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合集下载

功能纤维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主观评价

功能纤维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主观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触, 具有养颜 护肤 、 抗紫外 线、发射远红 外线的功效【 。
为 了评价 珍珠纤维的服用性 能 , 更好地开 发及应用
这种 新型功 能纤维, 研究采用 珍珠纤维及其 混纺针 织 本 物 作为试样 ,并选用其它 几种功能和 常规针织面料 ( 莫
代 尔、天丝、牛奶纤维 、棉、粘 胶等 )制成 内衣 ,进 行
5 /0 05 5 /0 05
2 08 3 .3 2 08 4 。2
09 .7 09 .4
6 1 6 2
8 1 7 6
基 金项 目:上 海 市教 育委 员会基 金 资 助项 目 (3 Q B 7 ) 0 Y H 0 3 收到 稿件 日期 :2 0 —70 070 .2 通 讯作 者 :李 敏 作者 简介 : 李 敏 (9 O ) 女 ,河北 清河 人 , 副教 授 ,主 要研 究 领 域包 括 服装 功 能与 舒适 性及 服 装产 业 经 济 。 17 一 ,
主观实验 , 通过 聚类分析对珍珠 纤维纯 纺及混 纺面料 的 热湿 舒适性进行评价 。
1 引 言
热湿 舒适性是服装舒 适性的一个重 要方面 。 所谓舒
2 实验样 品及准备
珍珠 纤维针织物主要是用 于 内衣用织物 , 纬平针是 针织物 中结构 最简单 的单面 组织 ,织物轻薄 ,透气透湿 性能较好 ,但 缺点是容 易卷 边,尺寸稳定 性能不好 ,一 般用于 制作 内衣和夏季服装 。本研究采用 纬平针组织 , 于针织 小圆机 上编织成筒状 织物 ,经过 简单的后处理 , 剖开后用 于试验 。编织过程 中,由于纱线粗细不 同,为 确保后面 试验 的可 比性 ,对织造密 度进行 了控制 ,以缩
适 是指一系列生理 、 物理及 心理因素 以令 人满 意的方式 发生综合作用时人 的感 觉。 热湿舒适性 则是指服装调节 人体与环 境之间 的热湿 交换 , 使服装气候 达到舒适状态 的能力。根据 正常人体的 生理 ,服装 内气 候的舒适标准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1 基本概念及研究的发展现状 1. 1 所谓服 装的舒适 性是指人体 着装后, 服装具 有满足人 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 舒适因素 的性能。服 装的舒 适性是 一个很 复杂的问题, 涉及生理、心理、物理、环境等多方面 的因素, 服装舒 适性与评 价 是 近些 年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门新 型 交 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科, 它把 人 体 %%%服装 %%%环境 作为一个系统, 从人 体需要 出发, 全面 研究 服装及其材料的使用 性能, 评价服装的舒适性。 1. 2 服装 舒适性的研究包括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体感 舒适性。目前, 对于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湿舒适性方 面, 其中包括织物导热、导湿性 能的研究,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 法研究等。服装舒适性研 究除了 包含热湿 舒适性 研究以 外还包 括结构舒适性研究。 1. 3 服装结构舒适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1. 3. 1 服装压对服 装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所谓服装压是指 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 体所产生 的压力。根 据力的 作用形 式服装 压可分为三类: 重量压, 即 因为服 装重量 形成的 压力; 束缚压, 指 的是因为服装勒系过 紧而产生的压力; 面压, 指人体运动时, 服装 与身体接触而产生的 压力。服装 压是评价 运动功 能性的 最重要 的指标。对服装压的研究主要 采用人体着装实验的方法, 通过接 触压测定器直接测量 , 或者通过理论计算间接获得。同时采用主 观评价法让受测试者 评价着装的感受, 建立服装压感与舒适性的 关系。 目前 研究表明 服装的束缚 压与服装 的重量压、面压相 比较, 束缚压更容易被受测 试者感知, 这对服装压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 义。在过去人们为了着装 美而去 穿着的紧 身胸衣 等对人 体造成 了极大的伤害, 导致骨骼变 形、胃 肝变形, 并 引起功能 性障碍, 这 都是服装压力过大引 起的。尤 其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 过紧 的服装对于儿童的身 体会产生压迫, 影响其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 育, 束缚儿童活动。再者, 服装的压力集中在两肩 和腰部, 如果压 力过大就会影响儿童 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 1. 3. 2 服装结构设 计对服装运动舒适性的影响 人们每一 天都要从事不同 的运 动, 如果 服装 结构 设计 中存 在不 合理 的因 素, 就会给人们日常的运动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要求服装要具 有良好的运动舒适性 , 要研究人体各种运动变形与服装变形之间 的关系。

