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一)A

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

1

1.中风,邪在于经,即见()

A.舌即难言,口吐涎

B.肌肤不仁

C.重不胜

D.不识人

E.骨节疼烦

2.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A.麻黄、白术 B.黄芪、白蜜 C.生姜、甘草 D.芍药、桂枝 E.附子、防风3.乌头汤证的病机是()

A.寒湿痹阻 B.风湿痹阻 C.湿热痹阻 D.风寒痹阻 E.风热痹阻

4.“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可见于()

A.血痹重证

B.虚劳干血

C.风湿历节

D.寒湿历节

E.风湿表里阳虚

5.中风,邪入于腑,可见()

A.肌肤不仁 B.即重不胜 C.舌即难言、口吐涎 D. 不识人 E. 昏倒

(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1 分,共10 分)

A.肌肤不仁

B.重不胜

C.不识人

D.舌即难言,口吐涎

E.但臂不遂

1.邪在于络的表现是()

2.邪在于经的表现是()

3.邪入于脏的表现是()

4.邪入于腑的表现是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C.麻黄加术汤

D.大乌头煎 E.乌头汤

5.风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6.寒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X型题(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正确答案,每题1 分,共10 分)

1.乌头汤的药物组成包括()

A.乌头

B.附子

C.麻黄

D.桂枝

E.白蜜

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脚肿如脱

2.肌肤不仁

3.重不胜

4.僻不遂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病历节,不可屈伸,主之。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金匮要略》中对中风病的分类?为什么出现这些临床表现?

2.结合《金匮要略》第五篇第10条原文回答如何辨证论治寒湿历节?

病案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李某,女,52岁。主诉:全身关节疼痛半年,近日加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经西医治疗症状反复。半年前双腕、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并有灼热感,晨起僵硬,近一周来症状加重,全身关节疼痛,两腿肿胀,头晕,气短,恶心呕吐,口干,舌红,苔薄白,脉弦稍数。

要求写出:1.病名 2.证型 3.病机 4.治法 5.方药

答案:

选择题

30分)

12345

C B A C D

123456

A B D C A E

(每题1分,共10 分)

1

ACE

1. 不可屈伸,疼痛

名词解释

1.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麻木不仁,似乎要和身体脱离一样。

2.肌肤不仁:肌肤顽麻,不知痛痒。

3.重不胜:指肢体重着,动作不灵活,其病情比不遂轻。

4.僻不遂:,同歪。指口眼歪斜,不能随意运动。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金匮要略》中对中风病的分类?为什么出现这些临床表现?

邪在于络营气不能运行肌肤(0.5分)肌肤不仁(感觉障碍)(1分)

邪在于经血气不能运行肢体(0.5分)即重不胜(运动障碍)(1分)

邪入于腑痰浊蒙蔽清窍(0.5分)即不识人(意识障碍)(1分)

邪入于脏心脾欲绝(0.5分)舌即难言,口吐涎(语言障碍)(1分)2.结合《金匮要略》第五篇第10条原文回答如何辨证论治寒湿历节?(无答案)

病案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诊断:历节病,(2分)风湿历节(2分)

病因病机:风寒湿痹阻关节,日久化热伤阴(2分)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2分)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1分)

桂枝、附子、甘草、白术、麻黄、防风、知母、芍药、生姜(1分)

