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合集下载

寰枢椎脱位PPT(转自互联网)

寰枢椎脱位PPT(转自互联网)
02 侧位片
观察寰枢椎侧位排列情况,可发现寰椎前弓后缘 与枢椎椎体前缘之间的距离变化。
03 屈伸动力位片
观察颈椎屈伸活动过程中寰枢椎的稳定性,可判 断是否存在脱位或不稳。
X线平片检查
01 开口位片
观察寰枢椎正位情况,可发现齿状突偏移及寰枢 椎间隙高度变化。
02 侧位片
观察寰枢椎侧位排列情况,可发现寰椎前弓后缘 与枢椎椎体前缘之间的距离变化。
神经根刺激
脑血管意外
寰枢椎脱位可能影响椎动脉的血流, 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应密切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 施。
脱位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 引发疼痛、麻木等症状。可通过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脊髓损伤
寰枢椎脱位可能导致脊髓受压或损伤, 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为预防此类 并发症,应在早期进行复位和固定, 避免进一步损伤。
血压波动
脱位可能导致椎动脉受压,影响脑部供血,进而引发血压波动。应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
严重脱位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力衰竭。应立即采取紧急 措施,如强心、利尿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康复期生活指导建议
保持正确姿势
教育患者维持良好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以减轻脊柱压力。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可缓解局部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有助于寰枢椎脱位的恢复。
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剂等药物,缓解疼痛、 肌肉紧张等症状。同时,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和整(韦)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和整(韦)

显效:患者症状较原来减轻, X线片齿状突偏移、前倾较前 好转;无效:患者症状、X线 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215例, 治疗时间10-40天,平均治疗17 天。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 痊愈139例,临床治愈51例,显 效23例,无效2例,痊愈和临床 治愈率88.4%。
3.3 典型病例 杨某,女性,42 岁,北京市人。无明显诱因头 晕伴头胀2年,加重7天。头晕 时可有视物旋转、模糊,头胀 于后枕部为主,头晕症状出现 常与体位改变有关,伴颈部僵 硬不适,无头痛、耳鸣,伴恶 心,无呕吐。曾到某医院诊为 “颈椎病、高血压”,行按摩、 牵引等治疗,疗效不佳。
近一周来头晕症状加重,伴行走 不稳。入院后检查: Bp180/110mmHg,颈椎曲度加 大,后枕部风池穴压痛(+), 颈椎运动:屈10°,后伸30°, 左旋35°,右旋35°,侧屈正常, 左侧桡动脉试验(+)。X线片 示齿状突前倾,寰椎示双边征, C2.3.4阶梯改变,颈曲加大(图 2-1,2-2)。

加 强 交 通 建 设管理 ,确保 工程建 设质量 。05:12:4105:12:4105:12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安 全 在 于 心 细,事 故出在 麻痹。 20.11.1220.11.1205:12:4105:12:41November 12, 2020

踏 实 肯 干 , 努力奋 斗。2020年 11月 12日 上午5时 12分20.11.1220.11.12

追 求 至 善 凭 技术开 拓市场 ,凭管 理增创 效益, 凭服务 树立形 象。2020年 11月 12日 星期四 上午5时 12分41秒 05:12:4120.11.12

寰枢椎旋转伴脱位的外科治疗

寰枢椎旋转伴脱位的外科治疗
例病例 均采用了后路经寰枢椎关节侧块螺钉 固定融合 术 , 此法 由 Ma g e r l
患者均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 醉下手 术。取俯卧位 , 颈部屈 曲头架 固
定, 常规 消毒铺 巾。术中行 x线 引导 , 调整 旋转脱位 的寰枢椎 至解剖复 位。 采用后正 中位置为手术切 口, 切口 起自 枕骨粗隆 , 止于 C 棘突。 分 离 暴露寰椎后 弓、 枢椎椎板及棘突 ; 分离暴露 c 、 , 颈椎关节 突。 在 x线引导 下选择枢椎下关节下边缘 的正 中点钉入 1 . 0 0 a r m克 氏针 ,进针方 向朝 向
1 . 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3 讨 论 寰枢椎旋转 伴脱位多多见 于儿童 , 在成年人 则多 由外 伤、 未经 处理 的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 。前者多可采用牵 引等手段 进行 矫正治疗 , 后者 则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 上颈椎毗邻生命中枢 , 手术治疗 的难度大 、 风 险
高, 术 中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高。 故在开展上 颈椎外科手术 的过程 中, 应 当持 审慎 态度 ,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外科 手术治疗原则 目 。本文 的 4 O
今 日健康

2 0 1 5 年4 月
Ap r i l
第1 4 卷第4 期
66 ・
J I N RI J I AN KANG
2 0 1 5 Vo 1 . 1 4 No . 4
寰枢椎旋转伴脱位 的外科治疗
吾 尔 开 希托 合 提
( 新疆 巴州人 民医院骨科
8 4 1 0 0 0 )
【 摘
要】 目 的: 分析 总结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的外科诊 治体会 。方法 : 选取 2 0 1 2 年1 月 1日至 2 0 1 4 年1 2 月3 1日期间在我 院骨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6期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2.06.075作者单位:432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骨Ⅱ科通信作者:涂应兵E-mail :tyb2008@sina.cn临床上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较少见,一般表现为突发颈痛、斜颈、活动受限,容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斜颈相混淆,往往容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

