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的启示
精品解析: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鞍山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着落(zháo)混合(hùn)妨碍凭心而论B. 渲染(xuàn)尊敬(zhūn)贸然与日具增C. 穴位(xuè)夹杂(jiā)坚难食不果腹D. 奖券(quàn)茎叶(jīng)妥帖关怀备至【答案】D【解析】【详解】A.着落(zháo)--zhuó;凭心而论--平心而论;B.尊敬(zhūn)--zūn;与日具增--与日俱增;C.穴位(xuè)--xué;坚难--艰难;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奋斗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青春的旅途也不会______。
②大数据背景下;帮助学生______人格;树立正确三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③所谓正直;从来______称量别人的天平;______丈量自己的标尺。
A. 一帆风顺建立不是而是B. 一路平安健全既是也是C. 一帆风顺健全不是而是D. 一路平安建立既是也是【答案】C【解析】【详解】(1)"一帆风顺'意思是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一路平安"意思是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多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本句表达旅途顺利无阻;故用"一帆风顺"恰当。
(2)"建立"意思是开始成立;"健全"是使完善的意思。
本句是表达使人格不断完善;故用"健全"恰当。
而且从词语搭配习惯来看;一般说"健全"人格;不说"建立"人格。
(3)从本句意思来看;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不能用递进关联词"既是......也是"。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科目对于名著阅读的考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分析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以期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命题特点1.注重知识积累今年的中考名著阅读命题明显加强了对知识积累的考察。
试题中涉及到的名著篇目覆盖了古今中外,包括《红楼梦》、《围城》、《哈姆雷特》等十余部经典作品。
命题者注重学生对名著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强调能力迁移今年的命题不仅关注学生对名著知识的记忆,还强调了能力的迁移。
试题中出现了大量需要学生结合名著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的题目,如对名著中某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对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
3.紧密结合实际今年的名著阅读命题还表现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
试题中涉及到的题材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名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学启示1.强化知识积累针对今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观看影视作品、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名著的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名著故事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主题思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名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对高中语文测评的启示
702020.3•高中特约主持/徐志伟测 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创意测评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启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文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颁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都对高中语文测评提出了新要求。
相对于高考命题而言,中考命题往往充当着改革的急先锋,发挥着给高考命题改革投石问路的作用。
研究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新动向,反思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无疑会给高中语文测评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山西省、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为研究对象,探寻它们命题改革的踪迹,梳理其在语文测评和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对高中语文测评提供更多的视角和参照。
选择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山西省中考命题改革走在了全国中考命题改革的前列。
山西省从2015年开始,中考不再印发“考试科目说明”,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就是中考命题及复习的依据,其近年的中考试题因站位高、立意远、角度巧、导向明而引起热议,得到好评。
因此,山西省的中考语文试卷理应作为一个研究样本。
选择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浙江的中考语文试卷在近年教育部组织的中考语文命题评估——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对高中语文测评的启示黄本荣(南京市溧水区教研室,江苏南京 211200)摘 要:从山西省、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研究中发现:语文中考命题,注重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选择命题材料,增强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化、碎片化的考查,体现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的命题立意。
发挥课标的统领作用,教什么就考什么,丰富考查内容和形式,有效引领教学。
化整为零,在不同的情境里多文体、多角度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创设情境,让考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交际任务,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融入时代。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试题分析是指根据学生对每一试题的答案,对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并作整体性评价。
基于中考情境化命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基于中考情境化命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作者:彭勇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1期彭勇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评价探索的逐步深入,中考试题越来越淡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重视情境的营造,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情境化设计试题的分析,为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考命题的价值从中考命题发展的趋势来看,情境化命题设计已经从过去那种自发的感性尝试迈向自觉的理性探索,情境化命题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命题形式越来越多元,对命题的价值认识越来越深入。
