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

合集下载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4.08.09•【字号】云林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8月9日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规范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省级重要湿地,是指在云南省范围内,在生态系统典型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和意义,符合《省级重要湿地认定》(DB53/T626),经过认定并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第三条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坚持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严格标准和程序。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工作。

第五条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原则上采用申报制。

县(市、区)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材料,涉及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共同组织编制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材料。

州(市)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省级重要湿地的申报和信息更新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六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湿地,可申报列入省级重要湿地。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定义的湿地。

(二)符合《省级重要湿地认定》(DB53/T626)标准的湿地。

第七条申报省级重要湿地时,应当组织对申报湿地的位置、分布范围、湿地类型及面积、生态状况、土地权属、保护管理情况等开展调查评估,形成申报材料。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昆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现将《昆明市环滇池生态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17日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环滇池生态区湿地的建设和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根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和《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环滇池生态区湿地,是指滇池一级保护区和环湖路临湖一侧以内滇池二级保护区禁建区的滇池湖滨天然湿地,以及建设(包括恢复、提升)的湿地。

第三条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滇池管理局及沿湖各区政府、管委会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做好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一)市林业和草原局作为湿地的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全市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负责与省级林业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对接。

(二)市滇池管理局负责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管理的监管与技术指导、建设方案审查与验收、监测与评估。

(三)沿湖各区政府、管委会是环滇池生态区湿地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湿地管理制度和巡护制度;制定年度湿地管理方案和资金计划;统筹协调湿地的运行维护;开展湿地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宣传,普及湿地知识;开展辖区范围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做好入侵物种的防控;落实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措施,加强对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越冬地的珍稀、濒危、珍贵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收集管理湿地建设及管护档案。

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政策解读

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政策解读

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政策解读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云南省出台了省级重要湿地认定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这一政策。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云南省的湿地面临着诸多威胁,如城市化进程中的侵占、工农业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为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制度,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二、政策的主要内容1、认定标准云南省省级重要湿地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湿地面积、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稀有性和独特性等。

例如,面积较大、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是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湿地,更有可能被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

2、认定程序认定工作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提出申请;然后,经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环节,对申请的湿地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由省级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和公布。

3、保护措施一旦被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将采取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

包括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划定保护红线、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开展生态修复等,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政策的意义1、加强湿地保护明确了哪些湿地属于省级重要湿地,为有针对性地加强保护提供了依据,能够有效遏制湿地破坏和退化的趋势。

2、促进生态平衡保护湿地有助于维持水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省级重要湿地往往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通过保护湿地,可以为这些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推动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能够为当地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旅游、渔业、水资源供应等,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7.02.21•【字号】•【施行日期】2017.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州、市林业局,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规范有序开展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省林业厅制定了《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

附件:《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林业厅2017年2月21日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湿地生态监测机制,推进湿地生态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根据《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湿地生态监测是掌握湿地资源消长、湿地生态特征变化的主要措施,是湿地生态质量和保护管理成效评估的重要支撑,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基础。

第三条全省湿地生态监测按照《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年)》分期分批进行布局和建设。

第四条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建立全省湿地生态监测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和管理。

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做好辖区内湿地生态监测工作。

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县域湿地面积消长、湿地保护率和湿地生态质量的监测工作。

湿地生态监测站(点)管理机构应按照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湿地生态监测》(DB53/T 653.1~653.7-2014)地方标准基础上确定的监测工作内容开展区域湿地生态监测工作。

第五条州(市)、县(区、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站(点)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需求建立湿地生态监测技术支撑制度,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开展监测,也可通过委托、采购等方式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

DB53_T 653.4-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4部分:植物

DB53_T 653.4-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4部分:植物
适用于植物呈随机和均匀式分布。在目的植物分布的区域范围内分别不同植被类型均匀布设样带, 或沿等高线每上升100 m设置监测样带,样带宽10m,长度视目的植物分布范围定。样带中线用卫星定位 仪记录地理坐标。监测样带内的所有植物,按附录A表A.1格式记录。 3.2.3 核实法
适用于植物分布区狭窄、分布点少、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稀少并便于直接计数。全面收集并分类 整理以往专题调查资料,将目的植物分布点标记在地形图、卫星影像图或相关湿地植被分布图上。再核 实目的植物分布面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按附录A表A.2格式记录。 3.3 样方(带)设置 3.3.1 样方设置原则
hm2
理状况 e
a 采集方式:1-地表采集,2-地下挖掘,3-其它; b 采用部位:1-整株,2-根,3-茎,4-叶,5-花,6-果; c 主要用途:1-食用,2-药用,3-原料,4-种植,5-观赏,6-其它; d 交易对象:1-民间,2-企业,3-其它; e 保护管理状况:1-好,2-一般,3-差,4-无。
样方设置原则按本标准第3部分3.3.1执行。
1
DB53/T 653.4—2014 3.3.2 样带设置原则
样带布局原则: a) 选择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区域; b) 地表形态起伏不平的,可以沿着地形梯度变化的方向设置,应涵盖调查单元内最低最高海拔; c) 沿着水浸梯度变化的方向设置; d) 根据湿地面积大小和湿地生境复杂程度适当确定调查样带的数量; e) 在每个调查单元内,以最长的直线样带为准,设置至少一条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 3.4 频度 一年一次,选择在植物生物量最高时段监测。 3.5 内业计算 按DB53/T 391-2012中7.3执行。
当地名 源 a 质 b 态 c 元/kg、株 用途 d 部位 e kg、株 量变化 f 要性 g

