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分布、分类、形态、生理、致病和免疫等方面的科学。

实验中,通过观察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研究其生理特性,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病毒样本,染色剂,培养基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接种环,镊子,无菌棉拭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观察:(1)制备细菌涂片;(2)革兰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2. 病毒观察:(1)制备病毒样本涂片;(2)荧光染色;(3)显微镜观察,记录病毒形态、大小等特征。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1)接种细菌于不同培养基;(2)置于培养箱中培养;(3)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1)接种病毒于细胞培养液;(2)观察细胞病变情况;(3)记录病毒复制、感染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菌体较大,排列紧密;革兰阴性菌呈红色,菌体较小,排列疏松。

2. 病毒观察结果: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100-300纳米。

病毒粒子结构清晰,荧光染色剂使其发出绿色荧光。

3.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各异。

例如,大肠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大菌落,颜色为红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较小菌落,颜色为金黄色。

4. 病毒复制与感染实验结果:病毒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后,细胞出现病变现象,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破裂等。

通过观察病毒复制、感染过程,可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实验材料]: 打孔器(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实验一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实验分析]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实验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实验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实验材料:病原微生物样本、培养基、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a. 样品采集: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b. 培养基制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c. 接种:将病原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d. 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病原微生物e. 观察与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鉴定
实验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观察和鉴定,以及免疫系统的检测和评估
实验方法:采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免疫系统的检测和评估方法,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原理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病毒的特性: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变异性强
真菌的特性:体积大、结构复杂、繁殖慢、适应性弱
细菌的特性: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适应性强
寄生虫的特性:体积小、结构复杂、繁殖慢、适应性强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识别、清除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应答,维持自身稳定等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等
实验步骤: a. 样品采集: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 b. 培养基制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c. 接种:将病原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 d. 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病原微生物 e. 观察与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鉴定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结论总结: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免疫系统能够有效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实验结论与展望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一)器材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二)试剂及材料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三、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1、麦康凯培养基(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 (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

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

将两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一、免疫细胞检测: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E花环形成试验3、大吞噬试验4、小吞噬试验二、凝集试验(玻片法)凝集+ 不凝集-细菌鉴定结果: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示教原理:结果:实验二细菌形态观察及革兰染色一、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2、杆菌3、螺形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革兰染色)(革兰染色)(革兰染色)二、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芽胞2、荚膜3、鞭毛破伤风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革兰染色)(荚膜染色)(镀银染色)三、革兰染色1、步骤:2、结果:葡萄球菌呈色,为革兰性菌;大肠杆菌呈色,为革兰性菌。

3、简述革兰染色的技术关键及医学意义。

实验三细菌人工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的观察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1、怎样配制100ml普通肉汤培基?2、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固体培基,制成平板用于;制成斜面用于。

3、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半固体培基,主要用于。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结果(记录菌落形态)2、在液体培基中的生长情况: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链球菌:3、在半固体培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结果伤寒杆菌呈生长,运动;痢疾杆菌呈 生长, 运动。

三、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1、糖发酵试验:产酸产气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2、蛋白质分解试验:阳性+阴性-3、细菌的色素:4、简述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

实验四消毒灭菌与细菌分布试验一、记录并分析细菌分布检查的结果: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简述其在医学、药学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压力、温度及时间为: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要注意的是:三、紫外线杀菌试验1、培养后菌苔生长情况(绘图):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实验五药物的抗菌试验一、琼脂扩散法1、纸片法2、打孔法二、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试管法)药物:浓度:菌种:结果:报告MIC:实验六病原性细菌一、观察下列细菌形态并绘图链球菌淋杆菌结核杆菌(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二、化脓性球菌1、葡萄球菌:阳性+阴性-2、链球菌:3、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或ASO试验):抗体效价为:简述其原理及临床意义:三、肠道杆菌:1、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在SS平板和双糖铁培养基中的菌落特点、生化反应、动力等。

微生物免疫研究报告总结

微生物免疫研究报告总结

微生物免疫研究报告总结1. 研究背景微生物免疫是研究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们尝试理解微生物如何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应对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针对微生物免疫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感染疾病,还能够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微生物免疫。

首先,我们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和扩增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

通过使用细胞培养基,我们能够模拟出体内环境,并获得大量的免疫细胞来开展后续的实验。

其次,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和分析感染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

