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2024/1/28
0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 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等。
02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29
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 度,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
2024/1/28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制备无机材料,包括纳米粉末 、纳米线、纳米片等。
25
无机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陶瓷材料
用于制造餐具、卫生洁具、建筑装饰材料等。
水泥和混凝土
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玻璃
用于制造窗户、瓶罐、眼镜等。
2024/1/28
26
无机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024/1/28
16Βιβλιοθήκη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01
化学反应速率
表示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浓度、 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碰撞理论
解释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以及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
2024/1/28
02
活化能
决定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与反应 物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强度有关
过渡态理论
描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分子 结构变化,解释反应机理
分子结构
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特定的空间构型 。
分子的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熔 沸点、溶解度、化学反应活性等。
2024/1/28
13
金属键及金属晶体
2024/1/28
金属键的形成
2024版哈尔滨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套
对于同分异构体,需要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命名,以区分不同的异构 体。
命名中常见错误及纠正策略
元素符号错误
在命名过程中,需要注意元素符 号的正确书写,避免出现错误的
元素符号。
命名顺序错误
在命名时,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 排列元素符号,避免出现顺序错 误的情况。
忽略化合物种类
在命名时,需要注意区分化合物 的种类(如酸、碱、盐等),避 免出现忽略化合物种类的情况。
命名原则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按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排列、注意区分 化合物的种类(如酸、碱、盐等)、遵循国际命名规范等。
常见无机化合物命名实例解析
氧化物命名
例如,CO命名为“一氧化 碳”,CO2命名为“二氧 化碳”,注意标明元素的 氧化态。
酸碱命名
例如,HCl命名为“氯化 氢”,H2SO4命名为“硫 酸”,注意体现化合物的 酸碱性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品管理、设备使用、 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危险化学品识别与防范措施
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识
学习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和标识,正确识别各类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储存与使用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要求,确保化学品的安全存放和使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与处理
学习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降低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晶体类型判断及性质差异分析
晶体类型及特点
介绍晶体的类型及其特点,如离 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等。
晶体类型判断方法
阐述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如X 射线衍射法、热分析法等。
晶体性质差异分析
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的性质差异, 如硬度、熔点、导电性等。同时,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 深学生对晶体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3.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4. 能够运用配位键理论解释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2. 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4. 配位键理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1. 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2. 配位键理论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配位键理论的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2)提出问题:什么是配位键?它有哪些类型?2. 讲解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1)介绍配位键的形成条件;(2)讲解σ键和π键在配位键形成中的作用;(3)分析配位键的类型,如单齿配位、双齿配位等。
3. 讲解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1)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讲解配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性等。
4. 案例分析(1)分析具体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引导学生运用配位键理论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配位键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查阅资料,了解配位键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配位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配位键的形成原理和类型;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无机化学全套精选教案
无机化学全套精选教案说明本教案旨在为无机化学教学提供一套全面且精选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知识。
教学目标* 理解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理解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熟悉无机化合物的常见反应和反应机制* 能够解决无机化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教学内容1. 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等内容* 介绍常见无机化合物的例子和应用2.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解释无机化合物命名的规则和原则* 提供一些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命名例子和练题* 介绍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3.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讲解各种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无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性和影响4. 无机化合物的常见反应和反应机制* 介绍无机化合物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解析无机反应的机制和过程* 分析实例以及常见的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5. 无机化学的实际应用* 探讨无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和研究领域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传授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实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无机化学实验,加深理解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无机化学问题4. 练:布置辅助练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行评估2. 作业和测试:通过作业和小测试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估4. 期末考试:以笔试的形式对学生综合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套经典的无机化学教材为教学参考2. PPT课件:编制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的精美课件,包括文字、图表和动画等3. 练题:提供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4. 实验设备和化学品: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化学品,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参考资料1. Atkins, P.W. and Shriver, D.F. (2006). Inorganic Chemis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Huheey, J.E., Keiter, E.A., and Keiter, R.L. (1997). Inorganic Chemistry: Principles of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Prentice Hall.