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地震复习题
![地震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7ac3650b1c59eef8c7b458.png)
地震复习题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A.地震诱发B.滑坡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答案】 D2.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答案】 A3.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答案】 B4.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答案】 D5.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
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
据此回答6~7题。
6.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火山喷发D.滑坡【答案】 B7.此类灾害()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答案】 B8.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A.台湾地震带B.东南沿海地震带C.燕山地震带D.秦岭地震带【答案】 A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震级高达里氏9.0级的大地震,被列为百年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概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27e23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f.png)
Chapter 1.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序言:1.1填空题:二十世纪全球有200w人死于地震,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每年约有500w次,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史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1.2思考题:地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自然现象吗?答:地震有两面性,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地球具有不可入性,到目前为止,地震光是唯一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动,地震相当于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结构的明灯。
2.什么是地震学?1.1填空题:地震概论是一门物理类课程而不是地质类课程3.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1.1填空题:地震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主要有宏观地震学、地震波的传播理论、测震学三个大方面,后两者共称为微观地震学。
4.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1.1填空题:1)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15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远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2)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4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幽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5.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1.1填空题:1)在古代,日本人认为地震是由缝鱼引起的(中国:占代鳌鱼翻身、日本:绘鱼尾巴甩、占希腊:气动说)2)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3)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柔克刚1.2思考题:讨论题:在古代,为什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对地震成因的看法不同?(环境不同)答: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的成因,往往用神话来解释。
“酷”与“年”都是为了震灾而产生。
6.地震学发展简史:1.1填空题:1)地震学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现代科学的舞台的标志是地震仪出现并且广泛使用2)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3)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Chapter 1.章测试1.全球每年约发生大小不等的地震500w次2.二十一世纪全球预估1500w人死于地震3.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旻次,其中中国就有生次4.某一个地震的震中距是600公里,那么这个地震属于近震(按震中距分:地方震・100公里■近震・1000公里■远震)5.一个地震震源深度为15公里,那么这个地震称为壁地震(按深度划分:浅源-60公里-中源・300公里-深源)6.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地震是山气引起的(中国:古代鳌鱼翻身、日本:酷鱼尾巴甩、古希腊:气动说)7.古代地震史料最丰富的国家是史国8.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的精髓是以莱克刚9.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定量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10.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了灾害性的大地震,损失巨大,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改名为中国地震局)1.波的性质简述:1.1填空题:1)频率为3000Hz的声波,以1560m/s的传播速度沿一波线传播, 经过波线上的A点后,再经13cm而传至B点。
地震概论答案
![地震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e7100d227916888486d756.png)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
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
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
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
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ea1ff102020740bf1e9bbd.png)
③ 注重地震前兆观测,发现异常,认真分析。
④ 抗震设防问题,开展工程的证的工作,加强建筑物的设防。
12、内核是如何发现的
在不该有地震信号的影区内观察到了地震信号。
13、靠近震中的地方破坏为什么不是最严重?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了和地震的大小、震中距有关外,还与地质情况有关。沉 积 盆地的
④ 利用同一地区地震的记录要多做比较,掌握其形态概貌。
⑤ 与理论地震图对比识别震相。
10、地,如图(a), T =
当 h≠0 时,如图(b),T =
故FA = [ ! + R − h
则T = [ ! + R − h
!
!
!"
