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电课程

合集下载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厂供电课程类型: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编号:ELEC1005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电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工厂供电系统设计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工厂供电基础知识1.1 工厂供电系统的概述1.2 工厂负荷特点及需求分析1.3 工厂电气设备及其电源要求第二章:工厂供电系统设计2.1 工厂供电系统的结构和布置2.2 工厂变电站设计与选型2.3 工厂配电系统设计与选型2.4 工厂电气线路设计与选型第三章:工厂供电系统调试与运行3.1 工厂供电系统调试原理3.2 工厂变电站调试与运行3.3 工厂配电系统调试与运行3.4 工厂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第四章:工厂供电系统维护与管理4.1 工厂供电系统维护与保养4.2 工厂供电系统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4.3 工厂供电系统能源优化和节能管理4.4 工厂供电系统监测与运行管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将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实践部分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

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演示和开展小型实践项目。

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通过学生作业、课堂互动、实验报告、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其中,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课程参考教材:1. 罗明义,《工厂供电》,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2. 杨德明,《工厂供电设计与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

备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内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确定。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如实地考察、实验实训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的结合,学生将真正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与维护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工厂供电基础知识1.1 工厂供电系统的概述工厂供电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电力系统,用于为工厂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标准,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明确教学载体、工作任务、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和成果等内容,规范和指导教学,在实施工程教学时,建议学生分组教学、各组之间展开评比讨论,选取最优方案;同时对大型设备不具备的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视频录像、等手段围绕实践方式展开,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六、考核方式建议考核方式参考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分配,理论考试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数各占分数权重。

表3考核方式注: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工程计0分表4实践考核内容共计500分再除以5就是实践考核分表5素质考核内容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相关专业对《供配电技术及实践》课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如表6:表6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一、课程简介3二、课程设计思路3三、课程目标3四、课程内容及要求4五、课程实施建议7六、考核方式建议10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13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供配电技术与实践学时:82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性质:《供配电技术与实践》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之一,其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中、小型工厂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及简单负荷分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技术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

同时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与技能的支持。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学习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培养实际实用能力。

先导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PLC》后续课程:《维修电工》、《顶岗实习》、二、课程设计思路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并深入企业、社会调研而制定。

课程为培养维修电工人才提供了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知识。

该课程分为5个工程,每个工程又分假设干个任务,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工程训练中。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工程的制作、调试、课程设计方案确定,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积极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标准编写:张强一、课程定位1. 课程性质《工厂供电》是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工厂供电的概论、工厂变电所及其一次系统,工厂的电力负荷及其计算,变配电所电气设备选择,工厂电力线路及其选择计算,工厂供电系统的过电流保护,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及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

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变配电所,熟悉各组成设备的用途及功能,并能够运行和维护供电系统。

2. 课程作用《工厂供电》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变配电所的一、二次设备的组成,深刻了解变配电所一、二次设备的用途及功能。

重点掌握工厂的电力负荷及其计算,变配电所电气设备选择,工厂电力线路及其选择。

把学生培养成既能使用变配电所的设备,也能进行简单变配电所的设备故障维修应用型人才。

二、适用专业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工厂供电基本知识,电力系统的组成;2. 掌握工厂供电的基本要求、电力负荷的分级;3. 掌握电力系统掌握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变配电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4.掌握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5.掌握常用高低压开关、熔断器、互感器等设备的结构、用途、倒闸操作顺序;6. 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结线方式;7.了解人体触电的概念、接地的类型;8.了解变电所操作电源、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及中央信号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确定原则。

(二)能力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1.具有选择电气设备的基本能力;2.具有解决10KV中小型工厂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及维护能力;3.具有正确选择和校验设备的初步能力;4.具有本课程知识再学习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养成负责地执行技术规程的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2.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四、课程习题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通过完成作业,使学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其内容为本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内容。