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内容理解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无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著名无机化学家的主要贡献1.3 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熟悉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1.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学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书写规则理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了解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意义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和纵列划分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分布规律2.3 元素的主要性质与位置的关系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对元素性质预测的依据2.4 稀有气体元素了解稀有气体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掌握稀有气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3.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能级3.2 元素周期律的量子化学解释了解量子化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理解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3.3 元素的主要性质熟悉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概念分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4 元素的分组和族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分组和族的特征理解元素分组和族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第四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4.1 化学键的类型熟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4.2 离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离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离子晶体的熔点、溶解性和电导率等性质4.3 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熟悉原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原子晶体的熔点、硬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质4.4 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分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性质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5.2 离子平衡理论了解酸碱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和配位化学基本概念分析离子平衡反应的特点和条件5.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熟悉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滴定分析技术掌握常见酸碱滴定方法及其应用5.4 沉淀平衡与沉淀溶解了解沉淀平衡的原理和溶度积的概念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调控方法和应用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氧化数的概念和变化规律6.2 电子转移与电极电势熟悉电子转移的机制和过程理解电极电势的定义和应用6.3 电池和电解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质溶液的基本原理分析电池的电动势和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6.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环境和生物中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七章:配位化学7.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配位键的形成和特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7.2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熟悉配位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解配位场理论的基本原理7.3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性和催化性了解配位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7.4 配合滴定法熟悉配合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配合滴定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八章: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分析8.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8.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熟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8.3 光谱干扰与校正了解光谱干扰的原因和类型掌握光谱干扰的校正方法和技巧8.4 光谱分析在无机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熟悉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生物分析和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光谱分析在无机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第九章:有机金属化学9.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规则9.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催化性9.3 有机金属化学的应用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了解有机金属化学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9.4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策略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技术第十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措施10.2 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测定熟悉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浓度测定技术和误差分析10.3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了解常见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熟悉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的1.4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学。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安全知识2. 实验仪器使用3.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二、实验项目1.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2. 酸碱滴定实验3. 配位滴定实验实验步骤及要点:一、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溶解后定容。
(2)配制待测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还原剂或氧化剂,溶解后定容。
(3)滴定实验: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二、酸碱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酸或碱,溶解后定容。
(2)配制待测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酸或碱,溶解后定容。
(3)滴定实验: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配位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配位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离子,溶解后定容。
2024版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催化剂
许多配位化合物可用 作催化剂,加速化学
反应的进行。
分析化学
利用配位反应进行物 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生物医学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 计和生物医学领域有 广泛应用,如抗癌药
物、金属蛋白等。
材料科学
配位化合物可用于制 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发光材料、磁
性材料等。
2024/1/28
18
教案五:无机物性质及变化
2024/1/28
位平衡常数
01
表达配位平衡状态的物理量,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配位平衡移动
02
通过改变条件(如浓度、温度、pH等)使配位平衡发生移动的
过程。
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
03
包括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性质、溶液pH值、温度等。
17
配位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配平,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024/1/28
12
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
2024/1/28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形成电流。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在电解池中,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形成电流。
2024/1/28
20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卤素