云南省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云南省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云南省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开展绿美河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坚决打赢〃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具体行动,是云南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具体实践。

为加快推进全省绿美河湖建设,修复河湖生态安全绿色底色,增强河湖保护治理绿色发展,特制定云南省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省委、省政府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决策部署,以实现河湖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城市、乡镇、重点农村、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及周边的湖泊、河流、水库、水利风景区为重点,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绿美河湖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一)保护优先,尊重自然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敬畏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河湖生态环境功能的自然修复和提升,严防过度景观化和园林化,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二)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注重河湖水环境状况和岸线生态功能特点,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协调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要求,协同乡村振兴、现代化水网体系及水美乡村规划建设,讲科学、讲技术、讲专业,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湖沿线绿美范围,适地适绿,适地适美,精心设计,彰显特色,系统性谋划推进、高水平规划设计、专业化种植管护,科学、稳妥、有序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最新-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精品

最新-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精品

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2019年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发挥湿地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湿地的规划和认定、保护和利用、管理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喜湿生物生长、具有生态服务功能,并经过认定的区域。

湿地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第四条湿地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分类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湿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湿地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协调机制,并将湿地保护和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旅游、教育、科技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单位应当支持和鼓励开展湿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湿地知识,增强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或者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活动。

第二章规划和认定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湿地保护规划,按规定报批后实施。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根据湿地资源普查和专项调查的结果科学编制,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美丽高原湖泊湿地“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及其应用

美丽高原湖泊湿地“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及其应用

湖泊湿地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8.41%,占湿地总面积的16.03%。

中国西南山地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区内湖泊湿地基本是上新世以来随着青藏高原强烈隆起运动而形成的。

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被视为具有全球环境价值,若干湖泊湿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保护湿地。

云南高原湖泊流域历来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的富庶区。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叠加作用下,云南高原湖泊湿地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2类:①水质保持比较好,但土著鱼类物种数量和种群都显著下降,如泸沽湖和抚仙湖;②水质不同程度恶化,甚至达劣V类,许多土著鱼类物种濒危甚至完全从湖体消失,如滇池、星云湖、杞麓湖等。

鉴于高原湖泊湿地的全球环境价值及其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滇池和洱海等高原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尤其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GEF)等的资助。

本文基于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评价了近20年来高原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原湖泊湿地土著物种多样性特点的生态修复新路径。

1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云南地处印度次大陆与亚欧大陆板块碰撞交汇区域的东翼,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46.8%、55.35%[3],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云南湿地有4类14型,类型丰富,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类型,面积5636 k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05%,其中,湖泊湿地面积1185 km2,占云南湿地面积21.03%[4,5]。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和气候变化,云南高原湖泊湿地不同程度地面临水位降低、水面面积缩小和水质污染问题;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更呈现普遍显著下降,甚至许多特有物种处于濒危的严峻现实。

1.1 湖泊湿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明显2002年云南首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有鸟类124种、鱼类432种、两栖类118种、爬行类236种[6]。