重点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

成绩折算比例为:
期末成绩:平时考核:实验成绩二60: 20: 2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刘介才•供配电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江文.供配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六、教学参考书
《供配电技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
作者:江文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订:王艳凤
教研室:电气自动化
执笔人:王艳凤
审定人:。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E1ECTRICPOWERSUPP1YFORINDUSTRIA1P1ANTS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而全面地论述工厂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工厂供电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二)掌握工厂供电系统三相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三)掌握一次系统设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四)掌握电力线路截面的选择计算;(五)掌握工厂供电系统过电流保护的整定方法;(六)理解提高工厂供电系统的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的方法;(七)了解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的有关知识;(八)了解接地与防雷的有关知识;(九)了解节约用电与计划用电的有关知识;(十)了解工厂的电气照明的有关知识;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一、工厂供电基本知识1、了解工厂供电的意义、本课程的任务;2、了解工厂供电系统概况及发电厂、电力系统、电力网的概念;二、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1、了解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的概念,电能质量的提高的措施;2、理解我国交流电网和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的制定;三、中性点运行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1、理解各种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2、理解各种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型式;四、供电工程设计一般知识1、了解工厂供电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电力负荷及其计算一、电力负荷与负荷曲线的有关概念。

1、理解工厂电力负荷如何分类及对供电电源的要求;2、理解用电设备的工作制划分;3、了解负荷曲线的有关概念;二、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1、计算负荷的定义及计算目的2、掌握确定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两种常用方法: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三、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1、理解单相用电设备组均衡分配的思想,及不均衡时换算的原理;2、单相设备组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四、工厂供电系统的功率损耗与电能损耗1、了解计算工厂供电系统的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2、了解计算工厂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五、工厂的计算负荷和年电能消耗量1、掌握计算工厂功率因数的方法:2、掌握进行无功补偿容量计算的方法;六、尖峰电流及其计算1、了解尖峰电流的概念及作用;2、了解尖峰电流的计算方法;第三章短路电流及其计算一、短路与短路电流有关概念1、了解短路发生的原因、后果和形式;2、理解无限大容量系统三相短路的变化规律;二、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电流的计算1、掌握工厂供电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2、掌握工厂供电系统两相和单相短路电流的计算;三、短路电流的效应和稳定度校验1、理解短路电流产生的效应及其校验条件;第四章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一、工厂变配电所的任务、类型及所址选择1、了解工厂变配电所的不同类型特点;2、了解工厂变配电所的所址选择;二、电气设备中的电弧问题及对触头的要求1、理解电气设备中的电弧产生原因;2、理解电气设备中的灭弧方法;3、理解电气设备对触头的要求;三、高、低压一次设备1、掌握不同高压设备的功能特点、适用场合;2、掌握高压一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方法;3、掌握不同低压设备的功能特点、适用场合;4、掌握低压一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方法;四、电力变压器、互感器1、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分类;2、掌握变压器数量及容量的确定方法;3、了解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4、了解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五、工厂变配电所的主接线图1、理解工厂变配电所主接线的基本要求;2、能对一些典型主接线方案进行分析;六、工厂变配电所的布置、结构1、了解工厂变配电所的布置方案和结构七、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的运行维护2、掌握变配电所的送电和停电操作;3、了解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的运行维护。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主要讲授工厂变配电所及供配电设备功能和使用,工厂变配电所电气主接线方案,工厂电力网络构成和特点,供电线路的导线和电缆使用及选择,工厂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功能,工厂电气照明,工厂供配电故障诊断及检修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及实际运行技术。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本课程与中职、本科、培训班同类课程的区别。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需的供配电通用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紧跟供配电技术发展的最新进程,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型号、新应用领域的有关内容。

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目标:1.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自我防范意识,能够自觉按规章操作;2.养成文明施工意识,能够自觉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3.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工作要求;4.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良好的查阅、整理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1.掌握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如电力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低压开关电器,高低压熔断器和避雷器等的工作原理、性能、选择和校验。

2.掌握高低压线路的结构、敷设和截面的选择计算3.掌握负荷计算、供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电压质量、电气设备和导线的选择与校验,供电系统的保护等内容。

4.了解二次回路、自动装置、变电所的练合自动化,以及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等知识。

(四)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电源中性点的几种运行方式,能够根据电压等级和接地电流的大小,确定出接地方式的能力(如接地电流多大时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66KV 及以上和 220/380V 电压等级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2008级、三年制)专业教研室主任:唐跃系主任:李鹏辉教务处处长签印:批准日期:机电工程系二0一0年六月《工厂供电》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二、学分与学时学分:18 学时:70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专业课。

