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第二章)_2010年版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一)第一节绪论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学习方法: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注意:在提取前,应对所用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查,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前人的经验。
(一)溶剂提取法注意:一般如无特殊规定,药材须经干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表面,提高提取效率。
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作用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一般提取规律:①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②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则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③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子或离子形式)随溶液而异,故溶解度将随pH而改变,可用不同pH 的碱或酸提取。
补充:溶剂的选择。
1)常见溶剂类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2)溶剂选择的原则(1)相似相溶,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2)不与有效成分反应(3)不溶共存杂质(4)节约成本:价廉、优点缺点安全、易得、浓缩方便。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6
[模拟]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6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五味子的主产地区有A.华东B.华南C.西南D.西北E.东北参考答案:E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河北亦产。
第2题:性温,能开窍避秽、温散止痛的药物是A.冰片B.苏合香C.牛黄D.安息香E.石菖蒲参考答案:B冰片、牛黄性偏寒凉;安息香性平,无温散之功;石菖蒲虽性温,但无温散止痛功效。
苏合香性温,有开窍避秽、温散止痛功效。
第3题:主治水、火、电灼伤,皮肤损伤的是A.如意金黄散B.拔毒生肌散C.京万红D.阳和解凝膏E.紫草膏参考答案:C如意金黄散主治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
拔毒生肌散主治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
京万红主治水、火、电灼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溃烂。
阳和解凝膏主治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病。
紫草膏主治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
第4题:乌梅的主治病证是_____A.外感咳嗽B.湿热泻痢C.瘀阻出血D.蛔厥腹痛E.积滞腹痛参考答案:D第5题:涌吐药的适应证不包括A.误食毒物,停胃未被吸收B.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C.痰涎壅盛,阻碍呼吸D.癫痫发狂E.宿食入肠腹泻参考答案:E涌吐药有诱发呕吐作用,适宜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脘部胀痛;或痰涎壅盛,阻碍呼吸,以及癫痫发狂等。
宿食入肠所致腹泻不是涌吐药的适应证。
第6题:呈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13~20条纵向突起棱线的药材是A.豆蔻B.木瓜C.益智D.砂仁E.小茴香参考答案:C益智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
益智呈椭圆形,两端略尖。
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
果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中有隔膜将种子团分为3瓣。
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胚乳白色。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预测题
中药化学考题预测一、A 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6 题,每题 1 分。
二、B 型题(配伍选择题)共32 题,每题0.5 分。
三、X 型题(多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 1 分。
A1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弱的是A、乙醇B、甲醇C、丙酮D、乙酸乙酯E、正丁醇答案:DA2 分配纸色谱的固定相是A、纤维素B、纸C、滤纸中所含的水D、醇羟基E、展开剂中极性小的溶剂答案:CA3 用于判断分子结构中是否有无共轭体系的是A、IRB、UVC、MSD、1H-NMRE、13C-NMR答案:BA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酰胺B、季铵C、仲胺D、伯胺E、吡咯类答案:BA5 中药的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氯仿层再用酸水萃取,酸水层加碘-碘化钾试剂,能生成红棕色沉淀的是A、香豆素B、黄酮C、生物碱D、木脂素E、蒽醌答案:CA6 麻黄生物碱主要集中在麻黄的A、根B、根皮C、叶D、茎E、茎的髓部答案:EA7 苦参总生物碱具有A、发汗平喘作用B、抗菌作用C、镇痛作用D、镇静麻醉作用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答案:EA8 