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学案教案

高中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学案教案

元素周期律学习目的: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掌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学习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习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知识回顾:1、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得电子能力(第ⅣA—ⅦA族)逐渐,非金属性。

2、Na的金属性比K的金属性,如何用实验事实判定Na、K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强弱判定依据:3、Cl的非金属性比Br非金属性,如何判定Cl、Br的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弱判定依据:4、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结合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测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原子核电荷数,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层的引力逐渐,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得电子能力(第ⅣA——ⅦA族),非金属性。

探究实验:1、取一小块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

观察现象。

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的反应(难或易)结论:钠的金属性比镁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在各加入2mL1mol/L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镁与盐酸的反应比铝与盐酸的反应(难或易)结论:镁的金属性比铝综合结论:Na Mg Al金属性逐渐判定依据:练习:下列元素单质中,最难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是()A. NaB. MgC. AlD. K结论:Si P S Cl非金属性逐渐判定依据:练习:下列元素单质中,最易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A. SB. PC. ClD. I[综合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1)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1)

Br2
加热
缓慢化合
I2
持续加热 不能完全反应
很稳定 较稳定 较不稳定 很不稳定
➢与氢气反应的递变性 1、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 2、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 3、卤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由强到弱
实验验证: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类似于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卤素单质间也可发生置换反应。 请设计实验证明。
Br2 + 2KI = 2KBr + I2
Br2 > I
非金属性: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性质
非 (1) 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属 (2)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Br>HI 性
强 弱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
的 判 断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 的酸性强弱 HClO4>HBrO4>HIO4
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都为 1个 。 递变性:从Li到Cs
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②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③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证据推理】认识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回忆第二章学过的知识,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与O2、水、酸、盐溶液反应
2、结合锂、钠和钾的原子结构特点,请你预测锂、钾可能具有 哪些与钠相似的化学性质。
依 (5)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 Cl— < Br— < I—、 据
小结 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失 金 Li
电属 子 性 Na
能 增K 力强

Rb

Cs
F 得非
电金
Cl 子 属
能性
Br 力 减
减弱
I弱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

本节课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进一步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其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因此,本节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具体教学中,应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同时,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要重视实验活动,防止空讲理论。

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C)。

(2)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C)。

2.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对比实验的探究,学习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注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懂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L-1盐酸酚酞试液1 mo· mo·L-1NaOH溶液、6 mo·L-1NaOH溶液、3 mo·溶液、水、砂纸、镊子、滤纸、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通过问题,引入新课: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其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如何递变又如何反映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演示实验(可适当改做学生实验):1钠与冷水;2镁带与冷水;3镁带与热水;4铝与冷水;5镁铝分别与稀盐酸;6氧化铝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NaOH溶液至产生大量A(OH)3白色絮状沉淀,把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核素

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核素

特性 决定 因素
只有种类, 没有个数 质子数 H、C、N 三种元素
化学反应中的最 小微粒 质子数、中子数
1
化学性质几乎完 全相同 质子数、中子数
234 92 238 92
由 一种元素组 成,可独立存在 组成元素、 结构 O2 与 O3 互为同 素异形体
举例
H、1 H、1 H 三 1 种核素
2
3
U、92 U、 U 互为同位素
37 ������
二、核素
1.定义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2.氢的三种核素
氢元素的原子核 质子数(Z) 1 1 1 中子数(N) 0 1 2 原子名称 氕 氘 氚
������ 原子符号( X) ������ 1 1 2 1 3 1
H H或D H或T
自主思考 1: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吗? 提示:不一定。原子核中一定含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如 1 H 中只有质子而 没有中子。
235
2.联系
(1)一种单质可能由不同核素构成,如:HD、HT 等; (2)一种核素可以构成不同单质,如:16O2、16O3。
知识点1
原子内的几个数量关系
【例题 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X 的原子的质量数为 A,含 N 个中子,它与 1 H 原子构成 HmX 分子。在 a g Hm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第 3 课时 核素
氕、氘、氚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关系示意图
1.了解元素和核素的含义。 2.理解质量数和 ������ X 的含义。
������
一、原子的组成
1.组成微粒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2.数值关系 (1)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 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2)数值关系。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符号 ������ X 表示,字母表示意义如下: 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X 表示元素符号,如 17 Cl 表示质量数为 37、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为 17 的氯原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等。

