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合集下载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二版)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二版)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二版)再版说明2023年11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以公告(2023年第127号“《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23)第1号修改单”,批准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23)修改,重新印制。

现《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23)》以第2版印制,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前言2023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下达制(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立项任务书。

2023年9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技术法规室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制(修)订工作组并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了《容规》制(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

2023年11月,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了《容规》征求意见稿,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23]10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

2023年5月,工作组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第三次会议,根据征求的意见,研究处理形成送审稿。

在制(修)订过程中,特种设备局还多次与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容规》制(修)订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且委托中国特检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分别于2023年1月和2023年7月,组织召开2次专题研讨会,讨论《容规》中无损检测部分的修改。

2023年8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工作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

2023年10月,本规程的报批稿由国家质检总局向WTO/TBT进行了通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将《容规》转化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确立其在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充分吸收事故教训;充分体现法规是安全基本要求的思想;解决《容规》中存在的对行业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重要内容变化要有论证、调研、数据的支撑;强化使用管理和应急救援预案;体现节能原则;促进生产,方便企业;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技术进步、科学发展;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安全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协调一致。

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部分修订内容介绍

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部分修订内容介绍
标 准在 附录 中纳 人 了拉 撑 管 板 和 挠 性 管 板 设 计
的相 关 内容 。对 拉 撑 管 板 和 挠 性 管 板 的适 用 范
围、 结构设计 、 设计计 算 、 管 板厚度 、 换 热 管 与 管 板 连 接 接头 的拉 脱 力 校 核 及 换 热 管 轴 向 稳 定 许 用 压 应 力 校核 等 内 容 做 了 具 体 规 定 。 拉 撑 管 板 和 挠 性 管 板 大 多应 用 于 常 压 气 体 在 管 程 的管 壳
式余 热 锅 炉 ( 以下简 称 “ 常 压 管 壳 式 余 热 锅
超 高 压管 式 反 应 器 常 用 于 聚 乙 烯 生 产 等 用
途, 一般 内直径 为 2 5—8 0 am左 右 , r 按新 调 整 的压
力 容器 范 围界 定 , 只能 按 其 外 套 管 划 分 为 低 类 别 容器 , 但其 承 受超 高 压 的腔 体 内管 部 分 具 有 更 大
作者简介 : 俞扬 ( 1 9 8 2 ・ ) , 高级 工 程 师 , 从事承压特种设 备的制造监督 检验 、 定期 检验 、 安装监督 检验 、 无 损 检 测 及 其 相关 标 准 的 研 究 工 作 , 4 2 1 4 2 9 0 9 @q q . c o n。 r
5 9 6


程》 ( T S G R 0 0 0 4 - 2 0 0 9 ) 、 《 非金 属 压 力容 器 安全 技
术 监察 规程 》 ( T S G R 0 0 0 1 — 2 0 0 4 ) 、 《 超 高 压 容器 安 全 技术 监察 规程 》 ( T S G R 0 0 0 2 - 2 0 0 5 ) 、 《 简单 压 力 容器 安 全技 术监 察 规程 》 ( T S G R 0 0 0 3 . 2 0 0 7 ) 、 《 压 力容 器使 用 管理 规 则》( T S G R 5 0 0 2 . 2 0 1 3 ) 、 《 压 力 容器 定 期 检 验 规 则 》( T S G R 7 0 0 1 . 2 0 1 3 ) 和《 压 力

TSG 21-2015固定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TSG 21-2015固定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4.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各环节分章进行描述,每个环节的边界尽可能清晰,明确相应的主体责任(如耐压试验介质、压力、温度,无损检测方法、比例,热处理等技术要求明确由设计提出并且放到相应设计章节);
5.理顺法规与标准的关系,建立满足法规安全基本要求的协调标准概念;
6.进一步明确基本安全要求的内容,尽量不采用引用标准的方式描述,而是直接阐述其内容;对介质特性、产品结构、试验方法的限定要求,引用相应标准。
(2)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注1-3);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注1-4)。
注1-2: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注1-3: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且圆整。一般需要扣除永久连接在压力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附件N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146)
附件P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148)
相关规章和规范历次制(修)订情况(150)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总 则
1.1目的
为了保障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注1-5:压力容器介质分组见本规程附件A的规定。
(4)水力自动补气气压给水(无塔上水)装置中的气压罐,消防装置中的气体或者气压给水(泡沫)压力罐;
(5)水处理设备中的离子交换或者过滤用压力容器、热水锅炉用膨胀水箱;
(6)橡胶行业使用的轮胎硫化机以及承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橡胶模具;
(7)机器设备上附属的蓄能器。
1.4.2只需要满足本规程总则、设计和制造许可要求的压力容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监察规程

