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案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案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案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长安中学徐忠一、教案背景1.教材。
本课时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数学》第7章解析几何第2节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的一节,是直线形解析几何内容的最后一个知识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计算距离的两个重要的基础公式之一。
相对于另一个距离公式也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它需要有更强的综合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它既是学习曲线形解析几何内容的必备条件,也是直线形解析几何内容的难点。
同时,本公式也体现了解析几何中的数学美,以及解析几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所展现的逻辑美。
2.学生。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职业高中学生。
作为中考成绩最差的一部分,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运用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
他们的学习意志也不坚定,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
但他们对于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二、课时分析针对以上分析,对本课时作如下定位。
1.教学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初步使用公式解相关习题。
(2)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会公式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初步应用。
三、教学方法1.教法。
本课教法以讲授为主。
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
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使学生理解本课主题。
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2.学法。
本课学法以练习为主。
在学生取得初步印象后,随时通过学生练习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学生练习是职高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3.两直线平行,则____;两直线垂直,则____。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设计目标:复习已有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数学组教师:陈学军班级:15春数控1班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分析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是专业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应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立足于为专业课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问题,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以满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应用为主,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突出应用性的理念。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在本课程中的地位:(1)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分段函数在科技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2)本节所探讨学习分段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上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数学化理性思维的同时,形成一种意识,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教材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分段函数内容安排在第三章函数的最后一部分讲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知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对函数性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段函数,同时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接下来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作了良好铺垫。
由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求得分段函数此部分知识以学生生活常识为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分段函数作图可以略讲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基本初等函数图像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本学期对函数知识又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为学习分段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层面:学生对函数具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通过分段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分段函数的关系式,会画分段函数的图象并求简单的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从一般到特殊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背景知识及应用的认知,学生不仅可以将其应用到专业学习上,更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升对各种问题知识感性认识和理解分析能力。
2024年度-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完整版
03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是形如$y=a^x$( $a>0,aneq1$)的函数,其图像是一 个指数曲线。
05
04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是形如$y=log_a
x$(
$a>0,aneq1$)的函数,其图像是一
个对数曲线。
14
斜率计算
直线的斜率k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即k = tanα。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x1, y1)和(x2, y2),可以通过斜率公式k = (y2 - y1) / (x2 - x1)计算直线的斜率。
斜率性质
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斜率为0。
25
圆方程求解与圆心半径确定
04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15
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及性质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通过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来定义任意角的正 弦、余弦和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的性质
包括周期性、奇偶性、增减性、最值等性质 。
诱导公式
利用周期性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 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16
三角函数图像和变换
三角函数图像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特点 。
其他应用
如地理中的太阳高度角计算、物理中的力学问题等。
18
05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9
数列概念及表示方法
数列定义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