早期正确诊疗预后较好,延误诊治可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

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了11例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5~10岁,平均8岁。

病程10~30d 。

7例发病前一周有鼻咽部或颈枕部感染(颈淋巴结炎3例、鼻炎1例、咽炎2例、扁桃体炎1例),2例发病前有过睡姿不正病史,2例有轻度外伤史,但暴力不大。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颈痛,头颈倾斜,颈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向一侧倾斜并向对侧旋转(“公鸡报晓姿势”),颈轻度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明显受限,且伴有轻微被动活动时疼痛,这种颈部畸形不易自动或被动矫正。

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及CT 检查。

(1)颈椎侧位片:可见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离,即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 ,ADI )大于5mm 。

此外,椎前软组织影增宽揭示寰齿周围韧带损伤,对寰枢关节脱位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2)颈椎开口位片:枢椎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寰齿间隙差值大于3mm ,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大于1.0mm 。

诊断以X 线表现为主,CT 及三维重建可更加直观地显示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改变。

1.4治疗本组11例均采用枕颌带牵引4周,双肩垫枕使头后伸,头双侧置米袋防止旋转,同时选用抗生素抗炎治疗,复位成功后行颈托或头颈胸支架外固定。

2结果经过治疗,11例患儿头颈倾斜及颈部疼痛症状均消失,活动正常。

寰枢椎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寰枢椎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C1-C2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耕町C1-C2脱位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累及颅椎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

一旦C1-C2发生脱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累及脊髓与椎-基底动脉,威协生命或导致严重残废。

因此,在治疗上除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矫治脱位,重建稳定也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C1与C2处于颅、椎连接区域,解剖位置深、隐避,结构复杂。

脊髓、椎动脉、颈内动脉、咽喉、食管等重要结构与之关系紧密,所以被视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区域。

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在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外科治疗的概念上有了明显的进展。

一.C1-C2脱位常见的原因头、颈的创伤引起C2齿状突骨折,C1前后弓骨折,横韧带损伤,以及C1-C2侧块关节骨折等是C1-C2脱位的常见原因之一。

颅-椎连接区域骨与关节结构发育异常,包括某些先天性畸形也是C1-C2脱位常见的原因之一。

放射学检查中,常常可见有C2齿状突发育不良;齿状突缺如,发育不全,先天性不连,或齿状不骨(OS)。

其次先天性寰枕融合也较为常见。

这些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往往有多种结构异常,可能伴并颅底凹陷、扁平颅底,下颈椎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等。

先天性骨关节结构异常成为C1-C2脱位的潜在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发生脱位,或者轻微的外伤而导致脱位。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累及C1-C2关节。

因为关节滑膜、韧带、软骨与骨结构的病损,合C1-C2关节松驰,进而发生向前、向后甚至向颅腔内的脱位。

这一类脱位,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而在中国很少。

其次C1-C2关节的结核、肿瘤,甚至C1-C2侧块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都是C1-C2脱位的原因。

1999年北医三院住院病例的统计中表明,400余例C1-C2脱位中,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脱位占69%,创伤占27%,其它只占5%。

二.C1-C2脱位的外科治疗从矫正脱位,重建稳定的角度,C1-C2脱位可分为两类。

一是经过颅骨牵引获得复位,或者经手法可复位的病例,称为可复性脱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 1 ̄ 9 00 g 旦第2 鲞筮
丝塑 丝 墨


l 7・ 6
难 复性寰枢椎脱位 的外科 治疗
宋 跃 明
【 关键 词 】寰 枢 关 节 ; 脱位 ; 科 手 术 外
中图分类号 : 8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646 6 2 1)30 6 -5 R6 47 A 1 7 .6 X(0 00—1 70
1 前 路 手 术
压 , 必造 成 寰枢 关节 失 稳 。 由于枢 椎体 大 部分 势
被 切 除 , 失 了利 用椎 弓根 螺钉 固定 的 骨 基础 , 丧
稳定 性难 以重建 。4 经 口咽前路 减 压不 能 纠正鹅 () 颈 畸形 , 减压 术 后寰枢 关 节仍 有后 凸畸 形 , 利 于 不
后脊髓极度不稳带来的搬动或术 中翻身 改变体位
骨 的遮 盖 , 暴 露 与手 术 均 十分 困 难 , 术 风 险 故 手
质 时 易撕 破 硬 脊 膜 , 引起 脑 脊 液 漏 或脊 髓 损伤 。
( ) 陈 旧性 齿 突骨 折 或 先天 性 齿 突不 连 导 致 的 3对 寰椎 前 脱 位 ,需切 除 大 部 分 枢 椎 体 才 能彻 底 减
1 前路 减压 内 固定 手术 . 2 针 对经 口松 解减 压 后 寰枢 椎 的复位 及 固定 问
11经 口咽前路 减压 手术 .
经 口 咽 入 路 ( asrla poc , O t noa p rah T A)由 r
Kaae… nvl率先 于 1 1 年 报道 。该入 路为 枕 颈 区前 97
施行 内固定 及 植 骨 融合 。L e e 等 报 道 l 例 采 2
用该 手 术方 式的 长期 随访 结果 , 中 1 例 加用 了 其 0 后方 的 手术 融合 。术 后 2例 出现切 口问题 , 例伤 1 口术 后 感 染 。 无神 经 损伤 并 发 症 , 骨 不 融合 病 无 例 , 效 尚满 意 。 疗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第17卷第2期吼iMse如w∞f旷印iMmd却;wfcord,2007,yof.17,Ⅳo.211l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谭明生1,张光铂1,王文军2,谭远超3,邹海波1,移平1,蒋欣1,韦骇宇1,杨峰1(1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100029北京市;2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脊柱外科421001湖南省衡阳市3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外科264400山东省文登市)【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概念明确的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方法,为临床处理脱位提供指导方案。

