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法制度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课件
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知识拓展]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二、清朝军机处 1.设立: 雍正帝 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 2.官员职权:主要官员为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主 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4.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 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君主专制制度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 民族融合起过积极作用。 2.到19世纪,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与落 后。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与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形成鲜 明对比。 3.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 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以致无力对抗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过程:相继平定六国。 3.秦朝疆域的拓展
4.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建立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郡县制的建立
宋代:路、州、县。 元代:省、路、府、州、县。 (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特点 (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 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 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 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一直沿用了下来。 (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教学课件】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示范课件
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
富国强兵,分最明终,统臣一民必六守国法,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如秦律、汉律、唐律、 明律、清律等。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出土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现藏于湖北省博 物馆。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共1155枚,残片80枚,分 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中法律 部分记载了秦代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包括 《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 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 《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18种,律名或其简 称写于每条律文尾端,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 手工业等方面。
1.先秦时期的法治 (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 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三月,郑人铸刑书。
——《左传·昭公六年》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先秦时期的法治
逐句的解释,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
《
唐
在一起,于永徽四年十月(公元653年)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
律
疏
于律文之后颁行。计分12篇,共30卷,称为《永徽律疏》也称《唐
富国强兵,分最明终,统臣一民必六守国法,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如秦律、汉律、唐律、 明律、清律等。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出土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现藏于湖北省博 物馆。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共1155枚,残片80枚,分 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中法律 部分记载了秦代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包括 《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 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 《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18种,律名或其简 称写于每条律文尾端,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 手工业等方面。
1.先秦时期的法治 (2)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 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三月,郑人铸刑书。
——《左传·昭公六年》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先秦时期的法治
逐句的解释,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
《
唐
在一起,于永徽四年十月(公元653年)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
律
疏
于律文之后颁行。计分12篇,共30卷,称为《永徽律疏》也称《唐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课件
【知识助学】 理解宗法制的三个关键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3)两对关系: ①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 ②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归纳总结】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宗法制:
1、含义: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 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它们的关系是 相对的。它们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 隶属关系。
