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意识文献综述
阈下知觉研究中实验范式的改进
果消除了倒摄启动,启动刺激的可见度也将下降 , G en ad和 D h ee的研究进~ 步表明 ,阈下 知 rew l e an 掩 蔽语 义启 动效 应 消失 了 。值得 注意 的是 ,D — 觉 可以达 到语 义加 工的水 平 。但是 对 于这 一 问题 u
了内省 法 。实验 中 ,他们 首先 给被试 的指头 上施 的广告 可以在消费者未觉察 的情况 下 ,对其行为产
加 一个 压力 ,然后 再施 加另 ~个 略 重或略轻 的压 生 长期影 响 ,同时这种影响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一 Eisn (90 反对将 内省法作 为测量 意识 r e 16) k 力 。要求被 试按照一 个 0 3的量表判 断哪 一个压 -
报 告 了类 似 的研 究 结果 ,不 但使 用字 词发 现 了掩 接 测试 之后 或 同时进行 , 同时 两者 应该 采用 相 同 蔽刺激 引起 的语 义启动 效应 ,使 用 图片 时也是 如 的呈现条 件 。
此 。但 是 下文 我们 便会 看 到 ,这 些研 究无 一例 外
的存在 着严重 的方法上 的缺陷 。
关键词 :阈下知 觉 掩 蔽启 动范式 语义加 工
务 要 求被试进行 ~个 只有两个选项 的迫选 反应 。 一
1 阈下知觉的发现 :
研究结 果表 日 月,尽 管被 试在很 多情况下 无法辨别 压 力 的大小 ,但是 其迫选 反应 的正确率仍 然高 于
即 0 ,这 似乎 暗示 了 阈下加 工 的 对 阈下知觉 的研究 与科 学心 理学 的历史几 乎 随机 水平 ( 5 %) ii 19)在 一定 距离外 给 是 同 步开 始 的 。Jhn ebr 17 — 8 1 首 存在 。与 此类 似 ,Sds (88 o anH rat(7 6 14 ) 一 有阿拉 伯数字 或字母 的图 片 ,尽 些写 先采用 “ 阈下 ” ( bi i 1 这 个词 来描 述发 生 被试 呈现 - s l n) u m a
阈上阈下不同面孔表情下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
DOI: 10.3724/SP.J.1041.2015.01309
阈上阈下不同面孔表情下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
张美晨 魏 萍 张 钦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 北京市 “学习与认知 ”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48)
Hale Waihona Puke 被试 35 名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 (23 名女生 , 12 名男 生 , 19~23 岁 , M = 22 岁 , SD = 1.37)参加了实验。被 试均为右利手 , 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 , 身体健康 , 无情绪障碍疾病史。 因实验程序错误剔除 1 名被试 , 另外 , 剔除错误率高于 5%的被试 3 名 , 最后选出 31 人 (21 名女生 , 10 名男生 )。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 实验 , 实验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2.2 刺激与仪器
收稿日期 : 2014-11-2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1470979, 31470980);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资助。 通讯作者 : 张钦 , E-mail: zhqian@; 魏萍 , E-mail: weiping@
1309
1310
趣的重要指示器。人们可以利用他人眼神所传递的 信息去知觉面孔和识别情绪 , 也能依据他人的注视 方向获悉其注意焦点、行为意图、目的愿望 , 甚至 是知识和信念等信息 (Kleinke, 1986) 。在社会类型 的线索中 , 眼睛注视朝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线索。 近些年来 , 研究者发现他人的眼睛注视线索可诱导 观察者将注意转移到该线索所指向的方向上 (Driver et al., 1999; Friesen & Kingstone, 1998; Hood, Willen, & Driver, 1998; Schuller & Rossion, 2001, 2004)。当他人的注视方向与随后出现目标的 位置相一致时 , 检测该目标的速度会显著提高 ; 反 之 , 当注视方向与目标位置不一致时 , 对目标的检 测较慢。即使注视线索对目标位置没有任何预测作 用 , 它仍能诱导注意发生快速转移 , 这一现象被称 为 “ 眼 睛 注 视 线 索 提 示 效 应 ” (eyes gaze cueing 这种注 effect), 简称为 “注视线索提示效应 ” (GCE)。 意现象在高级社会认知能力 , 如心理理论、语言习 得 与 社 会 交 往 的 发 展 中 有 重 要 作 用 (Bayliss,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_石文典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石文典钟高峰(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银川,750002)鲁 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 采用2(组别) 2(有无指导语) 2(是否学习)的3因素实验设计对8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以研究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
结果表明: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不能单独起作用,阈上知觉作用非常显著;阈上和阈下启动效应明显。
关键词:阈下知觉 阈上知觉 启动效应 隐性广告1 引言外界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意识到,人们才能听清楚、看明白,这一强度就是意识阈限(t he threshold ofaw ar eness)。
