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断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三者,/吾之罪也。

/为人谋而不忠,/非吾之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非吾之信也;/传不习,/非吾之习也。

/君子之学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我为人谋事时,是不是忠诚了呢?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诚信了呢?传授知识时,是不是认真学习了?”孔子说:“为人谋事而不忠诚,不是我的忠诚;与朋友交往而不诚信,不是我的诚信;传授知识而不认真学习,不是我的学习。

君子的学习,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

短句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短句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及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危险啊!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翻译:既然这样,那些追求知识的人,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翻译: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翻译:天下的人都认为他们的道理是对的,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运用它。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翻译:因此,圣人的话语,听起来平淡无味。

断句如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天下莫不以其道为是也,而莫之能用也。

是以圣人之言,淡而无味也。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文言文断句加翻译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酒酣乐作,命优人歌舞。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歌曰:“江水洋洋,渔父江边。

舟摇摇,网撒撒。

鱼跃水面,网罟相连。

渔父何欢,江水何鲜?所乐非鱼,所欢非船。

所欢者何?持节之尊。

所乐者何?临风而歌。


断句:
昔者楚庄王宴群臣于云梦,/ 酒酣乐作,/ 命优人歌舞。

/ 优人乃为《渔父》之歌,/ 歌曰:“江水洋洋,/ 渔父江边。

/ 舟摇摇,/ 网撒撒。

/ 鱼跃水面,/ 网罟相连。

/ 渔父何欢,/ 江水何鲜?/ 所乐非鱼,/ 所欢非船。

/ 所欢者何?/ 持节之尊。

/ 所乐者何?/ 临风而歌。


翻译:
昔日,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

酒喝得正酣,音乐声起,便命令优伶们歌舞。

优伶们便唱起了《渔父》之歌,歌中唱道:“江水浩荡,渔父站在江边。

小船轻轻摇晃,渔网缓缓撒开。

鱼儿跃出水面,渔网与鱼儿相连。

渔父为何如此欢乐,江水又为何如此清澈鲜美?我所乐的并非鱼儿,我所欢的并非船只。

我所欢的是什么?是手握节杖的尊贵。

我所乐的是什么?是在风中高歌。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楚庄王在云梦之地宴请群臣的情景,以及优伶们所唱的《渔父》之歌。

歌词中通过对比渔父的生活与楚庄王的尊贵地位,表达了对于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6.发现排比,对偶,反复要注意。俩相同 词语相连,一般中间要断。 7. 题目做完回头念一遍,看上下文语意 是否符合。
• Ps:“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 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 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 提高。
2006年广东卷
总结规律: 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 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 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 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 键词,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 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 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 断……
•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 更厉害。 •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 现在哪里呢?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by--wzy
(一)文言文断句
• • • • •
1.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先易后难。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找标志。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 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前后都可断句; •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 后面可断句; •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 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 矣/ / 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 / / / /至

翻译及断句()

翻译及断句()

名为翻译句子, 名为翻译句子,实则考查关键词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发图,图穷而匕见 野芳发 4、野芳发而幽香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 5、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无论弟不能樵 纵或能之, 6、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项伯杀人, 7、项伯杀人,臣活之 旦日不可不蚤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9、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10、若夫霪雨霏霏 霪雨霏霏,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1、便可白公姥 11、便可白公姥 12、昼夜勤作息 12、昼夜勤作息
句子翻译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孙权起身上厕所 孙权起身上厕所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 秦国有并吞天下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③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做官的人 做官的人 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⑤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官吏到任 官吏到任 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而要用符合现代汉语 习惯的词语来表达
通晓文意
例2、给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 远而人 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以及翻译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断句:《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去复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原文:《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文言文断句:《孟子·告子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例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实践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例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例句:他每天坚持学习,按时复习,不亦说乎?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例句:听说远方的朋友要来,他兴奋不已,不亦乐乎?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句:他面对别人的误解,始终保持冷静,不愠不火,真是一位君子。

【文言文断句方法】
1.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注意文言文的断句标志,如“之”、“乎”、“也”、“矣”、“焉”等。

3. 根据句意和语境,合理断句,使句子通顺易懂。

4. 遵循“先虚后实”、“先主后宾”的原则,即先断句中的虚词,再断句中的实词。

【文言文翻译方法】
1. 理解原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汇。

2. 将关键词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性、语法和语境。

3. 保持句子通顺,尽量使译文与原文风格相似。

4. 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如省略、倒装、对偶等。

【总结】
通过对《论语·学而》中这句话的断句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和不公时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保持乐观的心态,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例子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例子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断句: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翻译:昔日,孔仲尼曾极力阐述礼乐的作用,他说:“礼,是用来调和天地秩序的;乐,是用来引导阴阳变化的。