包括氟、氯、溴等,具有 极强的氧化性,能与金属 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包括氧、硫等,能与金属 包括氮、磷等,能与氢反 反应生成氧化物或硫化物。 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
无机化学全面教学材料教案
无机化学全面教学材料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无机化学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系统研究无机化学的各个方面。
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理解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能够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4.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性质5. 酸碱理论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6.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7. 无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演示,向学生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观察和探究无机化学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无机化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无机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 作业和实验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 考试测试: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结论本教案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无机化学教学材料,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无机化学的各个方面。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式的确定,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无机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发言、教案大全、教学课件、教学心得、教学感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speeches, lesson plans, teaching courseware,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insigh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无机化学教案无机化学教案篇1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化学元素以及它们的化合物在任何形式下的性质和行为。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
无机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层和能级原子序数和原子量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排列原理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第三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键的极性和键长键能和键稳定性3.2 分子结构分子形状和键角分子轨道和杂化轨道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氧化数和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方向4.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电子转移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法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性质和制备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配制和保存5.2 离子平衡离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离子平衡的原理和方程离子平衡的计算和应用无机化学教案第六章:沉淀与溶解平衡6.1 沉淀的与溶解沉淀反应的条件和平衡溶度积和溶解度影响溶解度的因素6.2 沉淀的溶解平衡溶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溶解度积常数的表达式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第七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7.1 酸碱基本概念酸碱的定义和特征酸碱的强度和离子化程度酸碱的共存和反应7.2 酸碱平衡的计算酸碱平衡的离子方程式酸碱平衡的pH值和pKa值酸碱滴定法的方法和应用第八章:原子Spectroscopy 8.1 原子光谱的基本概念原子光谱的产生和类型原子光谱的谱线和谱系原子光谱的识别和分析8.2 原子光谱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谱的强度和宽度原子光谱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原子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9.1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配位键和配位数的确定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反应9.2 配位滴定的原理与方法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配位滴定的指示剂和终点判断配位滴定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第十章:过渡金属化合物10.1 过渡金属的基本性质过渡金属的电子结构和氧化态过渡金属的化学键和配位性过渡金属的反应和化合物类型10.2 过渡金属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硫酸盐和卤化物配合物和多金属化合物无机化学教案第十一章:半导体与纳米材料11.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半导体的定义和特性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分类半导体的应用领域11.2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状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和界面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前景第十二章:无机非金属材料12.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性玻璃、陶瓷和水泥的制备和性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12.2 玻璃的组成与性质玻璃的基本组成和制备方法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玻璃的应用和技术发展第十三章:organometallic化合物与金属有机化学13.1 organometallic化合物的基本概念organometallic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organometallic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organometallic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3.2 金属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金属有机化学的反应和应用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第十四章:生物无机化学14.1 生物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生物体内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生物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14.2 金属酶和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金属酶的结构和功能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调控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十五章:环境无机化学15.1 环境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环境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环境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15.2 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治理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和修复技术环境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与离子平衡、酸碱平衡与滴定、光谱学、配位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等。
无机化学精品教案(完全版)
第一讲绪论 (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概述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分类和地位;讲述“无机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无机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一、内容要点1.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化学的目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只局限在原子、分子和离子这一层次上的实物。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或离子因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分解和化合,同时常伴有物理变化(如光、热、电等)。
因此在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同时,必须注意研究相关的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以后,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即由这种物质变成了另外的物质,但不涉及新元素的生成,即不涉及原子核的改变。
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基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又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密切有关,所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必然构成化学研究的内容。