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方法刘红;张巧玲;付国定;王红歌;陈东生【摘要】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主要有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和主客观综合评价法.客观评价法多是通过服装压的客观测量来体现的,服装压的客观测量分为间接测量与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因其测试方法简单被广泛应用.主观评价法由于能解决许多客观测量不能解决的问题,能比较公正地反映受试者的着装感受,也是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的复杂性,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均不全面,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才能更加完善地进行评价.同时,也指出了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法的发展趋势及注意事项.【期刊名称】《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25)004【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服装压感舒适性;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主客观综合评价法【作者】刘红;张巧玲;付国定;王红歌;陈东生【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450007;闽江学院服装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5服装舒适性研究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已有相当数量的报道[1-3].一些研究提出服装舒适性包含3个潜在的独立感觉因子,即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和压感舒适性[4].早期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多集中于热湿舒适性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服装压感也是评价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5].服装压感舒适性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概念和评价性术语,它涉及物理、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6].关于服装压感舒适性的评价,是从人体功效学角度出发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7],其评价方法主要有3种,即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和主客观综合评价法.1 服装压感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法及其发展趋势1.1 服装压感舒适性客观评价法服装压感舒适性客观评价法指服装压力值的客观测量,它是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其基本思想是先采用客观的服装压力测量仪器测量服装压力,然后通过合适的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测量所得的服装压力转换为评价服装压感舒适的指标.该方法的优点是实验数据是通过客观仪器测量得到的,可靠性比较高[8].目前,服装压力的客观测量方法主要有间接测量法与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包括拱压法、理论计算法和软体假人法等.拱压法是用石膏做成人体的胸、肘、膝等部位的凸起模型,并在起拱处打孔,贴置压力传感器,用以测量服装对凸起部位的压力.该方法使用石膏模拟人体部位,没有考虑人体压缩弹性对服装压力的影响,在测量精度上有待商榷,并且石膏模型的制作比较麻烦[9].理论计算法是将服装压的大小与其他的变量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式,先通过实验得到其他变量的值,再根据其他变量的值求出服装压的值.早在1977年,Kirk等已经研究了服装压力与织物拉力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式为p=TH/RH+TV/RV.式中,p代表压强值,T代表织物拉力,R代表人体曲率半径,H表示水平方向,V表示垂直方向[10].人体的曲率半径可采用吉村法测定,曲率半径测定仪见图1,其中,h为待测点的凸起高度,φ表示量具的作用半径,根据公式R=0.5 h(φ2+h2),可求出待测点在经纬方向的曲率半径Rv和RH[11].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用于测量服装压力的软体假人.Chen等[12]模拟人体骨骼与皮肤弹性,开发了用于上半身服装压测试的压力假人,经与实际人体试穿比较,其服装压测试结果与实际人体测量存在着高度相关.Yu等[13]研发了用于胸衣和内裤压感舒适性评价的软体假人,假人的弹性模量跟真人相似,可用于任何环境和条件下服装压力的测试, 数据可靠并能节省时间和费用,是目前最成熟的人体压力测试模型.直接测量法就是使用压力测量仪器直接在受试者身上测量服装的压力值.这种方法直接简便,但由于感压部件面积较大,测量结果不精确,对于动态及人体曲率半径小的部位的测量也比较困难,液压式压力测试装置如图2所示.图1 曲率半径测试仪Fig.1 Radius of curvature tester图2 液压式压力测试装置Fig.2 Hydraulic pressure test device随后研制的应变片式传感器压力测试装置,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或半导体应变片作为传感器.该装置测试精度较高,但传感器易受人体曲率半径、服装面料及人体表面压缩硬度的影响;另外,动态测量也较困难[14].结合上述两种压力测试方法开发的气压式压力测试装置受人体和服装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小,定量程度较高,操作简单,并能够进行动态测量.气压式压力测试装置的主系统如图3所示,气压式压力测试装置的测试示意图如图4所示[15].基于气压式压力测试装置的优点,该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服装的压力测试之中.王丽卓等[16]为了找出肩带压强的分布规律,测试了受试者分别穿着4款文胸在直立、两臂上举、两臂前伸、端坐、放松坐和前倾90°的动作下肩带上6个主要测量点的压强值,指出不同款式文胸在穿着时肩带压强分布规律相同,在肩部最高点处值最大,向前向后依次变小.当穿着文胸做两臂前伸或上举动作时,锁骨点和斜方肌上方的压强都比较大.黄雁等[17]将女式针织保暖内衣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人体一些主要部位的服装压力值,然后将这些部位的内衣宽裕量与服装压力值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建立了数学模型.图3 气压式压力测试装置的主系统Fig.3 The main system of pneumatic pressure test device图4 气压式压力测试装置测试示意图Fig.4 The diagram of test schematic of pneumatic pressure testing device1.2 服装压感舒适性客观评价法的发展趋势服装压的客观评价法和服装压的测量仪器是密切相关的.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服装压力测试仪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致力于改进这些不足,使结果更加精确可信.2 服装压感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法及其注意事项2.1 服装压感舒适性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同时也被称为感官评价法,该方法一般采用心理学标尺进行评价.在穿着试验之前,先设计好问卷调查表,通过穿着试验,受试者根据个人的主观感受对服装的压感舒适性指标进行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解决客观测量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可以反映着装者对服装的真实感受,也是服装压感舒适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2.2 服装压感舒适性主观评价法的注意事项服装和外部环境的刺激通过多渠道的感觉反应与人脑联系起来共同影响着服装的舒适性[18-19],所以对于相同的服装,体型相似的受试者的穿着舒适感却可能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个体主观感受的差异,对主观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应将心理学定律、数学方法与实验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分析.3.1 服装压感舒适性主客观综合评价法服装压感舒适性的评价是受试者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反映,不仅会受到服装面料等各种物理性能的影响,还会被受试者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影响,是涉及物理、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所以对其评价要尽可能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客观评价结果真实,但它不能体现着装人体的主观感受;主观评价虽然能够解决客观评价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反映着装人体的心理感受,但是主观评价结果过于依赖受试者的观点,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故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来研究服装压感舒适性都是不全面的,只有把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即服装压感舒适性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法才是最合适的办法.这种主客观综合评价的方法考虑更为全面,在客观评价里渗入了主观因素,而主观评价方面又由于存在客观数据的依靠而使得结果更具有可信度.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单独的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的优缺点得到了互补,能够更为完善地对服装压感舒适性进行评价.多名专家学者也正是采用了主客观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各种服装的压感舒适性进行了评价,为紧身服装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陈东生等[20]测量了动、静态状况下男子西装的客观压力值及受试者的主观压力感受,发现男子西装的总着装感,静态时与人体肩部关联显著,动态时与后腋窝部及上臂根部关联较大.静态时,肩部服装压在0.8 kPa以下,受试者感觉舒适;动态时,后腋窝部的压力在0.7 kPa以下,上臂根部在1.4 kPa以下,受试者感觉舒适,为获得具有良好着装感的男子西装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金子敏等[21]测量了穿着男式无缝内衣的男子下体不同部位的客观压力值,并对主观压感进行了评价,采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男性腹部、腰部及小腿部的服装压力大小与主观压感成反比;侧缝部、大腿部及臀部的服装压力大小与主观压感成正比,为男式无缝内衣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服装压感舒适性的主客观综合评价主要是在穿着试验中,采用压力测量仪器对服装压力值进行客观测量,同时对受试者的压感舒适进行主观评价.该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评价服装压感舒适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忽视了人体的生理机制.人体皮肤上的压力感受器能够感受到压力的刺激并将这些信息传入大脑,使人对所受压力做出感觉判断,这种压力感觉对于压感舒适性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上由于压力刺激而引起的痒或疼痛,会立即给人不舒适的感觉,但在压力不足够大的情况下,人的压力感觉就不太灵敏,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的现象.因此,最全面的压感舒适性评价方法应将人体的生理参数指标考虑进去,将服装压力的客观测量、人体的主观感受和人体的生理参数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才能更加精确地描述服装压力对人体的影响.4 结束语服装压感舒适性研究是服装功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服装压力对人体的运动和生理机能都有直接的影响,不合适的服装压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甚至还会影响穿着者的身体健康.随着紧身服装的流行,如何更加合理地评价服装的压感舒适性更成为该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关文献】[1] Dan R,Fan X,Chen D,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for the top part of men′s socks[J]. Textil e Research Journal, 2011, 81(2): 128-136.[2] Liu H,Chen D,Wei Q,et al.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othing pressure and garment bust strain and young′s modulus of fabric based on a finite elementmodel[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11,81(13):1307-1319.[3] 刘红,陈东生,魏取福.服装压力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及其客观测试[J].纺织学报,2010,31(3):138-142.[4] 孟祥令,张渭源.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06,27(7):109-112.[5] 宋晓霞,冯勋伟.服装压力与人体舒适性之关系[J].纺织学报,2006,27(3):103-105.[6] 王丽卓,陈东生.女性文胸服装压感舒适性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8,29(4):134-138.[7] 尹玲, 张文斌, 夏蕾.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综述与剖析[J].纺织学报,2008,29(3):137-142.[8] 金子敏,于施佳,阎玉秀.青年女性上体无缝内衣的压力舒适性[J].纺织学报,2010,31(2):85-89.[9] 徐杰,钱晓明,徐先林,等.服装压力测试方法的探讨[J].针织工业,2008(9):35-39.[10] Kirk W J,Ibrahim S M.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of fabric extensibility to anthropometric requirements and garment performance[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1966(57):37-47.[11] 陈东生.服装卫生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18.[12] Chen D S.A study on clothing pressure for men′s suit comforteval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t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15(5):320-334.[13] Yu W,Fan J,Qian X M,et al.A soft mannequin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ssure garments on human body [J].Sen′i Gakkaishi,2004,60(2):57-64.[14] 崔立明,陈东生.服装压力测试技术的现状[J].国际纺织导报,2007(4):75-77.[15] 陈东生,崔立明.服装压测试系统的开发[J].纺织学报,2008,29(3):72-75.[16] 王丽卓,陈东生,林彬.文胸肩带压强分布分析[J].纺织学报,2009,30(9):102-105.[17] 黄雁,章永红,吕芸,等.女式针织保暖内衣宽裕量与压力舒适性的关系[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3):344-348.[18] 孙菲菲,李俊,韩嘉珅.基于织物物理性能的服装舒适感觉的评价与预测[J].纺织学报,2006,27(11):82- 85.[19] 张渭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74-75.[20] 陈东生,刘丽杰.男子西装的服装压对舒适性评价的研究——服装压与舒适性的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2,23(S):131-135.[21] 金子敏,罗晓菊,沈加加,等.无缝内衣对男子下体静态压力舒适性的影响[J].纺织学报, 2009,30(6):99-103.。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57混纺纱的混纺比测试在检测二组分三组分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时通常采用国家标准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和gbt2911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但如遇到混纺纱中各组分纤维溶解性能相同或用户提供试样少等情况则不能采用该方法因此二组分三组分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 ��� 年第 � 卷第 期 广西纺织科技
,,
, 53 .3
, 6 6 . 7
做成 9 种款式相同 1, 2 , 3 , 1, 2 ,
的紧身背心, 这 9 款试样分别记为
实验人员的选择
图1
数量估计标尺
选择腰围在 56 .7 80. 0 之间的近似连续分布的试 � 在室温 24 , 相对湿度为 6 0% 的条件下,试验人员
收稿日期: 2 009 -09 -18 � � � � � 10 左右,每种试样试穿完后需要静放 20 30 , 以 作者简介 : 周彬 (19 81. 2 - ) , 男, 山东 泰安人, 助教, 主要从 事纺织检测与产品开发� � 使其达到初始穿着状态 � 试穿者在数值 0 10 的范围内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周 彬
盐城 224 005)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摘要�通过 3 种不同氨纶含量的单面针织面料进行人体穿着试验, 对服装压力舒适性进行了主观评价 � �关键词�主观评价;舒适性;服务压力;试验
+ 中图分类号: 101. 92 3.9
文献标识码: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 是在一定的 意程度� 任何影响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物理指标都不能单 独地用来全面表达服装的压力舒适性 � 离开了人体主观 因此, 现将采用服装实际穿着验的主观评定方法来对 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压力舒适性进行评价� 感受进行压力舒适性评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12
4 60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Vol. 27 8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吕进
( 青岛大学)
提要 对影响服装舒适 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认为研究纤维、织物的各种 性能与服 装舒适性
的关系以及人体生理舒适要求、形态舒适要求与 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All factors influencing garment comfort is analys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finds the researches about some garment propert ies have important signif icance in improving garment comfort, the researches involves the relat ions between all properties of fibre & fabric and garment comfort, and between human body comfort demands & appearance comfort demands and garment structure.
但是我们在进行腰部结构设计时主要注重腰围静
态美, 因此腰围舒适量主要考虑生理舒适量, 一般
控制在 2 cm~ 3 cm。
表 4 腰围变化所需宽松量
单位: cm
姿势
动作
平均增加量
直立正
45 前屈
1. 1
常姿势
90 前屈
1. 8
坐在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指导如何选定数字的原则,构成了定 义每一标尺的准则。
有四类数字或测量标尺:类别、顺序、 区间(等距)及比例标尺。
从类别标尺到比例标尺,数字的规则 变得更有约束性,同时增加了这些数字的 计算操作性。
四类心理学标尺的描述和能应用的分析方法总结 列于下表。
心理学标尺类型
标尺
原则
用法
可应用的统计方法
Hollies五级标尺
标尺 舒适性评价
1 完全不舒适
2
不舒适
3
舒适
4
较舒适
5 完全舒适
2、霍莉主观舒适评分表
舒适性评
在空调室的时间间隔/min
价术语
0
15
30
45
60 75
刚硬 静电感
粘腻 不吸汗
冷 滑腻
湿 紧贴 刺扎 粗糙 擦挂
说明 舒适性评分值:1-2-3-4-5 、完全舒适~非常舒适
3、热舒适标尺
在服装舒适性研究中,最有典型意义 的是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使用该标尺 研究织物手感。
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使用七级标尺, 3在两端代表极值,0在中间代表二者都不。 如下例所示。
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
感觉特征
柔软的 光滑 凉爽 轻 细的 脆的
滑腻的 天然的 极薄的 紧贴的 易碎的
花的 悬垂好的 瘙痒的
硬挺
极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非常 一定程度 二者都不 一定程度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服装舒适性概论

