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完整《长相思》纳兰性德ppt课件
合集下载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共18张PPT)
为什么要强调“身”? 表现身心分离的痛苦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请同学们想象词中景色,再读这首词。边读边 思考:作者干什么去了?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诗人跟随军队去关外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 着“夜深千帐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的?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边,指山海关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 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 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 受到了什么?
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让我们感受到将士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的情景与艰辛。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
思乡之心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故乡
诗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 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难道将士们的家乡真的没有风雪声吗?诗人 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和在塞外征途中听 到有什么不同呢?
塞外征途中 思乡之情
听到的只有嘈杂的风雪声。
家乡
有亲人、朋友相伴,是温暖、 舒适、宁静、祥和的。
凄凉
孤寂
想家
和家人团聚的景象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词人通过对将士们远赴关外长途跋涉 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深深的__思__乡___之情。
下 课
小知识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 渐青”“相思令”等。出自《古诗十九首》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一句。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ppt课件
• 纳兰容若18岁中举,22岁考上进士,名闻天下。作为相国的爱子、康熙皇帝宠信的 一等侍卫、文人名士爱重的大才子,纳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他的家世、他的地位、 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无疑是当时窈窕淑女心中的偶像。可是纳兰一生并 不快乐,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惆怅……触目皆是。他有过如花 美眷,可是诗意的生活只有3年,妻子便香销玉殒。他有过红颜知己,可他的这位绝 色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
ppt课件
21
• 下片词人转入了相思恋中。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 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 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 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 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 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风”、“雪”这两个意象孕育 着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纳兰 性德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一更”又 “一更”重叠复沓,在对风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的进程。 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之中,让人心烦意乱,却又无可 奈何,只能埋怨夜太长。
ppt课件
26
•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 “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 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 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 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 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 不寝的原因。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 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 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 “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 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 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 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 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 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长相思 课件(共20张PPT)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 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 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 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 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 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 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 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 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词人通 过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与细致描写,表达了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纳兰词风】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清新隽秀, 自然超逸”,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 染”(《蕙风词话》),这都指出了纳兰词的一个 鲜明的特征:真——情真景真,意境天成。这首小 令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 染柔婉的乡思意绪,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 造语朴素,自然真切。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 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 赐进士出身。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 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 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 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
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是清代最著 名的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 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 作。也能诗。
长相思-纳兰性德-PPT
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
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
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 谓是水到渠成。
2021/3/11
14
•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 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
2021/3/11
13
• 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
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
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
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
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
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
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
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
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 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2021/3/11
9
木兰辞(节选)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021/3/11
10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 帐灯。
•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 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 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 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 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 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 可奈何的。
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
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 谓是水到渠成。
2021/3/11
14
•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 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
2021/3/11
13
• 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
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
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
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
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
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
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
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
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 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2021/3/11
9
木兰辞(节选)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021/3/11
10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 帐灯。
•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 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 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 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 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 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 可奈何的。
2024版长相思(纳兰性德)完美版ppt课件
针对性点评
针对每位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具体的点评和建议,帮助学生发 现自身不足并提升朗诵水平。
朗诵技巧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朗诵技巧指导和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朗诵技巧。
鼓励与激励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 动力。
29
06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提问与讨 论
34
2024/1/28
17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现实意义
Chapter
2024/1/28
18
爱情主题及其普遍性
2024/1/28
相思之情的描绘
作品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 主人公对心爱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 尽期盼。
爱情主题的普遍性
作品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性,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人 们更加珍视和追求真挚的爱情。
2024/1/28
3
纳兰性德生平及成就
•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 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 兰成德。纳兰性德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
•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 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 进士出身。
21
04
纳兰性德其他代表作品简介
Chapter
2024/1/28
22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在官场中遭受排 挤,感到孤独无助,因此 写下此词来表达内心的决的形式,表 达了词人对于友情和爱情 的珍视,以及对于世俗纷 扰的厌恶和决绝。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路程艰难
读诗的下阕。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涉水, 还经历了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环境恶劣
我们的作者离家千里之外,只能在梦里和家人团 聚了。但是,他如愿了吗?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 如愿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着“夜深千帐 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 象呢?