2.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 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4.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排列规律及应用。

2. 难点:周期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动画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等,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变化等,使学生掌握周期表的排列特点。

4. 讲解周期律,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意义,并能运用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 实例分析:利用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7.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如对角线规则、镧系和锕系等,增强学生对周期表的理解。

七、实践活动1. 让学生自制一张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利用元素周期表选择合适的试剂和反应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3节 原子周期表的应用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指导生产实践教案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3节 原子周期表的应用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指导生产实践教案化学教案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2)
元素周期表指导生产实践
教学目标:
1、以第4周期元素和V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回顾同周期、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
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
动,培养学生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
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后记:
本节课即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同时是对周期表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解决问题,运用知识从入手,使学生对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有直观的认识,体会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上的指导作用,而元素周期表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查找资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还让学生对科学研究、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有深切的情感体验。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元素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归纳法、诱导探究法、练习法、实验启发等 教学过程:[复习] 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通常从哪些事实来证明? [板书] 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介绍] 硅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跟氢气反应生成少量气态氢化物——SiH 4。

磷的蒸气和氢气能起反应生H 2S 。

[介绍] SiH 4很不稳定,在空气中能自燃。

PH 3也不太稳定,在生成时就易分解,H 2S 也不很稳定,[介绍] 硅的氧化物——SiO 2是酸性氧化物,它的对应水化物是原硅酸(H 4SiO 4),原硅酸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很弱的酸,易分解生成硅酸——H 2SiO 3,磷的最高价氧化物是P 2O 5,它的对应的水化物是磷酸,磷酸是中强酸,硫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O 3,SO 3的对应水化物是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氯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l 2O 7,Cl 2O 7的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HClO 4),它是比硫酸更强的一种酸。

第18号元素氩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反应的条件最高价氧化物离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4SiO4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无机酸酸性逐渐增强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Na Mg Al Si P S Cl Ar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讲述] 如果我们对其他元素也进行同样的研究,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

同时,也证实了我们上一节的推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周期律分析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分区。

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电负性等。

4.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规律: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5. 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预测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合物类型、分析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分布规律。

2.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2. 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发展历程2.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4. 第四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分布规律5. 第五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判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观察其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及相关化学实例。

2. 教材: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3. 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化学研究进展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4. 化学实验器材: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篇一」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理解记忆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②化合物:分析、讨论得出: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③氧化物:分析、讨论理解记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做练习二巩固概念【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三课时)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师]前方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优秀的贡献。

那么,惹起元生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原由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如何以为的[生]惹起元生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原由是原子序数的递加,而门捷列夫以为元素的性质是跟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加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只门捷列夫是这样以为的,在他从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研究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

与他们不一样的是:门捷列夫并无机械地完整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进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腾。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度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靠谱的原子量,就不行能有靠谱的分子式,就不行能认识化学反响的意义,就不行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

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得出来的呢[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一种碳原子呢[生]是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此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 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终究,我们还须认识以下两个看法。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师]我们从前学过元素,即拥有同样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同样。

那么,它们的中子数能否同样呢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必定同样。

如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投影展现]原子符号①11H②21H③31H [问]11 H、31 H 分别表示什么[生]11 H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三种不一样的氢原子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氕( H)氘( D)氚( T)3H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 1 的原1、质子数为 1 的原子;1子。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运用构造原理书写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能运用电子排布式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2.知道价层电子及价层电子排布,能从原子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