通过提取细胞内的总RNA,我们得到了一份详细的基因表达谱,从而了解了免疫细胞对微生物感染作出的具体反应。

最后,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将实验动物注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并观察它们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及免疫细胞的活性检测,我们得到了关于微生物免疫的重要信息。

3. 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应对微生物感染。

首先,研究发现,在感染初期,免疫系统会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激活免疫细胞,并启动炎症反应。

这一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会增强,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其次,我们观察到,免疫细胞会通过识别微生物表面的特定抗原来激活免疫应答。

这种抗原识别的过程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的,这些受体能够与微生物表面的分子结合,并激活相应的免疫细胞。

此外,我们还发现微生物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产生记忆性免疫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长时间的存活能力,并能够对后续的感染做出更强有力的应答。

这一发现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 研究意义微生物免疫研究的结果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了解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染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其次,微生物免疫研究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参照材料]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参照材料]

1实验内容: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

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

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

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鞭毛:水弧菌(周毛菌)芽胞:破伤风杆菌(芽胞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一、实验内容: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一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一章微生物概述微生物常用的其他染色法及用途染色方法用途特殊结构染色法采用不同染色方法如荚膜染色、鞭毛染色等对微生物各种特殊结构染色,使菌体与特殊结构表现不同染色性,拥有鉴别。

这些方法适用于细菌或真菌的荚膜、细菌的鞭毛、芽胞和异染颗粒染色检查墨汁负染色法染色后,背景呈黑色,菌体呈蓝色,荚膜不着色,为一层透明空圈包绕在菌体周围。

用于观察细菌、真菌的荚膜结构抗酸染色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染成红色为抗酸性细菌,蓝色为非抗酸菌,主要用于分枝杆菌属检查革兰染色法经革兰染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染成紫色的细菌称革兰阳性菌,能被酒精脱色而让复染剂染成红色的细菌称革兰阴性菌。

用于帮助鉴别细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可指导临床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荧光染色多用于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学检查姬姆萨染色多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染色检查镀银染色用于螺旋体的形态检查乳酸酚棉蓝染色用于多细胞真菌检查微生物家族按其结构和组成分三类微生物类型微生物类群名称生物界名称生命三域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和阮病毒等病毒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古菌等古菌域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可次原核生物界体、螺旋体等细菌域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原核生物界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等)真菌界植物界真核生物域动物界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理与代谢微生物各个生长时期的主要特征及意义生长时期特征实际意义迟缓期细胞变大,但不分裂,细胞内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对通过缩短迟缓期,可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以提高生产效率对数期细胞生长繁殖迅速,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细胞的形态、大小、染研究细菌生物学性状色性典型,对抗生素敏感和药敏试验最佳期稳定期新繁殖的细胞与死亡细胞数目相等,菌体产量达到最高,开始形获取微生物代谢产物成芽胞,毒素、抗生素等产生的最佳时期衰亡期死亡细胞数目超过新生细胞,细胞形态多样,形成的芽胞成熟有利于保藏菌种不同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现象及意义按物理性状分类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现象主要用途平板菌落分离培养,用于鉴别固体培养基斜板菌落纯培养,用于保存菌体半固体培养基有鞭毛菌呈扩散生长鉴别细菌动力无鞭毛菌沿穿刺线生长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保存菌种菌膜生长增菌沉淀生长第三章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落部位微生物种类皮肤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口腔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梭杆菌、优杆菌、类白喉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假丝酵母菌等鼻咽腔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拟杆菌、梭杆菌、真菌等肠道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梭杆菌、破伤风梭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尿道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变形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等阴道奈瑟菌、类白喉棒状杆菌、乳杆菌、类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歧杆菌等眼结膜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棒状杆菌、不动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划分与标准分类标准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有预防措施的微生物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分级处理对象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BSL—1)因子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BSL—2)人、动植物或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动物(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报告

动物(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报告

动物(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报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学实践实验报告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猪病料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专业:动物医学班级:组别:第一组指导教师:一培养基的制备﹝目的要求﹞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则和要求;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

