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对中国的冲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办的变化;贸易中心的变化:
3.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形成; (2)洋务运动的开展: 目的: 思想(或者旗帜): 主要内容:四大内容; 主要成就: 主要影响: 主要思考: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基本条件;诱导条件; (2)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产生的三种途径:
垄断组织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各 个方面; 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正反两个方面 的影响;
(3)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主要 含义; 新兴殖民国家:美国、德国、日本;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框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主要内容:物质和物种的交流、人 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 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的冲突与选择; 过程:从孤立、分散、局部性世界 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经历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关键;
历史必修2第二框复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发展和对中国的冲击
主要包括课本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第五单元的部分内容。
一.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一)分散的文明 1.主要的古老文明: 按地域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爱琴海沿 岸地区; 按文明内容分:(东亚)儒家文明、 (南亚)佛教、印度教文明、(西亚北 非)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 明、(美洲)印第安文明; 2.古老文明的有限联系: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从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发明到实际运 用于生产;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推 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则是从生产到 生产。) 世界几乎同时展开,是一种平行型 的;(第一次是放射型的。)
(3)主要发明和成就; 开始的标志:1866,西门子,世界
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标志性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主要成就:
科学思想的传播,推动自然科学研 究的发展; 冲击神学理论,推动人类思想的解 放; (6)从地理的角度来看: “地理大发现”; 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血 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早期的殖民扩张 1.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代表: (1)葡萄牙、西班牙:
(2) “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 资本主义的发达; (3) “日不落帝国”英国:工业 资本主义的优势;16世纪末开始;(17 世纪上半叶)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 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北美殖 民地的农业拓殖; (4)法国: 2. 殖民霸权的角逐: (1)殖民霸权角逐的主要战争; (2)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亚、非、拉美世界的变化;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提供了技术 条件; (3)世界格局的改变,资本主义世 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用质优价廉的商品 比炮舰更为有效;
(4)按自由主义的原则确立了更为 理智国际交流的基本准则;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殖民侵略扩 张的比较:主要目标;主要手段;产生 的影响; 4.英国打造“世界工厂” (1)英国的民主化改革:英国的三 次议会制度改革——确立工业资产阶级 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 济: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人类由 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
(2)生产组织:
从手工作坊到工厂制度;工厂制度 本身的变化;
(3)生产的总量: (4)经济格局和生产结构问题: 2.从政治的角度看:
(1)社会的变革:
资本主义迅速取代封建主义和资本 主义自身的变化;
(2)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3)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变化: 3.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 (1)城市化的迅速展开: (2)人们生活方式、交通方式、通 讯方式等的变革: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3)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 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 由生产和自由劳动力市场; (4)对外推行“炮舰政策”,控制 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5)充分利用大工厂制,兴办教育 科技;
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的地位;伦敦 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伦敦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
电力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 使用;新型的通讯和交通方式;化学工 业的发展;传统工业的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经济和生活的角度:
工业结构的变化; 垄断组织大量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 变革; 人类生活的变化;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看:
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地区广泛展开;
洋务派创办的部分企业;一部分中 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 资于近代工矿企业(代表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原来的极少部分手 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代表发昌机 器厂);
“来”在古汉语有小麦的意思,而
“牟”通“麦牟”,当大麦讲,“来牟” 可统称麦子。在《诗· 周颂· 思文》中则有: “贻我来牟,皇命率育”。所以“贻来 牟”即为送来麦子。
(5)经济条件; (6)科技条件:地理学术、航海技 术、造船技术; (7)政治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的 中央集权统治; (8)安全条件:(索马里护航) 2.新航路开辟的基本经过: (1)主要路线: (2)代表人物: (3)主要理解: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的会 合,文明的链接:
(1)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价格 革命与资本的原始积累;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 形成; 加快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刺激亚洲经济的发展; (2)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看: 加速欧洲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制度 解体,加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 展;客观上也刺激了世界其他各地的传 统社会的解体;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需求-条件模