4.5.3.5接管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 (1)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0mm的 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方法, 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与压力容器壳体焊接 接头要求相同; (2)公称直径小于250mm时,其无损 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按照设计 图样和本规定引用标准的规定。 4.5.4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无损检测要求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无损检测方法、检测 比例和合格级别按照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 用标准的要求。
1.6.2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包括直接连接在压力 容器上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安全连锁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等。 1.7压力容器类别 根据危险程度,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 划分为三类,以利于进行分类监督管理,压力容 器类别划分方法见附件A。 1.8与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关系 本规程规定了压力容器的基本安全要求,有关 压力容器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不得低于本 规程的要求。
3.18检查孔 (2)对不能或者确无必要开设检查孔的压力 容器,设计单位应当提出具体技术措施,例如增 加制造时的检测项目或者比例,并且对设备使用 中定期检验的重点检验项目、方法提出要求。 3.21不允许拆卸的隔热层 对有隔热层的压力容器,如果设计时规定隔热 层不允许拆卸,则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提出压力容 器定期检验项目、方法;必要时,设计图样上应 当提出制造时对所有焊接接头进行全部无损检测 等特殊要求。
好了,下班!
注1-2: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 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注1-3: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 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 并且圆整。一般应当扣除永久连接在压力容器内 部的内件的体积。 注1-4:容器内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其标 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果气相空间的容积与工作压 力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 时,也属于本规 程的适用范围。 1.6压力容器范围的界定 本规程适用的压力容器,其范围包括压力容器本 体和安全附件。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如温度、压力、介质等环境因素超过容器 承受能力引发的事故。
事故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管理
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检 验检测,确保设备完好
无损。
提高操作技能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
和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 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
执行。
强化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 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
THANKS
事故的能力。
事故处理方法与程序
01
02
03
04
紧急处置
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切断事 故源,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启 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现场救援
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并采取措 施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调查分析
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查 明事故原因,确定责任人。
整改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整改 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2 压力容器的基本要求
设计要求
总结词
设计要求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 前提。
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设计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附件, 如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以确保容 器的安全运行。
材料选择
压力容器设计时应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 的材料,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 、温度适应性等因素。
强度计算
压力容器的设计必须进行精确的强度计算 ,确保容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破 裂、泄漏等安全问题。

件,确保容器的位置、方向

和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压力容器时,应按照设

计要求正确安装安全附件,

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测试,

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释义:为了和国际接轨并为今后信息化管理创造条 件,增加了产品数据报告的要求,明确了产品质量证明 文件应包括的内容,增加了材料清单、质量计划或者检 验计划、焊接记录3种质量证明文件。材料清单中应列 出该容器产品各受压部件图纸代号、所用材料的牌号、 炉批号、质量证明书编号等。产品质量计划或者检验计 划是国际通用做法,是该容器所有检验要求、实施时间、 检验人员签字、工序流转的汇总记录表,能充分表明该 产品所经历的检验,并能有效地控制工序流转,目前的 质量体系要求制定质量计划,是应当推广的重要质量证 明文件。焊接记录应当记录各焊缝编号、焊接工艺 (WPS编号)、焊工代号、施焊时间等;焊接记录与施 焊记录不同,是针对整台容器的全面焊接情况记录,而 施焊记录一般是针对焊工的,是焊工进行焊接作业的详 细工作记录,包括焊缝编号、焊接工艺(WPS编号)、 焊工代号、施焊时间、焊材及其数量、焊接设备、电流、 电压、检验人员等。 为有效利用现代复制技术,将“产品铭牌的拓印件” 改为“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者复印件”。
TSG
R0004—2009(4.5.3.2.1)基本比例要求 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 (100%)和局部(大于等于20%)两种。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低 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当大于等于50%。 TSG R0004—2009(4.5.3.2.2)全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 (1)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6MPa的第Ⅲ类压力容器。 (2)按分析设计标准制造的压力容器。 (3)采用气压试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 (4)焊接接头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以及使用后无法进行内 部检验的压力容器。 (5)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 压力容器,厚度大于20mm时,其对接接头还应当采用本规程 1.5.3.1第(1)项所规定的与原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 法进行局部监测,该局部检测应当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 (6)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第1号修改单(对2009年9月第1版的修改)一、2.1中(6)和(7)修改为:“(6)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非材料制造单位取得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当取得材料制造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或者加盖材料供应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复印件;“(7)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取得的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负责。