数列的表示方法
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像 法和列表法。
数列的分类
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递增 数列、递减数列和常数列; 周期数列和非周期数列。
4.4对数函数优质课教案
【课题】4. 4 .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教材内容解析】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四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章中的重点内容。
此前,学生已对函数、定义域、值域等相关概念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函数性质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
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刚刚学习了对数与指数函数后,对对数函数的进一步学习。
也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方法,即“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的过程。
同时,为后面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对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对数函数的知识在其他章节和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
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的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统计、规划)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
同时,本节课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不仅反映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同时也蕴含了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学情分析】1,心理生理上: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入校两个月,现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所以在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上也相对稳定。
加之,新入学不久,学生渴望知识和学习的情绪也都空前高涨,主动积极,不畏艰难。
2,知识上:从初中到现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初等函数,已对函数的相关概念、研究函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之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学生已明白,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研究学习,同时对数函数的应用不管在数学上、生活中都应用广泛。
所以,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2)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会进行同底数的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
能力目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情感目标:(1)体味对数函数的认知过程,树立严谨的思维习惯;(2)参与数学建模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
(完整word版)中职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一、条件分析1.学情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这个章节的第三节课,通过前二节课的情景教学,学生对函数的恐惧感有所降低,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情景教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教材分析教材充分利用函数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获得对函数基本性质的直观认识,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充分体现了树形结合的思想。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A层: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
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图像观察法;3。
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推理证明法;4。
知道函数的单调区间;B层: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
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图像观察法;3.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推理证明法;4。
知道函数的单调区间;C层: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图像观察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合作、探究函数图像的性质,直观感受函数的单调性;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通过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三、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及证明四、教学难点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五、主要参考资料: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学生学习指导用书、教学参考书。
六、教学进程: 情景导入:礼拜天,同学们就会去青青百货买东西。
那么我们从学校门口去青青百货的这段路程中,是上坡还是下坡呢?那我们把这段路程的简图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形,从左往右图像呈什么变化趋势? (1)图像观察法像这种函数图像从左往右呈上升趋势的函数我们称为增函数(函数值逐渐增加的函数)。
深圳优质课教案 中职教材数学《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诱导公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五章三角函数第二节第三部分内容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是研究自然界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工具,是中学数学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的诱导公式是把大角三角函数化成小角三角函数,负角三角函数转化为正角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工具,是继任意角三角函数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三角函数化简求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后面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做铺垫。
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2、能够灵活运用诱导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简三角函数式和证明简单三角恒等式;3、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对称变换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4、通过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轻松学数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从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解和化简。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推导,特别是诱导公式三的得出。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究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推出过程,借助几何画板,探究诱导公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然后运用闯关软件,强化学生对诱导公式的运用,最终让学生能够愉快的掌握和运用诱导公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 温故出新(阶段一)课前回顾 (阶段二)学习新知 (阶段三)课后小结二、探究讨论 理解新知(学习新知)教师:根据前面学习的终边相同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α和 360⨯+k α的终边怎么样呢?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得到诱导公式1.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诱导公式的规律。