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而需用其他方法检识的生物碱是A、莨菪碱B、樟柳碱C、麻黄碱D、小檗碱E、乌头碱答案:CA9 伪麻黄碱的碱性强于麻黄碱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空间效应D、氢键效应E、分子大小答案:DA10 单糖的绝对构型是指在Fischer 投影式中A、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B、距羰基最近的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C、2 位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D、3 位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E、端基碳原子的构型答案:AA11 按苷键原子不同,苷被酸水解的易难顺序是A、C-苷>S-苷>O-苷>N-苷B、S-苷>O-苷>C-苷>N-苷C、N-苷>O-苷>S-苷>C-苷D、O-苷>S-苷>C-苷>N-苷E、C-苷>O-苷>S-苷>N-苷答案:CA12 用三硝基苯酚试纸鉴定苦杏仁苷的存在时,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的是A、苦杏仁苷B、氢氰酸C、苯甲醛D、野樱苷E、龙胆二糖答案:CA13 根据形成苷键的原子分类,属于S-苷的是A、山慈菇苷B、萝卜苷C、巴豆苷D、天麻苷E、毛莨苷答案:BA14 专用于检识苯醌及萘醌的反应是A、Borntrager's 反应B、Feigl 反应C、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D、Kesting-Craven 反应E、醋酸镁反应答案:CA151-OH 蒽醌的IR 光谱中,vCO 峰的特征是A、1675-1621cm-1 处有一强峰B、1678-1661cm-1 和1626-1616cm-1 处有两个吸收峰C、1675-1647cm-1 和1637-1621cm-1 处有两个吸收峰D、1625cm-1 和1580cm-1 处有两个吸收峰E、1580cm-1 处有一个吸收峰答案:CA16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碱中长时间放置A、不发生变化B、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C、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D、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E、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答案:DA17 肿节风含有的香豆素成分是A、白蜡素B、秦皮啶C、异秦皮啶D、七叶内酯E、七叶苷答案:CA18 含不同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A、7,4‟-二羟基>7-羟基>5-羟基>一般酚羟基B、7,4‟-二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7-羟基C、7,4‟-二羟基>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D、7,4‟-二羟基>5-羟基>7-羟基>一般酚羟基E、一般酚羟基>7-羟基>5-羟基>7,4‟-二羟基答案:CA19 杜鹃素属于A、黄酮B、花色素C、查耳酮D、二氢黄酮E、异黄酮答案:DA20 与盐酸-镁粉呈红色至紫红色反应的化合物A、橙酮B、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C、香豆素D、查耳酮E、异黄酮答案:BA21 葛根总黄酮具有A、解痉作用B、镇咳作用C、止血作用D、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作用E、抗菌作用答案:DA22 简单而有效地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的性质是A、溶解性B、挥发性C、稳定性D、旋光性E、折光性答案:BA23 环烯醚萜苷易与某些试剂产生颜色反应,是由于分子结构中有A、双键B、半缩醛结构C、糖残基D、甲基E 醇羟基答案:BA24 用于鉴定挥发油组成成分的有效方法是A、纸色谱B、气相色谱C、紫外光谱D、分馏E、吸附柱色谱答案:BA25 某植物提取素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A、蒽醌B、鞣质C、环烯醚萜D、生物碱E、强心苷答案:CA26Girard 试剂常用于分离含()的皂苷元A、羟基B、羰基C、苯环D、羧基E、酯基答案:BA27 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颜色反应A、香草醛-浓硫酸B、三氯乙酸C、五氯化锑D、茴香醛-浓硫酸E、茴香醛-高氯酸答案:BA28 强烈酸水解法水解强心苷,其主要产物是A、真正苷元B、脱水苷元C、次级苷D、二糖E、三糖答案:BA29 鉴别甾体皂苷和甲型强心苷的反应A、Lieberman Burchard 反应B、Molish 反应C、Kedde 反应D、1%明胶反应E、三氯化铁反应答案:CA30 甲型强心苷元的UV 特征吸收,一般出现在A、200-215nmB、217-220nmC、230-245nmD、250-280nmE、295-300nm答案:BA31 含胆汁酸的中药是A、甘草B、牛黄C、银杏D、蟾酥E、麝香答案:BA32 鞣质是多元酚类化合物,可与之产生沉淀的是A、蛋白质B、香豆素C、黄酮D、甾体E、皂苷答案:AB1-4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1.只能以水为提取溶剂的方法是2.提取效率高且有机溶剂用量少的方法是3.提取挥发油不宜采用的方法是4.提取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采用的方法是答案:C,E,C,CB5-7 A、小檗碱B、麻黄碱C、伪麻黄碱D、东莨菪碱E、山莨菪碱5.其共轭酸因分子内氢键而稳定的是6.其草酸盐不溶于水的是7.其分子结构中具有氧环的是答案:C,B,DB8-12 A、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B、汉防己甲素和乙素C、莨菪碱和东莨菪碱D、小檗碱及其共存生物碱E、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利用生物碱或成盐溶解度不同或特殊功能基分离生物碱,选择下列溶剂或成盐方式可分离:8.