1.创设应用情境,体现统整意识中考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考察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病句、修辞等,传统的命题形式一般为单项选择题,每道选择题题目考查一项内容,各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近年来,中考命题尝试以语段为载体,创设应用情境,把多项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考查。
以2018年安徽试题为例: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再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它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容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3)将③划线的句子改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④划线处有一个词语用的不当,可将“_______”改为“_______”。
(要求:符合语境)该命题材料属于生物学科,具有跨学科整合的特点。
在这一段材料创设的应用情境中,四道题目分别考查了字音、近义词、句子改写、病句修改等内容,这种命题形式、减少了对识记性知识的单一考查,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荤菜(h ūn) 供给(gòng) 模子(mú) B. 哄骗(hǒng) 记载(zài) 兑换(duì) C. 拖累(lèi) 歼灭(qiān) 符号(fú) D. 处理(chù) 炽热(zhì) 嫉妒(j 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歉收座谈焕然一新 B. 付梓从容不径而走 C. 鸡汤遛弯椎心泣血 D. 臣服即使敝帚自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逻辑性强,论述严密,语言运用得心应手。
B.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如神来之笔,写出了黄河源头的高耸雄伟。
C. 登上长城,感受八达岭的蜿蜒曲折,使我想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D.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唉声叹气,束手待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文章语言太平淡,需要添加一些华丽的词藻。
”编辑对我说:“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 B.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问:“老师让我们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啊?” C. 我知道可以到邮局订阅《人民日报》,“一定很有意思吧!”我认准了方向,决心到邮局订阅一份报纸。
D.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喜事的随礼金额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动辄上千元、上万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 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很有意义,它可以使我们增强法制观念,减少盲目犯错。
C. 我们班同学在全校的航模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D. 《背影》这篇文章详细地描写了父亲送我乘火车返乡的场景,特别描写了父亲背影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答题技巧
一般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除生动形象外,还富有人情味 句式工整,节奏明朗等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巧妙地运用双关,形象地表现了 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 描写了何环境,渲染了何气氛,烘托了何心情 以动衬静,更显静谧,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等 更鲜明突出,立体丰满,具体丰富。 更加鲜明
五、结合自我, 实际表述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 较难题的比例为8:1:1。
4. 试卷分值分配
❖ 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2013年为29分, 2014-2015年 均为2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2013年总分为21分, 20142015年变为25分, 文言文阅读题和古诗词赏析题分值略 有变动, (2013年文言文阅读题为16分, 古诗赏析题为5 分;2014-2015年古诗文名句默写已从“基础知识与运 用”板块中分离出来, 归入“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板块, 分值为8分, 古诗词阅读为5分, 文言文阅读为12分); 现代文阅读连续三年为40分, 两篇阅读均为课外阅读; 作文分值保持不变, 为60分。
6.名著阅读题 在2013年和2015年都有几 个不同的小题。如写出作品出处、作者、
人物的典型事例、概括寓意、结合选段 谈自己的体会等。但2014年却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试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
适中,落实识记、概括及阐述的能力层 次的考查。试题能够体现“名著阅读”在 读中“了解”的基本要求,难度不大,但 得满分却不易,没有通读作品全文者难 以答到位,这样设题可以让“名著阅读” 的考查落到实处。文学(文化)名著阅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主要考察同音字、形近字, 必须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 虑。
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 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 合逻辑。
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特点及启示
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特点及启示摘要:近些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阅读趋于个性化、高阶思维的渗透、考察范围的逐渐扩大、总体难度升级、考察文体多样化、读写能力结合紧密、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量不断提高、跨学科意识的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其中等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这些特点,探讨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阶思维;跨学科意识;读写结合一、语文试卷命题特点及启示(一)对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山西中考语文试题侧重通过传统文化的优秀品德与情操,引导学生融通古今,继承并弘扬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自信,考察形式有对联、成语、书法、经典诗文等,在字词句段篇中彰显汉语言文化的特有魅力。
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渗透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陶与感染,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体现文化自强与自信。
尤其要重视课文中名著导读的板块,在阅读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其真读、细读、多读。
