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病毒教案

合集下载

反转录病毒教案

反转录病毒教案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6
1、形态与结构
p24衣壳蛋白
脂双层膜
RNA
反转录酶
gp120 包膜糖蛋白
gp41 p17内膜蛋白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7
2、HIV复制
侵入和脱壳
反转录以 及与宿主 DNA整合
活化和转录
病毒蛋白 的表达和
装配
包膜的形 成与病毒 的释放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8
(1) 侵入和脱壳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9
(2) 反转录以及与宿主细胞DNA整合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0
(3) 病毒活化转录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1
(4) 病毒蛋白的表达和装配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2
(5) 肿 瘤 病 毒 的 RNA 复 制 过 程 中 需要合成DNA。
RSV 子 代 病 毒 颗 粒 的 产生被放线菌素D所 抑制。
转录对于RNA肿瘤 病毒增殖可能是必 须的。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3
证明:
1970 年 H.Temin 和 D.Baltimore 分 别 从 RNA 病 毒 中发现了反转录酶,能催化以单链RNA为模板 合成双链DNA的反应。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与 医学奖。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4
二、反转录病毒特点 含反转录酶的RNA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
1
病毒为球形, 有包膜,表面 有刺突。
2
病毒体含反转 录酶,基因组 为单正链RNA 双体结构。
3
病毒核酸复制 通过DNA中间 体,能与宿主 细胞DNA整合。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5
三、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

2024年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0章逆转录病毒(特殊条款版)

2024年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0章逆转录病毒(特殊条款版)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0章逆转录病毒(特殊条款版)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0章:逆转录病毒一、引言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是一种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活性,能够将病毒RNA转录成DNA,并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这种独特的复制方式使得逆转录病毒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等。

本章将详细介绍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生命周期、致病机制以及防治策略。

二、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结构特征逆转录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100-120纳米。

病毒颗粒由核心、衣壳和包膜三部分组成。

核心含有病毒RNA、逆转录酶、病毒蛋白等;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由病毒蛋白组成;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含有病毒糖蛋白。

2.基因组结构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长度约为9-11千碱基对(kb)。

基因组包含5'和3'非翻译区(UTR)、Gag、Pol、Env和辅助蛋白基因。

其中,Gag编码衣壳蛋白,Pol编码逆转录酶和整合酶,Env编码病毒包膜糖蛋白,辅助蛋白基因参与病毒复制、装配和释放等过程。

3.逆转录酶活性逆转录酶是逆转录病毒复制的关键酶,具有DNA聚合酶、RNA 聚合酶和DNA内切酶活性。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逆转录酶将病毒RNA转录成单链DNA,然后合成双链DNA,将双链DNA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

三、逆转录病毒的分类逆转录病毒可分为两大类:简单逆转录病毒和复杂逆转录病毒。

1.简单逆转录病毒简单逆转录病毒包括HIV、SIV、FIV等,它们的基因组结构较为简单,仅含有Gag、Pol、Env和辅助蛋白基因。

这类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类,导致艾滋病。

2.复杂逆转录病毒复杂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较为复杂,含有多个基因家族,如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整合酶、病毒蛋白等。

这类病毒主要感染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如劳斯肉瘤病毒(RSV)感染鸟类,诱发肉瘤。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分类: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ae)
慢病毒属(Lentivirus) * 型别:有两型 HIV-1:大多数AIDS由HIV-1引起。 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
AIDS——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 1984年我国首例艾滋病报告;
1993年贵州省报告第一例艾滋病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教学要求
• • • • (一)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二)熟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与免疫 性。
反转录病毒
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的RNA病毒。 *对人致病的反转录病毒主要有: 1.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成人 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 艾滋病的病原体。
我国的传播特点
(1)吸毒、性传播和采供血途径传播
并存
(2)经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3)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2、致病机制
(1)主要感染细胞*: CD4+ 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神经细胞等。
(2)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
2、致病机制
(3)细胞受体: CD4分子
2、致病机制
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为80~120 nm,包膜表面有刺突。 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体含 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③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 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 ④成熟病毒以芽生方式释放。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HIV-1于1983年从一例淋巴腺综合症患 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
一、生物学性状

