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公开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细致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分钟,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
3.拓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香港人民、祖国大陆人民、国际社会等角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情。
2.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和香港人民的生活变化。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绘方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祖国对香港的关爱和香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生理解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优秀范文五篇)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知道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叩问:脊梁:硝烟:骨髓: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展示互动】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脊梁(jǐ jī)刹那(chà shà)颤抖(chàn zhàn)骨髓(suǐ suí)悄然(qiāo qiǎo)崭新(zhǎn zàn)硝烟(xiāo xuē)叩问(kē kòu)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日出()的伤痕()的紫荆花()的嘴唇()的寂静()的旧条约3、选词填空。
寂静安静平静①星期一升旗,校长讲话时,队伍里十分()。
②到了深夜,整个山村格外()。
③一阵大风停止后,西湖的湖面又恢复了()。
浮现显现出现①雾逐渐消失,重叠的山峦一层一层的()出来。
②百米决赛前半小时,运动员就已经()在运动场上。
③他望着窗外延伸到山外的小路,往事又()在眼前。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2、自由读第一小节,从这段中你感悟到作者在“最后一分钟”里怎样的思绪?从哪体会到的?“叩问”什么意思?作者在叩问什么?3、学习2—3小节,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4、“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5、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6、读第4小节,“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达标测评】一、填空。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公开课)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公开课)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流程:课前预热:1、总结本单元课文特点及自学方法。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2、观看影片,了解历史,做情感铺垫。
师:听课前我想要先恳请同学们观赏一段影片。
(生观赏影片)一、阐明课题,初读认知。
1、从1840年开始,古老中国就堕入了近代的屈辱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也和这段历史有关。
(生齐读课题。
)2、通过复习你晓得了这最后一分钟所指的就是什么时候?这篇课文的体裁就是――诗歌(板:现代诗歌)就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小的区别就是它就是自由体支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磨练,自然简练,琅琅上口,适宜朗诵。
1.独立自主朗诵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诗歌之后恳请你说道说道你的体会。
你指出这就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恳请将关键词写下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二、读准词语,萃取问题1.读准第一组词语,读准音。
(叩问悄然旗杆刹那骨髓)3、记住第二组词语,萃取相互矛盾的问题。
(欢声笑语一喧闹痛苦一快乐午夜一清晨)师:到诗中找出这3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预设学生问题: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百年的痛苦又何来欢乐?既是午夜,又怎会是清晨?)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讨论自学: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融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体会。
24最后一分钟教案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
互动
我的
见解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教
学
反
思
1.感情朗读。
2.展开想象,激动无比的心情(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领土、主权的回归)
引导、点拨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
1.读一读,说一说。
2.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
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含义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2.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生
互动
我的
见解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
24.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课前预习,认识5个生字2.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朗读课文,读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电视中的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
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然落地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三、学习第2节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
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2节)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
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
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板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
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最后一分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1997年的7月1日,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2、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生: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
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师: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分钟》。
3、过渡:诵读诗歌与作者心灵相约,查阅资料读懂诗句深刻含义,感受诗歌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二、初读感知1、师:请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到有感情朗读。
通读全文后,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全诗有4个小节,分别是等待回归、升旗仪式、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三、品读感悟(一)等待回归1、引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一分钟,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伤的孩子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
(板书:等待)教师提醒学生读书要留有痕迹,一边读一边想,动笔划一划,可以抓住一些词语来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人们的心情?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点拨,出示课件句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4最后一分钟 精品教案
1.认识本课的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2.理解诗歌内容,联系历史背景理解含意深刻的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收集与诗歌内容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歌曲《东方之珠》,香港的历史资料。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导语:同学们,听下面这首歌曲,“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你们知道这里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香港)2.香港是哪一年哪一天回归祖国怀抱的?(1997年7月1日)3.老师: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默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有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意思,把不懂的诗句画出来,与大家一同讨论。
2.学生静心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读准字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烟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然(2)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3)理解词语。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脊梁:脊柱。
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4)这首诗共有四节。
第一节是写人们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第二节是写人们看到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升起时的情感。
第三节是写作者联想到香港的屈辱历史,但在今天,在这一刻,人们终于可以欢腾了。
第四节是写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它的明天将更美好。
三简介背景,感情朗读,体会情感1.出示学习要求。
24最后一分钟教案
24最后一分钟教案设计;王艳审核责任校对批准使用创作时间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五年级上册七单元24课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5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学法指导诵读诗歌;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情读诗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刹.车(shāchà)悄.然(qiǎo qiāo)散.尽(sàn sǎn)沸.腾(fèi huì)倾.听(qīng qīn)投奔.(bēn bèn)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销烟一()泪珠一()条约一()霞光一()红日一()红旗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三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年月日前的一分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子最后一分钟∣人教新课标
《最后一分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叩、刹、硝、髓、铸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英国,在1842年8月29日,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在1860年10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交给英国管辖,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
英国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在香港即将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我们发出的心声。
2.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1. 出示香港图片,感受我们的祖国的一部分。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音频范读课文,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3.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首诗描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4.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叩问刹那硝烟骨髓铸进刹那: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骨髓: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1.用4个字概括每小节。