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第源远卷第远期圆园圆员年员员月摇林摇业摇调摇查摇规摇划云燥则藻泽贼陨灶增藻灶贼燥则赠葬灶凿孕造葬灶灶蚤灶早灾燥造郾源远摇晕燥郾远晕燥增郾圆园圆员凿燥蚤院员园郾猿怨远怨辕躁郾蚤泽泽灶郾员远苑员鄄猿员远愿郾圆园圆员郾园远郾园员猿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李玲芬员袁董磊圆渊员援云南省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袁云南昆明远缘园圆圆源曰圆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袁云南昆明远缘园园缘员冤摘要院基于前期监测基础袁结合云南省湿地分布特征袁构建由湿地生态监测省级管理体系尧湿地生态监测实施体系和湿地生态监测保障体系组成的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遥其中袁湿地生态监测省级管理体系以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为主体袁统筹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曰湿地生态监测实施体系以员圆个监测站和圆园个监测点为主袁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曰湿地生态监测保障体系从制度尧技术尧人才和资金等方面保障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运行遥关键词院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曰监测实施体系曰监测站点布局曰监测指标体系曰监测保障体系曰云南省中图分类号院匝员苑愿郾缘曰杂苑员愿郾缘缘苑曰杂苑缘愿郾源摇摇文献标志码院粤摇摇文章编号院员远苑员原猿员远愿渊圆园圆员冤园远原园园苑源原园缘引文格式院李玲芬袁董磊郾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咱允暂郾林业调查规划袁圆园圆员袁源远渊远冤院苑源原苑愿郾凿燥蚤院员园郾猿怨远怨辕躁郾蚤泽泽灶郾员远苑员鄄猿员远愿郾圆园圆员郾园远郾园员猿蕴陨蕴蚤灶早枣藻灶袁阅韵晕郧蕴藻蚤郾孕则藻造蚤皂蚤灶葬则赠悦燥灶糟藻责贼蚤燥灶燥枣宰藻贼造葬灶凿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酝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杂赠泽贼藻皂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蚤灶再怎灶灶葬灶孕则燥增蚤灶糟藻咱允暂郾云燥则藻泽贼陨灶增藻灶贼燥则赠葬灶凿孕造葬灶灶蚤灶早袁圆园圆员袁源远渊远冤院苑源原苑愿郾凿燥蚤院员园郾猿怨远怨辕躁郾蚤泽泽灶郾员远苑员鄄猿员远愿郾圆园圆员郾园远郾园员猿孕则藻造蚤皂蚤灶葬则赠悦燥灶糟藻责贼蚤燥灶燥枣宰藻贼造葬灶凿耘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酝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杂赠泽贼藻皂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蚤灶再怎灶灶葬灶孕则燥增蚤灶糟藻蕴陨蕴蚤灶早枣藻灶员袁阅韵晕郧蕴藻蚤圆渊员援再怎灶灶葬灶粤凿皂蚤灶蚤泽贼则葬贼蚤燥灶燥枣宰藻贼造葬灶凿孕则燥贼藻糟贼蚤燥灶葬灶凿酝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袁运怎灶皂蚤灶早远缘园圆圆源袁悦澡蚤灶葬曰圆援再怎灶灶葬灶陨灶泽贼蚤贼怎贼藻燥枣云燥则藻泽贼陨灶增藻灶贼燥则赠葬灶凿孕造葬灶灶蚤灶早袁运怎灶皂蚤灶早远缘园园缘员袁悦澡蚤灶葬冤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栽澡藻憎藻贼造葬灶凿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赠泽贼藻皂蚤灶再怎灶灶葬灶孕则燥增蚤灶糟藻糟燥皂责燥泽藻凿燥枣贼澡藻责则燥增蚤灶糟蚤葬造皂葬灶鄄葬早藻皂藻灶贼泽赠泽贼藻皂袁贼澡藻蚤皂责造藻皂藻灶贼葬贼蚤燥灶泽赠泽贼藻皂葬灶凿贼澡藻早怎葬则葬灶贼藻藻泽赠泽贼藻皂憎葬泽糟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藻凿遭葬泽藻凿燥灶贼澡藻藻葬则造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憎燥则噪葬灶凿贼澡藻凿蚤泽贼则蚤遭怎贼蚤燥灶糟澡葬则葬糟贼藻则蚤泽贼蚤糟泽燥枣憎藻贼造葬灶凿泽援栽澡藻责则燥增蚤灶糟蚤葬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葬灶凿则藻泽藻葬则糟澡糟藻灶贼藻则燥枣憎藻贼造葬灶凿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葬凿皂蚤灶蚤泽贼则葬贼藻凿贼澡藻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燥枣憎藻贼造葬灶凿泽蚤灶贼澡藻憎澡燥造藻责则燥增蚤灶糟藻曰贼澡藻蚤皂责造藻鄄皂藻灶贼葬贼蚤燥灶泽赠泽贼藻皂皂葬蚤灶造赠蚤灶糟造怎凿藻凿员圆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贼葬贼蚤燥灶泽葬灶凿圆园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责燥蚤灶贼泽贼燥糟葬则则赠燥怎贼凿葬蚤造赠皂燥灶蚤鄄贼燥则蚤灶早曰贼澡藻早怎葬则葬灶贼藻藻泽赠泽贼藻皂藻灶泽怎则藻凿贼澡藻燥责藻则葬贼蚤燥灶燥枣贼澡藻憎藻贼造葬灶凿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赠泽贼藻皂枣则燥皂贼澡藻葬泽责藻糟贼泽燥枣燥则早葬灶蚤扎葬贼蚤燥灶袁贼藻糟澡灶燥造燥早赠袁贼葬造藻灶贼泽葬灶凿枣怎灶凿泽援运藻赠憎燥则凿泽院憎藻贼造葬灶凿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赠泽贼藻皂曰蚤皂责造藻皂藻灶贼葬贼蚤燥灶泽赠泽贼藻皂曰造葬赠燥怎贼燥枣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贼葬贼蚤燥灶泽曰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蚤灶凿藻曾泽赠泽贼藻皂曰早怎葬则葬灶贼藻藻泽赠泽贼藻皂曰再怎灶灶葬灶孕则燥增蚤灶糟藻摇摇建设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袁全面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规律袁是实现湿地有效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遥然而袁云南省目前尚未构建完整的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袁不利于全省湿地保护的科学决收稿日期院圆园圆员原园员原员员郾基金项目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青年联合会项目渊员匝蕴园园员在园园园员愿冤郾第一作者院李玲芬渊员怨愿源原冤袁女袁云南玉溪人袁硕士袁工程师郾主要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及研究工作郾耘皂葬蚤造院圆缘圆圆远苑猿愿猿岳择择郾糟燥皂责任作者院董磊渊员怨愿苑原冤袁男袁新疆乌鲁木齐人袁硕士袁工程师郾主要从事湿地资源调查尧监测与保护工作郾耘皂葬蚤造院凿造原凿燥灶葬造凿岳员远猿郾糟燥皂李玲芬等院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策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遥湿地生态监测是湿地资源保护尧管理和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咱员暂袁通过采用科学尧可比的方法袁在时空尺度上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要素进行观测与测度袁定量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状况及其变化信息咱圆暂遥建立并完善湿地监测体系袁有助于全面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规律袁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尧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咱猿原源暂遥我国政府对湿地监测工作极为重视袁圆园员远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曳袁提出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曰圆园圆园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曳袁要求全面掌握湿地生态质量状况及湿地损毁等变化趋势曰圆园员猿年通过的叶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曳规定袁应当建立湿地资源监测站渊点冤网络袁开展监测工作曰圆园员苑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叶关于贯彻落实约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跃的实施意见曳袁要求加快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遥云南省先后在国际重要湿地尧部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专