(完整版)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2) 【原文】 寒伤经,极热伤络。(13) 【原文】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3) 【原文】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原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原文】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原文】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9)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7)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 【原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11)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原文】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13)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一)A 型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 分) 1 1.中风,邪在于经,即见() A.舌即难言,口吐涎 B.肌肤不仁 C.重不胜 D.不识人 E.骨节疼烦 2.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A.麻黄、白术 B.黄芪、白蜜 C.生姜、甘草 D.芍药、桂枝 E.附子、防风3.乌头汤证的病机是() A.寒湿痹阻 B.风湿痹阻 C.湿热痹阻 D.风寒痹阻 E.风热痹阻 4.“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可见于() A.血痹重证 B.虚劳干血 C.风湿历节 D.寒湿历节 E.风湿表里阳虚 5.中风,邪入于腑,可见() A.肌肤不仁 B.即重不胜 C.舌即难言、口吐涎 D. 不识人 E. 昏倒 (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1 分,共10 分) A.肌肤不仁 B.重不胜 C.不识人 D.舌即难言,口吐涎 E.但臂不遂 1.邪在于络的表现是() 2.邪在于经的表现是() 3.邪入于脏的表现是() 4.邪入于腑的表现是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C.麻黄加术汤 D.大乌头煎 E.乌头汤 5.风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6.寒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X型题(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正确答案,每题1 分,共10 分) 1.乌头汤的药物组成包括() A.乌头 B.附子 C.麻黄 D.桂枝 E.白蜜 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脚肿如脱 2.肌肤不仁 3.重不胜 4.僻不遂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病历节,不可屈伸,主之。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金匮要略》中对中风病的分类?为什么出现这些临床表现? 2.结合《金匮要略》第五篇第10条原文回答如何辨证论治寒湿历节? 病案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李某,女,52岁。主诉:全身关节疼痛半年,近日加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经西医治疗症状反复。半年前双腕、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并有灼热感,晨起僵硬,近一周来症状加重,全身关节疼痛,两腿肿胀,头晕,气短,恶心呕吐,口干,舌红,苔薄白,脉弦稍数。 要求写出:1.病名 2.证型 3.病机 4.治法 5.方药 答案: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内埠卫生院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村名: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40分) 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 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3.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4.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5.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 小时。() 6.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7.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8.脑型疟多见于儿童。() 9.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10.血片中查到疟原虫还不能确定患者就是疟疾病例。() 11.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12.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13.RDT 是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 14.中国到2015 年消除疟疾。() 15.得了疟疾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6.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17.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内期。() 18.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 19.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 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 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0.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二、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2.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6 小时B.12 小时C.24 小时D.48 小时 3.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蚊子叮咬B.吸入飞沫C.苍蝇污染食物D.性交 4.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的?() 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 5.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C.脑细胞内D.红细胞内 6.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 A.中华按蚊B.微小按蚊C.嗜人按蚊D.大劣按蚊 7.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疟疾的流行?()A.温度B.雨水C.战争D.饮食习惯 8.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A.发冷B.腹痛C.发热D.出汗 9.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是()A.12 小时B.24 小时C.48 小时D.72 小时 10.疟疾的诊断依据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家族史B.流行病学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 11.疟疾病人的隔离治疗有什么要求?() A.没有要求B.需注意防蚊措施 C.需带口罩,防治呼吸传播D.要穿戴隔离衣,防治接触传播 12.对疟疾病人早治疗的目的不包括:()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这一段头一句最重要了。疟疾我们知道了,有间日疟,有三日疟,两天一发的叫间日,三日一发的三日疟,这最普遍了。发作的时候它是往来寒热,所以说疟疾以少阳病的情况出现,也就是柴胡汤证,所以疟脉自弦,这句话一直管到后头,这句话很重要。 底下说疟疾有些寒热,各种的情况不同。如果多热,它就是偏数,脉既弦又快,数者为热也,弦数者的疟疾是多热的那种疟疾。弦迟者多寒,迟者为寒嘛,疟多寒的疟疾,它的脉偏迟。 弦小紧者下之差,弦小紧,小就是细脉,古人又管小脉叫细脉,咱们讲到后面就知道了,细脉就是血少,后头讲积聚这个病,凡是里头有积聚,脉都是小的,它阻碍血行嘛,就是症瘕积聚。紧是实,如果脉小而紧,这是里头有症结的情况,可以下之,这个指的那个疟母说的,疟母也是个症瘕积聚。 弦迟者可温之,如果疟疾弦迟,是多寒了,多寒可

