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03•【文号】发改规划〔2020〕532号•【施行日期】2020.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532号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确定并报告国务院,现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4月3日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现提出以下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圆满收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建设总结汇报

城市建设总结汇报

城市建设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们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努力,城市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和排水状况,提高了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在城市环境整治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大力推动了城市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再次,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我们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了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使城市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最后,在城市公共服务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总的来看,我们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希望全市上下能够再接再厉,共同努力,为城市建设事业再创辉煌!。

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城镇化建设

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城镇化建设
中国 向城市 中国 转 变 。城镇 常住 人 口超 过农 村 人 口, 不 仅 标 志 着 中 国 的城 镇 化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我 国经 济 社 会 进 入 新 的 发 展 阶段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进 入 新 阶 段 至 少 有 五 个
重要标 志 :

是 我 国 已 经 进 入 上 中等 收 入 国 家 行 列 , 面
我们需 要重 新认识 新 时期城镇 化 的 战略 意义 , 明
产 业结 构能否 顺利调 整 和升级 , 经济 发 展方 式能 否 转变 , 城镇 化 加速 时期会 不会 出现 “ 超 常 城市
化” 问题 , 以及 城 乡 差 别 、 就业、 金 融发展 、 公 共服
确新 时期城 镇化 发展 的重点任 务 , 建 立和 完善 体 制机 制 , 妥 善 解 决 城 镇 化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各 种 问 题, 促 进城镇 化 和经济社 会 的健康发 展 。
认 识 。所 有 这 些 新 的 变 化 必 将 引 起 整 个 中 国 发
入” 经 济体转 变 为 “ 上 中 等 收入 ” 经 济 体 。 在 中 等收入 阶段 , 是 否 会 陷 入 中 等 收入 陷 阱 , 并 不 是 单 一 原 因导 致 的 , 很 可 能 是 多种 因素 相 互 交 织 、 相 互作 用 的结果 。就经 济方 面而 言 , 在 我 国比较 优 势减 少 、 国 际 竞 争 力 减 弱 的 情 况 下 能 否 发 现 和
生深 刻 的变革 。 三是 我 国劳动力 供求关 系发 生重 大 变化 , 人
伍衙 研宪考 考2 0 1 3 年第1 期( 总第2 4 8 9 期)
口红 利 逐 渐 减 少 。在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期 间 , 我 国整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国务院研究,制定了以下实施意见。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城市体系,城镇化率达到65%。

基本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加强城乡融合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主要举措和政策措施1. 优化城镇布局制定城市规划布局,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空间布局。

推动城市群发展,加强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旅游、文化、生态等特色小镇。

2. 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3. 加强城乡融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支持农民参与城市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4.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居住证制度。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益。

加强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

四、政策保障和监督机制建立城镇化发展相关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执行。

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施效果。

五、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新型城镇化宣传,提高公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推广新型城镇化成功经验,促进各地互相学习和交流。

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增强社会信任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希望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积极成效,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建蹒型农村社区力瞅推进农村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土坨制度改革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则是反映城乡统筹送程和农民"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明确要求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行政村范围内依靠全体居民,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形式和重要载体,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有助于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愿望,是四川加快农村城缜化的有效新路径。

一、四川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003年四川省城馔化率首次超过30%,“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十二五”前四年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0.23个百分点。

尽管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但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有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及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2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768.9万人,乡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化率为46.3%,居全国31个省(市、区)中第24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电没有明显缩小,在中西部地区仅居中下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从绝对水平看,21个市州中,成都、攀枝花、德阳等6个市城镇化率超过45%,泸州、遂宁、内江、宜宾等13个市城镇化率在35%-45%之间,家山和甘孜2个市州城镇化率低于35%。

最高的成都市达到70.4%∙最低的甘孜州仅为26.9%,图12006年-2014年全国和四川城稹化率对比表12014年四川21个市州城缜化率(单位:%)(三)市民化进程滞后2010年以来四川农业转移人口省内流动规模一直保持在I(X)O万以上,由于尚未建立起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正常化机制,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
二、试点目标
1.建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构建和谐城乡关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活力。
4.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试点内容
1.人口市民化
5.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试点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人的城镇化。
3.优化城乡布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4.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5.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3)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城乡布局优化
(1)编制试点区域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3.产城融合发展
试点目标:
1.促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承载能力。
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4.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二、试点内容
1.人口市民化
(1)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落户通道。
(2)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产城融合发展
(1)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