”二、2.9.1中(3)的内容修改为:“材料质量证明书应当符合本规程2.1的规定;”(4)的内容修改为:“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对进厂材料与材料质量证明书进行审核,并且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验证性复验,符合本规程及其相应材料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投料使用;”(6)的内容修改为:“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以及用于压力容器设计温度低于-40℃的低合金钢,材料制造单位还应当按照本规程1.9的规定通过技术评审,其材料方可允许使用。

”三、2.9.2修改为:“境内材料制造单位制造的钢板(带)“境内材料制造单位制造的境外牌号钢板(带),应当符合本规程2.9.1的各项要求。

对2.9.1(6)以外的钢板(带),还应当通过技术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材料制造单位的相关条件和钢板(带)的制造或者试制技术文件(包括供货技术条件)。

”四、2.10.2的内容修改为:“对已列入GB 150或者JB 4732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以及用于压力容器设计温度低于-40℃的低合金钢,如果钢材制造单位没有该钢材的制造或者压力容器应用业绩,则应当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并且按照本规程1.9的规定通过技术评审,该钢材方可允许使用。

”五、2.11中(2)内容修改为:“对于采购的第Ⅲ类压力容器用Ⅳ级锻件,以及不能确定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或者对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进行复验,符合本规程及其相应材料标准的要求后方可投料使用;”六、3.1中(3)的内容修改为:“压力容器的设计应当符合本规程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境外标准设计的压力容器,进行设计的单位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设计文件与本规程基本安全要求的符合性申明;”七、3.2中(1)的内容修改为“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必须加盖特种设备(压力容器)设计许可印章(复印章无效),设计许可印章失效的设计图样和已加盖竣工图章的图样不得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八、3.4.1中(1)的内容修改为:“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包括强度计算书或者应力分析报告、设计图样、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适用于第Ⅲ类压力容器),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九、3.18中(2)的内容修改为:“对需要但是无法开设检查孔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当提出具体技术措施,例如增加制造时的检测项目或者比例,并且对设备使用中定期检验的重点检验项目、方法提出要求。

有关规程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有关规程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有关规程和标准中 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有关承压设备的规程和标准比较多,这里只重点介绍以下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1.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锅规》); 2. TSG R0004 -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以下简称《固定式容规》); 3.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 》 (以下简称《管规》); 4. GB150.4-2011《压力容器 第 4 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以下简称“ GB150” )。

《锅规》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4.5.4 无损检测 4.5.4.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方法和技术等级 的无损检测工作。

4.5.4.2 无损检测基本方法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涡流(ET)等检测方法。

制造单位 应当根据设计、工艺及其相关技术条件选择检测方法并且制定相应的检测工艺。

当选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时,应当与脉冲回波法(PE)组合进行检测,检测结论以 TOFD 与 PE 方 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4.5.4.3 无损检测标准 锅炉受压部件无损检测方法应当符合 NB/T 47013 (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

管子对接 接头 X 射线实时成像,应当符合相应技术规定。

4.5.4.4 无损检测技术等级及焊接接头质量等级 (1)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AB 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I 级; (2)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B 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 级; (3) 表面检测的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 级。

4.5.4.5 无损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当在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并且遵循以下原则: (1)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焊接完成 24h 后进行无损检测; (2) 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的焊接接头,应当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复验; (3)封头(管板)、波形炉胆、下脚圈的拼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当在成型后进行,如果成型前进行无损检 测,则应当于成型后在小圆弧过渡区域再次进行无损检测; (4) 电渣焊焊接接头应当在正火后进行超声检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第1号修改单(对2016年2月第1版的修改)1.将1.9条修改为:“1.9不符合本规程时的特殊处理规定“有关单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本规程不一致,或者本规程未作要求、可能对安全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应当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评审结果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投入生产、使用。

”2.将2.1.1(4)项修改为:“(4)压力容器材料制造单位应当向材料使用单位提供质量证明书,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当齐全、清晰并且印制可以追溯的信息化标识,加盖材料制造单位质量检验章;可以追溯的信息包括材料制造单位名称、材料牌号、规格、炉批号、交货状态、质量证明书签发日期等内容;可以追溯的信息化标识包括二维码、条码等。

