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

当时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出岩心。

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千米的井。

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A.科技在某些领域仍很先进B.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C.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发展D.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2.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

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

“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C.中医之中的巫术成分减少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3.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

清末民初,西泠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

据此可知()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结合的产物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4.图中为龙字的演变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甲骨文图2金文图3小篆图4楷体图5楷体A.图2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B.图3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C.图4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D.图5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5.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 zhòu),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A.浓妆淡抹的山水画B.入木三分的人物画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D.意境深远的文人画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禁版印时宪书奏》“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民国]王修《版本述》“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另备试题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专题19 第1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另备试题人民版必修31.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是A B C D2.图6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解析】:选C。

依图所反映的信息为造纸术。

故选C。

3.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4.“水涌上叠,年上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兵的江水犹热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A.《宋词三百首》B.《诗经小雅》C.《二京赋》D.《元曲欣赏》【解析】:选D。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的形式,内容看,材料应是元代的散曲,故选D项。

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赋——诗——词——曲——小说”的演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但不能反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故①②错误,③④正确,选D项。

6.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 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见右图)。

此画的风格应为A.宫廷画 B.文人画C.民俗画 D.人物画【解析】:选B。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一、专题主干知识: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及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的概貌及中国古代艺术精神。

3、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专题知识详解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本题课程标准中没有直接规定)P30.(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3.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高度发达的原因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3)启示: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①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②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人民版高中历史 2019-2020 高二 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包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 2019-2020 高二 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包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题二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1.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2.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3. 清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内在原因是①科举制度的束缚②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③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探究的影响④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 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6.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7. “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综合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综合练习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A.李时珍、毕升 B.毕升、蔡伦 C.蔡伦、郭守敬 D.李时珍、郭守敬2.关于赤道坐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于赤道坐标的国家②明显落后于古代西方使用的黄道坐标③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取代了黄道坐标④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郭守敬A. 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3.下列有关我国汉字形体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汉字形体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B. 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C. 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成熟的标志D.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4.下图是天文观测仪器浑仪,下列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是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至迟秦始皇时就已经有了这种仪器②突出优点在于赤道式装置,对于观测星辰的周日运动最为方便③经过石申的革新,结构简化,精度提高,称为“简仪”④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A. ①②B.③④C. ①③D.②④5. 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 B、科举制的确立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C、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D、唐代流行“长短句”6.传统中医学的成就主要是下列哪三项①经络学说②四诊法③吃药输液法④针灸疗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图所示是其中哪一项发明外传的示意图()A.指南针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8.2005年是X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有关部门隆重纪念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是因为其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显示实力B.发展了古代的对外贸易C.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9.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B.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C.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D. 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10.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实行 B.八股取士的影响C.自然经济的阻碍 D.儒家思想的压制11.关于《诗经》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精华的部分是“风”B.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C.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D.其中“颂”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雅”是祭神和祭祀祖先时演唱的乐歌12. 关于诗人屈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古代的伟大诗人,开创了诗歌新体裁──“骚体”②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曾受到秦王的重用③他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入其代表作《离骚》中,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其作品《天问》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13. 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14. 关于元杂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戏曲文学更广泛、深入B.把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于一炉C.许多作品不敢大胆抨击封建统治才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D.吸取了杂剧和诸宫调的一些长处15.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16.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古代散文的发展B、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C、世俗画的出现D、明清小说的出现17.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18.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是在A.商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时期19.下图所示作品是楷书大家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片段。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揭秘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导语: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文明国家,其在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为你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让我们一起揭开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之谜。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精密制造古代中国人在制造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们精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可以指南的磁石,而指南针则出现在唐代,成为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突破。

不仅如此,古代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对世界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在农业、水利以及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突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就出现在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水利方面,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水车、水轮等设备,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也相当发达,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等建筑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医药学与数学古代中国人对医药学的探索和实践也十分深入。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药学名著《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代医学中,中药的应用广泛而独具特色,经过千余年的沉淀与实验,形成了中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至今,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九章算术》包含了九个不同的算术问题,涵盖了代数、几何、方程等多个数学领域。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十二地支、天干纪年等独特的计数法,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90分钟100分)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出现最早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2.下列有关四大发明外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指南针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C.13世纪中期火药与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传人欧洲D.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美洲与欧洲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4.“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先世界。

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属于中国的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

据此回答5一10题。

5.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A.指南针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C.圆周率D.浑仪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A.祖冲之B.石申C.郭守敬D.沈括7.右图是《周稗算经》的书影,它是一部A.数学著作B.医学著作C.哲学著作D.天文学著作8.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四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程标准及考纲说明(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历年高考真题1.(11福建)《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10北京)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07全国)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08重庆10海南)“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10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11上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7.(10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8.09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9.(09山东))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11浙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高中历史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2016·课标全国Ⅱ卷·T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汉字演变。

解答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汉字的演变。

【解析】选B。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A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如果是要统一文字就应只有一种字体;C材料无法说明,且三国时期流行的字体应是隶书,但《三体石经》是三种字体并存;D的说法有误,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统一文字,而且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运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和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讲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两个事例: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是提炼观点的史实依据,可从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角度来提取观点。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挑战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挑战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专题19 第1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挑战真题人民版必修31.(2011·江苏)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2011·安徽文综)如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WTXT]qiú[WT],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3.(2011·福建文综)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京剧取各种戏曲之长而成,不是“戏曲之祖”,排除B项。