低于意识阈限的刺激,人们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但仍然会有反应,这种情形叫做阈下知觉。
刺激强度在意识阈限以下的广告,叫做隐性广告。
20世纪50年代,某些广告主开始考察隐性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在新泽西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放映期间,把可口可乐和炒玉米的广告快速地闪现在银幕上,以至于观察者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
据说,在6个星期内,炒玉米的销售量提高了58%,可口可乐的销售量提高了18%。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对隐性广告感兴趣,美国已有30多家 隐性广告 公司,为各厂家在电影中作 隐性广告。
然而,研究者不能重复这种结果。
尽管有一些证据证明阈下刺激可以影响情绪反应,却没有迹象证明阈下刺激可以影响消费动机或消费行为。
[1]最近有些证据显示,阈下知觉的作用是通过持续的长期的重复累积过程来实现的,而且要和阈上知觉结合起来。
实际上,阈下知觉只是起到了对阈上知觉的启动效应。
实验中很难把阈下知觉和阈上知觉分离开来,因为阈下知觉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只能通过行为反应来间接推测。
M erikle 与他的同事(2001)发现,阈下启动中能观察到典型的Stroop 效应,而阈上启动则观察到的是反转的Stroop 效应[2]。
Stroop 效应是指,在阈下启动中,被试对启动刺激的知觉是无意识的,由此所引起的对靶刺激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受控制的;而在阈上启动中,由于启动刺激被有意识地知觉到,使得被试可以根据启动刺激预期即将到来的靶刺激,因此,被试的反应是有目的的[3]。
心理学文献综述
心理学文献综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众多领域和分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梳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学科的发展脉络、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认知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在感知方面,研究表明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并非完全客观,而是受到个体的先验知识、期望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模糊的图形时,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预期来解读它。
在注意方面,学者们发现注意力的分配是有限的,并且存在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等不同的模式。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能够在众多信息中聚焦于特定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则让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个相对简单的任务。
关于记忆,研究揭示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不同机制。
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而长期记忆可以通过重复、关联和深度加工等方式得到巩固和强化。
在思维和语言领域,研究人员探讨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以及思维的推理和决策过程。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在儿童发展方面,早期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情感、社会和认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型依恋关系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自我认同的形成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观和未来的方向。
而在老年阶段,认知能力的下降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在某些方面的智慧和情感调节能力可能会有所增强。
三、社会心理学领域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
从众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研究课题,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符合群体的期望。
社会认知方面,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和归因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和信息的可得性等。
阈下情绪面孔及其脑机制
来 识 别 他 人 的 心 理 状 态 进 而 调 整 自己 的 社 会 行 为。 对情 绪 面孔准 确 、 快 速 的觉 知是 人类 进行 正常 社 会交往 所必 须 的技能 。根据情 绪 的不 同 , 情 绪面
孔 主 要 分 为 七类 : 高 兴( h a p p i n e s s ) 、 愤怒( a n g e r ) 、 恐
研 究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
【 作者简介】 朱雪玲 ( 1 9 8 0 一 ) , 女, 讲师,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 心理战理论与技术 。
朱雪玲等 : 阈 下 情 绪 情 绪 面: f L  ̄ J l 激 的加 工 ; 阈下情 绪 面孔 加 工 系统 究竟 由哪些 成 分 构成 :每 个成 分 的
类 对 面孔 的情绪 非 常敏感 。通 过观 察 面孔 的情 绪