方法: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168例不同病因所致C1—2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脱位的复位情况将其分为3型:(1)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该型又以复位后的稳定性不同分为T1和T2型;(2)手术复位型(叩erationreductiontvpe,0型);(3)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type,I型)。

简称T01分型。

T1型采用牵引或支具治疗8—10周;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固定融合(其中6例只行Cl一2临时固定,不行融合);0型采用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I型实施减压原位固定融合。

根据Sv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JOA脊髓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测量C1—2脊髓有效空间(spaceavailablefortIlecord,SAC)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168例中,T型137例(81%),其中T1型71例(43%),他型66例(38%);0型28例(17%);I型3例(2%)。

术前SAC为3~13mm,平均8mm,术后为11。

19mm,平均16mm。

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4.7%;临床有效率为88.7%。

T型病例中77例未融合固定者愈合后仍保留C1—2活动功能。

结论:寰枢椎脱位的TOI外科分型概念清楚,界定明确,可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寰枢椎脱位处理方式。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分型中图分类号:R683.2.R68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06X(2007)一02一0111—05ThepnotstudyofcHIlicaldassi丘吼tionforaUantoa】|【ialdisl啷60II,I.ANMingsheng,ZHANGGuangbo,WANGWe哪蛐,etaWClIineseJo盯nalofSpineandSpinalCord,2∞7,17(2):111—115【Abstr躯t】objective:Toexploreadefinitiveclinicalclassificationmethodofatlantoa]【ialdislocationandoffertIle瑚【peuticregimenwitllstronggllidancetotlleclinicpmctice。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杨进城【关键词】寰椎关节;脱位;诊断;分型中图分类号:R684.7,R68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66X(2015)02-118-06继续教育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颈脊髓压迫的病理改变。

寰枢椎解剖位置特殊,脱位常进行性加重,引起高位颈脊髓压迫,造成延髓-颈髓损害,进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寰枢椎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寰枢椎脱位的分型寰枢椎脱位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根据病因、脱位方式、脱位时间等进行分型。

1.1按病因分型[1]根据病因可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及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三大类,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齿状突骨折及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其他部位骨折等;先天性畸形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颅底凹陷症、寰椎横韧带发育不全等枕颈交界区先天性畸形引起;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由寰枢椎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原发或继发性寰枢椎肿瘤等疾病破坏寰枢椎正常结构所引起。

1.2按脱位方式分型[1-3]根据寰枢椎脱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旋转脱位、垂直脱位和侧方脱位等。

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

后脱位则相对少见,往往合并齿状突骨折。

旋转脱位根据脱位程度、脱位方向、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定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即Fielding 分型[4-6]):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 ,ADI )<3mm ;Ⅱ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mm <ADI <5mm ;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 >5mm ;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2009-11-2 中文)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2009-11-2 中文)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

自行设计
蝶形外观 厚度:2mm 钛铝钒合金
器械研制
第 I 代TARP
第III代可锁型TARP
第II代解剖型TARP
器械研制
寰枢椎复位器
手术方法



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全麻,仰卧位,维持头颅牵引



TARP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经口松解、减压、复位和固定
一次完成——即时复位作用,无需分期或一期前后路手术——
缩短手术时间和创伤,避免术中翻身损伤脊髓。

复位即达减压效果。一般无须切C1结节和齿突,而能达减压目 的。 TARP手术相对于其它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难复性寰枢 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和上颈椎翻修手术的最佳选择。
复位和固定
固定钢板于C1侧块
枢椎临时复位螺钉
复位器:撑开,旋拧推进
复位
对于旋转脱位者行“横向
撬拨”钢板复位
手术方法
复位和固定
C臂机透视指导复位过程
固定枢椎体(双皮质螺钉)
手术方法
植 骨
取自体髂骨块、
植 骨
粒移植于C1.2关 节间隙
手术方法
关闭切口
无创线缝合肌
层和粘膜层
病例 1
牵引后X线侧位
术前X线正位
病例 1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术中C臂机监测
病例 1
术后复查X线
术后X线位
C1.2椎弓根钉板固定
寰椎弓根钉道
病例 1
枢椎弓根钉道
病例 1
病例 2
牵引后,复位