固有频率如果与地震震动频率相同也会发生共振,凹 陷 地区松软的粘土会放大地震面波,
含 水 多 的地层会沙土液化,从而加剧震害。墨西哥城震害最严重的地方是松软湖泊沉积区,
从历史上看属于,地质环境不好,所以震害比更接近震中的地方还严重。
14、低矮建筑损坏较轻,较高(三层以上)的都倒塌了,但是摩天大楼几
报,一旦误报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省级以上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5、单台地震定位原理
① P 波、S 波倒时差和 P 波、S 波速度可 i 确定震源距离:
② 令 Ux、Uy、Uz 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上下方向的地震记录。
射线矢量(Ux,Uy,Uz)或(
,
,
),此矢量唯一确定
近震还是远震,或是极远震;是浅震还是深震。然后粗略估计震中距在那一段范围和初
至波的类型,参考该震中距范围内震相出现的规律,进一步肯定初至波的性质,并找出
其实确切的其他基本震相。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8b457a58fb770bf68a5521.png)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一、填空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三、问答题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④如何识别震相?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
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补充:判断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
(错)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
(错)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错)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
(错)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
(Yes)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Yes)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
(错)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
(Yes)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错)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错)答案一、填空1.反射、折射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5.张衡、候风地动仪二、名词解释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59e53d87c24028915fc3e6.png)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绪论一、地球科学概况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二、宇宙演化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三、太阳系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灾变说和爆发说新星云说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
防震减灾考试题
![防震减灾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5242b467ec102de2bd898a.png)
34、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 )度。
A、Ⅷ B、Ⅺ C、Ⅸ D、Ⅻ
35、地震三要素为(
)。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
深度 D、时间、烈度、距离
36、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
于强震动( )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
(1)地震烈度复核(2)地震危险性分析(3)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
定(4)地震小区划(5)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6)场地震害
预测
A、上述所有工作 B、上述都不是 C、(1)(2)(3) D、(4)
(5)(6)
99、下列(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重大的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水星 D、金星
43、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 分离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B 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型 C 大型、中 型和小型 D 深型、浅型和综合型 44、剪切波具有如下哪种特性( )? A、只能在水中传播;B、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C、既可在水中传 播又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D、比压缩波速度快; 45、深海中轮船遇上大海啸危险吗? 46、地声是一种前兆,原因是地震波纵波折射到空气中传播吗? 47、在海洋航行的船上的地震仪能否探测到海底的地震?简述理由。 46 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 7 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47、某年某月某日,云南龙陵发生 7.2 级地震,昆明的震级为 4 级。 正确吗?为什么? 4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 我们比较远对吗? 49、地震参数的三要素,地震参数的四要素。 50、地震烈度。 56、地震震级。 57、试述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差异。 58. 什么是地震的纵波、横波? 59、哪种自然灾害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最大?试用数字说明。 60、为什么说地震波是照亮地下的一盏明灯? 61、三角测量法怎样确定震中位置? 62、地震按震源深度的分类
地震复习题
![地震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7ac3650b1c59eef8c7b458.png)
地震复习题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A.地震诱发B.滑坡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答案】 D2.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答案】 A3.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答案】 B4.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答案】 D5.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
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
据此回答6~7题。
6.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火山喷发D.滑坡【答案】 B7.此类灾害()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答案】 B8.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A.台湾地震带B.东南沿海地震带C.燕山地震带D.秦岭地震带【答案】 A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震级高达里氏9.0级的大地震,被列为百年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地震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地震概论期末考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557e846529647d27285269.png)