【知识助学】 1、用数字归纳法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人 集中 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二对 矛盾
三个
中央 官职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 地方 郡、县、乡、里 机构
【知识助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 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及国家最高权 力于一身。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特点: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 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②职权:
三公 丞相
“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 分管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中国古代史PPT课件
文化制度
分封制 里
王臣
表
宗法制 血缘
政治制度
2、关于“封建”一词的理解
• (1)中国古代的封建论 • (2)近代西方的封建论 • (3)现代五种社会形态的“封建”论
立“(((周专分220制王。21001集子0”0年9权弟8这广海上制,南句东海度以单话单,为历科指科但屏史)皇藩的),秦帝”是“A统之,组封一子是1建后、历)社,弟代““会封分封废王封”建封,子的建亲一弟概,戚直的念立延主,是郡续要以县近到理藩”明由代屏,清。确。引入中 血国缘的分A封.。分长封右期制存图在所说示明柳B.宗井元田的制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演变过程
选官标准 选官方式
• 西周: 世卿世禄制 • 战国:军功授爵
家世 军功
世袭
• 西汉:察举制和征辟制 品德
• 魏晋:九品中正制
门第
举荐
• 隋唐:
才能
考试
产生的原因:公正、公平
科学
科举制 演变过程:
评价:
• 材料一:由于中国的文官体系具有地区的代表 性,能网罗全国人才,因此,文官体系在国家与 社会的对抗过程中往往并不落下风,所以说中国 王权并不绝对专制,文官体系在国家与社会的对 抗过程中,是主要的抗衡力量,具有特别的功能。 又因为文官制度选拔的背后有一大堆社会精英, 他们受过专业训练,等着出仕,但能够出仕者往 往只是其中少数,而未出仕仍在社会的一端,站 在儒家意念的立场,监督政府的作为。为了要培 养文官制度,中国同时也培养了一大群以天下为 已任的士大夫,带动社会来抗衡国家
也是相当沉重的。它以所谓公平的手段,维护和延迟了最 不公平的皇权专制主义,而且,它使古代中国社会的数十 代精英丧失了选择力,也丧失了创造力,不知道除自己所 奉行的价值观之外还有另外的价值观,不知道除了做官和 准备做官这个“专业”之外还有其他专业,如科学方面 种种专业。……官僚士大夫炙手可热,其规模也越来越庞 大,作为后的一部分,一个附属物,与皇权原则上不构成 紧张关系,当然也谈不上是皇权与平民之间的“中间等 级”。
宗法制度ppt课件
宗法-30
• 宗法制度概述 •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 宗法制度的影响 • 宗法制度的代
01
宗法制度概述
宗法制度的定 义
01
02
03
宗法制度
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即由正妻 所生的长子继承家族的族 长和财产。
宗法制度的作用
家族结构
宗法制下的家族组织通常包括族 长、族人、庶子、妾等,形成一
个复杂的家族结构。
家谱制度
为了维护家族血缘关系的清晰,宗 法制下实行家谱制度,记录家族成 员的世系和血缘关系。
家庙与祠堂
宗法制下的家族通常设有家庙或祠 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 族成员聚会和议事的场所。
宗法制下的族权与政权
族权与政权的融合
家利益。
02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的基本原 则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 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继承家族地位、财产和权力。
亲疏有别
在宗法制下,家族成员的 地位和权利根据血缘关系 的亲疏而有所不同。
男尊女卑
宗法制强调男尊女卑,男 性在家族和社会中占据主 导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 地位。
宗法制下的家族组织
宗法制度的特点
01
02
03
04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确定家族成员的地位和权利。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其他子女无法享有同
等权利。
尊卑有序
在宗法制度中,家族成员的地 位和权利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不得逾越。
家国一体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与国家是 相互联系的,家族利益服从国
• 宗法制度概述 •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 宗法制度的影响 • 宗法制度的代
01
宗法制度概述
宗法制度的定 义
01
02
03
宗法制度
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即由正妻 所生的长子继承家族的族 长和财产。
宗法制度的作用
家族结构
宗法制下的家族组织通常包括族 长、族人、庶子、妾等,形成一
个复杂的家族结构。
家谱制度
为了维护家族血缘关系的清晰,宗 法制下实行家谱制度,记录家族成 员的世系和血缘关系。
家庙与祠堂
宗法制下的家族通常设有家庙或祠 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 族成员聚会和议事的场所。
宗法制下的族权与政权
族权与政权的融合
家利益。
02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的基本原 则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 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继承家族地位、财产和权力。
亲疏有别
在宗法制下,家族成员的 地位和权利根据血缘关系 的亲疏而有所不同。
男尊女卑
宗法制强调男尊女卑,男 性在家族和社会中占据主 导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 地位。
宗法制下的家族组织
宗法制度的特点
01
02
03
04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确定家族成员的地位和权利。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其他子女无法享有同
等权利。
尊卑有序
在宗法制度中,家族成员的地 位和权利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不得逾越。
家国一体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与国家是 相互联系的,家族利益服从国
高中语文 高考 文化常识《古代宗法制度》课件(23张PPT)
2、宗庙主(昭、穆、祠)。 宗子权力的 象征是他们所主持的宗庙。在周代,大宗是
9
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 范围内近亲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 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 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 其他大事如冠、婚娶、盟誓等,都必须在宗 庙里进行。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 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 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 祖”和“敬宗”,这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 信条。除祭祀、盟誓外,宗子还有权掌管本
