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1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4、人谁无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16、蔡溃,遂伐楚。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8、由此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0、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2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2、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3、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24、昔楚灵王好细要。 25、地不知寒人要暖。 2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7、其御之妻自门閒而窥其夫。 2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9、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1、緣溪行,忘路之远近。 32、心忧炭贱愿天寒。 33、楚人为食,吴人及之,食而从之。 3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任:
①是任是负。(《诗经·大雅·生民》) ②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商君书·弱民》) ③以为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④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非鞅》) ⑤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 ⑥众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 ⑦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后汉书·章帝纪》) ⑧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简答: 1、什么是词本义和引申义。 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四、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文选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 2、指出文选中活用的词并指出用法。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出其关系。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归纳出所问的词的意义,分析该意义属于古义还是今义,然后分析出相应的今义或者古义, 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差异。这类题目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句子中的意义往往是该 词的古义,而该词的今义往往是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很少有不同)。因而做该题型的技巧是: 从句中归纳出该词的意义,这个意义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古义,然后对比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 意义,总结出二者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什幺方面。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 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 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一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一

課後練習(一)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修訂本)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麽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貳(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幹部)術(行部)按:繁體字“隣”與“鄰”爲異體字,都簡化作“鄰”。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辭源》修訂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辭源》中各有幾種讀音?兩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讀什麽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種讀音,在《辭源》中有4種讀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還引了《集韻》的一條注音“乎監切”(讀音爲xián)。

“行窳”的“行”讀xíng。

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1.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岳陽樓記》)則……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係,就、那麽。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

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

(《水經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巫山、巫峽》)自,假設連詞,苟、如果。

常“自非”連用。

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

四、什麽是六書?每類主要特點是什麽?分別列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各五例。

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構造與使用規律所作的理論總結。

象形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像它所表達的事物之形,是以簡單的線條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徵的部分描畫出來。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学语⽂”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学语⽂”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单元通古今之变《⼤同》(精读)1.阅读《墨⼦·尚同》,跟《⼤同》作⽐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同思想的⽐较》之类的⽂章。

或选读《⽼⼦》、《庄⼦》、《韩⾮⼦》等先秦诸⼦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的“同”是“同⼀”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者的内涵不⼀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公⽆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君主为服从的标准,⼈类⼜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经上》云:“同,异⽽俱于之⼀也。

……同,重体,合类。

”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

儒家要求⼈们⾃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庄⼦》、《韩⾮⼦》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字,与⼤同作⽐较。

⽬的在于通过⽐较,分析先秦诸⼦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同》篇的艺术感染⼒除来⾃儒家⽤世的情感之外,还来⾃于⽂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法。

答:(1) 注意找出⽂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归”、“公”。

再如“礼”、“纪”、“⾥”、“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章的⽂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势。

(3) ⽂章的开头安排⼀个孔⼦与⼦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使得⽂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情并茂的效果。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第一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

《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第⼀单元、⼯具书第⼀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义为主要⽬的的⼯具书。

“字典”⼀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部分。

常⾒的字書有以下⼏种。

⼀、《說⽂解字》《說⽂解字》简称《說⽂》,東漢許慎撰,《說⽂解字》是我國第⼀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公元100年),但直⾄⼆⼗⼀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的“⽂”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

⾸创部⾸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的字排在⼀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致以部⾸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起。

这就是段⽟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列⼩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

《說⽂》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番整理⼯作,写成《說⽂解字系傳》⼀书,世称“⼩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解字》进⾏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徐本”。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全资料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全资料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

(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1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1

1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01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1 2 2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

“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

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

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

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

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

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

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

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1)《说文解字》。

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

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

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

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

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一单元文选九方臯相馬《列子》【題解】本篇選自《列子·說符》。

文章通過九方臯相馬的寓言說明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質,不可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看到了一般人所不容易看到的東西,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①?”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馬,若滅若明,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mǐ)轍③。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

臣有所與共擔纆(mî)薪菜者,有九方臯,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xiàn)之④。