◆教学重难点构造原理如何决定了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周期表的分区,不同分区元素价电子构型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学生根据学案回顾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内容【引入】通过必修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在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的划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研讨】请观察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分析讨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的划分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讲授新课1.价电子【讲解】化学家曾尝试建立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能级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以便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美国化学家鲍林基于大量光谱实验数据及近似的理论计算,提出了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在这个图中,他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归为一组,由此得到的7个能级组与元素周期表中的7个周期相对应。

不同能级组之间的能量差较大,同一能级组内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小。

进一步研究表明通常只有最外能级组的电子才有可能参与化学反应,最外层能级组中那些有可能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成为价电子。

元素周期表中给出了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如基态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问题】请查阅书末元素周期表中的价层电子排布,归纳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层分别有什么特点?【讲解】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包括最外层的s电子,次外层的d电子对于镧系、锕系还包括倒数第三层的f电子【阅读材料】徐光宪外层电子能级顺序与能级组关于原子中电子的能级高低,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对这一问题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提出判断外层电子能级高低的(n+0.7l)规则。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

4.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

3. 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

2. 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或投影仪。

2. 元素周期表的副本或投影仪上的元素周期表。

3. 化学实验室或化学实验模拟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2. 引发学生的思考: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15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信息的含义。

3.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的重要性。

三、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20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3. 运用实例说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分类的应用价值。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元素周期表。

2. 给学生一些化学问题,要求他们利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等。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综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要点,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发展。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重要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程,介绍门捷列夫、莫塞莱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贡献。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纵列(族)以及周期表中的空白区、稀有气体元素等。

3. 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分析主族、副族、Ⅷ族等元素的分布特点。

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表在化学键类型判断、化合物性质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化学键类型判断、化合物性质预测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结构及应用实例。

2. 结合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周期表的横行、纵列等概念。

4. 分析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奥秘。

5.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元素周期表,加深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优质课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案

高中化学优质课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案
4Li + O2==== 2Li2O(白色、氧化锂)2Na + O2==== Na2O2(淡黄色、过氧化钠)
(2)、碱金属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2K + 2H2O === 2KOH + H2↑
(3)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
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还原性);
【讲解】金属性:指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大小的性质(由电离能的大小确定)。
还原性:指含有易失电子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具有还原性的不一定有金属性
【思考与交流】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结论】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结论:同一主族的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随着金属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增强。
教学步骤、内容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宏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在结构上的异同:
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
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数学教案)(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

化学教案-第三节元素周期表-教学教案第三节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使同学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同学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同学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使同学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生疏。

力量目标:1.学习前人在理论、实践争辩的根底上,总结规律的制造性思维方法。

2.培育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力量。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它的实质是什么[引入]依据元素周期律,每隔肯定数目的原子,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日历一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的递增挨次排列成一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对学好中学化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元素周期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呈现?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国外不肯定用这种,指导同学归纳编排原那么: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挨次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将最外层电子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像〕的元素按电子层的递增的挨次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具在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依据原子序数递增的挨次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板书]1。

周期同学观看?元素周期表?填下表:归纳:7个横即7个周期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每一周期都是以碱金属元素开头到卤素,最终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

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

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

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投影展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①11H氕(H)②21H氘(D)③31H氚(T)[问]11H、31H分别表示什么[生]1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原子;3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1的原子。

[师]根据第一节所写内容,填写表中空白。

[请一个同学把答案填写在胶片上]答案:101112[问]以上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生]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师]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板书]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师]上述11H、21H和31H就各为一种核素。

[问]那么,11H、21H和31H是否为同一种元素呢为什么[生]是。

因为它们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

[师]对。

它们都属于氢元素。

我们又把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讲解并板书]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师]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如11H、21H和31H三种核素均是氢的同位素。

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氕、氘、氚,为了便于区别,又把它们分别记做H、D、T。

此处的“同位”是指这几种核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投影练习]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有三种同位素,即有三种氢原子B.所有元素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总称为元素D.元素即核素31是一种同位素答案:A2.在63Li、147N、2311Na、2412Mg、73Li、146C几种核素中:(1) 和互为同位素。