不仅如此,物质的化学变化还必然同外界条件有关(如有能量的交换)。
因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定同时要研究变化发生的外界条件。
因此,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殊矛盾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水合电子等的化合和分解。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或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内在联系和外界变化条件(能量关系)的科学。
(简而言之,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2.研究化学的目的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些可以直接为人们所利用,象煤、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有些需要加工才能变成直接有用的物质。
如铁矿石只有经过冶炼,才能成为用途极广的钢铁。
进一步说,即使能直接利用的资源,经过加工可变为用途更广、性能更好的材料。
如石油→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煤→煤气、合成氨等。
这些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有用物质的加工处理方法,就是化学方法。
因此,人们研究化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去指导化工生产,以便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或合成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产品,为人类造福。
如果人类生活中没有化学,其情况不堪设想。
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一、无机化学教案一1.教科书: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许锦善主编《无机化学》第三版,人民为生出版社,北京,2000年5月2.教学安排讲课:54 学时,实验:52 学时考试课:期中考试占15% ; 实验课占15% ; 期末考试占70%3.授课内容(1)普通化学原理部分:重点围绕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讲授四大平衡及其变化规律。
(2)结构理论部分:重点讲授原子和分子结构有关理论与应用。
(3)元素化学部分:选修自学。
4.教学参考书(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写. 无机化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994 (2)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武汉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 《无机化学》(上,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10,(3)朱裕贞,顾达,黑恩成编写. 现代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4)刘新泳,刘丽娟,柳翠英编著. 无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 2001(5)徐春祥,韩玉洁.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哈尔滨出版社2000(6)章琦主编无机化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1992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化学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史和重要分支学科及新的边缘学科。
3.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基本内容。
4.了解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讲授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化学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化学的发展史和近代无机化学发展的重要分支学科以及新的边缘学科。
重点讲授无机化学的研究基本内容及与药学学科的关系。
本章难点内容:有关无机化学的现代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元素化学;稀土元素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授课要点一.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1.无机化学的发展基础化学包括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大学无机化学教案课程名称:无机化学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长:16周授课方式:讲授+实验教学内容:第一章:无机化学基础1.无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相关规律3.化学键与分子构型4.配位化学5.晶体学与晶体结构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反应动力学1.反应类型与反应示例2.氧化还原反应3.酸碱反应4.配位化学反应5.反应动力学与催化剂6.电位和电化学反应第三章:无机化学实验室技术1.无机实验室中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措施2.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3.分离无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4.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测定与分析5.常用仪器与电化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相关规律,以及化学键和分子构型的原理。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3.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包括无机实验室中的基本操作、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分离无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测定与分析。
4.理解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基本要求,并掌握常见仪器和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授课相结合。
1.讲授部分:采用讲述、示例分析、图解等多种方式,通过重点知识点的系统阐述及相应题目练习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引入,概念的讲解和逐层递进的讲解。
2.实验部分:开展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教学手段:1.采用PPT课件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把控课堂时间,使教学有效率。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用音像等多种手段辅助课程讲解,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出勤率、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2.实验报告:根据不同实验设计,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
占总成绩的20%。
3.期中考试:测试学员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占总成绩的30%。
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第一篇:《无机化学》教案《无机化学》教案山东德州学院化学系王新芳一、教学课题:配合物的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二、教学目的: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及理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价键理论四、教学难点:运用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和空间构型五、教学用品:烧杯、滴管、硝酸银溶液(2M)、氯化钠溶液(2M)、盐酸溶液(2M)、氢氧化钠溶液(2M)、氨水(2M)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实验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做两个演示实验:1、取三支试管,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板书)AgNO3+NaCl=AgCl(白色沉淀)+NaNO32、在上述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前两支试管无现象,第三只试管中白色沉淀消失。
(板书)AgCl(白色沉淀)+2 NH3·H2O=[Ag(NH3)2]+(无色)+Cl-+2 H2O AgCl既不溶于强酸,也不溶于强碱,却易溶于氨水,这是因为Ag+和NH3可以形成可溶性的[Ag(NH3)2]+配离子,它比AgCl 更稳定,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为什么会与一个中性的分子结合?怎样的结合使得它的稳定性如此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新课教学(PPt演示)1、L.Pauling等人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首先用杂化轨道理论来处理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配合物的磁性等问题,建立了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在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的领域内占统治地位达二十多年之久。
2、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离子或原子有空的价层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配合物的中心体M与配体L之间的结合,一般是靠配体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对与M共用,形成配键M ←∶L,这种键的本质是共价性质的,称为σ配键。
举例讲解:在[Ag(NH3)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Ag+的价电子构型为4d(10)5S(0)5p(0),它有空+的5S(0)、5p(0)轨道,配体NH3分子中的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掌握化学键、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本知识。
