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100个文学典故

100个文学典故

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读史明志,此文录有100个历史小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

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众多历史典故是了解中国文化、古代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100个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帮助你更好地读懂古中国。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形容燕国太子丹反秦的事迹,用来比喻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再有智谋也办不到。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外来的机会和收获。

4.无米之炊:比喻某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5.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和发展。

6.望梅止渴:比喻用遥远、不切实际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杞人忧天指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结婚处理能力,一直形容极度敏感多虑或多余焦虑。

8.坐井观天:比喻思想狭隘,眼界小,缺乏远见和广阔的视野。

9.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0.掩耳盗铃:比喻自以为蒙蔽了别人,实际上蒙蔽了自己。

11.以毒攻毒:用同样或更厉害的方法对付敌人。

12.推波助澜:帮助加大某种势力或风潮的发展。

13.捧心有愧:形容内心深感有愧的表情或心情。

14.画饼充饥:比喻用美好的东西来安慰心灵,而实际却得不到满足。

15.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或羞愧而不敢出声。

16.掉以轻心:轻忽对待,不加重视。

17.刀山火海:比喻危险或困境重重的环境。

18.凤毛麟角:比喻极其少见的事物或人才。

19.黔驴技穷:比喻才能、智谋已经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20.眉目如画:形容人的相貌清秀美丽。

2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22.鸠占鹊巢:比喻乘他人之便,据为己有。

23.富贵险中求:比喻追求富贵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险。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喻不能只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而应该让人自己掌握获得物资的方法。

25. 悬崖勒马:比喻在即将陷入危险之际及时止损。

26.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或徒弟有成就是老师的光荣。

27. 望尘莫及:比喻追求的目标或水平太高,达不到。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一百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百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北面臣服于齐国。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2、坐观成败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

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

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

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

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

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

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

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

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

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

”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

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100个著名的历史典故1 哀鸿遍野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霸占一切湖泊河流,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同时他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令其专门监督百姓的言行,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弄得人们遇见朋友都不敢说话,只能侧目以视。

如此过了三年,忍无可忍的百姓举行大规模暴动,围攻王宫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死后,人们拥立太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

周宣王在带领卿士视察城郊时,看见到处都是一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2 爱屋及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攻入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

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却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呢?于是,他召集姜太公、召公、周公等人问道:“应该怎样处置商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杀尽所有的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武王认为不妥,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者杀,无罪者赦。

大王您看如何?”武王摇摇头,再问周公,周公说:“惟仁是亲。

过错在于纣王,百姓无责,我看应该让他们各回各家,各种各地。

”武王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感慨道:“真是胸怀宽广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3 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

齐宣王慕名召其进宫。

颜斶却行至殿前止步不走,齐宣王很奇怪,就叫道:“颜斶,走过来!”没想到颜斶也出口叫道:“大王,走过来!”左右大臣一时纷纷责难于他。

颜斶说:“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有些恼火,质问他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并同时举例道:“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他还下有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初中必须掌握的100条历史典故

初中必须掌握的100条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100个历史典故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故事1. 伯乐相马:伯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马术专家,他能凭借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眼光,辨别出优秀的马匹。

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人才的发现和选拔。

2.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最终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对人才的极高评价和重用。

3. 画蛇添足:形容做事过分多余,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4. 杯弓蛇影:形容人过于敏感,疑神疑鬼。

5. 亡羊补牢:形容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6. 守株待兔:形容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7. 望梅止渴:形容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望。

8. 东施效颦:形容模仿别人的样子,却效果适得其反。

9. 拔苗助长:形容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

10. 刻舟求剑:形容固守旧观念,不顾实际情况。

11. 闭门造车:形容只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不接受外界的意见和建议。

12. 画龙点睛:形容在作品或计划的最后关头,加上关键的一笔,使之更加完美。

13. 一箭双雕:形容一举两得,达到双重目的。

14. 金蝉脱壳:形容巧妙地逃避困境。

15. 守株待兔:形容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16. 画蛇添足:形容做事过分多余,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17. 杯弓蛇影:形容人过于敏感,疑神疑鬼。