项监测遥然而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尚未构建完整袁对全省湿地生态质量状况尧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尧生态承载力等信息的掌握较为欠缺袁不利于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科学决策遥因此袁构建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极为迫切袁这不仅对于提升湿地保护与管理水平和成效袁而且对于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遥员云南湿地概况据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袁云南省湿地总面积缘远郾猿缘万澡皂圆袁包括河流尧湖泊尧沼泽和人工湿地源类袁其中河流湿地圆源郾员愿万澡皂圆尧湖泊湿地员员郾愿缘万澡皂圆尧沼泽湿地猿郾圆圆万澡皂圆尧人工湿地员苑郾员园万澡皂圆袁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源圆郾怨圆豫尧圆员郾园猿豫尧缘郾苑圆豫和猿园郾猿猿豫咱缘暂遥云南湿地共记录湿地植物群系员愿怨个袁湿地植物圆圆苑源种袁分属圆园源科愿苑远属曰其中袁国家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缘种袁国家域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苑种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缘种袁云南特有种员员远种遥全省湿地分布有脊椎动物员园园远种袁包括水鸟员远圆种袁哺乳动物猿远种袁两栖动物员圆苑种袁爬行动物怨源种袁淡水鱼类缘愿苑种渊亚种冤曰其中袁国家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员愿种袁国家域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源怨种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圆圆种袁云南特有种圆猿苑种遥湿地植物和动物种类以及特有物种种类位居全国之首咱远原苑暂遥云南地处低纬高原袁位于长江尧珠江尧澜沧江尧红河尧怒江尧伊洛瓦底江等远大国内尧国际江河的上游或源头袁分布在各流域的湿地具有生态区位重要尧生态功能突出尧类型复杂多样尧生物种类丰富尧生态景观壮丽尧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袁发挥着补给水源尧调节径流尧净化水体尧增加碳汇尧减轻侵蚀及保育生物多样性等作用袁是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遥承担的野水塔冶野基因库冶和野碳库冶功能备受国内外关注袁在全国湿地保护中具有关键地位遥圆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总体架构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包括湿地生态监测省级管理体系尧湿地生态监测实施体系和湿地生态监测保障体系猿个部分遥湿地生态监测省级管理体系设立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袁作为全省湿地生态监测主要支撑机构袁在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指导下袁负责全省湿地生态监测数据汇总尧分析袁编制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年度评估报告及湿地资源状况公报袁开展湿地监测评估研究袁提出湿地保护尧管理和利用建议遥湿地生态监测实施体系由湿地生态监测站尧点组成袁在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指导和湿地科研机构协助下袁应用标准化的监测指标与监测技术方法袁具体实施生态监测袁采集监测数据并编制监测报告袁上报至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遥湿地生态监测保障体系袁通过对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制度尧技术尧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完善袁以保障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正常运行渊图员冤遥猿湿地生态监测实施体系构建猿郾员监测站点布设根据云南省湿地类型与分布特点袁基于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途径的相似性尧流域的连续性袁结合行政分区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袁将全省湿地划分为六大湿地生态区咱愿暂袁即滇西滇西北横断山脉高原湿地区尧滇东北中山深切割河流高原沼泽草甸湿地区尧滇中和滇东高原湖盆湿地区尧滇东南岩溶山原湖泊河流湿地区尧滇南中山山原河流湖泊湿地区尧滇西南中低山宽谷河流湖泊湿地区遥监测站点的布设首先需覆盖全省六大湿地生态区袁选取各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湿地实施遥综合考虑各区监测工作基础袁整合已有设施设备尧人才队伍袁依托国家重要湿地渊含国际重要湿地冤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尧国家湿地公园等优先布设监测站遥窑缘苑窑第远期林业调查规划图员摇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总体架构云蚤早郾员摇韵增藻则葬造造枣则葬皂藻憎燥则噪燥枣憎藻贼造葬灶凿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赠泽贼藻皂蚤灶再怎灶灶葬灶孕则燥增蚤灶糟藻在湿地规模较小袁但湿地类型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的湿地建立监测点袁基本满足对全省六大湿地生态区湿地生态状况的监测遥全省共构建湿地生态监测站员圆个尧监测点圆园个渊表员冤遥猿郾圆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是表述生态系统特征及干扰因素的可度量变量咱怨暂袁监测的有效性依赖于监测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咱圆暂袁建立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是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咱员园暂遥张明祥等咱员员暂研究提出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遥国家层面出台了叶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曳国家标准袁印发了叶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监测指标曳袁并出版了叶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曳遥云南省结合本省实际袁发布了叶湿地生态监测曳地方标准咱员圆暂袁制定了包括湿地类型与分布尧植被尧植物尧动物尧环境尧保护状况等方面的监测指标共员愿远项遥这类监测指标的实质均为技术指南袁标准化和规范化了各指标的应用和实施方法遥若全部采用上述指标袁无疑会增加监测站点的工作负担与成本曰同时袁上述部分指标敏感性较低袁不能及时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状况和演变规律袁这类指标的应用无表员摇云南省湿地监测站点布局栽葬遭郾员摇蕴葬赠燥怎贼燥枣憎藻贼造葬灶凿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泽贼葬贼蚤燥灶泽蚤灶再怎灶灶葬灶孕则燥增蚤灶糟藻疑增加了监测工作的成本遥因此袁需筛选部分敏感性较高尧操作性强的指标作为全省监测站点均必须开展的常规监测指标袁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院员冤科学性原则袁即基于湿地所处区位尧生态系统特征和属性尧生态演替规律尧现状等的科学分析袁使筛选的指标相对独立尧敏感袁能够反映湿地消长尧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演变的过程和规律遥圆冤标准化原则袁即基于云南省叶湿地生态监测曳标准筛选指标袁使监测方法尧实验方法尧分析方法标准化袁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一致的标准袁便于对比遥猿冤可操作性原则袁即基于云南湿地监测现状渊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尧人员配置尧监测设备配置等冤袁筛选的指标应是监测站尧点能够胜任袁或通过培训尧购置监测设备后能够完成袁或部分依托科技支撑单窑远苑窑第源远卷李玲芬等院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位尧悦酝粤中国计量认证的分析测试机构能够完成的指标遥通过初步筛选并经专家咨询袁最终确定圆缘项常规监测指标袁从景观与生态系统尧物种尧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渊表圆冤遥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及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和完善袁各监测站点在完成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袁可增加部分特色监测指标袁如洱源西湖监测站可增加泥