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 经 济 地 理 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概念:1. 城市区位型工业及其特点概念: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但收益回报很高的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

特点:其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

2连结度:表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β越大,说明交通网络越发达。

= 边的数量/顶点的数量(β表示交通网连结度)3.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A i i 点到其他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大,说明不同顶点间移动更难。

(比较的是网络内部的顶点)(D ij 为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j=1改为i=1) 4.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表示各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比较的是不同的网络间的通达性)5.供应园商: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指围绕某一使多种原材料的组装企业而形成的为该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商的聚集区。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P406.能源的分类:VE =β∑==n j ij i D A 17、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8、交通运输发生的前提(美.乌尔曼):互补性、干扰性(可介入性)、可运输性。

经典: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典: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宏观
(全球分工与合作, 90年代后)
24
三、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领域的扩展(与各学科交叉) 2.研究思想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软科
学思想+系统科学思想 3.研究手段的进步:信息收集、处理与
分析的可行性研究;)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地域(人地关系)复杂系统的研 究(可持续发展)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之间 的关系研究(我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4)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劳
动就业) (5)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权力
21
图2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22
图3: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学 科 完 善 程
规律 分析 (前提、边界记)
(过程、成因)

描述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生产建设需要
思维能力需要
23
图4: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尺度演变示意图
微观
(企业区位, 二战前)
中观
(区域经济, 50-70年代)
15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 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导致变化的原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 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位原因,更不能揭 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
16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7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杜能圈形成机制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绪论
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 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 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 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 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 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 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 32650 字。共 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 4篇。
《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 《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 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禹 贡》所说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
作用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 史志描述 商业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研究
史志描述
国内的《山海经》 《禹贡》 《五藏山经》 希腊的《地理学》 春秋战国以后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
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 《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 第二节 电子工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
版(1994)
分布和扩张。
马西(D.Massey),《劳动空
8.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社会
间分工:社会结构和生产地理》
关系差异和相互关联的产物。 第二版(1995)
归纳总结:
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 动的空间方面;

1·经济地理学导论

1·经济地理学导论

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经济效果,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与扩 散理论,以及孵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创新的区位条件。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体系的强有力的组织理论,精确地解释 经济现象;市场潜力是量度市场接近状况的十分重要概念,循环
积累因果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演化上令人信服,同样也具有现代
中的问题。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信息地理学等
公司(企业)地理学
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 其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
究,公司的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 发展等。
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农村工业企业、国有企
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 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成果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 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等等,均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
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
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
第一章 绪论
一、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史志描述 1 古代经济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2 近代经济地理学 3 现代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新范畴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经济 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加之实践的检验,经济 地理学由过去那些“区位论”、“生产布局”相 应地发展到空间理论和信息论,重在分析机制因 素,时空的变化也更加深刻了。 本学科比较综合,具有广阔的区域空间、复 杂的内涵,其学科的创新在于在时空耦合度上使 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 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 色的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消费体系。着重分析 了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与研究趋势,强调用 科学方法来检验以前的结论,用统计方法(层面分 析)来解释数量关系,用GIS的分析法来印证空间 布局的合理性。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目录•内容提要•序•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二、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二、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二、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五、理论与现实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五、理论与现实•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五、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六、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第四章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一、贝利和加里森的中心地模型•二、中心地的等级性•三、中心地系统的变化•四、人口密度与中心地•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一、在集市研究上的应用•二、在国土规划与整治中的应用•三、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二、企业的空间扩张•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五、模式比较及在中国应用•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二篇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一、区域产业分类•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关系•一、城市的一般特征•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四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二、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第五节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一、技术与技术创新•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建设与管理•四、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一、经济区•二、经济区划•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 - 涓滴效应学说•二、梯度推移学说•三、中心 - 外围理论•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第二节区际联系•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二、区域分工理论•三、区域合作理论•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篇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发展历史•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一、技术进步•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四、国际经济协调•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一、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三、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四、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第四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第一节车工业•一、汽车及汽车工业•二、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布局变化•第二节电子工业•一、生产格局的全球化•二、消费市场的全球化•三、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是重要区位因子•第三节服务业•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二、现代服务业特征•三、邮电通信业及其布局•四、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布局•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全球化与当地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一、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二、不同地区全球化效益的差异•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关系•四、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五、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一、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二、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第二节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一、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二、区域人口、就业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三、项目评估与方案优选•第三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新产业区研究•一、新产业区概念由来•二、新产业区研究的主要问题•三、研究新产业区的意义•第二节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二、福利地理学( Welfare Geography )研究•第三节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一、新贸易理论( new trade theory )•二、对经济地理学传统的看法•三、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四、克鲁格曼经济地理研究的特点前言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1、后者研究供求关系规律
研究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 分配生产各种 商品等
2、前者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规律,
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2)国内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 区域规划 (3)国内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 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 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
二、学科体系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3、交通运输地理学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的企业区
位与环境,中观尺度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1、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 系的一般原理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 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
4、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科体系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1、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的条件、因素、特 点和发展预测 2、全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新 开发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 3、已开发地区的综合发展问题, 4、骨干工业项目或综合体方案的论证
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作用
3、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绪论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绪论