趁热教师运用诱1讲解求解 1500cos 。
运用自己开发的数学学习系统,设计运用诱导公式1求解大角(超过360度)问题,学生分组完成,系统及时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数学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录1.1命题逻辑 (2)1.2条件判断 (12)2.1算法 (18)2.2算法的程序框图 (24)2.3 算法与程序框图应用举例 (33)3.1 数组与数据表格 (39)3.2数组的运算 (44)3.3数据表格的图示 (51)3.4数据表格应用举例 (58)3.5用软件处理数据表格 (64)4.1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81)4.2关键路径法 (85)4.3 网络图与横道图 (90)4.4 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97)5.1 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101)5.2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108)5.3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表格法 (117)5.4利用Excel软件解线性规划问题 (129)5.5 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举例 (135)1.1命题逻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命题的概念.知道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意义;(2)了解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概念;(3)掌握“且”、“或”、“非”、“如果…,那么…”、“当且仅当”等联结词.能力目标:通过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命题的真假.【教学难点】复合命题的真假.【教学设计】(1)通过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导入命题的概念;(2)引导学生认识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3)通过概括、归纳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逻辑。
联结词“且”、“或”、“非”的使用;(4)通过分析例题,学会应用逻辑连接词的真值表判断命题的真假;(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5)教学过程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1.2条件判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逻辑联结词“如果…,那么…”连接的条件判断语句;(2)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等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教学设计】(1)通过介绍条件判断语句“如果p,那么q”,介绍条件p和结论q;(2)引导学生由条件判断结论,理解推出符号“ ”的意义;(3)通过概括、归纳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以及四种命题的概念;(4)通过分析例题,学会尝试应用证明、举反例等方法判断逻辑关系;(5)通过练习,巩固知识;(6)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2.1算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了解算法的概念,知道算法的特点.⑵理解算法的三种语言形式,会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算法.⑶理解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会用基本结构编写算法.能力目标:通过对算法中的各个环节的步骤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难点】设计算法的步骤.【教学设计】(1)从人和计算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例子,引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算法的概念;(2)讲解算法的概念,算法的特点,描述算法的形式,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3)讲解算法具有的四个特点和三种语言形式;(4)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2.2算法的程序框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程序框图符号的含义,掌握程序框图的画法,能画简单算法的程序框图.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算法的程序框图,提高识图能力,培养将思维过程图形化的能力.【教学重点】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结构.【教学难点】程序框图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算法的图形语言;(2)通过实例理解算法程序框图的概念,初步了解用图形语言描述算法的方法;(3)重点介绍程序框图的基本结构,通过讲解例题熟悉各框图符号的含义,理解三种结构;(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5)要体现数学与算法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180分钟)【教学过程】2.3 算法与程序框图应用举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对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设计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能力目标:结合生活、生产实例,通过案例(即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及其程序框图.【教学难点】算法程序框图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运用.【教学设计】通过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算法案例讲解,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框图的编写方法. 介绍算法与程序框图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为M =240+(S -80)×5; 第三步 输出租金M 的值. 解 程序框图如图2-14: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案例3(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时,常用秦九韶算法.这种算法的运算次数较少,是多项式求值比较先进的算法.其实质是转化为求n 个一次多项式的值,共进行n 次乘法运算和n 次加法运算.试画出程序框图.其过程是,改写多项式为:1110()n n n n f x a x a xa x a --=++++ =12110()n n n n a xa xa x a ---++++ =231210(())n n n n a x a x a x a x a ---+++++=…==12210(((())))n n n a x a x a x a x a x a --++++++逐步计算:1121232310,,,,.n n n n n n v a x a v v x a v v x a v v x a ----=+=+=+=+试画出程序框图. 解 算法步骤为:第一步 输入多项式次数n ,最高次项系数a n 和x 的值; 第二步 ,1;n v a i n ==- 第三步 输入i 次项的系数a i ;提出 问题 分析 思路讲解强调 变化 引领 讲解分析观察 思考 理解 领会 理解体现古代 的先进算法,讲清循环结构的应用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2) 如果函数值()2a bf +不为0,则分下列两种情形: ① 若f (a )· f (2a b+)<0,则确定新的有解区间为(a , 2a b+); ② f (a )· f (2a b+)>0,则确定新的有解区间为(2a b +,b ).第五步 判断新的有解区间的长度是否小于精确度: (1) 如果新的有解区间长度大于精确度的2倍,则在新的有解区间的基础上重复上述步骤;(2) 如果新的有解区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精确度的2倍,则取新的有解区间的中点为方程的近似解. 试一试请利用”二分法”求方程x 3-x -1=0的近似解(精确到0.01),并画出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程序框图.75*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31. 