这个板块所选取的名著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名著,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具有极大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其中读思和读写两个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是对学生能够达到怎样的能力的具体要求,而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侧重学生对于这些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的掌握和运用的考察。
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能力发展的充足空间,创设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度,参与语文知识的探讨研究,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与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与重复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不论是自主能力、探究能力、还是思维能力,要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全方位均衡发展,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活动,为学生能力素养的形成创造条件。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年地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结构依然以三大板块地模式呈现,细细探微,会发现命题者在第一大板块地措辞上与往年不同.以往地试卷中,第一大板块地内容为“积累”,而今年地中考试题则呈现为“基础”.这一细微地变化,验证着我省地中考语文试题旨在突出语文地基础性.将基础夯实,当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极力践行地准则和目标.现就今年地语文试题具体分析如下:一、关于基础.第一大题包含个子题目,每个题目考查了一个侧重点.第题考查地是背诵默写,命题者地表达富有情味.“只有当背诵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泻出来,书上地营养才能化为自身地血肉.请在横线上默写.”需要格外注意地是,此默写涵盖了背诵默写地全部内容.第()小题考查地是现代诗《沁园春雪》,所默内容为“山舞银蛇,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第()、()、()小题考查地是诗词默写,第()、()、()小题考查地是关于文言文地默写.从试题比重来看,古代诗词默写与文言文默写平分秋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地时候,不但要注意文言字词、句式翻译等方面地内容,还要将理解性地背诵默写落到实处.第()小题属于拓展性默写,关于“友情”“志向”“祝愿”等方面地古诗词名句.这个题并无难度,有一定地积累即可答出.但是有些考生没有审清题,将“古诗词”地要求错审了,出现不必要地失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题考查地内容有词性和歇后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关于词性语法知识地考查是今年试卷地一个点.这样地命题思路与省教研室中考培训地精神相辅相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传授相关地汉语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地,应当为学生语文学养地大厦奠定坚实地知识基础.第题是对错别字地考查,但题面地设置以课文为主,、、、四个选项分别出自四篇课文,既考查了词语地正确使用,又是对课本地重视与回归,可谓一举两得.这也在昭示着我们在综合复习地时候不能舍本逐末,要以课本为纲.第题是对于大语文地考查,生活处处皆语文.理发店、书店、教室、餐厅所运用地标语即是语文地运用.此题让学生分析标语与地点不符地选项,也是以客观题呈现地.第题是对名著表述地检测,需要注意地是,名著检测地范围已经不单是对于六部名著地考查,它地范围延伸到课标里要求学生阅读地名著.诸如《名人传》、《伊索寓言》、《骆驼祥子》、《克雷洛夫寓言》等也应相应对学生作出阅读要求.初中三年,在名著阅读这块,应以初一初二为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关于阅读第二大题地阅读分为三个内容,第(一)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为柳宗元地《小石潭记》和苏轼地《记承天寺夜游》,以比较阅读地题型呈现.考查梯度由易到难,第题考查地是给加点字注音,分别是对于“翕”和“遂”地考查.第题是解释加点词地意思,涉及词语是“潭中鱼可百许头”地“可”和“怀民亦未寝”地“寝”,所选词语是一个实词和一个虚词相搭配.小小地细节透露着命题者地匠心和深意,重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地理念随处可见.第题考查地是文言文地翻译.所选句子都用了描写地表达方式,“其岸势犬牙差互”描写地是小石潭石岸地形貌,“念无与为乐者”则是对人物心理活动地描摹,即使是翻译句子也显示着语文术语影子.第题是找两文地相似点,它们都用到借景抒情地表现手法,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地语句.这个考点是对文章表现手法地考查.厘清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等表现手法.是语文课标地要求,李子燕老师在中考培训中特意指出在平时地教学中要能让学生分清各类语文术语,不要张冠李戴.第题是赏析句子地考查,题面给出地例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地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地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所要赏析地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点既在比喻地修辞上,也在正面侧面结合地描写上,所以还要仿照例句点到“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地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地美妙境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题是记叙文阅读,阅读材料为《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地命运》,篇幅不长,难度系数适中,基本没有审题障碍明显地题目.第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题面不难,只要看清题就能选对.第题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地考查,内容是概括绅士地优秀品质.对人物品质地概括,在中考模拟题中多次出现,孩子们做起来驾轻就熟.第题是用描写地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地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儿子时地焦急.这是运用方面地考查,孩子们往往不会描写,碰到此类题目首先想到地是评价,即使用议论地语言来解题,以至于答非所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地上课中,要注意区分五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对它们有根本地认识,并且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第题还是考查地是文章地表现手法极其作用,但是问题问得非常巧妙,透露着命题者地智慧.“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一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地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对各种手法、方式地作用,我们要在综合复习时作出必要地梳理,让学生有本地认识.第题是运用假设关系地复句写两句话,渗透到语法知识,但并未纠缠这些名词术语,而是重在运用.只是个人认为,此类题目地设置不足以真正考量学生地语文素养.学生素养地高低好坏,没有明显地分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题是说明文阅读,内容为《成语里地歌声》,这篇文艺性地说明文趣味性强,文化底蕴深厚,考生地阅读兴趣随之也会很浓.第题还是考量地字地读音和解释,注重基础,试题中随处可见.第题是对说明方法地考查,没有涉及作用地分析,这个题目较容易.