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总结 整理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一、热处理的概念热处理指的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冷却或其他处理方法,以改变其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过程。
二、热处理的分类根据热处理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退火(Annealing):在800-900℃的温度下,将金属材料慢慢地冷却,使其组织结构变得均匀,降低硬度,提高延展性和韧性。
•正火(Normalizing):在金属材料的贝氏体区域进行冷却,提高硬度和强度,但是会降低韧性。
•淬火(Quenching):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临界温度),然后进行强制冷却,使其产生马氏体,提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Tempering):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低于淬火温度的温度,然后进行冷却,使其产生新的组织结构,提高韧性和强度。
三、热处理中的关键因素1. 温度热处理中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
温度的高低会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2. 时间热处理中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热处理。
时间的长短会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3. 冷却速率热处理中的冷却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冷却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造成影响。
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在不同的冷却速率下进行热处理。
四、热处理的流程热处理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达到预期的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2. 保温在金属材料达到预期的温度后,需要将其保持一段时间,以便其达到平衡态。
3. 冷却冷却是热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冷却速率直接影响到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五、热处理的应用热处理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
例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都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
11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
700 A1
600
温PS K Pf
(3)影响淬透性的 因素:化学成分, 奥氏体化条件
(4)选材与淬透性
15
回火(与淬火配合)
目的:
a、降低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 b、 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c、 稳定工件的尺寸。 d、 获得马氏体。
回火的类型
低温回火:
温度:150—200°C ;得到的组织:M回;内应力和脆性降低,保持了
一:钢铁材料热处理原理
1、铁碳合金相图是钢加热转变的理论依据: 热处理的加热,多数情况下是先把钢加热至高温,使其组织转变为
奥氏体。钢的加热过程就是奥氏体的形成过程,这种组织转变称为奥氏 体化。铁碳合金相图是确定钢加热转变的重要理论依据。
1
2、奥氏体化过程
共析钢加热到727°C(A1)以上,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经历了奥 氏体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四个阶段。如 下图所示:
CCT
P P+M+A'
300 Ms
200 A→A1 VK' VK
TTT M+A'
100
23 4 56
1 10 10 10 10 10 10
时间(s)
1、CCT曲线及分析
2、CCT曲线与C曲线的比较
a、位置关系 b、转化的成分 c、得到的组织
3、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的应用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金属热处理起源于古代,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金 属材料的加热、冷却和改变性能的方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 展,金属热处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发展
现代金属热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方法不断涌现, 如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同时,计算机 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金属热处理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ART 06
金属热处理安全与环保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熟悉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流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
设备运行前应检查电源、 水源、热源等是否正常,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ABCD
操作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鞋帽等个人防护 用品,防止烫伤、触电等 事故发生。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 集中,随时观察设备运行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节能减排技术
01
采用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热处理效果 。
02
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开发和应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和工 艺,替代传统的高污染材料和工 艺。
03
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推动热处 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节能减
排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04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测温仪
用于测量金属件的温度,确保热处理工艺的 准确性。
热处理吊具
用于吊装金属件,便于在加热和冷却设备中 移动。
热处理辅助材料
如保护气氛、脱氧剂等,用于改善热处理效 果和保护金属件。
PART 05
金属热处理应用
第四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热处理
第4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热处理n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最常使用的热处理是退火、固溶处理及时效。
n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退火同钢铁材料类似,其目的均是为了消除金属半成品或制件的残余内应力、成分不均匀、组织不稳定等缺陷,以改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等。
n淬火是将合金在高温下所具有的状态以过冷、过饱和状态固定至室温,或使基体变成晶体结构与高温状态不同的亚稳状态的热处理形式。
n淬火后大多数合金得到亚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因为是亚稳态的,所以存在自发分解趋势。
有些合金室温就可分解,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增加原子热激活几率,分解才得以进行。
这种室温保持或加热以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的热处理称为时效或回火。
4.1 固溶处理n4.1.1基本概念成分为C的合金,室温平衡组织为α+β,α为基体固溶体,β为第二相。
合金加热至T时,β相将溶于基体而得到单相α固溶体,这就是固溶化。
如果合金自Tq温度以足够大的速度冷却下来,合金元素原子的扩散和重新分配来不及进行,这时合金的室温组织为成分C的α单相过饱和固溶体,这就是淬火(无多型性转变的淬火),又称为固溶处理。
n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不一定只为单相的合金,在过饱和固溶体,如图中的C1低于共晶温度都包含有β相,加热至Tq,合金的组织为m点成分的饱和α固溶体加β相。
若自Tq淬火,α固溶体中过剩β相来不及析出,合金室温的组织仍与高温相同,只是α固溶体成为过饱和的了(成分仍为m)。