某校给出学生成绩及学分的方法是:期末考试成绩 巡视指导 求解 交流反馈 学习3.1 数组与数据表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理解数组的概念;(2) 理解文字数组和数字数组的概念;(3) 理解数据表格和数组的互相转化表示;能力目标:(1) 通过数组概念和数据表格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给定或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的能力;(2) 通过对表格和数组的相互转换及对数据表格的构成和绘制要求的学习,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规范性和逻辑性.【教学重点】由数据表格内容写出相关数组.【教学难点】由文字表述建立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据表格.【教学设计】(1)从生活中的两个有关数据表格的案例出发,引出文字数组和数字数组的概念.;(2)详细地介绍数据表格的构成和绘制要求.数据表格一般由表号(表序)、表题、表头和表身组成.(3)对学生绘制数据表格从一开始就要规范地要求,要求表格的层次要清楚,横竖栏目的排列要按照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3.2数组的运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数组的运算;⑵掌握数组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⑶掌握数组的内积运算法则和数组的运算律.能力目标:通过对数据表格中数组运算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加法、数乘运算的应用.【教学难点】数组的内积运算的应用.【教学设计】(1)首先,通过【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数组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要求学生掌握数组运算的规律和条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数组的相关运算,并能把所求数组运算的数据结果绘制到表格中;(2)其次,进一步通过【案例】问题解决等途径介绍了数组的内积运算法则和数组的运算律,特别指出样本平均数的问题用数组的内积运算求比较简便易理解,并把基础模块中的平面向量的运算看成是2维数组的运算,使平面向量的知识得到扩展;(3)建立知识点的联系,在问题的思考、交流、解决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中职教育数学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第一册》
学部:机电学部
班级:13机电1、2、3班
教师:陈羽
学年:2013-2014第一学期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莱西职业中专数学教案。
中职数学17章复数教案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第 1 课时总第个导学案复数的概念课题: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123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复数的概念课题: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456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复数的代数运算课题: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789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复数的代数运算课题: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10在实数范围内成立的乘法公式在复数范围内教师巡回仍然成立.指导除法运算可以看成乘法运算的与实数相类似,在黑板上写出学生z1的基本方法逆运算.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求内答回z2容,并加以分析。
是,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z,使分母变为实数.即2)(a?bia?bad)(ad)iac?bd(bc?bc?bdi)?i)(cd(ac?)(?.i????222222i)i?cd(ci)(?ddc?dc?dc?dc?典型例题巩固知识(1) 设计算例3,2i6i5,z????z4212z.(2) ,zz?211111213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课题: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14以分析。
3-1图数义由复数相等的定知,任何一个复)?R,bi(abz?a?都对应唯一的有序实数对的实部和虚部,,bz分别为复数(a,b),其中a又对应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唯一b)而有序实数对(a,Z 反a,.3-2所示b)的一个点,如图,其坐标为( 确定的唯)(a,bZ之,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点分别看作复数ba,(一的有序实数对a,b),如果数部z的实部和虚,那么就对应唯的复一ib?zb?a?i?az与直角. 这样,就建立了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Z(ab),坐标平面内的点直角每一个复数都对应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 .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点也对应一个复数学生小组baZ(讨论,讨论后每组Oa x派代表回答问题 3-2图),b?R abaz??i(可以用直角于是,复数教师巡回指导baZ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表示,)坐标系中的点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在复平面.3-2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如图)内答回yx轴上除去原点以外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内,容,并加以分析。
职业高中高一(上)数学教案
一、组织上课:
二、引入新课(提问):
三、新课讲授:
1、正整数指数幂:an=aa…aa(n个)
2、零指数幂:a0=1(a≠0)
3、负整数指数幂:a-n=(a≠0,n为正整数)
4、运算法则:aman=am+n
(am)n=am.n
(ab)n=anbn
例题讲解:
教材143-144例5、例6
课堂练习题:教材144练习1.3
采用提问法
学生先做题
教师讲解
学生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
教学
后记
1、教学目标明确,但是一小部分学生分数的运算方法都不能掌握,学会个一知半解。
2、都能认真的记,运用的时候个别有些力.
3、90%的同学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课题
平方根和立方根
授课时间
2015。08.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及二次根式的定义。
教法学法
一、组织上课:
二、引入新课(提问):
三、新课讲授:
1、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
(2)乘法
(3)除法
(4)律:
四、例题讲解
1、教材141页计算: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查人
回答上节内容
学生记笔记
采用提问法
学生做题
教师讲解
学生总结
教学
后记
1、本节课内容非常多,学生要记忆的多.听的认真,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基础知识。
4、运算法则:aman=am+n
(am)n=am.n
(ab)n=anbn
三、习题讲授:
1、
2、
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数学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11五年制数学(理论)教案
系部:
任课教师:林远健
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
课程学时:
学年学期:
第 1 次课学时 2
第 2 次课学时 2
第3 次课学时 2
第 4 次课学时 2
第 5 次课学时 2
第 6 次课学时 2
第7 次课学时 2
第8 次课学时 2
第9 次课学时 2
第10 次课学时 2
第11 次课学时 2
第12 次课学时 2
第13 次课学时 2
第14 次课学时 2
第15 次课学时 2
第16 次课学时 2
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 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 ,x ∈R 的图象。
把角x ()x R ∈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相应的点x 重合,则
2.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
探究1: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图象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象?