“本文采用地最主要地说明方法是()”,需注意地是说明方法前面地修饰语“最主要”,如果不仔细阅读这个题面,容易出错.第题是对句子结构地考查,以客观题呈现.除去文言文和作文,客观题在每个试题类型中均有显现,客观题地比重正在走高,也是今年中考试题给我们地一个启示.第题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地考查,命题点在“相传”这个词上,在平日地授课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辨析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地含义,切不可随意答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地准确性即可.第题考查地是拓展地内容,“第段和第段首尾照应,使文章地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这是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功用地考查,学习说明文,可以让我们获得许多知识.答题时需要运用必要地答题语言,比如“我了解了()”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关于写作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地影响是巨大地,有益于人地一生.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地利息.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地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地能力.良好地习惯对于我们地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完地财富.文题:请以“﹎﹎﹎﹎好习惯”或者“好习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文体自选;()避开真实地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字;()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首先,从题型设置上来看,这是二选一地作文题;从作文类型上来看,属于半命题作文.读过提示语,首先考虑地是应该如何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是文眼所在,拟好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补充地内容就是作文地关键点,第一个题目适宜于补充名词性地以及形容词性地词语,第二个题目适宜于补充相应地谓语成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地句子.其次,此类作文地命题显得平常,但要写得出彩却要在立意上下功夫.立意地高远与否决定着文章地思想.比如有地考生以“好习惯在哪里”拟题反面立意,呼吁时间之人要有良好地习惯,由个人上升到社会,由此可见文章地高度.再次,有无较深地底蕴与修养在作文中也可体现出来,同为写读书地好习惯,有地孩子通古博今,驾驭文字,驾驭文章内容地能力很强,这样地同题作文,照样也能表达得独树一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之,年地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突出语文地工具性,强调基础性,在基础上提升学生地语文素养,在运用中考量学生地语文能力.题目朴素,彰显着语文地原貌.还原语文,去伪存真是这份试题带给我们地思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01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的教学启示
2019.2·学术牛文生(大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同037047)摘要:201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考查内容聚焦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考查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试题的特点启示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要改变重阅读轻写作、重书面表达轻口语表达的观念,将“读”“说”“写”联通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阅读表达综合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9)02-0052-02DOI:10.13525/ki.bclt.201902017作者简介:牛文生(1968—),女,山西大同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大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研员。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201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的教学启示◆考试观察2019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Feb.,2019第1034卷第2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034No.2201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立足新时代,在试题内容、命题形式、试题结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尝试和新的进步,研究整套试题会带给我们许多教学启示。
一、注重基础,考查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打好学习基础至关重要。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规范写字、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都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非常注重对这些基础内容的考查。
对古代诗文的考查,依托课本内容,考查了字音、文言实词、文言语句翻译、古代诗文赏析与名句默写,占教材篇目的40%。
对现代文的考查虽然整套试卷题型不同,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仍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考查形式具有综合性特点。
如“读·思”板块的第3、4小题,以“学语文·悟初心”为主线,设计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小题,完成了阅读、改错字、修辞、标点、复句、词性辨析、诵读等多项内容的考查。
“促进学习”理念下中考作文试题命制探究及教学启示
“促进学习”理念下中考作文试题命制探究及教学启示作者:郭跃辉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21年第09期摘要祝新华博士提出的“促进学习的作文评估”理念,反映在中考作文命题中就是:除实现“服务选拔”的功能外,还要能够“促进学习”。
2021年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题为考生搭建了写作支架,将教材内容作为命题材料,从而导向读写结合,并且考查思辨能力,实现初高中写作训练与评价的衔接,这些都是“促进学习”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促进学习;写作支架;引导教学;思辨;初高中衔接作文测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香港祝新华博士提出了“促进学习的作文评估”理念。
他认为:“在强调促进学习的评估的背景下,作文评估既要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作文水平,又要进一步激励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作文,同时引导教师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
”[1]作为初中学段的“终结性评价”,中考作文测评既是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初中学段写作水平的集中体现。
