术的灵敏度。
检出限计算的具体方法是:
1.首先,确定检出体系的性质,比如检出体系中是否存在响应因子(Response Factor),以及响应因子是否线性,这可以通过特殊测试来确定;
2.然后,确定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误差,例如下限浓度(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或上限浓度(Upp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3.接着,根据下限浓度或上限浓度计算检出限,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表示“检出限”的参数K,其公式为K=M*t/S,其中,M为“检测限灵敏度”,t为“检测系统误差”,S为响应因子;
(2)根据K计算检出限,公式为DL=K*RL,其中,RL为“参考物量级”;
(3)计算完检出限以后,对其进行讨论,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灵敏度足够,可实现有效检测。
4.最后,如果检出限符合要求,可采取实施措施,以实现有效检测;如果检出限不符合要求,应对检测体系进行优化,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检出灵敏度。
检出限是检测技术的重要指标。
检出限及其计算方法
检出限及其计算方法一、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单位为mg/mlDv=2N / Sv, 单位为ml/mlDt=2N / St,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二、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σ式中:σ —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b和标准偏差Sb。
方法检出限 (3)
方法检出限1. 引言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是指在实验室分析方法中,能够被可靠检测到的最小浓度或含量。
它是评估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参数。
方法检出限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验要求,也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方法检出限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方法,并探讨方法检出限的一些常见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实验室在分析过程中准确地确定方法检出限。
2. 方法检出限的计算方法方法检出限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信噪比法、标准偏差法和基准线法。
接下来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
2.1 信噪比法信噪比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检出限计算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分析信号与背景噪声之间的信噪比来确定方法检出限。
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一系列空白样品,并测量它们的响应值。
2.计算这些空白样品的平均响应值(μ)和标准偏差(σ)。
3.假设检测限的信噪比为3:1,通常表示为S/N=3。
4.计算方法检出限(LOD)的公式为:LOD = μ + 3σ2.2 标准偏差法标准偏差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检出限计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多次空白样品的响应值,并计算这些响应值的标准偏差来确定方法检出限。
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一系列空白样品,并测量它们的响应值。
2.计算这些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σ)。
3.假设检测限为3倍标准偏差,通常表示为S×3。
4.计算方法检出限(LOD)的公式为:LOD = S × 32.3 基准线法基准线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检出限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多次空白样品的响应值,并以基准线的斜率和噪声水平来确定方法检出限。
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一系列空白样品,并测量它们的响应值。
2.使用这些响应值来绘制一个基准线(图形的每一个数据点就是一个样品的响应值)。
3.计算基准线的斜率(S)。
4.假设检测限为3倍噪声水平,通常表示为N×3。
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
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是指用分析方法检测样品中存在的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
在许多领域中,如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检出限是决定分析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准确计算检出限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检出限计算方法。
1. 标准偏差法(Standard Deviation Method)标准偏差法是计算检出限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重复测量的数据集,假设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计算过程如下:-收集一组至少10个或更多的空白样品测量值。
-对这些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D)。
-检出限的计算公式为LOD=X+3SD。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如果测量值低于LOD,可以认为目标物质不能被检测出。
2. 信号噪声法(Signal-to-Noise Method)信号噪声法是一种计算检出限的常用方法,不需要基于多个空白样品的测量。
该方法通过分析信号与噪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检出限。
计算过程如下:-选择一个代表噪声的信号区域,记录在无目标物质存在的条件下信号的峰值(SN0)和标准偏差(SD0)。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测量的峰值信号(SN1)与SD0进行比较。