(2024年)逆转录病毒课件

(2024年)逆转录病毒课件
2024/3/26
提供心理支持
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和关怀,减轻其心理压力和负担。
推动政策制定和实施
倡导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逆转录 病毒问题,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 25
公共卫生意义及挑战
保护人类健康
逆转录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通过预防和控 制措施,可以减少病毒感染和传播,保护人类健康。
猫免疫缺陷病毒(FIV)
03
FIV感染猫科动物,导致猫的免疫功能缺陷,类似于人类的艾滋
病。
14
04
实验室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Chapter
2024/3/26
15
血清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用于逆转录病毒的筛查和 诊断。
免疫荧光法(IFA)
RNA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在PCR过程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病毒RNA的 定量检测和动态监测。
2024/3/26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个病毒基因序列,提高检测通量和准确性。
17
细胞培养法及动物模型应用
细胞培养法
将病毒接种到敏感细胞系中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检测病毒 增殖情况,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药物筛选等研究。
避免与不熟悉的人发生性行为,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不共 用注射器等。
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 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24
社区和群体防控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途径, 普及逆转录病毒的防治知识,提

《逆转录病毒》课件

《逆转录病毒》课件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能包括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 发、病毒疫苗的研发等方面
挑战:逆转录病毒研究的挑战包括病毒变异、病毒耐药性、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 杂性等方面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能包括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 发、病毒疫苗的研发等方面
逆转录病毒与癌症的关系研究 逆转录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 逆转录病毒疫苗的研发与推广
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其基因组为单链RNA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逆 转录、整合和转录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整合 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逆转录病毒可以引起宿主细胞 的基因突变和细胞转化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 过程
吸附过程:逆转录病 毒通过其表面蛋白与 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实现吸附
吸附机制:逆转录病 毒通过其表面蛋白与 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实现吸附
逆转录病毒可以激 活原癌基因,导致 细胞无限增殖和癌 变
逆转录病毒可以抑 制抑癌基因,导致 细胞癌变
逆转录病毒可以促 进细胞凋亡,导致 细胞癌变
逆转录病毒: 一种RNA病毒, 可以逆转录成 DNA并整合到宿 主细胞基因组

致病性:逆转 录病毒可以引 起多种人类疾 病,如艾滋病、
白血病等
传播途径:逆 转录病毒可以 通过血液、性 行为、母婴传 播等方式传播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物和疫苗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RNA复制、DNA合成和病毒粒子组装三个阶段 RNA复制阶段:逆转录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为DNA DNA合成阶段:逆转录病毒通过DNA聚合酶将逆转录的DNA复制为双链DNA 病毒粒子组装阶段:逆转录病毒通过病毒蛋白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释放到细胞外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第三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Ritroviridae)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第三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Ritroviridae)

第三十六章逆转录病毒〔Ritroviridae〕知识要点:逆转录病毒种类特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构基因组及功能病毒复制 AIDS 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微生物检查法疫苗鸡尾酒疗法人类嗜T细胞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 HTLV 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 病毒,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即RNA肿瘤病毒亚科、慢病毒亚科及泡沫病毒亚科,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HTLV〕。

逆转录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性:1.病毒呈球形,有包膜,外表有刺突,其大小100nm左右。

2.病毒核心由两条相同单股RNA组成,在5’端通过局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体结构,它与内层衣壳构成电子密度强的中央类核。

类核呈圆形的病毒称C型病毒颗粒,如人类嗜T细胞病毒;类核呈圆柱型的病毒称D型病毒颗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组成相似,均含有序列及功能相似的 gag、pol和env等3个结构基因及多个调节基因。

4.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核酸内切酶及RNA酶H等酶类,它们与病毒核酸逆转录、病毒的整合作用有关。

5.病毒增殖的特点是在复制病毒RNA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合成cDNA,构成RNA:DNA 中间体。

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形态结构HIV为直径100nm~120nm大小的球形颗粒。

电镜下病毒内部有一致密的圆柱状核心,该核心是由两条相同单股RNA构成的双体结构及包裹其外的衣壳蛋白〔p24〕组成,构成病毒核衣壳。

病毒核衣壳外侧包有两层膜结构,内层是内膜蛋白〔p17〕,亦称跨膜蛋白,最外层是脂质双层包膜,包膜外表有刺突并含有gp120和gp41包膜糖蛋白。

</span >病毒基因组及功能HIV基因组全长约9200bp,其5′端与3′端各有一段相同核苷酸序列,称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