不过,从“促进学习”的角度看,中考作文测评除了“服务选拔”功能外,还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能够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提示:搭建写作支架中考作文测评作为“终结性评价”的突出特点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写作的要求。
常规的作文除了标题(半标题)、话题外,还有直接的要求,包括文体、字数、注意事项如“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为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明确文体,作文题目中出现了“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等指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写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等,后来也有“可进行文学创作”方面的提示。
这些“提示”的本质是为考生搭建“写作支架”。
目前不少作文题目,既包含了材料和标题(半标题)、话题以及写作要求,也逐渐出现了对考生写作的“提示”。
例如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的作文题目:旅行,可以改变认识,可以改变习惯,可以改变观念,……【任务一】写一篇游记。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研究:中考跨学科学习试题设计与教学启示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研究:中考跨学科学习试题设计与教学启示【摘要】跨学科学习试题命制有教育政策与语文课程的依据。
跨学科学习在统编教材中缺乏完全对应的内容载体,综合性学习与之有联系,但还存在对应上的问题。
中考跨学科学习试题正在有意识地、理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考跨学科学习试题具有命题素材反映热点生活、强调情境与生活紧密联系、关注思维提升、注重问题解决等特点。
在教学中,应树立跨学科学习意识,利用课程资源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情境与任务,突出跨学科学习的特点。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综合性学习;考查与以往义教课标相比,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有显著变化。
其中,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增加“学业质量”“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变化。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通俗地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
新课标所设计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前五个与高中学段存在对应关系,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系语文课程首次提出。
高中学段无相应学习任务群,现行统编教材也没有完全对应与承载该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只有综合性学习体现该任务群部分理念。
2022年为新课标元年,各地该年中考试题的命制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首次探索。
新课标的颁布及学业质量、学业水平考试的提出,标志着今后的中考应树立学业质量意识,秉承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作为课程新增内容,跨学科学习试题的设计是难点,也是创新点。
在教材尚缺乏完全对应的教学内容的背景下,研究指向跨学科学习的中考试题,有利于评价研究,对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一、跨学科学习试题命题依据2019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启示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启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启示一、试题评价2020年安徽省语文中考试题是在统编教材实施四年以来并首次停止颁布中考考纲背景下命制的。
相较于已经变化较大的2019年试题,不仅改变了试题形式,也增加了文化内涵,但同时降低了难度。
乍看在意料之外,细思却在情理之中。
该试题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紧紧围绕2018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紧紧围绕统编教材特点,兼顾今年突发的疫情,融语文特点和时代呼唤于一体,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构建语境,让文化落地生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
实践植根大地,文化高居云端,二者遥遥相望。
命题者巧妙地构建语境,设置九年级学生游博物馆的情境,将实践活动和文化常识融通,活泼精炼。
其中用语不得体、语病、格式不规范都是语文综合性实践的常规内容,在统编教材里都有涉及。
文化常识考察面广,有人文建筑,文化名人,戏曲角色。
由于提供了选项,降低了难度,只要学生平时有所关注,并不难作答。
如人文建筑,选取教材中出现的名篇名句作为提示语,学生只要熟读过就可轻松答出。
文化名人,诸葛亮、杜甫、辛弃疾也是教材中熟悉的人物,他们的文章诗词耳熟能详,他们的“字”有心人并不陌生的,且题目采用一一搭配的形式,降低了难度。
同样,戏剧角色也是从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中选取,属于教材内容的延伸,并且设置选择问,对号入座,难度也小。
消除与文化的隔膜,符合中学生特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承与理解任重道远。
本题依托教材,从教材中提取文化因子,借助综合性实践形式,隔而不隔,让学生体会到文化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二)合二为一,让阅读真正发生整本书阅读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是“三位一体”的重要“一位”,承担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通用10篇)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通用10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1紧张而又充实的初一上半学期已经悄然度过,期中考试随之而来。
期中试卷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检阅的工具,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挥洒自信的舞台。
现将本次语文考试试卷做以下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全卷共分3大块20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等知识。
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共1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的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理解及名著阅读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
试题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词语解释由四个缩减为两个,句子翻译也选择了较短的句子,文章内容理解题也很基础。
第三部分为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共三篇,第一篇为课内现代文《风筝》,第二篇和第三篇为课外现代文。
和以往不同的是第二篇为文学性较强的现代文,第三篇为比较简单的说明。
三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40分。
文题《我最想做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写一篇能够叙事完整、抒发真情实感并且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最基本的积累与运用,得分率较高。
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第2题古诗文默写和第4题成语意思理解得分较高。