感觉 不到 的事物 就不 会对 人产 生影 响吗Ⅲ ?心 理学 的研究 发 现 , 作 用于 各种 感受 器 ( 眼睛 、 耳朵、 皮肤 等 ) 的刺 激 , 必 须达 到一 定 的强 度才 能 引起 感
受 。那种 刚刚 引起感 受 的最小 刺激量 。 称 为绝对 感
料进 行 阈下呈 现 , 继而 诱发 无 意识 视 觉 , 对 比实验
阈下呈 现刺 激 是无 意识 知 觉领 域 中感 觉 无意
识( s u b l i m i n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 的研究 范畴 。此 种无 意识
阈下知觉研究的三个层面
的研究 可 以归 结为 这样 主要 的几 个层 面 .第 一是 阈下知 觉 的存 在及 影 响效 果研 究 。第二 是 阈下 知 觉 的心理 机制 的研究 。 第 三是 阈下 知觉在 商业 、 政 治 和工业 等 各个领 域 的应 用 研究 。三个 层 面从 理
也具 有 实践 应 用 的 意 义 。
【 关键词1 闽下知 觉; 阈下启动 ; 无意识 ; 心理机制 ; 应用研 究 【 中国分 类号】B 8 4 9 f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1 — 4 5 4 7 ( 2 0 1 3 ) 0 4 — 0 0 0 4 — 0 6
离是 多少[ 3 1 。P i e r c e的经典实 验则 采用 内省 法测 试
个 相对 完整 体系 雏形 。
阈下 知 觉 的存 在 性[ 4 1 。早 期 的研究 认 为 。 人 的知 觉
二、 阈下 知 觉 的 存 在 及 影 响 效 果研 究
有关 阈下知 觉 的存 在及 影 响效 果 的研 究是 目
( 一) 阈 下知 觉的存 在 争议 尽 管 阈下 知 觉 的研 究 已 经 有 相 当 长 的 历 史 . 但关 于 阂下 知觉 是 否 存在 仍然 是 个 具 有争 议 性 的 问题 。支 持 阈下 知觉 存 在 的学 者 往往 通 过 实 验 中 发现 的启 动 效应 来证 明他 们 的观 点 。所 谓 启 动效
究。 K l e i n [ 2 1 和 他 的同事 做 的关 于 阈下动 机和行 为控
制 的研 究 , 推 动 了阈下 知觉研 究 的进程 。阈下 知觉
的主 要 研 究方 法 是 基 于 认 知心 理 学 的 实 验法 , 最
阈下信息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行某 一 任务 对后 来执行 相 同或类 似 任务 的促 进 作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7 — 1 1
察 ,故 此 时 出现 的情绪启 动 称 为 阈下情 绪 启动四 。 在 阈下情 绪 图片实 验 中 。首先 给被 试 阈下 呈 现一
个愉快 或 悲伤 的人 脸 图片 ,之 后让 被试 判 断 随后
出 现 的 目标 刺 激—— 中性 的面 孑 L 的感 情 色 彩 , 阈 下 呈 现 愉 快 面 孔 的被 试 大 多 将 中性 面孔 归 为 愉 快 .而 阈下呈 现悲 伤 面孑 L 的被 试 大多 将 中性 面孔
( 国 防科 学 技 术 大 学人 文 与 社 会科 学 学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7 4 )
【 摘
要】 阈下信 息技术是指设计、 制作 、 传播 、 接收 、 加 工和控制 阈下信息 以刺激人 的态度倾 向和行 为选择 的
技 术 。其 作 用 形 式主 要 包括 掩 蔽 启动 刺 激 和 嵌 入 式刺 激 。文 章研 究 , 闽 下信 息 技 术在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军事训练、 心 理 战 和 武 器装 备 研 发 等 军 事领 域 具 有 强 大 的 潜在 应 用价 值 。未 来 的研 究方 向 包括 : 基 础理 论 研 究 , 学科 交叉 研 究 , 阈上
计、 制作 、 传播 、 接收、 加工 和控 制 阈下 信息 以刺 激 人 的态度倾 向和行 为选 择 的技 术 。 阈下信 息技 术
方法体系研究》成果公报
《阈下信息技术视域下的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研究》成果公报资助类别:省级资助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2AXJ001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阈下信息研究是新兴的心理学研究方向,通过阈下植入这种隐性的、无意识的影响方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改变自己的观点、态度、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价值观念的实质是个体深层次的态度体验,价值认同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
通过直接的教育灌输很难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内化,而通过无意识教育的方式则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教育内容,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本研究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了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研究了阈下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论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情况,阐述了阈下信息技术适用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可行性。
阈下信息技术是指设计、制作、传播、接受、处理与控制阈下信息,以刺激人的阈下反应,试图影响人的态度倾向与行为选择的技术。
阈下信息技术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影响技术,该技术具有高度隐蔽性。
现在,阈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广告、政治宣传、教育、军事等诸多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阈下信息技术是一种很好的隐性教育手段,阈下信息已被很多研究者证明是有效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植入方式、植入内容形式和植入载体多样,因此,与传统的显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阈下信息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育方法上具有独特优势。