5、现代区域经济学 魏后凯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 绪论
§1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3
§1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经济地理学?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空间范围 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目的 六、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动力
11
中国学者的观点: 中国学者的观点: 胡兆量等 《经济地理学导论》1987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 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
12
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 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1997
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 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理系 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 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 和优化调控
16
钱学森提出的十大科学体系包括自然、社会、 数学、系统、思维、人体、军事、文艺、行为 和地理科学。 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对象: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或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 科学
17
自然地理学: 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质 学、气候学、水文学 、 动物地 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环境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人口、聚落、 文化、政治、军事、历史 和行为地理学等 区域/专论地理学 世界、各洲、各国、各省、 市、县、流域等地理学 遥感、GIS、计量、地图等
4
一、什么是经济地理学?
欧美学者的观点: ECONOMIC GEOGRAHY 1986 By J.O. Wheeler & P.O. Muller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 K. Feegen)和康斯坦丁
诺夫(O. A. 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
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强化了政府的 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三)经济地理学 1. 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 F. Lomonosov)在他
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2. 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 Götz)在《柏林地理
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 时期:17世纪以前 2. 特点 (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 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 关于经济地理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的观点
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 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
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来揭示经济地理学研 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学者的观点被引入 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葡萄牙的航海船队首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并开辟 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通过新航路,垄断了 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西班牙也极力支 持海外扩张,支持哥伦布的海上航行,最终发现新大陆(即 美洲),成为继葡萄牙后的又一海上强国。新航路的开辟又 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 开始建立。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第三版)读书笔记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第三版)读书笔记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第三版)读书笔记第一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科学性质:自然科学?边缘性科学?特性:地域性、综合性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人口是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的条件,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Settlement Geography),研究人类居住的居民点的形态及其地域分布规律;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上政治的地域分异的科学,研究国家的划分、类型、领土、政治地理位臵、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内的行政区划分以及边界等内容;历史地理学(Historioal Geography),就其广泛的意义来说,包括自然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地理学第三节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任务商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系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

包括通论的经济地理学(GeneralEconomic Geogrphy)和专论的经济地理学(Special Econo-mic Geography)两大部分。

第二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第一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

一、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第二(次)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第三(次)产业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