冷苯9.四氯化碳10.乙醚11.草酸盐12.盐酸盐答案:B,C,A,E,DB13-15 A、红景天苷B、水杨苷C、芥子苷D、腺苷E、牡荆苷13.属于氮苷类化合物的是14.属于碳苷类化合物的是15.属于硫苷类化合物的是答案:D,E,CB16-19 A、Kesting-Craven 反应B、醋酸镁反应C、Borntragr 反应D、Feigl 反应E、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16.醌类衍生物均具有的反应17.专用于检识苯醌及萘醌的反应是18.羟基蒽醌显红-紫红色,蒽酮氧化后亦可显色的反应是19.苯醌及萘醌化合物的醌环上有未取代的位置时,具有答案:D,E,C,AB20-22 A、δ7.60(d,J=9.5Hz)B、δ6.85(brs)C、δ6.26(d,J=9.5Hz)D、δ3.95(s)E、δ6.91(s)20.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的H-3 信号是21.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的H-4 信号是22.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的甲氧基的质子信号是答案:C,A,DB23-25 A、二氢黄酮B、5-羟基黄酮C、黄酮醇D、7-羟基黄酮E、异黄酮23.加入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形成黄色络合物,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消退的是24.加入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形成黄色络合物,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不消退的是25.能与四氢硼钾产生特征反应的是答案:B,C,AB26-28 A、二氢黄酮B、二氢黄酮醇C、黄酮醇D、异黄酮E、黄酮26. 13C-NMR 中,C-3 的信号在的δ43 左右的是27. 13C-NMR 中,C-3 的信号在的δ70 左右的是28. 13C-NMR 中,C-3 的信号在的δ136 左右的是答案:A,B,CB29-30 A、三萜B、二萜C、环烯醚萜醇D、环烯醚萜苷E、裂环环烯醚萜苷29.獐牙菜苦苷是30.栀子苷是答案:E,DB31-32 A、AgNO3 硅胶柱色谱B、60-65%H3PO4C、吉拉尔试剂D、氧化铝柱色谱E、硅胶柱色谱31.分离龙胆苦苷四乙酰化物和獐芽菜苷四乙酰化物用32.分离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用答案:E,AB33-37 A、三萜皂苷B、新木脂素C、香豆素D、甾体皂苷E、生物碱33.柴胡中的主要成分34.人参中的A、B 型皂苷元35.知母中的主要成分36.厚朴中的主要成分37.黄连中的主要成分答案:A,A,D,B,EB38-41 A、△12 齐墩果烷结构B、13β、28-环氧醚键结构C、同环双烯结构D、异环双烯结构E、齐墩果酸结构38.Ⅰ型柴胡皂苷具有39.Ⅱ型柴胡皂苷具有40.Ⅲ型柴胡皂苷具有41.Ⅳ型柴胡皂苷具有答案:B,D,A,CB42-46 A、甲型强心苷B、乙型强心苷C、D-洋地黄毒糖D、甾体皂苷E、三萜皂苷42.Raymond 反应为阳性的是43.醋酐-浓硫酸反应为阴性的是44.K-K 反应为阳性的是45.C-17 位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是46.C-17 位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的是答案:A,C,C,A,BB47-50 A、胆酸B、别胆酸C、牛磺酸D、粪甾烷酸E、绿原酸47.金银花中的抗菌有效成分是48.属正系胆烷酸的是49.属别系胆烷酸的是50.有27 个碳原子的胆烷酸是答案:E,A,B,DX1 溶剂提取方法有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答案:ABCD X2 可以判断结晶纯度的方法有A、均一的晶形B、均匀的色泽C、熔点D、色谱行为E、熔距答案:ABCDE X3 基本母核为莨菪烷类的生物碱有A、山莨菪碱B、氧化苦参碱C、阿托品D、樟柳碱E、长春花碱答案:ACD X4 选择提取纯化亲脂性生物碱的方法有A、雷氏铵盐法B、乙醇提取,酸碱处理后,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C、正丁醇溶剂萃取D、亲脂性溶剂提取E、酸水提取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答案:BDEX5 小檗碱的检识反应有A、碘化铋钾试剂B、丙酮反应C、茚三酮D、氯化汞E、漂白粉答案:ABE X6 苦杏仁苷酶解的最终产物有A、龙胆双糖B、葡萄糖C、苯甲醛D、氢氰酸E、苯羟乙腈答案:BCDX7 Molish 反应呈阳性的是A、多糖B、苷C、有机酸D、挥发油E、树胶答案:ABEX8 可用于检识游离萘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有A、Feigl 反应B、Liebermann-Burehard 反应C、Kesting-Craven 反应D、Kedde 反应E、Molish 反应答案:ACX9 含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或反应有A、荧光性质B、异羟肟酸铁反应C、Gibbs 反应D、Kedde 反应E、Emerson 反应答案:ABCEX10 5,7-二羟基黄酮的阳性反应有A、AlCl3 反应B、NaBH4 反应C、锆-枸橼酸反应D、氨性氯化锶反应E、HCl-Mg 反应答案:AEX11 奥类的性质A、可溶于水B、可溶于乙醚C、具有一定的芳香性D、有色E、母核具有旋光性答案:BCDX12 龙胆草中含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有A、梓醇苷B、龙胆碱C、龙胆苦苷D、獐芽菜苷E、獐芽菜苦苷答案:CDE X13 人参皂苷中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元的是A、人参皂苷Rb1B、人参皂苷ReC、人参皂苷RcD、人参皂苷Rg1E、人参皂苷Ro答案:ABCDX14 皂苷的性质包括A、无明显熔点B、多为无定型粉末C、对粘膜有刺激性D、具有吸湿性E、具有旋光性答案:ABCDEX15 提取蛋白质和酶不能用A、水煎煮液进行盐析B、水煎煮液加乙醇沉淀C、冷水浸渍液加乙醇沉淀D、冷水浸渍液进行盐析E、75%乙醇提取答案:ABE中药化学考题预测班一、A 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6 题,每题 1 分。