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

乐昌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乐昌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7年9月24日近年来,我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方针,将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就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新型城镇化主要工作进展情况一、以“中心城区”为突破口,现代城镇雏形初现市政府按照“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向北适当拓展”的城市发展方向,积极盘活土地,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进行。

目前,乐昌城区城市规划用地X围为麒麟山以南、马头山以北、乐广高速公路以东、横岭村以西的区域,主要为乐城街道的土地,同时包括廊田镇、长来镇、北乡镇的部分土地。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9.74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15.2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13平方米/人,比现状减少3.65平方米/人、建成区面积18.3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以年均增长5.18‰递增,预测2017年城镇人口达14.26万人、城镇化率2015年为49.23%,2016年递增了1.94%,为51.17%。

随着“一江两岸”的原公安局地块、氮肥厂地块、造纸厂地块、市第三农贸市场地块等项目的启动,以及碧桂园项目的拉动和“一江两岸”市政道路的延伸实施,新、老城区面貌逐步改观,使城区框架不断拉大,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乐昌经济和社会发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粤建规函[2009]455号),我市委托了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编制。

省住建厅于2010年5月组织召开了《规划纲要》审查会,并印发了《乐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粤建办规函[2010]296号)。

但由于省国土厅指出了《乐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规划成果与《XX省乐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的中心城区X围及用地规模不一致的问题,建议我市予以协调。

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图景、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图景、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经济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图景、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文/侯祥鹏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是“人的城镇化”,首要原则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步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至2()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38%。

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收官,城镇化率规划目标基本能够实现。

在开启新的城镇化建设之际.有必要梳理我国城镇化发展现实,厘清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图景改革开放4()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6亿多,城镇化率提高4()多个百分点。

建制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18年的672个,建制镇数量从2176个增加到21297个。

我国已成为城镇化发展速度最t夬的国家之一,但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

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区域空间上的不平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工业化发展需要城镇地区作依托。

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我国工业投资和城市建设向东北和内陆地区倾斜,这对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世纪6()年代的“三线”建设高潮,再次使得我国城镇布局较大幅度地南移,城市和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推移,而东部沿海则处于相对停滞局面。

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和不断深化,我国逐渐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开放格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资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和集聚.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全国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城镇化梯度格局。

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还体现在城镇化维度的不平衡。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基本维度之一。

我国城镇化的方向及建设重点

我国城镇化的方向及建设重点
一是都市圈是有效投资的理想空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 60%,核心城市得到进一步集聚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育, 城市间通达性提升明显,凡此种种都推动都市圈进入快速发 展新阶段。近年来,都市圈范围的“圈内镇”“圈边镇”“圈 内村”“圈边村”发展较好,吸引城市要素进入,投资与消 费两旺。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盲目“铺摊子”, 不如紧紧抓住都市圈增加投资强度、提升消费热度。
以人为本推动城镇化,能够有效地拉动投资与消费。比
如建造农民需要的住房,由此连带的投资效应就很显著 ;推 动农民变成新市民,由于人口集聚就可以产生城市经济的细 分需求,等等 ;改善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等,同样既 具有投资拉动意义,也具有促进消费的意义。反之,如果 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主线,城镇化就会演变成“房地产 化”“土地城镇化”“赶农民上楼”,等等。就有可能出现无 效投资现象,消费难见起色,各类资源可能就会产生浪费, 各类政策受到抵制。
二是都市圈是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空间。中国城市和 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华夏幸福研究院数据表明,2018 年, 我国 30 个都市圈平均 GDP 达到 1.55 万亿元,这个数值大 致相当于世界排名前 50 的国家。中国都市圈以航空、高铁、 高速公路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迅速,轨道交通已全面 铺开。中国都市圈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明显,2019 年全 球智能制造都市圈潜力榜的前 15 位中,中国占据 5 个席位。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建设强大的都市圈,有利于稳 定供应链、价值链,有利于为全球产业经济作出贡献进而获 得自身发展的新动能。
四是都市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空间。国家中心城市与 周边中小城市共同组成都市圈,人口少则千万,多则上亿, 一般都是国际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的经验告诉我们,疫情等传染病一旦发生,巨大的人流 规模及其扩散将极大地提高防控的难度。疫情中各方面深 入讨论都市圈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问题, 这为进一步规划、建设与治理富有韧性与活力的大都市圈 凝聚了共识。