课程属性:限定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工厂供电》课程是自动化类、电力类专业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工程技术人员处理工矿企业供电问题必备的基本知识。

任务: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概况,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和简单设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和简单设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工作或其他相关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电机及控制》为先修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工厂供电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性点运行方式;接地形式;电力负荷概念.2、熟悉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的相关指标。

3、了解工厂供电的意义、要求;电力系统概况。

【主要内容】1、工厂电力负荷的基本知识。

2、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

【讲授内容】1、工厂供电的意义、要求。

2、工厂供电系统及其电源和负荷的基本知识。

3、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4、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第二章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电力变压器、互感器、高低压一次设备的结构、型号和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工厂变电所的主接线。

3、了解工厂变电所的任务和类型.4、自学工厂变电所的所址、布置、结构及安装图.【主要内容】1、电力变压器和互感器的作用、结构、型号、原理、使用注意事项.2、高低压一次设备的作用、结构、型号、原理。

3、工厂变电所的主接线型式。

【讲授内容】1、工厂变电所的任务和类型。

《工厂供电》课程教案

《工厂供电》课程教案

∵ Q = I 2 Rt,当 R、 Q一定时, I ∝
1
t
而 P ∝ I ,同一周期的
因此
ε ∝ t,
P ∝
1 ε
3

负荷曲线的意义 :一般说来,同类型的系统有着相似的 用电规律,因此进行负荷计算时,会参考已运行的同类 型系统的用电规律。用电规律通常以负荷发生的时间和 负荷的大小之间的规律来表达,根据该关系绘制在直角

注:当每组电气设备台数≤3 台时,考虑其同时使用率 非常高,通常取 Kd= 1。 多组设备计算负荷:
Pc = K Σ ∑ Pci
Sc = Pc2 + Qc2
Qc = K Σ ∑ Qci
Ic = Sc 3U N
注: 同时系数 KΣ 的取值见 PPT 课件中表 3.3 所示 题 求取多组设备计算负荷的配套例题见 PPT 课件中例 课件中例题 3-2。
教学 后记
辅助 教学
1、教务处教学平台 2、ftp://202.204.117.41。匿名登陆即可
7

坐标系中的曲线即为负荷曲线。 日负荷曲线——两种画法(平滑曲线+阶梯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给出的阶 梯型的日负荷 曲线取得△ t 不 是 30minutes 。 是多少呢?可 以提出来让学 生思考。 该部分重点和 难 点 所 在 是 Pmax = P30 以 及 年负荷曲线的 绘制。
4
负荷曲线 (25minutes) � 阶梯型负荷曲线的绘制 :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 t 读 取功率表的读数,对应相应的时间段绘制在直角坐标 系。 提问 :课件中给出的阶梯型负荷曲线所取的 时间间隔 △t 为多少? 重点 ) 利用阶梯型负荷曲线求计算负荷( 利用阶梯型负荷曲线求计算负荷(重点 重点) � � � 以半小时为时间间隔,取 Pmax=P30。 取△t=30min ?(需要解释 ) ( 该处学生理解起来 ) 会有一定困难 会有一定困难) 当正常工作电流通过载流导体时, 导体经过 (3~ 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发热达到某一热平衡 状态。τ一般为 10~ 30 分钟, (参见 PPT 所示表 格)因此达到稳定温度需 30 ~120 分钟。 思考 :△ t 取值跟得到的计算负荷之间有什么关 板书内容: 1) 负荷曲线 2) 分类 a) 日负荷 曲线 年负荷 曲线 3) 利用阶梯 b) 型负荷曲 线求计算 负荷△t =30mins 4) 与负荷曲 线有关的 参数 a) Pmax b) Tmax

课程设计工厂供电

课程设计工厂供电

课程设计工厂供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路理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理论,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能够分析和解决工厂供电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等方面的知识。