中药化学第二章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 醛>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OH
O
A
B
OCOCH3
C
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
极性较大的: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 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亲水性色素。
极性小的: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树 脂、脂肪、大分子有机酸、亲脂性色素。
极性小的成分在极性小的溶剂中溶解度大。
二、操作技术
(一)化学成分的极性: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 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1、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
、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 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 大小。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以乙醇最常用。乙醇 的溶解性能比较好。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 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 乙醇中溶解。
优点:应用范围广,易过滤,不霉变,易浓 缩回收。
缺点:价高、不安全,需回流设备。
如:不同浓度乙醇能最大限度溶出的成分
20%~30%
生物碱盐、蒽醌及其苷
40%~50%
提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1)要对所提取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 解度小。 (2)要与所提取成分不起意外的化学变化。 (3)要廉价、易得、安全。
(1)水:最常用。可溶解苷类、生物碱盐、糖 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 有机酸盐、亲水性色素、无机盐。其中蛋白质 不溶于热水。
缺点:用水提取易酶解苷类成分,且易霉 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 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 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 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 煮。
中药化学2
蟾酥4、中药中常见有机酸的结构类型,主要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结构类型有机酸是一类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多数与钠,钾,钙等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有的也以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
广泛存在于中药,地龙含有丁二酸,巴豆含有巴豆油酸,丹参含有乳酸。
有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芳香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和萜类有机酸三类。
(1)芳香族有机酸:羟基桂皮酸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4-羟基桂皮酸)、咖啡酸(3、4-二羟基桂皮酸)、阿魏酸(3-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异阿魏酸(3-羟基,甲氧基4-桂皮酸)和芥子酸(3,5-二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较为多见。
桂皮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基本结构为苯丙酸,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等。
有些桂皮酸衍生物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如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3-咖啡酰奎宁酸(又称绿原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分别是金银花抗菌有效成分之一及茵陈利胆有效成分之一。
马兜铃酸属于芳香族有机酸,有较强的肾毒性,分子中有硝基,但不属于生物碱。
(2)脂肪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如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普遍存在于中药中。
(3)萜类有机酸:属于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
理化性质(1)性状:低级和不饱和脂肪酸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和芳香酸多为固体。
(2)溶解性:小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脂肪酸和芳香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因分子中含羧基而呈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4)挥发性:分子量小的有机酸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一起蒸出。