式;
(1)根本原因-经济需求:欧洲商 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 对资金、市场的迫切需要;首选中国、 (2)社会需求:欧洲的嫡长子继承 印度; 制推动欧洲社会的向外争夺生存空间; (3)宗教需求:欧洲基督教的对外 扩张倾向; (4)直接原因——商品需求:亚洲 奢侈品的困乏和高额利润的诱惑;
美国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标志:机器制造业的独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经济生产和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生产总量:“狂飙时代” (2)对社会的转型:欧美国家从农 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3)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对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工场 制度到工厂制度;
外在的形式:血腥、非法、欺诈性 的行动——强盗的贸易;武力、暴力行 动:4.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地区的角度看:特别是对中 国; (2)从经济的角度看;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市场初具 雏形; (3)从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的角度 (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基本历程:
新航路开辟,开始搭建基本框架; 伴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的迅速展开 和深入,初具雏形; 三角贸易的变化:从欧、美、亚三 角贸易到欧、西非、美大西洋三角贸易; 2.世界市场的理解: 基本表现:在经济上,世界形成为 生产、消费分工明确、但联系密不可分 的一个整体; 实质:推动形成和牢牢联系的是资 本主义,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主导;
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世界 连为一体:
世界范围内工业的空前发展,使得 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加紧密 的连接在一起; 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动植物物 种交流; 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7.中国面临的冲击
(三)世界的改变 1.从经济的角度看: (1)生产力:
(5)对城市化: (6)对第三产业: (7)对科技教育事业: (8)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对社会阶级关系的影响:
(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的形成:世界各国的变革与革命; (2)工业资本主义的主导地位: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 动的发展:
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1)联系更密切、更有效; (2)西方控制东方的格局得以稳定;
主要途径: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
张; 3.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对经济的影响; (3百度文库对中国的冲击; 三.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 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需求-条 件模式
有什么样的需求和条件?都与殖民 掠夺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庞大的世界市场对商品的巨大 需求; (2)和外来商品争夺国内市场的需 求; (3)市场条件:国际、国内市场; (4)资金条件; (5)劳动力条件; (6)技术条件; (7)政治条件;
(3)世界殖民扩张的基本格局: 以欧洲国家为中心,囊括亚、非、 拉丁美洲的世界殖民扩张基本格局: 3. 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特点: (1)如何理解这个“早期”: 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 内容:资本的原始积累; (2)特点: 承担的主体: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 的贸易公司; 主要的内容:资本的原始积累;
5.中国面临的冲击 (1)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诞 生和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 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需求-条 件模式 (1)稳定的市场; (2)稳定的政治局面;
(3)充足的资金; (4)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与德国; (2)基本过程和态势: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两大障碍和特
点:
近代民族工业的两大障碍: 特点:使用机器生产;中国人创办;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部分官办企业相 比);新兴生产因素,力量弱小;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段: (2)主要影响因素: (3)主要表现: (4)地位和社会影响: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西方对华的商品输出促使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 (2)西方对华的原料掠夺促使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 (3)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主要表现 是: (4)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2.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1)中外贸易中国地位的变化;
(2)中国商业和金融业的变化:
资本总量;资本的投资和投向结构; 思想启蒙;政治和社会变革;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A.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时间段:
(2)主要推动因素: (3)主要表现: (4)地位和社会影响: B.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 发展: (1)时间段: (2)主要影响因素: (3)主要表现: 官僚买办资本的形成和对民族工业 的排挤; C.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上述需求和条件在英国最早实现和 最为突出,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然 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是发源地和中 2.第一次工业革命: 心。)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 (1)领域: (2)主要发明和标志性发明: (3)主要发明之间的相互推动: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1)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限令: (2)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
(3)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
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和紧密; 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的矛盾更加 尖锐;瓜分世界的狂潮; 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逐渐取代商品 输出占据主要地位;
4.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代表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国家: 5.垄断组织的形成
(1)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 (2)垄断组织的对社会的影响:
(3)从国际关系的角度: 人类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是世界 的会合; 亚、非、美地区逐渐遭受到西欧国 家的“火与剑”殖民侵略:不同地区的 具体表现,在亚洲的毒品走私、在非洲 的黑奴贸易、在美洲的金银掠夺和种族 屠杀(传染病的大流行);“三角贸易” (4)从世界文明的角度来看: 不同文明的链接,不同文明的交会; (5)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