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合集下载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三.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简 述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水循环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树立科 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 与主要环节
四.说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读图、绘图技 能的训练以及对地理知识提取、加工、分析能力的 培养,平时教学中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练习。
板书总结
存在形式 自 然 界 的 水 循 环 相互联系的 水体 空间分布
过程 环节 类型 水循 环的 过程和 意义 意义
① ② ③ ④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 经初步了解水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 识储备。 2、心理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水循环有一些
生活经历,只是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与地理知识联
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水循 环示意图”,掌握其主要环节。 2、通过活动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 环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黄河断流的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题。
结合活动,总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活动探究
2、领悟形成阶段
新课讲解
关于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由于知 识点很抽象,概括起来不是很容易,因此我举出了以下例子 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通过例子可以总结出其意义。
(1)河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说明水循环使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 的动态平衡。 (2)河水流速减慢其所携带的泥沙会怎么样?引出黄 河地上河的形成。说明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 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地理说课稿《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理说课稿《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抽签的序号是。

我准备任教高中地理。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一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基于教材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课程理念,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展示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知识上: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在技能上: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PPT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江海西上师内范循大学环地示理意与图环。境学院
引导探究阶段(讲授新课)
•阅读并分析课本活动和资料干岛效应,思考人类活动 会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及带来的后果: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干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 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 大部分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 流迅速,缺乏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 吸收和保蓄能力。因而平时城市近地面的空气 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 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份补给。这样,城市空气 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 区的"干岛"。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稿
说课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 二、说教材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学情 五、说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一、说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 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二、说教材
地位及作用 分析教材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合作学习阶段(讲授新课)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 探究:读图3.2(陆地 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 系)并讨论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洪水期

枯水期
洞庭湖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模板一.背景分析(一)说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

“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

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 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

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根据课题进行字面推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发言后,小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 1 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水循环将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对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水的三态变化和一些简单的水循环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地理意义等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生动的案例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和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能够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示意图和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运用水循环知识可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应用价值高,符合“学习有用的地理”新课改理念。

本节知识在全书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继大气运动之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学习的延续,又是学习本章其余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和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和铺垫。

2、学情分析水循环和大气运动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运动的规律、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面对气候变化人类应保持的态度都对本章的学习起到了思路上的引导作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思路。

其次,学生对水体也较熟悉,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这也为本节知识的学习降低了难度,但是学生对水体和水循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是直观上的视觉感受和体验,属于小尺度认识和理解,很难从全球大尺度角度来看待自然界的水循环,更不可能从地理知识的层面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因此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3、教学目标指导思想1: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指导思想2:教材知识分析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相互联系的水体主要包含水体和联系两部分。

从句子的修辞角度来看水体是关键词相互联系对水体起到修辞作用,但从本节知识来看联系是重点水体知识为联系起到基础和铺垫作用。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重点难点在于意义,过程为意义服务,过程是意义的铺路石。

结合新课改理念和本节知识分析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能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模板一.背景分析(一)说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学问,激发同学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

"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学问方面的铺垫。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高一同学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进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力量的进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规律的推理方式去思索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讨论性学习。

高一同学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

同学已有学问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肯定的读图力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同学基本把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肯定的了解;同学要把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老师自身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只有清楚地熟悉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同学学习的合、关心者。

依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

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依据同学的不同性格、成果、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纳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沟通,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一)说课标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1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1
存在形式 自 然 界 的 水 循 环 相互联系的 水体 空间分布
过程 环节 类型 水循 环的 过程和 意义 意义
① ② ③ ④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 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体的各种类型及相互联系。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忧患意识,树立 科学的资源观,节约用水。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圈的构成 水循环的过程 及三种类型
三.说重难点
教学难点
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以启发法 为主,讲 授法为辅
教 法 选 择
学 法 指 导
小组合 作讨论 探究
教师主导
授之以渔
学生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
自主
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5
1
引导
合作
总结巩固 提升新知
探究
引导探究 感悟新知
4
3
合作探究 强化新知
2
激辩升华 拓展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图2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水汽输送
降水 植物蒸腾
海陆间大循环
降水
蒸发
下渗
基 岩 蒸发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课型:高一新课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转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共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