服装舒适性概论

绪论服装工效学(Apparel Ergonomics):以服装功能为主线,以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为对象,在生理卫生学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来研究人体、服装、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体-服装-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

人是服装设计和穿用的主体,服装在各种环境下必须适合人的工作、运动和生产中人体特定活动的生理卫生要求。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如何作用要用环境卫生学、心理学的知识来予以探讨。

研究内容:人体特性的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系统、新陈代谢、人体机能调节、人的工作能力、基本素质、体力负荷、智力负荷和心理负荷等等);服装特性的研究(款式、结构、造型、形态、色彩、材料、热阻、透湿指数等;环境特性研究(大气、气候、季节、地域、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生活方式等);人与服装的关系,包括服装与人体生理机能的关系(调节服装的微气候、热舒适、保护人体安全、保持皮肤清洁),服装与心理的关系(求实、求新和求美心理对服装的体现个性、地位、年龄、性别、地位的需要),服装与人体结构的关系(适合人体、穿着舒适、适合活动),服装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关系(色彩、光泽、质地、挺括、重量、压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服装与环境的关系;人-服装-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对舒适、美观、经济等的分析、设计与评价)。

学习目的:根据社会环境从人体生理卫生学和社会文化科学出发,设计、穿用合适的服装,达到防护、舒适、装饰审美、道德礼仪、标识类别的目的,使服装适应人。

第一章服装舒适性概论第一节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服装舒适性的研究内容、方法。

【教学重点】舒适性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舒适性的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课时分配】1学时左右【课外作业】了解服装舒适性的发展情况【教学内容】一、服装舒适性的研究范畴1. 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服装-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科学。

从人体的需要出发,系统研究各种服装及其材料的服用性能,为科学制衣、穿衣,维持一个有利于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满意的状态提供依据。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综述与剖析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综述与剖析
1966 年 Kirk Wm 等人提出了一种测量人体皮肤 在运动时延伸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后来被用做计算 压力 与 皮 肤 延 伸 关 系 的 重 要 参 考[4] 。 Ibrahim Salim M在 1968 年探讨了具有双向拉伸性能的织物 制成的保型性服装的力学性能 ,并给出了服装压 、服 装穿着在人体上的外型轮廓 、人体在行走时的震颤 情况的测试方法[5] 。1972 年 Denton 指出舒适服装 压力的范围为 1196~3192 kPa ,当服装压力超过此 值时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其程度因人和身体部位而 异[6] 。不 舒 适 服 装 压 力 的 临 界 值 介 于 5188 ~ 9. 81 kPa之间 ,与人体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的血压平 均值7. 85 kPa接近 ,当服装压力超过此值时 ,血液流 动非常困难 ,从而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停止流动 。 最终血液被迫流向腿部较低部位 ,从而造成下肢肿 胀[7] 。1975 年 Verillo 指 出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低 于 01001 mm的位移就能有效引起压力感觉产生[8] 。
收稿日期 :2007 - 01 - 27 修回日期 :2007 - 10 - 16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05025501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0061620) 作者简介 :尹玲(1977 —) ,女 ,讲师 ,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化服装与服装人体工学等。E2mail : yinling @mail. dhu. edu. cn。
Denton , Harumi Morooka 等人从人体自身的角度 分析了影响服装压力大小的人体体型方面的因素 , 主要有 :身体曲率 、人体的弹性模量 、软组织结构 、脂 肪含量 、运动幅度等 。Denton 指出服装压随身体曲 率的增加而增大 , 女性身体两侧的曲率是腹部的 315 倍 ,所以腰部两侧受到的服装压力是其腹部所 受压力的 315 倍 。Harumi Morooka 在提出胸衣的下 胸围压力值与压力舒适感之间的相关性时 ,测试并 比较了静态与常规动态状态下穿着胸衣时的压力 值 ,发现服装压力受人体的运动幅度 、姿势以及呼吸 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比较了同一个测试点的压力值 与不同受试人体的 BMI 之间的关系 ,说明压力与人 体脂肪含量有相关性[10] 。

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及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及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服装尺 寸 的稳定性 。
2 ) 受试 者 。本实 验选 用 1 5名身 高 ( 1 6 0 ±5 ) c m, 体重 ( 5 0 ±2 ) k g , 年龄 为 1 9 ~2 1岁 的女 学生 作 为受 试 者, 实 验前 对受试 者进行 培训 , 在 实验 条件下 进行 实 际穿着 对 比实验 。 3 ) 实 验步骤 【 6 ] 。首先 在室温 2 9 ℃, 相对湿 度 7 5 的环 境 中 , 受试 者 穿上实 验服 , 蒙住 双 眼 。实 验 开始 时, 受试 者 先在 固定 的脚踏 车上 运 动 1 0 mi n , 骑车速度控制在 6 0 r / mi n , 使 受试 者 在 大运 动条 件 下 大量 出
l 主 观 评 价
1 . 1 实 验 1 ) 实验 材料 。实 验 中 , 实验 面 料选
表 1 织物 的基 本 结构 参 数
择 纯棉 、 纯涤 纶 、 涤 棉 混 纺 3种织 物 , 织 物
组织 为平 纹 。试 样 规 格 参数 如表 1所 示 。
将 实验 面料 做 成款 式 及 规 格 相 同 的 上装 , 测试 前 , 每件 服装 均经过 3次洗涤 , 以保 证
第 3期
刘丽 英 , 等: 服 装舒 适性 主观评 价及 主客 观指标 间 的相关 性研 究
6 1
4 ) 实验 问卷 设计 。在设计 舒 适性 问卷 时 , 对所 研究 对象 的性 能采 用语意 差别 进行 描述 , 将受试 者 的感
觉 强 度赋 予数 值 , 采用 经验 赋值 的 方 法 。本 工 作 采 用 五 阶 标 尺嘲 , 舒适评分值分别为 I , 2 , 3 , 4 , 5 , 其中 1 代 表 完全 不舒 适 , 5代表 非常 舒适 。主观 问卷 选 取 7种 主 观感 觉 进行 评 价 。随时 间 变化 的环 境 条 件及 主 观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收稿日期:2000-03-30作者简介:尹继亮(1975-)男,97级硕士研究生,现攻读博士。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尹继亮 来侃 张一心(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710048)唐世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10)文章编号:1002-3348(2000)04-0055-04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是服装的重要功能要求之一,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就是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人体活动水平下服装调节人体与环境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从而维持使人体感觉舒适的衣内微气候的性能。