”3.将2.1.2.1(6)项修改为:“(6)主要受压元件采用未列入本规程协调标准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低合金钢,或者用于设计温度低于-40℃的低合金钢,应当按照本规程2.1.3.2(1)和(2)的要求证明其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本规程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4.将2.1.3.1条修改为:“2.1.3.1未列入本规程协调标准的材料“2.1.3.1.1未列入压力容器或者承压设备专用材料标准的材料“主要受压元件采用的材料,未列入本规程协调标准,也未列入压力容器或者承压设备专用钢板、锻件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应当经过市场监管总局核准的压力容器型式试验机构的试验验证,并且出具型式试验报告后,按照本规程1.9的规定进行新材料技术评审。

“2.1.3.1.2已列入压力容器或者承压设备专用材料标准的材料“主要受压元件采用的材料,未列入本规程协调标准,但已列入压力容器或者承压设备专用钢板、锻件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材料研制单位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提供必要的材料数据(包括化学成分、拉伸性能、疲劳试验数据、断裂韧性以及其他满足该材料使用范围要求的性能参数)。

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压力容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能源等众多领域,用于储存和运输各种气体、液体和液化气体。

然而,由于压力容器内通常承载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的介质,如果不能保证其安全运行,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给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我国制定了 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这一规程是对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和检测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它涵盖了从压力容器的选材、结构设计,到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再到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的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设计方面,规程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资质、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审批程序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风险评估报告等。

同时,设计要充分考虑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介质特性、工作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确保容器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安全可靠。

制造环节是保证压力容器质量的关键。

规程规定了制造单位的许可条件,对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检验、焊接工艺、无损检测、热处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制造单位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制造,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要求。

安装和改造、修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从事这些作业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使用环节,规程要求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同时,对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等的选型、安装、校验和维护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检验和检测是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总则1.1目的为了保障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1.2 固定式压力容器固定式压力容器是指安装在固定位置处使用的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注1-1)。

注1-1:对于为了某一定用途、仅在装置或者场区内部搬动、使用的压力容器,以及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管理。

注意:1、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定义。

2、生产区域内运送物料的罐车属于固定式压力容器。

3、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特点:①商业行为②环境变化。

1.3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固定式压力容器:(1)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注1-2)(2)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注1-3)(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注1-4)其中,超高压容器应当符合《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符合《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简单压力容器应当符合《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注1-2:工作压力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注1-3: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且圆整。

一般应当扣除永久连接在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注1-4:容器内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气相空间的容积与工作压力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时,也属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注意:1、现在工作压力其实就是原来的最高工作压力,且是对各压力腔而言的。

2、在同张图样上不能同时满足如:《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3、关于“气相空间”;如果已经断定一个容器是《固容规》管辖的压力容器,则进行类别划分时,计算其PV值的容积应当取该容器(压力腔)的整个容积,不是仅考虑气相空间。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
• 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原则 沸点旳液体(容器内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其原则沸点 旳液体时,假如气相空间旳容积与工作压力旳乘积 ≥2.5MPa·L时,也属于本规程旳适应范围)。
• 另外有八种压力容器应尊循本规程旳总则、设计、制造、 旳要求。
• (二)压力容器范围旳界定
本规程合用旳压力容器,其范围涉及压力容器 本体和安全附件。 1 压力容器本体界定在下述范围内: (1)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连接旳第一道 环向接头旳坡口面、螺纹连接旳第一种螺纹接头 端面、法兰连接旳第一种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 件或者管件连接旳第一种密封面; (2)压力容器开孔部分旳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3)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旳连接焊缝。
(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该优先采用X射线检测 ;
(3)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 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旳焊接接头应该进行 表面检测;
(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旳表面检测应该优先 采用磁粉检测。
2、无损检测百分比
1) 基本百分比要求
压力容器对接接头旳无损检测百分比 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不小于或 者等于20%)两种。碳钢和低合金钢制 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旳百分比应 该不小于或者等于50%。
(五)无损检测旳实施时机
(1)压力容器旳焊接接头应该经过形状、尺寸及外 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拼接封头应该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假如成 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还应该对圆弧 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检测;
(3)有延迟裂纹倾向旳材料应该至少在焊接完毕二 十四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旳材 料应该在热处理后增长一次无损检测;
二、本规程旳合用范围: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2.5 钢板超声波探伤2.5.1 检测要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2mm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2)在湿H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2(3)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的;(4)本规程引用标准中要求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

2.5.2检测合格标准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执行。

符合本规程2.5.1第(1)项至第(3)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符合本规程2.5.1第(4)项的钢板;合格等级应当符合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4.5 无损检测4.5.1 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5.2 无损检测方法(1)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2)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或者无损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设计图样要求和JB/T4730的规定制定无损检测工艺。