- 熟悉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水溶液化学等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结构基础-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晶体结构-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化学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3. 水溶液化学原理-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溶液的酸碱性和缓冲溶液- 溶解度、沉淀溶解平衡4. 元素化学- IA族至VIIA族元素- ⅠB、ⅡB族元素- 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 非金属元素和氢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讲解新课:- 物质结构基础:讲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晶体结构等知识。
-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知识。
- 水溶液化学原理:讲解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溶液的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溶解度、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
- 元素化学:讲解IA族至VIIA族元素、ⅠB、ⅡB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氢等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教案一:无机化学基本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能够:1. 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溶解度等;3. 了解无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无机元素)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b. 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鉴定及其性质等。
2. 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a. 颜色:无机化合物的颜色是由其中的离子或配位体的色素发生变化引起的;b. 溶解度: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与其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关;c. 酸碱性:无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可以通过其离解度和反应性来判断;d. 稳定性:无机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3. 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a. 无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如光电材料、催化剂等;b. 无机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剂、吸附剂c. 无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如药物合成、化学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
2. 讲解(25分钟):依次介绍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以及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3. 案例分析(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释一些真实的应用案例,加深对无机化学应用的理解。
4. 活动设计(10分钟):设计一道无机化学实验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进行结果展示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2. 实验室设备和药品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和问题解决能2. 实验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评估。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无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教案完整版
谢谢聆听
了解无机化学在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 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为后续学习和职业 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与参考资料
01
教材
《无机化学》(第X版),XXX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02
参考资料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解析》等。
03
网络资源
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平台的相关课程资 源。
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演示
氧化物制备
通过加热金属与氧气反应制备氧化物,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 铁。
利用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制备其他氧化物,如铝热反应制备铁氧 化物。
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演示
01
酸制备
02
通过非金属元素与氢气反应制备气态氢化物,再与水反应制备
酸,如硫化氢与水反应生成氢硫酸。
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理解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理解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判断方法。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理解分 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等概念。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反应的计算方 法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酸,如盐酸与碳
03
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
常见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演示
盐制备
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备盐,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锌和氢气。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制备盐,如氧化铜与稀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3)熟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元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3.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周期表结构和特点等;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元素的性质,加深对元素化学的理解;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元素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元素化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元素的定义、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3)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3. 讲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1)金属元素:以铁、铜、铝为例,讲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非金属元素:以氧、氮、碳为例,讲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3)稀有气体元素:以氦、氖、氩为例,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4. 实验教学:(1)铁、铜、铝的物理性质实验;(2)氧、氮、碳的化学性质实验;(3)氦、氖、氩的物理性质实验。
5. 案例分析:(1)铁在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2)氧在呼吸、燃烧等过程中的作用;(3)氮在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6. 总结与复习:(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4.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教案说明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考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五、目录绪论 (4)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第2章分子结构 (9)第3 章晶体结构 (13)第4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3)第5 章化学平衡 (30)第6 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32)第7 章水溶液 (36)第8 章酸碱平衡 (41)第9 章沉淀平衡 (51)第10 章电化学基础 (56)第11 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第12 章氢和稀有气体 (73)第13 章卤素 (74)第14 章氧族元素 (80)第15 章氮磷砷 (87)第16 章碳硅硼 (97)第17 章非金属元素小结..............................第18 章金属通论 (104)第19章S区金属.................................第20章P区金属.................................第21 章ds 区金属...............................第22章d 区金属(一)............................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103105 109 114 121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发展和前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对化学物质的(1)分类(2)合成(3)反应(4)分离(5)表征(6)设计(7)性质(8)结构(9)应用。