18. 亡羊补牢:形容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19. 守株待兔:形容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20. 望梅止渴:形容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望。

21. 东施效颦:形容模仿别人的样子,却效果适得其反。

22. 拔苗助长:形容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

23. 刻舟求剑:形容固守旧观念,不顾实际情况。

24. 闭门造车:形容只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不接受外界的意见和建议。

25. 画龙点睛:形容在作品或计划的最后关头,加上关键的一笔,使之更加完美。

26. 一箭双雕:形容一举两得,达到双重目的。

27. 金蝉脱壳:形容巧妙地逃避困境。

28. 井底之蛙:形容见识狭窄,眼界不开阔。

29. 胸有成竹:形容事先有充分准备,信心十足。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

用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 以下是100条历史典故:1. 伊甸园禁果2. 诺亚方舟3. 亚当与夏娃4. 亚伯与该隐5. 谁动了我的奶酪?6. 荷马与特洛伊战争7. 阿基里斯与乌龟8. 伽蓝之矛9. 笑里藏刀10. 革命的轮子11. 西施沉鱼落雁12. 被砸的乌鸦13. 吕洞宾的八仙过海14. 铁石心肠15. 忠言逆耳16. 罗马的凯撒大帝17. 神马都是浮云18. 曹操与司马懿19. 斗转星移20. 唐僧取经21. 孟子与庄子22. 青蛇白蛇23. 纸上谈兵24. 狐假虎威25. 针锋相对26. 周公与鲁班27. 白蛇传28. 草船借箭29. 海纳百川30. 吹毛求疵31. 夸父逐日32. 匈奴与汉朝33. 虎口拔牙3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5. 陈塘关鱼36. 百步穿杨37. 画龙点睛38. 吕布与貂蝉39. 关公与张飞40. 身世之谜41. 日久生情42. 乌鸦喝水43. 溪山行旅44. 蛇口吐信45. 心有灵犀一点通46. 纸上谈兵47. 子罕言利48. 古之欢乐,今之痛苦49. 嫦娥奔月50. 秦始皇与兵马俑51. 柳暗花明又一村52. 裹足不前5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4. 羊质虎皮55. 楚霸王与项羽56. 有钱能使鬼推磨57. 人云亦云58. 心腹之患5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60. 兔子围墙61. 笨鸟先飞62. 画饼充饥63. 长亭送别64. 宋江与李逵65.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66. 荆轲刺秦王67. 一箭双雕68. 红颜薄命69. 刻舟求剑70. 鹿死谁手71. 铩羽而归72. 不遗余力73. 平原之战74. 张家界75. 形影不离76. 曲径通幽77. 虎穴之患78. 小人得志79. 寒窗苦读80. 晴天霹雳81. 泥菩萨过江82. 宜将剩勇追穷寇83. 势不可挡84. 雪中送炭85. 水落石出86. 满城风雨87. 天下无敌88. 不可多得89. 大象装进冰箱90. 桃花运91. 心甘情愿92. 千军万马93. 心如刀割94. 画地为狱95. 硬邦邦96. 狗咬吕洞宾97. 胆小如鼠98. 走马观花99. 虎视眈眈100. 风花雪月。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一、总纲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二、三皇五帝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农辨药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三、夏朝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颠沛少康兴祖祚,昏庸孔甲匿龙精。

桀从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倾。

四、商朝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五、西周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六、春秋战国平王迁洛启东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燕韩赵魏秦齐楚,赫赫七强战不休。

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七、秦朝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八、汉朝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九、三国两晋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十、南北朝、隋朝朝分南北划长江,宋齐梁陈据建康。

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十一、唐朝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神勇玄宗清女祸,繁荣盛世号开元。

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十二、五代十国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读史明志

读史明志

读史明志,此文录有100个历史小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

存下来,让孩子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
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等。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