对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适应证与外科治疗原则的思考

对寰枢椎脱位的手术适应证与外科治疗原则的思考
T n MS J n Y e 1 R vso ug r fi e u il a— a ,i g X, iP,ta. e i n s rey o rd cbe t a i r
疗 效 评 定 []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0 3 1 1 :841 J. 20 ,3() 3- .
术 成功 的关键 。
用 颈胸 围领 或 头颈胸 石膏 固定 8 1  ̄ 0周 。 手术 复位 ②
型 (prt nrd ci p , 型 ) 患 者 入 院后 经 影 o ea o u t nt e O i e o y :
像 学 ( 维 C ) 查 显 示 C一 z 节 突关 节无 破 坏 三 T检 C 关 或 无 骨性 融合 ,但 经严 格 牵 引 1 2周 不能 获得 满意  ̄
病 灶清 除或 肿瘤切 除后再 行后 路 固定 融合 ( 内固定 采 用 椎 弓根 钉 系 统 、 a el 术 及 A o x夹 ) 术 后 M gr 手 pf i 。
阮 总之 , 柱 内固定 失败 可 弓起 植骨 失败 , 之 , 脊 J 反 植
骨失败也 可 以导致 内固定 失败 , 互为 因果 , 寰枢 椎 使 脱位 进行 性加 重 , 生严 重延髓 压迫 。 择合 理 的 内 产 选 固定 器材 、正确 的手术 技 术 以及 植 骨方 法是 保证 手
Z uj S i a h , 0 2 1 ( ) 58 C ie e h i u i2 0 , 2 1 :- . hn s . Z Z
[ ] Tn M, agH, n e a Mop o tceau o fsrw 3 a W n WagY,t 1 rhmer v mi o ce . i l n
[ ] T nMS WagH, n e a. ce xtn vadpo o e 4 a , n Wa gY,t 1 Srw f ai i ili b n i o c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概 念 明确 的寰 枢 椎 脱 位 的 外 科 分 型 方法 , 临 床 处 理脱 位 提供 指 导 方 案 。方 法 : 结 三 摘 寻 为 总
家 医 院 收 治 的 1 8例 不 同 病 因 所 致 C 一 6 l 2脱 位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据 脱 位 的 复位 情 况 将 其 分 为 3型 : 1 牵 引 根 () 复 位 型 ( a t n rd c o y e T型 ) r i t c o e u t n tp , i ,该 型 又 以 复 位 后 的 稳 定 性 不 同 分 为 T 和 l 型 ; 2 手 术 复 位 型 ()
( p rt n rd cin tp , o ea o e u t e O型 ) ( ) 可 复位 型 ( rd cb y e I ) i o y ;3 不 i e u il t , 型 。简 称 T 1 型 。 l型采 用 牵 引 或 支 具 r e p O 分 T
治疗 8 l ~ O周 ;2型 采 用 牵 引 复 位 后 固定 融 合 ( 中 6例 只 行 C 一 r 其 l2临 时 固 定 , 行 融 合 )O 型 采 用 前 路 松 解 + 不 ;
据 分 型 选 择相 应 的寰 枢 椎 脱 位 处 理 方 式 。
【 键 词 】寰 枢 椎 ; 位 ; 型 关 脱 分
中图 分 类 号 : 6 3 , 6 47 R 8. R 8.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o 4 4 6 2 0 ) 0 一 l l O l 0 - 0 X( 0 7 一 2 O 1 — 5
维普资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0 7年第 l 7卷第 2期 C ieeJunlf印i n hn s ora o e n ad印ia 0d 20 D. , . n/c r ,0 7, 2 7,o2 1 v

进一步提高复杂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水平

进一步提高复杂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水平
往往 被 认为 是不 可复 性 ;4 合 并有 下颌关 节僵 直 () 的难 复 性寰枢 椎 脱位 , 者无 法张 口, 患 咽后壁 显露 困难 ; 5 寰 枢椎 后 部 解 剖结 构 畸 形 变 异 , 弓根 () 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Ⅱ 手 术 , 得 满 意 的复 位 和 减压 。5 对 于 陈 旧性 I 获 ()
的复 杂性 要 有 充分 的认 识 , 认 真分 析 其 复 杂 因 要 素 , 根 据 不 同 的复 杂 因素采 取 特 殊 的个 性 化 治 再
针 对 上述 复 杂 因素 要 予 以充 分 认 识 , 确 判 正
断, 要仔 细 了解 病史 、 症状 体 征 和 影像 学 变化 , 根
近2 0年来 , 寰枢 椎脱 位 的临床 治 疗 水平 不 断 提 高 。 目前根 据 临床分 型 , 以下 治疗 方 式可 供 有 选择: 可复 性 寰枢 椎脱 位 一 般 采取 后 路 寰枢 椎 椎 弓根 钉棒 内固定 ; 复 性 寰 枢椎 脱 位 采 用 I期 经 难
口前 路松 解 + 后路 复位 内 固定 术 或 前路 经 口寰枢 椎 复位 钢 板 ( a srl t no xa rd cinpa , t noa a a ta ile u t l e r l o t T P 内 固定 术 ; 可 复 性寰 枢 椎 脱位 常采 用 经 AR ) 不
复 杂 畸形 : 斜坡 扁平 、 前移 , 齿突 陷入 过深 , 整个 基
底 部 偏 高 , 规 经 口入 路 无 法 显 露该 部位 。这 些 常 复 杂 因素 不 同程度 地 影响 了寰枢 椎 常规 治疗 的实
施 和 临床 效果 。
口前路 减 压 或/ 后 路 枕 颈 内 固定 术 。 大 多数 寰 和 枢 椎脱 位 患者通 过 上述 手术 方法 能够 获得 有效 的 治疗 , 临床 上仍 有 少 部 分 较复 杂 的病 例不 适 于 但 使 用 上述 常规 方 法 ; 采 用这 些 方 法有 困难 而 被 或 迫 应用 一 些姑 息疗法 消极 处理 , 效较 差 ; 有 一 疗 还 些病例 医 生对 其 也束 手无 策 。对 此类 衰枢椎 脱位