炭监测指标内容袁逐步形成常规指标垣特色指标的湿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遥表圆摇湿地生态常规监测指标栽葬遭郾圆摇悦燥灶增藻灶贼蚤燥灶葬造皂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蚤灶凿蚤糟葬贼燥则泽源湿地生态监测保障体系构建源郾员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制度监测站点在湿地科研机构的指导下袁编制缘年期监测方案和计划袁经省级林草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袁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曰监测站点对设置的监测样地尧样方渊点冤尧样线渊带冤必须设立标识和标记袁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曰监测站点必须制定监测工作制度袁确定监测人员职责袁明确数据采集尧录入尧分析尧上报工作分工曰做好监测资料档案管理袁建立监测数据库袁录入管理系统曰在湿地科研机构指导下完成年度监测报告的编写遥监测人员为监测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第一责任人袁在开展监测工作前应接受专业培训袁掌握监测设备使用尧物种识别尧采样等基本技能袁规范填写记窑苑苑窑第远期林业调查规划录表遥各级林草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站点负责人为数据质量主要负责人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和数据质量把关袁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尧真实尧完整遥省级林草行政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专家对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技术审查和质量评估袁对监测设施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遥利用物联网尧猿杂技术尧自动化尧云计算尧大数据等新科学尧新技术袁整合全省湿地生态监测信息尧数据成果袁实现向上对接国家数据平台袁向下对接各监测站点实时信息尧数据交换袁充分将监测数据应用到考核考评尧宣教尧生态状况评估及保护管理决策参考中袁并定期发布全省湿地生态监测数据及评估报告遥源郾圆建立湿地生态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发挥云南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作用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袁为湿地生态监测站点分批布局和建设尧日常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服务遥鼓励监测基础较好的监测站点开展自主监测遥监测能力较弱的监测站点可与科研院渊所冤尧大专院校等合作开展监测袁也可通过委托尧采购等方式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遥源郾猿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云南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和相关高校尧科研院渊所冤的作用袁定期组织专家对监测站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袁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使用监测设备尧物种识别尧采样等基本技能袁能够胜任监测工作遥选拔监测站点工作人员袁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袁专业学习湿地生态相关专业知识袁促进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工作成效的提升遥通过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渊所冤湿地生态相关专业毕业生袁为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引入新生力量遥源郾源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资金保障体系目前袁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主要靠国家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尧相关科研课题以及有限的合作项目等袁单一尧不持续的经费来源不仅严重制约了全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的展开袁而且不能保障现有监测工作的连续性遥湿地生态监测是社会公益性项目袁政府投入是建设的主要来源袁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湿地生态监测的稳定持续投入曰同时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袁保证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的常态化袁推进全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遥缘结语摇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袁湿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热点袁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遥云南省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湿地具有类型多尧分布广尧区域差异显著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鲜明地域特色袁但依然面临湿地面积锐减尧湿地结构和功能严重退化等问题遥因此袁构建完整的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袁掌握全省湿地生态质量状况尧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生态承载力等信息袁利用监测成果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对策袁对加强云南高原湿地保护袁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袁推进全省湿地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遥参考文献院咱员暂吕宪国郾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咱酝暂郾北京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袁圆园园缘郾咱圆暂任宪友袁王学雷袁肖飞郾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探讨咱允暂郾云南林业科技袁圆园园猿渊源冤院圆源原圆愿郾咱猿暂张明祥袁鲍达明郾湿地资源监测的方法构想咱允暂郾林业资源管理袁圆园园圆渊猿冤院员怨原圆圆郾咱源暂林进袁严承高袁袁军袁等郾建立中国湿地监测体系的构想咱允暂郾野生动物袁员怨怨苑袁源渊猿冤院员圆原员源郾咱缘暂温庆忠郾中国湿地资源云南卷咱酝暂郾北京院中国林业出版社袁圆园员缘郾咱远暂云南省林业厅郾云南省湿地保护与修复野十三五冶规划咱在暂郾圆园员愿郾咱苑暂云南省林业厅郾云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公报咱砸暂郾圆园员源郾咱愿暂云南省林业厅郾叶云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渊圆园园苑要圆园圆园冤曳咱在暂郾圆园园苑郾咱怨暂马广仁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技术指南咱酝暂郾北京院中国环境出版社袁圆园员苑郾咱员园暂赵威袁汤孟平郾我国湿地监测发展现状与展望咱允暂郾福建林业科技袁圆园园愿袁猿缘渊源冤院圆苑园郾咱员员暂张明祥袁张建军郾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咱允暂郾湿地科学袁圆园园苑袁缘渊员冤院员原远郾咱员圆暂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郾湿地生态监测院阅月缘猿辕栽远缘猿郾员原远缘猿郾苑要圆园员源咱杂暂郾圆园员源郾责任编辑院许易琦摇摇摇摇校摇摇对院许春霞摇许易琦窑愿苑窑第源远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
要湿地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8.05.31
•【字号】云政办发〔2018〕40号
•【施行日期】2018.05.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要湿地
名录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经核定,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寻甸横河梁子、永善黑颈鹤栖息地、彝良雨龙山、双柏黄草坝、双柏九天、玉溪抚仙湖、石屏异龙湖、普洱五湖、大理洱海、宾川上沧海、古城九子海、永胜程海、宁蒗泸沽湖、德钦雨崩、德钦祖数通、维西华冉底等16处湿地列为第三批省级重要湿地,现予公布。