(二)家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1、族祠:同一宗族人祭祀先祖祠堂。 2、族谱:记载同一宗族每个人(一般为 男性)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辈份排列、 婚娶繁衍、迁徙移居、功德事业等的史书。 (史学上称谱谍学) 3、族规:同一家族中关于教育训诫、奖励 惩罚本族人的种种规定。(简称家法)第一 部族规是三国魏人田畴所作。唐前族谱只是 族规或家规;宋后成为国家规定、法律法的 补充。
5
《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 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妻多儿女多,财产(包括权力地位等)继 承就得立规矩,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产生的 主要原因。嫡长子继承涵盖全社会: 天子—嫡长子(二代天子)—嫡长子(三代) 诸侯—嫡长子(二代诸侯)—嫡长子(三代) 大夫—嫡长子(二代大夫)—嫡长子(三代) 士—嫡长子(二代士)—嫡长子(三代士) 家长—嫡长子(二代家长)—嫡长子(三代)
2
(二)部落酋长制(尧 舜两代) 1、少数部落发展壮大,别的部落被消灭或
沦为臣属,大部落领袖群雄 2、私有制苗头出现逐渐蔓延。 (三)奴隶社会(夏、商两代) (1)私有制苗头出现与蔓延,形成私有制。 (2)夏朝是第一个私有制国家(家天下) (3)最早和私有制国家是最野蛮的奴隶制 (4)商朝前期承夏制,后期向分封制过渡 (四)宗法分封制(西周、春秋战国)
9
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 范围内近亲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 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 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 其他大事如冠、婚娶、盟誓等,都必须在宗 庙里进行。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 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 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 祖”和“敬宗”,这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 信条。除祭祀、盟誓外,宗子还有权掌管本
(二)家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1、族祠:同一宗族人祭祀先祖祠堂。 2、族谱:记载同一宗族每个人(一般为 男性)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辈份排列、 婚娶繁衍、迁徙移居、功德事业等的史书。 (史学上称谱谍学) 3、族规:同一家族中关于教育训诫、奖励 惩罚本族人的种种规定。(简称家法)第一 部族规是三国魏人田畴所作。唐前族谱只是 族规或家规;宋后成为国家规定、法律法的 补充。
5
《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 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妻多儿女多,财产(包括权力地位等)继 承就得立规矩,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产生的 主要原因。嫡长子继承涵盖全社会: 天子—嫡长子(二代天子)—嫡长子(三代) 诸侯—嫡长子(二代诸侯)—嫡长子(三代) 大夫—嫡长子(二代大夫)—嫡长子(三代) 士—嫡长子(二代士)—嫡长子(三代士) 家长—嫡长子(二代家长)—嫡长子(三代)
2
(二)部落酋长制(尧 舜两代) 1、少数部落发展壮大,别的部落被消灭或
沦为臣属,大部落领袖群雄 2、私有制苗头出现逐渐蔓延。 (三)奴隶社会(夏、商两代) (1)私有制苗头出现与蔓延,形成私有制。 (2)夏朝是第一个私有制国家(家天下) (3)最早和私有制国家是最野蛮的奴隶制 (4)商朝前期承夏制,后期向分封制过渡 (四)宗法分封制(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3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三讲 中国文化依赖的 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有如下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 专制主义严密。尤其是地主阶级的专制,不仅延 续时间长,而且存在着日益强化的趋势。 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 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 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家天下的延续 2. 封国制度不断 3.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 族权和父权 4. 家国同构 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族制度深深植根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 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 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2.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⑴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⑵经济基础稳固 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外朝(丞相)权力不断削弱→尚书台→中书省 →门下省 ⑷对人身控制严密 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 什伍法、连坐 控制生计,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3. 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 型范式。 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 型范式。 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 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用政治伦理秩序代替了法律秩序,政治大于法律, 伦理也大于法律,因而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在中 国古代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1. 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欧洲:长期以来,教权凌驾于王权 中国:凭借武力,很早就夺取并强化专制权力,神职人 员成为顺从的奴仆 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进程后: 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型,其君主专制制度的阶级 基础有僧侣、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所以专制君主在维 护旧的封建贵族的利益的同时,也拉拢资产阶级,鼓励 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 以中国、土耳其为代表的东方型或亚洲型,其阶级基础 是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 自然经济,统治者普遍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有如下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 专制主义严密。