寰枢椎脱位的分型及外科治疗的进展

寰枢椎脱位的分型及外科治疗的进展

寰枢椎脱位 的分型及外科治疗的进展
刘 自国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4 8 3 ) 50 0
中图分类号:R6 4Z 8.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 号:1 0 -4 4 ( 0 8 -1 20 0 47 8 2 0 )70 6 — 1 外固定)并植骨融合 。这一原则 已经历 了半个世纪,并没有太 多变化。然而,近二十多年来,内固定方法与技术有 了长足进 步,内固定方法种类繁多, 安全性与 内固定生物 力学合理性也
有 显 著进 步 。
寰枢椎 ( ~2 脱位并不是独立 的临床疾病, 而是某些 C1 ) 疾病或损伤的一种病理形态 。一旦发生 C1 ~2脱位 ,很容易 引起高位颈脊髓 损伤与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造成 四肢瘫痪 ,
甚至 危 及 生 命 。 多数 病 例 需 要 外 科 治疗 , 并把 解 除脊 髓 压 迫 ,

临床研究 ・
20 0 8年 7月第 l 卷第 1 7 4期 C i clora l iaJun n l
出现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占 2 。 2例
经济状况低下 、种族和 地理环境等也是 宫颈癌发病 的原因。
2 2 在 10例病例当中,以接触性 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癌 . 0 变 占 7% 1 ,结婚年龄早 、多育 、多个性伴侣者 ,易发生宫颈癌 , 对 多个性伴侣 H V阳性年轻患者, P 出现接触性 出血症状而发生 癌变者据统计要 占 4 % 9。
3 讨论
接触性 出血是 宫颈癌 的主要症状 ,有一部分患者伴不规则 阴
道流血 ,有 白带增 多等证状 ,病 变在早期 肉眼检查 宫颈无特
殊变化 ,为 了防止子 宫颈癌 的发生 ,我们应重视筛 查,筛查 的主 要方 法包 括细胞 学检 查 ( 最好采 用超 薄液 基细胞 学检 查) 、高危 H V检测 、阴道镜检 查下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 P 对阴道镜不满意者还 需进行 宫颈管诊 断刮 宫、宫颈锥切 、高 频 电刀切 除 ( E P L E )取材进 一步明确诊断 。因此普及防癌知 识 , 强对年轻妇女性知识 的宣传 , 防癌 工作有重大意义, 加 对 所 以为 了降低 宫颈癌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癌普查工作尤为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寰枢 关节旋转脱位 的诊 断和外科治疗
顾江军 陶 春 生
( 杭州 17医院 , 1 浙江
杭州 , 10 2青 岛 4 1医院
【 摘要 】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 , 由于发病隐蔽 , 易被误诊 , 迟治疗 , 延 导致复位 困难 、 甚至严重后果 。 本文从寰枢关节解 剖特 点 , 的病 因、 脱位 分类 、 诊断 、 治疗及预后等多方便进行分析 ; 为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寰枢关节 ; 旋转脱位 ; 断; 诊 治疗
寰枢关节是构成头颅旋转及 颈椎屈伸运动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在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寰枢关节旋转脱 其
位, 由于发病 比较 隐蔽 , 易被忽 略, 而造成误 诊 , 响治疗 , 影 导致寰枢关节复位更加困难。由于寰枢关节承担颈椎主要
使齿状突保持原位 , 以维持其后 面脊髓的有效空间 , 尤其是 在进行屈 曲活动时 。 翼状韧带包 括两部分 : 一是齿状 突至枕
骨髁间的部分 , 另一是齿 状突与寰椎侧块 间的部分 。D [1 e3
提出翼状韧带是限制 C 一 O 2复合体发生旋转 和侧屈的基本 结构 。
2 病 因
解, 甚至完全消失 , 尤其在, J 患者 中。 'L b 神经症状并不 常见 。 但在老年患者中 , 常出现枕部神经 痛 。其原 因可能是较大枕神经从 C — 1 2关节囊附近经过时
转过程中 , 能以齿状突为轴 心进行旋转活动 。此外 , 横韧带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 的典型患者一般为有轻度外伤 或上 呼吸道支气管感染后出现斜颈 的儿童或青年 人。典 型斜颈
的特点是患者的头偏 向寰枢发生前脱位关节侧 , 即患侧 , 而 面部 向健侧歪斜 , 在颈部活动时这种斜颈畸形更加明显。 如 果试图被动矫正这种 畸形患者会感到疼痛。但随着时 间的 推移 , 管寰枢关节旋转畸形持 续存在 , 尽 但斜 颈可 能得 到缓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寰枢椎脱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颈部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