以用温药。弦紧者可发汗,紧就是无汗,太阳伤寒的脉弦紧就是疟疾兼有表实的一种情况,这个可发汗,往后我给讲,现在根据本文体会到这儿,也可以针灸。浮大者可吐之,这个浮大的脉,有上越的征迹在里头,可吐之,这个吐也不像一般的吐法,瓜蒂散也不是的,我们讲完了回头再来研究这些个问题。弦数者风发也,这个风发指的太阳中风,风热汗出而不已,这种情况下的疟疾,可以饮食以消息之,吃一种甘寒的东西,来消息这个发热汗出。 讲伤寒论时讲过少阳病不可发汗和吐下,这一节又有发汗,又有吐下,什么道理呢?后头就可以看出来了,讲到后头之后回头再研究这个问题。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古人,现在人也是,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十五天嘛,一年二十四节,这指的是气候学。疟疾这个病程大概如此,古人是约略之词,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子,总是不越乎十五天,一般情况下十五日愈,最长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也是约略之词,这不是一定的。 这一段是说假设疟疾在月的第一日发,就是某一个月的一号开始发的疟,到这个月的十五日,按照一般的常规应该好,假设十五日不好,三候一节,那就得两节了,差不

伤寒杂病论卷第八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杂病论卷第八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8.1】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8.2】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劈)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当归二两牡丹皮三两桃仁二十枚(去皮尖)枳实二两 【8.3】心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连翘二两阿胶一两半半夏半升(洗)赤小豆三两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方 黄连三两阿胶二两半夏半升(洗)桃仁二十枚(去皮尖)茯苓三两 【8.4】肺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主之。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百合七枚(洗,去沫)贝母三两茯苓三两桔梗二两 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方葶苈三两(熬)栝蒌实大者一枚(捣)桔梗三两牡丹皮二两 【8.5】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后鞕,转失气者,此为实,大

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白术二两枳实二两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干姜一两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大黄三两厚朴三两枳实三两半夏一升甘草一两(炙) 【8.6】肾脏结,少腹鞕,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劈)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茯苓二两枳实二两芍药三两甘草一两(炙) 【8.7】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8.8】何谓结胸?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也。 【8.9】结胸病,头项强,如柔痉状者,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大黄半斤葶苈半斤(熬)芒硝半斤杏仁半斤(去皮尖,熬) 【8.10】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8.11】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8.12】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中风历节病篇练习题

金匮要略第二单元中风历节病篇 一、A1 1、乌头汤的主治病证是 A、脚气冲心 B、湿家身烦疼 C、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D、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 E、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2、下列各方中,论述了历节病寒湿偏胜证治的是 A、乌头汤 B、防己黄芪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3、《金匮要略》乌头汤中可用于解乌头毒性的药物是 A、甘草 B、白蜜 C、芍药 D、麻黄 E、黄芪 4、乌头汤证的治则是 A、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B、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C、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5、下列可用于治疗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的方剂为 A、乌头汤 B、防己黄芪汤 C、桂枝茯苓丸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6、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乌头汤 B、防己黄芪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7、《金匮要略》中治疗寒湿历节证的代表方剂是 A、乌头汤 B、防己黄芪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8、桂枝芍药知母汤的辨证特点为 A、身体消瘦 B、关节疼痛 C、关节肿大 D、关节变形 E、以上都是 9、《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湿历节证的代表方剂是 A、防己黄芪汤 B、甘草干姜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0、《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中芍药配伍甘草的意义是 A、养阴清热 B、辛温发散,祛风除湿 C、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D、散寒除湿,通经止痛 E、调和营卫,宣肺平喘 11、下列各方中,治则为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的是 A、防己黄芪汤 B、甘草干姜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E、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2、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治宜 A、乌头汤 B、桂枝芍药知母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3、下列不属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证候表现的是 A、身体尫羸 B、脚肿如脱 C、少腹拘急 D、头眩短气 E、温温欲吐 答案部分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金匮