第二部分梳理了运用阈下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理论体系,分别从心理学、传播学、信息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阈下信息技术是以深厚的心理学理论、传播学原理和信息学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快速植入到相应媒介中,进而作用于对方的无意识领域,改变其心理或行为。
它以认知心理学原理、精神分析学原理和内隐理论作为其实现心理影响效果的理论依据,以传播信息加工理论、传播过程模式理论、传播媒介选择理论作为其整个信息传播流程的理论依据,以信息设计、信息编码、信息合成作为其信息编制流程的理论依据。
阈下刺激的加工水平探究
致, 这样 加速 对 目标 刺激 位置 特征 的识 别 . 而B O D N E R和 D Y P V I K在实 验 中先呈 现 掩 蔽启 动刺 激 , 然 后呈 现
目标 刺激 , 要 求对 目标刺 激数 字进 行奇 偶 判断 . 启 动刺 激 和 目标 刺 激 的关 系 有相 同 ( 如 2—2 ) 、 一致( 如 4— 8 , 同为偶 数 ) 和不 一致 ( 如1 —6 , 3— 4 , 偶数 和奇 数 组合 ) 3种 . 结 果 发现 , 被 试 在相 同条 件下 的 反应 时 明显 短
代 两个 心 理 学研 究 领 域 . 一个 是 神 经 生理 学 对 遗忘 症 患者 的研 究 , 直 接导 致 “ 内隐 记忆 ” 越来 越 受 到记 忆领 域 研究 者 的关 注 , S C O V I L L E和 MI L N E R发现 遗 忘 症 患者 H. M 无 法 记 忆 新 的学 习材 料 , 但 是 其 长 时记 忆 是 完好 的. 另 一个 是认 知 心理学 关 于启 动效 应 ( P r i m i n g E f f e c t ) 的研 究 , 研 究 通 过词 汇 确 认 等任 务 发 现 : 前 面接 触 的相 同或 类 似 的信 息 , 促进 后 面相 同或 相似 信 息 的加工 . 启 动效 应 出现最 大 的帮 助是 为 内隐记忆 提供 了研
于一 致 和非 一致 条件 下对 目标 刺激 的反应 时 , 启动 刺激 加 速被 试 对 相 同位 置 目标 刺 激 的 知觉 加 工 导致 上 述
结 果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些 学 者认 为 阈下启 动是 反应 易 化 的结果 , 即反应 加 工说 . 认 为 阈 下启 动 能 引 发 自动 反 应 , 如 果 目标 刺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
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体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的信息。
有必要先得介绍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广告其实就是把广告中的某种刺激设置到人们阈限以下来进行诉求的。
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
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
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2006/4/4阈下广告阈就像一个阀门把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处于阀门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意识得到的,即意识活动;而处于阀门下的精神活动则是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
阈下启动效应心理机制研究最后
间接测验(256trials)
直接测验
• 为了保证启动刺激确实是在阈下水平出 现的,间接测验结束后进行直接测验, 告诉被试阈下刺激的存在,要求被试对 启动刺激而不是目标刺激进行范畴归类, 即使没有看清,也必须根据猜测进行归 类。 • 不记录反应时,只记录正确率。
直接测验
• 遇到的问题 阈下刺激呈现时间为33ms,但由于Eprime软件的问题,仍然能看见。 • 解决方法 设置缓冲时间 将字的颜色改为灰色。
施测
• 被试 江西师大11级学生30人,男生4人,女 生26人,被试能熟练操作电脑,对实验一 无所知。 •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一组接受相 同按键组任务,另一组接受不同按键组 任务。 • 仪器 学院PC机房电脑
遇到的问题
有些被试没认真看指导语就直接进入实 验。(指导语要精简,在实验开始之前应 该跟被试交代清楚实验的要求)
• 实验失败的原因:
–1.使用eprime而非DXDM进行实验程序的设 计(阈下刺激的可见,被试数据的缺失,被 试样本的减少) –2.自身经验的不足
数据显示在位置,范畴上的主效应不显著,交互 作用也不显著
直接实验数(正确率)处理方法:
–使用eprime进行数据的合并,提取 –计算每个被试的击中率,虚报率,然后进 行单总体t检验 --------方法是用spss进行频数统计
数据显示击中率与虚报率sig<0.10,存在显著差异,即击 中率显著大于虚报率,因而说明直接实验刺激并没有如 设计时所想的是阈下。
• 有证据表明,当启动词和目标词呈现的 位置相同时,对目标词的探测时间明显 缩短。知觉启动的加工可能原因是启动 刺激的位置加速了目标刺激知觉特征的 识别。
阈下启动效应心理机制研究
试图检验词汇——范畴模式与知觉加工模 式,旨在证明练习中建立的阈下启动联接 是知觉加工模式。
阈下知觉广告
20世纪50年代,在新泽西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放映期间,把可口可乐和炒玉米的广告快速地闪现在银幕上,以至于观察者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
据说,在6个星期内,炒玉米的销售量提高了58%,可口可乐的销售量提高了18%。
这是阈下知觉广告第一次的实验和应用。
在传播的过程中,阈下知觉广告往往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可以同时收到主体和客体的信息。
受众在注意力集中的条件下,一般不会对客体产生不良印象,因而这一传播往往具有较强的麻消费者的心理解决了这方面问题。