-如果SN1大于3倍的SD0,则可以认为目标物质被检测出。
3. 不确定度法(Uncertainty Method)不确定度法是一种更全面、更复杂的计算检出限方法,可以考虑多种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计算过程如下:-收集一组至少10个或更多的空白样品测量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根据不确定度的理论,计算所有可能误差的组合,计算总不确定度。
-检出限的计算公式为LOD=X+k∗u,其中k是根据置信概率确定的参数,u是总不确定度。
-基于置信概率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当的k值。
除了上述常用的计算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信号降低法、库夫曼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目的等因素。
检出限的详细计算方法
1. 关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的定义: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
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
2. 计算公式为:D=3N/S (1)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S=I/Q (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
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
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
3. 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
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
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
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
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
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0.01mg/L (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
icp检出限公式
icp检出限公式
ICP(Instrumental Detection Limit)是指在仪器检测中所能测量的最低浓度。
检出限是指在给定条件下,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ICP检出限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ICP检出限=k×s×t
其中,k为一个由概率分布和置信概率决定的常数,s为样品的标准差,t为测试方法的重复次数。
ICP检出限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准偏差法:
通过对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然后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ICP检出限。
ICP检出限=k×s
其中,s为标准偏差。
2.内标法:
内标法是指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内标物,通过测量内标物和待测元素的信号强度比值来计算ICP检出限。
ICP检出限=k×s/R
其中,s为内标物的标准偏差,R为内标物和待测元素的信号强度比值。
3.稀释法:
稀释法是指通过不断稀释待测样品溶液,直到测量结果能够满足仪器的检测限制为止,然后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ICP检出限。
ICP检出限=C×V/V0
其中,C为待测样品的浓度,V为待测样品的体积,V0为最小可测量体积。
以上三种方法中,标准偏差法和内标法的计算较为简单,适用于单元素测定;稀释法则适用于多元素测定,但需要进行反算。
ICP检出限与仪器的性能参数、分析条件等因素相关,不同仪器、不同条件下的ICP检出限可能会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出限的计算方法
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样品检出限/测定下限
检出限是分析测试的重要指标,对于仪器性能的评价和方法的建立都是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
在日常检测过程中,检出限为具体量度指标,特别是在痕量分析中,痕量分析误差与样品含量相对于检出限的倍数相关联。
检出限的确定对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对检出限的忽视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增大。
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检测人员针对检出限概念、估算方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像分析仪器在测定过程中存在与噪音相区别的小信号检出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分析方法能可靠测定物质最低含量的界限问题,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及样品检出限及测定下限的概念经常混乱。
在检验检疫行业中,进出口产品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对检测人员的要求高,为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把关服务的有效进行,合理的使用仪器分析,科学有效的评估仪器分析,都要求在仪器的检出限等各项指标上有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为理清在检出限概念和层次上的认识,本文将对检出限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进行详尽的探讨。
一、检出限的概念
1947年,德国人Hkaiser首次提出了有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概念,并提出检出限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一样,也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测试性能的重要指标。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于1975年正式推行使用检出限的概念及相应估算方法,于1998年又发表了《分析术语纲要》对检出限检出,检出限的定义为:某特定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公式表示为:
K--置信因子,一般取2或3
欧盟《执行关于分析方法运行和结果解释的欧盟委员会指令》(2002/657/EC)的最新检测限的概念 CCα和 CCβ检测限( >>α) 是指大于等于此浓度限,将以α误差概率得出阳性结论。
检测能力(CCβ) 是指样品中物质以β误差概率能被检测、鉴别和/或定量的最小含量。
对于未建立容许限的物质,检测能力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检测出来的最低浓度。
如果容许限已经建立,检测能力就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检测到的容许限浓度。
二、检出限的不同分类
1、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分类
(1)、仪器检出限: 即相对于背景,仪器检测的可靠最小信号。
通常用信噪比(S/N) 表示,当 (S/N)≥3时,定义为仪器检出限。
(2)、方法检出限: 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小浓度。
通常用外推法可以求得。
即在低浓度范围内选三个浓度(C1、C2、C3) ,对每一浓度水平分别重复测定,求出各浓度水平的标准偏差S1、S2、S3,用线性回归法做出拟合曲线,延长该线与纵坐标相交于S0(浓度为零时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
3S0则定义为方法检出限。
(3)、样品检出限: 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
它定义为三倍空白标准偏差,即3σ空白( 或3S空白)。
2、国内检出限分类
国内有研究人员刘菁和冉敬等也把检出限分类为仪器
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样品检出限。
田强兵将检出限分为了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三、检出限的介绍及影响因素
1、仪器的检出限
仪器检出限是指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当仪器处于稳定状态时,仪器本身存在着的噪音引起测量读数的漂移和波动。
仪器检出限的水平可对同类仪器之间的信噪比、检测灵敏度、信号与噪音相区别的界限及分析方法进行测量所能达
到的最低限度等方面提供依据。
仪器的检出限的物理含义为:在一定的置信范围内能与仪器噪音相区别的最小检测信号
对应的待测物质的量。
通过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溶液12份进行测量,可用下式计算:
X─——样品测量读书平均值
2、方法的检出限
方法的检出限是指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特定条件下
能以合理的置信水平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它是表征分析方法的最主要的参数之一。
分析方法随机误差的大小不但与仪器噪声有关,而且决定了方法全过程所带来的误差总和,与样品性质、预处理过程都有关系。
为了能反映分析方法在整个分析处理过程的误差,可采用已知结果的标准物质或样品按照分析步骤进行测量,通过分析12份已知结果的实际样品来计算方法的检出限,计算公式如下:
X─——样品测量读书平均值
3、样品的检出限
即单个样品的检出限,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
故只有当空白含量为零时,样品检出限才等于方法检出限。
一方面空白含量往往不为零,由于空白含量及其波动的存在,尽管方法检出限通过外推法可能求得很低的浓度( 或含量),实际上样品检出限可能要比方法检出限大得多; 另一方面分析方法检出限采用的是一系列标准物质,基体各不相同,因此只能是一类型样品的平均检出限,并非严格适用于单个样品。
对于单个样品确定检出限,必须固定样品基体,即样品检出限的确定应使用样品本身,采取标准加入法作出和方法检出限类似的曲线,使用外推法进行计算。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使用中,样品检出限要比方法检出限要有意义得多。
当被测样品种类变化或测定所用试剂和环境变化时,即使使用同一分析方法,样品检出限可能相差很大。
在痕量分析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白值的大小及空白值的波动情况。
设 Wt代表被测样品的总值,Wb 代表空白值,则被测组分的含量( Wt-Wb)与检测
可靠性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中”σ空白”为测定分析空白时的标准偏差)。
4、空白对检出限的影响
在分析化学中,空白值可分为试剂空白、接近空白与真实空白。
真实空白是完全不含待测物质,其它组分与待测样品完全相同的一种分析样品,且按照待测样品的全部分析程序,测定空白试样。
但在实际分析中,许多分析工作者使用试剂空白或接近空白,试剂空白:按照真实空白的加入顺序和操作方法混合本实验所需的全部试剂。
接近空白: 在试剂空白中加入检出限2倍或3倍的待测物质。
由此可见,真实空白的基体较复杂,所以它的值高于试剂空白和接近空白。
在分析中应尽量使用真实空白,它更体现了体系的特征。
5、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检出限只能粗略的表征体系性能,仅是一种定性的判断依据,通常不能用于真实分析。
测定下限则是痕量或微量分析定量测定的特征指标。
仪器的测定下限表示仪器进行定量分析时所能达到的最低界限,是指在高置信度下测定物质的
最低浓度或量,其计算公式同式(2)只是一般取K=6,即
DD=(K=6),在高置信度下,用特定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的待测物质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分析方法的测
定下限。
其计算公式同式(3) ,计算时一般DD=
(K=10)。
四、结语
当以检出限作为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比较标准时,应约定统一的检出限计算方法$测定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值$随着实验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痕量分析逐步成为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
针对痕量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基本应用理论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因此,为适应检验测试工作实际需要,应当对检出限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统一,从而不断促进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