﹝实验材料﹞(1)器皿:量筒(100ml两个)、烧杯(100ml 和1000ml各一个)、漏斗(两个)、三角烧瓶(100ml 两个)、试管(七支)、玻璃棒(两根)、玻璃平皿、刻度吸管(1ml和10ml各两个)、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管塞、扎绳、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琼脂条或粉,0.1mol/L和1mol/L的氢氧化钠、0.1mol/L的盐酸溶液、蒸馏水、麦康凯琼脂粉、三塘铁琼脂粉。

﹝方法内容﹞(1)按下表计量称取各种试剂(先称取盐类再称取蛋白胨及牛肉膏),置于铝锅或搪瓷缸中。

(2)普通琼脂:原料称量(按配方)—→溶解—→调节PH—→塞棉塞和包扎—→灭菌麦康凯琼脂:原料称量(按配方)—→溶解—→装入盐水瓶—→塞棉塞和包扎—→灭菌三塘铁琼脂:原料称量(按配方)—→溶解—→分装入试管—→塞棉塞和包扎—→灭菌(3)培养基的分装:用玻璃漏斗、橡皮管、小玻璃管及弹簧夹制作分装装置—→选用15×150平口试管或300ml锥形瓶—→分装(每管约10ml)(4)棉塞的制作及试管、锥形瓶的包扎分别制作试管和锥形瓶的棉塞并塞好,再用干洁的报纸将其头部包扎好。

(5)培养基的灭菌将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锅内,121℃灭菌15至30min。

(6)TSI斜面、普琼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的制作TSI斜面:灭菌后趁热将管口一端搁在玻棒上,使之有一定坡度,凝固后即形成斜面。

普琼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的制作: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以手掌感触,若将琼脂瓶紧握手中觉得烫手,但仍能握持时,即为倾倒平皿的合适温度。

微生物免疫实验

微生物免疫实验

免疫实验1、小吞噬(中性粒细胞)和大吞噬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分裂相(可见染色体)、母细胞(比小淋巴细胞大4~5倍)、过渡型(较小淋巴细胞略大,着色淡)、小淋巴细胞(着色深,胞浆少)3、E玫瑰花环试验——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的受体,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玫瑰花环。

4、凝集反应——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块分类: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5、沉淀反应——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有适当电解质的存在下,若二者相遇,比例适当,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物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火箭电泳、对流免疫电泳6、补体结合试验7、免疫标志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为: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原理:将含有抗原(抗体)的溶液,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抗原)与之结合,形成酶标记免疫复合物,再加入酶的底物,可经催化产生有色产物,颜色深浅与抗原抗体量成正比。

微生物试验细菌的特殊结构一、荚膜(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荚膜,荚膜不易着色可用墨汁负染)功能: A 抗吞噬作用 B 抗损伤作用 C 黏附作用二、鞭毛用鞭毛染色法功能:1、运动2、与致病性有关,如穿过粘液层3、细菌的分类鉴定,具有抗原性,H抗原三、芽胞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形成功能:1、抵抗力强2、细菌鉴别四、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多见于G-,在光镜下不可见革兰染色步骤:1、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2、碘液1min,水洗3、95%酒精脱色,水洗4、稀释复红复染1min,水洗,吸水纸吸干,油镜观察原理: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不同结果:紫色为G+,红色为G-意义:帮助鉴别细菌和治疗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生长现象固体培养基——菌苔(多种细菌),菌落(一个细菌分裂繁殖后形成的细菌集团)半固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有鞭毛),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液体培养基——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细菌的变异H型——O型(有鞭毛的可形成迁徙现象)S型(边缘整齐,湿润)——R型(边缘不整齐,干燥)生化反应1、糖发酵试验(指示剂为酸性复红)2、吲哚试验(在液面可见玫瑰红)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够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本身无色,加入吲哚试剂,相互作用形成红色吲哚3、硫化氢试验(黑色)原理——有些细菌能分解胱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铁盐或铅盐形成黑色沉淀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实验前务必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等,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以保证实验在预期内完成。

二、实验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严防污染和感染。

三、对示教实验联系理论认真观察。

对光镜下标本不得擅自挪动视野,其他示教标本看后必放回原处。

对录像教学应作重点、简要的笔记。

四、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若与理论不符,要加以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

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说明问题简单扼要。

实验室规则1. 非实验必需品禁止带入实验室。

2. 穿白大衣,按规定就坐。

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不得高声谈笑、乱动物品或随便走动。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或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也不要用手搔抓抚摸机体。

