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话说《清明上河图》
话说《清明上河图》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话说《清明上河图》微课教学设计作者单位:霸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作者姓名:杨娜娜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话说《清明上河图》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配文解说,了解宋元时期风俗画的盛况,以及北宋时期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
2、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
3、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文字解说,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达到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目标。
教学准备1、《清明上河图》画卷。
2、对《清明上河图》各个部分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匹配的文字。
教学过程教师: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的风俗画有突出的成就,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作品。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话说《清明上河图》,一起去感受当年汴京的繁华与喧闹。
第一部分:市郊村野投影:10旁白: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农舍。
河边小道,一只付重驴队缓缓走来。
清风徐徐,树草染绿,时转物换,一行挑担、骑马、抬轿、乘轿的人匆匆赶路,直奔汴河畔。
第二部分:汴河船运投影:旁白:汴河水道上,一座宽大的木桥飞架两岸,宛如彩虹,人们称之为“虹桥”。
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桥下,逆水而上的大船横在河中间,船夫们奋力拨正过桥方向;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放倒桅杆;有的站在两侧船舷,用力撑篙;有的伸出长篙,撑住桥身指挥货船过桥。
桥头遍布饮食摊、刀剪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在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
桥下沿河两侧,茶馆酒楼林立。
第三部分:都市街景投影:旁白:一支骆驼队慢悠悠地走过城门洞。
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屋宇重叠,官府、民居,杂处其间。
高级酒楼叫“正店”,小饮食店叫“脚店”。
小商小贩,沿街叫卖。
街上行人车马,摩肩接踵。
清明上河图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所画的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其绘画技巧独特、题材新颖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学习,了解北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领略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及内容。
2.能够分析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建筑、生活场景等细节。
3.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4.了解北宋社会的生活特点。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图片、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古代绘画介绍(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绘画的发展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对绘画艺术产生兴趣。
2.展示:《清明上河图》(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全貌,学生可以自由观看。
3.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及内容,着重介绍其中的人物形象、建筑、生活场景等细节。
4.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清明上河图》中有关生活场景的细节,如:人物的衣着、交通工具、建筑的风格等,发现其中的趣味和亮点。
5.学生发言(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讨论,扩展学生的思维。
6.欣赏与分析(15分钟)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各个细节,并对其中的一幕或一部分进行分析和解读。
7.思辨与展示(20分钟)学生们用素描纸和铅笔,对《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部分进行绘制,并解释图中的元素意义。
8.总结提问(5分钟)教师对学生提问,总结《清明上河图》的学习内容,以及对北宋社会的认识。
四、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清明上河图》的讲解或艺术表演。
2.学生可以根据《清明上河图》的题材和风格,进行创作,体现自己对古代都市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对北宋社会生活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
(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宋代绘画》,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中国古画的能力,特别是对宋代绘画风格的认识。
3.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宋代绘画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高清《清明上河图》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发他们对这幅古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分析画作的构图、笔法和色彩运用,解读画中的丰富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探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4.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描绘、建筑表现和风俗习惯,讲解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临摹《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局部,感受古人的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地点:东京汴京艺术特点:细致描绘、繁而不乱、人物生动、建筑雄伟历史价值:反映宋代都市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画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构图、笔法、色彩分析人物、建筑、风俗描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鉴赏和分析古画方面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实地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上河图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画面所表现的繁荣与热闹。
2、欣赏画面上的人、物及人们的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的美。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1、挂图16号。
2、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北宋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朝代,它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在位置。
3、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清明的时候会和家里人做什么?你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清明节期间做些什么吗?我这里有一幅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画,名字叫《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这幅画很长,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部分画面。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张择端的相关事迹)二、欣赏整体画面。
教师出示挂图,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看来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热闹,繁荣)三、欣赏画面中的人和物。
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画面中桥上、桥下及桥边各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那时候人们使用哪些交通工具?那时候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这样的房子吗?在哪里见过?和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集体交流,进一步欣赏。
各种人:桥上的行人、卖东西的人、看热闹的人、桥下的人、船上的人、桥边店里的人。
各种交通工具:毛驴、马、独轮车、轿子、船等。
各种建筑:桥、茶馆、饭店等。
四、总结。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千年前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桥头繁荣热闹的景象。
这幅画总长528.7厘米,一共画了1643个人,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明上河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明上河图》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明上河图》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明上河图》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倾听介绍、观察、分析《清明上河图》,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培养观察、搜索、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表述、分析思考、设问回答来深入学习《清明上河图》,体会传递历史信息有多种方式,知道艺术作品也是获取历史信息,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