《动物病毒学》课件:第十二章-反转录病毒

《动物病毒学》课件:第十二章-反转录病毒

3.囊膜蛋白(Env)
由env基因编码,为糖基化蛋白,蛋白质部分由 二条肽链组成。
穿膜蛋白(TM):较小,贯穿 病毒的囊膜
表面蛋白(SU),或受体结合 蛋白:较大,通过二硫键和氢 键与TM相连,暴露于囊膜之外
四、反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
➢吸附:病毒粒子表面的囊膜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 合而吸附在细胞表面。
➢穿入:病毒核心进入细胞浆。 ➢反转录:在病毒核心复合体中,RNA反转录产生DNA
➢转运:DNA转运至细胞核中 ➢整合:病毒DNA整合于细胞
染色体
➢ 转录:整合的前病毒DNA,借助于细胞的RNA聚合酶 Ⅱ,转录生成病毒RNA
➢ 加工转录产物:转录产物被加工成基因组RNA和指 导蛋白质合成的mRNA
2.酶蛋白(pol)
✓蛋白酶(PR):水解前体蛋白形成成熟蛋白。 ✓反转录酶(RT):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性 ✓整合酶(IN):将前病毒DNA基因组整合至宿主细
胞的染色体DNA中。
反转录病毒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编 码反转录酶的基因,编码的反转录 酶同时作为RNA依赖的DNA聚合酶、 DNA依赖的DNA聚合酶、RNA酶H,由 一个分子的不同功能域执行不同酶 的功能
❖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宿主范围以及分子特性,禽 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可分为A-J共10个亚群;
✓A-D亚群可引起经典的以淋巴细胞瘤为主的鸡白 血病;
✓J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以骨髓细胞瘤为主的白血 病。
❖ ALV病毒基因组从5’-3’为gag-pro-pol-env,
分别编码群特异性抗原蛋白、蛋白酶、RNA依 赖的DNA聚合酶和囊膜糖蛋白。
六、禽白血病/肉瘤病毒 (Avian Leucosis/sarcoma Virus)
❖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禽骨髓细胞瘤病毒 ❖禽成红细胞白血病病毒 ❖禽成髓细胞白血病病毒

反转录的实验报告(3篇)

反转录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反转录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从RNA模板合成cDNA的第一链的方法;3. 熟悉反转录试剂盒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是指将RNA模板逆转录成cDNA的过程。

反转录酶是一种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可以在RNA模板的指导下合成cDNA。

反转录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等。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反转录试剂盒、RNA提取试剂、DEPC水、引物、dNTPs、RNase抑制剂等;2. 实验仪器:离心机、PCR仪、恒温水浴锅、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3. 实验样本:含有目的RNA的细胞或组织。

四、实验步骤1. RNA提取:按照RNA提取试剂说明书操作,提取细胞或组织中的RNA;2. RNA浓度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的浓度和纯度;3. 反转录反应:按照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将提取的RNA作为模板,在特定条件下合成cDNA第一链;4. cDNA纯化:使用柱式或磁珠纯化cDNA,去除未反应的RNA、dNTPs、RNase抑制剂等杂质;5. PCR扩增:将纯化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验证反转录结果;6. 电泳检测: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RNA提取:成功提取出目的RNA,A260/A280比值在1.8-2.2之间,表明RNA纯度较高;2. cDNA合成:反转录反应完成后,在特定条件下进行PCR扩增,成功扩增出目标片段;3. 电泳检测: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呈现清晰的条带,表明反转录和PCR反应均顺利进行。

六、实验结论1. 成功从RNA模板合成cDNA的第一链,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提供了基础;2. 反转录技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避免RNA降解,使用DEPC水处理实验器材和试剂;2.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避免人为误差;3.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RNA质量、反转录酶活性、引物设计等因素的影响,需进行多次实验验证。

第十三章 反转录病毒

第十三章  反转录病毒

第十三章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科分为两个亚科、7个属正反转录病毒亚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禽肉瘤病毒乙型反转录病毒属: 绵羊肺腺瘤病毒丙型反转录病毒属: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丁型反转录病毒属:牛白血病病毒戊型反转录病毒属:鱼类病毒慢病毒属:H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SIV等泡沫反转录病毒亚科泡沫病毒属正反转录病毒亚科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80-100nm,有囊膜,囊膜表面的糖蛋白突起直径约8nm。

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

独特的三层结构:内层:核衣壳蛋白复合物;中间层:20面体衣壳;外层:囊膜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单股、正链、线性RNA(ssRNA)的二聚体(二倍体基因组:即基因组由2条相同的RNA 组成)病毒粒子中的RNA不具备感染性,2分子的RNA在各自的5’端通过氢键相连。