在传播的过程中,阈下知觉广告表现出了其极强的渗透性,它以“隐性”的名义将信息隐藏于载体之内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以铺天盖地之势让受众防不胜防。
阈下知觉广告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闪现式前面提到过的可口可乐的广告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影院播放时,每隔5秒钟就会闪现3毫秒的广告刺激,而由于广告播放的时间只有几毫秒,速度太快,以至于根本无法达到观众的视觉阈限,所以观众,,也无法动态地变化,因此很多平面广告就在视知觉上下足了功夫。
其中,很多广告都利用阈下的性象征或者标的物来引诱顾客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
有一个例子,是钻石金酒(Gilbey's Gin)的广告。
可以看到,图中左边为原广告,其中右边那个杯子中的冰放大后(右图)看,会发41“隐藏”起来,视觉的呈现绝对是在观众的视觉阈限以上,只是在此过程当中,观众关注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这些本应引起注意的背景商品。
也就是说,是观众自己把这些商品给“隐藏”起来,视而不见。
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很多,如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朱军和冯巩表演的情景相声《笑谈人生》中,两人喝的啤酒一直是“喜力啤酒”;又如电影《天下无贼》中,佳能摄像机,长城润滑油,惠普电脑,诺基亚手机等品牌无数次地出现在镜头正中央。
还有些广告是通过人物。
如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广告语来实现的。
这类广告的广告语一般都是经过艺术修饰的能够使人发生联想并引发本能冲动的隐藏符号。
阈下启动的心理机制初探_王沛
1344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 28( 6) : 1344- 1346
信号检测的辨别力 d 计算。击中定义为当启动词和 目标词效价一致时被试正确反应的概率, 虚报定义为 启动词和目标词效价不一致时被试正确反应的概率。 以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 d ( d = Z 击中 - Z 虚报) 。知 觉任务中, 一名被试的数据量不足而删除。以知觉任 务的 d 为自变量, 启动任务的 d 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 析, 结果见图 1 和图 2。
以上结果证实了阈下启动主要通过无意识的范畴 产生 ( 词汇- 范畴模式) , 而不是词汇 - 反应模式的自 动化。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练习能产生显著阈下启动效应。 练习建立的不是简单的词汇 - 反应模式, 而是词汇 范畴模式, 即阈下语义启动主要通过无意识的范畴产 生, 而不是词汇- 反应模式的自动化。
王沛等 : 阈下启动的心理机制初探
1345
与练习中目标词不同。前后掩蔽均为无意义图片, 大 小为 250mm( 高 ) 120mm( 宽) 。刺激材料为白色背 景上的黑色字符。 2. 1. 4 实验步骤 实验采用 2( 词性: 积极词、 消极词 ) 2( 按键任 务: 相同按键组、 交换按键组) 混合设计。其中词性是 组内变量, 按键任务是组间变量, 相同按键组反应任务 与练习时相同, 交换按键组反应任务与练习时相反。
1346
心
理
科
“阈下刺激”的教育启示(正)
“阈下刺激”的教育启示严丽萍(常熟理工学院教育系,江苏常熟 215500)[摘要]“阈下刺激”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在心理学上,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它微弱、暗默、不为人所觉知,然对人仍有着重要的影响。
“阈下刺激”的存在及其效应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并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中注意空间上的广域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关键词] 阈下刺激学校教育隐性课程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与其他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
但即便是可控性最强的学校教育活动,有时也会产生与之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无意识的学习结果”。
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无意识的学习结果”的产生?学校和教师能否干预或控制这些因素?如能,又怎样干预或控制?对于这些问题,“阈下刺激”及其效应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一、“阈下刺激”及其效应“阈下刺激”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在心理学上,使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所需的量的临界值称感觉阈限,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
由于“阈下刺激”存在于人的感觉阈限之外,一般不能为人所觉察。
从理论上讲,“阈下刺激”对人应该是无法产生影响的。
然而,大量的心理学实际研究结果却发现,“阈下刺激”对人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阈下刺激”对人具有“潜移默化”作用,是有生理学依据的。
在生理学上,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外加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比阈强度弱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
研究表明,“阈下刺激”只能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不能发展为动作电位,但它可以使受刺激的膜产生局部兴奋。