2.电路理论: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元件的特性等方面的内容。

3.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等方面的知识。

4.电力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5.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包括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理论,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工厂供电系统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本课程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一些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完整版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完整版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完整版工厂供电课程设计完整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工厂供电是指为工厂提供电力和电能的系统。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厂供电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因此,培养一批专业的工厂供电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方法:1. 课程内容:(1) 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工厂供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3) 供电设备的选型和配置;(4) 工厂供电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查。

2. 课程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讲解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和设备调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工厂供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计划:本课程共分六个阶段进行教学,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进度如下:第一阶段:工厂供电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2周)(1) 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工厂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3) 工厂供电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阶段:工厂供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2周)(1) 工厂供电系统的安装要求和流程;(2) 供电设备的选型和配置;(3) 工厂供电系统的调试步骤和技巧。

第三阶段:供电设备的选型和配置(2周)(1) 各种供电设备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 供电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原则;(3) 工厂供电系统设备的布置和设计。

第四阶段:工厂供电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查(2周)(1) 工厂供电系统的维护要求和方法;(2) 常见故障的排查和处理技巧;(3) 维护保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第五阶段:实验操作和设备调试(2周)(1) 工厂供电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设备调试;(2)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3) 设备调试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六阶段:综合实训和应用能力提升(2周)(1) 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2) 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和评估;(3)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和改进。

工厂供电课程

工厂供电课程

工厂供电课程概述在现代工厂中,供电系统是支持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因此,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结构、运行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对于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工厂供电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员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部分和用途;2.不同种类的电源及其特点;3.工厂用电系统的配电系统、负荷特性及其选择;4.工厂供电系统的故障原因、故障排查和处理方法。

课程内容一、工厂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部分和用途1.工厂供电系统的概念和功能;2.工厂用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电压等级、频率和电源类型的分类和说明;4.工厂供电系统中用到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

二、不同种类的电源及其特点1.常见的几种电源类型及其适用范围、优缺点;2.各种电源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描述方法;3.不同电源类型的输出特性、控制方式和保护措施。

三、工厂用电系统的配电系统、负荷特性及其选择1.工厂用电系统的配电系统概述和分布特点;2.配电变压器的分类、特点及其选择方法;3.工厂各负荷特性分析、首选电源选择和备用电源确定;4.电源负载的平衡方法。

四、工厂供电系统的故障原因、故障排查和处理方法1.工厂供电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和原因;2.故障排查和处理流程及方法;3.案例分析和故障处理策略。

课程考核1.学员必须完成课程中的测验和作业;2.按规定的时间内准确维护和排查设备故障;3.参加最后的统一考试,并达到合格分数。

通过本文简要介绍工厂供电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相信读者能对工厂供电系统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充分掌握工厂供电的相关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工厂用电系统的负载量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用电设备越来越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为工作保驾护航。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和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其要紧任务是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一次部分为主,讲述一样企业内部的电力供应和分配的问题。

把握要紧一次电气设备的功能、结构、原理,并初步把握使用、安装、检修、试验的差不多技能。

把握企业的负荷运算、短路电流运算,一次要紧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把握企业变配电所的结线、所址、布置及安装图。

把握一样企业供配电系统的初步设计。

同时了解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差不多知识,为今后从事企业供配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差不多要求:1、了解电力系统及发电厂的差不多知识。

把握一样企业内部的电力供应和分配的问题。

包括电源的引接,企业变配电所的结线、所址、布置、结构及安装图。

2、把握要紧一次电气设备的功能、结构、原理,并初步把握使用、安装、检修、试验的差不多技能。

3、把握企业的电力负荷运算、短路电流运算,一次要紧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能完成企业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的初步设计。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概论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1〕工厂供电的意义、要求及课程任务。

〔2〕工厂供电系统及发电厂、电力系统与工厂的自备电源。

〔3〕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

〔4〕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

教学要求:〔1〕了解发电厂、电力系统的差不多知识。

〔2〕明白得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及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

〔3〕把握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变配电所的任务、自备电源。

重点难点: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变配电所的任务、自备电源、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及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读解工厂供电系统图、平面布线图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依照工厂规模合理选择供电电压等级、供电配电方式、供配电系统布局的能力。