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或地 区社会 生产力 的发展 、 科学技 术 的进 步 以及产 业结
构的调整 , 其农村人 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 第二、 三产业不
断 向城 镇集 聚 , 从 而引起 城镇数 量 的增加 以及城镇 规模 的扩大 。城镇 化率 是衡量城镇 化水平 高低 的重要 指标 , 即城镇人 口与总人 口的比例关 系 。1 9 9 9年 , “ 城镇化 ” 一 词 被官方 文件《 关 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 十个 五 年 计划 的建议》 正 式采用 。“ 城镇 化 ” 概 念的提 出主要是 基 于我 国拥有规模 庞大 的建 制镇这 一现实 , 目前建制镇 的数量 已接 近两 万个 。 未来 我 国城镇化建设 就是要朝着 促 进大 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 的方 向推进 。 “ 新型 城镇 化 ” 这 一概 念最早 是 在 中 国共 产党 第 十 八 次 全 国代 表 大会上 正式 提 出的 。 十八 大 报告指 出 , 要 坚 持走 中国特 色新 型城镇 化道 路 。 十八大 提 出“ 新 型城

卫志 民
魏 欣 欣
城 镇化 是 中 国现 代化进 程 中的一个 基本 问题 。党
的 十八 大报 告提 出“ 新 型城镇 化 ” 概念 , 是对 城 镇 化 问 题认识 的进 一步 深化 。 现 阶段 , 积极稳 妥地 推进 新型 城
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经济
社会 发展 , 实 现共 同富裕 ” 。 二、 我 国城镇 化发 展现 状及取 得 的成就 改 革开放 之前 ,我 国的城镇 化 一直 处 于缓慢 发展

城 市化 、 城 镇化 、 新型 城镇化 三者 之 间的关 系
处, 并没有 明显 的差 别 。 “ 城市 化 ” 一 词是 国际社 会 中普 遍通 用 的提法 , 指人 口和产业 活动 在空 问上 集 聚 、 乡村

以“全域城镇化”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全域城镇化”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