金匮要略背诵 臓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背诵原文如下) 9. 师日: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11.问日:寸脉沉大而滑者,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臓即死,入俯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日:唇口青,身冷,为入臓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14.问日: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日: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夫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熟悉原文如下 1.经日: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余臓准此。 2.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臓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臓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傅,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心此详之,病由都尽。 经湿蝎病脉证第二(背诵原文如下) 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 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日柔痉。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沈迟,此为痉,栝娄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动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3.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沈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21.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一、概述 妇人杂病,是指胎产以外的经、带、前阴诸疾。 本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发病原因,讨论病证内容有:热入血室、月经病、带下病、前阴疾患、梅核气、脏躁、转胞等病。 本篇在治疗方法上灵活多样,既有内治法,也有外治法。 内治法中有汤、散、丸、酒等剂型。 外治法有洗剂、坐药及针刺等。 二、成因、证候与治则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8)“因虚、积冷、结气”为妇人杂病产生的三大主要原因。 因虚—指气血衰虚; 积冷—指寒冷瘀积; 结气—指气机郁结。 妇人杂病的治疗原则:补虚、温阳、行气、消瘀。 三、证治 (一)热入血室证治 1.经期中风,邪入血结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1) 病因病机:患太阳中风,邪热乘经期血虚侵入血室,出现热与血结。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活血。 方药:小柴胡汤。 2.经期伤寒,血分热盛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2) 病因病机:患太阳伤寒,邪热乘经期血室空虚侵入血室。 治法: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3.经期中风,肝脉瘀滞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3) 病因病机:太阳中风,表热已罢,邪热内陷血室与血相结。 治法:针刺期门,清泄瘀热。 4.阳明邪热,迫血下行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4)病因病机:为阳明里热过盛,深入血室,迫血下行。 治法:清泄邪热。针刺期门,以泻实热。 以上4条原文,皆论热入血室之证,其病情虽各不相同,但邪热内陷血室的病机则是一致的,故在治疗上不论针刺或用药,都必须以清透邪热为主。 临床还应辨其经行是否闭结,以区别治疗,血未结者兼以清热凉血,血已结者兼以清热行瘀。具体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主随证加减,也可用针刺期门穴。 (二)梅核气病证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5)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目的要求】 1.熟悉疟病的病机与治则。 2.掌握温疟、牝疟、疟母的证治。 【主要内容】 本篇专论疟病。根据疟病的脉象,提出汗、吐、下、清、温、针、灸、饮食调理等治疗方法;并按照疟病的脉证,寒热的多少分为瘅疟、温疟、牝疟,同时指出疟疾日久不愈,可以形成疟母。 本篇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对疟疾的论述有所发展,为后世论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文讲解】 │第1条││第2条││第3条││第4条││第5条││附方│ 第1条 【原文】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词解】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感受风邪而发热。 以饮食消息止之: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释义】 疟为邪搏少阳,脉多弦,但由于病人的体质和发病的原因不同,故疟病往往以兼脉出现。如热重者多见弦数,寒盛者多见弦迟。 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感邪兼夹的不同,其病情变化,则有偏表偏里,在上在下,属寒属热的不同。如弦小而紧,是病偏于里,多兼有食滞,可酌用下法。如脉浮而大,是病偏在上,可酌用吐法。至于迟紧两脉,虽均主寒,但有表里不同,如弦紧是病偏于表,多兼感风寒,可用发汗法,或结合针灸治疗;如弦迟则为里寒,可用温法。弦而兼数是里热炽盛之象,病属阳邪,故言“风发”,“饮食消息止之”是指以甘寒饮食调理治疗。 【中心思想】 本条从脉象论述疟病的病机和治则。 第2条

