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生产过程
大豆油的工艺流程
大豆油的工艺流程
《大豆油工艺流程》
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生产过程经历了多个工艺步骤。
下面将介绍大豆油的工艺流程。
1. 清洗和筛分:首先,将大豆放入清洗机中清洗,并去除杂物。
然后,使用振动筛进行筛分,去除掉大豆中的杂质。
2. 蒸煮和软化:将清洗好的大豆放入蒸煮锅中进行蒸煮,使大豆软化。
这一步既能使大豆更易于压榨,也能去除大豆中的一些抗营养成分。
3. 压榨:软化后的大豆经过压榨机压榨,得到粗油和粕。
粗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和溶剂,需要进行脱蜡和精炼处理。
4. 脱蜡: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去除粗油中的蜡质成分,提高油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5. 精炼:粗油被送入精炼罐中,经过脱色、去酸和脱臭等工艺处理,得到清澈透明的成品油。
6. 包装:将精炼后的大豆油进行包装,如瓶装或桶装,便于运输和销售。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大豆油完成了从大豆到成品油的转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健康的食用油。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
采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年产10万吨大豆油工艺流程设计
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磨碎、浸提、沉淀、蒸煮、榨油、脱水、脱臭、精炼、灌装和
包装。
1.原料准备:选用优质大豆作为原料,清洗去杂质,并进行除石、除
尘和除铁处理。
2.磨碎:将清洗好的大豆进行破碎,使其变成适合浸提的颗粒状。
3.浸提:将破碎好的大豆经过浸提器浸泡在有机溶剂中,溶剂可以选
择正己烷、环己烷等。
通过浸泡,将大豆中的脂肪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形成浸提液。
4.沉淀:将浸提液经过沉淀器进行静置,使得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脂
肪酸沉淀下来,形成脱脂大豆油。
5.蒸煮:将沉淀下来的脱脂大豆油进行蒸煮,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并破坏部分酶活性。
6.榨油:将蒸煮好的脱脂大豆油放入榨油机中进行榨取,将油脂从大
豆中提取出来,形成原始大豆油。
7.脱水:将榨出的原始大豆油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8.脱臭:将脱水后的大豆油进行脱臭处理,通过高温蒸汽或者真空蒸馏,去除其中的异味。
9.精炼:对脱臭后的大豆油进行精炼处理,包括脱色、脱水、脱腥、
脱致癌物等环节,使其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
10.灌装和包装:将精炼好的大豆油进行灌装和包装,分为各种规格
的食用油产品,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
以上是大豆油的年产10万吨工艺流程设计,通过以上流程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食用安全的大豆油产品。
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之一,它不仅是烹饪的必备品,还是许多食品加工的原料。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压榨、脱酸、脱臭、脱色、冷却、灌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食用油的原料主要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
植物油的原料包括大豆、花生、菜籽、棉籽、油菜籽、葵花籽等,而动物油的原料主要是猪油、牛油等。
在原料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异物,然后进行清洗,确保原料的卫生和安全。
2. 压榨。
原料经过清洗后,进入压榨工序。
压榨是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的过程,主要有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而化学提取是利用溶剂将油分离出来。
压榨后得到的初榨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和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脱酸。
初榨油中含有一定量的酸,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是通过碱处理或蒸汽脱酸的方法将油中的酸性物质去除,以提高油的质量和口感。
4. 脱臭。
脱酸后的油还会含有一些异味和杂质,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是通过高温蒸汽将油中的异味和杂质去除,以提高油的纯度和口感。
5. 脱色。
脱臭后的油还会含有一定的色素,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脱色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油中的色素去除,以提高油的透明度和美观度。
6. 冷却。
经过脱色处理后的油需要进行冷却,以降低油的温度,防止氧化和变质。
7. 灌装。
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的食用油将被灌装到包装容器中,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在灌装过程中,需要对包装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
总结。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压榨、脱酸、脱臭、脱色、冷却、灌装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食用油生产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格。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仅关乎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还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花生油的工艺流程
花生油的工艺流程花生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收、清洗、烘干、脱壳、破碎、烘烤、榨油、沉淀、脱酸、过滤、脱臭、冷却、贮存等多个步骤。
首先,原料选收是花生油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优质花生是生产高质量花生油的基础。