提取分离(1)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游离有机酸(分子量小的除外)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一般先用稀酸水湿润药材,使有机酸游离,然后再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提取。
(2)离子交换树脂法:将中药的水提取液直接通过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使有机酸交换到树脂柱上,碱性成分和中性成分则流出树脂柱而被除去,先用水洗净树脂,再用稀氨水洗脱树脂柱,从树脂柱上交换下来的有机酸以铵盐的形式存在于洗脱液中,将洗脱液减压蒸去过剩的氨水,加酸酸化,总有机酸即可游离析出。
中药化学资料
中药化学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备受关注。
中药不仅有着悠
久的历史传统,更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尤为重要。
中药的疗效和药理作用与其中所含的活性化学成分密不可分,因此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对于揭示中药的药效机制、质量控制和开发新药等方面至关重要。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
中药中常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如黄酮类、生物碱、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等。
这些化合物在中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对肝脏保护作用显著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助于解析中药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中药化学研究的方法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采用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等方法。
分析
手段主要有质谱、核磁共振、色谱等。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柱层析、透析、凝胶层析等。
结构鉴定是保证化合物纯度和结构正确性的重要环节,通过NMR、MS等手段可以准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中药化学的研究意义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中化
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在新药开发方面,中药化学的研究也为中药的药效物质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发现和利用新的药效成分,推动中药研究向前迈进。
总而言之,中药化学作为中药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对于深化对中药的认识、
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挖掘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
第二章 生物碱
第二章 生物碱
二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生物碱的性状、味道和旋光性 小分子生物碱和液态生物碱(如:烟碱、槟榔碱)有挥发性。 个别具有升华性(咖啡因、川芎嗪)。
2.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 亲水性生物碱————季铵型生物碱(厚朴碱);具有半极性的NO配位
键的生物碱(氧化苦参碱);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酰胺碱 (秋水仙碱、咖啡碱);易溶于水和酸水,醇。
苷的提取分离 结构测定 NMR,分子旋光差法
苦杏仁苷
第三章 糖和苷
单选题 1.下列化合物最容易被酸水解的苷是 A.2-氨基六碳糖 B.六碳糖 C.七碳糖 D.甲基五碳糖 E.糖醛酸 2.确定苷键构型可采用 A.乙酰解反应 B.分子旋光差(Klyne法) C.弱酸水解 D.碱水解 E.强酸水解
第四章 醌类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一、鞣质 分类、除去鞣质的方法、还原性
二、桂皮酸 分类及举例
三、有机酸 金银花——绿原酸(极性大)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配伍选择题 A.冷热处理法 B.石灰法 C.铅盐法 D.明胶法 E.溶剂法 1.使鞣质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的除鞣质方法是 2.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的除鞣质方法是 3.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这一性质的除鞣质方法是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呈橘红色斑点)
纸色谱常用于水溶性生物碱、生物碱盐和亲脂性生物碱的分离检识。
气相色谱主要适用于挥发性生物碱的分析,如麻黄生物碱、烟碱等
第二章 生物碱
四 实例 1.苦参
极性: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均属于双稠哌啶类) 生物活性总碱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等。 2.麻黄 有机胺类,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 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不易和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麻黄碱的 碱性<伪麻黄碱;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 黄碱难溶于氯仿,盐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氯仿。 显色