〔二〕供配电系统的要紧电气设备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1)电气设备概述(2)电气设备中的电弧问题及对触头的要求(3)高压一次设备(4)低压一次设备(5)电力变压器(6)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7)无功补偿设备和成套配电装置教学要求:〔1〕了解电气设备的分类。

工厂供电课程教案

工厂供电课程教案

工厂供电课程教案第一章:工厂供电概述1.1 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1.2 工厂供电的基本原理1.3 工厂供电的重要性1.4 工厂供电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工厂供电设备2.1 变压器2.2 开关设备2.3 配电设备2.4 电缆与电线第三章: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3.1 供电系统的设计原则3.2 供电系统的电压选择3.3 供电系统的电源选择3.4 供电系统的保护与控制第四章: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4.1 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4.2 供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4.3 供电系统的故障处理4.4 供电系统的节能与优化第五章: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与防护5.1 触电防护5.2 电气火灾防护5.3 雷击防护5.4 电磁兼容与干扰防护第六章:工厂供电系统的自动化与监控6.1 供电系统自动化的意义6.2 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6.3 常用监控设备及其应用6.4 供电系统自动化的未来发展第七章:工厂供电系统的改造与升级7.1 供电系统改造的必要性7.2 改造与升级的原则与步骤7.3 改造与升级的技术方案7.4 改造与升级的案例分析第八章:工厂供电系统的环境保护8.1 供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8.2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要求8.3 环保技术的应用与推广8.4 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高第九章:工厂供电系统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分析9.1 供电系统的经济性评估9.2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9.3 提高供电系统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措施9.4 经济性与可靠性分析的案例研究第十章:工厂供电系统的法律法规与标准10.1 工厂供电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10.2 工厂供电的标准与规范10.3 法律法规与标准的执行与监督10.4 违反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相关后果与处理第十一章:工厂供电系统的故障分析与诊断11.1 故障类型及其特征11.2 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技术11.3 故障分析与诊断的工具与设备11.4 故障处理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工厂供电系统的优化与节能12.1 节能的意义与重要性12.2 节能技术与策略12.3 节能评估与监测12.4 节能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工厂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发展13.1 智能化供电系统的概念13.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13.3 智能化供电系统的优势与挑战13.4 智能化供电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四章:工厂供电系统的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14.2 工厂供电项目管理的特点14.3 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在工厂供电中的应用14.4 项目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工厂供电系统的培训与教育15.1 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15.2 培训内容与目标的设定15.3 培训方法与手段的选择15.4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工厂供电课程的全面知识体系,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原理、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工厂供电》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企业对工厂供电能力要求为课程核心,以学生成为工厂电业工作人员为目标,以变电站站检修中级工考工为内容,基于工厂供、配电设备和系统设计来设计课程结构,融入工厂供电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进入课程内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有关基础知识的了解。

(2)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供电系统方案的确定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电力变压器和供电系统的相关开关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能力(5)培养学生对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与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供电系统的保护等方面的计算能力、设计能力。

(6)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电系统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7)培养学生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智能式电能表和环网供电单元等的了解(8)培养学生对决定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电压及其偏差、波动和抑制的了解。

(9)培养学生对电气照明的了解。

(10)培养学生对防雷与接地的基本原理的了解。

2、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电力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线与电气设备选择计算(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4)培养学生掌握常用零部件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查阅理解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规划、安装、改造及服务能力,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6)培养学生具备设备及装置说明书手册等的阅读(翻译)能力3、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效率观念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培养学生工作、学习的主动性7)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8)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本课程用于培养学生成为较高素养的供配电人员,让他们能够掌握设备选型、设计、设备安装与测试,二次设备的接线等,能分析变配电所的主接线图,熟练操作高低压开关设备,可设计中小型工厂车间变电所,并具有较强的电气安全、团队合作等意识(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工厂供电》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工厂供电》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工厂供电》教学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课程名称:工厂供电英文名称:The factory supplies power学时:开设学期:适用专业:课程类别:课程性质:教材:《工厂供电》,刘介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工厂供电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工厂供电设计、供电设备的选择及整定、短路电流的计算等,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主要是讲述中、小型机械类工厂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及简单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技术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学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实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3、专业能力目标(1)、根据电力系统电源中性点的几种运行方式,能根据电压等级和接地电流的大小,确定出接地方式的能力(如接地电流多大时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66KV及以上和220/380V电压等级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

