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野草》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野草》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野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deb7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b.png)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野草》说课稿一、引入(约200字)《野草》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重温一段并不久远的历史,展现了人民在困难和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课通过朗读课文、解读生字词、了解背景知识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认同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课文梗概与背景知识(约400字)1. 课文梗概《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上世纪初的中国农村生活景象。
课文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回到故乡见到的变化,描述了贫困农民的生活状况,塑造了老农、领工的形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乡土文化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2. 背景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野草》这篇课文,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首先,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他对中国文化、社会的思考。
其次,简要介绍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和生活状况,让学生对农民的生活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农村与城市的差异,以及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约300字)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野草》的梗概和背景知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内涵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互动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并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农民生活的尊重和关心,引导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掌握《野草》的梗概和背景知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人文内涵,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约500字)1.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读:通过学生们轮流朗读课文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
随着朗读的进行,教师会对生字词进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文本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重点句子,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野草》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野草》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df2550af1ffc4fff47ac27.png)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 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 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 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 和领导者之一。创作有电影剧 本《狂流》、《春蚕》,话剧 《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 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 《春蚕》,话剧《秋瑾传》、 《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 《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 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 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 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四、动笔成文。 1.不 管 你 的 救 援 是 惊 险 的 , 还 是 有 惊 无 险 的 , 或 是 充 满 喜 剧 色 彩 的,我们都期待着。大胆想象,用你的文字把我们带到神奇的童话 世 界吧。
2.给你的故事拟个响亮的标题。 (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 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235
3.下面我们就把这个故事编完整写下来。 第五、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使之丰富具体。 难点:唤 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23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知…… 不知……
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有创意、合理的展开想象。
2.有顺序地、细致地表达想象想象。 难点:注意故事中细节的描写。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准备: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
236
有祖国的强力支持,五年、十年后,香港、澳门将会有更令世界 瞩目 的变化!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野草》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野草》](https://img.taocdn.com/s3/m/bbe509d9856a561252d36ff6.png)
(封面)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野草》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重点: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了解隐喻这一写作手法。
教学构想:这篇文章是精读课,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生命力的高度赞扬,体会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量。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
你还知道那些诗句?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随即板书——力大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很认真的看书,谁来共享一下?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的例子………师:总结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3、那换成这样写行吗?4、说话要有理有据呀,请你再细细品读着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吧5、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野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野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241bbef01dc281e43af0e8.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野草》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野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
你还知道那些诗句?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随即板书——力大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很认真的看书,谁来共享一下?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
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
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5、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1).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2).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3).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
野草课件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野草课件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1fe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8.png)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 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 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 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 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 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 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 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 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 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 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 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 光明》、《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等
野草
பைடு நூலகம்越 韧性 弹性 顽强不屈 能屈能伸
知识园
一歹徒用枪击中女子头部,子弹飞出时竟破成碎片。 世界最大起重机起重量3200吨; 50吨的天车,可以起吊吨货物; 22个车轮的载重大卡车可装载物品180吨。
植物种子的力量 之大,如此如此。