服装穿着热湿评价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1)利用平板仪和单值“出汗”系统测量织物的隔热和水汽传递特性,由于服装的款式和人体穿着合适度、身体姿势和运动等因素,这种方法不能测定服装的隔热特性。

(2)在“出汗”暖体假人上评价服装传热传湿性能。

测得的数据用于程序计算机模型,用来预测人体穿着的耐受极限。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服装配套的整体热湿传递性能,可以比较服装配套间舒适性的相对差异。

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人体着装舒适性的模型,所以这种方法还暂时不能确定服装穿着舒适性的程度。

同时由于目前假人系统还有待完善,所以要获得真实结果还需要进行真人穿着实验。

(3)对着装受试者在人工气候仓内进行实际穿着实验,测量人体生理参数。

用以建立、验证或修改数学模型预测系统。

同时在生理测定基础上,对受试者对服装舒适性感觉进行回答,即心理学评价。

(4)现场穿着实验,受试者穿着规定服装,作规定的工作,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与根据人工气候仓的结果比较,检验服装的性能。

综上所述,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织物单纯传热传湿和服装透气透湿的研究;②着装人体生理学研究;③着装人体心理学研究。

1 织物热湿传递评价和服装透气透湿评价单纯热传递测试方法:冷却法、恒温法、暖体假人法、平板仪法和热脉冲法。

单纯湿传递测试方法:透湿杯法包括蒸发法(包括倒杯法)和吸收法,密度梯度法包括R 管法和平板法。

浅谈服装舒适性

浅谈服装舒适性

浅谈服装舒适性作者:韩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0期韩静(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摘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服装有着最为基本的遮体御寒的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功能以外,还需要在穿着的时候感觉到舒适合体,已经成为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了.本文将从服装的舒适性出发进行较为详尽的探讨,主要介绍了服装舒适性的几个分类,并指出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结合这些情况提出了应该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服装着装时候的舒适性问题,从而使得服装发挥出人体第二皮肤的重要职能.关键词:服装舒适性;基本功能;科学性;艺术性;第二皮肤;服装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109-021 前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然离不开服装,千百年来,服装已经经历了最初仅仅是发挥出其遮风挡雨功能的时代,走入了人们还需要服装在进行着装的时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服装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保护性特征,更要显示出一定的舒适性特征.事实上,服装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皮肤,它穿在人体上应该感觉到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不合体的服装将会大大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功能.那么,所谓服装的舒适性就是指人们在选择服装这种客观物质进行穿着的时候,应该感觉到一定的舒适体验,不仅是生理方面的,也要是心理方面的舒适,从而体现出服装的舒适功能.2 服装的舒适性分类作为已经发展了数万年历史的服装来说,其已经从最初的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基本功能向着更高的功能发展,它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穿着物品了,更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产物.这是由于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突破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那么,服装的舒适性到底有哪些类别呢?具体分类如下:2.1 运动舒适性服装穿在人体上,首先它应该符合人体的运动特征,否则,服装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就在于运动,任何服装都不能穿在人体上妨碍人体的活动,从而使得人体活动能力受限.这样的服装将是失败的,不具有舒适性.应该来说,这就是服装运动学的基本理念所在.因此,服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服装对于人体的运动舒适性,要能够做到认真分析人在各项运动中可能存在的与服装有关的运动变化关系,并根据这些运动特征进行服装设计.比如说,服装中的腰身设计应该注意到后腰身的设计应该与前腰身的设计不是完全相同的,男装与女装的腰身设计也应该是有区别的;2.2 热湿舒适性所谓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就是指人体在穿着了一件服装以后,能够在环境、服装本身以及人体自身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物热力学的综合性平衡关系,能够维持人体体温的稳定,并为人体发挥出正常的生理机能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人体生理方面对于服装的实际需求,进而让人体感觉到服装的舒适性能.应该来说,服装的这种热湿舒适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的服装应该是人体、环境二者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载体,并通过传递不同的热、湿程度来调节人体的感觉,进而达到人体的生物平衡.比如说,人体出汗时,服装应该具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从而让人体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阴冷;2.3 触觉舒适性这种感觉主要是指服装跟人体的皮肤进行接触的时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于服装这种材料的生理感觉.从内在来讲,它主要是来自于人体皮肤与服装的材料进行直接接触时,服装材料对于人体表皮层下的神经系统的一种刺激,要让人体能够在感觉到刺激的时候,不能够有一种刺痒的感觉,这种突然变化的幅度也不能过大.一般来说,服装材料的舒适感主要表现为:冷暖感,爽适触感,动态穿着感等,它也被称作为压力舒适感,它对人体的着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影响.这种触觉舒适性不能给人体过大的压力,否则它将引起服装穿着的不舒适感;2.4 视觉舒适性这种服装的舒适性主要是指服装的款式、色彩以及样子等方面对于不同人们的带来的感受,从而使得这些服装消费群体产生不同的心理舒适感受.一般来说,服装的视觉舒适性是由心理机制引出来的,会通过服装外在的色彩、款式、面料触觉等来对服装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刺激,进而影响到消费群体对于服装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服装消费行为.3 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服装的舒适性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3.1 生理机能因素对于服装来说,其舒适性受到生理机能因素的重大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服装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多方面的生理机能因素.比如说,服装的吸湿性机能就是指服装材料是否能够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所排出来对汗液和蒸汽,并通过服装材料释放到空气中去.如果吸湿性能好,服装的舒适性就越高.事实上,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对服装的材料进行了改良,以改善材料的吸湿性能,从而提高服装的舒适性.那么,服装的保暖性、透气性、柔软、光滑度、伸缩性以及化学性能因素等,都将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服装的保暖性越好,其舒适性也越高,透气性越好,舒适性也好.服装材料越柔软、光滑度高,服装的表面触觉就越好,其舒适性也越好.此外,人体生理机能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光从服装生理机能来考虑其舒适性,是有失全面的.这是因为当人体与服装产生联系后,人体本身也会有一定的生理调节功能,以使人体获得对服装的最佳舒适性.比如说,人体在进食以后,食物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要看人体进食的质和量区别,肌肉运动也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服装的舒适性.当然,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使人对服装舒适性有不同的感受;3.2 心理方面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对于服装的需求除了最为基本的实用功能以外,还要追求其心理感应,看服装是否能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情趣,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品位.这就是现代人对于服装的心理追求.因而,人的心理方面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服装心理方面的舒适性包括了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因素.就服装色彩来说,它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来产生一种心理感受,它会影响到人的视觉神经,还会影响到人的心脏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服装色彩能使人产生冷与暖、兴奋与沉静等多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装色彩的舒适性将给人带来一种服装的舒适性.甚至有时会因为不同的色彩搭配而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此外,服装的不同风格也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因为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是人类表达心理感应的有效语言之一,不仅需要获得生理方面的满足感,也要追求心理上面的平衡感,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服装的社会效果.不同的服装风格将会给人带来高贵感、庄重感、时尚感等多种不同的感受.对于具有高贵感的服装来说,其一定是材料珍贵,做工精细,款式现代的,但是,不一定是舒适的,其更多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服装的庄重感和时尚感也是反映出了人的不同文化修养与气质,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然而,一些时尚感较强的服装却不一定利于人体穿着需要,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皮肤的呼吸,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我们说,服装在追求审美心理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其舒适性能的实现,满足心理需求和生理需要;3.3 服装材料性能因素服装的舒适性显然还会受到服装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服装材料本身就对人体穿着来说,不具有舒适性.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化纤材料的服装往往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异常刺激感,而真丝则更为适合人体的穿着舒适性要求,它不仅美丽轻盈,而且柔软光滑,具有独特的保健性能.棉质的服装则是更利于吸汗、透气,而且它的价格还相对较为便宜.此外,粘胶纤维综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环保材料的服装则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因此,服装的不同材料显然会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应该来说,还是较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一些服装材料本身还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应,这主要是材料的色彩因素产生的保温性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服装材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服装的设计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到人体穿着时候的舒适感和服装性能.因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设计服装,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选择和穿着服装,从而使得服装材料既体现出美观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4 结语总之,服装舒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服装舒适性进行评价,可以是主观评价,也可以是客观评价,它是衡量服装设计与制作水平最有效的标准,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又能提高服装产品的质量,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服装舒适性要求,根据服装材料、人体结构等来具体实施服装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服装满足人们基本的实用功能基础之上,更能够让人们穿出健康、穿出时尚、穿出个性,将服装的舒适性发挥到极致,让服装美与健康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更快、更好发展,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切不可只重视服装的设计,而忽略其穿着等各方面的舒适性,否则,这样的服装设计将是失败的,无法推广开来,也无法得到普遍消费群体的认可和接受.参考文献:〔1〕孙斌.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04):93-95.〔2〕陶海湄,孙莉.浅析服装的舒适性[J].国外丝绸,2004(01):28-31.〔3〕向东.特体服装结构版型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5-70.〔4〕邢旭佳.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与适应性[J].丝绸,2004(3):26-30.〔5〕张技术,佟立民.着装舒适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北京纺织,2005. 〔6〕张渭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45.。