局部兴奋强度较弱,故只能持续较短时间且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然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加,局部兴奋也可随之增强。
同时,局部兴奋还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若遇到该处又因另一刺激产生局部兴奋时,两者可以叠加起来。
关于阈下刺激有效性的探讨
“阈下”就很好理解了,它指的就是感觉阈限以下,即能够刺激人类感官的最低强度以下。
从表面上看,既然阈下刺激存在于人类感觉阈限之外,通过实验表明不能引起人的感觉,那么阈下的刺激对人应该是无法产生影响的。
可是大量的心理学实际研究结果发现,阈下刺激对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研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威尔逊在1979年所做的“两耳分听”实验:在实验中“受试者两耳各戴一个耳机,唯两耳机之声源不同;一耳机倾听一篇文章,并规定受试者必须随声逐句朗诵(如此设计旨在使其注意该耳讯息);另耳声源则是受试者从未听过的数段音乐曲调。
在如此设计的情境下,因受试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一耳,对另一耳的声音,在意识上是无法觉察得到的。
因此,从心理历程的观点言,另一耳的曲调声音,可视为阈下刺激……该实验研究发现的结果是:如将实验时听过的三个曲调和另外从未接触过的三个新曲调混合呈现。
让受试者辨别何者在耳机中听过时,发现受试者的回答并不正确。
此点说明阈下刺激的影响并不明确,但如果改变问题的方式,让受试者从混合的六段曲调中,凭自己的感觉指出,何者听起来比较熟悉顺耳时,却发现他们辨别得相当准确。
此点说明了,阈下刺激不知不觉之中,仍然发生影响。
”(2)另外,通过仪器测量也能证明,人们在接受阈下刺激时虽然没有感觉,但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
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放大等等。
(3)由此可见,通过实验的证明,我们能够确定阈下刺激对人类确实存在影响。
问题的关键只是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足以改变人们态度和行为从而妨碍人们做出自主的选择。
传播行为中的阈下技术在承认阈下刺激能够对人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利用人类这种特殊的体验方式,传播有意设计和制作的特殊讯息以刺激人的阈下反映,试图影响人们态度倾向甚至选择与行动的技术就是阈下技术(subliminal techniques)。
可见,阈下技术是一种潜意识诉求,“即通过提供人所无法意识到的信息达到说服的目的。
内隐记忆的文献综述
内隐记忆的文献综述一、内隐记忆的概念的形成1924 年心理学家 William Mc Dougall 在“Outline of psychology”中最早使用“内隐的”(implicit)和“外显的”(explicit)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式。
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1968 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Korsakoff 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
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
1985 年Graf 和Schater 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
二、国外对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1、内隐记忆研究历史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灵魂的热情》)”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段经历。
19世纪的很多思想家都关注无意识的加工过程。
在他们当中,英国生理学家William Carpenter 最先使用了无意识思考(Unconscious Cerebration)这个术语表示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活动。
19世纪末,对内隐记忆的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出现在5个不同的领域:心灵研究(psychic research)、神经病学(neurology)、精神病学(psychiatry)、哲学和实验心理学。
阈下意识广告例子
阈下意识广告例子
中国目前没有这个广告的例子。
阈下知觉对低于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值的物体的知觉。
阈值是心理学中的阈值概念,是心理感觉研究的基础。
心理学认为,人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有一定的强度。
当然,还有其他的感官。
为了刺激对象被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到,比如声音太弱,人就听不到,刚能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值。
同样,刚刚可见的光的强度是视觉的阈值。
阈值以上的信息人可以获得,但阈值以下的刺激人也会获得一定的信息吗?答案是肯定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低于阈值的信息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潜意识优势广告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呈现给消费者是一种技巧。
通过这种呈现,营销人员希望消费者在潜意识层面处理信息,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早的研究非常有趣。
这是1957年在新泽西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电影经过处理后增加了“请喝可口可乐”和“请吃爆米花”但是对比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可乐和爆米花的销量,人们惊讶地发现爆米花销量增加了58 %,可口可乐销量增加了18 %。