n可见,除成分与相图上固溶度曲线相交的合金能固溶处理外,凡在不同温度下平衡相成分不同的合金原则上均可运用固溶处理工艺,这种工艺不仅广泛应用于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镍合金及其他有色合金,而且一些合金钢也采用。
4.1.2 合金固溶处理后的性能变化n固溶处理后性能的改变与相成分、合金原始组织及淬火状态组织特征、淬火条件、预先热处理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不同合金性能的变化不大相同。
一些合金固溶处理后,强度提高,塑性降低,而另一些合金则相反,经处理后强度降低,塑性提高,还有一些合金强度与塑性均提高,此外,有很多合金固溶体处理后性能变化不明显。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ppt
1 2
空气冷却器
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通过换热器将热量带 走。
水冷装置
利用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循环水将热量带走 。
3
油冷装置
利用油作为冷却介质,通过油循环将热量带走 。
辅助设备
输送装置
包括输送带、辊道等, 用于工件的输送和定位 。
装料装置
包括料仓、料斗、抓斗 等,用于工件的装料和 卸料。
加热元件
包括电热丝、硅碳棒等 ,用于加热设备中的加 热元件。
热处理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热处理效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需要对热处理过 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和气氛 控制等。
展望
01
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热处理技术也不断涌现。例如,真空热处
理、保护气氛热处理和激光热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热
处理质量和效率。
02
节能减排的需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热处理的应用
工业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
为了提高航空航天构件的强度、硬度、韧性和疲劳性能,通常 需要进行热处理。
汽车工业
汽车零部件如齿轮、轴、弹簧等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耐 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机械制造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可以改变其内部结 构,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日常生活应用
餐具
THANKS
热处理原理应用
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 冶金工业、电子工业等领 域。
热处理的过程
加热
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 度,使其发生相变或奥氏 体化。
保温
保持一定时间,使金属材 料充分吸收热量,达到预 期的组织结构。
冷却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pdf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pdf
金属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过程。
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金属内部应力和晶体缺陷,提高其延展性和韧性。
正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以使金属完全转变为马氏体,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使金属快速转变为马氏体,并通过淬火介质的选择来控制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较低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冷却,以降低金属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金属热处理工艺需要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确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达到所需的要求。
同时,不同金属和不同工件形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过程中严禁出现过热、过冷、过度保持时间和不均匀冷却等情况,以免引起金属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性。
总之,金属热处理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和适应不同工程需求的能力。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热处理基于材料的相变和晶体结构变化。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 却速率,可以调控晶粒尺寸、相组成和硬度。
热处理工艺流程
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阶段。常见的工艺流程包括退火、淬火、 回火和表面处理。
热处理常用的设备和工具
热处理设备包括炉子、加热器、冷却介质和测温仪器。常用的工具有夹具、 夹具和渗碳等。每种方法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热处理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热处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它能够提高材料 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热处理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控制、冷却方式和工艺参数的选择。课件中还将解答常见问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热处理是一种关键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加热和冷却改变金属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本课件将深入探讨热处理的原理、工艺和应用,并分享一些注意事项 和常见问题解答。
热处理的定义和作用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质、导 热性、电性能等。它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材料改良和工业制造。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4)回火:淬火的后序工序,降低淬火 产生的缺陷,否则工件易开裂。
目的:消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而产生内 应力,降低金属的脆性,降低硬度,提高塑 性和韧性。
二、金属加热方法及设备
加热金属常用的能源有电能和化学能(燃 料),通过适当的方式转换为热能,从而对工 件进行加热。
加热方法不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也不同, 耗能情况不同,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加热方 法是节能的有效途径。
(2)正火:加热到高温,空气冷却。 特点:a.冷却速度快,获得的组织更细
b.正火后的强度、硬度较退火后稍 高,而塑性、韧性则稍低 c.不占用设备,生产率高 目的:调整材料的硬度、细化晶粒、为淬 火做准备。
(3)淬火:加热到高温,油冷、水冷 或高压空气冷却。
特点:强度、硬度会得到提高,增加 耐磨性,并在回火后获得高强度和一定韧 性相配合的性能。
注意事项: ➢ 这类炉子一般要求炉膛严格密封; ➢ 炉内保持正压,以防炉外空气进入引起爆炸,
并保证炉内气氛稳定; ➢ 炉气必须循环流动,以利于气氛和温度均匀,
保证工件质量一致; ➢ 炉内构件要能抗气氛侵蚀; ➢ 装有安全装置,以防有毒气氛泄漏和爆炸。
2、井式加热炉 箱式电阻炉通常放在地面上,工件通过 水平移动装入炉内。井式加热炉则是安放在 地面以下,工件垂直入炉。将液体或气体渗 剂通往炉罐内可用于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 等化学热处理;不通渗剂,可以进行淬火或 回火。
优点: 炉子装料多,生产率高,装卸料方便,炉温 均匀,长轴垂直放置或细长杆件垂直吊挂不容易变 形。 缺点: ➢ 工件阻碍气体流动; ➢ 工件与电热元件同在炉膛内,靠近电热元件 易过热(可通过设置装料筐得到改善)。
井式炉与箱式炉相比的优点: 1、用于回火时温度均匀(回火温度低,传热 主要靠对流和传导,井式炉都加有电扇)、装料多, 劳动强度低。 2、用于淬火或化学热处理时适合于大件、细 长杆件(只能水平放置,容易变形,井式炉则 可 以吊挂在炉内,垂直放置,减小变形)和大型长轴 件。
有色金属热处理
固溶处理目的: 为沉淀处理或调幅分解处理做组织准备; 强化固溶体,并提高其韧性及抗腐蚀性能; 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 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适用范围:有色金属、高温合金、特殊性能合金。 固溶处理的工艺 a)加热: 方式:随炉加热或热炉加热 介质:
温度:以合金相图加热到单相区,从固溶目的考虑,应选 择较高温度,使第二相CuAl2充分溶解,其上限是防止α固 溶体晶粒粗大,晶界氧化或局部熔化。一般选择在495505℃.