地震学: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如右图。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和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序的一种量度。
按烈度值的大小排列成表,称为烈度表。
将地面上等烈度的点联成线,称为等震线。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用字母M表示。
地震序列:地震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成丛发生的倾向。
这种成丛发生的地震称地震序列。
按时间顺序和震级分布,地震序列分为:主震型和震群型。
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90%);火山地震(7%);塌陷地震(3%);碰撞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深度小于60千米);中源(深度为60~300千米);深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按观测台站到震中距离分类: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近震(震中距100-1000千米);远震(震中距1000千米以上)。
按震级大小分类:弱震(M<3);有感地震(3=<M=<4.5);中强震(4.5<M<6);强震(6=<M);巨/特大震(8=<M)。
波速:V取决于波动传播介质的力学特性(密度和弹性模量等)。
视波速:观察或测量波动时往往并不沿着波动的传播方向,这时观测到的波速称为视波速,视波速c与真实波速v之间有简单的换算关系C=V/sina;a为波的入射角。
地震波的复杂性:1、波的种类多,既有纵波又有横波;2、地球内部各种性质不同,形成很多分层;3、地球介质是非完全弹性的;4、地震的震源过程相当复杂,所以辐射出的弹性波场也是非常复杂的。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7ef8931eefdc8d376ee32cb.png)
第四章
第一节
地震机制
基本概念之板块构造学说
• 地球科学中的革命 • 它的意义可以和原子结构的发现、生物进化论相提并论。 三个阶段
1) 大陆漂移 2) 海底扩张 3) 板块构造
概念:板块—刚性(或半刚性的)固态的巨大板状岩石块体。
板块构造—地球的最外层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他们飘浮在相对较 软的流动的热物质上作相互运动。
第二阶段:海底扩张学说
学说提出的背景:一系列新地理地质现象的发现 1.大西洋中央海岭(洋中脊) 2.澳大利亚极地恐龙; 澳大利亚东南部恐龙洞发掘的极地恐龙。 它们是温血恐龙, 具 有夜视和耐寒能力。生活在距今 100—125 百万年前。1991 年夏,美国俄亥俄州的地质学家 David Elliot 和伊利诺伊大学古生物学家 William R. Hammer 在离南极极地 640 公里的柯克帕 特里克山(位于南极洲靠近罗斯冰架边缘的海拔 4,531 米的山峰)发现了恐龙化石,后来这 种恐龙就以发现者而命名—Ellioti.首次发现的南极大陆最早的食肉动物 2.4 米高,8 米长,8 英寸高的冠,凶猛的食肉恐龙. 恐龙灭绝说:白垩纪晚期(大约 65 百万年前) ,全球突然变冷,恐龙灭绝; 撞击说—小行星撞击地球;火山说—大量火山爆发。 两种说法都使地球暗无天日, 气温剧降。 但是生活在 100 百万年前的澳大利亚极地恐龙既然耐寒为什么也灭绝了, 如今的南极极地如 此寒冷怎么会有食肉恐龙? 3. 板块理论发展第二阶段——海底扩张 20 世纪 50 年代,出于军事目的,大规模海底测量。发现: 海床岩石年轻,海床不平(海岭和火山) ;海底地磁条带,地磁极多次反转;地震和火山大 都分布在海沟和海岭。Wegner 的理论开始复苏 1)海底地形测量 • 早在 16 世纪,少数勇敢的水手用钓鱼线测量海底的深度,发现海底并不平整。 • 19 世纪之前,人们对海底的认识大都是猜测。 • 1885 年, 美国海军 L.M. Maury 发表的海底地形图第一次证实大西洋中央海岭的存在。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4-1918)声纳的发现,加快了人们对海底地形的认识,证 实了大西洋中央山脉的连续性—洋中脊。海底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平。 2)地震测量 • 1947 年,美国地震学家发现海底的沉积非常薄。 • 此前科学家们认为海底岩石的年龄至少是 40 亿年。 • 这么长的年龄,为什么沉积如此薄? • 1950 年代,多个国家的海底地理测量发现,海洋中的大山脉延绵 5 万公里,环绕全 球,平均高出海底 4500 米,最大宽度 800 公里。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地貌—全球大洋 中脊。 3)海底地磁测量 • 1950 年代,科学家把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军事目的的机载磁强仪改装成地磁仪,测 量海底地磁。 • 发现海底地磁的异常分布 • 大洋中脊两边的岩石的磁极性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沿洋中脊两边成对称的条带状分来自第三阶段:板块构造学说
地震概论复习题
![地震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4f096d48d7c1c708a14533.png)
名词解释:1、地震:是复杂的地质现象,根据引起地震的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人为地震和天然地震。
2、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离、3、地震波走时:地震波从震源到观测点所需的时间4、地震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成果综合地震前兆监测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的现代减灾科学。
故称其为地震综合预测。
5、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6、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7、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综合烈度,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8、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构造应力作用使地壳地质构造产生运动,从而导致地下岩石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
9、断层:地壳岩石因受力超过岩石的抗控或拉剪程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或强线性流变带称为断层。
10、弹性回跳理论:由里德提出,此学说认为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发生的,来源于断层面。
11、零级地震:伍德—安德森标准地震仪在震中距等于100km处,如果记录的两水平分向最大振幅的算术平均值是1μm,那么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零级。
论述题1、为什么说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
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育规律的复杂性。
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
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
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
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考试.doc
![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49d3725308a1284ac850439d.png)
三、地籐类型:构造地震(最主要),火山地震,塌陷地震,陨石地震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K,当地成力达到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fi—下了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谣动,这类地误被称为构造地谣,占地震总数90%以上
于田地S无人员伤亡,造成损失不大,但由于误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各类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住房、吃水、冬季取暖等生活分血闲难不小,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会有一定难度。而且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经济各方面不算发达。
2.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最人烈度九度。