培养合作学习和分析探究能力。
3、通过对《清明上河图》流传的了解,通过对已获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概括、表述,提高学史的能力,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
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和探究学史的兴趣。
[活动准备]1、学生阅读有关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课文内容2、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与《清明上河图》及宋代社会发展相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信息。
3、准备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投影(或复制图)[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设计]导入活动课:播放音乐古典《高山流水》和学生交流,师:大家听过这首美妙的乐曲吗?告诉你们,这是超级流行的古典音乐(几千年历史)《高山流水》。
好了,让我们欣赏着这美妙的音乐,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图》这幅全景式画卷的艺术殿堂!过渡语:请大家准备好笔记本随时记录,你听到看到的信息:第一环节:欣赏与倾听你会有收获。
听: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一位同学朗读)看:《清明上河图》摹本(黑板展示及课本节选的九幅图)记:记下观察到、听到的有价值的信息。
准备下一环节的知识问答题的答案。
[教法学法]:以上三个活动同时进行。
学生:看画、听音乐、作记录。
教师设问:在看听中记录下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下一环节,知识问答。
第二环节:表现与展示看看你的观察与学习能力。
活动规则:按班级的四个自然大组分为四方阵。
每大组必答题1题,各10分,共4题。
全班抢答题6题,各10分,抢答前先举手。
工作人员:班长为主持人,负责出题历史课代表为记分人,在黑板上分组计分。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第一篇:《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方育龙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问题是:这幅图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三赏读,展开想象。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朗读“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一尾段导入,了解意义。
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学生读书,思考。
二小组合作,专题探究。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整幅的《清明上河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面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老师提供资料,供学生查找。
三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班上汇报交流,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予以纠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 话说清明上河图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活动课二话说《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活动课对《清明上河图》场景的探究,了解北宋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及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知道《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卷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东京繁盛热闹的城乡、车水马龙的街市、百舸争流的水上运输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通过学习识图训练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语言写作和表述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复活时事导入新课,授课中以师生互动为主,利用图文联想、画面辨析、分类比较、综合归纳贯穿活动全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北宋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
东京是当时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明确《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时围绕《清明上河图》为核心探究展开,一幅长卷折射了宋朝都市的繁荣,真实地再现了东京市区千姿百态的场景。
挖掘图画的历史信息是本课的重点,分析其内涵外延则是难点。
通过将画面包含的信息与已经知道的相关知识有机对接,然后横向分析、纵向比较、综合归纳用画配文的讲述来突出重点。
将画配文的结论进一步延伸,扩大信息的内涵外延范围,(如东京的繁华与国家的富有、商业的兴旺、人口的众多、文化的先进、交通的便利等紧密相连的)多角度辨析来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时事导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复活、图文辨析、直观联想、讨论比较、综合归纳。
学法导航: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直观联想读图。
达到把握识图技巧,领悟图画信息,挖掘内涵外延,辨析触类旁通的效果。
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及《清明上河图》相关课件和历史资料。
学生:课本、个人搜集的相关历史信息和自备相关的光盘等。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上河图》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教师: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
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背景。
2.课程讲解(1)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画面。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①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②构图严谨,画面饱满;③细节丰富,人物生动;④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3)讲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如市井生活、宫廷建筑、交通工具等。
3.观察分析(1)组织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如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
(2)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等。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反思1.在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时,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参与;2.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绘画技巧,提高作品质量;五、课后作业2.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并附上创作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清明上河图》,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活动: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细节部分,如人物、建筑、市井生活等。
教学设计2: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一课使用的版本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活动课二。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宋代的历史以及社会生活特色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的地位和教育功能是:本课是一节活动课,它是以学生探究为中心,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活动课中,通过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本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学会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历史信息,并能主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⑴从学生的认知起点看,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初步具备收集与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特别是学习了两宋的历史后,学生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已有初步认识。
并且学生在小学的语文课上就已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学生比较熟悉。
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探究问题,表现自我,学习兴奋点集中在直观、趣味性强的历史知识上,学习情感外显。
⑶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看,学生已有的历史学习背景知识偏少、零碎,编辑出的历史画配文历史味不足。