(2) 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 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师]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板书][讲述]1.同一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2.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不指具体的原子;3.符号AZX既表示一个具体的原子,又表示一种核素。

[师]许多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

如氧元素有168O、178O、188O三种同位素;碳元素有126C、136C和146C等几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17Cl、3717Cl两种同位素;铀元素有23492U、23592U、23892U等多种同位素。

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有放射性,有的没有放射性。

[讲解时须把以上各核素符号写于黑板上][板书]O:168O、178O、188O Cl:3517Cl、3717Cl C:126C、136C、146C U:23492U、23592U、23892U[问]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元素,能不能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原子为什么[生]不能。

因为许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即人们知道的原子种类要比元素种类多。

[师]很好!大家能否回答一下,为什么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强调用12C而不说碳原子呢[生]因为碳原子有3种,若不指明是哪种,所测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就不一样。

[师]十分正确。

同位素不但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用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也能大显身手。

请大家阅读课本P108有关内容,了解同位素的用途。

[学生阅读][师]请大家举例说明同位素的用途。

[生]如,可以利用11H、31H、制造氢弹;利用23592U制造原子弹和作核反应堆的燃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给金属制品探伤,抑制马铃薯和洋葱等发芽,延长贮存保鲜期。

在医疗方面,可以利用某些核素放射出的射线治疗癌肿等。

[师]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或说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过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下面,我们介绍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平均值的算法。

[板书]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问]对于具有同位素的元素来讲,应该怎样求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呢[生]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将原子的真实质量与126C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师]对。

如188O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数值求出。

[投影展示]已知一个188O的质量为×10-26 kg,一个126C的质量为×10-26 kg,18 8O的相对原子质量=kg10993.1kg10657.22626--⨯⨯×12=[师]这样,只要我们知道了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在自然界中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就可以利用下式求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并板书]A=A1×a1%+A2×a2%+……A表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为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为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或同位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师]下面,我们以氯元素为例,来求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并讲解]已知氯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3517Cl和3717Cl,并测得以下数值:符号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自然界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3517Cl %3717Cl %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师]在数值上,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我们平常做题时,常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练习]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6329Cu和6529Cu,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则6329Cu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解:设6329Cu含x%则6529Cu为(1-x%)依题意:63×x%+65×(1-x%)= x=75%故选A。

[师]在元素周期表上,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这个数值是怎样算出来的[生]是根据氢的三种同位素11H、21H、31H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它们在自然界的原子百分数算出来的平均值。

[师]很正确。

大家看,这是我们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投影展示]经过研究和实践,国际上一致同意以一种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0-27千克)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问]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上述相对原子质量是否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不是。

[问]那它指的是什么的相对原子质量呢[生]是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师]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得很好。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原子量的数值越来越得以准确的测定,人们对元素性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对于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种重要的科学数据,近两个世纪以来多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测定。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在测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方面谱写了新的篇章。

他精确地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其中在锗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上,贡献尤为突出。

他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此科研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请大家参看课本P108阅读资料《张青莲教授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生活动][教师可根据课堂时间的具体情况,向学生介绍张青莲教授的情况及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的知识,见备课资料][投影练习]1.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与H2与CO2 D. 3517Cl与3717Cl答案:D2.设某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答案:A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④D.①②③[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解了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等知识。

[布置作业]习题二、1、2,三、6[参考练习]1.在过氧化钠中含有168o 22,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16 、8 、2- 、2 、-1 。

答案:氧原子质量数;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过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氧原子数;氧元素化合价。

2.物质的量相同的H2O和D2O相比较,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式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况下的质量之比为。

答案:1∶1 9∶10 9∶10 1∶23.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ab X,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为cdY,已知a>c,b>d,则元素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解答:因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该元素的几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含量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