在选收过程中,应注意收购花生的品种、产地、储存状况等因素,确保花生的品质良好。
接下来是清洗步骤。
清洗能够有效地去除花生表面的杂质和污物,提高花生的纯净度。
清洗过程中可以使用清水,也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碱水进行清洗。
之后是烘干步骤。
通过烘干能够减少花生中的水分含量,提高花生油的提取率。
烘干可以使用烘干机或者阳光曝晒的方式。
完成烘干后,花生需要进行脱壳处理。
脱壳是将花生壳与花生仁分离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烘烤脱壳和水中浸泡脱壳。
烘烤脱壳是将花生放入烤箱中进行加热,使花生壳变脆,然后通过振动或砸击等方式将壳与仁分离。
水中浸泡脱壳是将花生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待花生壳与仁分离后捞出。
脱壳完成后,花生需要破碎。
破碎能够将花生仁打碎成小颗粒,以便后续榨油的进行。
常见的破碎设备有碎花机和龙头破碎机。
然后是烘烤步骤。
烘烤是为了使花生仁中的油脂适宜榨取,同时也能够提高榨油的提取率。
烘烤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温度和时间,使花生仁达到理想的烘烤状态。
接下来是榨油步骤。
榨油是将烘烤后的花生仁进行压榨,从而得到花生油的过程。
常见的榨油设备有液力榨油机和机械榨油机。
榨油机通过加压作用,将花生仁中的油脂挤出。
完成榨油后,花生油需要进行沉淀步骤。
沉淀能够使油脂中的杂质和水分分离出来,提高花生油的纯度。
沉淀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时间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沉淀完成后,花生油需要进行脱酸步骤。
脱酸能够去除花生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有害物质,提高花生油的品质。
常见的脱酸方法有碱炼脱酸和物理脱酸。
之后是过滤步骤。
过滤能够去除花生油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使花生油更加清澈透明。
过滤可以使用滤纸、滤网等过滤设备进行。
过滤完成后,花生油需要进行脱臭步骤。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解析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解析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和烹饪食材,那么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下面将对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解析。
一、原料准备食用油主要由植物油和动物油制成。
常见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棕榈油等,而动物油则主要来自动物脂肪的提取。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好这些原料。
二、清洗与破碎原料经过采摘或收购后,首先要进行清洗工序。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和污垢,保证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清洗完成后,对于植物油的原料来说,还需要进行破碎操作。
破碎可以使原料细碎,有利于后续的加热和榨取。
三、榨取油脂榨取是制取食用油的关键步骤之一。
榨取方法主要有物理压榨和化学溶剂提取两种。
物理压榨是将经过清洗和破碎的原料送入榨取机中,利用机械力量将其中的油脂与其他物质分离出来。
而化学溶剂提取则是利用溶剂将油脂从原料中提取出来。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脱色和脱臭榨取出来的油脂中可能含有杂质、色素和异味物质,为了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需要进行脱色和脱臭处理。
脱色一般是通过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将油中的色素吸附去除,使油脂的颜色更加清澈。
而脱臭则是利用高温蒸汽和真空条件,去除油脂中的异味物质。
五、脱酸和精炼食用油中一般含有一定的酸度,为了降低酸度值,可以通过脱酸处理。
脱酸一般使用碱(如钠碱)与油脂中的酸反应,使其转化为油酸钠等盐类物质,从而降低酸度值。
随后,对油脂进行精炼处理,包括脱杂、脱水等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食用油的质量。
六、灌装与包装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食用油就可以进行灌装与包装。
首先,将处理好的食用油运输到灌装车间,然后进行灌装操作,通常是将油倒入塑料瓶或罐装中。
之后对瓶/罐进行密封,确保产品的存储期限和品质。
综上所述,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清洗与破碎、榨取油脂、脱色和脱臭、脱酸和精炼、灌装与包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对最终的产品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求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求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一、浸出工艺:1、浸出工艺是将油料破碎后,用化学溶剂(6号氢汽油)充分浸泡提取油脂,然后通过蒸馏将溶剂油(6号氢汽油)分离回收得到的毛油脂。
油脂的精炼和脱臭可去掉毛油的难闻气味,还能去掉某些有毒物质。
但在去除杂质时,生物活性物质也损失了。
2、浸出工艺流程:油料破碎——化学浸出——高温分离——高温精炼(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添加防腐剂——成品油二、压榨工艺1、压榨工艺特指纯物理压榨,它是在对油脂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后,再对原料进行特定温度的蒸炒,让出油率保持最高,用螺旋压榨机榨出油脂,再用特殊纤维网过滤得到成品油。
该方法生产的油安全、卫生、无污染、无溶剂残留,完全保障油品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压榨工艺流程:油料精选——油料加温——压榨——沉淀过滤——初榨油拓展资料: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
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
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食用油的保存方法: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气,三怕高温,四怕进水。
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温、防水。
巧藏3种食用油花生油、猪油、小磨香油的贮藏方式:花生油将花生油或豆油入锅加热,放入少许花椒、茴香,待油冷后,倒进搪瓷或瓷制容器中存放。