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礼乐不可须臾离身,一旦离开身体片刻,那么暴乱就会产生。

”断句分析:1.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

其中,“昔”是时间状语,表示过去;“仲尼尝极言”是主语加谓语,指孔子曾经极力谈论;“礼乐之用”是宾语,指礼乐的作用。

2. “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其中,“曰”是引语词,表示孔子说;“夫礼,所以序天地也”和“乐,所以导阴阳也”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分别阐述礼和乐的作用。

3.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其中,“礼之用”是主语,指礼的作用;“和为贵”是谓语,表示和谐是礼的重要价值;“乐之用,同天意也”是宾语,指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4.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此句断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其中,“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是条件状语,表示礼乐不能离开身体;“须臾离身”是结果状语,表示离开身体的时间很短;“则暴乱生矣”是结果,表示如果离开身体,就会产生暴乱。

整段文言文通过断句,将孔子的言论清晰地表达出来,强调了礼乐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引导自然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不可离身的必要性。

文言翻译和断句

文言翻译和断句

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留”,就是保留。凡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官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等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减。
二、 减。 1、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2、有些文言虚词并无实义,只是起到补充音节或表明语气的作用,翻译时要删掉,如“夫战,勇气也”一句,只要译出判断语气则可,首尾两字可不译。
01
02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赤壁之站》)(省介词)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省谓语动词)
蟹六(条)跪而二(只)螯。(《劝学》)(省量词)
八、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如: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词语,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女、汝”等换成“你”;把判断句的“者”、“也”等词换成“是”。
“调”,就是调整。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句、提宾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A.甚矣,汝之不惠。 古之人不余欺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一、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原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顿时,就努力修养自身;得志显达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三、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个领域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四、原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五、原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在世,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光。

六、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七、原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翻译: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容纳无数江河。

八、原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遍万卷书籍,走过万里路。

九、原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追求淡泊无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十、原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这些文言文断句金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学习这些金句,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

昔者楚庄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庄王曰:“善哉!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吾将行之,以率吾民。

”孔子闻之,曰:“善哉!王之改过,诚可喜也。

然犹未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言文断句】昔者楚庄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庄王曰:“善哉!吾闻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吾将行之,以率吾民。

”孔子闻之,曰:“善哉!王之改过,诚可喜也。

然犹未也,君子之德,其犹水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言文翻译】从前,楚庄王向孔子问道:“君子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要静心修身,节俭养德。

不合礼节的事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事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节来统一,有羞耻之心并且能自我约束。

”庄王说:“说得真好!我听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

草上吹过风,一定会倒下。

我将按照您的教导去做,来领导我的百姓。

”孔子听到这话,说:“说得好啊!大王能够改正错误,实在令人高兴。

但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君子的品德,难道不像水吗?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它所处的环境是善的,内心是深沉的,对待他人是仁慈的,言语是诚信的,政治是清明的,处理事务是有能力的,行动是顺应时机的。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过失。

”。

文言文断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文言断句与翻译

文言断句与翻译

“明句读”(断句)是古人读书的基本功。现在, 参考答案: 我们阅读的当然是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但断句 能力还是很必要的,而且加了标点仍然存在断 句问题。
断句: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②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 / 越。 译文: ①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 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②汉王于是派随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 人去和彭越联络。
翻译的“要诀”: 整体把握, 通观大意, 联系语境, 准确断句。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穷究关键, 既信且达。
课堂训练——提高性练习,发现问题,深 入探讨。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 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 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③调整法:通过调整文言文原文的语序来翻译古文。 多用于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 后置等倒装句式,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 又如: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译文:林子在湖边的茶馆里喝茶。(状语后置)
④增补法,是通过增加、补充词句来翻译文言文的方 法。主要是增补省略成分。
练习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练习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何远)后为武康令,愈 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 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 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 注释 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文言文断句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例句及翻译

原文:昔者楚昭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斯可矣?”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礼者,所以制中也。

君子之道,其在于此乎?”断句:昔者/楚昭王/问于孔子/曰:“君子之行,何如斯可矣?”/孔子对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礼者,所以制中也。

/君子之道,其在于此乎?”翻译:昔日,楚昭王向孔子请教说:“君子的行为,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呢?”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物不要做。

礼,是用来规范中正之道的。

君子的道德,大概就在这里吧?”通过对这段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1. 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在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句子的主干,使句子结构完整,意思明确。

2. 翻译时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同时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如“何如斯可矣”中的“何如”意为“如何”,“斯”意为“这样”,“可矣”意为“就可以了”。

3. 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如“于”、“以”、“之”等,这些虚词在翻译时往往需要保留,以体现文言文的特色。