中药化学部分考试试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化学局部一、A型题(最正确选择题)共16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正确答案。
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中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二氧化碳B.乙烷C.甲醇D.乙腈E.氮气2.一般,酸性成分呈非解离状态、碱性成分呈解离状态的pH条件为A.pH<3B.pH>13C.pH≈7D.pH<7E.pH>73.在酸水溶液中可直截了当被氯仿提取出来的生物碱是A.强碱B.中强碱C.弱碱D.酚性碱E.季铵碱4.落低乌头毒性,丰要应A.加酸水使其生物碱成盐B.加碱水使其生物碱水解C.加酸使其生物碱羟基酯化D.加酶使其生物碱水解E.加水使其生物碱流失5.假设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纳沸水提取外,还能够选用A.热乙醇B.氯仿C.乙醚D.冷水E.酸水6.鉴不丹参中的菲醌类成分,可用A.醋酸镁B.三氯化铁C.浓硫酸D.氢氧化钠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7.以下游离蒽醌混合物的乙醚溶液,能够被5%碳酸氢纳溶液萃取出来的是A.人黄素B.大黄酚C.芦荟大黄素D.大黄酸E.大黄素甲醚8.属于呋喃香豆素的是A.伞形花内酯B.补骨脂内酯C.花椒内酯D.七叶内酯E.白蜡素9.用聚酰胺层析不离以下黄酮苷元,以醇.水混合溶剂洗脱,最先洗脱下来的是A.黄酮B.二氢黄酮醇C.查耳酮D.黄酮醇E.异黄酮10.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带I是由()结构系统所引起A.苯甲酰基B.桂皮酰基C.色原酮D.邻二酚羟基E.C4=O,C5一OH11.以下有关紫杉醇的沦述,错误的选项是A.含有N原子B.不显碱性C.对碱不稳定D.对酸不稳定E.难溶于水12.对皂苷一般性质的论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量较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粉末B.极性较大,难溶于乙醚和氯仿C.大多具有发泡性D.均具有溶血活性,其强度可用溶血指数表示E.多具有刺激粘膜作用13.五环三萜皂苷元中齐墩果烷型和乌索烷型的要紧区不是A.全然骨架不同B.A/B环稠和方式不同C.D/E环稠和方式不同D.E环上两个甲基的位置不同E.A环上两个甲基的位置不同14.毛花洋地黄苷乙和苷丙水溶性的差异源于A.糖的数目不同B.糖的种类不同C.苷元上OH数目不同D.苷元上OH位置不同E.苷键构型不同15.Kellel-Kiliani反响的试剂是A.铁氰化钾、盐酸B.3,5-二硝基苯甲酸、氢氧化钠C.亚硝酰铁氰化钠、氢氧化钠D.三氯化铁、冰乙酸、浓硫酸E.三氯化铁、苦味酸16.胆汁酸类化合物母核属于A.甾体化合物B.萜类化合物c.蛋白质类化合物D.多糖类化合物E.有机酸类化合物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共32题,每题0.5分。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中药药物的基本概念中药药物是指使用中药原料或中药饮片制备的药品。
中药药物包括单味中药制剂、复方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片剂等多种剂型。
中药药物的制备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中药药物的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等特点,可以将中药药物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来源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2)根据性味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性味进行分类,包括寒热温凉性味,苦辛甘酸咸五味等。
(3)根据功能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安神宁心等。
二、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效1. 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指中药药物中所含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两大类。
(1)有效成分:中药药物的有效成分是指具有明显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等。
(2)辅助成分:中药药物的辅助成分是指在制备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脂肪油等。
2. 中药药物的药效中药药物的药效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作用、临床疗效等。
(1)药理学作用:中药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内分泌系统作用等。
(2)药代动力学作用:中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生物利用度、药物半衰期等。
(3)临床疗效:中药药物的临床疗效是指中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治疗感冒、消化不良、失眠等各种疾病的疗效。
三、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1. 中药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方法中药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是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水提取、蒸馏提取、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多种提取方法。
(整理)中药化学重点.