学习下阕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故乡
思乡之心
gēng (更改)(三更半夜)
更 gèng (更好)(更加)
思考:作者心向何方? 答: 心在故园。
整体回顾
读诗的上阕。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这一路上他走得 容易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旅程 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动态描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 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 是无可奈何的。
写出了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静态描写
“夜深千帐灯”一句由动到静,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 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 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读诗的下阕。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涉水, 还经历了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环境恶劣
我们的作者离家千里之外,只能在梦里和家人团 聚了。但是,他如愿了吗?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 如愿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着“夜深千帐 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 象呢?
学习下阕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故乡
思乡之心
gēng (更改)(三更半夜)
更 gèng (更好)(更加)
思考:作者心向何方? 答: 心在故园。
整体回顾
读诗的上阕。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这一路上他走得 容易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旅程 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动态描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 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 是无可奈何的。
写出了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静态描写
“夜深千帐灯”一句由动到静,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 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 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长相思纳兰性德 ppt课件
纳兰性德, 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词人, 其悼念亡妻之词情真语挚,凄婉动人, 广为世人传唱。 曲折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纳兰性德 的性格,也让他的悼亡词拥有独特的 韵味,每一首都是他血与泪的诗话。
2020/4/18
思乡(亲)缘由: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 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内在―― 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
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 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 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2020/4/18
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面的诗句说 明了怎样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
远离故乡,行军途中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行军十分艰难。
风一更,雪一更
一会刮风,一会下雪,天气非常恶劣。
2020/4/18
思考
1、“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帐篷之多,说明将士之多。声势浩大。
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
• 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2020/4/18
(一)梳理内容
1.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 “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1.山海关
2.山海关那边
3.山上
4.船上
5.营帐里
2020/4/18
6.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身在征途
2.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心系故园
安扎的营帐,望去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 2。、你从“故园无此声”体会到什么?
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溯雪之声的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的静谧更显 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 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课件(共17张PPT)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 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 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山 一程,水 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山 一
千山万水
程
,
跋山涉水
水
一 程
山高水长
山
一
程
, 水
思乡
一
程
路途艰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榆关 山海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为什么会“夜深千帐来自呢?”思乡失眠
gèng: 意思:再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唐)《登鹳雀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 /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 /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道路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本首词上片的意思
平
算
乐
子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 楞(léng)伽山人。清代词人。其文 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 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
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认识字词
本篇多音字
gēng:意思: 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
三更灯火五更鸡,
更
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唐)《劝学》
长 相 清 纳兰性德 思
2023年12月31 第一课时
歌古
词 是 什 么 ?
。代 流
行
的
诗
词的基本常识
· 词牌名 清平乐 村居 题名
【宋】辛弃疾
上片(阙)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山 一程,水 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山 一
千山万水
程
,
跋山涉水
水
一 程
山高水长
山
一
程
, 水
思乡
一
程
路途艰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榆关 山海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为什么会“夜深千帐来自呢?”思乡失眠
gèng: 意思:再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唐)《登鹳雀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 /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 /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道路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本首词上片的意思
平
算
乐
子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 楞(léng)伽山人。清代词人。其文 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 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
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认识字词
本篇多音字
gēng:意思: 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
三更灯火五更鸡,
更
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唐)《劝学》
长 相 清 纳兰性德 思
2023年12月31 第一课时
歌古
词 是 什 么 ?
。代 流
行
的
诗
词的基本常识
· 词牌名 清平乐 村居 题名
【宋】辛弃疾
上片(阙)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课件(17张PPT)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说 的最好。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 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 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 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故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作者在词中描画了哪些景物?
山水、山海关、风雪、 千帐灯、故园。
《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 想感情。
《长相思》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寻思念,也 反应了词人期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读一读,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想象诗句描画的景象。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中的照是静态的,清泉流是动态的。 前一句描画了一幅松林图,后一句描画了一幅清 泉流动图。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
复使用,突出了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巨。。
风一更,雪一更,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
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更,整夜风雪交加。
园无此声。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
雪声。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诗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 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故乡没有这样 的声音啊。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结尾这一句直接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爱恋 之意。
采用了映衬的写法,用帐外的寒冷来映衬故乡的 温暖,写出了战士们身处寒风暴雪之中,听到帐外的 凛冽寒风,而产生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 词牌名。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纳兰性德精品ppt课件
白居易词: 思恨绵绵、怀人念
远的抒情小词。
2021/3/7
CHENLI
13
【拓展延伸】
关于思乡的诗词: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2021/3/7
CHENLI
9
【探究讨论学习】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能确定是在哪里吗? 2、有人说词中“一”字、“身”字用的好,请分析这两字的好处。 3、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 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词从整体上写了什么内容?词中最能引起共鸣的是哪一 句?试谈谈你的看法。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2021/3/7
CHENLI
6
【请运用注释独立翻译诗歌】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2021/3/7
CHENLI
14
【拓展延伸】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长相思_纳兰性德_演示文稿ppt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y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
pàn
zhàng
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guō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自学要求: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 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 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 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 之声。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什么? “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1、体裁是什么(是诗还是词)?