二、时效处理
定义 目的 与回火区别
§8.1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
一、铝合金相图认识: S点左侧不能热处理强化 S点和D点之间可以热处理强化
去应力 退火 再结晶 退火 均匀化 退火
有色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
淬火 时效
热处理类型 均匀化退火
再结晶退火
低 回复退火
温 退 火
部分软化退 火
光亮退火
淬火
时~30℃ T:不宜过长;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不做 严格要求 T:高于合金再结晶温度; T:不宜过长;冷却可在空气中或水中进 行,但有相变的合金不宜极冷 T:低于合金再结晶温度 T:在合金再结晶开始和终止温度之间
不明显的合金,如黄铜、 锡青铜和铝镁合金工业上 不采用热处理强化
固溶处理
定义:当合金中的第二相在其基体中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时,可将其加 热到第二相全部或最大限度地溶入固溶体 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以快于第二相 自固溶体中析出的速度冷却,获得过饱和 固溶体,这个过程称为固溶处理。
加热温度:能够保证最大数量的强化相溶入 基体,但又不引起过烧和晶粒长大的温度。
沉淀硬化 4、时效方式
→α+ θ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绪论这门课对咱们专业是很重要的。
本课程的重要性从本专业研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名称上可想而知,虽然现在改了专业名称,但热处理仍是一门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既研究理论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学好本课对于以后的科研及生产都有益无穷。
这里,讲讲什么是金属热处理,其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及要求等等。
一、什么是金属的热处理简单地说,金属热处理,就是把金属加热到预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下来,从而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得到预期性能(工艺性能,机械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如果以温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则右图中三条曲线即为热处理工艺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加热曲线的斜率表示加热速度,冷却也如此。
根据加热介质、方法、速度等的不同及冷却的不同,热处理又可分为若干类型。
例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四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即传统工艺的四把火,以后都要讲到。
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但其中有很深奥的道理。
处理工艺有很大发展,仅了解这四种传统工艺是远不够的。
根据加热方式不同,还可分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离子轰击热处理,真空、激光热处理。
有些热处理是要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的,如表面增加C的含量为渗C,还有渗N,渗硼等。
总之,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非常多,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二、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各行各业的发展,如工业、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金属材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三大支柱:信息,能源,材料。
而金属仍然是基本材料,尤以钢铁为主。
金属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其加工过程中,要经过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热处理等一系列工序,热处理在其中担负着改进工件性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以提高使用寿命的重要任务。
就目前机械工业生产状况而言,机床中要经过热处理的工件占总重量的60~70%,汽车、拖拉机中占70~80%,而轴承和各种工、模具则百分之百全部需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
一、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制定典型零件的生产工艺,是以《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工艺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
从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典型零部件生产工艺过程;掌握典型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原则和工艺制定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多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分析零部件热处理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处理工艺是整个机器零件和工模具制造的一部分,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设计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而且具有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最少的工序周转和最佳的经济效果。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设计属于《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金属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5.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1)、设计内容:材料:特殊性能钢3Cr18Ni25Si2独立完成特殊性能钢3Cr18Ni25Si2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法、路线、参数的确定,热处理设备及操作,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