【原文】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苇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 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窝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词解】 不差:没有痊愈。 【释义】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谓疟病经过一定时日,如正气能胜邪气,自然会痊愈。这说明人与自然相通应,天气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着密切联系,治疗时应考虑这一因素。然而疟病迁延过久,反复发作,必致正气渐衰,疟邪则可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而成疟母。疟母不消,则疟病寒热就很难痊愈,故应“急治”,方用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症的方剂,具有调整机体,增进抗病能力,破瘀消痞,杀虫止疟等功能。方中鳖甲为主药能化症块,除寒热;佐以射干(即乌扇)、桃仁、丹皮、芍药、紫葳、硝、黄祛瘀通滞;协以鼠妇、虫、蜂窝、蜣螂,则消坚杀虫治疟其效更著;葶苈、石苇、瞿麦利水道;柴、桂、夏、朴、芩、姜理气机,调寒热;人参、阿胶,以补气血;灶中灰,主癥瘕坚积;清酒能行药势。合而成为治疗疟母的主方。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疟母的形成和治法。 【教学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天气十五日一更,人之气亦十五日一更,气更则邪当解也。否则三十日天人之气再更,而邪自不能留矣。设更不愈,其邪必假血依痰,结为癥瘕,僻处胁下,将成负固不服之势,故宜急治。鳖甲煎丸,行气逐血之药颇多,而不嫌其峻;一日三服,不嫌其急,所谓乘其未集而击之也。” 第3条 【原文】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

卷第七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卷第七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原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译文】 我以为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十分危急,要想在仓促间内寻求到辨证治疗的要领,是不容易做到的,故重新收集各种可与不可的诊治原则和方法,整理成可与不可诸篇。这与三阴、三阳篇中相比,更容易查找。同时,还有三阴、三阳篇中没有的内容,也补充在可与不可各篇中。 【评析】 本条说明重集可与不可与诸篇的动机和目的。 本条主要说明重新收集整理,编写可与不可与各篇的目的意义,旨在便于了解和掌握汗、吐、下等法的宜忌,从而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同时并补充了六经病篇没有涉及的部分内容,更有利于解决仓促寻按,要者难得的困难。 【原文】 脉濡①而弱②,弱反在关,濡反在巅③,微反在上④,涩反在下⑤。微则

阳气不足,涩则无血⑥,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注释】 ①濡(rú):脉搏浮而无力。 ②弱:脉搏沉而无力。 ③巅:这里是指关脉的部位,即高骨也,故名曰“巅”。 ④上:寸脉的部位。 ⑤下:尺脉的部位。 ⑥无血:阴虚血不足,不是谓没有血。 【译文】 关脉濡而弱,寸脉反见微,尺脉反见涩。微主阳气不足,涩主阴血亏虚。阳气虚弱而又阴亏,则易出现中风多汗、烦躁不安、形寒怕冷、四肢厥冷。阳虚发汗,就会引起亡阳,出现烦躁、不得安眠的变症。 【评析】 本条说明脉见濡弱微涩,不可发汗。 脉象濡弱,含有柔和之意,即《内经》“脉有胃气”,但必须寸、关、尺三部均濡弱而不弦硬,方为无病。今濡弱仅见于关部,不能上及于寸,下至于尺,是为胃气不足,所以说“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寸脉在上主阳,寸脉微为阳气不足;尺脉在下主阴,尺脉涩是阴血虚少。阳气不足则卫虚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县医院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40分) 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 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3.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4.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5.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 小时。() 6.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7.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8.脑型疟多见于儿童。() 9.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10.血片中查到疟原虫还不能确定患者就是疟疾病例。() 11.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12.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13.RDT 是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 14.中国到2015 年消除疟疾。() 15.得了疟疾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6.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17.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内期。() 18.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 19.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 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 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0.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二、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2.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6 小时B.12 小时C.24 小时D.48 小时 3.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蚊子叮咬B.吸入飞沫C.苍蝇污染食物D.性交 4.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的?() 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 5.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C.脑细胞内D.红细胞内 6.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 A.中华按蚊B.微小按蚊C.嗜人按蚊D.大劣按蚊 7.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疟疾的流行?()A.温度B.雨水C.战争D.饮食习惯 8.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A.发冷B.腹痛C.发热D.出汗 9.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是()A.12 小时B.24 小时C.48 小时D.72 小时 10.疟疾的诊断依据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家族史B.流行病学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 11.疟疾病人的隔离治疗有什么要求?() A.没有要求B.需注意防蚊措施 C.需带口罩,防治呼吸传播D.要穿戴隔离衣,防治接触传播