学习贯彻十八大 争创发展新业绩 XXGCSBD ZCFZXYJ
新 城建设分 三步推 进,第一 步:从 2013 年 开始集 中 力量建设江夏城市客厅,提升城市功能;第 二步:用 五年 时间打造江 夏新城核 心区,初 步形成 新城轮 廓, 第三步:用十年左右时间,循序渐进,量 力而行稳步 推进江夏新城建设.近阶段,我们把城市客 厅作为新 城建设的起步区,面积为 9 平方公里,规划 布局了一 个中央公园和商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 ,研发中心三 大中心.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 步实施"的 原 则,制定 到 2016 年的 总体开发 建设安 排及各年 度 计划,科学把握开发时序,分区分期推进实 施.去年 以来,启动实施了贯通南北的文化大道绿化 提档升级 工程,规划建设了串连东西的金龙大道 工程,两条城 市发展主轴的建成通车,将构筑起江夏新城 黄金十字 架 .下一步,重 点推进 城市客厅 中的"五 馆一中 心" ( 规划 展示 馆, 图书 馆,博 物馆 ,科 技馆 ,档 案管 , 艺术 中心 ) ,地 下管网 ,地铁, 空轨和标 志性高 楼等 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和提升新城功能. 二 是重点打 造"十镇 " ,包括 五里界 ,郑店 ,安 山 ,山坡, 法泗,舒 安,湖泗 等 10 个中 心镇.我 们 在做好集镇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特色鲜 明,功能完 善,产业支撑"的要求,坚持"四个集中 " ( 工业向 园区 集中,土地 向规模 集中,农 村人口向 城镇集 中, 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 ) ,全面启动了五里 界,郑店, 安山三个中心镇试点建设,力争把郑店打造 成欧式泰 晤士小镇,把五里界打造成"伊托邦 "智慧新城,把 安 山打 造成 森林 小镇 .待试 点 取得经 验 后再 拓展 延 伸,逐步覆盖到全区所有中心镇,重点镇,口子镇. 三 是稳妥 推进 "百社 区" ,在 全区 规划 建设 100 个左右的中心社区.基本思路是:先建江夏 新城,再 建 10 个中心镇,然后积极稳妥推进 100 个中心 社区. 选择 基础条件较 好的法泗 街大路 村,湖泗 街海洋 村, 体系.在新城核心区,高标准规 划商贸中心,在老城 通过旧城改 造提升产 业业态, 策划引进 了奥特 莱斯, 商业 综合 体, 湿地公 园, 体育 运动 中心 等 服务 业项 目.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 业,引进了汉口银行,平安银行,民生村镇银行;突 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武汉第二机场,金口 多功能码头等物流平台建设,引进了海吉星,德邦物 流,阿里巴巴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精心打造谭鑫培 公园,大力支持卓尔集团,知音传 媒等文化龙头企业 发展;培育 发展中介 服务业, 积极发 展和引进 会计, 咨询 ,评 估,法 律, 房产 服务 ,营 销策 划 等中 介组 织,加快形 成种类齐 全,运作 规范的 中介服务 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为城镇配套服务的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 业.围绕种植业,林业,水 产业,畜牧业,乡村休闲 游五大特色产业,通过整体规划,项目带动,提档升 级,加快形成以设施化的蔬菜,景观化的苗木,健康 化的水产,规模化畜禽养殖,生态 化的乡村休闲游为 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江夏的资源禀 赋,区位条件和文化底蕴优势,重点培育五张文化品 牌( 谭门 京剧 ,中山 舰博 物馆 ,手 指 画, 湖泗 窑址 群,江夏黄 ),打造 中山舰 ,梁子湖 风景区等 一批重 点旅游景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整体开发,提高江 夏旅游在全省的知名度,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洪亮平;陶文铸【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建筑乱象”、城市风貌趋同、城市特色丧失等现象入手,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空间管控缺失问题,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是新型城镇化对城乡规划变革的必然要求。

进而分析了城市设计面临的认识不统一、定位不明确、体系不完整、管控机制不成熟等现实困境。

通过分析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1)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位,借鉴欧美设计控制的经验,在我国现有规划体系框架下建立与规划控制并重的设计控制体系;(2)建立城市设计相关制度,统一认识,规范城市设计的编制和管理;(3)建立与规划管理对接的城市设计管控机制,强化城市设计实效性;(4)加强城市设计教育培训,培养城市设计人才。

【总页数】6页(P38-43)【作者】洪亮平;陶文铸【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1【相关文献】1.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重庆直辖十年城市设计工作回顾与展望[J], 扈万泰;姜彤2.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兰州—西宁城市群城市体系优化研究 [J], 王国荣;刘飞;薛雷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级城市发展——基于河南省5个县级城市的考察 [J], 许家伟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历史城市可持续性更新——瑞典Citylab可持续性城市设计导则与常州实验 [J], 张彤;段一行5.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环境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研究 [J], 于春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明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文明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文明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文明城镇建设项目组进行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始终秉持着“构建现代化、和谐化、人文化的城镇”的理念,全力推进文明城镇的建设。

现在,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一、城镇环境改善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城镇。

为此,我们启动了卫生清洁行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开展垃圾分类、环境卫生巡查等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城镇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们还加大了绿化工作力度,新建了多个公园和绿地,增加了城镇的绿色景观。

二、交通便利化在交通便利化方面,我们制定了交通规划,优化了道路网络布局,加强了交通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城镇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道路通行更加畅顺,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