二、产业结构演变英国经济学家C.G.克拉克: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的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第二次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呈上升趋势,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而服务部门(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2019/12/11
39
公元9世纪之后,地方志开始盛行, 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地理资料。
2019/12/11
40
国外的经济地理研究
公元前后: 古希腊历史与地理学家斯特拉波 著《地理学》17卷
记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些 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包括 了物产、风俗习惯等。
2019/12/11
41
公元9世纪: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地方志,记述 地中海和西方各地的物产、商业及交通情 况。
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研究
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
表面的空间差异。
2019/12/11
4
THE GLOBAL ECONOMY: Resource Use, Locational Choi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93 By B. Berry, E. C. Conkling & D. M. Day
经及其发展, 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
2019/12/11
5
(二) 前苏联学者看法
(1)区域学派 代表人物: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
什金。 学术观点: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
合体或经济区。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 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 径和地理配置规律。
2019/12/11
37
公元前2-1世纪(西汉时期):
《史记》 “货殖列传” 章 作者:史学家司马迁
记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人口、物产、贸易和城市。
2019/12/11
38
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
《汉书》”地理志”、“食货志” 作者:史学家班固
对汉朝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了 较详细地记载,包括户口、物产、城 镇、赋役、仓储、采矿、市场等。

【免费下载】经济地理学

【免费下载】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序论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从侧重于对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微观分析,变化到对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的分析。

50年代以后研究区域尺度再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研究区域之间的发展问题。

最后再发展到研究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战后以来,作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规范性分析:从某一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到实证分分: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到行为主义分析: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到结构主义分析: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在区别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有哪些?(1)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人们对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已从本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长”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来。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①效率至上②威廉逊的倒“U”型曲线论③胡鞍钢主张两者兼顾但偏向于公平。

(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直接影响(技术、管理、产业关联)间接影响企业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并非完全重合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6.区位: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现代区位理论把区位定义为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7.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其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主体:指区位中占有其场所的事物。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彖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索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屮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9、试述半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除了教材上讲解之外,还有哪些?为什么?)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国内学者的观点
• 张迪祥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特点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 吴传钧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 以理解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仍然是生 产的地域布局体系”; • 陈才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分布及其经济地域系 统的科学”; • 董明辉 “经济地理学应该是研究产业分布及其地域 经济综合体的形成过程、发展条件和规律的科学”; • 金其铭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结构 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 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等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 尝试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 瓦伦纽斯(1622~1650)德国地理学家。早年 学习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医学。后迁居荷兰, 研究地理。首创地理学分类,将地理学分为普 通(或通论)地理学和特殊(或专门)地理学,前 者研究地球总的情况,解释各种现象的性质, 后者描述每个国家的结构和位置。著《普通地 理学》内容包括4个方面:数理地理、气象学、 水文地理和地形,有许多精辟论述,影响地理 学一个多世纪。 • 奇泽姆 商业地理学的创始人。他著有《商 业地理手册》,多次再版,成为地理名著之一。 他用大量的世界贸易资料阐述了贸易的地理规 律。最后家产无数。
• 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 家。《地理学》在斯特拉波去世前不 久完成,除第7卷外全部保存下来。该 书第1、2卷为绪论,讨论了以天文学 和几何学为基础的数理地理以及研究 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地理学,第3~17 卷分论当时欧洲人已知的世界各地区, 按政治单元进行区域描述,内容包括 自然特征、物产、城市、居民及其生 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其中8卷写欧洲, 6卷写亚洲,另一卷可能写利比亚(今 非洲,即第7卷)。《地理学》是西方 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对西方 地理学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国最古⽼的经济地理⽂献是:《⼭海经》和《禹贡》。

3、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三个变化):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分迅速,成果⼤量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分析所依据的⽂献并不局限于经济地理学家的成果。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兼顾部经济效果何如企业的外部经济问题,更多的关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经济地理学研究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研究思维⽅法的变化:当今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多为各种研究尺度、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研究⽅法、各种研究思维⽅法兼蓄并存。

4、★学科体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如下分⽀学科。

(⼀)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的⼀个分⽀。

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般原理。

如关于⾃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式和技术⽅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

(⼆)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

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的形成与发展、⽣产地域分⼯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在总结各部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法,并⽤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包括农业地理学、⼯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经济地理学。