这样,油可以较久存放而不变质,做菜用时味道也特别香。
猪油猪油熬好后,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较久存放而不变质。
小磨香油小磨香油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失香。
现介绍以下方法:把香油装进一小口玻璃瓶内,每500克油加入精盐1克,然后将瓶口塞紧,不断地摇动,使食盐溶化,放在暗处3日左右,再将沉淀后的香油倒入洗净的棕色玻璃瓶中,拧紧瓶盖,置于避光处保存,随吃随取。
榨油工艺流程
榨油工艺流程
《榨油工艺流程》
榨油工艺流程是指将油料加工成食用油的过程。
榨油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清理、破碎、蒸煮、压榨、脱渣、脱水、脱脂、精炼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原料清理。
在这一步,生产者需要对油料进行初步清理,包括去除杂质、砂石、铁磁物等。
然后进行破碎,将清洗干净的油料通过破碎机进行细微的破碎,使其脱水后易于压榨。
接下来进行蒸煮,将破碎后的油料放入蒸煮锅中加热,以达到杀菌、软化细胞壁的目的。
然后是压榨。
将蒸煮后的油料运入压榨机,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使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此时,产生的油渣需要经过脱渣处理,将其中的杂质和残余的油分离出来。
随后进行脱水和脱脂处理,将油料中的水分、脂肪分离出来。
最后是精炼。
将获得的原油通过脱色、脱臭、脱蜡等过程进行精炼,最终得到清澈透明的食用油。
榨油工艺流程虽然繁琐,但它能够将生油料加工成优质的食用油,满足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榨油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改进,使其更加高效、环保。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食用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它为菜肴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以及其中的一些细节。
本文将从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品质控制等方面,对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探讨。
一、原料的选择食用油的生产过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原料。
常见的食用油原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
植物油可以来自大豆、花生、葵花籽等作物的种子,而动物油则主要来自猪、牛等动物的脂肪组织。
在原料选择上,需考虑产量、成本、油脂含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因素。
二、初步加工原料收购后,食用油生产厂进行初步加工,目的是去除杂质并提取油脂。
常用的初步加工工艺包括清洗、破碎、烘干等环节。
清洗过程中,对原料进行水洗,除去表面的污物及微生物。
破碎工艺则是将原料加工成适合榨油的小颗粒,以便后续榨油操作。
烘干是为了降低原料的含水率,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三、油脂提取油脂提取是食用油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也是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的步骤。
目前常用的油脂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溶剂法。
压榨法是将破碎后的原料送入压榨机,通过机械力量将油脂从原料中压榨出来。
溶剂法则是利用溶剂将油脂从原料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四、油脂精炼油脂精炼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食用油的品质和口感,去除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
常用的油脂精炼方法包括去酸、脱色、脱臭等。
去酸是通过碱处理将油脂中的酸性物质中和掉,以减轻对人体的刺激。
脱色是通过活性炭等吸附杂质,提高油脂的透明度和色泽。
脱臭则是利用蒸汽将油脂中的挥发性物质去除,从而改善油脂的味道和气味。
五、品质控制在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食用油的品质与其中的营养成分、酸价、氧化度等参数有直接关系。
食用油生产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出的食用油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品质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指标检测、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六、包装和储存食用油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存,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食用的安全性。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油的提取方法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油的提取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调味食材之一,而了解油的提取方法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对我们选择合适的食用油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制取食用油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油料经过去杂、烘干等处理后送至压榨机。
压榨机会通过挤压将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简单、原料易取,但是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机械力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油料中微粒的破碎,影响到油的质量。
二、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的油提取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油料首先经过破碎和蒸煮等处理后,将溶剂(一般为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等)加入其中。
溶剂能迅速溶解油料中的油,形成悬浮液。