在寰枢椎脱位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高位截瘫、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等方面。

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异常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头部和肩部是否出现不对称,以及是否出现高位截瘫等情况。

三、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X线片上,医生可以看到寰枢椎之间的距离是否正常,关节突关节是否错位,以及是否有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通常,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在X线片上会出现关节突关节错位、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四、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寰枢椎脱位的程度和细节。

在CT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寰枢椎之间的关节面和骨折情况,以及是否有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这对于判断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五、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寰枢椎脱位引起的脊髓损伤情况。

在MRI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脊髓的形态和信号强度,从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椎脱位需要根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发现有寰枢椎脱位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寰椎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

寰椎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

寰椎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讨论寰椎关节脱位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治疗目的是恢复寰枢椎的稳定性及生理功能,解除神经压迫,防止继发损伤。

【关键词】寰椎关节脱位治疗又称“寰枢关节旋转脱位与固定”,1968年Wortzman首先报道。

本病发生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以感染和创伤学说为多数学者们赞同。

一、解剖特点与损伤机制寰枢关节包括:①寰枢外侧关节,由左、右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②齿突前、后关节。

分别位于齿突前面与寰椎前弓的齿凹和齿突后面与寰椎横韧带之间,形成两个滑膜腔。

寰枢关节的周围韧带及覆膜有寰椎横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

头部旋转运动的50%发生于此关节,它不但运动灵活,且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枕骨、寰椎、枢椎及其他颈椎。

当头颅部突然屈曲时,头部的动能大部分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可造成横韧带断裂。

另外垂直暴力作用,使寰椎侧块和椎弓骨折段分离移位也可造成横韧带撕裂。

横韧带附着于寰椎两侧块前方,并与其前弓共同构成骨纤维结构,限制齿突过度活动,保持寰枢椎稳定,当横韧带损伤或断裂时即可出现寰枢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

这是一种严重损伤,常伴有脊髓损伤,可立即致命。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横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寰椎前脱位程度以及是否对脊髓造成压迫。

局部表现主要是枕下和枕颈部疼痛。

运动功能受限,斜颈、颈部发僵。

严重的陈旧性半脱位,表现为斜颈及运动受限,颈部活动时疼痛,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

斜颈的出现可引起对侧胸锁乳突肌痉挛。

如果合并脊髓受压、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为:可出现一过性神经损伤症状,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更甚者伤后即瘫合并有头痛、呕吐等症状,有的可即刻因损伤呼吸中枢而死亡。

寰枢椎损伤,因其部位特殊,故在进行诊断和分类时应详细收集病史:包括受伤的姿势,暴力作用于颈部的方式等。

临床检查应有节制,搬动时要避免继发损伤。

寰椎关节前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寰椎关节前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寰椎关节前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寰枢椎前脱位是指寰椎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向前移位,造成解剖位置的改变,分为创伤性寰枢椎前脱位和自发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者系儿童咽部炎性浸润所致,本节主要讨论创伤性寰枢椎前脱位。

[诊断]一、症状头颈部外伤后颈部不稳感,颈部疼痛或僵直,枕大神经分布区痛,头颈活动受限,如一侧关节脱位可出现斜颈。

极少数出现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二、体征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寰枕交界处有压痛,无颈髓受压或损伤时四肢感觉运动,各种神经反射正常。

脊髓受压和损伤时,根据其受压或损伤的不同程度可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症状(此种情况较少见)。

三、特殊检查: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脱位。

四、辅助检查X线开口位表现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侧位片示齿状突与寰椎前弓之间距离增大,正常值为3mm,必要时做CT及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鉴别诊断]明确的外伤史,可与炎症所致自发生寰枢椎前脱位相鉴别。

[治疗]一、枕颌带牵引1,适应症:无骨折单纯脱位2,操作方法:取正中位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年龄而定,成人用2.5~3.0 kg,儿童用1.5~2.0kg。

牵引重量不易扩大,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在牵引过程中摄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对牵引重量和方向作调整。

一般2~3d可复位,维持牵引2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二、头环牵引1,适应症: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2,操作方法:眉弓上1cm及两耳乳凸上方1cm,取点行头环牵引,牵引重量同枕颌带牵引,伸直位牵引,在牵引过程中摄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对牵引重量和方向作调整。

复位后维持牵引4-6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三、手术治疗1,适应症:移位明显,复位后仍不稳定者。

2,操作方法: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

四、药物治疗1,中药治疗:根据伤科三期用药原则,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活血灵,中期应用三期接骨丸,后期应用筋骨痛消丸。