中药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治疗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1、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色反应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苷类在氯仿中不溶而游离(2)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pH梯度萃取法、色谱法(3)蒽醌苷类的分离方法:溶剂法、色谱法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1、概念: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是一类广泛在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中药化学各章节重点知识
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部位: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3、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各类化合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乙酸—丙二酸途径:合成脂肪酸类、分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合成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符合途径2、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1)溶剂的选择(相似相容)溶剂的极性: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2)提取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其他方法:升华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压榨法3、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方法溶剂法:酸碱溶剂法(酸碱性的不同)溶剂分配法(分配系数不同):分离极性大的—正丁醇-水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水极性小的—氯仿(乙醚)-水沉淀法(可逆):专属试剂沉淀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沸点不同)膜分离法升华法结晶法:化合物由非晶形经过结晶操作形成有晶形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溶剂的选择:a 对被溶解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应有显著差别b 与被结晶的成分不产生化学反应a 沸点适中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队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2)凝胶果绿色谱(分子筛原理)(3)离子交换色谱(混合物中各成分分解离度)(4)大孔树脂色谱(5)分配色谱(分配系数):正相: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分离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反相: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物质)固定相:十八硅基硅烷、C8键合相流动相:甲醇-水、乙睛-水4、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定(1)物理常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比重(2)分子式的确定(3)化合物的结构骨架语官能团的确定5、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1)IR: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2)UV: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数目(3)氢核磁共振:质子类型、氢分布、核间关系炭核磁共振:质子类型、炭分布、核间关系二维核磁共振:化学结构间不同位置H之间的关系(4)MS: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由裂解碎片检测官能团、辨认化学合物类型、推导碳骨架(5)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确定某些官能团在手性分子中的位置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一)糖类化合物1、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2、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3、结构类型:Fischer式(C1-OH与原C5或C4-OH):相对构型—顺式为α,反式为β绝对构型--向右为D型,向左为L型Haworth式(C1-OH与C5或C4上取代基之间的关系):相对构型--同侧为β,异侧为α绝对构型--向上为D型,向下为L型(二)苷类化合物1、苷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元—苷中的非糖部分苷键—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苷键原子—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2、苷的分类1)按苷键原子分类:氧苷、氮苷、硫苷、碳苷(溶解度小,难溶于水)氧苷: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醇苷--是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的苷。
中药化学
第一章绪论本章复习要点:1.熟悉中药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对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为中药化学成分,在这其中要明确三个概念:①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②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不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③有效部位—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任务】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的关系等。
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中的作用【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第三节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研究概况】1.中国古代医药化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国内外研究成果。
【发展趋势】在研究思路上,更加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从单味药的研究向复方方向发展。
从具体研究目标上,多根据临床需要,找出有疗效的有效成分或药物。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引进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习题一、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无效成分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有何作用?2.举例说明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有何作用?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本章复习要点:1.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原理及方法。
中药化学复习提纲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三、中药实例
代表中药中生物碱的特殊理化性质 及提取分离方法
第十一章 鞣质
HO HO
HO
coo CH2O CH2OOC
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HO
HO
HO
CO OCH2
HO
HO COO O
HO CO
OH
O
HO
O O CO
CO
CO O
O
O O
OH CO
OH
CO
CH2O O CO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 甲戊二羟酸途径 莽草酸途径 氨基酸途径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及极性)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萃取法 其他
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
色谱分离法 吸附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大孔树脂色谱
4.32(1H, d,J=2.3Hz);
3.0~4.0(4H, m);
OH O
1.08(3H, d, J=6.5Hz)。
OH OH
ORha
第九章 甾体及其苷类
O α
22
23
O β
20 21
H
H
H
H
HO
27
O 2625Leabharlann 20 2217 O
13
10
一、强心苷 结构 理化性质
(溶解性、酸碱水解、颜色反应) 提取方法
二、甾体皂苷 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
三、中药实例
第十章 生物碱
N CH3 O
CH2OH OCO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