第二个知识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该节的教学重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是“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

2、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及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水循环三种类型的比较,河流补给类型的比较,强化比较法的使用,同时感受地球各圈层、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性。

(3)通过学习陆地淡水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的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二、教学思路设计1、用宁夏南部山区人口迁移导人新课.一来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来可以增强学生对身边地理问题的关注,对乡土地理的学习。

2、“相互联系的水体”处理方案。

该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作要求,内容容易理解,让学生自主活动,自学完成,但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资源观、价值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刘永Ⅰ、教材分析: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节课作为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讲述的主要知识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第一部分,教材先介绍了水圈的概念以及水体的形态、分布和构成,这部分知识简单易懂,接着以读图思考的形式引出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这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难点。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以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表明了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图文结合详细的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环节及类型,再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最后阐述了水循环的意义,表明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Ⅱ、学情分析:(参考对象:龙中实验班学生)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具备但比较薄弱。

本节知识比较形象直观,与生活联系紧密,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推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高一学生不喜欢平铺直叙的说教,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探究感悟新知识。

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小组合作,按要求仿写《水的故事》,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本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

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方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是运动变化的。

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学生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二、说学情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一、引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凝视过窗外的雨水,观察过溪流,或者在湖边欣赏过水蒸气的升腾?水,作为自然界的基石,以其循环不息的生命力赋予了我们世界无比的活力和魅力。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教学目标1、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2、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水循环的概述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环节。

它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自然环境调节的关键。

2、水循环的过程详解(1)蒸发:受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水从海洋和陆地上的水体蒸发、汽化,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2)降水: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到冷空气,会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或雾,最终形成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3)地表径流: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一部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4)地下渗透:地下水在地下土壤中渗透,形成地下径流,最终也流入水体。

(5)植物蒸腾: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然后通过叶片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参与下一轮的水循环。

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1)气候: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发和降水环节。

高温、干燥的气候会导致蒸发增加,而湿润、多雨的气候会导致降水增加。

(2)地形:地形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环节。

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流动,而陡峭的地形会导致地表水快速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3)植被: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蒸腾环节。

茂密的植被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从而增加降水。

(4)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改变降水的分布,灌溉可以改变地表径流的流向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解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同学们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 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中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旨在介绍水圈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两节的教学奠定基础,起铺垫的作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说循环的影响。

2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绘制水循环简图,准确写出每个环节的名称,并简要描述黄河水的循环过程;针对实例,能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结合、观看动画演示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并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水循环运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水污染、水浪费现象的忧患意识,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教法分析根据多元智能发展理论,我将以水循环示意图为主导,采用读图观察法、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看图自主学习,教师讲绘结合以及师生互动分析案例,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三. 学法分析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并亲自绘制简图,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举出流水对地理事物影响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学习来分析黄河流域断流问题,并且探究出解决措施,达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新课导入(2分钟)、新课教学(35分钟)、知识小结(2分钟)和作业设置(1分钟)四个环节进行。

1 新课导入引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出问题:黄河的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了吗?以此切入水循环内容的讲解。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图3.2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陆地内循环
基岩
海陆间大循环
降水
下渗
蒸发
海洋
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
((11))滚水滚循长环江促东逝进水陆。地为水什体么的长江不水断源更源新不,断维东流持入了海全而球 不水枯量竭的?动海态洋平水衡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
四.说教法学法
以启发法 为主,讲 授法为辅
教学 法法 选指 择导
小组合 作讨论 探究
教师主导
授之以渔
学生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自主
1
引导
合作
5 总结巩固
提升新知
引导探究
2
感悟新知
探究
3
4
激辩升华
拓展新知
合作探究 强化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问题1:地球 是什么颜色?
问题2:为什么 古人将我们生活 的星球称为地球?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体的各种类型及相互联系。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忧患意识,节约 用水。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圈的构成 水循环的过程
及三种类型
三.说重难点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 意义
存在形式
相互联系的