接着,通过蒸发溶剂,将其从悬浮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溶剂提取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提取油料中的油,但是由于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必须注意合理使用溶剂并进行精确的处理。
三、冷榨法冷榨法是制取一些高级食用油的常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将油料直接压榨,保持低温状态。
低温能够保留油料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使得最终的食用油保持原汁原味。
虽然这种方法提取的油少,但是质量较高,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四、精炼提炼法精炼提炼法是食用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将初提取的油通过脱酸、脱臭、脱色等一系列的工艺进行处理,以达到提高油品质量的目的。
其中,脱酸能够去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臭可以除去油中的异味物质,脱色能够降低油的色泽。
通过这些工艺,最终可以得到透明、纯净的食用油。
五、油的包装与贮存在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包装与贮存工作同样重要。
首先,将提取好的食用油倒入适当的容器中,进行密封,以防止油品被氧化变质。
适当的包装能够延长食用油的保质期,并且便于储存和使用。
综上所述,了解油的提取方法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对我们选择合适的食用油至关重要。
机械压榨法、溶剂提取法、冷榨法和精炼提炼法是常见的油提取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它不仅是烹饪的重要原料,还是人体所需的必要营养物质。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首先,食用油的生产通常从原料的选取开始。
常见的原料有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等。
这些原料经过采摘、脱粒、除杂、清洗等工序后,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加工环节。
接下来是预处理环节,原料需要经过烘干和压碎等工序,以便更好地进行提取工作。
提取工艺是食用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根据不同的原料特点和生产要求,可以选择榨油、溶剂提取或压榨等不同的方法。
经过提取之后,得到的食用油还需要经过脱色、脱臭、脱酸等工艺处理,以去除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
最后,食用油经过过滤、包装等工序,成为市售的成品油。
同时,为了确保食用油的品质和安全,生产企业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以及严格遵守食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取、预处理、提取、精制和包装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食用油的品质和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
进,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完善,以满足人们对食用油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需求。
食用油压榨工艺流程
食用油压榨工艺流程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原料之一,其生产过程经过多个步骤,其中压榨工艺是关键的一步。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油的压榨工艺流程。
首先,在食用油的压榨工艺中,需要准备好原料,即油料。
油料可以是各种植物的种子,比如大豆、花生、棉籽等。
在选择油料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其含油量、产量和种植成本等因素。
选择好的油料将能够产出高品质的食用油。
接下来,准备好的油料会进入到清洁机器中进行清洁。
清洁机器会去除油料中的杂质和异物,确保油料的纯净度和质量。
清洁后的油料会进入脱壳机器中进行脱壳处理。
脱壳机器通过摩擦和振动去除油料外壳,使得油料中的种子暴露出来。
脱壳后的油料进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
压榨机利用机械力对油料进行挤压,使得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压榨机内部有一个螺旋推杆,通过不断的旋转和挤压,将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并经过滤网过滤掉油渣。
通过压榨机压榨出来的油液进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机会去除油液中的水分,提高油液的纯度和质量。
脱水后的油液会进入脱酸机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机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过程,去除油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得油液更加纯净。
脱酸处理后的油液进入精炼机进行精炼处理。
精炼机会对油液进行蒸发、脱臭、脱色等处理过程,以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处理后的油液进入过滤机进行过滤。
过滤机会去除油液中的杂质和沉淀物,保证食用油的清洁度。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过滤,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就完成了。
接下来,将食用油装入瓶子或罐子中进行包装和密封,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质量。
食用油压榨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清洁、脱壳、压榨、脱水、脱酸、精炼、过滤和包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对于食用油的品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只有在每个步骤中严格控制和操作,才能保证生产出高品质的食用油。
食用油的生产流程简介
食用油的生产流程简介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增加食物的口感。
但是,你是否知道食用油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下食用油的生产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常见的有花生、大豆、棉籽、菜籽等。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原料的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果实。