有关州、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管理,设立省级重要湿地界标。

各地、有
关部门要按照《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4〕44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131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科学处理好湿地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5月31日。

云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评估

云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评估

云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评估作者:谢畅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17期摘要:基于对云南省2000与2012年湿地调查结果,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云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对2000及2012年云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云南省2000与2012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1 995.6亿与16 446.65亿元(当年价),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496.44%和59.53%;2000-2012年,云南省的实际GDP增长了243.87%,实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却降低了8.02%;云南省的实际人均GDP增长了213.01%,实际人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却降低了16.28%。

人类加大了对湿地的开发与利用,湿地原本的自然属性被人类的经济、社会行为所破坏。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评估;云南省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7-4619-06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7.063Abstract: Based on the wetland survey findings of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2,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methods of resource 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Yunnan was established to assess the wetl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Yunnan in 2000-2012,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dynamically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Yunnan province in 2000 and 2012 were 1.199 560 and 1.644 665 trillion yuan(prices of current year) respectively, equivalent of 496.44% and 59.53% of GDP in each year. From 2000 to 2012, the real GDP of Yunnan grew by 243.87%, but actual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as reduced by 8.02%. The real per capita GDP of Yunnan province grew by 213.01%, but actual per capita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as reduced by 16.28%. Human beings have stepped up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etlands, but the natural attribute of wetland have been destroyed by human economic and social behaviors.Key words: wetland;ecosystem service value;dynamic assessment;Yunnan province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类型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

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

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年)云南省林业厅二O一四年十二月规划编制人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田昆教授、博士肖德荣副教授、博士郭雪莲副教授、博士陈国柱讲师、博士刘强讲师、博士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华朝朗正高级工程师宋劲忻高级工程师张绍辉工程师曾昭朝工程师董磊工程师统稿:陈国柱审校:田昆前言云南湿地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性、战略性资源。

开展湿地生态监测,掌握湿地生态状况、资源消长动态及其变化趋势,为全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对评估湿地生态保护成效、制定湿地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战略,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省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监测,已先后在国际重要湿地、部分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开展了少量的专项监测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监测成果。

由于云南分布有河流、湖泊、沼泽、沼泽化草甸等湿地,不同的类型和分布区,其生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对局部区域的湿地开展专项监测很难客观反应全省湿地的消长、生态特征及演变,因此,编制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对于指导湿地监测工作有序开展,构建全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迫在眉睫。

受云南省林业厅委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承担了《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给予规划技术支持。

《规划》基于《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云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等国家和省的湿地保护总体部署,针对全省湿地生态监测需求,以及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设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并分别依托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布局生态监测站、点,形成以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和滇东、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六大湿地生态区的典型湿地为基础布局的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

关于公布《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告

关于公布《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告

关于公布《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云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10.09•【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关于公布《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告为了在政府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立法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的规定,现将《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上网公布,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请提出意见的单位和个人,于2012年10月20日前以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形式将意见反馈省政府法制办,或者登陆云南省政府法制信息网首页“云南省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栏目在线提出意见。