2)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独立完成,能够清楚地表达所采用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
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和钢之外的所有金属材料,包括铜、铝、镁、锌、铅、锡等。
这些金属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有色金属的性能往往需要通过热处理来进行改善和优化。
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可以分为固溶处理、时效硬化和变形处理三个主要类型。
固溶处理是在特定温度下,将固溶体中溶解度较高的元素溶解进固溶体中,然后通过快速冷却使之保持在超饱和状态。
这在有色金属中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塑性。
以铝合金为例,通过固溶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同时保持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
时效硬化是在固溶处理后,将合金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长时间的自然或人工时效。
在这个过程中,固溶体内的溶质元素会重新排列,并形成细小而均匀的析出相。
这些析出相对于晶体的位错和界面起到了钉扎和阻碍的作用,提高了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铜合金是常见的应用时效硬化的有色金属,其时效硬化后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和船舶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变形处理是通过机械或热变形,将有色金属的晶粒进行细化和调整,从而改善其性能。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并且常用于铜、铝等金属的加工过程中。
例如,在铜管制作中,通过多次冷轧和退火,可以使其晶粒逐渐变细,提高其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
总之,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有色金属的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金属材料和产品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和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
有色金属冶金原理(第四章)
有色金属冶金是将矿石中的金属元素提取出来的过程。在这个章节中,我们 将讨论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常见设备和技术,并展望未来 的发展趋势。来自 有色金属的分类和特点分类
有色金属由于具有强导电、 导热、韧性、延展性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 航空及航天等领域。
重要的冶炼设备和技术
冶炼设备
冶炼技术
常见的冶炼设备包括高炉、转炉、 电炉、热风炉等。
包括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解 法冶炼等多种技术。
精炼技术
火法、湿法、电解、气体渗入法 等精炼技术可以将金属的纯度达 到99.9%以上。
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1 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在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的应用得到 广泛应用。
特点
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 的氧化、腐蚀较慢,这也使 得它们适合用于耐久性要求 较高的环境中。
应用
铜、铝、镁、镍、钴、锌等 常见有色金属在现代工业中 普遍应用。
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1
提高金属纯度
利用还原剂和高温进行冶炼,提高金属
去除杂质
2
的纯度。
通过化学反应、重力分离等手段去除其
中的杂质成分。
产业升级
从单一产品制造,向绿色、高 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强 能力水平提升,促进产业升级。
创新发展
在技术、设备、工艺等领域加 快创新步伐,推动有色金属冶 炼向更高水平发展。
2 绿色化发展
绿色、低碳的冶金技术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有色金属冶炼将逐渐转向绿色、高效的方向。
3 新材料发展
有色金属的合金、复合材料等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有色金属冶金的趋势与展望
【图文】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镁合金的固态相变特点以Mg-Al系合金为例:从晶界开始的非连续析出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晶内产生连续析出。
Mg17Al12 相以细小片状形式沿基面(0001)生长,基体中含铝量不断下降,晶格常数连续增大,因晶格常数变化是连续的,因此成为连续析出。
镁合金的固态相变特点以Mg-Al系合金为例:连续与非连续析出在时效组织中所占的相对量与成分、淬火温度、冷却速度和时效参数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非连续析出先进行,特别是过饱和度较低,固溶体内存在成分偏析及时效不充分的情况下;反之,在含铝量较高,快速淬火及时效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连续析出占主导地位。
有关文献指出,在100-250°C时效,同时存在两种析出方式;而250°C以上时效,扩散速度较高,只进行连续析出。