(四)公司(企业)地理学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 K. Feegen)和康斯坦丁
诺夫(O. A. 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
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强化了政府的 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图1-5 地理学学科划分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 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 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 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 分支。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某区域(如深圳、广东、中国、东亚) 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空间关系及其与 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等。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对象,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
球企业区位。 20 世纪60 年代初开始的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关注
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 (三)研究方法论的变化
规范性分析(如区位论)→实证主义分析(如计量方法) → 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多维转向(文化转向、制 度转向、关系转向等)。
图1-3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 重要影响。要学好经济地理学,应该具有相关自然科学(自 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 了解一些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理论。
经济地理学对于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也起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了解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有助于对自然 地理变化规律的理解。
1. 经济地理学可以分析经济增长的区域来源,并提供解 释区域发展先后格局的理论。
2. 经济地理学可以独到解释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
3. 经济地理学可提供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论解释。
二、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实践意义
1. 经济地理学是素质教育重要部分。可引导人们从区域 关联、自然与经济关联、地方与全球关联的综合视角分析问 题。
图1-1 山海经与史记封面
图1-2 斯特拉波画像及其著作的英文版封面
(二)商业地理 1. 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 特点 (1)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
点之一。 (2)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
行解释。 3. 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交通运输业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信息业地理学
(四)公司(企业)地理学 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
关系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究,公司的 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发展等。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 时期:17世纪以前 2. 特点 (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 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电子教案
早期制作 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覃成林 张文忠
后期制作 统筹:樊新生 参与人员:朱纪广、娄帆、文玉钊、胥亚男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本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全书结构及篇章安排。
本章要点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学科、经济学、自然科学、技术
学科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重点。 全书的内容结构逻辑。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 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该研究包括:(1)微观尺度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 (2)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3)宏观尺度上 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图1-4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格局及其与地理
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 经济活动的内容 从产业角度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属经
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2.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
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案例2:全球范围内大国的崛起
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首播的电视纪录片《大 国崛起》,记录了500年以来,相继崛起的9个国家,它们分 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 罗斯、美国。不同时期的世界经济特征有很大差异,如果国 家的区位优势与当时的全球经济特征相适应,则实现繁荣的 概率将大大增加,区位成为国家能够强大起来的重要条件。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 关于经济地理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的观点
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
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来揭示经济地理学研 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学者的观点被引入 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5. 区域差距诊断建议。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我们可以研 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因素,并 为缩小这些差异提出建议。
案例1:十堰市“二汽”选址及区位变迁
“二汽”,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简称,现今的东风汽 车公司。该汽车项目于1952年底提出,1969年9月在湖北省 十堰市进行建设,1992年9月1日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从地 域上看,“二汽”所在的十堰市位处湖北、重庆、河南、陕 西四省(直辖市)交界,深入中国腹部;群山环抱,交通不 畅。近年来,企业区位已明显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 司总部于2003年迁往武汉市。
3. 经济活动空间格局 经济地理学研究一定尺度上的经济空间差异,研究区域 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 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 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 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三)经济地理学 1. 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 F. Lomonos。 2. 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 Götz)在《柏林地理
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2. 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 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 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 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2)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 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 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 么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经济地 理学在发展中借用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 规律的科学。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 时,应该考虑国家制度等生产关系的影响。
(一)研究尺度的变化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尺度经历了从企业区位、
区域向区域之间不断拓宽的变化。 具体来看是: 单体企业区位的微观分析→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
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并进而研究全球的区 域关系。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单部门企业区位→多分部企业区位→跨国企业区位→全
航海、贸易与殖民扩张
15世纪至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崛起,地处沿海 的区位成为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欧洲 出现了对商业资本和财富的狂热渴望,主要贸易品则是来自 中国、印度和南洋各群岛的丝绸、宝石、香料等奢侈品。由 于当时与东方的贸易被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垄断,葡萄牙和 西班牙率先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 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实践意义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理论意义
葡萄牙的航海船队首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并开辟 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通过新航路,垄断了 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西班牙也极力支 持海外扩张,支持哥伦布的海上航行,最终发现新大陆(即 美洲),成为继葡萄牙后的又一海上强国。新航路的开辟又 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 开始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