服装舒适性综合测试与评价体系探讨

服装舒适性综合测试与评价体系探讨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服装舒适性综合测试与评价体系探讨O n com pr ehens i V e t es t and eV a l ua t i on sys t em0f t he cl ot hi ng com f or t口宋英莉,刘静伟(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服装舒适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心理学、卫生学、物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人们对舒适性的理解千差万别。

L i【11对舒适性是这样定义的:舒适性是物理上、生理上、心理上的多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状态。

Sl at er【2将舒适性定义为:人与环境问生理、心理及物理协调的一种愉悦状态。

随着人们对服装要求的不断提高,舒适性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

从存在状态来看,服装舒适性可分为穿着舒适性和非穿着舒适性。

服装的易保养性、易存放性均属于非穿着舒适性范畴:我们通常所说的舒适性是穿着舒适性,一般是指人体着装后,在环境、服装和人体三要素组成的系统中,服装具有的满足人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舒适因素的性能。

人们早已意识到,从正面描述舒适性很难,但不舒适的感觉却能很容易地用刺、痒、热、冷等表达出来。

因此,关于舒适性可广泛接受的定义是:无痛、无不舒适感觉的一种中性状态。

酬由于主观舒适感觉因人而异,所以对舒适性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将其限定为穿着舒适性。

一、服装舒适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影响因素l服装的穿着舒适性能是受到物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人体活动因素、环境气候因素等交叉影响的一种综合性能。

H1在人体一服装一环境系统中,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很多。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考虑,服装应当从心理、生理、感觉方面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舒适性的需要。

一是服装的生理舒适性,包括着装后运动机能的舒适性(包括服装的弹性、刚柔性、平滑性、带电性、合身性,装结构尺寸、服装重量和服装款式等)和着装后卫生机能的舒适性(包括织物的吸湿性、透湿性、放湿性、透水性、透气性、含气性、保暖性等)。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实验对象
年龄在18-60岁之间,不同体型、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共计100人。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 实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试穿的方式进行主观评定 。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1. 设计问卷,包括服装款式、材质、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等方面的问题。
2. 选择不同款式、材质的服装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提高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的认识和评 价能力,促进服装行业对舒适性的重 视和改进。
意义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穿着 体验,推动服装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 持续发展。
02
服装舒适性的定义与影响因

舒适性的定义
舒适性
指穿着服装后,人体所感受到的轻松、自在和满足的程度。
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和社会舒适,其中生理舒适主要关 注服装对人体的生理需求满足程度,心理舒适关注服装对人 的心理感受的影响,社会舒适则关注服装在特定社会文化环 境中的适应性。
口袋和拉链设计
合理设计口袋和拉链位置,方便使用,避免 不适感。
领口、袖口和裤口设计
注意细节处理,如宽松的领口、袖口和裤口 ,减少束缚感。
缝线和纽扣设计
选用合适的缝线和纽扣材料,确保耐用性和 舒适性。
生产工艺的优化
热压和粘合工艺
采用热压和粘合工艺替代传统缝制工 艺,减少线头和摩擦。
预缩水处理
对面料进行预缩水处理,减少尺寸变 化和缩水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场竞争力。
03
主观评定方法介绍
主观评定方法的定义和分类
主观评定方法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和经验来评价服装舒适性 的方法。它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方式是通过 人体试穿实验来进行评价,间接方式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评 分等手段来进行评价。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环境,、服装、人体之间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的要求,同时,服装舒适性作为一种主观感觉,穿着舒适与否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服装的舒适性研究一直是现代纺织服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多种衡量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主要有物理指标评价法,微气候参数评价法、暖体假人法、生理学评价法、心理学评价法、综合评价.1 物理指标评价法1. 1 热舒适性物理指标评价服装的热舒适性单项指标主要是保暖率、热传导率、热阻值. 1941 年,盖吉(Gagge.A. P. ) 等人通过研究服装的热传递和热阻值,提出了与人体生理参数、生理环境和外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服装隔热保暖指标克罗值( clO) ( 表示服装向外界环境散热时的总热传递阻值) ,由此解决了服装热传递的定量测试问题,为该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 2 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汗液的传递是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最重要指标,传统的评价湿传递性的指标有保水率,脱湿率、芯吸收率、透湿率. 袁观洛模拟服装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水量,以最大吸水率比较不同服装面料的吸湿、放湿性能; 李显波等人综合脱湿率、芯吸收率、透湿率、借助线性模型数学。