(2)、具有选择各种设备的能力(比如开关设备、保护设备、变换设备等)。

(3)、具有分析、比较变电站主接线方案的能力(4)、对照方案,合理布置现场模拟布线的能力。

(5)、具有电力负荷统计计算和反故障措施的能力。

(6)、具有触电急救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前导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等课程来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基本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第一章设计任务1.1设计要求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和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与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

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纸。

1.2设计依据1.2.1工厂总平面图图1.1 工厂总平面图1.2.2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46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h。

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

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厂房编号厂房名称负荷类别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功率因数1 铸造车间动力300 0.3 0.7照明 5 0.8 1.02 锻压车间动力350 0.3 0.65照明8 0.7 1.07 金工车间动力400 0.2 0.65照明10 0.8 1.06 工具车间动力360 0.3 0.6照明7 0.9 1.04 电镀车间动力250 0.5 0.8照明 5 0.8 1.03 热处理车间动力150 0.6 0.8照明 5 0.8 1.09 装配车间动力180 0.3 0.7照明 6 0.8 1.010 机修车间动力160 0.2 0.65照明 4 0.8 1.08 锅炉车间动力50 0.7 0.8照明 1 0.8 1.0仓库动力20 0. 4 0. 8照明 1 0. 8 1. 0 生活区照明350 0.7 0.91.2.3供电电源情况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定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

该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

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15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2m;干线首端距离本厂约8km。

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500MVA。

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7s。

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

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80km,电缆线路总长度为25km。

1.2.4气象资料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38℃,年平均气温为23℃,年最低气温为-9℃,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年最热月地下0.8米处平均气温为25℃。

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雷暴日数为20。

1.2.5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500m,地层以砂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2m。

1.2.6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

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为18元/kVA,动力电费为0.9元/Kw.h,照明电费为0.5元/Kw.h。

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此外,电力用户需按新装变压器容量计算,一次性向供电部门交纳供电贴费:6~10VA为800/kVA。

第二章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2.1负荷计算2.1.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a)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30P =d K e P , d K 为系数 b)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30Q = 30P tan ϕ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 )30S =ϕcos 30Pd)计算电流(单位为A )30I =NUS 330, N U 为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单位为KV )2.1.2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30P =i p P K ⋅⋅∑∑30式中i P ⋅∑30是所有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30P 之和,p K ⋅∑是有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85~0.95b)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30Q =iq Q K ⋅⋅∑∑30,i Q ⋅∑30是所有设备无功30Q 之和;q K ⋅∑是无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9~0.97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 ) 30S =230230Q P +d)计算电流(单位为A )30I =NUS 330经过计算,得到各厂房和生活区的负荷计算表,如表2.1所示(额定电压取380V )编号名称类别设备容量e P /kW需要系数d Kcos ϕ tan ϕ计算负荷30P /kW30Q /kvar30S /kV A30I /A1铸造 动力 300 0.3 0.7 1.02 90 91.8 —— —— 照明60.81.04.8————车间小计306 ——94.8 91.8 132 2012锻压车间动力350 0.3 0.65 1.17 105 123 ————照明8 0.7 1.0 0 5.6 0 ————小计358 ——110.6 123 165 2517金工车间动力400 0.2 0.65 1.17 80 93.6 ————照明10 0.8 1.0 0 8 0 ————小计410 ——88 93.6 128 1946工具车间动力360 0.3 0.6 1.33 108 144 ————照明7 0.9 1.0 0 6.3 0 ————小计367 ——114.3 144 184 2804电镀车间动力250 0.5 0.8 0.75 125 93.8 ————照明 5 0.8 1.0 0 4 0 ————小计255 ——129 93.8 160 2443 热处理车间动力150 0.6 0.8 0.75 90 67.5 ————照明 5 0.8 1.0 0 4 0 ————小计155 ——94 67.5 116 1769装配车间动力180 0.3 0.7 1.02 54 55.1 ————照明 6 0.8 1.0 0 4.8 0 ————小计186 ——58.8 55.1 80.6 12210机修车间动力160 0.2 0.65 1.17 32 37.4 ————照明 4 0.8 1.0 0 3.2 0 ————小计164 ——35.2 37.4 51.4 788锅炉车间动力50 0.7 0.8 0.75 35 26.3 ————照明 1 0.8 1.0 0 0.8 0 ————小计51 ——35.8 26.3 44.4 675 仓库动力20 0.4 0.8 0.75 86 ————照明 1 0.8 1.0 0 0.8 0 ————小计21 ——8.8 6 10.7 16.211 生活区照明350 0.7 0.9 0.48 245 117.6 272 413总计(380V侧)动力22201015.3 856.1 ————照明403计入pK⋅∑=0.8,qK⋅∑=0.85 0.75 812.2 727.6 1090 1656 表2.1 各厂房和生活区的负荷计算表2.2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装置:主要有同步补偿机和并联电抗器两种。