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

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故选A项。

【答案】 A4.(2010·福建文综)如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文字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这与草书的特点相符合,唐代怀素以草书闻名,D符合题意;王羲之为东晋人,与题干时间不符,A不符合题意;颜真卿和柳公权均以楷书闻名,B、C不符合题意。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16·高考全国卷Ⅱ)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历程。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解析】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时期;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2017·高考全国卷Ⅲ)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知识定位】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特点。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练真题———————————————————1.(2016·高考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选C。

A、D两项违背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这两项说法偏颇,排除;B 项说法太绝对;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初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

1.艺术是时代的反映。

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的风格特点与当时的社会风貌紧密相关,其突出特征是()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B.讲究法度与规范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征2.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集体舞蹈图B马王堆汉墓帛图C《女史箴图》D《江城送别图》3.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封神演义》4.《琅玡台刻石》(局部)(如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

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下图是元代倪瓒的作品,对此他曾解嘲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说明倪瓒()A.思想中有辩证法特点B.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C.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6.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A.佛、道思想的影响 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7.“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8.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

【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人民版必修3)

【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其中促进了远洋航行和美洲的发现的发明是A、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2、一位军事迷曾阅读过关于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的资料,你认为这些火器最早出现在A、汉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

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中期()4、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是在A、东晋B、唐末C、北宋D、元朝()5、电影《英雄》中,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通)。

秦王表示要统一使用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令全国使用的标准字体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6、右图所示的书法作品,其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黄庭坚D、文徵明()7、在汉字演变过程中,隶书盛行于A、秦朝B、两汉C、魏晋D、隋唐()8、既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宋四家"之一的是A、米芾B、苏轼C、辛弃疾D、陆游()9、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①行书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A、③②①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10、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这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11、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文人画()12、关于山水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国画中最早出现的一个画科B、特别讲究布局和构图C、以写意为主要的表现形式D、普遍具有意境深远的特色()13、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按题材划分,它应属于A、山水画B、水墨画C、风俗画D、工笔画()14、京剧行当分生、旦、净、丑四大类,其归类标准应是A、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B、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C、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D、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15、《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颂是指A、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B、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C、从民间采集到的歌谣D、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歌谣()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开始外传,12世纪传到欧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发明于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印刷术: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同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2、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

演变: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演变趋势:A由繁到简。

B、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秦代的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唐代的怀素、张旭是草书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fu,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三项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干西汉、指南针出现干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答案 D2.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 C3.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杰出医学家的是()①祖冲之②郭守敬③孙思邈④王祯⑤僧一行⑥刘徽⑦贾思勰⑧张仲景A.①⑥B.②⑤C.③⑧D.④⑦解析祖冲之、刘徽在数学圆周率的计算方面成就巨大;僧一行、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成就巨大;孙思邈是唐代的名医,后世尊其为“药王”,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王祯和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

答案 C4.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解析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2016·课标全国Ⅱ卷·T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汉字演变。

解答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汉字的演变。

【解析】选B。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A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如果是要统一文字就应只有一种字体;C材料无法说明,且三国时期流行的字体应是隶书,但《三体石经》是三种字体并存;D的说法有误,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统一文字,而且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运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和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讲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两个事例: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是提炼观点的史实依据,可从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角度来提取观点。

如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或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提取观点时要做到论从史出,然后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其他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商周时期的文字。

解答关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

【解析】选B。

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错误。

4.(2016·课标全国Ⅲ卷·T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书法。

解答关键:唐太宗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等关键信息。

【解析】选C。

A、B表述过于绝对,不正确;朝代更替与艺术评判标准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D不正确;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南朝战乱时期形成的书法的艺术风格与盛唐的时代特色不相符,再加上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故C符合题意。

5.(2016·北京文综·T40)(节选)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

(8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以及史学研究方法。

解答关键:对比刘贺墓和西高穴墓的考古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考古辨伪能力,属于新型材料题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对比刘贺墓资料”实际上就是要对上表中刘贺的资料作整合归纳说明其没有争议。

刘贺墓在墓葬位置、墓葬形制和结构、出土器物等方面都符合墓主身份,关键的出土器物上的文字最直观地表明了墓主身份,所以没有争议;对比之下,西高穴墓只有墓葬形制和结构、出土器物方面比较符合,但在墓葬位置和出土器物上的文字这两个方面存在着分歧,所以,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答案: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

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

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6.(2016·天津文综·T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6分)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

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

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

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4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

解答关键:结合材料关键语句归纳概括。

【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可归纳出宋代印刷术的两大作用:促进学术复兴,满足教育需要;第二问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中的“两浙、福建等五路”和“夔州路”印书种类。

与进士的对比即可得出正相关的关系。

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创立了温病学说”即可得出答案;第三问结合《震泽县志续》和《相城小志》相关记载说明温病学说理论正确,效果明显。

第(3)题由材料可知二者是相互推动的关系。

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分)(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

(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分)7.(2016·海南单科·T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书法的演变。

解答关键:抓住材料中“国家强力推行”这一关键句子。

【解析】选B。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

这充分体现出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

因此只有小篆这一字体体现了政治上的强制力,本题答案为B;隶书、楷书和行书都是在文字的流传使用中演变而成的,与政治无关,故A、C、D错误。

8.(2016·上海卷·T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夏商文明——商朝甲骨文。

解答关键:理解夏商文字记载与甲骨文的联系。

【解析】选C。

材料的意思是要想发扬光大祖先的辉煌事迹,就要靠书籍记录。

商代的文字记录主要是甲骨文。

故选C。

9.(2016·上海卷·T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解答关键:记住古代四大发明外传的过程及影响。

【解析】选A。

“?”所在的时间是“13-14世纪”。

这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

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