第一节:等待回归第二节:升旗仪式第三节:回顾历史第四节:展望未来2.等待回归:(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24《最后一分钟》教案设计
24*最后一分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对于诗歌教学, 于漪曾说: “要反复读, 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 如出自己之心。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学中, 以读贯穿全文, 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 走进诗歌意境, 感悟本文主题思想。
教学中, 处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一次次深入心灵的朗诵中, 使学生真正领略到了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最后一分钟到来前、到来时、到来后的激动与自豪。
从而让学生在锻炼语文能力的同时, 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 (1)查找有关香港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2)小组内分工, 查找有关香港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解题激趣1.展示香港美景的图片,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2.情景导学: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那里有颗“东方之珠”——香港。
根据你课前查找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你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香港吗?(学生交流:香港是“购物天堂”, 香港是“美食天地”……)3.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却被英国殖民者霸占了, 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天, 让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夜晚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课文题目: 最后一分钟)4.解题: 通过预习, 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预设: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
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过渡: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 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分钟。
设计意图: 开课简单明了, 用图片和歌曲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使学生对香港产生亲近感;解析课文题目, 了解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一分钟》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一分钟》教案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国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略读课文《最后一分钟》。
2.教材简要分析《最后一分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国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共安排了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圆明园的毁灭》和《狼牙山五壮士》,略读课文两篇《难忘的一课》和《最后一分钟》。
4篇课文体现了在现代史上的百年噩梦,百年耻辱和百年奋力抗争的历史。
四篇课文既有百年噩梦,百年耻辱的描绘和叙述,又有百年奋力抗争的历史过程,还有洗去百年耻辱的喜悦描述。
本组课文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里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最后一分钟》全诗分4个小节,从现实描写入手,采用追述的手法描述百年噩梦,百年耻辱,然后用欢快的心情描述香港回归的喜悦。
3.教学目标3.1认识“叩”、“硝”、“铸”、“髓”、“刹”等5个生字。
3.2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3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诗歌。
4.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5.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6.课时划分一课时。
7.课前准备教师按“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的繁荣”三个方面收集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学生收集关于香港回归的图片、文字资料。
8.教学流程8.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最后一分钟》。
板书:24*最后一分钟(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好奇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8.2初读课文。
8.2.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 4 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 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 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 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 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 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 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 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布置
板书 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 祝福情
教学 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 反思 前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时刻,你想说什么?自由发言表达心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叩”、“刹”、“硝”、“髓”、“铸”等五个生字以及相关词语,读通诗歌,练习读出感情。
2.借助老师提供的关于香港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体会诗句,并作好批注。
3.通过阅读资料、朗读诗句,体会文中四次“最后一分钟”分别包含的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写批注。
教学难点借助资料,体会“最后一分钟”所包含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以文引文1.出示课件三年级学过的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问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吗?快速浏览,概括一下文中香港给你留下的印象。
小结出示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香港,一颗璀璨的明珠。
2.香港的今天,辉煌灿烂。
然而,你们可曾知道,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曾经有着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3.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引语百年的风雨历史,就浓缩在这一首诗歌中,齐读课题――生读。
二、朗读初感知,依生正音1.发出声音去读一读诗歌,把字咬准,把词读清,将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随机查看学生朗读情况。
2.根据学生所读情况,伺机板写较易读错的字词。
例叩问刹(chà)那硝烟脊(jǐ)梁(ling)骨髓(suǐ)铸(zhù)进指名学生读准,相机解决词义理解。
3.指名四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诗歌,理解以后仍然请他们读,作好对比。
三、读诗并质疑,心中留问1.现在,请你再拿起课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读出问题来。
2.学生自由朗读,将不懂的句子用“~~~~~”划出来,打上“?”。
3.交流问题,整理归纳。
根据学生的质疑,简单板写,打上问号。
四、对照读资料,体会批注1.借助补充资料,对照阅读,将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引语学问学问,有学有问。
好,让我们带上一个个问题出发。
每一桌都有一份阅读材料,读一读诗歌,再对照着阅读补充材料,看看能不能从中有所发现。
把自己的发现写在诗句旁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3.小组活动:各小组成员合作,设计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海报,内容包括:时间的重要性、名言警句、实际行动等,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4.深度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角色情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5.课堂小结,巩固所学: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活动: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事件。
3.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背景,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背景,引发思考。
(二)讲授新知
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说出时钟的特点,进而引出“时间”这个话题。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时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谈谈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2.提问激趣: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吗?”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逐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分析课文的每个段落。
小学语文: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
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2、扫清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24最后一分钟》公开课教案_0
24、最后一分钟【教材分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怨言的优美。
”本节课我主要结合课外资料和课前的扩大阅读,引导学生收集图文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历程,今日繁荣的香港,落实“大阅读”的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是在网络多媒体课堂环境中,采用课内翻转模式,借助学生写话练习、网络学习等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创新应用,采用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学生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
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感悟相结合, 运用图片,配合音视频媒体课件的衬托渲染,有效地进行整合,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课文,学生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停顿、语气,感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这些学习、引读和网络辅助,引导学生读课文,品味相关句子,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平台写话和学生交流,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诵读诗歌中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搜集网络资源,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MV,东方之珠就是香港,它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2、引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最后一分钟
五(10)班执教柏琴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疑: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
2.简介香港,揭题。
二、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认读下列词语。
叩问旗帜刹那脊梁
硝烟骨髓铸进悄然
2.哪一节诗写了香港的历史,找出来读一读。
并结合课前预习及工具书说一说这节诗中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与组内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香港回归时,中国人民的心情怎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议、评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的回归
3.香港的繁荣
四、总结,拓展延伸。
五、练
(一)、填空题。
1.香港是()年()月()日回归祖国的。
2.文中“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指的历史事件是()。
(二)、选择题。
1.香港是一个()
A、国家B、行政区C、省
2.香港的区花是()
A、月季B、梅花C、紫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