尤其是地主阶级的专制,不仅延 续时间长,而且存在着日益强化的趋势。 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 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 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家天下的延续 2. 封国制度不断 3.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 族权和父权 4. 家国同构 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族制度深深植根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 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 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2.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⑴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⑵经济基础稳固 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外朝(丞相)权力不断削弱→尚书台→中书省 →门下省 ⑷对人身控制严密 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 什伍法、连坐 控制生计,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3. 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 型范式。 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 型范式。 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 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用政治伦理秩序代替了法律秩序,政治大于法律, 伦理也大于法律,因而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在中 国古代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1. 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欧洲:长期以来,教权凌驾于王权 中国:凭借武力,很早就夺取并强化专制权力,神职人 员成为顺从的奴仆 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进程后: 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型,其君主专制制度的阶级 基础有僧侣、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所以专制君主在维 护旧的封建贵族的利益的同时,也拉拢资产阶级,鼓励 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 以中国、土耳其为代表的东方型或亚洲型,其阶级基础 是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 自然经济,统治者普遍重农抑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PT课件57 人教课标版
重合法性”。这可不仅仅是统战。
——《奠基者》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周初分封的意图是什么?
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西周初年的周人有一系列的动作:再编组、大迁徙、广殖民、泛分封 。总之 该镇压的镇压,该安抚的安抚,该酬劳的酬劳,该收编的收编。现 在西周统治者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策略只是“术”,制度才是“政” 。 制度建设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
本钱,还捞到了油水,得到了赏赐,不少蛮族从此与中原诸国平起平坐。
周用一张空头支票换取了各方国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赎买了异动之心
和武装力量,既建立了自己的统一战线,还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事实上
,只要方国承认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义上认同周的领导,何况受
封最多的还是姬姓。正是方国的加盟,周的政权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双
3、只因没留下文字?——学者的质疑
1)“古史辨”派,顾颉刚:夏存在,禹是动物,是神话。
2)西方学者:
顾先生的观点影响很大,尤其是国外影响更大。国外部分学者认为 夏文字尚未发现,因此对夏只能作为传说,不能作为信史看待。
——《夏史和夏代文明》詹子庆著,李学勤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04,P10
——以上均引自孟世凯《商史和商代文明》服与外服
目前卜辞中所见方国六十多个,与商王朝关系有友好,也有敌对战争,常是 商王征伐的对象。侯国五十多个,侯是王在外地的耳目,卜辞中的许多侯大多数 臣服于商,故被商王征伐者少。伯有近四十个,从卜辞中看侯、伯在商王朝无多 大差别。
纵观商代各地晚期文化,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商王武丁之后,商王朝周边的一些 地区,原本较为浓厚的商文化因素有所减少,各地本地的文化特色却日渐鲜明。这种文 化与东周时期各列国的文化各自形成特色的情况如出一辙。
《中国宗法制度》课件
中国宗法制度的启示和经验
中国宗法制度的发展和经验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组织和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中国宗法制度》PPT课 件
通过本次《中国宗法制度》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宗法制度的历史 背景、核心概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宗法制度的现代转型和与现 代社会的关系。
什么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基于家族和宗族的关 系,通过血缘和世袭来维持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
宗法制度的历史渊源
宗法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氏族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成为社会固有 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度的产生背景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起到 了社会稳定和治理的作用。
核心概念:宗和法
宗指家族和宗族的概念,代表了血缘和亲属关系;法指在宗族中规定的家族 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责任。