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 光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 它必定要长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长, 它的芽往地面伸。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 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倒。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强占 我国土,掳杀我同胞。无数爱国志士奋起反抗,到了 1940年,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重大变化——逐渐将其 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 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方针,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 的相对阶段。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 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与此同时,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成 立伪国军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者进攻根据地, 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日趋高涨。在暂时的困难面 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 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论”及悲 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 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散文《野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2《野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2《野草》](https://img.taocdn.com/s3/m/c394f136cf84b9d529ea7a0c.png)
《野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野草》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启迪人们不畏艰辛、奋然向上。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对本课的教学应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上,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品-悟-议”,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理解象征手法的御用,理解文章主题和内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野草顽强的韧性的力量,体会作者对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
你还知道那些诗句?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野草的图片,(生欣赏图片)这种不落在肥沃的土壤里仍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的植物令我们敬仰。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播放课文读音,学生听读,勾画生字新词。
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交流重点词语意思。
2、自读课文,了解内容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理清课文脉络。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细读品味1、品读种子力大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文中是怎样写出种子力大的?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找出描写种子力大的词语。
师: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北师大版《野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野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9bcb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6.png)
北师大版《野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野草》的写作背景及鲁迅的创作意图。
2.深入分析《野草》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野草》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野草》。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2.文本解读(1)学生自由阅读《野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野草》中的象征手法,如“草”“野草”“花”等。
(3)讨论《野草》中的深刻内涵,如对生命的顽强、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等。
3.群文阅读(1)教师挑选与《野草》主题相关的文章,如《秋夜》《雪》等,进行群文阅读。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文章与《野草》的共性与差异。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五、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野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文本解读、群文阅读、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学生反馈学生普遍反映本节课内容丰富,课堂氛围活跃。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思想碰撞。
4.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如组织文学社团、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教学感悟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六、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4.1《野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4.1《野草》](https://img.taocdn.com/s3/m/49d22855915f804d2b16c18b.png)
野草《教案》一、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具体品析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进一步领会本文表达的主题。
2、学习作者隐喻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正确感悟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具准备本文重点词句及相关投影。
三、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层地阅读,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文中重点句段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感悟的能力。
4、正确感悟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导言:同学们,是缘分让你我走到一起,更是缘分让你我共同来上这节课,我有信心和你们成为朋友,并且把你和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你们有信心吗?(自信肯定的笑容)好,现在,我们上课。
(稍停)(1)师: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草独有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野草》这篇课文,来深入了解夏衍笔下的野草具有哪些品质。
(板书课题)下面就请同学们边观看野草的成长过程边回顾课文,说说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单击课件)师: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种子的力量非常大;种子力大无比;种子生命力顽强,种子的力量大师:咱班的同学踊跃发言,通过观看短片说出了你们对种子的印象是它的力气非常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也是初步了解了种子的力量大,(板书:种子力量大)2、讲授新课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种子的力非常大的例子来,注意:(稍停)边读边勾画,并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生:自读,找出师:谁找到了生:我找到的是第五自然段(读),感受……生:我找到的是第六自然段(读)感受……师:你们找得非常准确,并说出了你们的感受师:课文首先通过小草分开头盖骨向我们说明了种子力量非常大,这个例子特殊了点,常人不容易理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野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野草](https://img.taocdn.com/s3/m/8ccc60dc284ac850ad02428d.png)
《野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
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
这篇课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1.出示名言:(男女生轮读)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张晓风2.揭题引入:这是现代作家张晓风在《敬畏生命》一文中对生命的解读,或许单靠一两句的品读大家还有些迷茫、有些朦胧。
没关系,“野草”该认识吧?好!今天就透过一粒普通的种子、一颗平凡的小草走进生命,理解生命,感悟生命。
二、走进生命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2.自由通读全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好标记。
3.谈一谈这一粒普通的种子,这一棵平凡的小草留给你留下的印象。
A聚焦“种子”的力量之大过渡语:的确,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超乎一切机械力,与致密、坚硬的头盖骨斗争竟取得了胜利,那么小草呢?B 审视“野草”之顽强不屈学生畅谈感受。
利用换词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之所在。
(“它为着向往阳光……也被它掀翻”)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语: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小草在破土而出,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4.1 野草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4.1 野草](https://img.taocdn.com/s3/m/2e9b8018192e45361066f5f2.png)
课件PPT
随堂练习
2.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 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 草,它跟你说……
6
课件PPT
资料宝袋
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
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
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
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
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
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
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2019\4\26 Friday
7
字词乐园
认 字 高 手
课件PPT
shī
gé
狮 骨骼
2019\4\26 Friday
举例子
15
课文详解
课文中哪些例 子描写了种子 力大?
课件PPT
笋的成长,小 草的成长
2019\4\26 Friday
16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细读第六段:这种力如此之 大在文中用了三个词语是?
透钻挺
2019\4\26 Friday
17
课文详解
学习第7自然段
课件PPT
夏衍对这种生命力又是 怎样解读的呢?
2019\4\26 Friday
11
课件PPT
课文详解
文章开头是怎样写种子的 力量之大的?