理论的矩阵求解方法综合评价服装湿舒适性; Scheurell 采用表面含湿变化" ( dynamicsurface wetness) 小型服装湿度仪, 根据氧化钴颜色变化检测表面水分的变化, 以确定服装内湿含量及舒适性能. 李俊~ 张渭源研究细纤度丙纶针织物的湿传性能, 把毛细高度~ 湿阻、保水率、放湿干燥率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套全面评价织物湿舒适性的试验评价体系.1. 3 热湿综合评价方法单纯性热传递和湿传递只考虑织物两侧所形成的温差或水汽浓度差, 而织物两侧的温、湿差是同时存在的, 在织物中热量和水汽是同时传递并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模拟实际穿着情形,应采用热湿同时测定的方法.在人体处于相对静止时, 织物静态热湿性能评价指标综合为热阻、湿阻、透湿指数与蒸发散热效能指数.透湿指数消除了各种织物在对比中所受织物厚度的影响, 透湿指数在0~1之间, 值越大, 织物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越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维持人体的热湿平衡; 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描绘了织物热阻对透湿的交叉影响, 其值越低, 透湿性愈差. 透湿指数及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是静态热湿舒适性能的综合评判指数. 范士秀采用模拟人体皮肤的出汗装置, 在静态热湿交换条件下, 对服装面料的透湿指数进行测试和探讨, 通过多元回归, 得出透湿指数与透气性成正比, 与服装热阻成负相关.但实际上人体的散热、散湿并非总是在稳态条件下进行, 尤其在夏季, 外界气温较高, 人体常常要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这样人体皮肤表面常常要经历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在稳态条件下测得的舒适性能难以全面反映人体穿着时的实际感觉, 因此, 有必要对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研究. 当着装的人体在运动出汗时, 要求贴身织物对人体应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 汽相缓冲系数为衡量织物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收和输送能力的评判指标, 液相缓冲系数表示织物吸收汗水、蒸发放湿能力的大小. 人体出汗后, 微气候中温度的迅速下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织物动态舒适性还要织物能在人体出汗后, 使微气候中的温度下降较小, 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其评价指标为BT( 出汗后微气候中温度下降至最低后的回升角的正切值) , BT值越大, 织物在散湿中对温度的缓冲能力越好, 温度下降较小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从而保证了织物在湿输送的同时, 皮肤不产生阴冷感. 所以评判织物热湿舒适性要综合考虑各项静态、动态指标, 结合透湿指数、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汽相缓冲系数、液相缓冲系数建立多指标评判图, 综合评判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 郭维婵等人选定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综合评判论域|= ( 透湿性、吸湿性、热传递性、悬垂性、抗皱性) . 为了较好地协调各个性能指标, 综合合理地评价服装面料的优劣, 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预处理, 模糊综合评判的关系式为B= A R, B 为综合评判结果, A 为各指标对织物服用性能效果的影响权重系数集, R 为模糊服用性能评价效果与指标面的模糊关系矩阵.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表现为没有与人体的生理状态相结合, 单纯性地考虑了服装的热湿指标.微气候参数评价原田隆司等人指出了服装小气候概念, 认为在环境-衣服-人体系统中, 把视点放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际生活中衣服的状况上, 与此对应进行体温、耗氧量、出汗量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人体的调节功能. 在原田的这一理论基础上, 许多学者把服装微气候作为研究热湿舒适性的基础, 通过测量织物与模拟皮肤间气候区温度、湿度的变化来反映织物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 如vmbach 得出了水汽传递指数等8 项指标; 原田等人甚至提出了高达33 项指标, 但由于这些指标过于繁杂且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而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另一类是通过模拟皮肤热损失来反映人体的舒适感. 钱军等人通过热流计测定损失, 并提出了散热因子等 3 项指标, 张怀珠以非显性蒸发的生理条件作为分析基础, 设计了相应的非显性蒸发状态, 无任何蒸发的模拟装置, 以湿热散失、干热散失、透气阻抗对服装的热湿移动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李栋高等人以皮肤温度、生理饱和压差、无感发汗量及热阻值为测定服装内小气候状态参数, 以形成热湿舒适性特征的描述和表征方法, 描述在非显汗状态下服装的热湿舒适性.3 暖体假人法暖体假人作为研究服装舒适性和特种功能服装的一种仪器最早在美国发明, 从Z O 世纪4O 年代起, 美国、加拿大、英国、前苏联、日本等都进行过暖体假人的研制. 我国总后军需服装备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地研制了暖体假人. 暖体假人本体形态、区段划分、关节活动、代谢产热、体表温度分布、皮肤辐射系数等均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特点, 模拟人体表面温度分布, 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热学研究. 假人各个区段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镍铬丝加热, 采用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控制的闭环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暖体假人是进行服装隔热值试验研究的理想测试设备, 它可以经受任何试验条件, 可按需要进行连续试验来多次重复试验, 由于没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稳定、误差较小, 可以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 利用暖体假人进行服装热湿舒适性测定的指标为克罗值和透湿指数. 但到目前为止, 其模拟出汗装置还不能达到汽热同时进行.4 生理学评价方法服装生理学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人体在特定的活动水平和环境下, 以穿着不同种类服装对生理参数的变化来评价服装舒适性的一种客观方法, 是服装功效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服装生理学评价指标有: 体核温度< 一般使用直肠温度作为体核温度> 、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代谢热量、热平衡差、热损失、出汗量、心率和血压等. 尽管人体的生理指标因人而异, 但其变化是有规律的. 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 人体皮肤的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变化是在一条生理曲线带内, 在着装状态下, 人体可以通过生理调节使得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都能满足产热和散热平衡的要求, 但使人体感到舒适的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比例只有一个很小的范围.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提出了人体舒适状态下有关生理指标的大致范围, 其中代谢产热量为81. 1O4 W, 不显汗蒸发水分量为45~ 65 g/h, 直肠温度为37C , 平均皮肤温度为33C. 也有人认为由于生理学方法的可重复性差, 不大适合服装舒适性的评价, 因此, 这也是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5 心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即主观感觉评分法, 它是对客观评价方法的补充及检验. 其方法是预先设计好问卷调查表格让受试者通过穿着试验根据自己个人的心理感觉对穿着服装的舒适感觉指标< 如闷热感、粘体感等> 进行舒适感觉评分但指标的确立和标尺的划分是心理学评价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完善或公认的方法. 评分标尺一般分为三点标尺、五点标尺和七点标尺. 由于给人提供一维刺激时一般人能够清楚区分的感觉量级数不超过7 个故心理学方法的标尺设计不应超过7 个点. 综合受试者的评分结果后可得到各种服装舒适感觉指标的主观感觉评分值然后再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即可评出各种服装的综合舒适感觉指标的优劣性.6 综合评价法唐世君等人认为由实验测得的基本指标在物理意义上不明确而且基本指标间在物理意义上会有重叠. 为了找出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综合全面地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对所测基本指标进行了主因子分析并采用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法旋转从而获得具有明显独特物理意义的两个因子. 主因子1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湿润率、衣内温度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综合透汽速率以及衣内水汽分压. 这几个指标与服装的湿蒸发有关. 从量化关系上来说主因子1 与人体皮肤湿润率、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综合透汽速率成正比而与衣内湿度、衣内水汽分压成反比. 因此主因子1 是描述服装综合性能的其值越大服装透汽能力越好服装的湿舒适性就越好. 主因子Z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及衣内基本有效温度这些指标都与温度有关而且主因子Z 与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衣内基本有效温度都成正比所以主因子Z 是描述衣内综合温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衣内综合温度越高服装热舒适性越差. 因此,主因子1 大,说明服装透湿性好。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环境,、服装、人体之间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的要求,同时,服装舒适性作为一种主观感觉,穿着舒适与否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服装的舒适性研究一直是现代纺织服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多种衡量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主要有物理指标评价法,微气候参数评价法、暖体假人法、生理学评价法、心理学评价法、综合评价.1 物理指标评价法1. 1 热舒适性物理指标评价服装的热舒适性单项指标主要是保暖率、热传导率、热阻值. 1941 年,盖吉(Gagge.A. P. ) 等人通过研究服装的热传递和热阻值,提出了与人体生理参数、生理环境和外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服装隔热保暖指标克罗值( clO) ( 表示服装向外界环境散热时的总热传递阻值) ,由此解决了服装热传递的定量测试问题,为该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 2 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汗液的传递是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最重要指标,传统的评价湿传递性的指标有保水率,脱湿率、芯吸收率、透湿率. 袁观洛模拟服装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水量,以最大吸水率比较不同服装面料的吸湿、放湿性能; 李显波等人综合脱湿率、芯吸收率、透湿率、借助线性模型数学。