第17 次课学时 2
– π 2π
2π- 2π 5π π- 2π- 5π- O x
y 1
1
第18 次课学时 2
第19 次课学时 2
22=32=()
()
例2、(教材243页例题2)。
中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中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计划一下吧。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杰出的教学计划,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广大中职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热情不高、缺少研究精神、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特别是对数学学习爱好不浓的现象。
而中职的数学又较初中的数学跨度大,内容多,并且更加抽象,理论性更强。
那现在的中职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一、要转变数学学习的观念初中的数学知知趣对照较浅显,通过大量的练习,就可以使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但职高阶段的数学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知道和运用,体现了中职数学基础性和侧重实践运用的职业性的特点。
虽然对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和普通高中的数学相比难点的确不大,但是知识面的广度是一样的,需要对知识体系作系统的学习和知道。
另外,中职数学大多是生活实际的例子和生产进程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学会紧贴生产生活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能轻松熟练地运用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锤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要根据自身实际形成公道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一)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知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预习知识的进程中,可以发觉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发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学生的思维活动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问题看懂了、哪些问题没看懂,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听课的针对性,即带着问题上课。
预习中发觉没有掌控好的旧知识,可以进行及时的补偿,这样就可以减少听课进程中的困难,在听课时可以轻松地跟上老师的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五、六)数学教案20篇精选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四、五、六)数学教案20篇精选1. 教案名称: 数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
- 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解释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给出它们的通项公式。
3. 演示如何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给学生布置几个练题,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5. 引入数列的应用,例如金融中的利息计算或物理中的等速运动问题。
6. 指导学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数列的重要概念和公式。
2. 教案名称: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 能够应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解释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介绍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顶点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3. 演示如何根据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绘制函数图像。
4. 给学生布置几个练题,加深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理解。
5. 引入二次函数图像的应用,例如物理中的自由落体运动问题。
6. 指导学生应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二次函数的重要性质和图像绘制方法。
3. 教案名称: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教学目标:- 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和幅值特点。
- 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解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介绍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和幅值特点。
3. 演示如何根据这些特点绘制三角函数图像。
4. 给学生布置几个练题,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
5. 引入三角函数的应用,例如音乐中的音高计算。
6. 指导学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三角函数的重要性质和图像绘制方法。
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数学课程教案
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15 至2016 学年度上学期教案课程名称:__数学____任课班级:_15_会计__任课教师: __ __ __课程概况难点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做图法、提问法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一、组织上课:查手机二、引入新课:根据上节内容引入。
三、新课讲授:(一)令方程,判根求解。
ax2+bx+c=0△≤0:找距对称轴距离相等的两个点△>0:求两个根(二)做图:1、有两个根2、有一个根3、无根四、课堂练习题:1、P35页A组1题(画图)五、小结:六、布置作业P41页A组4题(画图)查人根据上节所讲解的内容,接着学,采用边提问边讲解的方法,教师利用一个例题进行讲解演示。
教师公布答案由学生进行小结。
教学后记1、学生做图不规范,没有完成备课所准备的内容。
剩余的留作业了。
2、有听课的时候学习学习很认真,说明孩子是懂事的,而就是没有学习能力课 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授课时间2015.09.教 学目 标知识目标:掌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力目标:锻炼同学们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同学们的热爱生活和专业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 点:解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难 点:理解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表格法课 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授课时间 2015.10.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掌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力目标:锻炼同学们的逻辑能力和总结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同学们的热爱生活和专业的激情: 教学重 点难点 重 点:准确的解出各种类型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难 点:明白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 总结法教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一、组织上课:手机的保管二、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来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新课讲授:课堂练习题:1、P35页A组1题(解题)四、小结:五、布置作业P41页A组4题(解题) 查人采用表格的方法,来使学生记忆和理解解不等式的方法。
省级复评《棱锥》教案
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案授课教师:史德俊课程:数学课题:棱锥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课题】9.5.1 棱锥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九章第五节,是中职学生的必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棱柱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又一常见几何体。
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培养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下一步圆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知识结构:18级机电系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棱柱相关知识,虽然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仍不完善,但初步具备了进一步研究棱锥的条件。