第二步:压榨清洗好的原料经过烘干后,进入压榨环节。
压榨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常见的压榨方法有物理压榨和化学压榨两种。
物理压榨主要是通过应用机械力,将原料中的油分子挤压出来。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冷压和热压两种方法。
冷压一般适用于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油种,热压则能提高榨油效率。
化学压榨则是通过在原料中添加溶剂,使油脂溶解并分离出来。
这一过程一般分为浸出和萃取两个步骤。
浸出是将原料和溶剂进行充分接触,使油脂溶解到溶剂中;萃取则是通过加热和蒸发的方式,将溶剂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第三步:脱蜡和脱酸通过压榨得到的油脂中,通常还含有一定的蜡质和酸性物质。
因此,在食用油的生产流程中,还需要进行脱蜡和脱酸的处理。
脱蜡一般通过将油脂进行冷冻或溶剂脱蜡的方式进行。
冷冻脱蜡是将油脂冷冻至较低温度,使蜡质凝固并沉淀出来;溶剂脱蜡则是通过添加一定溶剂对油脂进行萃取,将蜡质分离出来。
脱酸则是通过碱炼或盐水炼制的方法进行。
碱炼一般是将油脂与碱进行反应,中和其中的游离脂肪酸;盐水炼制则是将油脂与盐水进行搅拌和蒸发,使油中的酸性物质转化成油酸钠。
第四步:脱色和脱臭经过脱蜡和脱酸处理后的油脂往往还存在着颜色不均匀和异味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脱色和脱臭的过程。
脱色主要是通过添加脱色剂和进行滤料处理,去除油中的杂质和色素。
脱臭则是通过高温蒸馏和蒸汽吹扫的方式,去除油中的异味物质。
第五步:精炼和包装经过前面的处理,食用油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品质,还需要进行精炼处理。
精炼一般包括脱酸、脱蜡、脱色和脱臭等步骤,以去除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
花生油生产工艺流程
花生油生产工艺流程花生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洗、烘烤、压榨、脱胚、脱酸、脱臭、精制、灌装等环节。
下面将对花生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清洗:将原料花生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沙土,确保花生的卫生质量。
清洗时要注意使用清水进行充分冲洗,避免使用有污染的水源。
其次,烘烤:将清洗好的花生进行烘烤,烘烤的目的是将花生的水分蒸发掉,使花生内部含水量降低。
烘烤温度一般在80℃~100℃之间,时间根据花生的含水量选择,一般为20~30分钟。
然后,压榨:将烘烤好的花生送入压榨机进行压榨,通过机械力将花生中的油脂压榨出来。
压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花生放入压榨腔内,榨油腔通过不同压力的压裂,将花生中的油脂压榨出。
接着,脱胚:将压榨好的花生进入脱胚机进行脱皮,将花生壳与含油胚芽分离。
脱胚的目的是去除花生壳,得到纯净的花生仁,以便下一步的处理。
然后,脱酸:将脱胚后的花生仁进行脱酸处理,主要是用碱水对花生仁进行浸泡,去除其中的酸性成分。
脱酸的目的是降低花生仁中的酸度,提高花生油的质量。
之后,脱臭:将脱酸后的花生仁送入蒸发器进行脱臭处理,通过高温加热和蒸发,去除花生油中的异味和杂质。
脱臭的目的是提高花生油的口感和品质。
接着,精制:将脱臭后的花生油进行精细处理,包括去色、去酸、去杂质等工序,使得花生油的质量更加纯净。
精制包括碱炼和蒸汽脱酸等工艺,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加工手段,去除花生油中的杂质和酸性成分。
最后,灌装:将精制好的花生油进行分装和灌装,根据市场需求装入不同规格的容器中,并进行封口和包装。
灌装后的花生油即可投入市场销售。
以上就是花生油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保证花生油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同时,花生油的生产过程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安全。
食用油的生产与环境保护
食用油的生产与环境保护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伴随着食用油生产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食用油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食用油的生产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清洗、破碎、蒸煮、压榨、过滤、脱酸、脱臭等。
在这些过程中,会产生废渣、废水、废气等污染物。
废渣是食用油生产中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
在破碎和压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果壳、籽渣等废渣,这些废渣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容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废水是食用油生产中的另一个污染源。
在清洗、蒸煮、过滤等环节中,大量的废水会含有悬浮物、油脂、有机物等。
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水源造成污染,影响水质,甚至危害生态环境。
废气则主要来自于食用油的脱酸和脱臭过程。
这些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和恶臭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二、食用油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食用油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往往被随意堆放或填埋,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废渣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并进一步影响了食品安全。
2. 水污染未经处理的食用油生产废水排放到水源中,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废水中的油脂和有机物会降低水的透明度,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
此外,废水中还有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水污染问题。
3. 空气污染食用油的脱酸和脱臭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
这些废气进入大气中后,会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三、食用油生产环境保护措施1. 废渣处理合理利用废渣是减少生产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方法。