宗法制度的现代转型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宗法制度正在经历着转型和重构,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 新的需求。
宗法制度的启示与反思
从宗法制度中我们可以汲取很多启示和反思,理解和思考宗法制度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和现实的挑战。
宗法制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宗法制度与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关联,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和社会 变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宗法制度的衰落和原因
随着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进程,宗法制度逐渐衰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多方面,包括社会变迁、外来文化冲击等。
宗法制度与文化传统
宗法制度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给予了人们共同的归属感和文化认 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来文化对宗法制度的冲击
外来文化对宗法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挑战和改变着宗法制度的权威和合法性。
《中国宗法制度》课件
聚力。
维护社会稳定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和睦、尊卑有序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促进家庭和谐
宗法制度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 ,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提高家庭 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
宗法制度对现代家庭的影响
强化家庭观念
规范家庭成员关系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观念和家庭的重要 性,有助于强化现代人对家庭的重视 和归属感。
宗法制度规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 义务关系,有助于规范现代家庭成员 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传承家族传统
宗法制度传承着家族的传统、文化和 价值观,有助于现代家庭延续家族传 统,培养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宗法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变革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宗法制 度也需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需
宗法制度的发展历程
宗法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秦汉时期成为 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宗法制度逐渐与儒家伦理相融合,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伦理体系 。
到了明清时期,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 制、族谱族规、祭祀祖先等。
家族观念强调家庭和家族的重 要性,有助于维护家庭伦理道 德。
局限性
过于强调家族观念可能导致个 人自由和权利的限制,以及社
会发展的阻碍。
04
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
宗法制度与儒家思想
01
02
03
04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家族的重 要性,认为宗法制度是维护家
庭和家族秩序的基础。
儒家思想认为宗法制度中的长 幼有序、尊卑有别是社会稳定
家族观念的形成
维护社会稳定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和睦、尊卑有序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促进家庭和谐
宗法制度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 ,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提高家庭 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
宗法制度对现代家庭的影响
强化家庭观念
规范家庭成员关系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观念和家庭的重要 性,有助于强化现代人对家庭的重视 和归属感。
宗法制度规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 义务关系,有助于规范现代家庭成员 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传承家族传统
宗法制度传承着家族的传统、文化和 价值观,有助于现代家庭延续家族传 统,培养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宗法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变革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宗法制 度也需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需
宗法制度的发展历程
宗法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秦汉时期成为 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宗法制度逐渐与儒家伦理相融合,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伦理体系 。
到了明清时期,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 制、族谱族规、祭祀祖先等。
家族观念强调家庭和家族的重 要性,有助于维护家庭伦理道 德。
局限性
过于强调家族观念可能导致个 人自由和权利的限制,以及社
会发展的阻碍。
04
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
宗法制度与儒家思想
01
02
03
04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家族的重 要性,认为宗法制度是维护家
庭和家族秩序的基础。
儒家思想认为宗法制度中的长 幼有序、尊卑有别是社会稳定
家族观念的形成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21张PPT)(共21张PPT)
二、西周分封制