157金匮要略述义【六二易中医】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六二易学中医网 提供千本中医易学电子书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本网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医提供一个平台,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还有一个姊妹网站,蓄德网,提供道家和其他宗教的书籍,包含整部道藏,整理完毕有也有千本书以上,目前正在整理资料中,当您看到这本书时,可能他已经长大. 六二易学中医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4739935.html, 蓄德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4739935.html,

目录 题辞 卷上 卷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湿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卷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一、单项选择题 1.中风邪在于经的特点是() A.肌肤不仁B.即重不胜C.筋骨疼痛D.关节变形E.筋脉拘急 2.中风邪入腑的特征为() A.半身不遂B.但臂不遂C.即不识人D.口吐涎E.舌即难言 3.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机为() A .感受寒湿B.感受风湿C.感受风寒D.感受风热E.风湿化热 4.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应除外() A .肢节疼痛B.身形如和C.恶心欲吐D.头眩短气E.脚肿如脱 5.风湿历节病宜选用() A.麻黄加术汤B.麻杏苡甘汤C.桂枝附子汤D.乌头汤 E.桂枝芍药知母汤 6.历节病形成的内因为() A .肾精不足骨节不利B.脾肾两虚痰浊阻络C.肝肾阴虚脉筋失养D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E.脾肾阳虚失于温煦 7.乌头汤中用白蜜,主要目的是() A.润肠通便B.调和药性C.和里缓急D.解乌头之毒E.缓急止痛 8.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之热为() A.湿热内郁B.风湿化热伤阴C.阴虚火旺D.气分之热E.血分之热 二、多项选择题 1.历节病的致病因素有() A.肝肾不足B.气血不足C.胃有蕴热D.过食酸咸E.风邪外袭 2.《金匮·中风历节病》篇治疗中风病的方剂有() A.乌头汤B.风引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侯氏黑散E.黄芪桂枝五物汤 3.《金匮》中主治历节病的经方是() A.桂枝附子汤B.桂枝芍药知母汤C.大乌头煎D.乌头汤E.乌头桂枝汤

三、名词解释 1.历节病2.黄汗3.身体魁羸4.脚肿如脱 四、填空 1.邪在于络,________;邪在于经,________。邪入于腑,_ ______。邪入于脏________,口吐涎。 2.肢节疼痛,身体魁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之。 3.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________主之。 4.乌头汤的药物组成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金匮》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与机理有何论述? 2.简述历节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及证候特点。 3.简述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4.简述寒湿历节病的辨证施治。 六、论述题 1.试比较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的异同点。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精讲二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精讲二  历 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下面,我要讲的是历节病,历节病的概念,刚才已经谈到了,是指遍历关节,或者说递历关节,以关节的疼痛为主症,随着病热的发展,它可能出现关节的肿大变形,不可屈伸,全身症状其以身体羸瘦,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叫做历节病。这讲的就是,在张仲景当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类的疾病,他的认识水平。关于病因、病机的问题,是四条原文,从第4条开始,4条、5条、6条、7条,来论述历节病的病因、病机。首先,我们来看第4条原文:“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三类)第4条,他用脉象来论述,用沉弱的脉来提示正虚,是肝肾不足、肝肾先虚。所以,这个提示、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看类风湿的病人,特别是从青少年患病,和体质因素,先天的禀赋,后天失养有直接关系。所以,他这个脉象论述,“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说明病在里,为什么涉及到肝、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虚弱,他讲到“弱即主筋,沉即主肾”,就讲的是肝血的不足和肾精的不足,涉及到筋骨的脆弱,筋骨的不足,所以,肝肾气血不足,是历节病致病的内在因素,在2002年