(3)采用未列入JB/T4730或者超出其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按照照本规程1.9的规定。

4.5.3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4.5.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1)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包括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TOFD)、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和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当采用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时,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作为附加局部检测;(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优先采用X射线检测;(3)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的焊接接头应当进行表面检测;(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 (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优 先采用X射线检测; • (3)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焊接接头、异 种钢焊接接头、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 迟裂纹倾向的焊接接头应当进行表面测; • (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 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5.3.2 无损检测比例 • 4.5.3.2.1 基本比例要求 • 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 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或者 者等于20%)两种。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低 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当大于或 者等于50%。
• 4.5.3.4.2 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 超声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的规定执行, 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如下: • (1)要求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 合格级别为Ⅰ级;
• (2)要求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 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 (3)角接接头、T形接头,脉冲反射法超 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合格级别为Ⅰ 级; • (4)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的焊接接 头,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 4.5.3.3 无损检测的实施时机 • (1)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经过形状、尺 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 (2)拼接封头应当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 如果成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 还应当对圆弧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 检测;
• (3)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至少在焊 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 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热处理后增加一次无 损检测; • (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者等于 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在耐压试 验后,还应当对焊接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 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组工作会议,讨论了《容规》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结构(章
节)框架,并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
2007年11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起草组工作会议,经讨论修改形
成了《容规》征求意见稿并以质检特函[2008]l0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
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起草组2008年5月在苏州召开第三次会议,形成送审稿。
容器标准如BS5500、JIS8270、ASME-Ⅷ-Ⅰ、AD规范、CODAP规范等大致相
当。95年发布的JB 473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填补了我国在设
计压力35-100MPa的压力容器产品设计方面的空白,通过应力分析手段的应
用,使压力容器的设计更趋科学合理。对于设计压力低于0.1MPa的压力容器
2021/1/18
14
《容规》宣贯——第1章 总则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适用范围:
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0MPa(表压,不含液体静压),且设计压力与 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 的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 沸点的液体 的超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所用的爆破片、压力表、测温表等安 全附件。规程中有专门的定期检验要求。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总则、材料、设计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固定式压力容器标委会
袁榕
2021/1/18
1
前言
1979年,由于连续发生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国务院发出通报要求健 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和加强安全监察工作,同时开始了安全监察法 规的起草,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奠定了 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法制基础。为贯彻落实暂行条例的实施,原锅 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根据《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制订了《〈锅炉压力容 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后陆续颁发了有关的部门规章、规范 性文件。建立了中国的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但是20年来 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暂行条例》暴露出在新形势下许多不适应问 题。01年启动对《暂行条例》修订工作。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总则1.1⽬的为了保障固定式压⼒容器安全运⾏,保护⼈民⽣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1.2 固定式压⼒容器固定式压⼒容器是指安装在固定位置处使⽤的压⼒容器(以下简称压⼒容器,注1-1)。

注1-1:对于为了某⼀定⽤途、仅在装置或者场区内部搬动、使⽤的压⼒容器,以及移动式空⽓压缩机的储⽓罐按照固定式压⼒容器管理。

注意:1、固定式压⼒容器的定义。

2、⽣产区域内运送物料的罐车属于固定式压⼒容器。

3、移动式压⼒容器的特点:①商业⾏为②环境变化。

1.3 适⽤范围本规程适⽤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固定式压⼒容器:(1)⼯作压⼒⼤于或者等于0.1MPa;(注1-2)(2)⼯作压⼒与容积的乘积⼤于或者等于2.5MPa·L;(注1-3)(3)盛装介质为⽓体、液化⽓体以及介质最⾼⼯作温度⾼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注1-4)其中,超⾼压容器应当符合《超⾼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属压⼒容器应当符合《⾮⾦属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简单压⼒容器应当符合《简单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注1-2:⼯作压⼒指压⼒容器在正常⼯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压⼒(表压⼒)。

注1-3:容积是指压⼒容器的⼏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且圆整。

⼀般应当扣除永久连接在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注1-4:容器内介质为最⾼⼯作温度低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相空间的容积与⼯作压⼒的乘积⼤于或者等于2.5MPa·L时,也属于本规程的适⽤范围。