5. 实验时若不慎发生皮肤创伤,或病原菌污染衣物、卓(地)面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6. 实验所用的玻片、试管、吸管等,用后应随即投放盛有消毒剂的指定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池中冲洗。

7. 每次实验完毕,按实验要求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清扫卫生;离开实验室时,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对白大衣经常清洗消毒。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

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

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实验一微生物的形状学检测(2学时)实验二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阻碍(2学时)实验三肠道致病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4学时)实验四抗酸染色(2学时)实验五寄生虫学实验(2学时)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序言本实验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堂内容,并在把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差不多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加大无菌概念,培养独立工作和分析咨询题的能力,为今后有关的疾病诊断与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共包括五个试验项目,共计教学12学时,按教学打算及大纲要求供我院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使用。

实验室规则本门学科实验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如果不慎发生意外,不仅自身可能遭致感染,并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

因此,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 非实验必需物品,不准带进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按规定就座,保持寂静。

3.上实验课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高声谈笑及乱动物品,禁止吸烟和进食。

4.实验时听从老师指导,牢固树立无菌观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若发生菌液污染,损坏物品等事故,应赶忙报告老师及时处理。

5.实验中用过的染菌器材如吸管,试管和用过的玻片等应及时放人含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槽里冲洗。

6.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注意安全使用水、电、煤气。

7.实验完毕,按要求整理器材物品,打扫卫生。

脱下工作服,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8.作业应在规定时刻内完成,实验报告要求简洁扼要,字迹清晰,画图力求正确、客观。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状学检测一、实验目的1、把握细菌的差不多形状(球菌、杆菌、弧菌)。

2、把握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

3、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专门是油镜的使用和爱护;4、熟悉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爱护1、原理:在一样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使用的是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油镜。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

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4、显微镜的保护: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

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

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鞭毛:水弧菌(周毛菌)芽胞:破伤风杆菌(芽胞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一、实验内容: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2掌握革兰染色的操作法,充分认识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微生物免疫性实验报告

微生物免疫性实验报告

微生物免疫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微生物的免疫性,了解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反应。

实验材料:1. 微生物培养基2. 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 生物安全柜4. 细菌培养皿5. 平板培养基6. 培养皿塞7. 微量移液器和吸头8. 加热灯或培养箱9. 攻毒装置(如刻线针)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将培养基准备好并灭菌处理,清洁工作台等。

2. 菌株接种:取一定量的微生物菌株,在无菌条件下将其接种到培养皿中,并利用刻线针将菌株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

3. 孵育:将接种好的培养皿置于培养箱或加热灯下,利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孵育一段时间,待菌落生长。

4. 免疫处理:将免疫物质(例如疫苗、抗生素等)添加到培养基中,探究不同免疫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5. 观察结果: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数量和形态,颜色等,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我们观察到不同免疫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在添加疫苗的培养皿中,我们观察到菌落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表示该疫苗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或杀菌作用。

而在添加抗生素的培养皿中,菌落数量可能会减少或保持较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表明该抗生素对一部分微生物产生抵抗力。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结果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免疫物质(如疫苗)能够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或杀菌作用,减少其数量或使其无法生长。

2.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有限,可能会产生一部分抵抗力。

实验不足和改进:1. 实验中只涉及了少数微生物菌株,无法代表所有微生物对免疫的反应,可以增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2. 实验中使用的免疫物质和抗生素可能只是针对特定微生物的,后续研究可选用更多种类的免疫物质和抗生素。

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微生物在免疫处理下的生长情况,初步探究了微生物的免疫性。

实验结果显示,免疫物质和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了影响,但具体效果因菌株和免疫物质类型而异。

免疫微生物实验报告

免疫微生物实验报告

免疫微生物实验报告免疫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微生物学是研究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揭示免疫机制、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免疫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响应以及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高度复杂的防御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其中,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它们通过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微生物。

同时,免疫系统还产生抗体等分子,以增强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目的:研究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响应。

2. 实验材料:小鼠、细菌培养基、抗体、免疫细胞等。

3. 实验步骤:a. 培养细菌:将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其增殖。

b. 免疫小鼠:将小鼠注射抗原,激活其免疫系统。

c. 提取免疫细胞:从免疫小鼠体内提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d. 检测免疫细胞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e.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响应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免疫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在接种抗原后,免疫小鼠的巨噬细胞数量和活性明显上升,T细胞和B细胞也得到激活。