用种子的“故事”写“植 物种子力量之大”,是 “超越一切”、“可怕” 的力。
2019\4\26 Friday
12
课文详解
课件PPT
体会种子力之大
作者在体现种子力大的时 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019\4\26 Friday
作比较
13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说课稿野草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说课稿野草_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da3be1844769eae009edf2.png)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说课稿野草_北师大版《野草》《野草》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植物种子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下还能顽强生长这两件事,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
本文揭示一个真理:民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初步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我将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野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生命力表层意思的理解,为学生顺利开展阅读奠定基础。
三、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落实思想情感目标的重点段。
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品读悟情,采用了读——悟——议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让学生带着“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这个问题走进入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这样不但让学生对课文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又教会了学生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激情诵读。
这段教学,我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通过描写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扬。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显然文章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激发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1、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了解隐喻这一写作手法
一、谈话导入
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小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散文《野草》。
(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夏衍(1900~1995)作家,文艺评论家。
原名沈乃熙,字
端先,浙江杭州人。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新浙江潮》。
从浙江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
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
1927年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翻译小说《母亲》,1936年写成报告文学《包身工》和著名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抗战后写出《愁城记》,《法西斯细菌》等剧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要通顺然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种子的力超越一切,它能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为了钻出地面,克服了很多困难,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你们真会读书你还有什么疑问?(种子的力为什么这么大?小草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
现在我们就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和夏衍进行对话。
三、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种子力大?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品读重点句(一)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体现种子的力大?
生:超越一切(板书超越一切)。
师:文中种子的力超越了什么?你想一想,它还超越了什么?(石头、瓦砾、野火、狮子)。
谁能读出这个句子的力量大?
生1.读生2读
师:读过这个句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吗?
生: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它为什么要超越一切?
师: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
(二)聚焦“不可抗”读出精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师: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的?
生:自读汇报交流:
出示: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一种什么力能使种子超越一切?
生:不可抗。
师:你能找出表现小草不可抗的力的动作词吗?
生:从“透”、“钻”、“挺”、“掀翻”看出来!这些词能看出:小草被压在石块下面,冲破重重阻力,从狭窄的石缝里,掀翻压在它身上的石块,曲曲折折地生长出来,所以说种子的力是一种“不可抗的力”,外力无法阻止的力(板书不可抗)。
师:谁能读出种子的力是不可抗的?
生1读。
师:谁比他读得更不可抗?
生2读。
师范读。
师:小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抗争、直到挺出地面,请同学们认真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
师小结:一粒种子的力量居然能把石块掀翻,力量之大,真是不可抗啊!
师: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除了这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结果如何?(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层、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燃烧……)。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是的,请同学们接着我的话反复读读这段话:作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纷飞,它必定要齐读(出示句子)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狂风呼啸,它必定要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电闪雷鸣,它必定要齐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小结:作者写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小草这么柔嫩的外表,在生长过程中却能超越一切,这种不可抗的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三)聚焦“生命力”情感升华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生: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出示句子)
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谁能把它概括出来,到底是()的力、()的力、()的力
师:让我们自由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生:“长期抗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加引号?
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作者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资料.:
师:谁明白抗战的意思?(抗日战争)
师:文中是不是在写小草在长期抗战?
生:不是。
指的是广大抗日民众(板书人)
师:让我们齐读第八自然段。
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
师:“小草”象征正在坚持长期抗战的伟大的中华民族。
“盆花”国民党政府。
作者通过对比高度赞扬了小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学习小草顽强不屈的精神,鼓励人们迎难而上、百折不挠。
四、课外拓展
1,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有像野草精神的人吗?(学生自由交流)
2,小练笔。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会像小草那样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与失败,这时我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齐读
五、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要用野草顽强不屈、不可抗、
能屈能伸的进取精神鼓舞我们不畏艰辛、奋然向上,争取更大的成绩。
不仅文学家赞美小草,就连音乐家也来赞美小草,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小草》这首歌(播放歌曲《小草》)结束这节课。
六、布置作业
利用互联网搜索了解更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