基因组RNA单体的结构与真核细胞的mRNA相似,5’端为甲基化的帽子结构(m7GpppGmp),3’端为多聚A(polyA)病毒的蛋白质核心蛋白(Gag) 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骨架,其氨基酸序列在同属内的病毒间比较保守,具有相似的抗原性,为群抗原(group antigen, Gag)。

Gag蛋白由gag基因编码,其初始产物是一个大的蛋白前体,然后在病毒蛋白酶的作用下,加工成为3-6种成熟的蛋白质:基质蛋白(MA):位于病毒囊膜之下衣壳蛋白(CA):构成病毒粒子双层壳的内壳(衣壳)核衣壳蛋白(NC):与病毒基因组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的核心。

酶蛋白蛋白酶(PR):水解前体蛋白形成成熟蛋白。

反转录酶(RT):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性整合酶(IN):将前病毒DNA基因组整合至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反转录病毒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编码反转录酶的基因,编码的反转录酶同时作为RNA依赖的DNA聚合酶、DNA依赖的DNA聚合酶、RNA酶H囊膜蛋白(Env) 为糖基化蛋白。

蛋白质部分由二条肽链组成,较小的那条链贯穿病毒的囊膜,称为跨膜蛋白(TM),较大的那条链通过二硫键和氢键与TM相连,暴露于囊膜之外,称为表面蛋白(SU)。

最新版病毒学精品电子教案第11-12章 反转录病毒及亚病毒

最新版病毒学精品电子教案第11-12章  反转录病毒及亚病毒
Env蛋白等; 病毒粒子装配和出芽释放,同时衣壳蛋白进
一步加工。
⑤ 反转录病毒的致病性
细胞转化
引起肿瘤
细胞病变
病毒基因产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病毒蛋白质大量表达,使细胞自身必需 的蛋白质合成受抑制,造成细胞死亡 诱导细胞凋亡 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二)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CD4+ T细胞、 单核-巨嗜细胞、树突状细胞、小
神经胶质细胞
― 实验室:正常人T细胞,感染细胞出现CPE ― 动物模型:恒河猴,黑猩猩
Viral resistance of HIV
56℃ 10 min; 室温存活7天;
冻干血制品------ 68 ℃72h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种消毒剂敏感:
50%乙醇﹑0.3%双氧水,5%来苏儿
(一) 反转录病毒科的共同特征
①病毒形态:病毒粒子呈球形,囊膜表面 有刺突,复合对称壳体, 直径60~120nm
据病毒形态不同,该科分4类病毒
从细胞释放后的 成熟形式,有囊 膜,病毒核心偏 于一侧
• 仅见于细胞内 • 无感染性 • 细胞外B型粒 子的前体 (MMTV)
• 大多数反转录病 毒(哺乳动物和 禽类的C型病毒 、慢病毒和泡沫 病毒)为C型病毒 • C型粒子的直径 为80~120nm, 表面有较长的纤 突,致密的病毒 核心位于粒子的 中央
囊膜蛋白(Env)
为糖基化蛋白, 由二条肽链组成:
―Trans Membrane:贯穿病毒的囊膜, ―receptor binding: 暴露于囊膜之外
④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 病毒粒子表面的囊膜与细胞表面受体结

学习课件第三十三章反转录病毒ppt课件

学习课件第三十三章反转录病毒ppt课件

◆ AIDS相关综合征: 发热、盗汗、慢性腹泻、持续性淋巴肿大。
心血管系统:心包积液、心肌心瓣膜病变 呼吸系统:肺炎、肺结核、kaposi肉瘤
◆ 典型 消化系统:腹泻、肠炎、溃疡 AIDS 神经系统:头痛、精神异常、视觉改变
血液系统:贫血、出血、肿瘤 皮肤粘膜:疱疹、水痘、癣病
四、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母婴传播:
HIV-1 型达 30~50% , HIV-2 型不 到10%。
流行特点 印 度:200~300 万 南 非:180万
乌干达:150万 津巴布韦:120万
美 国:90万
尼日利亚:120万 肯尼亚:110万
泰 国:80万
致病机理 损伤CD4 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缺 陷伴体液免疫缺陷,整个获得性免疫
P17——内膜蛋白 P15
酶切
P55蛋白前体 经酶切
P7核衣壳蛋白 P9
反转录酶 P66/P51 Pol 编码产生
整合酶
P32
P10
蛋白水解酶
包膜刺突蛋白 gp120
env
编码产生
包膜糖蛋白
跨膜蛋白 gp41
tat:编码P14,是一种反式转录激活因子,与 LTR结合后,能促进病毒所有基因转录 rev:编码P19,能增强gag、Pol和env基因活性 6个 调节 nef :编码负调节蛋白,对结构基因和调节基 因表达起负调节作用
病毒抗原成分检测:P24 病毒相应抗体检测:ELISA、IFA、 R IA、WB 病毒核酸检测:RT-PCR、(RT、反转录
酶-PCR)
五、预防及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预防艾滋 病,你我同参与
预防 关爱生命,关爱健康,远离毒品
控制血制品 忠实性伙伴,一夫一妻终身制