理论的矩阵求解方法综合评价服装湿舒适性; Scheurell 采用表面含湿变化" ( dynamicsurface wetness) 小型服装湿度仪, 根据氧化钴颜色变化检测表面水分的变化, 以确定服装内湿含量及舒适性能. 李俊~ 张渭源研究细纤度丙纶针织物的湿传性能, 把毛细高度~ 湿阻、保水率、放湿干燥率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套全面评价织物湿舒适性的试验评价体系.1. 3 热湿综合评价方法单纯性热传递和湿传递只考虑织物两侧所形成的温差或水汽浓度差, 而织物两侧的温、湿差是同时存在的, 在织物中热量和水汽是同时传递并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模拟实际穿着情形,应采用热湿同时测定的方法.在人体处于相对静止时, 织物静态热湿性能评价指标综合为热阻、湿阻、透湿指数与蒸发散热效能指数. 透湿指数消除了各种织物在对比中所受织物厚度的影响, 透湿指数在0~1之间,值越大, 织物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越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维持人体的热湿平衡; 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描绘了织物热阻对透湿的交叉影响, 其值越低, 透湿性愈差. 透湿指数及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是静态热湿舒适性能的综合评判指数. 范士秀采用模拟人体皮肤的出汗装置, 在静态热湿交换条件下, 对服装面料的透湿指数进行测试和探讨, 通过多元回归, 得出透湿指数与透气性成正比, 与服装热阻成负相关.但实际上人体的散热、散湿并非总是在稳态条件下进行, 尤其在夏季, 外界气温较高, 人体常常要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这样人体皮肤表面常常要经历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在稳态条件下测得的舒适性能难以全面反映人体穿着时的实际感觉, 因此, 有必要对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研究. 当着装的人体在运动出汗时, 要求贴身织物对人体应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 汽相缓冲系数为衡量织物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收和输送能力的评判指标, 液相缓冲系数表示织物吸收汗水、蒸发放湿能力的大小. 人体出汗后, 微气候中温度的迅速下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织物动态舒适性还要织物能在人体出汗后, 使微气候中的温度下降较小, 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其评价指标为BT( 出汗后微气候中温度下降至最低后的回升角的正切值) , BT值越大, 织物在散湿中对温度的缓冲能力越好, 温度下降较小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从而保证了织物在湿输送的同时, 皮肤不产生阴冷感. 所以评判织物热湿舒适性要综合考虑各项静态、动态指标, 结合透湿指数、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汽相缓冲系数、液相缓冲系数建立多指标评判图, 综合评判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 郭维婵等人选定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综合评判论域|= ( 透湿性、吸湿性、热传递性、悬垂性、抗皱性) . 为了较好地协调各个性能指标, 综合合理地评价服装面料的优劣, 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预处理, 模糊综合评判的关系式为B= A R, B 为综合评判结果, A 为各指标对织物服用性能效果的影响权重系数集, R 为模糊服用性能评价效果与指标面的模糊关系矩阵.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表现为没有与人体的生理状态相结合, 单纯性地考虑了服装的热湿指标.微气候参数评价原田隆司等人指出了服装小气候概念, 认为在环境-衣服-人体系统中, 把视点放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际生活中衣服的状况上, 与此对应进行体温、耗氧量、出汗量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人体的调节功能. 在原田的这一理论基础上, 许多学者把服装微气候作为研究热湿舒适性的基础, 通过测量织物与模拟皮肤间气候区温度、湿度的变化来反映织物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 如vmbach 得出了水汽传递指数等8 项指标; 原田等人甚至提出了高达33 项指标, 但由于这些指标过于繁杂且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而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另一类是通过模拟皮肤热损失来反映人体的舒适感. 钱军等人通过热流计测定损失, 并提出了散热因子等 3 项指标, 张怀珠以非显性蒸发的生理条件作为分析基础, 设计了相应的非显性蒸发状态, 无任何蒸发的模拟装置, 以湿热散失、干热散失、透气阻抗对服装的热湿移动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李栋高等人以皮肤温度、生理饱和压差、无感发汗量及热阻值为测定服装内小气候状态参数, 以形成热湿舒适性特征的描述和表征方法, 描述在非显汗状态下服装的热湿舒适性.3 暖体假人法暖体假人作为研究服装舒适性和特种功能服装的一种仪器最早在美国发明, 从Z O 世纪4O 年代起, 美国、加拿大、英国、前苏联、日本等都进行过暖体假人的研制. 我国总后军需服装备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地研制了暖体假人. 暖体假人本体形态、区段划分、关节活动、代谢产热、体表温度分布、皮肤辐射系数等均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特点, 模拟人体表面温度分布, 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热学研究. 假人各个区段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镍铬丝加热, 采用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控制的闭环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暖体假人是进行服装隔热值试验研究的理想测试设备, 它可以经受任何试验条件, 可按需要进行连续试验来多次重复试验, 由于没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稳定、误差较小, 可以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 利用暖体假人进行服装热湿舒适性测定的指标为克罗值和透湿指数. 但到目前为止, 其模拟出汗装置还不能达到汽热同时进行.4 生理学评价方法服装生理学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人体在特定的活动水平和环境下, 以穿着不同种类服装对生理参数的变化来评价服装舒适性的一种客观方法, 是服装功效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服装生理学评价指标有: 体核温度< 一般使用直肠温度作为体核温度> 、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代谢热量、热平衡差、热损失、出汗量、心率和血压等. 尽管人体的生理指标因人而异, 但其变化是有规律的. 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 人体皮肤的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变化是在一条生理曲线带内, 在着装状态下, 人体可以通过生理调节使得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都能满足产热和散热平衡的要求, 但使人体感到舒适的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比例只有一个很小的范围.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提出了人体舒适状态下有关生理指标的大致范围, 其中代谢产热量为81. 1O4 W, 不显汗蒸发水分量为45~ 65 g/h, 直肠温度为37C , 平均皮肤温度为33C. 也有人认为由于生理学方法的可重复性差, 不大适合服装舒适性的评价, 因此, 这也是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5 心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即主观感觉评分法, 它是对客观评价方法的补充及检验. 其方法是预先设计好问卷调查表格让受试者通过穿着试验根据自己个人的心理感觉对穿着服装的舒适感觉指标< 如闷热感、粘体感等> 进行舒适感觉评分但指标的确立和标尺的划分是心理学评价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完善或公认的方法. 评分标尺一般分为三点标尺、五点标尺和七点标尺. 由于给人提供一维刺激时一般人能够清楚区分的感觉量级数不超过7 个故心理学方法的标尺设计不应超过7 个点. 综合受试者的评分结果后可得到各种服装舒适感觉指标的主观感觉评分值然后再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即可评出各种服装的综合舒适感觉指标的优劣性.6 综合评价法唐世君等人认为由实验测得的基本指标在物理意义上不明确而且基本指标间在物理意义上会有重叠. 为了找出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综合全面地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对所测基本指标进行了主因子分析并采用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法旋转从而获得具有明显独特物理意义的两个因子. 主因子1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湿润率、衣内温度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综合透汽速率以及衣内水汽分压. 这几个指标与服装的湿蒸发有关. 从量化关系上来说主因子1 与人体皮肤湿润率、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综合透汽速率成正比而与衣内湿度、衣内水汽分压成反比. 因此主因子1 是描述服装综合性能的其值越大服装透汽能力越好服装的湿舒适性就越好. 主因子Z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及衣内基本有效温度这些指标都与温度有关而且主因子Z 与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衣内基本有效温度都成正比所以主因子Z 是描述衣内综合温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衣内综合温度越高服装热舒适性越差. 因此,主因子1 大,说明服装透湿性好。

医用防护服的人体工程学与舒适性评价

医用防护服的人体工程学与舒适性评价
为和反应
实验法:通过 实验对比不同 防护服的舒适 性和易用性, 收集数据并进
行分析
生理指标: 心率、血 压、呼吸 频率等
心理指标: 满意度、 舒适度、 易用性等
运动学指 标:关节 角度、肌 肉活动、 动作时间 等
生物力学 指标:压 力分布、 剪切力、 摩擦力等
环境指标: 温度、湿 度、空气 质量等
人体工程学原理:根据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设计 舒适性评价:考虑穿着者的感觉、心理和生理需求 平衡设计:在满足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同时,兼顾舒适性 设计方法:采用实验、模拟和优化等手段,实现人体工程学与舒适性的平衡设计
选用透气、 吸湿性好 的面料
设计合理 的版型, 避免过于 紧绷或宽 松
增加可调 节的扣子、 拉链等细 节设计, 便于穿着 和脱卸
活动范围:手臂、腿部、 头部、腰部等部位的活动
范围
防护服设计:根据人体姿 态和活动范围进行裁剪和
设计
舒适性评价:测试防护服 在不同姿态和活动范围内
的舒适度和灵活性
尺寸调整:根据不同体型进行 尺寸调整,确保穿着舒适
材料选择:选择透气、吸汗、 舒适的材料,提高穿着体验
结构设计:根据人体工程学原 理,设计合理的结构,提高活 动便利性
主观评价方法:优点是直接反映穿着者的感受,缺点是主观性强,可能存在偏差。
客观评价方法:优点是客观准确,缺点是难以全面反映穿着者的感受。
综合评价方法:优点是兼顾主观和客观评价,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多种评价方法的配合。
选择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进行综合评价。
舒适性的定义: 指人们在使用产 品或服务时所感 受到的舒适程度, 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个方面。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究 的 未 来发 展 方 向做 出科 学 的 预 测 。
【 关键词 】 服 装压
舒适性
评价方 法
通过织物割 口法可以测得服装 各个部位所需 的最小放松量 ,
《 战国策》 里说到 :女 为悦 己者容 ” 女人打扮 自己是为 了取 “ ,
悦喜欢 自己的男人 。而服装作为一种 与人 体最“ 亲密接触 ” 的产 这个最小放松量可以满足人体正 常运 动时所 需的服装运 动变 形 品在人类 的 日常生活中扮演着 十分重 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 的进 量。这 样我们在设计服装 时就必须要考虑它 , 以满足人体最基本
维普资讯

学 术探 讨 ・
国学匐
20 年1 07 2月
关 于 服 装舒 适 性 及其评价 方 法的 分析 与研 究
林烨 ( 华职 业技 术 学 院 金 浙江 金华)
【 要】 本文在服 装的舒适性研 究的发展现状基础上 , 摘 分析 了各种服 装舒适性评价 方法, 并对服装 舒适性研
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体所产 生 的压 力。根据力 的作 用形式 服装
的是 因为服装勒系过紧而产生的压力 ; 面压 , 指人体运动时 , 服装
重要因素。延伸性好 的织 物可 以有 效地减小服 装与人体 的阻
2 13 织物 热量 水 分 子 移 动 特 性 对 面 料 穿着 舒 适 性 的影 响 ..
压 可分为三类 : 重量 压 , 因为服装重量 形成 的压 力 ; 即 束缚 压 , 指 力 , 增加穿着 的舒适感 。
与身体接触而产 生的压力。服装压 是评价运 动功能性 的最重要
服装 的保暖性能随着风速 、 服装 内湿度 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
的指标。对服装 压的研究 主要采用人体着装实验 的方法 , 通过接 说 面料 的热量及水分子移动方式对服装 穿着时 的凉爽度 、 温暖度 触压测定器直接测量 , 或者通过理论计算间接获得。同时采用 主 有很大影 响。 日本 有关 专 家通 过 n—— 装 置 对面 料 的热 5 观评价法让受测试者评价着装 的感受 , 建立服装压感与舒适性 的 量 、 分 子移 动 方 式 特 性 进 行 研 究 , 要 测 试 接 触 冷 暖感 、 长 热 水 主 定

基于人体生理指标的皮肤风衣穿着舒适性评价

基于人体生理指标的皮肤风衣穿着舒适性评价

基于人体生理指标的皮肤风衣穿着舒适性评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天气条件,而不同的衣着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所带来的舒适感也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春秋季节,穿着风衣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