联系:对震级相同的地震來说,如果鹿源越浅,鹿屮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商。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阀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冇着直接的关系。
第四章(10%作图题+10%论述题)
一、地震波:体波:乜括p波和s波;面波:包括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
P波s波的速度:勒夫波瑞利波(p80图4.2,P81图4.3)
防S减灾方而的经验和教训:建立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应急能力。然沿是房屋选址,尽fi避开断裂带,避开滑坡、泥石流等隐患点。地基深一点、墙体连接牢一点、屋盖轻一点。加强预警,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加强演练。
第二章(7%简答题)
一、地震分类:按震源深度分:浅源地震:h<60km
深源地震:h>300km
中深源地震:60<h<300km
三、地震走时:地震波从震源到达观测点所需的时间
四、地震波的应用(论述p88):
地震概论题库
![地震概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a3a1d204b73f242336c5f4a.png)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总共32题共102分一. 单选题(共5题)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标准答案:C2. 关于地壳的正确说法是A.地壳是厚度比较均匀的坚硬外壳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厚度大D.地壳属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无关★标准答案:B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银河系B.总星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标准答案:C4.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标准答案:B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标准答案:D二. 多选题(共5题)1.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不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水库 B.节约用水C.植树造林D.跨流域调水★标准答案:A,B,C2.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标准答案:A,C,D3.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标准答案:A,C,D4.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必有一板块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B.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C.我国完全处在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台湾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受挤上拱形成的★标准答案:A,B,C5.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不会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标准答案:C,D三. 填空题(共10题)1. 臭氧层在大气层当中的。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925c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第2章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
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
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
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
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A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一、填空题1、密度,弹性性质2、一致,垂直3、逆进椭圆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二、选择题1、C;2、B;3、C;4、A;5、A第4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震级。
地震概论总结
![地震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304c5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8.png)
地震概论Course 1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2017/2/221、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Course 32017/3/81、地震学基本名词和概念a)地震: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b)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c)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沿地球表面)d)震源深度:震源和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源深度e)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量度f)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量度g)地震序列:地震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成丛发生的倾向。
这种成丛发生的地震称地震序列。
按时间顺序和震级分布,地震序列分为:主震型和震群型。
i.主震型:通常包括主震和大量的余震。
有些地震序列还包括一系列前震。
若地震序列中,特别大的地震只有一次,则称之为主震;发生在主震之前的中、小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之后的大量较小地震叫余震。
ii.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中包含着若干个震级相差不多的地震,而无一特大震级的地震时,称之为震群。
在中国几个主要地震区都有震群发生,但其规模较小。
2、天然地震按震中距分类a)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b)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公里的地震。
(如唐山大地震之于北京)c)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如汶川大地震之于北京)3、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为了统一地震工作的部署和加强领导,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1、体波体波是指可以在地球内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的波,包括P波和S波。
弹性波的传播,实际是介质中弹性形变的传播,任何复杂的弹性应变都可分解为两种基本应变——体变和切变来表示,与体变相应的为纵波,与切变相应的为横波。
2、在无界弹性介质中存在两种基本类型的弹性波a)纵波(P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振动(能量)传播方向一致b)横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振动(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纵波速度大约是横波的根号三倍,因此地震记录中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固体横波纵波都能传播,气体和液体只能传播纵波3、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a)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先出现P波。
地震学基础复习整理 (量稳版)word版本