《逆转录病毒》课件

《逆转录病毒》课件

在释放过程中,病毒的外膜与细胞膜 融合,将新的病毒颗粒释放到周围环 境中。
组装完成的病毒颗粒会聚集在细胞的 一侧,通过细胞膜出芽释放到细胞外。
03 逆转录病毒与疾病
致瘤性逆转录病毒
致瘤性逆转录病毒是一类能够引起肿瘤的病毒,它们通过感染 人体细胞,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和肿瘤形成。常见的致瘤性 逆转录病毒包括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等。
逆转录病毒特性
具有独特的逆转录过程,对宿主细胞 具有高度依赖性,只能在特定细胞内 复制。逆转录病毒基因组较小,但含 有必需的基因片段以完成复制过程。
分类与亚类
逆转录病毒分类
根据宿主范围、基因组结构等特征,可将逆转录病毒分为不同种类,如禽类、 哺乳动物类和人类逆转录病毒等。
逆转录病毒亚类
在每个大类中,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构等特征,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 亚类或株系。这些亚类在基因组特征、致病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02 逆转录病毒的生命周期
吸附与入侵
逆转录病毒通过识别 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 吸附在细胞表面。
核衣壳中含有病毒的 RNA基因组和逆转录 酶,这是病毒复制的 关键酶。
一旦吸附,病毒的外 膜与细胞膜融合,将 病毒的核衣壳释放到 细胞质中。
脱壳与基因组释放
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后,病毒的 RNA基因组从核衣壳中释放出
逆转录病毒可以将其基因转移到宿主基因组中,从而影响宿主的基因组进化和遗传 多样性。
通过基因转移和重排,逆转录病毒可以促进宿主基因组的演化,产生新的基因和蛋 白质,从而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转录与翻译
01
整合后的原病毒可以转录成病毒的RNA,这些RNA可以作为病 毒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医学逆转录病毒病学教学设计

医学逆转录病毒病学教学设计

抗病毒药物研发进展及挑战
抗病毒药物研发进展
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用于逆转录病毒 的治疗,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 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病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病毒药物面临的挑战
然而,抗病毒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 些挑战,如药物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此 外,新型逆转录病毒的不断出现也对抗病毒 药物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防措施及公共卫生意义
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医学逆转录 病毒传播的关键。包括推广安全性行为 、避免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加强血液和 血制品的监管、提供母婴阻断服务等。
VS
公共卫生意义
预防医学逆转录病毒的传播对于维护公共 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医学逆转录病毒的认识和 防范意识,可以降低感染率,减轻社会负 担。同时,对于已经感染者,提供及时有 效的治疗和支持也是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 方面。
录病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或溶瘤病 毒进行治疗,同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06
医学逆转录病毒研究前沿 与挑战
新型逆转录病毒发现与研究
新型逆转录病毒的发现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逆 转录病毒被发现,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 炎病毒(HBV)等。
逆转录病毒的研究方法
逆转录病毒的研究方法包括病毒分离与培养、基因组测序 、蛋白质组学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为深入了解逆转录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力手段。
逆转录病毒与疾病的关系
逆转录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HIV与 艾滋病、HBV与乙型肝炎等。研究逆转录病毒与疾病的关 系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 反转录病毒

第十一章  反转录病毒

1983~1984年法国、美国分离到病毒。曾命名为 淋巴腺病综合征相关病毒(LAS-associated virus, LAV)、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II型(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III, HTLV-III) 和艾滋病相 关病毒(AIDS-related virus, ARV)。 后统一命名 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也称艾滋病病毒。
Po1基因