由此可见,低于门槛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
从那以后,出现了各种门槛广告。
但最终,研究人员想再次重复实验,但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是否对门槛广告有用还在讨论中。
阈下技术是一种潜意识诉求。
“即通过提供人所无法意识到的信息达到说服的目的。
阈下 设计
关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分析------------“阈下”设计09402 李瑞这张照片上是一个铁栏杆,人们为什么会把这个牛奶往上放呢?因为这个栏杆的方形和这个牛奶盒的形状一样。
还有一个例子,在电车站旁边有给盲人用的有盲文的地方,有一些人很容易把烟头就灭在这里。
当然这个行为不好。
但是这个盲文刚好是一粒一粒的。
把烟头往上面一掐,这个功能刚好起到这个作用。
(当然大家不要这样做。
)这就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
被称为“阈限之下”,简称“阈下”。
阈就像一个阀门把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处于阀门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意识得到的,即意识活动;而处于阀门下的精神活动则是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
深泽设计的一款CD播放器,这款播放器的外形酷似一个排气扇,而且它的开关比较特别,为一条拉绳。
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记忆,就是儿时见到的电灯多为拉绳开关,而且那时我们还特别喜欢重复地拉动拉绳,让电灯不断地开闭,这个设计就是抓住了我们儿时的记忆,当我们拉下拉绳时,美妙的音乐便会响起,加上其特有的外形设计,使得CD播放器不再仅仅是一个用来听音乐的工具,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勾起我们已逝去的回忆,倾注了我们共同享有的美好情感。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积淀了宝贵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财富,这种设计便是抓住这点,较好地利用一种曾经有过的行为细节,从而调动了每一个使用者的情感细胞。
与其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不如说是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感情交流,这种交流虽无形,但深刻。
通过的“无意识设计”,把消费者的无意识行为物化,给大众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使得产品不再是冰冷的功能性物件,而是注重产品和情感的结合,这种关注细节、关注情感的设计便是深泽所倡导的“无意识设计”的一大特色。
一个打印机。
一般在使用打印机的周围可能有废纸篓。
这个设计不去考虑打印机的形,而是注意打印机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比如和废纸篓的关系。
所以说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们搞设计的人,往往不止打印一张。
阈下语义启动效应影响因素述评
阈下语义启动效应影响因素述评
伍姗姗;谭金凤;王丽君;陈安涛
【期刊名称】《心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3(21)4
【摘要】阈下语义启动效应是指阈下呈现的启动词能够对与之有语义联想关系的目标词的加工产生促进作用。
阈下语义启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任务类型、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注意、任务设置、目的和期望。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历史,并介绍相应的研究范式及觉知状态的测量方法,然后重点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优化研究范式、加强脑机制研究以及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总页数】11页(P626-636)
【关键词】无意识;阈下语义启动;激活扩散模型;中枢加工说;注意敏化模型
【作者】伍姗姗;谭金凤;王丽君;陈安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
【相关文献】
1.长时语义记忆对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影响 [J], 任爱荣;水仁德
2.时间词汇加工中的时空隐喻效应:来自阈上/阈下加工的证据 [J], 白亚停;孟杰;何
文广
3.汉语阈下语义启动无意识机制研究 [J], 水仁德;丁海杰;沈模卫
4.阈下语义启动的任务分离研究模式及其理论模型 [J], 水仁德;丁海杰;沈模卫
5.任务设置影响负相容效应的机制——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对阈下启动信息加工的影响 [J], 王佳莹;缴润凯;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中,常常会见到随处张贴的标语。
当管理者强制要求员工需仔细阅读标语时,触发员工的阈上意识。
当管理者并没有要求员工必须阅读标语。
即使标语位置醒目,视觉的呈现是在员工的视觉阈限以上,但在此过程当中,员工关注的是手头工作,而不是这些本应引起注意的标语。
也就是说,是员工自己把这些标语给“隐藏”起来,视而不见。
此时,标语产生的效果触发的是员工的阈下意识。
阈限
阈下知觉
情绪影响思维
“拓展-构建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认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比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在思维上更开阔并更具创造力,后者往往聚焦于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境,使认知范围变得狭隘,但处于消极情绪的个体在求生时能迅速作出反应。