究竟如何评价一件风衣的舒适性呢?基于人体生理指标的皮肤风衣穿着舒适性评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体生理指标。

人体生理指标是指用于评价人体生理状态和功能的一些参数,比如心率、血液循环、呼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们在穿着不同类型衣物时的舒适性感受,从而为衣着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在进行基于人体生理指标的皮肤风衣穿着舒适性评价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风衣面料的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材料对空气和水蒸气的透过能力,是影响衣着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一款具有良好透气性的风衣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表面的湿气,减少汗液在皮肤表面的聚集,从而减少不适感和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还需要考虑风衣的保温性。

在春秋季节,穿着一件保暖的风衣可以有效地抵御寒冷,提高穿着舒适度。

保温性取决于面料的绝热性能,以及风衣的设计是否贴合人体曲线,能否有效地保持体温。

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下,如果无法保持正常的体温,会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肌肉僵硬,影响到正常的运动功能。

还要考虑风衣的湿度控制能力。

湿度控制能力是指风衣在穿着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排出体表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燥。

如果风衣不能有效地控制湿度,就会导致汗液在皮肤表面滞留,加重不适感,甚至引发皮肤病。

风衣的面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以确保穿着者的舒适感。

还需要考虑风衣的灵活度和舒适感。

一款舒适的风衣应该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度,可以与人体的运动自由度相匹配,不会限制人体的活动。

风衣的设计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比如肩部是否宽松,袖口是否紧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穿着者的舒适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人体生理指标的皮肤风衣穿着舒适性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透气性、保温性、湿度控制能力、灵活度和舒适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服装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服装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服装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由芳
【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6)001
【摘要】为了研究紧身服装的穿着压力舒适性问题,设计了一组服装穿着实验,利用心理量表对不同尺寸、不同弹性性能的紧身长裤作了主观压力感评价,并对所得值进行因子分析,分析并讨论了不同穿着感觉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由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
【相关文献】
1.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J], 周彬
2.短袜袜口穿着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 [J], 黎云玉;张一心;陶家杰
3.压力袜穿着压力与人体生理舒适性研究 [J], 倪海燕
4.运动内衣穿着压力舒适的主观评定 [J], 周晴;徐军
5.不同姿势下压力袜穿着压力和主观感觉研究 [J], 陆寅雯; 徐洪叶; 姜林影; 罗姣; 葛彦; 傅海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观评价技术在服装穿着舒适性 其他方面的应用

“舒适性”一词含义广泛,它不 仅仅指服装与身体的接触与保暖方面 的舒适程度,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问 题也可以用主观评价技术进行研究, 这已经在某些领域里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列出部分可用主观评价技术进行 研究的问题:



⑴服装风格、式样的外观因素(视觉上 的 )。 ⑵穿着常用服装时工作与生活方面的 方便程度。 ⑶对特殊环境所要求服装的接触性能 (防护性能的)。 ⑷劳动或进行体育活动时对服装的接 触感觉。 ⑸鞋袜穿着时的舒适性评价。 ⑹服装色彩对舒适性的影响(视觉上的)。 ⑺冬季使用手套的方便程度。 ⑻纱线蓬松性对织物接触舒适性的影响。

等级 1 2
服装热舒适性主观评价等级
热舒适感觉 无法承受的冷 冻僵 等级 8 9 热舒适感觉 温暖,感觉舒适 温暖,感觉不舒适
3
4 5
非常冷
冷 凉爽,感觉不舒适
10
11 12

非常热 接近承受极限
6
7
凉爽,感觉舒适
舒适
13
无法承受的热
二、主观评价在服装触觉舒适性领域的应用

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要有非常 好的触觉舒适性。在客观评价中,通常用织物 的硬度、粗糙度和紧密度来表示触觉舒适性。 在主观评价中,对织物触觉舒适性的评价主要 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第二节 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的应用

人体穿着不同的服装,在不同的大气条件 和运动状态下的热舒适性问题涉及面很广,对 于它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久,在纺织服装等测 试领域里,主观评价等级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有着相当广泛的学术和商业价值。目前我们织
物舒适性的主观等级评价如下表所示:
织物舒适性的主观等级评价
第一节 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概述



人体穿着服装时是否感觉舒适,受服装、 环境和人体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是服装舒 适性的重要反映,同穿着者的心理感觉和健康 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其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 若穿着不适,会加重疲劳,增多热损失。 服装穿着的舒适感觉属于主观现象,是服 装、环境、人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获得主观感觉的唯一方法是应用主观评价 技术。对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 体生理学试验或现场穿着试验,对服装面料的 舒适性进行测定和评价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将环境的4个基 本要素(温度、湿度、气流、热辐射)的物理 测定量,按某种数学关系式组合起来,形成一 些综合指标,用来描述和评价着装人体的热舒 适感觉。 在舒适性主观评价技术中应用频率较高的 评价指标可见下表。
评价内容


生理温热指标
感觉温度ST、有效温度ET、不快指数DI、4小时 出汗率4WR、热应力指数HIS、预测平均热反应指 标PMV-PPD、热平衡准则数HB
第三节

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

一、主观舒适性的评价指标 服装穿着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价,主要是指人体着 装后的生理、心理参数和服装微气候参数的综合评价。 人处在一定的热环境中,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 等方式,和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环境变量和人体变量 的不同组合,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热舒适感。 当对处在一特定环境下的着装人体进行热舒适感评 价时,若直接列出所有变量显然很不方便,更不利于对 不同环境的相互对比,用一个指标来包含尽量多的影响 因素显得非常必要。



指导如何选定数字的原则,构成了定 义每一标尺的准则。 有四类数字或测量标尺:类别、顺序、 区间(等距)及比例标尺。 从类别标尺到比例标尺,数字的规则 变得更有约束性,同时增加了这些数字的 计算操作性。
四类心理学标尺的描述和能应用的分析方法总结 列于下表。
1.主观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⑴主观评价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 依赖于试验主题---人的主观公正性。 ⑵人的观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⑶对主观评价所获数据实施统计 分析困难较大。 ⑷主观评价所获得数据存在不一 致性。

2.主观评价的要素: ⑴采用一个或一组评定属性 ⑵属性的相关描述 ⑶属性的等级评价范围 ⑷属性的定量表征 ⑸相应的数据处理 ⑹主观评价等级和客观测量的结 果相比较

织物舒适性主观评价等级
等 主观评价 级 非常舒适 2 等级 2 主观评价 一般
等级 5
4
很舒适Biblioteka 11不舒适
3
舒适

通过对各种面料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得 出表示织物触觉舒适性的物理参数与主观评价等级 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见下表:
织物硬度、粗糙度、紧密度与 织物手感等级的相关关系 织物种类 硬度 粗糙度 紧密度 主观评价值
评价内容 织物手感 织物的耐用性 织物色牢度 穿着松紧度 相关感觉 动态感觉和记忆 标准光亮度下的表观 可比光亮度下的表观 穿着时的表观 等级种类 多重等级 参照相应等级 参照灰度等级 多重等级
织物质量等级
颜色匹配度
表观及感觉
标准光亮度下的表观
多重等级
参照相应等级
一、主观评价在服装热舒适性领域的应用
A
B C
0.474
0.495 0.376
0.223
0.215 0.219
0.425
0.417 0.364
2.6
3.0 3.3



除此以外,更广泛用于织物触觉舒适性的 主观量度还有织物的含水量。 研究表明,穿着织物的含水率、实验室 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着装人体主观舒适值之间 有密切关系。 对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是 让受试者在空调恒温室内穿着服装,以此评价 其穿着感觉。
服装穿着感觉 指 标
紧、松、重、轻、硬、静电、不吸湿、冷、 滑腻、潮湿、粘身性、刺扎、粗糙、骚痒、 等 粗糙、光滑、硬挺、柔韧、毛糙、 柔软、冷、暖、硬、 光滑度、柔软度、粗糙度、厚度、重量、 温暖感、硬挺度、蓬松性、等
织物风 格指标 织物手 感指标
二、主观舒适性评价的心理学标尺

心理学标尺是一种由指定“数字”组成 而赋予物体特征的测量,依据反映某方面 真实性的原则进行。这里的数字并不一定 对应于靠物理工具(仪器)获得的客观测 量值的真实数字,且这些数字未必能进行 加减乘除。它们是用作代表物体特征的符 号。这些数字的本质含义,取决于物体的 本质特征及数字所代表的测量属性的具体 选定原则。这些原则是主观的,并不是来 自无可争辩的自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