2、目的: 巩固统治 3、分封的对象: 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4、权利: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世袭统治权 5、义务:朝贡、军赋、力役、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7、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8、解体: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2、官员的产生和待遇不同:分封的诸侯职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封地。 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封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性质不同: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 秦汉:郡、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 汉出现州、郡、县)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8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3:32:5803:32:5803:328/28/2021 3:32:58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803:32:5803:32Aug-2128-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3:32:5803:32:5803:32Saturday, August 28, 2021
32))最商高:执宗政法集制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3)中周;:(宗分法封制制、下分诸封侯制权、力礼较乐大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
中国宗法制度 ppt课件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鉴外纪》
中国宗法制度
(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并将报 恩事亲之孝,纳入维护父家长制的轨道;孝父与忠 君相联系,对父辈的道德与义务,被推演为臣民对 君主的绝对服从;提倡孝道既强调血亲观念,以加 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又移孝于忠,以维护等级制 度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中国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 在西周建立以后。西周宗法 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中国宗法制度
西周的社会组织,是一个亲疏严明、系统分明的 血缘实体。
(1)确立了亲亲、尊尊的规则。亲亲、尊尊是以嫡长子为 中心,亲其所亲,尊其所尊。 (2)宗分大宗、小宗。嫡长子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 为小宗。 (3)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4)礼起到维护等级次序的作用。
中国宗法制度
中国宗法制度
周公确立的宗法制的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王位继承方式。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 子继承制。周王室从成立之后推行固定的嫡长子继承 制。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 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中国宗法制度
题目: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是以下哪位? A、妾二所生大儿子(25岁) B、妾一所生二儿子(23岁) C、妻所生三儿子(21岁) D、妾一所生四儿子(19岁)
历史上曾有效地维护了等级秩序,束缚了 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当社 会动荡分裂之际,又以其凝聚力和向心力,对 社会整合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 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
2.宗法制源于原始氏族 时代,于商代逐渐形成,到 周代逐渐完备。西周时期, 已确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 小宗制度。
中国宗法制度
(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并将报 恩事亲之孝,纳入维护父家长制的轨道;孝父与忠 君相联系,对父辈的道德与义务,被推演为臣民对 君主的绝对服从;提倡孝道既强调血亲观念,以加 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又移孝于忠,以维护等级制 度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中国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 在西周建立以后。西周宗法 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中国宗法制度
西周的社会组织,是一个亲疏严明、系统分明的 血缘实体。
(1)确立了亲亲、尊尊的规则。亲亲、尊尊是以嫡长子为 中心,亲其所亲,尊其所尊。 (2)宗分大宗、小宗。嫡长子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 为小宗。 (3)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4)礼起到维护等级次序的作用。
中国宗法制度
中国宗法制度
周公确立的宗法制的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王位继承方式。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 子继承制。周王室从成立之后推行固定的嫡长子继承 制。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 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中国宗法制度
题目: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是以下哪位? A、妾二所生大儿子(25岁) B、妾一所生二儿子(23岁) C、妻所生三儿子(21岁) D、妾一所生四儿子(19岁)
历史上曾有效地维护了等级秩序,束缚了 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当社 会动荡分裂之际,又以其凝聚力和向心力,对 社会整合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 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
2.宗法制源于原始氏族 时代,于商代逐渐形成,到 周代逐渐完备。西周时期, 已确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 小宗制度。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总复习PPT课件
秦 汉 隋唐 宋
郡县制 郡国制,设刺史 郡县制,藩镇(节度使) 郡县制,通判、文臣做地方官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收实权、制钱谷)
有效的解决了地方和中央分权的斗争,使地方再没有 能力威胁中央。
皇权和相权相争 秦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丞相位高权重
西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形成尚书台—— 以丞相为核心的外 朝权势丧失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总复习
回忆: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按 时间线索是怎么样的顺序?
春秋
夏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秦
隋 宋
西汉
唐 元 明
魏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清
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存在哪两对矛盾?