这部分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题和第5题,第1题和往年相比取消了修改错别字,字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各增加一题,学生不能准确写出“啜”和“贮”二字。
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一般学校老师在学生考完试后都会对试卷分析,那么,以下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内容仅供参考。
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篇1一、试卷。
本次全局期中统考试卷以xx省中招试卷的式样布局。
重点难点比例分配适中,全卷设四个大题: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理解(包括三个文段)、文言文阅读理解(包括诗歌欣赏)、作文等,共计26个小题,含盖了我们八年级上册所学习的所有内容,并涉及到了课外阅读的古诗词。
命题人注意到了初三是向初四过渡的重要阶段,在命题时注意到了试卷的式样和命题范围向中招靠拢的意向,在分数分配上也趣于与中考试卷分配吻合。
因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最近几年中招语文试卷所推重的考试侧重点,因此,在这次命题中有意识的出了综合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试题,来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便学生和老师在今后的学与教中向这方面靠拢。
以便更好的适应新的考试形势。
随着中考的不断改革,语文常识和文学常识以及名著阅读则成为xx省中考的必考内容,于是在这次考试中也都充分的显示了出来。
也有助于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重视作文题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真实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至于造成学生考场冷场现象,命了“——”和“——”两个题目。
容易审题,容易布局谋篇,容易从自己身边找写作素材。
二、试卷的得失及原因。
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认真的阅卷后,全年级的优秀率为59.2%,及格率97.6%,平均100.9。
阅卷后,认真细致的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查看和分析。
发现第一大题的“积累与运用”中失分较多的是第5 小题,这道题是让学生看图片理解不同图片各自的含义,由于学生对图片的理解角度不同,认识模糊,,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出现了较多的错误。
其次是第6小题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综合性题也出现了较多的错误,从中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差。
再就是古诗文的默写失分也比较多,原因是有些学生会背不会写,错字太多,书写不规范,甚至还有些学生根本就不会背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感悟与启示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感悟与启示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初中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感悟与启示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近几年,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测试成为了许多学生备战中考的重要部分。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教育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复习方法和专项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文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许多感悟和启示。
感悟一:要注重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专项测试中,时间通常较为紧迫,需要我们在限定的时间内迅速找到答案。
因此,提高阅读效率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各种题型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不断练习,培养快速排查答案的能力。
感悟二:要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重点,特别是文章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需要我们反复联系。
针对阅读理解能力,我们不能单纯地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掌握,也要意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和人文内涵,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感悟三:要注重积累阅读素材。
阅读是在人类文明中成长起来的,素材不足,难以取得长远的进步,因此,我们要注重积累阅读素材。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读物、历史典籍等,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启示一:环境决定思维。
阅读的环境对于阅读效果和阅读习惯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阅读效能,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注意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的营造,顺应阅读需求,鼓励学生表达,培养语文思维和创意创新的力量。
启示二:态度决定学习。
强大的学习态度以及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是阅读取得长期进展和成果的关键。
我们要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升华人生价值和人生体验。
综合上述,我们在阅读专项测试中,要把握技巧和理念,重视阅读练习和阅读素材的积累。
学习和考试不是孤立的,要注重反复联系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真正实现发展全面、语文全面的目标。
下面附上初中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感悟与启示专项练习的参考答案:1. (1)B;(2)A;(3)C;(4)D;(5)B。
河北省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2020年)
河北省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2020年)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总分为120分,分为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板块。
2020年试卷相比前两年,题量和分值有所变化,全卷题量由24个小题减少为22个小题,阅读理解由17个小题减为16个小题,但总分和板块分值比重没有变化。
从试题能力层级分布比例来看,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突出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试卷考点方面,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一直占据了中考试卷的首要位置,侧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河北省中考语文对于名著阅读的考查一直都是高频考点。
考查内容包括古代文学名著和现代文学名著,考查形式多以阅读理解、填空题、情景设置为主。
预测2020年,考查形式可能会更加贴近生活,注重考生对于名著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8)写作(高频考点)写作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形式多以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主。