镁合金的主要热处理类型镁合金的热处理方式与铝合金基本相同,但镁合金原子扩散速度慢,淬火加热后通常在空气中冷却即可达到固溶处理的目的。
对自然时效不敏感,长期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可保持淬火状态下的原有性能。
镁合金氧化倾向比铝合金强烈,热处理炉内应保持一定中性气体。
镁合金常用热处理类型如下:(1)T1:铸造、加工后直接人工时效。
Mg-Zn合金晶粒容易长大,重新淬火晶粒会粗大,因此不如使用T1处理;(2)T2:消除残余应力和冷作硬化而进行的退火处理;(3)T4:固溶处理。
可提高抗拉强度和延伸率;(4)T6:固溶(空冷)+人工时效,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但塑性降低;(5)T61:固溶(热水)+人工时效,针对对冷速敏感的Mg-RE-Zr合金,可比T6强化效果更好。
常见热处理缺陷:不完全淬火、晶粒长大、表面氧化、过烧、变形等。
金属材料热处理
0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温度来改变其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一 种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基于金属的相变,即在不同温度下,金属会发生固态相变,改变 其晶体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满 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金属材料热处理
目录
• 引言 •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 •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应用 • 热处理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热处理定义
01
热处理:金属材料通过加热、保 温和冷却等工艺手段,改变其内 部组织结构,以达到改善材料性 能的过程。
02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 艺,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 生产过程中。
新工艺
探索新型的表面处理、合金化等 热处理工艺,提高金属材料的综 合性能。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实现热处理过程的智能监控与优化控 制。
自动化
推广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
06
结论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1 2 3
改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提高其硬 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其耐磨、耐压和抗疲劳等机 械性能。
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适当的热处理可以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降低其 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延展性,从而延长金属材料 的使用寿命。
改善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磁性、电导率、热导 率等物理性能,以及耐腐蚀、抗氧化等化学性能。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一、纯铜(紫铜)
铜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金属。现主要用作导电、导热并有耐 蚀性的器材。导电元件、弹性元件、管道和耐磨零件(轴承、衬套、 小齿轮等)。
密度:8.94g/cm3; 导电性和导热性仅次于金和银; 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在极低温度下仍然保持良好塑性; 熔点:1084°C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铝青铜
锡价格昂贵,所以用其它合金元素代替锡。铝青铜就是其中之一。铝青铜具 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蚀性和抗磨性。
锡青铜
在α相区,Sn含量增加,强度及塑性均增大,约10%Sn附近的塑性最好, 在21%-23%Sn附近的抗拉强度最大。δ相(Cu31Sn8)脆而硬,随该相增多,强度 急剧下降。
Sn:3~14%
图 Sn含量对锡青铜力学性能的影响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锡青铜的热处理
铜锡合金中的原子扩散速度进行很慢,共析转变只有在长时间保温才能进 行。另外,一般生产条件下,冷却速度快,合金中不出现α+ε组织。从工程 角度出发,锡青铜的锡含量一般都小于10%,得到的是单相α组织,故锡青铜 不能热处理强化。
• 退火硬化现象.
• α黄铜冷变形后于再结晶温度以下退火,其硬度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升高。例 如H70,冷变形50%后在235°C退火1小时,抗拉强度升高30MPa,延伸率降低2%。 试验证明,含Zn大于10%的黄铜、含Al大于4%的青铜、含Mn大于5%的青铜和含Ni大 于30%的白铜都有这种退火异常硬化现象,也称变形时效。
造业。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黄铜的热处理制度
• 黄铜的主要热处理方式: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 再结晶退火:加工工序之间的中间退火,产品最终退火。目的是消除加工硬化,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1
热处理是指通过对工件的加热、保温和冷却, 使 金属或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获得预期的性 能(如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的操作工艺称为热处理。
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热处理这一重要手 段, 来改变(或改善)工件内部组织结构, 从而获得所 需要的性能并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去应力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称为去应力退火。