”【注釋】①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名任好,五霸之一。

伯樂:姓孫,名陽。

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

年:年歲。

子姓:指子孫。

者:結構助詞,與“可使求馬”組成“者”字結構,義為“可以派去求馬的人”。

②良馬:指一般的好馬。

形容筋骨:指馬的外部特徵,這裏作狀語,義為“根據形體骨骼”。

形容,外表。

③天下之馬:指千里馬。

若滅若明、若亡若失:二句意思基本相同,指千里馬的本質特點似隱似現,很不容易被發現。

滅,無。

晉人張湛注:“天下之絕倫者,不於形骨毛色中求,故髣髴恍惚,若存若亡,難得知也。

”絕塵弭轍:形容馬跑得非常快。

絕塵,蹄不著地。

弭轍,沒有足跡。

弭:消失,不留。

轍,這裏指蹄印。

④所與……者:“所”字結構,義為“一起挑擔子打柴草的人”。

擔纆,挑擔子運送貨物。

纆,繩索,用於捆物。

菜,通“采”。

九方臯:人名,複姓九方,或作“九方堙、九方歅”。

見:使動用法,使……謁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①。

”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pìn)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lì)②。

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③?”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④!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cū),在其內而忘其外⑤;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⑥。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思考与练习(一)一、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答:我国古代有种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较广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

其中图画说和契刻说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汉字。

汉字有一定的读音和意义,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而图画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三、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都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答:甲、金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就单字来说,甲、金文各有四千多个,而且书法纯熟、刻工精细,文字构形的思辨性十分精巧,仅从这种构形手法看,甲、金文已是沿用已久的文字,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效果。

所以文字学家一般都认为,尽管甲、金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有历史,但可以断言,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四、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答:汉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其证据有仰韶文化,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五、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1、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注释]象:现象。

法,意同象。

宜:犹言仪,谓形状。

垂:显示。

宪象:法象。

迒(háng):兽迹。

分理:纹理。

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兑下,卦象有缺口。

取诸夬,谓书契的创造是由夬卦得到启发。

译文:从前,庖牺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向上观察天象的变化,向下观察地理的现象,察看鸟羽兽毛的纹理和地理形貌,近的方面取法人身,远的方面取法事物,于是开始创作了《易》八卦,用《易》中的八卦来表示法象。

到了神农氏,用结绳记事来治理国家,各种事业纷繁复杂,文饰的弄虚作假的事情就产生了。

古代汉语第三版胡安顺上册答案

古代汉语第三版胡安顺上册答案

古代汉语第三版胡安顺上册答案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自测提升答案第一章第一节一、1、刻划符号与汉字的起源刻划符号,是指古代刻划在某些物件上用以记事的符号。

主要有两种:一是书契,一是陶符。

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或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

是先民用以记事、记数的工具,其中的一些符号,后来有了一定的读音和语义,成为早期文字。

如“一、二、三、四、五”等就是如此。

陶符,是远古先民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

在陶器上出现的刻划符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刻画或描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汉字的起源。

2、原始绘画与汉字的起源在文字产生之前,绘画是人们用以记录事物、辅助记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经过长期的积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所绘之图所代表的概念固定了,线条简化了并且有了一定的读音,于是,它便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许多字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都足以证明汉字脱胎于图画。

二、汉字的产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初创时期和体系形成时期。

1、汉字初创时期(约4500-7800年前)是指汉字从无到有,从符号与图画演变成为文字这一时期。

陶符是汉字的源头之一,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符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距今已有7350至7800年的历史,虽然目前还无法明确辨认。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符,距今约4500年,已被明确认定为汉字了。

2、汉字体系形成时期(约4500-4000年前)所谓体系形成的文字,是指作为一种符号,能够系统地记录语言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定数量多、功能强、能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