![地震学基础复习整理 (量稳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95270ac28ea81c759f57855.png)
地震学基础复习题1.地震学的四大研究内容:a.传播、结构, b. 仪器, c.震源形成机制,d.工程方面:抗震设防2.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即岩石发生断裂的地方震中:过震源做地面的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阵中的距离震中距:震中到台站的距离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量度3.烈度的六大影响因素: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岩土和地质性质,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4.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群震型5.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6.波阵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同一相位点连成的面波前:起始点连接的面,即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波线:为了形象的描述波在空间的传播而引入的沿传播方向所画的带箭头的直线(与薄面垂直)7.波动的基本性质:反射、透射、折射8.地震方法的基础: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完全弹性9.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塑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线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力发生形变,力与形变量呈线性关系的性质 脆弹性体: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破碎而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10.应力:介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应变:由应力作用产生的形变11.四个弹性常数:大家自己看书,公式不好打12.体波:P 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 S 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面波的性质:a.面波是干涉醒地震波,由地下介质和结构决定,与震源无关 b.具有频散特性,实际地震观测中看到的主要是基阶振型 c.在半无限均匀介质中,不产生勒夫波,且产生的瑞利波没有频散 d.由于面波是平面波,能量只延二维平面扩散,其振幅与根号R 分之一成正比 e.波长越大穿透深度越大首波: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的一方向高速的一方入射时,还存在着一种波,叫做首波13.love 波:平行于地面的质点位移没有垂直分量,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Rayleigh 波:质点的运动为逆进椭圆,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 注:与Rayleigh 波相比love 波传播速度较快Vp =ρμ=S V群速度:波包包络的传播速度,即能量的传播速度相速度:单一频率同一相位的传播速度面波的频散:波速(或频率)不同,波速不同的现象自由振荡的频散:不同频率对应不同能量的现象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和横向非均匀性功率谱曲线:反映振荡频率的能量分布曲线14.P波、S波的主要差异:a. 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总是先出现P波b.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偏振)相互垂直c.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较强 d.S波的低频成分比P波丰富e.天然地震的破坏通常以剪切破坏和剪切错动为主,震源外辐射的S波能量比P波的强 f.P波有源无旋、S波有旋无源15.自由振荡:a.环形震荡:不同纬度地带沿纬度做相反方向的振动 b.球形震荡:不同纬度地带交替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振动16.地震尾波:地震记录中震相后面的延伸波尾波的延续时间-------地震震级的标度尾波频谱分析---------震源特征尾波的衰减---------介质不均匀性的研究17.走时曲线的计算:书上的两题和三套考试卷上的、再加上一个斜入射的18.地震波的复杂性:a.包含有纵波和横波 b.地球内部介质不均匀,有界面,内外物质力学性质差别大 c. 地球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体 d.天然地震的震源过程本身也相当复杂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两类方法:动力学和运动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通过求解满足相应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针对球对称模型的自重地球的自由振荡运动学方法:将波动方程的求解进一步简化成关于波传播的射线理论,利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在次基础上获得地球内部的相关结构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综合题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d5d0ea9b89680203d8255c.png)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综合题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发生的空间分布范畴如何?2.作为一种自然演化过程,灾害发生之前的孕育期起什么作用?3.下图中的灾害都是突发性的吗?试作一分类。
4.不同类型的灾害连续发生,原因是什么?5.地震的发生只能由板块运动、火山喷发、水库蓄水等过程所激发吗?6.对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案包括了哪些不同的分类原则,标准和分类要求?7.按照降雨量与蒸发量之比的不同,全球可以划为为几大类气候带,标准是什么?8.下图示在地表上空存在着两大环流系统,一是赤道环流系统,一是极地环流系统。
试述它们如何控制降雨和季风过程。
题图2 全球大气环流系统9.下表是各大洲沙漠化面积,其中有无错误。
题表1 世界各大洲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10.除了气候因素外,影响沙漠化进程的其它主要因素有哪些?11.沙漠化首先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吗?12.在沙漠化过程中,雨滴如何加速了风蚀作用的进程?13.洪涝灾害可以根据具体诱发因素作如下的进一步分类,请填写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题表2)。
题表2 洪涝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成因类型主要特征暴雨洪涝冰凌洪涝溃决洪涝雪融洪涝海泛洪涝城市洪涝14.自然条件下的河流洪水发生系统可以如题图3,看作一个由三类子系统组成、并且受四类环境因素制约的复杂系统。
请将其填写在下图中。
题图3 自然条件下的河流洪水发生系统15.气候变化对洪涝形成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上游控制与下游控制两种不同的效应。
上游控制主要指由于河道上游来流和河水含沙量变化对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的控制作用。
下游控制则等同于侵蚀基准面变化的影响。
16.理想的河床纵剖面应该是一条舒缓平滑、略向上凸的曲线,17.当来流来沙减少时,河型的变化趋势将由曲流型向分汊型转变,或由分汊型向游荡型转变;当来流来沙增多时,河型的变化趋势就会与之相反,由游荡型向分汊型转变,或由分汊型向曲流型转变。
18.台风也称飓风、热带风暴或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流涡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现在的地震预报通常是从统计历史地震(时间序列、b 值、h 值、地震活动图像)和 观测有关物理量的异常变化(如 p 波速度变化、地面形变、地磁地电变化、重力变化、地下 水位和地下水氡含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这些都属于经验预报,在短临地震预报中,这种预 兆与地震时间的相关性很弱。 然而,随着人们对地震现象和地震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精确的地震预报是有机会实现的。
29、第二题:日本谚语:当地震来时逃向竹林,理由是?