目的: 消除铸、锻、焊的内应力。
11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 Ac3或 Accm以上30~50℃, 保温后 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① 含碳量≤0.25%经正火后硬度提高,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 ② 消除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 ③ 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7
3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及应用
四把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 钢的退火与正火
●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 ① 调整硬度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② 消除残余应力 ③ 细化晶粒, 改善组织 ④ 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8
●退火: 将钢加热、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工艺可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
① 马氏体分解: 主要发生在 100~200℃, 马氏体中的碳 以ε碳化物(FexC)的形式析 出,析出的碳化物以极小片状 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这种组 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回” 表示。如图所示。
图12 回火马氏体
25
② 残余奥氏体分解 主要发生在200~300℃, 残余奥 氏体分解 为ε碳化物和过饱和α, 但组织仍是回火马 氏体。
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 如图所示,一般淬火温度 在临界点以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淬火与回火
T 1 2 钢 7 8 0 ℃ 淬 火 + 2 0 0 ℃ 回 火 组 织 ( 4 0M0回倍+碳)化物+Ar
第12页/共57页
ε碳化物
第13页/共57页
3.残余奥氏体分解(200--300 ℃ )
在200~300℃之间,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将发生分解, 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其转变可用下式表示:
预防措施: (1)高温回火后,在水中快速冷却。
一般适用于较小截面的零件。
(2)加入降低回火脆性倾向的元素Mo或W。 适用大截面零件或合金钢(如Cr-Ni钢等)。
第38页/共57页
五、回火工艺
包括: 加热温度 保温时
间 冷却方
法 回火方
法
第39页/共57页
回火温度的确定
• 1、低温回火 • 回火温度:
回复与再结晶:回火使亚结构(位错、孪晶)消失;板条和 片状马氏体特征保留(回复)、消失(再结晶)。
碳化物聚集长大:原棒状、片状、粒状渗碳体消失、溶解, 并逐渐球化长大,越来越粗大。
产物:等轴状铁素体+均匀的球状碳化物 ——回火索氏体。 第17页/共57页
回火索氏体
第18页/共57页
回火组织(M回、T回、S回)比较
第42页/共57页
• 回火屈氏体组织具有较 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 限,并具有一定的韧性, 硬度一般为 35~45HRC。
主要用于各类弹簧的 热处理。
第43页/共57页
汽车板簧 热卷弹簧
• 3、高温回火 • 回火温度:500-650℃ • 组织转变:Fe3C发生聚集长大,铁素体发生多边形化。
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体上分 布着颗粒状Fe3C的组织称回 火索氏体,用S回表示。
第四章 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四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一、概述热处理是有色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分类:轻有色、重有色、稀有色、贵金属作用:改善工艺性能,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高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
类型:退火、淬火、时效、形变热处理退火: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速度冷却。
有色中的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二、均匀化退火对象:铸锭、铸件—→浇铸冷速大,造成成分偏析以及内应力目的:提高铸件的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与组织,消除偏析枝晶,改善性能。
非平衡铸态组织特征:晶内偏析or枝晶偏析;伪共晶or离异共晶;非平衡第二相;最大固溶度偏移。
非平衡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枝晶偏析&非平衡脆性相—→塑性↓;晶内偏析、浓度差微电池—→耐腐蚀性↓;粗大的枝晶和严重的偏析—→各向异性&晶间断裂倾向↑;非平衡针状组织—→性能不稳定。
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也称为扩散退火组织变化:获得均匀的单相、晶粒长大、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第二相聚集与球化性能变化:塑性↑、改善冷变形的工艺性能、耐蚀性↑、尺寸形状稳定、消除残余应力缺点:加热温度高,时间长,耗时耗能;高温长时间出现变形、氧化以及吸气缺陷;产品强度下降。
制定均匀化推过规程的原则:(1)加热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扩散越快,均匀化过程越快,但不宜过高,易发生过烧。
一般为0.90~0.95T m①高温均匀化退火:在非平衡相线温度以上但在平衡固相线温度以下进行均匀化退火。
适用:大截面工件or铝合金②分级加热均匀化退火:现在低于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加热,待非平衡相部分溶解及固溶体内成分不均匀部分降低,从而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升高后,再加热至更高温度保温,在此温度下完成均匀化退火过程。