Po1基因编码逆转录酶的两个亚基p51
和p66具有相同的N端,pol和gag基因为融 合基因,共同转录并表达一前体聚蛋白 Pr150gag-pol ,然后加工成p51和p66、以及 病毒的蛋白酶和整合酶。
env基因

env基因的产物长861个氨基酸,经糖基化成
160k的糖蛋白gp160,gp160被切割成gp120和gp41;
三、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 基 因 组 为 单 股 、 正 链 、 线 性 RNA (ssRNA)的二聚体,RNA约占病毒干重的 2%。病毒粒子中的RNA不具备感染性,2分 子的RNA在各自的5’端通过氢键相连。 (二倍体基因组)
四、病毒的蛋白质
反转录病毒粒子中蛋白质约占病毒干重
的60%。
1、核心蛋白(Gag)
2、HIV的基因结构及产物
HIV含逆转录病毒的3个复制基因
gag基因
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主要有4种: 基质蛋白P18 ,来源于gag前体聚蛋白的N端; 壳体蛋白p24 ,来源于gag最近的C端,是构成病 毒核心的主要结构蛋白,在患者体内针对HIV的 抗体中大部分是抗p24的; 核心蛋白 p7 ,有较强的碱性,与单链RNA和 DNA有强烈的结合能力; 功能未明的蛋白p6 。

疱疹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教案

疱疹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教案
2.HIV 感染特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1
基本内容 第 31 章 疱疹病毒 herpes virus 一、herpes virus 种类和共同特点 人类 herpes virus 分类: 共同特点:有包膜,dsDNA,多核巨细胞, 溶细胞性感染,潜伏感染或细胞永生化 二、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潜伏部位:HSV-1,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通过视频介绍每一时期病人的临 床表现 提问:免疫缺陷期易继发哪些疾 病?
检测 HIV 抗体:ELISA 筛查,Western blot 确认
检测 HIV 抗原:p24-早期诊断
7. HIV 防治原则
药物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比喻为“鸡尾酒”疗法
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 提问:哪些途径不传播 HIV?
5. HIV 致病机制 受感染的 CD4+ T 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和功能障碍,继 结合图片讲解
发免疫缺陷综合征
6.HIV 感染临床表现 四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潜伏期、 AIDS-related complex(
HSV-2,骶神经节 所致疾病:HSV-1,密切接触,唇疱疹
HSV-2,性接触,生殖器疱疹 三、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潜伏部位:脊髓后根神经细胞 所致疾病:水痘和带状疱疹 四、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 潜伏部位:唾液腺、乳腺、肾脏、单核细胞等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接触传播、性传播、
第 32 章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医学微生物学》主编:李凡 徐志凯(人卫版,第 8 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 肿 瘤 病 毒 的 RNA 复 制 过 程 中 需要合成DNA。
RSV 子 代 病 毒 颗 粒 的 产生被放线菌素D所 抑制。
转录对于RNA肿瘤 病毒增殖可能是必 须的。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3
证明:
1970 年 H.Temin 和 D.Baltimore 分 别 从 RNA 病 毒 中发现了反转录酶,能催化以单链RNA为模板 合成双链DNA的反应。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与 医学奖。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6
1、形态与结构
p24衣壳蛋白
脂双层膜
RNA
反转录酶
gp120 包膜糖蛋白
gp41 p17内膜蛋白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7
2、HIV复制
侵入和脱壳
反达和
装配
包膜的形 成与病毒 的释放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8
(1) 侵入和脱壳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9
(2) 反转录以及与宿主细胞DNA整合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0
(3) 病毒活化转录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1
(4) 病毒蛋白的表达和装配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2
(5) 包膜的形成与病毒的释放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13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4
二、反转录病毒特点 含反转录酶的RNA病毒称为反转录病毒。
1
病毒为球形, 有包膜,表面 有刺突。
2
病毒体含反转 录酶,基因组 为单正链RNA 双体结构。
3
病毒核酸复制 通过DNA中间 体,能与宿主 细胞DNA整合。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5
三、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
反转录病毒教案
授课内容:反转录病毒
一 反转录与反转录酶的发现 二 反转录病毒特点 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微生物学·病毒·反转录病毒 2
一、反转录与反转录酶的发现
1964 年 , Temin 等 首 次 发 现 : DNA 合 成 抑 制剂可以遏制Rous肉 瘤 病 毒 (RSV) 所 造 成 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