9
30、如果地质条件等因素均匀且完全相同,不同的烈度将构成一组同心圆?
9
31、张衡地动仪评价
10
31、计算题合集
10
by Erin
1、 地 震 灾 害 影 响
① 时间:白天 or 夜晚 ② 地点:山区 or 市区 ③ 强度:震级&烈度 ④ 震中距离 ⑤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密度 ⑥ 有无地震预报 ⑦ 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⑧ 抢救速度 ⑨ 人们是否具有防震防灾知识
因为这两个地带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是两个特大的活动构造带。 太平洋周围地带是大陆与大洋的汇聚边界,海洋板块在这里消亡。这里陆洋地壳差 异 很大,两者之间是很深 的 海 沟 ,洋 壳 很 薄 (厚度小),比较脆 弱 ,地应 力 作 用 又强,而 且 这个地带的断 层 变 动 很 多 ,所以地震很频繁地发生。加上火 山 密 布 ,活动频繁,就构成了 全球地震最多的地带。 欧亚(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也是一个地壳运动很强烈的地带。虽然这一带的地 壳较厚,但里面存 在 着 许 多 差 异 以 及 很 多 巨 大 的 断 层 ,而且一直受着印 度 板 块 的 挤 压 , 所 以就也形成了一个地震密集、活动强烈的特大地震带。
明怎么证明地球内核存在差异转动。
7
22、中国的海啸可能性为什么很小?
7
23、智利
25、地震对比
8
26、青藏高原东部的层析成像
9
27、低速层识图
9
28、为什么古代人吧地震归因为动物活动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动物不同?
9
在不该有地震信号的影区内观察到了地震信号。
13、 靠 近 震 中 的 地 方 破 坏 为 什 么 不 是 最 严 重 ?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了和地震的大小、震中距有关外,还与地质情况有关。沉 积 盆地的 固有频率如果与地震震动频率相同也会发生共振,凹 陷 地区松软的粘土会放大地震面波, 含 水 多 的地层会沙土液化,从而加剧震害。墨西哥城震害最严重的地方是松软湖泊沉积区, 从历史上看属于,地质环境不好,所以震害比更接近震中的地方还严重。
3
8、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 8 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4
9、如何识别震相?
4
10、地球是均匀介质,问 P 波走时。
4
11、主持某地的地震工作
5
12、内核是如何发现的
5
13、靠近震中的地方破坏为什么不是最严重?