水体
空间分布


的 水
过程 环节

类型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精心整理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从容说课]一、教学内容分析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开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

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维教学
1
2互联系性
3教学重点
1212、"",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
4、学习延伸设计:收集家乡河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稿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稿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三章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1、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水循环的实际意义,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①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①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遵循水循环的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说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新课标中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水循环是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之一,为后续海水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 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本着明确、清晰、可完成的原则,本节课的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

(2)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启迪升华阶段
通过前面课上对书本上知识 的了解,播放关于现在许多水污 染以及水资源短缺给人类造成不 便的图片,再次引出节约用水, 将学生的情感升华!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巩固练习阶段
【巩固】对刚刚讲过的知识进行一 个简单的小结,通过回顾让学生更 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练习】通过刚刚的回顾,给布置 作业,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三维目标
1、知道水的三态变 化,说出水圈的构 成。 2、学会绘制“水循 环示意图”。 3、掌握水循环的过 程、环节、类型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通过绘制“水循环 示意图”,学会绘制 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 法。 2、通过结合“水循环 示意图”、分析其过 程,学会分析相关地 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 断流问题,说明人类 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 决问题的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 接受能力,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创设情景阶段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本节课内容:
通过图片让学生 思考,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领悟形成阶段(讲授新课)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小组活动】 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编号,进行回答问题比赛(贯 穿整节课),问题设置如下: 1.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 2.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大? 3.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4.根据课本图3.1画一幅水体所占比重的扇形百分比 图。 【课件展示】 边用多媒体展示水体 的三种存在状态以及所占比例 辩解说;淡水资源与海水的比例,引出节约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
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
定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包含两部分内容,第
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
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
定了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给出了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

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一定的常识,但认识不够全面,不能从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
解,需要教师确定方向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

对于水循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
体验和知识基础,只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offcn中公教育JjLciffcn.cDm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
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
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法、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诗歌名言导入,通过让学生复习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然后补充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诗歌名言,一方面跟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地理
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诗歌名言导入,形式新颖,起到凝神、启兴、点题的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在地理教学中,提问是一种
常见的教学手段。

对这部分内容,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我会提出
相应问题,以便学生获得知识。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P54第一段话,并思考:“什么是水圈?水的存在形态有哪些?水的存在空间有哪些?”学生通过阅读会找到水圈的定义、形态及存在空间。

其次,探讨陆地水。

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第二段和图3.1回答:“陆地水有哪些
水组成?淡水的主体是什么?”结合问题学生能够较快找到陆地水的组成和主体。

最后,小组讨论。

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54图3.2,小组讨论并回答“读图思考”中的
问题;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最后教师引导总结: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河流补给来自大
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水体;丰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
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是学习水循环过程的基础。

因此对于这部分,我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的第一段,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快找到水循环的概念,知道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
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跨越了不同的圈层,涉及到的和环节众多,内容抽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未更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会采取动画结合教师讲解来完成。

我将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但对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更清晰的掌握,对此,我会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向
学生讲解这部分的内容:
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
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
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

其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水循环最基本
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水循环的过程。

【设计意图】水循环的过程是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通过先播放视频的方式,
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的改善课堂效果。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地理思维。

(2)既然水循环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所以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到水循
环的过程。

对此结合教材P55-56活动,利用多媒体呈现资料和地图,以黄河断流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修建
水库、过度引用黄河水,以及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路面硬化等,都会影响到水循环的一
些环节。

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是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呈现,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水循环的意义
是本课的难点知识,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
主要采取材料分析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文字资料:一是云南石林地区,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
岩溶地貌;二是河水、冰川和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三是长江入海口堆积的泥沙形成宽广的三角
洲平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

让学生明白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水量平衡;②更新陆地淡水:③塑造地表形态;④物
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⑤影响气候和生态。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
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程的最后,我将提问学生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然后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这样
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自繆椀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河流补给
二水循环
1・概念、类型
2 •过程、环节:
3.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