4. 在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以使翻译更加生动。

5. 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避免过度简化或生硬直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明确句子结构;- 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等;- 观察句子中的虚词,如“于”、“以”、“之”等,它们往往能帮助我们断句;- 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通过以上例句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技巧,为学习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断句练习加翻译

文言文断句练习加翻译

昔者孔子游于匡,有乱政者欲害之。

孔子弟子子路请行,孔子曰:“不可。

夫乱政者,非吾所能抗也。

吾闻之,德不孤,必有邻。

吾德若不孤,必有人助我。

”于是,孔子止。

既止,匡人围之数重,绝其粮食。

孔子弟子有饥者,孔子曰:“勿忧,吾当为尔谋之。

”遂使子贡往说匡人,曰:“吾师孔子,仁人也,知人也。

匡人欲害之,吾师必无害人之意。

吾闻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吾师之德,必不害匡人。

”匡人闻之,解围而退。

孔子在匡,匡人以其礼待之。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人之事,斯为察。

”于是,孔子居匡三年。

孔子居匡,匡人以其礼待之。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人之事,斯为察。

”于是,孔子居匡三年。

孔子既去匡,反鲁。

鲁人皆喜,曰:“吾师得还,吾国之福也。

”孔子曰:“吾闻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不有君子,如彼武夫何?”于是,孔子退而修《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

【翻译】从前,孔子在匡地游历,有一位乱政的人想要加害于他。

孔子的弟子子路请求去对抗,孔子说:“不行。

那些乱政的人,不是我所能抵抗的。

我听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邻近的人帮助他。

我的德行如果不会孤单,一定有人帮助我。

”于是,孔子停下脚步。

停下之后,匡地的人将他围困了几重,断绝了他的粮食。

孔子的弟子中有人饥饿,孔子说:“不要担心,我将为你们想办法。

”于是派子贡去说服匡人,说:“我的老师孔子,是一位仁德之人,懂得人心。

匡地的人想要加害他,我的老师一定没有加害他人的意思。

我听说,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我的老师的德行,一定不会加害匡地的人。

”匡地的人听说了,解除了围困,退去。

孔子在匡地,匡地的人用礼节对待他。

孔子说:“礼的使用,和谐最为重要。

古代圣王的道路,以此为准。

小人做的事情,以此为准。

”于是,孔子在匡地居住了三年。

孔子离开匡地后,返回鲁国。

鲁国的人都非常高兴,说:“我们的老师回来了,这是我国的福气。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1、及至金兵前来进犯,交战于宁江州,他的孙子战死,兀纳退逃入城。

留下属吏防守,自己率三百骑渡(混同)江向西行,府城便陷落了。

后来与萧敌里在长泺拒战金兵,因兵败免官。

2、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主张推广做去,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老师是一位君子呢!一个人道术不修治,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道术既已大大地修成而不被人所用,那是国的执政大臣的耻辱了。

不被容受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自己是一位君子呢!”孔子听了欣慰的笑了,说道:“有这回事吗?颜家的子弟呀!假使你能有很多财富的话,我真愿意做你的家宰,替你经理财用呢!”于是差了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便派兵前来迎护孔子,才免去了这场灾祸。

3、南霁云哭着告诉他说:“本州遭受强寇侵逼,已被重重包围了半年,粮食用尽了武器也不够用,已想不出好办法了。

只是如果雎阳被攻克,就要殃及临淮,皮毛互相依存,当理应按援助。

”4、郭子仪对皇上诚心诚意,对下属宽厚仁恕,赏罚分明。

唐朝史臣裴垍称赞他:“权力大到天下人都钦佩但朝廷不忌讳,功劳盖世但皇上不怀疑,享尽了人间富贵但论者不说他的坏话。

”5、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

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

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6、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突祸陷害良善。

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

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

"武则天采纳了。

7、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忠诚,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归顺的诚心,联对你的希望是: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辅佐国”8、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代《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代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代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代卷第12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语代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四、方法指津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代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代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全代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代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代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首先要通读全代,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代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全代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代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代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代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上下代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代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

代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2009年高考题1.(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09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3.(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解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

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

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2008年高考题1.(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解析运用语感,理解文句的意义和结构,正确断句。

2.(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解析先整体阅读,弄懂文意再断句。

2009年联考题1.(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5月高三年级抽样测试语文试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不下带:带,腰带。

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答案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北京市海淀区2009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答案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3.(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诗人多用野老字不过谓田野老人耳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人在齐楚间应邵曰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则二字所出最古矣。

(《陔余丛考野老》)答案诗人多用野老字/不过谓田野老人耳/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人/在齐楚间/应邵曰/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则二字所出最古矣。

4.(北京市崇文区2009届高三二模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试题)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答案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5.(北京市朝阳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答案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2009年9月更新1.(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断句。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答案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2.(广东顺德伦教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