由于并联电抗器具有安装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有功损耗小以及组装灵活、扩容方便等优点,因此并联电抗器在供电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

由表2.1可知,该厂380V 侧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只有0.75。

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10KV 进线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低于0.9。

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元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 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应稍大于0.9,暂取0.92来计算380V 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CQ =30P (tan 1ϕ - tan 2ϕ)=812.2[tan(arccos0.75) - tan(arccos0.92) ] = 370.30 kvar参照图2,选PGJ1型低压自动补偿评屏,并联电容器为BW0.4-14-3型,采用其方案1 (主屏)1台与方案3(辅屏)6台相结合,总共容量为84kvar ⨯6=504kvar 。

补偿前后,变压器低压侧的有功计算负荷基本不变,而无功计算负荷'30Q =(697.3-504)kvar=193.3kvar ,视在功率2'30230'30QPS+==868.5 kVA ,计算电流NU S I3'30'30==1320 A ,功率因数提高为cos 'ϕ='3030SP =0.935。

在无功补偿前,该变电所主变压器T 的容量为应选为1250kVA,才能满足负荷用电的需要;而采取无功补偿后,主变压器T 的容量选为1000kVA 的就足够了。

同时由于计算电流的减少,使补偿点在供电系统中各元件上的功率损耗也相应减小,因此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因此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 侧和10kV 侧的负荷计算如表3所示。

主屏辅屏1#方案6支路3#方案6支路2#方案8支路4#方案8支路CCC图2.1 PGJ1型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屏的接线方案表2.2无功补偿后工厂的计算负荷项目cos ϕ 计算负荷30P /KW30Q /kvar30S /kV A30I /A380V 侧补偿前负荷 0.75 812.2 727.6 1090 1656 380V 侧无功补偿容量 -420 380V 侧补偿后负荷 0.935 812.2 307.6 868.5 1320 主变压器功率损耗 0.01530S =130.0630S =52 10KV 侧负荷计算0.92825.2359.690052第三章 变电所位置与形式的选择变电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工厂的负荷中心,工厂的负荷中心按负荷功率矩法来确定。

工厂的负荷中心假设在P(x ,y ),其中P=1P +2P + 3P +11P =i P ∑。

因此仿照《力学》中计算中心的力矩方程,可得负荷中心的坐标:∑∑=++++++=i ii Px P P P P P x P x P x P x P x )(113211111332211 (3-1)∑∑=++++++=iiiPy P P P P P y P y P y P y P y )(113211111332211(3-2)把各车间的坐标代入(1-1)、(2-2),得到x =4.14,y =3.97 。

由计算结果可知,工厂的负荷中心在4号厂房(工具车间)的东北角。

考虑到周围环境及进出线方便,决定在4号厂房的东侧紧靠厂房建造工厂变电所,器型式为附设式。

第四章 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4.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根据工厂的负荷性质和电源情况,工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考虑有下列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a)装设一台变压器型号为S9型,而容量根据式30S S T N ≥⋅=900,T N S ⋅为主变压器容量,30S 为总的计算负荷。

选T N S ⋅=1000 KVA>,即选一台S9-100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