在情绪强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方面,与高强度比较,中等强度的积极情绪更利于创造性的产生(Fredrickson, 1998)。
情绪影响认知
关于情绪如何影响认知,Forgas 提出了情绪渗入理论(AIM, affect infusion model)。
情绪渗入是指个体在使用不同的加工策略时,情绪会选择性地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从而使个体的认知结果朝向与情绪相一致的方向倾斜(Forgas,1995)。
研究表明,具有情绪色彩的信息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注意偏向(Williams,Mathews,Macleod,1996;Koster et al.,2005)。
积极情绪扩大了个体的注意范围,使个体更易形成全局观念;消极情绪则使个体更多注意细节内容,进行更多的系统搜索(王翠玲&邵志芳,2004)。
积极情绪使被试打破定势,产生更多不寻常的联想,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效率更高,决策更全面(Isen et al., 1987;Isen,2002)。
也有研究认为,消极情绪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Kaufmann,1997),积极情绪则促进被试对类比推理任务的完成(Jausovec,1989)
情绪影响认知的stroop验证
正常成人具有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 阈下情绪的不同对正常成人完成STROOP认知任务存在影响, 其中, 消极情绪的STROOP效应表现为反应时的延迟。
以文字为载体的阈下情绪刺激能够产生情绪STROOP效应, 说明了情绪刺激具有优先于意识认知的特点, 可以在人们对其产生意识前得到加工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宋鸽,2008)采用眼动记录法并结合情绪诱发程序,探讨主体情绪状态和材料情绪模式(情绪图片、情绪文本)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
(高淑青,2010)随着被试感受情绪图片时间的延长,积极情绪的作用表现为从无作用到产生干扰作用,而消极情绪的作用表现为从产生干扰作用到无影响再到产生促进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认知过程的延长,情绪诱发效果的增强,积极情绪表现出干扰作用,而消极情绪随着认知过程的延长得到更充分诱发,从最初表现出干扰作用到后来产生促进作用。
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应该从不同刺激所具有的自身特征以及在不同加工任务过程中情绪是否得到有效而充分的诱发两个方面寻找解释(董光恒,2008)。
阈下启动被试的积极/消极情绪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
阈下积极组的被试更具有冒险倾向,阈下消极组的被试更趋向于风险规避,而控制组的被试在风险决策中则处于居中水平(姜卓,2011)。
标语(情绪文本)对员工行为影响示意图
情绪文本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员工行为。
第一,情绪文本影响员工认知,从而间接影响员工行为。
第二,情绪文本给员工带来情绪刺激,促使员工产生阈下意识,以此影响员工行为。
参考文献:
宋鸽,阈下情绪Stroop效应的研究.[J]新西部.2008,12:214-215.
董光恒,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王翠玲,邵志芳.国外关于情绪与记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3):691-693. 姜卓,阈下情绪启动下的风险决策行为研究[D]宁波大学,2011
Williams J M G, Mathews A, Macleod C. The emotional stroop task and psychopatholog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6,120(1):3-24.
Koster B, Ernst H W, Rudi D R, et al. Mood-Congruent Attentional Bias in Dysphoria: Maintained Attention to and Impaired Disengagement From Negative Information[J].Emotion, 2005,5(4):446-455.
Forgas J P. Mood and judgment: The Affect Infusion Model(AIM)[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1995,117(1):39-66.
Isen A M, Daubman K A, Nowicki G P. Positive Affect Facilitates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6):1122-1131.
Isen A M. A Role of Neuropsychology in Understanding the Facilitat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ffect on Social Behavior and Cognitive Process. In C. R. Synder, S. J. Lopez(Ed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C]. NY: Oxford,2002:528-540.
Kaufmann G, Vosburg S K. “Paradoxical”effects of mood 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J]. Cognition and Emotion,1997,11(2):151-170.
Jausovec N. Affect in analogical transfer[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89,2(4):25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