地址: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昆明市华山南路78号)网址:邮箱:*******************.cn电话:0871—3626066(传真)、 3632911邮编:650021联系人:黄京鸿、董晰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2012年10月9日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维护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湿地的规划和认定、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长、具有较强生态调控功能,并经过认定的区域。

第四条湿地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湿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湿地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议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并将湿地保护和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131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131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7〕131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和《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的函》(林函湿字〔2017〕63号)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的重大意义我省湿地具有生态区位重要、类型多样、生态功能突出、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脆弱、湿地景观优美等特点,根据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全省湿地总面积845万亩,湿地动植物种数以及特有物种数居全国之首,保育了全国53%的湿地植物和43%的湿地脊椎动物种数,其中湿地鸟类种数占全国的70%,是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敏感区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和国际河流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我省在湿地保护、退化湿地修复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湿地保护意识不强、湿地资源过度利用、自然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破碎化和功能退化、局部区域外来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湿地保护修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建立健全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全面保护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对加快构筑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拟建32个湿地生态监测站点

云南省拟建32个湿地生态监测站点

云南省拟建32个湿地生态监测站点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
【年(卷),期】2015(0)8
【摘要】近日,云南省林业厅公布了《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科学布局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成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1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2个、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湿地生态;云南省;测站点;监测规划;监测网络;生态监测;林业厅;监测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1
【相关文献】
1.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湿地生态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J],
马蔓青;毛志睿
2.云南省拟建生态节能项目 [J],
3.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J], 李玲芬;董磊
4.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监测站点全天候监控候鸟 [J], 白敬;瑙珉
5.河北廊坊拟建占地7.33万hm^2森林湿地生态走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获批

云南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获批

《规划》在分析湿地资源现状和管理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其中规划目标为,云南省将用5年时间,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的协调、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级湿地管理机构保护管理能力,使全省60%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形成全省湿地监测和宣教网络体系;加强湿地科研平台建设,使湿地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力争使湿地综合治理面积达到1万公顷,基本遏制高原湿地的萎缩和退化;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

《规划》重点是依据湿地类型、分布区域、结构特征和保护管理目标,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云南高原湿地保护管理特点和紧迫性,提出沼泽湿地保护与恢复、湖泊湿地保护与治理、河流湿地保护、重要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等全省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

通过重点规划,进一步协调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全省湿地保护管理目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

云南省是我国乃至北半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和南北动植物区系交汇的重要区域,地处六大国际国内江河源头和上游。

全省有湿地面积259万公顷,湿地具有类型多样、生态功能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脆弱和湿地景观独特的特点,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年)云南省林业厅二O一四年十二月规划编制人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田昆教授、博士肖德荣副教授、博士郭雪莲副教授、博士陈国柱讲师、博士刘强讲师、博士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华朝朗正高级工程师宋劲忻高级工程师张绍辉工程师曾昭朝工程师董磊工程师统稿:陈国柱审校:田昆前言云南湿地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性、战略性资源。

开展湿地生态监测,掌握湿地生态状况、资源消长动态及其变化趋势,为全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对评估湿地生态保护成效、制定湿地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战略,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省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监测,已先后在国际重要湿地、部分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开展了少量的专项监测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监测成果。

由于云南分布有河流、湖泊、沼泽、沼泽化草甸等湿地,不同的类型和分布区,其生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对局部区域的湿地开展专项监测很难客观反应全省湿地的消长、生态特征及演变,因此,编制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对于指导湿地监测工作有序开展,构建全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迫在眉睫。

受云南省林业厅委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承担了《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5~2025)》(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给予规划技术支持。

《规划》基于《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云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等国家和省的湿地保护总体部署,针对全省湿地生态监测需求,以及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设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并分别依托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布局生态监测站、点,形成以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和滇东、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六大湿地生态区的典型湿地为基础布局的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

依据监测中心、站、点建设区域及其所承担的监测任务,规划对监测中心、各监测站、点的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队伍、技术规范和实施保障、运行与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划。

此外对全省各县的湿地资源消长变化监测工作作了明确,并对监测工作经费进行了估算。

《规划》与《云南省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发展规划(2012~2020)》内容,以及云南省现有与湿地相关的专项监测站点建设相衔接,避免建设重复。

同时,本着节约和可操作性原则,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技术支撑单位现有人员、办公条件,仅对生态监测设备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对具备一定监测基础的站、点进行续建和完善;对新建站点的数量和规模进行适当控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听取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保证了本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规划编制组2014年12月目录第一章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一、云南湿地生态区划分 (1)二、湿地生态监测现状 (3)三、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5)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规划原则 (9)三、规划依据 (11)四、规划分期 (12)五、规划目标 (12)第三章总体布局 (14)一、布局依据 (14)二、布局思路 (14)三、监测网络体系布局 (18)第四章监测设施规划 (24)一、省湿地生态监测研究中心 (24)二、监测站点 (25)第五章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30)一、人员配置与培训 (30)二、监测技术推广运用 (31)三、监测内容 (34)第六章投资估算 (38)一、估算依据 (38)二、估算说明 (38)三、估算结果 (39)四、监测经费 (40)五、资金筹措 (40)六、进度安排 (44)第七章保障措施 (46)一、政策保障 (46)二、管理保障 (46)三、机制保障 (47)四、经费保障 (47)五、技术保障 (47)六、人才保障 (488)七、科研保障 (48)八、质量保障 (48)第八章效益分析 (50)一、生态效益 (50)二、社会效益 (50)三、经济效益 (51)附表:云南省湿地生态监测规划(2014-2025年)建设内容及投资明细表附图:云南省湿地监测规划布局图附件1:专家评审意见附件2:《湿地生态监测》(DB53/T 653—2014)第一章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云南湿地地处六大国际国内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具有巨大的储水功能,是“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