目的:均匀化更迅速、更彻底,且避免过烧适用:镁合金(2)保温时间:包括非平衡相溶解及消除晶内偏析所需的时间取决于退火温度:T↑,D↑,时间↓;铸锭原始组织特征:合金化程度、第二相分散度、尺寸铸锭的致密程度(3)加热速度与冷却速度原则:铸锭不产生裂纹和大的变形,不能过快or过慢主要采用均匀化退火的合金:Al合金、Mg合金、Cu合金中的锡磷青铜、白铜三、基于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退火适用条件:冷变形组织1.冷变形金属金属的塑型加工:锻造、轧制、挤压、拉拔、冲压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显微组织的变化:原来等轴状晶粒逐渐沿变形方向伸长,位错密度↑,晶粒取向择优分布;(2)性能的变化:加工硬化,强度↑,塑性↓,电阻率↑,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一、概述热处理是有色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分类:轻有色、重有色、稀有色、贵金属作用:改善工艺性能,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高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
类型:退火、淬火、时效、形变热处理退火: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速度冷却。
有色中的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二、均匀化退火对象:铸锭、铸件—→浇铸冷速大,造成成分偏析以及内应力目的:提高铸件的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与组织,消除偏析枝晶,改善性能。
非平衡铸态组织特征:晶内偏析or枝晶偏析;伪共晶or离异共晶;非平衡第二相;最大固溶度偏移。
非平衡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枝晶偏析&非平衡脆性相—→塑性↓;晶内偏析、浓度差微电池—→耐腐蚀性↓;粗大的枝晶和严重的偏析—→各向异性&晶间断裂倾向↑;非平衡针状组织—→性能不稳定。
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也称为扩散退火组织变化:获得均匀的单相、晶粒长大、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第二相聚集与球化性能变化:塑性↑、改善冷变形的工艺性能、耐蚀性↑、尺寸形状稳定、消除残余应力缺点:加热温度高,时间长,耗时耗能;高温长时间出现变形、氧化以及吸气缺陷;产品强度下降。
制定均匀化推过规程的原则:(1)加热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扩散越快,均匀化过程越快,但不宜过高,易发生过烧。
一般为0.90~0.95T m①高温均匀化退火:在非平衡相线温度以上但在平衡固相线温度以下进行均匀化退火。
适用:大截面工件or铝合金②分级加热均匀化退火:现在低于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加热,待非平衡相部分溶解及固溶体内成分不均匀部分降低,从而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升高后,再加热至更高温度保温,在此温度下完成均匀化退火过程。
目的:均匀化更迅速、更彻底,且避免过烧适用:镁合金(2)保温时间:包括非平衡相溶解及消除晶内偏析所需的时间取决于退火温度:T↑,D↑,时间↓;铸锭原始组织特征:合金化程度、第二相分散度、尺寸铸锭的致密程度(3)加热速度与冷却速度原则:铸锭不产生裂纹和大的变形,不能过快or过慢主要采用均匀化退火的合金:Al合金、Mg合金、Cu合金中的锡磷青铜、白铜三、基于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退火适用条件:冷变形组织1.冷变形金属金属的塑型加工:锻造、轧制、挤压、拉拔、冲压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显微组织的变化:原来等轴状晶粒逐渐沿变形方向伸长,位错密度↑,晶粒取向择优分布;(2)性能的变化:加工硬化,强度↑,塑性↓,电阻率↑,腐蚀↑。
2.冷变形金属在退火过程变化——回复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退火时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回复、再结晶过程中性能具体变化:(1)强度&硬度:回复变化小,再结晶变化大;(2)电阻率:回复已有大的转变;(3)内应力:回复消除大部分,再结晶全部消除;(4)亚晶粒尺寸:回复变化小;(5)密度:再结晶剧烈变化;(6)储存能变化:再结晶释放最多。
回复、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变化过程:多边化形成亚晶—→亚晶粗化—→均匀化长大性能组织变化原因:机械能—→10%释放+90%形变储能—→90%空位位错+10%变形不均匀回复再结晶的驱动力:形变储能回复:冷变形金属退火时发生组织性能变化的早期阶段。
本质是点位错的运动。
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电阻率↓↓(对点缺陷敏感),硬度强度下降不多,塑性变化不大,有回复退火硬化效应,弹性极限↑。
(回复退火硬化效应:低温回复退火温度下,硬度强度等,特别是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低温回复:点缺陷的迁移;中温回复:位错运动与重新分布;高温回复:位错滑移与攀移和重新组合。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无畸变的新等轴晶粒,而性能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之前状态的过程。
(组织变化,非相变)形成无应变的等轴晶组织,但晶粒晶格类型不变,位错密度↓↓,强度硬度↓↓,塑性↑。
加工硬化消失,残余应力全部消除,耐蚀性↑,密度↑。
再结晶温度:因为晶核形成长大需要原子扩散,所以需要在一个温度之上发生。
再结晶温度(T R):大变形量的冷塑性变形的金属,经一小时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T R=0.35~0.40T m(K)常见金属熔点(℃):Mg,650;Al,660;Cu,1083;Fe,1538。
再结晶温度影响因素:(1)变形程度:变形程度↑,T R↓,但当变形增大到一定后,T R趋于定值;(2)熔点:T m↑,T R↑;(3)原始晶粒尺寸:尺寸越细,变形抗力越大,变形储能越高,T R↓;(4)第二相粒子:复杂;(5)杂质和合金元素:阻碍再结晶,T R↑;(6)加热速度与保温时间:v↑or t↑,T R↓。