2,西药治疗:头环牵引患者口服抗生素三天,手术病人术前30分钟预防应用抗生素一次,术后一般不超过3天。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骨性脱位的治疗策略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骨性脱位的治疗策略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骨性脱位的治疗策略
陈赞;杜越崎
【期刊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年(卷),期】2024(34)3
【摘要】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经历了后路减压、前路减压、复位融合的演进过程,目前复位融合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首选方案。

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提出了经典的寰枢椎脱位分型和治疗策略,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寰枢椎失稳、易复性寰枢椎脱位、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骨性寰枢椎脱位[1]。

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需采用前路松解后路复位的技术进行复位,而对于骨性寰枢椎脱位则无法进行复位,只能行经口齿状
突切除术。

该分型和治疗策略是基于当时后路手术无法对寰枢关节进行有效松解而制订的,约30%的患者需要进行寰枢椎前路松解。

【总页数】2页(P232-233)
【作者】陈赞;杜越崎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2
【相关文献】
1.寰枢关节360°松解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中的应用2.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3.单纯后路松解寰
枢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4.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
性寰枢椎脱位1例5.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受压= ———————————— 指数 拟正常颈髓矢状径(mm)
拟正常 颈髓矢径 最窄段 颈髓矢径(mm) 受压上方 正常矢径 最窄段 最窄段颈髓矢径 颈髓矢径 受压下方 正常矢径 受压上端 + 受压下端 正常矢径 正常矢径
( 拟正常 = —————————— ) 颈髓矢径 2
颈髓受压矢径测量模式图
寰枢椎脱位手术常见并发症是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和感染,文献报导发生率: 血管损伤:1.7%~2.4% 感染:尤其是经口咽入路手术,感染率高达 31.6%
神经损伤:脊髓不完全损伤 血管损伤: 感染: 脑脊液漏: 咽动脉、椎动脉损伤
并发症发生原因
神经损伤:全麻过伸位插管。
血管损伤:血管畸形,解剖复杂,操作欠
按肢体运动8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 3分进行术前后评分,并计算出术后脊髓功 能改善率。 —术前总分 术后脊髓功能 = 术后总分 —————————×100% 改善率 17-术前总分
III.脊髓受压和减压情况 影像学评定标准
测量术前后受压段脊髓MR矢状径,
计算出脊髓受压指数和脊髓减压改善率。
㈠脊髓受压指数
(一)治疗的关键是减压和稳定
根据MR酌定前方、后方或前后方减压:
前方减压:经口咽入路直接切除寰椎前弓,枢椎 齿突和枢椎椎体后上部; 后方减压:后路切除寰椎后弓,枕大孔扩大,疤 痕松解。
根据寰枢椎复位情况酌定固定方式:
能复位者行寰枢椎固定融合; 不能复位者行枕颈固定融合。
(二)治疗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规范,定位欠准确。
感染:经口咽入路感染常由于口腔咽部
常驻细菌污染切口或操作粗糙。
脑脊液漏:操作欠规范。
预防并发症
神经损伤:若插管困难,应气管切开。 血管损伤:术前复习熟悉解剖,仔细分析畸 形特征,术中仔细操作,常规作DSA血管栓 塞止血准备。 脑脊液漏:定位准确,规范操作。
预防并发症
感染:
估计其复位可能性和预后效果。
先天性畸形难复位,脊髓功能恢复较差;
外伤性较先天畸形易复位,脊髓功能恢复较好;
陈旧性时间愈长越难复位,越难恢复;
自发性早期易复位,陈旧性则难复位。
二、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法选择
建立临床动态分型的意义在于在治疗过 程中逐渐弄清脱位的病理机制和病变程度, 根据其复位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分别采取不 同的策略和方法,使治疗方法与临床诊断相 适应,达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 疗
保守治疗
(牵引复位外固定)
手术治疗
(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Gallie钢丝固定。
I.后路手术
Halo-vest架固定后路寰枢椎骨泥融合术。 单纯后路Magerl手术、Magerl+Brooks手术、 Apofix手术。 单纯后路减压枕颈固定(采用枕颈CD环棒或 Cervifix板棍系统)。
Halo-vest架固定
Gallie钢丝固定
Gallie钢丝固定