云南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生物基因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云南湿地还具有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景观壮丽等特点。

湿地是云南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的生态基础和环境保障,湿地的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倍受国内外的关注。

湿地生态监测是掌握湿地资源消长、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演变过程和规律的基础,也是制定湿地保护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建立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开展湿地生态监测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全省生态保护的重大需求。

一、云南湿地生态区划分湿地是我省两大生态系统之一,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等类型,全省8hm2以上的湿地面积56.3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47%。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39.25万hm2。

由于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地貌、气候等综合影响,全省形成了六大湿地生态区(《云南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

(一)滇西滇西北湿地生态区。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拥有碧塔海、纳帕海、拉市海、泸沽湖、程海、洱海、剑湖、草海、海西海、西湖、茈碧湖等高原湖泊和高山冰蚀湖泊;千湖山、梅里雪山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湿地。

该区湖泊是地形差异抬升或断裂陷落形成的,具有封闭与半封闭的生态特征,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特点,是国内外关注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热点区域。

(二)滇东北湿地生态区。

地处云、贵、川南高原山地连接区域,乌蒙山区、金沙江流域汇水区,山势复杂多变,分布有沼泽、沼泽化草甸、河流等湿地类型,包括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以及会泽黑颈鹤、沾益海峰等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全球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单位面积种群数量分布最高的区域。

(三)滇中和滇东湿地生态区。

该区地处滇中、滇东高原,地势较为平坦,分布有滇池、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杞麓湖等众多大型的湖泊湿地,鱼类多样性极其丰富,特有种高度富集。

同时,该区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区域,湿地是该区域城市经济、农业经济、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滇东南湿地生态区。

该区地势较低,喀斯特地貌充分发育,雨热条件良好,但湿地保水能力较差。

该区主要零星分布着诸如普者黑喀斯特湖泊、广南八宝等湿地及地下河流、溶洞等湿地类型。

(五)滇南湿地生态区。

地处热带北缘,水资源丰沛,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以河流湿地为主。

较为重要的湿地主要有以澜沧江为主形成的较为开阔的洪泛湿地,以及异龙湖、长桥海、勐梭龙潭等湿地。

(六)滇西南湿地生态区。

该区雨热条件良好,地处印、缅、滇几个生物地理区系联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突出,以国家Ⅰ级保护湿地植物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为重要代表。

拥有腾冲北海、热海湿地,以及依托怒江、伊洛瓦底江支流发育的洪泛湿地类型。

二、湿地生态监测现状(一)开展的工作目前,依托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等开展了对相关湿地的监测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工作。

重点开展了对①碧塔海的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种群数量特征及其分布区域监测;②纳帕海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ns)、黑鹳(Ciconia nigra)等湿地鸟类种群数量、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监测;③拉市海湿地鸟类种群数量、植被、水文监测;④大山包湿地黑颈鹤种群数量及湿地生态等相关内容的监测。

2、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工作。

在大山包黑颈鹤、会泽黑颈鹤、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对黑颈鹤种群数量,水文水质、栖息地变化、社区发展旅游等监测,监测工作及内容相对规范。

其他湿地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水禽监测为重点。

3、国家湿地公园的监测。

重点包括①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对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入侵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种群数量监测;②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对森林、梯田、水系、生态环境、旅游等方面的监测;③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对水资源、湿地修复效果的监测;④丘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对水禽和水质的监测等。

4、其他监测工作。

依托全省各级水务、环保、农业等部门,分别开展了对九大高原湖泊、河流水文、渔业资源等监测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虽然全省对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了一定的监测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当前湿地资源管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1、生态监测规模和设施滞后,监测数据缺乏。

目前,已建成能基本满足湿地生态监测需求的监测站仅有大山包、拉市海、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3处;滇池生态定位站、洱源西湖和丘北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站正在建设中。

对于地处生态敏感区的众多重要湿地,特别是沼泽、沼泽化草甸、湖泊等生态监测尚空缺,监测站、点布局不合理,监测结果不能反映全省情况,另外,已建成的监测站、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相对滞后。

除4个国际重要湿地、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一定的监测基础设施、设备外,其他相关湿地生态区未建立湿地生态监测基础设施,未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适应不了监测工作要求。

湿地生态监测规模和设施滞后,制约了对全省湿地资源消长动态的掌握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科学评估,严重影响了湿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2、监测科技支撑薄弱,机构能力不适应监测需求。

我省湿地类型多样,且生态服务功能极其重要,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矛盾突出。

然而,全省对于湿地的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对湿地生态监测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科研技术力量不能满足监测需求,对湿地生态监测的技术指导不足,影响了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的有效推进。

另一方面,全省从事湿地监测工作的多为兼职人员,人员队伍数量有限,多数监测人员缺乏湿地科学基本知识的储备,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