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学与教的心理学(问答题知识点整理)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P1)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P1)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的四个要点:(P1)(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学与教,它主要研究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4.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P2)5.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P3)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5)(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教育过程的科学化(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著《对教师的谈话》是教育心理学的雏形。
(P8)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是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开始。
P(8)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分析。
(P8)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9)(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方法来看都没有出现真正的突破,没有超越桑代克的研究。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教育目标观和掌握学习理论是他的主要两大贡献2.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加涅: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
学与教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者和教师心理过程、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关于学与教的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习动机理论中,哪个理论强调个人对成功的期望和价值?A. 自我效能理论B. 成就动机理论C. 归因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让·皮亚杰C. 约翰·杜威D. 爱德华·桑代克答案:C3.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应用B. 感知、理解、记忆、迁移C.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D. 感知、理解、分析、综合答案:B4. 以下哪个是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A. 直接教学B. 探究学习C. 程序教学D. 讲授法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A. 个人兴趣B. 学习态度C. 教师期望D. 学习目标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儿童通过与更有知识的他人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一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教师和同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强调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
7.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它如何应用于教育。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如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如自我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 解释什么是元认知,并举例说明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
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认识)和元认知监控(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控制)。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教与学心理知识点总结
教与学心理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过程和情感因素。
在教与学心理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教学方法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变化的理论体系。
在学习理论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并形成条件反射。
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学习是被动的,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加强或减弱学生的学习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掌握的过程。
在认知理论中,学生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著名的认知学习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过程。
在社会文化理论中,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社会情境的重要性。
著名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有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列文斯基的个别化理论。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
在学习动机研究中,主要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活动的动机来源于个体内心的需求和兴趣。
内在动机的学习者更具有长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内在动机的学习者更有可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习活动的动机来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育学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问答题
教化学, 心理学知识问答题1, 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化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阅历及直接阅历相结合的规律。
(2)老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驾驭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及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的规律。
3, 遗忘的规律及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简单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 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心情的影响。
4,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留意力(1)留意唤起学生的随意留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留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留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留意交替运用。
5, 试论述教化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 发展地, 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主动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同等。
(3)教学相长。
-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详细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详细方法是:全面了解和探讨学生;组织和培育班集体;做好个别教化工作;及家庭社会教化亲密协作,统一各方面的教化力气;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安排和总结。
学与教的心理学考试题库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与教的心理学考试题目,供您参考:
1. 《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3.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沉思型认知方式。
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6. 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7. 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
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可控性。
8. 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经验类化说。
9.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请注意,这些题目可能出现在真实的考试中,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备考时,请注意掌握相关知识点,多做模拟题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祝你考试顺利!。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具体的:(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学生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取代旧的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的。
(2)定向性与顺序性:人的心理发展会有个别差异,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发展,表现为发展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人的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发展的起止时间、成熟程度等都有不同的进程和速率,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征。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表现为差异性的特征。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量力性原则;抓关键期,及时而教,适时而教。
(2)教育对心理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可以延缓和加速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4.简述学生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是掌握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过程。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教心学考试知识点
教心学考试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探讨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理论流派。
2. 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3.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影响这些方面的发展。
4.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例如发现教学、合作学习等。
5.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包括学生的内在需求、目标导向、自我效能感等。
6. 学生个别差异:学生个别差异主要探讨学生在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适应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7. 评估与测量:评估与测量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8.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主要探讨教师的职业角色、专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9.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这些研究方法。
以上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1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考试大纲》P1)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1)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P5)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P7)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P9)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整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研究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教学和教育管理等心理过程,为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和规律,包括记忆、思维、感知等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为教育提供相应的指导。
•评价与测量: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考试评价、课堂评价、综合评价等,以及测量工具的设计和使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奥索伊德原理奥索伊德原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也被称为适应性原理。
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取决于其与环境的适应程度。
换句话说,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