这表明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入侵具有一定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免疫细胞的活性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了免疫小鼠的实验。

结果显示,免疫小鼠对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清除能力较强,而对一些非致病菌的清除能力较弱。

这说明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响应是有选择性的。

此外,实验还发现免疫系统在对抗微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微生物入侵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免疫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到达感染部位,加强对微生物的清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内容: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

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

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

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鞭毛:水弧菌(周毛菌)芽胞:破伤风杆菌(芽胞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一、实验内容: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

2掌握革兰染色的操作法,充分认识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

三、实验材料:革兰染色液全套、擦镜纸、二甲苯、大肠杆菌培养物、葡萄球菌培养物、生理盐水、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四、实验方法:㈠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1、涂片:点燃酒精灯;取洁净玻片一张,右手持接种环一酒精灯火焰中消毒,稍冷后取1-2环生理盐水置于玻片中央;再次消毒后,用接种环取菌落中的细菌或菌液或标本少许,在生理盐水中涂匀制成约1cm左右的薄膜,并将接种环再次消毒后,置于试管架中。

2、干燥: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天冷时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略加温,不可高温加热,否则,细菌被破坏后染色效果差。

3、固定:右手持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约2妙种。

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使细菌与玻片粘附较紧密。

㈡革兰染色法(操作)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于标本上,以覆盖满为度,染1分钟后水洗,洒去积水。

2、媒染:加鲁格碘液,媒染1分钟后水洗,洒去积水。

7脱色:加95%酒精脱色(边加酒精边摇晃玻片,使酒精流去再加酒精,如此反复2 -3次)约30妙钟后水洗,洒去积水。

12复染:加复红染液染30妙钟后水洗,洒去积水,待干或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先低倍镜观察效果,再用高倍镜看清物象,滴加镜油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

一、实验内容1、培养基的制备(操作)2、细菌的人工培养法(操作)3、细菌代谢产物观察(示教)4、药敏试验(示教)二、实验目的1、熟悉细菌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掌握人工培养细菌的临床意义。

2、了解细菌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三、实验材料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SS琼脂、蒸馏水、1molNaOH、0.1 molNaOH、粗天平、0.02%酚红指示剂、pH比色器、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接种环、酒精灯、各种鉴别培养基、高压消毒灭菌器、量筒、三角烧瓶、吸管、剪刀、绳索、葡萄球菌菌液、大肠杆菌菌液、伤寒杆菌菌液、乙型副伤寒杆菌菌液等。

四、实验方法㈠培养基的制备(操作)1、培养基的制备程序称量溶化pH测定与矫正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2、液体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称取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置于10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水1000ml。

2)混合溶解:加热溶化,待冷至40〜50o C时,测定并矫正pH为77.6。

3)pH测定与矫正方法:⑴准备工作:取pH7.4①、7.6③酚红标准比色管及蒸馏水管②各1支,按图示装好;取口径与比色管相同的试管3支,各加待测液体基5ml,分别编上④、⑤、⑥号,按图示装好。

⑵比色:将比色架对光目视比色,比较二排管的颜色是否相同,若基为酸性(一般呈酸性),则向⑤号管中加0.02%酚红指示剂0.25ml摇匀,取1ml吸管一支吸取0.1 molNaOH1ml,缓慢滴入⑤号管内,边加边摇匀,直至与标准管其中一侧颜色相同,准确记录NaOH的用量。

⑶计算:5ml基矫正至pH7.6用去0.1 molNaOH0.2ml,剩余的培养基则需加入1 molNaOH为Xml。

用比例公式计算。

N1:V1=N2:V25:975=0.2:XX=0.2*975/5=39(ml)0.1 molNaOH需要39ml,而加1 molNaOH只需3.9ml。

4)分装:分装十适当容器内(试管),包装好,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㈡细菌的人工培养法(操作)1、平板划线接种法:1)点燃酒精灯,右手以握笔式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后稍冷,挑取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一环。