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陶符,其中相当一部分可确认为汉字。

它们的时代大约在距今4000年至4500年间。

三、汉字的发明者汉字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先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在产生之初,必然是极为幼稚、混乱和分散的。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3)《辞海》。
《辞海》的内容、体例当初与《辞源》基本相同,属于兼收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语文工具书。并且增收了一些新名词,引文也都标出了篇名。后来修订版的《辞海》仍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除收汉语一般词语外,同时兼收人名、地名等百科词语。
《辞海》用简体字排印,按部首比划编排,单字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比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释义和引证都很准确。书中附有“比划查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2)《辞源》。
《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语文词书,不仅收录普通词语,而且广泛收录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因重在溯源,故名《辞源》。后来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修订本《辞源》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故专收文言、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词目,而删去了旧《辞源》中有关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收词下限是鸦片战争。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修订本《辞源》共收单字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个,词语八万四千一百三十四条。编排采用《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单字字头。说解包括注音、释义、书证。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释义比较简明,引例标注了作者、篇目和卷次等。全书采用繁体字排印,附有部首、音序和四角号码三种索引,使用方便。

古代汉语课后思考题

古代汉语课后思考题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汉字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暖、煖;从、從;备、備;舍、捨;赴、訃;礼、禮;粮、糧;泪、淚;疲、罷;伸、信;反、返;说、悦;云、雲;拿、拏;矢、屎;惭、慙;强、彊;淼、渺;知、智;要、腰;四、名词解释:1、甲骨文;2、小篆;3、会意字4、异体字5、金文6、部首五、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六、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2、饥、飢、饑;3、钟、鍾;4、丑、醜;5、後、后;6、余、餘;第二单元词汇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易经·革卦》)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传·桓公二年》)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五蠹》)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岳阳楼记》)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上》)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韩非子·初见秦》)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四、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和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从而后》)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练习题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

“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

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

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

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

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

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

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

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1)《说文解字》。

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

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

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

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

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

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

如一字多音则分列。

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

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

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

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

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

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9)《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以汉语拼音标注其本音。

三、请简要说明下列工具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排体例。

(1)《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

全书按《字汇》首创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比划的多少为次,共分十二集,以子、丑、寅、卯……名之,每集又分上中下。

书前附有部首索引。

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

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释义以引用古书及专注中的解释为主,所引一般都属于时代最早的用例,且标明书名和篇名。

凡别音别义均以“又”字标明。

(2)《辞源》。

《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语文词书,不仅收录普通词语,而且广泛收录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因重在溯源,故名《辞源》。

后来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修订本《辞源》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故专收文言、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词目,而删去了旧《辞源》中有关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收词下限是鸦片战争。

修订本《辞源》共收单字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个,词语八万四千一百三十四条。

编排采用《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单字字头。

说解包括注音、释义、书证。

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释义比较简明,引例标注了作者、篇目和卷次等。

全书采用繁体字排印,附有部首、音序和四角号码三种索引,使用方便。

(3)《辞海》。

《辞海》的内容、体例当初与《辞源》基本相同,属于兼收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语文工具书。

并且增收了一些新名词,引文也都标出了篇名。

后来修订版的《辞海》仍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除收汉语一般词语外,同时兼收人名、地名等百科词语。

《辞海》用简体字排印,按部首比划编排,单字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比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释义和引证都很准确。

书中附有“比划查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

(4)《词诠》。

《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十卷。

这是一部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词典。

其中共分四百八十六个条目,含各类虚词五百四十五个。

全书用注音字母编排,书前附有部首目录。

一九五四年中华书局用原版重印时在书后增附了汉语拼音索引。

《词诠》释词范围包括古籍中常见的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及部分代词、内动词和复词的用法。

释词体例是先指出词性,其次释义,最后举例。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专为初学古汉语的人掌握常用字的常用义而编写,其第四版收字六千四百多个,另酌收双音词约二千五百多个。

其义项基本上按本义、近引伸义、远引伸义、假借义的顺序列次,释义简明,用例典型,对用例中的有关词语随文作了注释,释义中指明了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等等。