可以将废渣用于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的生产,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废渣对土壤的污染,并提高生产效益。
2. 废水处理对食用油生产中的废水进行处理是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怎么样做花生油的生产工艺
怎么样做花生油的生产工艺花生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清洗分选、烘烤脱壳、磨浆打浆、榨油过程、油污分离、脱除杂质、脱色、脱臭、灌装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步骤。
1. 原料处理花生油的原料是花生,首先要对花生进行原料处理,包括筛选、清洗、去杂等步骤。
只有选用优质的花生作为原料,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花生油。
2. 清洗分选将原料的杂质、石子、沙土等进行清洗分选,确保原料的干净程度和无杂质。
3. 烘烤脱壳烘烤脱壳是花生油生产中的重要步骤,通过热处理去除花生壳,以便后续的磨浆打浆。
4. 磨浆打浆将脱壳的花生放入磨浆机中进行打浆处理,打浆后的花生形成花生浆,为下一步榨油做好准备。
5. 榨油过程将花生浆放入花生油榨取机中进行榨油,榨油过程包括压榨和提取,压榨即通过物理力量将花生中的油分分离出来,提取则是采用溶剂进行萃取,使油分溶解在溶剂中,然后蒸发溶剂,得到纯净的花生油。
6. 油污分离榨油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杂质和油脂污渍,需要通过沉淀离心等方式将油污分离出来,以保证花生油的质量。
7. 脱除杂质将花生油中的杂质如微粒、蛋白质、胶质等进行除去,常用的方法有去胶、磷酸盐处理等。
8. 脱色花生油中常含有一些色素物质,通过脱色可以将色素物质去除,常用的方法是活性炭吸附法或者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
9. 脱臭花生油中常有一些异味物质,通过脱臭可以去除异味,常用的方法有蒸汽脱臭、冷榨法等。
10. 灌装经过以上步骤处理的花生油即可进行灌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形式和材质。
除了以上基础生产工艺步骤外,还有一些辅助工艺步骤,如过氧化法脱蜡脱嗅等,这些步骤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选择。
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完成,同时要严格遵守卫生、质量管理标准,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花生油。
大豆油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油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油和菜籽油是常见的食用油品种,它们都是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才能生产
出高质量的油品。
下面是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大豆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油生产的第一步是清洗和烘干大豆。
清洗
能够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微生物,而烘干则可以减少大豆中的水分含量。
接下来,将烘干后的大豆破碎成小颗粒,这个过程叫做破碎。
之后,将破碎后的大豆通过蒸煮来破坏大豆细胞壁,有利于后续的油脂提取。
蒸煮完毕后,大豆会被压榨来提取油脂。
通过大豆油脂的分离、脱臭和脱水处理,最终得到的就是纯净的大豆油。
其次是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与大豆油不同,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中无需
蒸煮这一步骤。
首先,将菜籽去杂质和烘干,以减少水分含量。
接着,将烘干后的菜籽破碎成小颗粒,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油脂提取。
破碎过程完成后,将菜籽压榨,将油脂提取出来。
通过分离、脱臭和脱水处理,最终得到的菜籽油清澈透明、质量优良。
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差异,具体
的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厂商和技术而稍有不同。
但总体上,这两种油的生产工艺流程都是经过清洗、烘干、破碎、压榨等环节来完成油脂的提取。
总结起来,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清洗、烘干、破碎、压榨等环节。
这些工序的完成将帮助生产出高质量的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食用油的压榨工艺
食用油的压榨工艺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而在生产过程中,压榨工艺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压榨工艺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
1. 压榨工艺的流程(1)原料筛选食用油的原料一般是植物种子或果实,如菜籽、花生、大豆、棕榈果等,首先要进行原料的筛选,排除杂质和不良品。
(2)清洗处理清洗原料可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垢,同时可以提高油料的含油率。
清洗时要注意保护原料的完整性,不要磨损或损坏。
(3)烘干处理将清洗过的原料进行烘干处理,可以去除水分,提高油料的质量和含油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压榨机的能耗。
(4)压榨将烘干过的原料送入压榨机进行压榨,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5)油脂分离经过压榨后,得到的是含有油脂和杂质的混合物,需要进行油脂分离,一般采用离心分离法或浸提分离法。
(6)精炼处理得到的初步提取油脂还存在着一定的杂质和色素,需要进行精炼处理,如脱酸、脱色、脱臭等。
(7)灌装包装经过精炼处理后,得到的食用油可以进行灌装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2. 压榨工艺的注意事项(1)原料的选择和质量要保证,这关系到食用油的品质和安全。
(2)清洗过程要彻底,避免污染和杂质混入油料中。
(3)在烘干处理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过度烘干或过度受热导致油料质量下降。
(4)压榨时要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油料变质和损坏。
(5)油脂分离过程要注意分离效率和损失情况,以保证油脂的纯度和产量。
(6)精炼处理时要控制工艺参数,避免对油脂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7)灌装包装时要注意卫生和质量,以保证食用油的安全和品质。