注意:1、现在⼯作压⼒其实就是原来的最⾼⼯作压⼒,且是对各压⼒腔⽽⾔的。

2、在同张图样上不能同时满⾜如:《简单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3、关于“⽓相空间”;如果已经断定⼀个容器是《固容规》管辖的压⼒容器,则进⾏类别划分时,计算其PV值的容积应当取该容器(压⼒腔)的整个容积,不是仅考虑⽓相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2.5 钢板超声波探伤
2.5.1 检测要求
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2mm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
(2)在湿H2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
(3)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的;
(4)本规程引用标准中要求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

2.5.2检测合格标准
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执行。

符合本规程2.5.1第(1)项至第(3)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符合本规程2.5.1第(4)项的钢板;合格等级应当符合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4.5 无损检测
4.5.1 无损检测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5.2 无损检测方法
(1)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
(2)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或者无损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设计图样要求和
JB/T4730的规定制定无损检测工艺。

(3)采用未列入JB/T4730或者超出其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按照照本规程1.9的规定。

4.5.3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
4.5.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1)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包括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TOFD)、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和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当采用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时,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作为附加局部检测;
(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优先采用X射线检测;
(3)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的焊接接头应当进行表面检测;
(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
测。

4.5.3.2 无损检测比例
4.5.3.2.1 基本比例要求
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或者者等于20%)两种。

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当大于或者等于50%。

4.5.3.2.2 全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A、B类对接接头(压力容器A、B类对接接头的划分按照照GB 150的规定),依据本规程4.5.3.1第(1)项的方法进行全部无损检测:
(1) 设计压力大或者者等于1.6MPa的第Ⅲ类压力容器;
(2) 按照照分析设计标准制造的压力容器;
(3) 采用气压试验或者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
(4) 焊接接头系数取1的压力容器以及使用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
(5)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 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厚度大于20mm时,其对接接头还应当采用本规程4.5.3.1第(1)项所规定的与原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局部局部检测,该局部检测应当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
(6)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4.5.3.2.3 局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
不要求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其每条A、B类对接接头按照照以下要求采用本规程4.5.3.1第(1)项的方法进行局部无损检测:(1)局部无损检测的部位由制造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但是应当包括A、B类焊缝交叉部位以及将其他元件覆盖的焊缝部分;
(2)经过局部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如果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当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各进行不少于250mm的补充检测,如果仍然存在不允许的缺陷,则对该焊接接头进行全部检测。

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也应当对未检测部分的质量负责。

4.5.3.2.4 表面无损检测“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焊接接头,需按图样规定的方法,对其表面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1)设计温度低于-40℃的低合金钢制低温压力容器上的焊接接头;
(2)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铁素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制压力容器上的焊接接头;(3)焊接接头厚度大于20 mm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制压力容器上的焊接
接头;
(4)焊接接头厚度大于16 mm的Cr-Mo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上的除A、B类之外的焊接接头;
(5)堆焊表面、复合钢板的覆层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的焊接接头;
(6)要求局部射线或者超声检测的容器中先拼板后成形凸形封头上的所有拼接接头;
(7)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4.5.3.3 无损检测的实施时机
(1)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经过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拼接封头应当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如果成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还应当对圆弧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检测;(3)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至少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热处理后增加一次无损检测;(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在耐压试验后,还应当对焊接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4.5.3.4 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
4.5.3.4.1 射线检测技术要求
射线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的规定执行,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如下:(1)要求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 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2)要求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要求不低于AB 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并且不允许有未焊透;
(3)角接接头、T形接头,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4.5.3.4.2 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超声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的规定执行,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如下:(1)要求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合格级别为Ⅰ级;
(2)要求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3)角接接头、T形接头,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合格级别为Ⅰ级;
(4)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的焊接接头,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4.5.3.4.3 组合检测技术要求
当组合采用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时,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按照照各自执行的标准确定,并且均应当合格。

4.5.3.4.4 表面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所有焊接接头的表面无损检测均应当按照JB/T4730的规定执行,合格级别如下:
(1)钢制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或者者渗透检测,合格级别为Ⅰ级;(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进行渗透检测,合格级别为Ⅰ级。

4.5.3.5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
(1)公称直径大于或者者等于250mm接管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应与压力容器壳体主体焊接接头要求相同;(2)公称直径小于250mm时,其无损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应当按照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4.5.4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无损检测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无损检测要求方法、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按照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4.6 无损检测记录、资料和报告
制造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无损检测记录,正确签发无损检测报告,妥善保管射线底片和超声检测数据等检测资料(含缺陷返修前记录),建立压力容器产品无损检测档案,其保存期限不少于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