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还都是本着这样的一个认识水平,一定得是内在的致病因素,为肝肾先虚。外因,他讲的是“汗出入水中”,因为汗出的本身,腠理开泄,容易招邪,就是寒湿之邪容易外浸,外侵之后,郁而化热,包括湿邪和热邪的搏结,伤及血脉,浸淫筋骨,还有我们说“湿流关节”“湿伤于下”的机理。所以,它的病位也是在,筋、骨、关节之间,那么,搏结在关节之间,它也影响关节周围的气血周流,所以它这是遍历关节的疼痛。后面要讲到“诸肢节疼痛”,“诸”,也是范围副词,来解释为什么叫遍历和递历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是从小关节开始,侵犯的是小关节,所以,肝肾先虚为病之本,寒湿侵袭是为标,是为外因,故内外合邪。这个条文里面,比较难解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历节黄汗出”的问题,这黄汗,在临床上少见,这儿提及黄汗了,十四篇讲水气病,还要提到黄汗,而且对黄汗有治疗,有方,这“黄汗”怎么解释,请大家看[词解],这里是指的历节病中的并发症状,是关节痛处溢出黄水,故曰“历节黄汗出”。此与黄汗病的汗出色黄,遍及全身有所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临床问过一些类风湿病的患者,它还是表现在骨关节本身疼痛剧烈,屈伸不利,“黄汗出”很少有人来表述的,我感觉他是从病机上认识,反正从现在的临床症状,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的书上,这是仲景的命名,他表示关节的局部疼痛,有黄汗溢出。咱们看出汗,有

金匮要略复习思考题

《金匮要略》复习思考题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1.《金匮》所论病证分类,阴病、阳病各指什么? 2.“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为何? 3.“卒厥者,唇口青,身冷”其病机与预后 4.“治未病”的含义 5.五邪中人的特点。 6.《金匮》论脉有几种意义? 7.“未至而至,至而不去,至而不至,至而太过”的含义。8.表里同病如何处理? 9.“五脏各有所得者愈”中“所得”指什么? 10.“当随其所得而攻之”中“攻”的意义,“所得”意义。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请叙述痉湿暍的基本概念(主症、病机)。 2.刚痉、柔痉的鉴别要点及代表方。 3.防己黄芪汤的主症、功效。 4.三附子汤证的病机各为何? 5.暍病禁用何法? 6.暍病汗出恶寒的机理。 7.痉病汗出、脉沉细的预后如何? 8.痉病本有津亏,为何用大承气汤? 9.何为湿痹?治疗大法为何? 10.请比较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的异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的概念 2.百合病汗、吐、下后各用什么方法治疗? 3.治百合病的代表方为何?功用是什么? 4.试述狐惑病的证治。(内、外治) 5.升麻鳖甲汤的功效。 6.阴毒和阳毒的共同症状有哪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1.试述《金匮》疟病的分类、证治。 2.试述疟病的常用治法。 3.何为疟母,如何治疗?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中风入经络、脏腑的表现。 2.中风和痹证有何不同? 3.历节病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4.使用乌头时的注意事项。 5.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的异同。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金匮》论治虚劳的特点。 2.血痹的概念(病因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金匮要略表解