总之,压榨工艺是食用油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质量标准,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食用油产品。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是制取食用油的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榨油、脱酸、脱臭、净化、包装等环节。
以下是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原料处理环节。
食用油的原料通常来自于植物的种子,如大豆、花生、棉籽等。
在原料处理环节,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杂质和杂草。
然后对原料进行破碎、碾磨或磨浆,以提高榨油效果。
接下来是榨油环节。
原料经过预热后,进入榨油机,通过压榨机械将原料中的油脂与油籽分离。
榨油机械通常采用机械压榨法,将原料中的油脂从油籽中挤出。
挤出来的油脂称为初榨油,含有较多的杂质。
然后是脱酸环节。
初榨油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酸,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通常采用碱炼法,在搅拌釜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性溶液,与油脂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酸性物质转化为皂化物,从而使油脂中的酸性物质得以去除。
接下来是脱臭环节。
脱酸后的油脂中还存在着一些挥发性的烃类、脂肪酸等臭味物质,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通常采用蒸馏法,将油脂加热至一定温度,将其中的挥发性物质蒸发出去,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发的挥发物冷凝回液体,最终得到无臭味的净化油脂。
然后是净化环节。
净化主要目的是去除油脂中的杂质,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沉淀、离心、过滤等。
沉淀是将油脂置于静置条件下,利用重力作用使沉淀物与油脂分离,然后将上清液取出。
离心是利用离心力将油脂与杂质分离,并通过分离装置将杂质从油脂中分离出去。
过滤是通过滤纸、滤布等材料,将油脂中的杂质过滤掉。
最后是包装环节。
经过以上处理后,得到的食用油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通常采用食品级的塑料瓶、玻璃瓶或金属罐等进行包装,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保质期。
总之,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原料处理、榨油、脱酸、脱臭、净化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经过各项工艺处理后,食用油得到了高质量的产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可供人们食用和使用。
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
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它为我们的饮食提供了所需的脂肪和热量。
然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关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有限。
在本文中,我们将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食用油的来源食用油通常是由植物油脂提取而来,主要来源包括植物的种子、果实、坚果等。
常见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等。
不同植物油的生产过程略有不同,但总体步骤相似。
二、植物油的提取1.清洗:首先,采摘的植物种子、果实等要经过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垢。
2.破碎:清洗后的植物物料需要经过破碎处理,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破碎机将其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碎片。
3.蒸煮:破碎后的植物物料会被送入蒸煮锅中,经过高温蒸煮以破坏植物细胞结构,使油脂更容易被提取。
4.压榨:蒸煮后的植物物料会进入油压机,机器通过挤压的方式将植物物料中的油脂从固体物质中分离出来。
5.沉淀和过滤:提取出的植物油中可能还含有一些杂质和固体颗粒,因此需要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油脂的纯度。
6.脱酸和脱臭:某些植物油中可能含有酸类物质或具有异味,所以需要通过脱酸和脱臭的方法去除这些物质,提升油脂的口感和品质。
三、油脂的精炼和加工1.脱色:为了提升食用油的外观和质量,植物油会经过脱色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吸附剂将油中的色素和杂质吸附掉。
2.脱水:脱水过程旨在去除油中的水分,通常通过蒸汽加热或离心分离的方法进行。
3.脱致癌物:某些食用油中存在潜在的致癌物质,为了保证食用安全,食用油需要经过脱致癌物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蒸煮、精炼等。
4.添加剂:为了提升食用油的味道、香气和口感,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5.灌装和包装:处理完毕的食用油会进行灌装,然后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在市场上销售。
四、质量控制与监管在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生产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标准和监管要求,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食用油不仅影响菜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
近年来,我国的食用油生产工艺快速提高,人们正逐渐告别过去那种油烟大、杂质多、卫生条件差的散装油。
这次《Geek》就来带着各位童鞋了解一下食用油的基本生产工艺,说不定这些知识对于各位选购食用油也有帮助哦。
首先咱们先来回顾一下食用油分类。
食用油基本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不过动物油含胆固醇高,吃多了容易得动脉硬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用得很少了,不在咱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列;而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则大致分为核桃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红花油、亚麻油、橄榄油、蓖麻油、芝麻油等(食用油的详细介绍请见2008年9期《Geek》之LifeMaster)。