同时,我们还建造了多个停车场,解决了停车难问题,提高了市民的出行便利度。

三、社会管理创新为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我们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区安全监控系统,增加了城镇的治安稳定。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使他们成为城镇管理的重要力量。

四、教育和文化建设我们注重教育和文化建设,为城镇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我们新建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教育投入,提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

五、绿色能源建设为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推广绿色能源利用。

我们建设了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逐步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

六、文明公德倡导我们重视培养市民的文明公德意识,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仪宣传活动。

我们组织了文明市民评选活动,设立了文明服务窗口,宣传文明行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培养了一批文明青年和公民,为城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是我们在文明城镇建设方面的一些工作进展和成果。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新型城镇化申论范文

新型城镇化申论范文

新型城镇化申论范文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为重点,以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为基本方向,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发展为根本途径,以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为终极目标的城镇化形态。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首先,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将得到提升,城乡差距将逐渐缩小。

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更多城市化带来的便利和福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可能。

其次,新型城镇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城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城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金流入城市,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

最后,新型城镇化可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将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化也能够改善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使人们更加愿意在城市生活和工作。

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注重保护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讲话稿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讲话稿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五篇城建环保一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基点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

要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

要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科学规划,今年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要统筹考虑社区布局,确保设置科学、交通便利、产业配套、用地节约、规模适度,体现“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理念。

社区人口规模一般要在5000人以上,鼓励规划建设万人社区。

提倡多层、鼓励高层、限制低层。

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做到户型合理,功能完善。

建筑风格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简洁大方、立面丰富,建筑色彩要与社区整体协调、和谐一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强化基础配套。

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个先行”,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逐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排水、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功能。

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实行分类推进。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当前,要把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率先启动。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5000万元,各县(区)也要拿出一定的财力,对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进展快、效果好的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以奖代补”。

今后,我们每年都要拿出一块资金,鼓励引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同时,要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群众要求迫切的地方适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试析集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试析集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试析集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路为推进沿边开发开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地域、资源、产业优势,打造新型对外开发开放平台,形成我省东南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结合实际,综合研究了2012-2020年集安市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提出了我市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调整方向,明确了未来我市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情况(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生产总值看,全市由2012年的68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83亿元,增长22%。

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9.9:44.6:45.5调整到2014年的10.2:40.8:49.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日渐完善。

2014年底,城市自来水普及率94.67%,比2012年分别提高3.77个百分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6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0.22平方米。

自来水年供水量886万立方米,比2012年提高195万立方米。

城镇道路网密度4.7公里/平方公里,比2012年提高0.8公里/平方公里。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从无到有,集中处理率达到60%。

(三)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加快。

2012-2014年,共完成校舍新建项目52个,维修校舍78所,有效改善教学环境。

201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4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49人,与2012年末相比,分别增加2个、69张和98人。

(四)城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0元,年均增长17%,3.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7.67平方米。

二、我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市已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市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城镇经济中心职能较弱。

中心城区经济总量不大,缺乏牵动力强的工业大项目,工业化助推城镇化的作用有待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
报材料(仅供参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小,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建管提品味,抓经营报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二、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城镇缺乏集聚力。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断头路较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

产业基础总体薄弱。

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明显,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

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形成了出具规模的产业支柱,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的主导产业。

3、规划缺乏制约力。

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

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统一协调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

4、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思路是: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左右,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到周边的聚集效应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归。

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

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
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巩固公共设施,统筹解决好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的问题。

同时要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

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项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衔接。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总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

三要严格抓落实。

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制约,坚决克服规划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出现。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

路网是城镇的骨架和血脉,影响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折城镇发展的方向和框架。

首先,要强攻主动脉。

重点建好骨干道路,畅通老城区资源流通。

其次要打通断头路。

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区路网。

二要统筹建设强承载。

加快推进老城改造,已有现有的建设格局,着重改烧交通现状,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城镇发展。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

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土储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启动全球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个子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的现象。

二是培育优势产业。

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总打基础设施相集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单纯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

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的战略,用好、用户、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前,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千,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

其次,
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防水。

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等公共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

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

明确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

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

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区城镇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