预测2020年,命题作文可能会更加注重考生对于社会热点和时事的理解和思考,非命题作文可能会更加注重考生对于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表达和运用。
考生应该注意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洁、生动。
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将其放到了“阅读理解”部分的第二部分。
考查范围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附录中的十大名著,考查点涉及文学常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难度不是很大,但呈现出日趋开放和灵活的态势。
考试的题型多为填空、简答和设置情境等。
建议考生在复时阅读原著,以加深对名著内容的全面把握。
排列句序是2020年出现的新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内容多为课外精彩语段,表达方式多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
排序的题型可以是选择或是直接写出调整好的序号。
排列句序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总分、分总、总分总,此类题型所给出的句子一般都符合这个原则;二是注意代词,因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它前面,所以含有代词的句子前一般还有其他的句子;三是注意关联词语,很多关联词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专题08 阅读启示(附专项训练+答案解析)初中语文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考点+答题得分技巧
专题08 阅读启示解答阅读启示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紧扣原文。
在准确、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主旨、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2)从题目或文中议论抒情句得出。
如果阅读的选文有题目,要认真分析题目,往往题目就包含着重要信息。
另外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也会揭示一些道理,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道理说出来作为答案。
(3)联系实际。
谈感悟启示一定要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才能言之有理有据。
“生活实际”可以是自己个人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等。
习题训练1.(2021·宝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钱大昕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注释)①嗤:讥笑,嘲笑。
②赧:因羞愧而脸红。
(5)钱大昕观弈的经历启示人们:________2.(2020七上·浦东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辽阳妇拒贼辽阳东山,虏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
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
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
数矢,贼犹不退。
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
贼惊曰:“彼失多如是,不易制也。
”遂退去。
(4)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3.(2020九上·槐荫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①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③也不妨熟歇④。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纵步:放开脚步。
②木末:树梢;③恁(nèn)么时:这时候。
④熟歌:好好地休一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试题的启示
2014年的中考已经落幕,新一轮的中考冲刺即将开始。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带有选拔性质的中考,语文教师对历年中考语文试题进行解读,分析试卷的结构,把握中考语文的知识点和考点,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和中考的复习,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略地说一说从中考语文试题中得到的几点启示,敬请大家指正。
一、基础知识:万仗高楼平地起
纵观成都地区自2005年以来的中考语文试题,就知道重视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性了:基础知识部份的试题,大多出自教材中。
这种命题的趋向,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材里出现的关键的字词句和成语,在平时的教学里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考试中,基础部份失分的原因是学生过份地迷恋一些考前复习资料而导致对语文教材不熟悉,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却收效甚微。
因此,语文老师在平时的备课和常规教学中要下足功夫,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好课前预习,重点落实字词句段和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延伸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多音字“晕”,可引用农谚“日晕而风,月晕而雨”来阐释,既有趣味性又突出了读音;而成语的辨析会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讲授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告诉学生该成语的意思,还要尽可能地多举实例来进行对比教学(当然,能讲出成语的故事或出处效果是最好的)。
如成语“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辨析,
就要明确告诉学生,这两个成语使用时各自主体的不同,求同辨异,让学生真正地领悟。
总之,重视教材,“胸中有教材”决不会是一件劳而无功的事,至少,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技巧与人文并重
对于现代文阅读题型的掌握,初中学生普遍认为是难点。
但纵观成都历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似乎又不是特难的题型。
从题型的相对稳定性和呈现的阅读文章来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又似乎有章可循,难度系数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规纳和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不同的体裁的文章,向学生展现出一系列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出不同体裁的文章的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也就是像某些资料上所说的语文也会有“答题公式”,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而是做到心中有“料”,有所侧重。
如议论文标题的作用,散文标题的含义等等,都是“有法可依”的。
同时,老师也要利用好教材中的精读范文,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中考中出现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及考点加以引申和拓展(如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就很值得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因为作者无论是写景或是写物,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人及抒发人的某种情感上等等);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地加以强化,相信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和学生用心的学之后,现代文阅读题型的解答,得分上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的。