那么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食用植物油都是如何制成的呢简单的概括就是,选择油料,制成毛油,最后精炼成成品油。
说起来简单,加工起来却很复杂。
油料的预处理
我国主要的植物油料有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两种。
草本油料有大豆、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则有油茶籽、椰子、核桃、油橄榄、油桐等。
顺便说一句,目前国家规定采用转基因油料的食用油必须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的字样。
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
经过处理的油料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用来制取毛油。
毛油的制取
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的初级油,也就是毛油,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不过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
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
从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浸出法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和发展,近年来,浸出法制油技术在我国的油脂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使用压榨或浸出法制油呢下面就让《Geek》稍稍地介绍一下。
压榨法:
压榨法取油在油脂加工业中具有悠久历史,是植物油料加工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虽然后来发展了浸出法取油技术代替了部分压榨取油,使压榨取油法在油脂加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压榨取油方法在油脂加工业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特别是在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制取中,更是以压榨取油方法为主。
近年来,国内外对压榨取油和浸出取油两种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浸出取油属溶剂方法制油,油中难免残留化学溶剂,需在高温下进行。
而压榨取油属物理方法制油,油中没有化学溶剂,可在低温冷态下进行。
低温冷态下压榨制取油中的磷、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含量均很低,油的色泽清澈,且有特有的果香味,国外称为天然绿色食品。
故压榨取油特别是低温冷态压榨取油方法在国外又呈上升势头。
压榨法通过机械作用方式,对油料施加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油脂从仁细胞壁孔渗出,流向仁表面,并逐渐充满仁空隙。
随着压力继续增大,油脂从油料皮壳上的微孔渗出,流向油料表面,并逐渐充满油料空隙,形成饱和多孔介质,随即产生宏观的渗流运动。
当挤压力大到一定值时,细胞壁和皮壳破裂,渗流加速。
随着油脂的不断排出,油料逐渐固结,最终形成饼粕。
浸出法: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这种方法使溶剂与它所溶解出来的油脂组成一种溶液,这种溶液称之为混合油。
利用被选择的溶剂与油脂的沸点不同,对混合油进行蒸发、汽提,蒸出溶剂,留下油脂,得到毛油。
被蒸出来的溶剂蒸汽经冷凝回收,再循环使用。
工艺流程包括油料预处理及预榨、料胚浸出、湿粕脱溶、混合油处理及溶剂冷凝冷却与回收循环。
浸出法制油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榨油方法,其粕残油低、粕的质量好、生产成本低,但是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就是浸出毛油质量稍差。
有机溶剂的溶解能力很强,它不仅能够溶解油脂,也会将油料中的一些色素、类脂物溶解出来,混在油脂中,使油脂色泽变深,杂质增多。
不过如果相应的增加精炼工序,这些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对上述两种制油方法,生产企业按不同需要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例如,在生产风味油脂,如浓香花生油、芝麻油等时,为了保留油脂一定的浓香味,就得采取压榨法(通过压榨前的高温蒸炒才能出香味),而不采取浸出法。
但压榨后的“油饼”内存留着的油脂,还得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再加工成成品油。
再如,一些专门从事大批量非风味油生产的大型企业,它可以只用浸出法,也可以在用浸出法之前,先有个“预榨” 过程,即用压榨法从大量油料中榨出一部分油脂,再用浸出法从“油饼”中抽提出其余的油脂。
这样两种方法的互补,既充分利用了“来之不易”的原料,又减少了溶剂的用量。
除了上述两大生产工艺之外,在小批量风味油生产中,还有“水代法”、“水溶法”等工艺。
从毛油到成品油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都还不能吃,它被称作毛油。
毛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如棉籽油中的棉酚)。
毛油经过进一步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从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括脱胶、中和、脱色、蒸馏脱臭,经过这一系列工序之后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可食用的成品油。
成品油品质
各位童鞋根据以上的介绍,大致了解了食用油制作的方法,肯定也有兴趣了解一下国家是如果鉴定成品油品质的吧。
关于食用成品油的质量,各类油脂都有相应的标准,一般都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
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
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
用国家标准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成品油按达标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四级最低)。
如要得到成品油,如一级油(以前叫色拉油),不管是用压榨还是用浸出得到的毛油,都必须作到无色、无味、无臭,“溶剂残留量”的指标必须是“不得检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