2. 发展迟滞原理发展迟滞原理是指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应该根据个体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速度和潜力都有所不同,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并给予适当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不仅应该关注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还应考虑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社会和文化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的动机和自我决定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学的心理过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人类学习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是比较重要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认知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思维、认知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文化、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在认知上的发展经历了适应、认知平衡和失衡等阶段。
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估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在教育心理学中,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等心理特征的评估。
4.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5. 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大学《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6-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6-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9.99
[文档标题]教育教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6.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7.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8.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生命。
9.强化与惩罚:条件反射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
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又可以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强化和惩罚都是行为塑造的技术。
10.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有意义学习是指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的联系是指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1级函授本科(苏州幼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程试卷1、举例说明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
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P9)首先:教师通过直接观察、查询档案材料和听取其它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或预想,形成一定的期望。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然后,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并进行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原先的希望。
最后,常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们真的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
被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好,被教师寄予低期望的学生悦来越差。
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生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即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熬告诉学生本人。
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应验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这种教师期望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可以取幼儿园,身边熟悉的例子)2、针对幼师教育模式,说明幼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哪些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知识:(1)基础知识,即物理学、数学、化学、英语等教材内的知识等(2)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等(3)教学法——内容知识,如美术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知识等(4)教学法知识——一般的,不针对特点科目的课堂组织、课堂管理知识(5)学生及其特点知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等(6)教育情景的知识——幼师中班级、小组的活动状况等(7)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幼师的培养目标,幼师的工作职责、幼师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等知识技能:(1)专业技能::弹琴、画画、唱歌、跳舞、普通话、讲故事等(2)一般的儿童管理及课堂管理能力(3)与领导、同事、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3、请分析家庭教养的三种不同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1)权威型·父母的特点: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孩子的发展: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2)专制型·父母的特点: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3) 纵容型·父母的特点: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4、试述加德纳智力理论的教育意义。
多元智力理论自80 年代中期提出后很快就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轰动, 并迅速成为当今美国和西方国家教育改革包括幼儿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一)应该树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幼儿的智力都是8 种相对独立智力错综复杂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如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因此, 我们的幼儿园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孩子的存在, 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幼苗的聚集。
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不存在一个幼儿有多聪明的问题, 而只存在一个幼儿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我们的幼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 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使评价确实成为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的有效手段。
(二)应该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我们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和设计我的教育活动。
譬如, 我们可以设计并组织按照不同智力领域划分的活动区教育活动, 每一活动区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层次, 从而使得我们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 并帮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以及适合于自己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 三)应该注意发展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 每一位幼儿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 如有的幼儿更容易通过音乐来理解问题, 有的幼儿更容易通过数学来理解问题。
同时, 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 幼儿各种智力的发展包括优势智力领域的充分发展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幼儿只有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中, 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 其智力潜能特别是优势智力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所以, 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我们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5、根据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理论,请你说明为什么幼师生需要大量的实习时间。
广义的学习经过三个阶段,分别为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以及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在学校里,我们知识习得知识,但是要牢固地掌握知识,发挥知识的用途,还需要进行通过练习进行巩固,通过在不同情境中进行迁移与应用。
如:(请列举在幼师中学的理论知识到幼儿园实习中如何迁移与应用的)6、依据本教材提出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请你给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提出人格教育的建议。
幼儿园及学前儿童面临着自主性与内疚感危机,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自我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对学龄初期的儿童,则应鼓励其想像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的人格。
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若何理解与帮助他人。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哪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式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的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7、在体操练习房,我们经常看到一面墙上装有大镜子。
根据本章有关动作技能学习的原理,回答下列看法:(1)安装镜子的作用或目的是什么?(2)请对在体操房安装镜子的必要性发表你的看法。
安装镜子是因为镜子能反馈信息,在练习体操的时候自己观察自己动作是否标准。
在体操房安装镜子是一种增补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是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装置记录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在体操房安装镜子是表现的知识。
通过镜子,练习者可以更好地注意自己动作的某些方面,更好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8、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也就是说,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内容的呈现方式就必须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1、激发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坚信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要向学生证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教学导入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中自由落体运动的内部动机。
2、保持好奇心: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物理课的教师经常运用仪器演示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困惑,以此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枚漂浮的硬币使学生对液体的张力感到好奇,而点燃一张用酒精浸泡的钞票而又不损坏钞票,也肯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燃烧这部分内容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格思里发现,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对书本上相关主题的学习,使之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可以列举幼儿园的例子)9、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教师要时刻努力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的外部动机。
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引发所有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学习复杂的内容。
1、表达明确的期望: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某个任务上的失败通常是由于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
将期望明确的传达给学生是很重要的。
2、经常提供明确的、及时的反馈:反馈是指关于某人努力结果的信息。
在这里反馈既指学生接受的有关自己各种表现的信息,又指教师获得的有关自己教学效果的信息。
反馈可以作为一种诱因。
对反馈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有关努力结果的信息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奖励加以使用。
但是,要使反馈成为一个有效的激励因素,它必须是明确、具体且及时的。
这一点对所有的学生都很重要。
例如,若要表扬学生某项任务完成的好,那就应该具体指明好在何处。
(可以列举幼儿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