另外,在一些字条之后还对同义词进行了简要的辨析。

字头按拼音音序排列。

(6)《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共收列单字五万六千左右。

全书按部首比划排列,所用部首同《汉语大词典》,共二百部。

同部首的字按除去部首以外的笔画数排列,同笔画的字再按起笔横、竖、撇、点、折五种笔形的顺序排列。

各卷之首列有该卷的笔画检字表,末卷附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

《汉语大字典》对单字的说解一般包括解形、注音、释义、引证四项。

各字头之下首先列出该字可能有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及出处,接着引《说文》说明其本义和构形,然后依次注出该字的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

如一字多音则分列。

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释义一般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顺序排列义项。

所分义项较细,兼收了一些生僻字的义项和常用字的生僻义项以及复音词中的语素义。

(7)《汉语大词典》。

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汉语大词典》的编辑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在词目的收录上,突出语文性和历史性,只收古今汉语的一般语词,人名、地名等专名不收,以与其他专科辞书相区别。

全书单字条目按部首比划编排,不受采用的是与《汉语大字典》商定的二百部首。

多字条目按以字代词的方式列于单字条目之下。

并且采用了繁体字、简体字并用的排印方式。

立目、引用古代书籍用繁体;释义行文、引用现代书籍(1912年以后的)用简体。

单字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

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

这是一部汇释有关古汉语常见名词术语和著作的专科工具书。

内容包括总说、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附词汇及古方言)、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文献学、历代与文学家、附录等。

其中文献学又分目录、版本、典籍注本。

词目排列大致以类相从,同类相关者,又按先总条后分条、先主条后辅条的次序排列,其中设有四角号码和汉语拼音两种索引。

(9)《王力古汉语字典》。

全书共收汉语常用字一万二千四百〇六个,同时酌收了一些双音词,以连绵词为主,书前没有拼音检字表。

它的特点在于:a、扩大了词义的概括性;b、僻义归入备考栏;c、树立历史观点,注意了词义的时代性;d、标明古韵部;e、注明连绵词;f、在每部的前面先写一篇部首总论;g、辨析同义词;h、列举一些同源字;i、释义中指出了古今字、通假字,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10)《艺文类聚》。

其内容是将经史子集中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排比,事类居前,诗文居后。

诗文又根据题材的不同区分为“诗”、“赋”、“铭”、“箴”、“赞”、“启”等类。

这部书开创了类书“事”、“文”合编的体例。

(11)《佩文韵府》。

这是一部专为写诗提供用韵、词藻和借鉴的词语汇编式的韵书。

其编排体例与一般类书“以类相从”的特点不同,它是以韵隶字,即按照平水韵一〇六韵的顺序将同韵的字集中在一起。

每字之下,先注音释义,然后按韵藻、增、封语、摘句四部分排列其内容。

(12)《通典》。

共二百卷,全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州郡》、《边防》八大类,分门别类地记载了从远古到唐天宝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

(13)《通志》。

共二百卷,其中《帝纪》十八卷,《后妃传》二卷,《年谱》四卷,《世家》、《列传》一百二十四卷,《略》五十二卷。

其价值主要在略。

“略”即“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共有二十个门类。

(14)《文献通考》。

共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了自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间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情况。

体例与《通典》基本相同,共分二十四个门类,即《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

(15)《唐会要》。

宋王溥撰。

全书共分五百一十四目,详细记载了唐代典制的沿革,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其他史籍的资料,学术价值较高。

四、五题略。

六、翻译以下古文:(一)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那个人回答说:“我是越石父。

”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牟来做人家奴仆,如果见到齐国的使者,我就准备回齐国去。

”晏子问:“为什么来做奴仆呢?”越石父回答说:“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饥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仆。

”晏子问:“做奴仆有多长时间了?”越石父回答说:“三年了。

”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石父说:“可以。

”晏子就解下在左边拉车的马,用来赎出越石父,让越石父坐在自己的车上一同回齐国。

车到了晏子居室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很生气,要求同晏子绝交。

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因此,这就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