金匮要略表解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痉病】 主证:颈项强急,卒口噤,背反张。脉弦而紧,直上下行。 脉象: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葛根汤 证治柔痉:发热恶寒,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栝蒌桂枝汤 里热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大承气汤 【湿病】 分类:外湿:发热、身重、骨节烦痛——微发汗 内湿: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利小便 头中寒湿: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内药鼻中则愈 表实证寒湿在表:无汗,身烦疼——麻黄加朮汤,发其汗 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麻杏薏甘汤 证治表虚证风湿表气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耆汤 风湿表阳虚风邪重: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湿邪重:大便坚,小便自利——白术附子汤 风湿表里阳气俱虚: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暍病】 成因:外感暑热之气而成 :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脉弦细芤迟 证治暑热盛: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 湿重:身热疼重,脉微弱——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一物瓜蒂汤主之。 治禁:①若发其汗,则恶寒甚。②加温针,则发热甚。③数下之,则淋甚。 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百合病】 百合病 病因病后虚弱─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和。 情绪影响─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现证也。 证状:①精神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感觉失调。【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②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主方:百合地黄汤——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 百合病,发汗后——百合知母汤(∵致燥) 治疗:救逆法:百合病,下之后——滑石代赭汤(∵怯中) 百合病,吐之后——百合鸡子汤(∵虚中) 变渴: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 变治法:渴不差者——括蒌牡蛎散 变发热——百合滑石散 【阴阳毒】 病因:感天地之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所谓时疫证也。 证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鳖甲汤 阴毒: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 预后: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年资料论时疟的证治

年资料论时疟的证治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论时疟的证治 陈少农 祖国医学对疟疾的认识最早,历代文献记载有“痎疟、温疟、瘅瘧,暑虐、风疟、湿虐、疫疟、瘴疟、寒疟、痰庐、食疟,间日疟,三阴疟、久疟、疟母、牡疟等二十余种之多,攷其名称如此繁复,是古人根据不同病因结合临床证状特点而各别其名。究其性质,只有寒温属性的不同,所反映的证状致有寒多热少、热多寒少之异。因此后人又有正疟、时疟之称,如温疟、瘅疟、暑疟、风疟、湿虐、疫瘧等的成因虽有风寒暑湿的不同,但是六气皆从火化,它们都有化燥伤阴的共同点,所以我们把属于这类的虐疾,合并讨论,名为时疟,俾能系统掌握而利于临床。 一定义时疟是一种伏气温病,在证状上具有定时发作的多热少寒或但热不寒的特点,在病理机转上呈现里热现象,在演变过程中显示伤阴化燥特征的一种热性疾病。 二病因本病病因古人看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方面: 1.审证求因:“先伤于风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其但热不寒者,阴气先伤,阳气独发。” 2.六淫方面:“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夫痎疟皆生于风”。“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 3.毒气方面:“山溪毒气为疟疾病因”。 4.体质方面:“形弱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凛质薄弱或劳倦过伤者,尤易感邪易疟”。 5.瘴气方面:“疟生于岭南一带山瘅之气”。 综观以上所说时疟之成,不外内外二因,一、内因于人体禀质薄弱,为邪所袭。二、外因于感受六淫之邪风、寒、暑、湿毒气、瘴气等,二因相合,本病始成。我们的意见,认为内因的阴气先伤,为邪所伏是决定本病的重要因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的夏伤于暑,汗出太过,腠理不密、为邪侵入之路径,内外相因,又遇新感激发为疟矣。 三证状 1.邪伏募原:(1)本证:寒热定时休作是疟疾的特有证状,但时疟初起往往并不如此,只出现一些外感现象,所谓前驱证如恶风或恶寒,自汗或无汗,头痛身疼,脉浮弦,苔薄白等一系列的表邪证状,因为本病是新感引动伏邪外发,此时内伏之邪尚未全部显露,若一旦表邪解除,伏邪外达,里热之象显现,则出现定时而作的热多寒少或但热 不寒烦渴引饮,苔黄欠润,脉象弦数,一般经过一二小时汗出热退病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