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

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

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

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

时会获得照顾与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

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

场生产、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

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

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

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

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然而,在

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这一切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

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

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

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

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和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

屏障一一被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

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决不可没

有家园。

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

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

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我们要

继续坚持,又有哪些我们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之所

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

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

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

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决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

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

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所注定的。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

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更大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园给了我们安全感,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受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

B. 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

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了家园。

C. 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家园,

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

D. 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

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的病症,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

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

B. 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人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去家园

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普遍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

C.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

园正被一些系统世界一步步侵吞蚕食。

D. 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园。面

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反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

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B.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

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要重建家园。

C. 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

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D.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

答案:1.C “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错误,原文是“如果曾经……离家逐梦”是假设,不能说“我们都曾……”

2、B “也不会得到缓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末尾说“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3、D 扩大范围。“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和西方人欣赏自然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人的“神”的观念很淡薄,“自然”的观念中虽偶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但不甚浓厚。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把自己放在自然里面,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所以引以为快。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诸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西方人因为一千余年的耶稣教的浸润,“自然”和“神”两种观念相混合。他们欣赏自然,带有几分泛神主义的色彩,人和自然仿佛是对立的,自然带着一种神秘性横在人的眼前,人捧着宗教的虔诚向它顶礼。神是无处不在的,整个自然都是神的表现,所以它不会有什么丑恶。

在卢梭看来,自然本来尽善尽美,有人于是有社,有文化;有了社会和文化,丑恶就跟着来了。诗人华兹华斯也是这样想的,他在一首诗里劝告书呆子们“站到光明里来,让自然做你的师保”,“自然所赋予的智慧是甜蜜的,好事的理智把事物意义弄得面目全非,我们用解剖去残杀”。这种泛神主义的自然观决定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态度。

自然既然是尽善尽美的,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自然。“模仿自然”本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很古老的理想,古希腊人对艺术的定义就含有“模仿”,柏拉图反对艺术,就因为它只模仿感官世界。这种艺术观在历代都有攻击者和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