中央和地方
皇权和相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其最高原则是皇权至上;其根本目的就是要 确保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到中央,而集中到中 央的权力必须确保集中在皇帝手中。 自秦至清这个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着两个方 面(即两对基本矛盾)进行:一是地方权力 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是权力集中到中央由 谁来专断独裁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
1、秦朝:正式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西汉:巩固制度(汉景帝、汉武帝解决王国割据问 题,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课件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 管理;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 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 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制度
1.汉朝的中央制度 汉初:仍为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后: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
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 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 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 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 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的中央制度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 权都在皇帝手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周天 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 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 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 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 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 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2.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 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3.秦朝的文书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 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 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制度
1.汉朝的中央制度 汉初:仍为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后: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
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 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 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 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 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的中央制度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 权都在皇帝手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周天 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 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 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 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 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 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2.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 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3.秦朝的文书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ppt课件
宗法制度强调的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 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
荣。
加强政治统治
宗法制度强调的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等传统观念,有 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政治统治的稳定。
宗法制度与封建政治制度紧密结合,为封建统治提供 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宗法制度通过家族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使得封建政治 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
血缘关系决定了家族成员在宗法制度下的地位和权利,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和运行。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中的一 项重要原则,它规定了家族财产
和权力的继承规则。
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家族的财产 和权力只能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 儿子继承,这种制度确保了家族
权力的稳定传承。
嫡长子继承制与血缘关系密切相 关,它反映了宗法制下对血缘关
系的高度重视。
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
家族利益至上是宗法制度的一 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家族的整 体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的荣誉、 地位和权力都高于个人的利益 ,家族的繁荣和稳定被视为最 高的价值。
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也体现在 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 助,这种互助精神也是宗法制 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社会等级分化明显
宗法制度按照家族地位的 高低,形成明显的社会等 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
宗法制度的历史背景
原始社会血缘家族
宗法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血缘家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家 族逐渐演变为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
夏商周时期的发展
在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古 代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制度。
弘扬传统美德
宗法制度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 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采邑(领地),以及被授予对所封土地上 人民的统治权。
24
精选2021版课件
西周统治者划分为四个等级
25
精选2021版课件
诸侯又按照天子的办法分封卿大夫。卿大 夫依此比例分封士。
士是西周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阶层,一般 要靠自己的技艺和本领为卿大夫服务。
这就形成了王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卿 大夫封士的分封制。
34
精选2021版课件
二.宋代宗法制度的重建
北宋王朝时期,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力图 寻找一种新的社会政治方案来挽救封建社 会的衰颓之势,达到长治久安。
第一个重建宗法组织并获得成功的是范仲 淹。由他首创的范氏义庄保存了八百余年, 使范氏种族组织边沿不绝,维系了范氏家 族的兴盛。
35
精选2021版课件
大宗和小宗
周天子及其继承者,从君统看,他是天下的 共主,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宗族来看, 他又是天下的大宗。
西周统治者划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天子的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为大宗,其余庶 子被封为诸侯,为小宗;
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之位,位大宗,其余 庶子封为大夫,为小宗;
卿大夫之嫡长子继承卿大夫之位为大宗,其 余庶子为士,为小宗。
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6
精选2021版课件
受封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天子之封诸侯, 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三节 “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如伯禽得奄地为鲁 国,康叔得 商地为卫国)和臣民(如鲁治 奄民,卫治殷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 式。周公封康叔为卫侯,司空聃季授土, 司徒陶叔授民。
《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 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24
精选2021版课件
西周统治者划分为四个等级
25
精选2021版课件
诸侯又按照天子的办法分封卿大夫。卿大 夫依此比例分封士。
士是西周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阶层,一般 要靠自己的技艺和本领为卿大夫服务。
这就形成了王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卿 大夫封士的分封制。
34
精选2021版课件
二.宋代宗法制度的重建
北宋王朝时期,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力图 寻找一种新的社会政治方案来挽救封建社 会的衰颓之势,达到长治久安。
第一个重建宗法组织并获得成功的是范仲 淹。由他首创的范氏义庄保存了八百余年, 使范氏种族组织边沿不绝,维系了范氏家 族的兴盛。
35
精选2021版课件
大宗和小宗
周天子及其继承者,从君统看,他是天下的 共主,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宗族来看, 他又是天下的大宗。
西周统治者划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天子的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为大宗,其余庶 子被封为诸侯,为小宗;
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之位,位大宗,其余 庶子封为大夫,为小宗;
卿大夫之嫡长子继承卿大夫之位为大宗,其 余庶子为士,为小宗。
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6
精选2021版课件
受封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天子之封诸侯, 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三节 “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如伯禽得奄地为鲁 国,康叔得 商地为卫国)和臣民(如鲁治 奄民,卫治殷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 式。周公封康叔为卫侯,司空聃季授土, 司徒陶叔授民。
《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 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