2、了解作者
3、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榆关 那畔
更
聒碎
乡心 故园 此声
4、理解词句的意思
5、“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什么?
6、“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7、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 纳兰性德: 清代第一词人。 词集名为《纳兰词》 他的词主要描写离 别相思之情。
榆关 : 山海关 那畔 :那边,此处指关外 更: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 聒碎: 声音嘈杂 乡心: 指思乡之心 故园 :故乡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 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 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 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y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
pàn
zhàng
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guō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自学要求: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 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 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 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 之声。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什么? “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1、体裁是什么(是诗还是词)?
2、了解作者
3、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榆关 那畔
更
聒碎
乡心 故园 此声
4、理解词句的意思
5、“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什么?
6、“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7、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 纳兰性德: 清代第一词人。 词集名为《纳兰词》 他的词主要描写离 别相思之情。
榆关 : 山海关 那畔 :那边,此处指关外 更: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 聒碎: 声音嘈杂 乡心: 指思乡之心 故园 :故乡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 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 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 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课件ppt
其父:纳兰明珠
❖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的权臣,历任内务府 总管(正二品)、刑部尚书(从一品)、兵部尚书、都察 院左都御史(从一品)、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太子 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 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 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 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 纳兰明珠的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 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 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 子、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 亲戚关系。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 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 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 出山海关,《长相思》作于出关 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 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 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 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 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 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词。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 字容若。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 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兰—— 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 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
【拓展延伸】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纳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他的家 世、他的地位、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无疑是当时窈窕淑女心
一 中的偶像。可是纳兰一生并不快乐,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
才 断肠、惆怅……触目皆是。这位天生富贵的公子,自诩不是人间富贵花。
子
他有过红颜知己,可他的这位绝色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他有过如花 美眷,可是诗意的生活只有3年,妻子便香销玉殒。再加上上层政治党争
∣纳 倾轧的污浊内幕,使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故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
兰 年仅三十一岁。
性
德
.
4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 诗词成就: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浑之作。词集名《饮水词》。
.
5
评价: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纳兰:“纳兰容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 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 来,一人而已。”
拟古绝决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霄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
1
长相思
————纳兰性德
.
2
赏析指导:
置身诗境:在欣赏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想象和联想,将作者所描绘的意
象或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想中的自己
.
15
无题
——潇雨湘竹
一夜清歌动九城,咫尺之内千外情。 铅华洗尽浮华梦,衣袂飘飘对月影。 羁旅苍狗浮云倾,世情惨淡苦经营 。 只道深情常误我,佯狂不解风月冷。
.
16
我看到了 辗转反的侧画面。
我看到了 抬头仰的望画面。
我看到了 孤独沉的思画面。
.
10
2、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我看到纳兰的家乡: 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乐居图 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夜景图 一幅拥有天伦之乐的生活图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11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 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缘景明情 在 : 具体阅读某一作品时,我们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
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独特的意境美。
.
3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 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好读书。经
清 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评:“《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 遗 。”
清末梁启超评纳兰性德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
6
诵 读 、体 会
.
7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
8
一、诵读并初步感悟
1、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骑马随军奔向了山 海关,他还住在军营的帐篷里。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 作者身在征途上。
2、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心系故园.9 Nhomakorabea二、置身诗境,展开想象,缘景明情,读出词情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和情景? 我看到了 跋山涉的水画面。
孤独、思念、期盼 煎熬、痛苦、伤感
.
12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
13
随堂练习:
“纳兰性德”我想对你说
.
14
容若就是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我们 总是能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抑或是臆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