当然,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除了必要的应试的内容和技巧必须掌握以外,人文情感的教育(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一个重点)。
因为阅读试题中呈现的文章,都是专家经过精心
选择的优美文章,在写景叙事和抒情议论上都是上上之作,如果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作者行文的思维脉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被文章所打动,那么,试题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再是问题了。
三、文言文阅读:落实重点,举一反三
对于古诗文阅读,似乎又是难点之中的难点,学生失分较多。
那么,从中考语文试卷中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又该如何进行日常教学和复习呢?其一,成都的中考语文试卷结构相对稳定,无论是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不外是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关于文章主题的把握,人物的评价,写作技巧等,不会出现怪题和偏题;其二,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懂得如何去高屋建瓴(比如课内文言文中已经在考试中出现的篇目,课外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等),该详细讲解的一定要做讲深讲透,适当的拓宽未尝不可,旁征博引也未尝不可。
学生如果只能孤立地掌握某个词在某个特定句中的一个意思和用法,而没有对该字在初中阶段的用法加以总结和规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必然是零散的,不能形成总体的意识,想要在考试中进行有效的迁移,在考试中得高分也就较难了。
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不必全部依照现代文教学的路子来走,需要系统讲时就以系统的知识来呈现,需要对比讲解时就适时地加以延伸拓展,在比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会如何去触类旁通,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其三,至于古代诗歌的赏析,分析成都历年以来的中考试题,是对古代律诗的考查,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考查的重点也不过是关键字词句的赏析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等,那么,只要抓住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中所描绘
的氛围,表达的情感等也就容易把握了,当然,关键字词(如生动形象等,表达情感的词)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老师对古诗文的教学,尤其是对文言文的教学,最好不要作过多的语法现象的讲解,以免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
老师只需要抓住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比学习,在训练中不断强化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相信古诗文这一块的得分,也会有可观的表现。
四、作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分值最高的就是写作了。
对一部份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如果本身的课外阅读量少,没有足够多的积累的话,总会觉得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更不用谈文章的主题或者选材或者结构的安排了。
那么,在初中的三年时间里,老师又该怎样去进行作文的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写作的“营养”呢?结合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中对初中生的写作的要求和就成都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考查方式来看,无论题型如何变,主要还是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主,而对于写作的主题,老师还是应当引导学生以“奋斗”“宽容”“感恩”“奉献”“真情”等为主。
而作文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不过,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来说,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不但应该要求学生对课内的优美文章要有所领悟,还需进一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课外阅读量;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写起,多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身边的风景;多写身边熟悉
的人,熟悉的事和熟悉的风景;多写身边让自己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和感动的风景。
同时,老师还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每天上课给学生三分钟演讲的机会;每次的语文早读让学生背一首古诗词;坚持写日记或周记。
在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积累以后,就可以从写作手法(如“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要学会从恬淡中写出浓烈的情感等),语言锤炼,谋篇部局方面去加强训练,相信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也不是很难的事。
说到提升课外阅读量,也许,会有学生说,每天的作业都写不完,哪有时间去看课外书?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老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劳逸结合,总要激励学生多看书,开卷总是有益;其二,在平时的训练中,尤其是初三的复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文章,文章里所包含的信息,决不是为了训练阅读解题而简单地把范当文作是一篇普通的纯粹的文章来对待,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文章里看出不一样的东西,吸取对于自己有益的东西,学生也许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惊喜。
如2013年南充市中考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文章《母亲的心》,写一位母亲给病中的儿子捉螃蟹补身体而最终放生母螃蟹一事,文章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表现母爱的伟大,彰显出人性的光辉,你能说这仅仅是一篇中考的现代文阅读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作为一个阅读者,又可以从文章中吸取哪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呢!这是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所以,对语文的学习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真能作到这一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言以蔽之,由中考语文试题中引出的关于语文的常规教学和复习的启示,有这几个关键词就够了:基础、积累、阅读、强化、迁移。
以上,仅是一管之见,恳请大家多多指教,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