二、化学发展简史1、古代化学(17世纪中期)-实用和自然哲学时期(公元前后)、炼金术和炼丹时期(公元前后- 公元1500年)、医化学时期(公元1500 年-1700 年)、燃素学说时期(公元1700-1774 年)。
2、近代化学(17世纪后期)-提出了质量不灭定律、氧化理论、定比定律、倍比定律、当量定律、原子学说、分子学说、元素周期律等一系列理论。
3、现代化学(19 世纪后期)三、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第1 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学时8[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氢原子光谱,玻尔原子模型;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理解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掌握电子层、电子亚层、能级、能级组、电子云、原子轨道等概念,理解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掌握近似能级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电子构型;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概念,了解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多核素元素:指该元素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难点: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教学内容]1-1原子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道尔顿原子论。
1-2相对原子质量1. 元素:具有一定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2.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元素J单核素元素核素f稳定核素'多核素元素I放射性核素核素符号、质量数,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同位素丰度:某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分数组成(原子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3. 原子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的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简称原子质量。
1u = C原子质量的1/12。
核素的质量与C的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称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法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指一种元素的1摩尔质量对核素12C的1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
厂单核索九索:指该元索核索的柑对原子质屋相对分子质量和式量。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略)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1.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之间跃迁所发射或吸收的光谱。
是最简单的原子光谱。
到1885 年已经观察到氢原子的14条谱线,其中较强的4条谱线H、H、H、H 在可见光区,J.J. 巴耳末将它们的波长用经验公式表示。
1890年J.R. 里德堡把巴耳末写的公式改写成用波长的倒数表示,仍称巴耳末公式:v = R (1/n 1-1/n 22) n 2>n 或(波数)=1/ 入=R(1/n 「-1/n 22)R或F H称为里德堡常数,R= 3.289 x 1015s-1, F=1.097 x 105cmr。
以后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以用类似的公式表示。
各谱线系分别为莱曼系(1906)m = 1 n 2= 2 , 3, 4,…巴耳末系(1885)m = 2 n 2= 3 , 4, 5,…帕邢系(1908)n1 = 3 n 2 = 4 , 5, 6,…布拉开系(1922)n 1 = 4 n 2= 5 ,6,7 ,2. 玻尔理论(1) 电子不是在任意轨道上绕核运动,而是在一些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稳定轨道) 上运动。
量子化条件:P ( 轨道角动量)=mvr= nh/2 n(2) 定态假设-基态和激发态(3) 跃迁规则: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这时会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即释放出光能。
h v =巳七1利用玻尔理论计算原子轨道半径、轨道能量和里德堡常数。
1-5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I. 波粒二象性(1)光的二象性P=mc=mc/c=E/c= h v /c=h/ 入多核素元素:指该元素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⑵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入=h/p=h/mv (德布罗意关系式)2.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G-A p>h/2冗或厶G>i/2 n m-A v4.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1)薜定谔方程(只简单介绍公式)(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3)几率密度和电子云(4)几率密度分布的几种表示法一电子云图,等几率密度面,界面图,径向几率密度图。
(5)波函数、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径向分布图。
5. 四个量子数(1)主量子数n表示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决定电子层数。
(2)角量子数I : 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状态的分层,与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的能量有关。
从能量角度上看,这些分层常称为能级。
Ens v Enp<Endv Enf(3)磁量子数m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4)自旋量子数m:每一个电子层中,由于原子轨道形状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层;又由于原子轨道在空间伸展方向不同,每一个分层中可有几个不同的原子轨道;每一个原子轨道中又可有两个电子处于自旋方向不同的运动状态。
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近似能级图(鲍林能级图和科顿能级图)2.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由于其它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使有效核电荷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利用斯莱脱规则计算屏蔽常数和电子能量。
外层电子钻到内层空间而靠近原子核的现象,称为钻穿作用。
钻穿作用越大的电子的能量越低。
因电子的钻穿作用不同而使它的能量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钻穿效应。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规律(1) 构造原理一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2)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1-7 元素周期系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元素周期律。
2. 元素周期表长周期与短周期、主族与副族,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元素的区分。
1-8 元素周期性一元素性质及其变化的周期性1. 原子半径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做原子的共价半径。
Y(1) 原子半径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互相接触的原子核间距的一半。
两原子之间靠范德华力接近时原子间距的一半。
(2 )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在短周期中和长周期中的变化、镧系收缩、在同2. 电离能一使某元素一个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一价的气态离子能量,叫做这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3. 电子亲合能一某元素一个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离子时所叫该元素的电子亲合能。
4. 电负性一把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叫做元素的电负性。
「鲍林电负性电负性"密立根电负性X =1/2 (I+E)阿莱-罗周电负性X =0.359Z * /r 2+0.7445. 氧化态一氧化数是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带形式电荷的数值。
距的一半叫范德华半径-族中的变化。
时所需要的放出的能量第2 章分子结构学时8[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物质性质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定性了解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掌握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特征,搞清价键力、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重点: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杂化轨道理论,共轭大n 键。
[教学内容]2-1 路易斯结构式2-2价键理论(一)-电子配对法(VB法)1. 成键的原理①电子配对原理:两原子如各有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它们可以互相配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单键,这对电子为两个原子所共有。
如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的电子,则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可两两配对形成共价双键或三键。
②能量最低原理:电子配对以后会放出能量,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③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键合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一定要发生重叠,从而使键合原子中间形成电子云较密集的区域。
2. 共价键的特点一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类型一C键、n键、配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