2)用左手掌持琼脂平板,以左手拇指将平板盖启开,右手将取了菌液的接种环伸入平板,呈45O角,用分段划线法分离细菌(如图所示),盖好平板。

3)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左手持液体培养基,按照平板划线取葡萄球菌少许,用右手小指拔开棉塞,夹于指间(示教),并将管口在火焰上灭菌,将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

再次灭菌管口,塞好棉塞。

贴上标签,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㈢细菌代谢产物观察(示教)1、糖发酵试验:细菌分解糖后产酸产气,产酸后使批示剂显色,产气后可见到气泡。

产酸产气以“+”表示,只产酸不产气以“+”表示,不分解以“-”表示。

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分解糖的结果如下:2、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铁盐或铅盐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或硫化铅沉淀,为阳性,无黑色沉淀为阴性。

大肠杆菌硫化氢试验为阴性,乙型副伤寒杆菌为阳性。

㈣药敏试验(示教)1、平板划线:1)用密集划线法将细菌布满平板,方法同平板划线接种法。

2)在无菌接种箱内,用左手启开平板盖,用无菌镊子夹取抗菌素纸片,间隔5cm放置平板培养基表面,盖好平板,贴上标签,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抑菌区有无,测量抑菌区的直径。

直径<5mm为阴性(不敏感)、直径5〜10mm 为轻度敏感、直径10〜15mm为中度敏感、直径>15mm为高度敏感。

一、实验内容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2、皮肤消毒试验(操作)3、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4、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示教)二、实验目的1、证明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体表有许多细菌存在,以树立严格的消毒及无菌观念。

2、了解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紫外线的灭菌方法护注意事项。

三、实验材料普通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血平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消毒灭菌器、干烤箱、紫外线、大肠杆菌培养液、1%龙胆紫、2.5%碘酒,75%乙醇、无菌棉签、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㈠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1、取普通琼脂平板4个,启开皿盖,培养基面向上,分别放在实验室、寝室、室外及无菌操作台等处,暴露10〜20min后加盖。

2、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结果:如实填写。

㈡皮肤消毒试验(操作)1、取普通琼脂平板1个,在底部用玻璃蜡笔划线分区并标号,启开皿盖,用右手食指轻轻涂抹培养基表面。

2、用2.5%碘酒消毒右手食指后,再用消毒后的手食指轻轻涂抹培养基表面,加盖。

3、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4、结果:如实填写。

㈢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1、取血平板1个,启开皿盖,口对培养基表面(距离约10cm),深咳嗽三次(不可吹痰),加盖。

2、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结果:如实填写。

㈣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示教、介绍)1、紫外线杀菌试验⑴点燃酒精灯,取普通琼脂平板1个,在底部用玻璃蜡笔划线分出二个区并标号,启开皿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后,稍冷,取大肠杆菌培养液一环,密集划线,加盖。

⑵将培养基置于无菌接种箱内,启开皿盖,将盖子盖于培养基上的一半,打开紫外线灯开头,照射30min后,加盖。

⑶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⑷结果:如实填写。

2、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器(介绍)⑴构造:略⑵用法:加水至规定的水平面、放入灭菌物品,加盖、旋紧,打开排气阀;通电加热、温度逐渐上升时,器内冷空气由排气阀排出,待有大量蒸气逸出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直到压力表的指针指在所需的位置后,调节电源,控制温度,维持20〜30min后,打开排气阀排气,待压力表指针指向“0”时,再开盖取物。

⑶注意事项:①灭菌开始时必须排尽冷空气;②灭菌完毕,切不可突然打开盖子排气减压,以免瓶内液体等冲出外溢;③放置物品不应太挤。

⑷用途: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的物品灭菌。

病原性球菌的检查实验目的:1掌握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特性。

2了解脓汁标本的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

3了解抗“O”试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1、病原性球菌标本的观察。

2、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

3、抗“O”试验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菌标本、玻片、试管、试管架、吸管、水浴箱、注射器、2.5%碘酒、棉签、生理盐水、血平板、兔血浆、抗“O”试剂、血平板。

实验方法:(2)病原性球菌标本的观察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形态观察(操作)。

2、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现象观察(示教)。

(4)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脓汁标本观察菌特征及溶液血情况接种血平板24h培养后观察取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取菌落作生化反应、致病力试验(5)抗“O”试验原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O”,能溶液解人和兔红细胞并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溶血素“O”(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