能力结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对知识不能活学活用,但是好奇心强,直观思维能力稍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棱锥的结构特征及相关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正棱锥的概念及性质及体积、表面积公式。
3.应用性质完成正棱锥的相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操作确认,增强动手能力。
2. 观察物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模型的习惯,体会所学知识应用。
2.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尝试探究讨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棱锥的结构特征及性质及体积、表面积公式五、教学难点应用正棱锥的性质、公式完成相关计算。
六、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小组探究、分层教学等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实物图片,通过问题导入新课;然后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基本概念,教师点拨正棱锥的概念和性质,突出重点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小组探究做准备;接着利用实物模型学生动手、小组探究得到正棱锥的体积、侧面积公示,突出重点;然后分层教学,结合对应题目的模型,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并展示详细步骤,师生共同点评,从而突破难点。
七、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任务由于初中时学过棱锥的初步印象,提前通过蓝墨云班课布置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寻找生活中的棱锥应用图片上传。
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数学教案
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数学教案近年来,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难,学生基础差,一些教学观念的落后陈旧,内容的不灵活,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使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自学数学的信心严重不足,积极主动主动性比较,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脆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控比较坚实,缺少对基础的认知和研究,没著重对所学科学知识和方法展开及时的备考与稳固,进而忘却很快;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只可以恶搞,不能举一反三,有点变化的题目就可以显得束手无策。
教学目的:1.赢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知数学基本概念、数学理论的本质,介绍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领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在时程自学中的促进作用。
通过相同形式的独立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辨认出和缔造的过程。
2.提高对数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提升自学数学的兴趣,践行努力学习数学的信心,构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认知整式、分式、数的乘方和开方的概念;中我他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能灵活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3.认知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控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了解集合、元素、子集的概念:了解区间的概念,能够利用区间的形式表示简单的数集。
教学分析: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能体现数学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投影,推展,特殊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培育其逻辑思维的习惯教学措施:1.狠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揪号课堂教学就是教学之显然,就是提升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案
【篇一:中职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教学班级:14春幼师班
教学时间:2014年9月26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内容:子集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
3、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属于与包含的区别。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二、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或?,本节课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如:a??1,2,3?,b??1,2,3,4,5?,a集合的元素都在b集合中,我们称a包含于b或b包含a,a是b的子集。
三、讲授新课: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注:(1)符号表示:任意x?a ,则x?b?a?b(证明a是b的子集的方法)
(2
或
(3ba时,
记作:a?b(或b?a)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5)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
即a?a
练习:1、写出?1,2?的子集。
2、判断(1)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
()(2)若a?b,b?c,则a?c。
()
2、集合相等:引入:a??2,3,4?与b??4,3,2?两个集合元素相同,称为a=b
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
说集合a等于集合b。
记作:a=b 注(1)符号表示:a?b且
b?a?a?b(证明两个集合相等的方法)
(2)韦恩图:
练习:判断集合是否相等:(1)a?x|x2?1?0,b???1,1?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且a?b,我们就说集
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注:(1)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2)符号表示:对任意a?a,则a?b,且存在b?b,但b?a<=>ab
(3)韦恩图: ??????
(5)a b,b c => ac
4、子集个数:
?的子集: ?1?20
?a?的子集: ?,?a? 2?21
?a,b?的子集:?,?a??,b??,a,b? 4?22
?a,b,c?的子集:?,?a??,b??,c??,a,b??,a,c??,b,c??,a,b,c? 8?23结论:集合a有n个元素,a的子集个数2n个,真子集2n?1个,非空真子集2n?2个
5.典型例题
题型一、判断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的问题
例1.若a?{x/x?4n?1,n?z},b?{x/x?4n?3,n?z},c?{x/x?8n?1,n?z}, 则a、b、c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
(1){a,b}?{b,a}(2){a,b}?{a,b}(3)??{?}
(4)0?{0}(5)??{0}(6){?}?{0}
1n1练习1、已知m?{x/x?m?,m?z},n?{x/x??,n?z}, 623
p?{x/x?p1?,p?z},则m,n,p的关系为26
练习2、设m?{x/x?k1k1?,k?z},n?{x/x??,k?z}, 2442
则m,n,的关系为
练习3、设m?{x/x?2k?1,k?z},n?{x/x?2k?1,k?z},
p?{x/x?4k?1,k?z},则m,n,p的关系为
题型二:已知集合间包含关系求参数
例1、已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
(1)a??1,3,a?,b?1,a2?a?1,a?b,求a。
(2)已知a??x|ax?1?0?,b?x|x2?x?56?0,a?b,求a。
(3)已知a?x|x2?4x?0,b?x|x2?2(a?1)x?a2?1?0,若b?a,求a。
注意:b?a,一定要讨论b是空集的情况。
(4)已知集合a??x|1?x?4?,b??x|x?a?,若a?b,求实数a的范围。
(5)已知a???2?x?5?,b??x|m?1?x?2m?1?,若b?a,求m
的范围
题型三、计算子集个数问题
例1、(1)a是{1 ,2}的子集,则a的个数为
(2){1,2}?a?{1,2,3,4,5},则a的个数为
例2、s非空,s?{1,2,3,4,5,6},且若a?a?s,这样的s有个。
例3、
m{4,7,8},且m中至多有一个偶数,这样的m有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
- 2 -
【篇二:中职教育数学数学教案】
新疆农业技师培训学院理论教学教案
《数学》
分院:新疆农业技师培训学院专业:
班级: 10机电、畜牧、种子、园艺、计算机教师:郑春奇学年:2010-2011 第一学期
新疆农业技师培训学院理论教学教案
新疆农业技师培训学院理论教学教案
【篇三: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案】
课程表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