⑷从学习难度看,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历史故事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3.设计思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自主学习探究、观察法、多媒体辅助展示、合作与表演等教学方法展开本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注重拓宽学生的历史学习面,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激活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注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引导,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调整自己的历史学习情况,它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教育理念。
《清明上河图》教案:了解中国传统市井文化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名画,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汴京(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这幅画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缩影。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非常丰厚,它是了解中国传统市井文化的绝佳教材。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清明上河图,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市井文化的魅力。
这幅画从画面上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荣与生活的多彩。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十分庞大,自左而右总长近五米,高近一米。
画中有1000余幅不同场景,描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市井生活、京城市容、交通运输、商品交易、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画面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城市的繁荣与热闹,市井人物的生活形态和市井文化的特征。
比如,画中的买卖场景生动刻画了商贩和顾客的交流,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和商品交流。
这幅画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人文化和市井文化的融合。
北宋时期是中国士人文化的鼎盛时期,士人文化也影响到了当时的市井文化。
清明上河图中,不仅有士人游玩的场景,还有许多民间故事、谚语和口号等反映了市井文化的风格。
这种文化融合与交流,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形成。
唐代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就描绘了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市井文化的特征也开始在文学中展现出来。
清明上河图则进一步将士人文化和市井文化融合到了艺术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清明上河图的描绘中,人物的服饰、建筑、器物、物品等,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进行了逼真的描绘。
这幅画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深深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把历史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
它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
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认知清明上河图,有着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教师可以将这幅画作为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
教师不仅要注重讲解画面细节、背景历史和艺术表现,还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生活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思考和思想启示。
清明上河图这一教材的使用,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画面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画面内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画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4. 艺术特点讲解: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用笔、色彩等艺术特点,举例分析画面中的经典细节。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简化的《清明上河图》。
6.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如市井生活、建筑风格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画面内容:汴河两岸繁华景象艺术特点:构图、用笔、色彩、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市井生活中人物服饰多样,展现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知识,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尤其是构图、用笔、色彩和细节描绘。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话说《清明上河图》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话说《清明上河图》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话说《清明上河图》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生的活动,以文学的想象、艺术的加工、活化的表演,来展现北宋的文化生活风情。
活动提示作为本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活动课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有关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
活动程序1.分工选题: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首先从教材中提取北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知识的相关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选定自主探究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网络、图书中搜寻有关北宋时期文化史的内容,为编辑制作课件、小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各组研究配文的形式,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3.制作《清明上河图》的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4.选定主持人,每组选定一位记分员,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过程(播放古筝曲,烘托气氛)第一部分:《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主持人: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杰出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小专家1:《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清明上河图》解读教案
《清明上河图》解读教案解读教案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一幅反映北宋时期城市市井生活的巨幅油画,被誉为我国古代城市风俗画的代表之作。
作为一幅长卷式画作,其创作内容丰富多彩,各种生动形象的细节和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2.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构图和画面内容;3.了解北宋时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特点;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2.难点:北宋时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教学板书等。
四、教学过程【Part 1】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画面内容,了解其基本构图和意义。
【Part 2】介绍1.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真宗时期,约在公元1085年左右完成。
它是我国古代城市风俗画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博物馆藏品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文物之一。
2.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构图和画面内容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丰富多彩,画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人物,可以分为三层:上层是虚构的建筑和山水背景,中层是滚滚的江水和桥梁,下层是市井人物和生活场景。
市井人物和生活场景是整个画面的重点和亮点,张择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丝绸之路、水车、摆渡船、悬棺、赛龙船等与市井生活相关的各种情景,反映了当时北宋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繁荣景象。
【Part 3】讲解1.北宋时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特点的深入解读北宋时期,中国的城市生活特别繁华,商业、手工业、农业等各种生产活动都非常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市井文化丰富。
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生活场景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生活中的某些特点,譬如:(1)商业和手工业兴盛:清明上河图中有一些商家和小摊贩,他们卖的商品有各种各样的,譬如糖画、麻花、棉絮、炙糕等,这些商品都反映了当时商业和手工业的非常发达。