Margerl手术
Brooks钢丝固定
Magerl+Brooks手术
Apofix手术
枕颈CD环棒
Cervifix板棍系统
手术治疗——II.前路手术
前路直接齿突UCSS螺钉固定 经口咽前路减压,再双向牵引缓慢复位
后石膏制动
复位后再行后路减压内固定。
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前后路分期或一期减压枕颈内
固定融合。
临床资料
神经系统症状
易复型中有手足麻木等轻微神经症状。
缓复型中有轻度脊髓压迫症:四肢力弱及病理
反射。
在难复型和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病例中均有明 显脊髓压迫症:四肢麻木,运动障碍,病理反 射,部分病例大小便障碍和呼吸困难。有向后 脱位。
松解,但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C1.2之间有骨 性连接者。
CT三维重建显示 C1.2之间有骨性连接
治疗策略
——根据临床分型和MR采取治疗策略和方法
可复型不合并压迫者:复位和固定。复位后采用
Magerl, Brooks, Apofix, 前路侧块螺钉,前路UCSS,
Halo-vest。
可复型合并压迫者:复位减压和固定。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行经口前路松解,术后双向牵引,
(受压指数范围:正常0
1异常极端)
㈡脊髓减压改善率
术 后 术 前 最窄矢径 最窄矢径 脊髓减压 × 100% 改善率 = ———————————— 拟正常矢径 — 术前矢径
治疗结果
——
按JOA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
本组术前平均8.2分,术后平均
14.3分,按公式计算术后功能改善率
为14.3%~100%,平均67.1%。(表一)
四、实际测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术前术后尽量采用同一家医院做的MR扫描影像。 术前术后宜采用同一比例尺进行扫描成像。 术前术后宜测量同一部位和同一切面。 尽量采用轴位相和T2相测量,以排除窗宽、窗位
对信号显示测量的影响。
尽量选用与MR相容的内固定器材,例如钛合金。
五、关于手术并发症
在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和JOA17分法脊髓
功能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拟定影像学评价标准来客 观评价脊髓受压情况和术后减压改善情况,在MR上
测量计算出受压指数和减压改善率,做到量化观察,
客观反映,是上述两种临床评定标准的补充。脊髓 受压指数旨在客观判断脊髓受压程度,为选择治疗 方法提供依据;脊髓减压改善率旨在客观评定手术 后脊髓减压效果。
术前 受压指数 0.32 0.70 0.79 0.24
0.67
术后 受压指数 0.22 0.32 0.34 0.10
0.22
减压 改善率 32.54 54.81 56.98 59.63
73.7

经上述评定标准
评价,临床和影像学 结果趋向一致,本组
疗效显著。
讨 论
一、病因分类与判断预后
弄清脱位的病因和脱位机制,再参考病史长短,
脊髓受压和减压的影像学评定标准的 意义。
脊髓受压指数:客观判断脊髓受压程度。 脊髓减压改善率:客观量化评价手术减 压效果。
小 结
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寰枢椎前后路手术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但
只要精心操作和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有效和 安全的。
Thank you!
以及脊髓受压和减压情况影像学评定
标准。
I.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
轻型:仅有轻度异常,尚能从事正常学习和工作;
中型:功能障碍较明显,仅能参加部分工作;
重型:不能工作,尚可在室内走动;
特重型:不能自行起床,站立或行走。
术后病情改善1级为有效
术后病情改善2级为显效
II.JOA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
总原则仍然是减压复位和稳定。
对易复型和缓复型寰枢椎脱位,不须先行前路 松解术;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须先行前路松解术,然 后再酌情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方式; 对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则宜先后路减压枕颈 内固定,再行前路减压术; 对极不稳的寰枢椎脱位须前后减压者,宜先行 固定,再行减压。
三、临床疗效影像学评定标准的意义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齿状突先天性畸形 寰枢椎脱位
自发性脱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寰枢椎脱位
齿状突发育不全
临床分型

根据治疗过程中病变转归情况 临床动态分型
可 复 型 难 复 型 不 可 复 型
I.可复型寰枢椎脱位 —— 经牵引治疗能复位者
①易复型寰枢椎脱位: 行单纯颅骨牵引或单纯 颌枕带牵引后能复位者。
UCSS螺钉固定
UCSS螺钉固定
头颈胸石膏固定
手术治疗——III.前后路手术
采用经口咽前路减压,二期后路枕颈减压
内固定;或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二期前
路减压 采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
经口前路手术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采用了Symon和Lavender临床
标准;JOA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
表一
病例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术前后JOA评分及脊髓改善率
术前总分
8 8 6 10 7 8.2
术后总分
15 14 9 15 14 14.3
改善率%
78 67 27 71 70 67.1
总计(n=25)
(平均)

治疗结果
——按脊髓受压指数公式
术前受压指数平均0.67,术后受 压指数0.22,明显改善。(表二)
寰枢椎脱位的 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寰枢椎脱位是常见的上颈椎损伤, 常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高位颈髓压
迫症,导致四肢瘫痪及呼吸衰竭而危
及生命,其潜在危险性较大,应积极
治疗。
X线检查
MRI检查
病因分类 —
颈畸形。
根据脱位原因
外伤性脱位: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 先天性畸形脱位:颅底凹陷、齿突畸形、短 自发性脱位:颈部深在感染、类风湿关节炎。 病理性脱位:肿瘤、结核、骨髓炎。
术前口咽净化; 建立口咽外气道(气管切开); 术野严密消毒; 术中细致规范操作; 术后呼吸道护理,24H专人吸痰; 鼻饲5-7天,全身营养支持; 适当应用抗菌素。
小 结
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
可复型
易复型 缓复型
难复型
不可复型
小 结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减压和稳定。 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不同方法
治疗结果 ——按脊髓减压改善率公式
本组测得寰枢椎术前脊髓最窄段矢径 平均3.5mm,术后最窄段矢径6.3mm,C1.2段 拟正常矢径7.3mm,按公式计算,术后脊髓 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3.7%。(表二)
表二 术前后颈髓受压指数及减压改善率(%)
病例 例1 例2 例3 例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