再结晶后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1)加热温度:T↑,d↑;↓,d↓;(2)原始晶粒:d初(3)变形度:临界变形度(εc):对应于再结晶后得到极粗大晶粒的变形程度。
晶粒超过……:随变形量↑,经理变形更加强烈和均匀,再结晶核心越来越多,再结晶后d↓;(4)杂质和合金:阻碍晶界迁移,有利细化;(5)保温时间:t↑,d↑。
3.有色合金的去应力退火定义:把合金加热到一个较低温度(<T R),保持一段时间,缓慢冷却,也称为低温退火。
目的:消除应力,减少变形,稳定尺寸,保持材料强度与塑性较好的结合。
残余应力分类:①按作用部位分:第一类残余应力/宏观…:整个工件;第二类/微观…:晶粒尺寸;第三类/点阵畸变:101~2纳米②按产生来源分:变形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残余应力的作用:可加强or减弱工作应力的作用—→压应力提高寿命。
退火消除残余应力的机制:当应力超过屈服极限时,通过塑性变形使应力减小or消除(胡克定律&温度升高);当应力小于屈服强度极限时,通过蠕变松弛应力。
4.有色合金的回复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定义: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使变形晶粒转变为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的热处理工艺。
分类: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织构退火为缩短保温时间,可是当提高100~200℃。
四、基于多形型转变的退火基于固溶度变化的退火:脱溶、多相化退火重结晶退火:消除织构五、淬火/固溶处理与时效1.固溶处理定义: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第二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随之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溶质原子在基体相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与钢的淬火的本质区别:①加热时第二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而钢淬火加热时第二相可以不完全溶解到固溶体中;②固溶处理冷却不发生相变,仅把高温相固定下来,而淬火冷却过程发生相变。
固溶处理的目的:(1)为时效处理做组织准备;(2)强化固溶体,并提高其韧性及抗腐蚀性能;(3)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4)消除应力与软化,一边继续加工or成型。
固溶处理后性能变化:变形铝合金固溶处理后与退火态比,强度↑,塑形相差不大;QBe2(铍青铜)固溶处理后与退火态比,强度↓塑性↑;铸造合金固溶处理后强度&塑性↑;对于多数合金而言,固溶处理后强度↑,但幅度不大。
2.时效固溶处理后的铝铜合金在室温放置or 一定温度下出现硬度变化。
自然时效/室温下:↑→,人工时效/加热:↑→↑↓。
时效温度越高,达到硬度峰值所需的时间越短。
2.1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机制时效的实质是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沉淀。
按照脱溶机理分为:形核长大、调幅分解以Al-Cu 合金为例(形核长大)(1)分解过程中组织变化α固溶体—→G.P.区先形成,与基体共格—→θ‘‘正方结构,与基体共格—→θ‘正方结构,与基体共格—→θ正方结构,与基体非共格原因:从体积自由能角度看,形成θ(CuAl 2)相时相变驱动力变大,但由于相变的成分和晶体结构相差很大,θ相形核与长大所需克服的能垒很大,不易形成。
G.P.区与基体完全共格,界面能小,形核功小,与基体的浓度差小,易形核长大,所以先形成G.P.区。
(2)分解过程中的动力学过冷固溶体的沉淀过程是一个扩散过程,沉淀速度与温度也有C 曲线特征,由固溶体过饱和度和原子扩散速度相互制约,使沉淀在某一温度达到最快。
原因:温度↑时固溶体过饱和度↓,自由能差↓,临界形核功↑,临界形核尺寸↑。
同时,原子扩散能力/扩散系数随温度↑而↑,则由于这两因素相互制约导致沉淀速度与温度成C 曲线特征。
(3)分解过程中各组织特征①G.P.区:固溶体中若干原子层范围内溶质原子的偏聚,属于孕育期概念。
其形核主要依靠浓度起伏均匀形核,且在室温or 低温下能很快形成,与固溶处理快冷形成过饱和空位为原子扩散提供条件有关。
其形状有球状、针状、圆盘状,界面能依次增大,而应变能依次减小,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能量最低原则,形成不同形状。
G.P.区与母相保持共格,无明显界面,在晶格局部浓度较高,使点阵畸变阻碍位错,提高强度和硬度。
此外,G.P.区的尺寸随温度↑而↑,密度↓,因为过饱和度减小。
大多数有色在时效开始阶段都可能形成G.P.区。
②θ‘‘(G.P.Ⅱ区):在G.P.区的基础上同原子进一步偏聚,G.P.区直径扩大,Cu 原子和Al 原子发生有序化转变,逐渐变成规则排列,形成较G.P.区温度高的过度相θ‘‘。
其为正方晶格,与基体完全共格,薄片状,是最大强化阶段。
③θ‘:随着时效过程进一步发展,通远之继续偏聚,当铜与铝原子之比为1:2时,θ‘‘—→θ‘。
其为不均匀形核,多在螺型位错和细胞壁处形成,正方晶格,部分共格,(圆)片状,由于晶格畸变程度小于θ‘‘,所以对位错阻碍↓,强度硬度开始↓。
④平衡相θ(CuAl 2):当相长大到一定尺寸后,共格破坏,θ‘相将于α相完全脱离,形成与基体之间有明显界面的独立平衡相CuAl 2。
其为不均匀形核,正方点阵,无共格关系,块状。
总结:固溶体—→淬火后过饱和固溶体—→过饱和空位—→过饱和溶质原子—→过渡沉淀相—→平衡沉淀相2.2回归处理定义:将经过自然失效的铝合金在230~250℃(低于固溶处理温度)短时间加热,然后迅速冷却,使合金强度和硬度回复到新淬火态水平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适当降低强度和硬度,让合金可以再次发生自然失效,最后获得强度硬度稍低,但应力腐蚀位错环/位错螺旋线/堆垛层错|晶界—→聚集区时效抗力大大提高的工件。
应用:零件的整形与修复。
2.3时效硬化定义:在时效初期,随时效时间延长,硬度将进一步提高,此部分时效引起的硬度即为时效硬化。
时效硬化曲线:时效强度or硬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分类:冷时效——较低温度下,硬度迅速上升,达到一定值后缓慢上升or保持不变;温时效——较高温度下,初期又一个停滞阶段,硬度上升极其缓慢的孕育期,之后迅速上升达到一极大值后又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极大值硬度称为峰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