清明上河图 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教案标题:《清明上河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清明上河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主体:3.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和细节,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建筑、动物等元素,并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画面中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进行解读和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编写一个与画面相关的小故事或诗歌。
5. 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
拓展:6. 邀请一位艺术家或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7.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博物馆,观赏其他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总结:8.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体会,鼓励学生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9.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评价学生小组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品,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3. 绘画和写作工具。
4. 讲座嘉宾或文化专家的联系方式。
5. 美术馆或博物馆的参观安排。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扩大他们的艺术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身边的艺术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赏析与解读。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被誉为“千年的都市纪实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古代都市生活的繁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深入挖掘古代都市生活的细节,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分析画中的构图、人物、建筑、景物等元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都市生活。
4. 例题讲解:选取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如市井、码头、街道等,详细讲解其构图、用笔、色彩等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画中的其他场景,并尝试用画笔描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详细描绘。
答案示例:(1)场景选择:市井(2)构图分析:采用平视构图,人物、建筑、景物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空间感。
(3)用笔分析:运用线描技法,线条流畅,描绘出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4)色彩分析:以墨色为主,适当运用淡彩,突显市井的繁华。
2. 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历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都市的繁华,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话说《清明上河图》活动目标
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生的活动,以文学的想象、艺术的加工、活化的表演,来展现北宋的文化生活风情。
活动提示
作为本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活动课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有关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
活动程序
1.分工选题: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首先从教材中提取北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知识的相关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选定自主探究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网络、图书中搜寻有关北宋时期文化史的内容,为编辑制作课件、小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各组研究配文的形式,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3.制作《清明上河图》的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4.选定主持人,每组选定一位记分员,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过程
(播放古筝曲,烘托气氛)
第一部分:《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
主持人:
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杰出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小专家1:《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
《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东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城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
构图疏迷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此画因此得名《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计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第二部分:看《清明上河图》,跟我游汴京
主持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中,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以前的唐代长安城比较著名,但受坊市制度的束缚,“市”以外的城区是相当冷清的。
东京城首次推倒了坊墙,坊市合一,沿街即可开店,最早形成了商业街,第一次明令允许开放夜市,最早出现了城市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瓦子勾栏,全城变成了一个敞开型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中国城市面貌从此有了空前的改观。
北宋以后的历代都城和一般城市,无不效仿东京。
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下面请导游带着大家去游览汴京。
小导游1:
现在我们来到了汴京郊外,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河道边,一支负重的驴队缓缓走来。
小导游2:
现在我们走进的是汴河码头的一间茶馆,在我们前面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
人烟稠密,粮船云集。
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
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因状若飞虹,故名虹桥。
看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
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
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小品表演—虹桥惊魂)
小导游3: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热闹的市区街道。
街道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大家可以在此地购物,选购一些汴京的特产带回家,购物结束后请大家到前面的“正店”集合我们将在那里用餐。
(小品表演—购物趣事)
(一学生扮演商人甲,一学生扮演商人乙,一学生扮演购物者。
)
商人甲:客官,到我这里来看看货物,我这里的货物齐全,应有尽有。
你看有从江浙来的丝绸、四川的蜀锦,你看看这颜色、这成色,都是上好的货,做袄、做裙子都很漂亮!
商人乙:客官您来看看我这里的瓷器。
您瞧,价格公道,品种也很齐全。
这定窑的白瓷
晶莹剔透、刻画青瓷造型优美,再看这是刚刚从景德镇运来的山好瓷器,您来一套!
商人甲:您要是买了这丝绸,还想再买点棉布,我这也有上好的。
您看,这是专门从海南岛运来的,这布多软、多结实,又便宜又暖和。
商人乙:客官您要是觉得这些瓷器您都看不上,我还有好的呀!您看这是什么?没见过吧,这是官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每件瓷器都是珍品、独一无二,这东西不多见,只有宫里才有。
您买一件带回家收藏。
购物者:我是刚从四川来到京城的游玩的,这件冰裂纹瓷器的质地不错,我买了,多少钱?
商人乙:十两银钱。
购物者:(掏出一张纸交给商人乙,拿东西欲走。
)
商人乙:(喊住他)“哎,客官您这是什么呀?”
购物者:“这是付给你的钱哪!”
商人乙:“这是钱?银子、铜钱我都见过,这种钱我还真没见过!”
购物者:“这是交子,在我们四川都可以用呀,银子、铜钱多重呀,带着出来游玩多不方便,这多方便呀!”
商人乙:“客官您还是拿回你们四川用吧,京城可不行,您还是付我铜钱吧!”
购物者:我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银,东西退还给你吧!
小导游4:欢迎大家到本店就餐,现在我给大家推荐本店擅长的特色菜品有:红焖羊肉、东坡肉、东坡鱼、豆油藕卷,本店擅长做面食有各种包子有细馅大包子、水晶包子、笋肉包子、虾鱼包子、江鱼包子、蟹肉包子、鹅鸭包子、七宝包子还有馒头、肉饼。
喜欢饮茶的这里有上好的春茶供您品尝。
小导游5:夜幕降临了,现在我将带着大家参观汴京的夜景,汴京到了夜晚,在黑夜里是灿烂的光明之城,一到夜里,宋人就自己的房间里、在家门口、庭院门口都点上了灯,因而到处都有灯光。
在夜晚赶路游玩的人们都拿着各种各样的灯笼。
因此在夜晚整个城市都在闪烁。
在夜晚城市里灯火通明,叫卖声到天明。
夜间饮食店铺生意兴隆,直到太阳从新升起街上一样挤满了人。
我们现在到了汴京最著名的“瓦子”,它有50多座戏场,其中最大一个戏场竟可以容纳1000多人,大家现在此集中观看戏曲演出。
看完戏集演出后听著名评书艺人给大家说段三国演义。
(评书: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汴京一日游到此结束了你还满意我们的服务吗?欢迎您下次再来。
教师总结:(对本次活动可作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