5
14、低矮建筑损坏较轻,较高(三层以上)的都倒塌了,但是摩天大楼几乎没有受到损
1: 日 本 有 完 善 的 防 灾 通 讯 网 络 体 系 和 地 震 预 警 系 统 日本政府基本建立起了发达、完善的防灾通讯网络体系,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由固 定通讯线路(包括影像传输线路)、卫星通讯线路和移动通讯线路组成的“中央防灾无线网”; 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网”;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县府、 市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相互通讯用无线网等。 同时 2000 年日本全国地震预警系统投入使用。这一预警系统探测到地震中最初的微震时会向 铁路、建筑、电力、医疗等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在地震波到达前采取紧急防 御措施,如关闭发电站、停运新干线等。 2: 实 行 严 格 的 建 筑 物 抗 震 标 准 在日本,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这一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 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 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比例。 3: 日 本 民 众 具 有 良 好 的 防 震 抗 灾 意 识 。 日本社会的各行各业,经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震防火演习。如东京都内的小学,每个月都要 举行这类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会慌乱,并且还知道如何规避和救助。 日本内阁府内设有一中央防灾会议,会长历来由日本首相担任,以引起全国的高度重视。9 月 1 日被定为日本防灾日。 4: 日 本 有 完 善 的 相 关 法 律 和 制 度 1978 年 6 月,日本政府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该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强调通 过地震预测达到直接防灾的法律,对地震的预警、应对手段、发布《警戒宣言》的程序以及相 关部门责任等作了详细规定。此外,与地震相关的法律还有《灾害救助法》(1947 年)《建筑基 准法》(1950 年)《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 年)《地震保险法》(1965 年)《地震财特法》(1980 年) 《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1995 年北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1995 年)《受灾者生活再建 法》(1998 年)等。实践证明,权威的法律不仅成为指导抗震减灾的依据,还避免了由于政府部 门责任失位、隐瞒灾情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3、尺度不同。地震学家在测量地震震级的时候常不得不用不同的标度或尺度测量,因 为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可以用同一把尺来量的。
4、 地 震 能 否 预 报
A. 地震能够预报,但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观测条件下,严格地按照时间、震中和震级来进 行的预报尚未实现。
①人们可以依据对有关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造板块边缘地带的研究,来确 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地点,进行中长期的地震活动性报告。
16、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的 证 据
①形状复杂的板块拟合:运用大陆架后板块拟合得很好,是一块整体,200 百万年前大陆开 始分裂。 ②化石:中龙属、水龙兽、犬颌兽属、舌羊齿属等分别在不同块体的大陆,比如非洲和美洲, 他们不可能跨越海洋。 ③岩石:大西洋两岸的岩石组成、年龄、地质结构相似。当两边的大陆连在一起,地质现 象具有连续性。
by Erin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1、地震灾害影响
2
2、CBD&北大
2
3、汶川震级从 7.8 级修正到 8.0 级
2
4、地震能否预报
2
5、单台地震定位原理
3
6、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两大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3
7、只测到四个台站的 P 到时如何确定震源位置。
2、 CBD&北 大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的条件下,处于大 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得多。汶川地震的地震波 传到北京时体波已经几乎没有了,只剩下短周期的低频面波,高耸建筑物受低频振荡的影响 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振荡的影响较大。所以 CBD 震感强烈,北大却没什么感觉。
by Erin
B 地震不能预报。理由:同上②③+地震预报的社会影响决定了人们必须谨慎地对待地震预 报,一旦误报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省级以上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5、 单 台 地 震 定 位 原 理
① P 波、S 波倒时差和 P 波、S 波速度可 i 确定震源距离:
③ 利用多台对比法识别震相。 ④ 利用同一地区地震的记录要多做比较,掌握其形态概貌。 ⑤ 与理论地震图对比识别震相。
10、地球是均匀介质,问 P 波走时。
当 h=0 时,如图(a), T = !" = 2 !" = !!"#$!!
!!
!!
!!
当 h≠0 时,如图(b),T = !",而 OF=R-‐h,AO=R
坏。
5
15、为什么汶川地震时成都受灾不严重。
5
16、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
5
17、日本防灾救灾经验
6
18、tidal wave 为什么不能用来指海啸?
6
19、为什么地下 2-‐40km 之间的地震数目最多?
7
20、王超弘评价
7
21、地球内核存在差异转动,固体内核的转动速度比地球本身快。请您用地震学原理说
!!
故FA = [������! + R − h ! − 2������ R − h cosξ]!/! 则T = [������! + R − h ! − 2������ R − h cosξ]!/!/������!
by Erin
11、 主 持 某 地 的 地 震 工 作
by Erin
8、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 8 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抗震设防不是以震级为标准而是以烈度为标准的。8 级地震造成的破坏随震中 距不同而不同。无法设计设防烈度。若以 8 级地震震中区烈度设防,则其烈度可能超过 11 级而无法进行。
9、 如 何 识 别 震 相 ?
7、只测到四个台站的 P 到时如何确定震源位置。
需要知道的就是震源的空间位置和时间,后者一个未知数,前者三个,包括经纬度和震 源深度。当只测到 4 个台站的 p 到时,若已知当地的速度分布,则可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 时刻,因为此时只有 4 个未知数,但台站不能呈直线和二次曲线分布。如不知道当地的速度 分布,不能确定位置和发震时刻,因为此时未知数个数大于位置条件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楼房越来越多,也会感受到更多原来感受不到的远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