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公园图片第三集祈年殿(97张)
修缮后的天坛祈年殿
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
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
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
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
•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 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
祈年殿殿内28根大柱的寓意:
•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
龙饰瓦当和滴水
• 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 因此,
• 龙的形象在我国传统皇 家建筑中
• 最为常见。图中的琉璃 瓦当和滴水
• 上均采用龙的形象作为 装饰,整体
• 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气势。
• • • •
突并 最 相 圆
出全 上 互 形
祈 。 部 部 呼 藻 年 贴 穹 应 井 殿 金 顶 , 与
处中藻祈
北京天坛祈年殿以及它的配殿
抬梁式大殿梁架剖视图
• 下檐额枋上安装五踩斗 栱,中檐为七踩斗栱, 上檐为九踩斗栱。斗栱 出跳随檐的升高而逐层 加高,层次明朗突出。 上层圆顶部分,先在4 根盘龙金柱上作四方形 梁架,再在抹角梁处架 童柱和梁架,然后在上 面安上弯曲的檩枋垫板, 铺上椽板简瓦,形成一 个圆形殿顶
精祈 的妙 誉年 文的 为殿 化建 建是 内筑 筑中 涵构 艺国 美 使思 术古 好 每, 与代 的 一优 技木 享 位美 术结 受 参的 的构 。 观艺 完的 者术 美经 都造 结典 得型 合之 到, 。作 了丰 他,
介绍天坛公园
介绍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南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之间,南邻王府井商业街,北靠故宫博物院,西与琉璃厂文化街相接。
占地约16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其建在天坛内而得名。
明、清两代曾多次改建和修缮。
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有四座大门,其中最大的是北门,又叫圆丘门,因其形状如圆日而得名。
因其建筑呈圆球形,故又称圜丘门。
天坛的建筑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雍容华贵、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天坛建筑群按南北方向分为外坛墙东、南、西、北四个区,外坛墙四角上的角楼各有一座,为祈年殿的角楼;南、北两面墙中间有一条与角楼对称的门洞为丹陛桥;东、西两面墙中间有一门洞为圜丘门;东侧为方坛和圜丘坛。
—— 1 —1 —。
北京天坛公园讲解
北京天坛公园讲解
北京天坛公园是一座集文化、历史、园林于一体的公园,也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公园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占地面积约为273公顷,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天坛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天坛祈年殿和环绕其周围的园林。
天坛祈年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是一座圆形建筑,由三层石台和一座圆顶组成。
殿内供奉着神像,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在祈年殿的周围,有一条环形的祈年坛,坛上有九道环形台阶,象征着九州大地。
在坛的中心,有一块名为“天心石”的石头,是天坛的中心点。
天坛公园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精美,园内有许多古树名木和花草,其中最著名的是“祈年柏”。
这些古树名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树龄已经超过800年。
在春季,园内的梅花、杏花、桃花等花卉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天坛祈年殿和园林,天坛公园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回音壁”、“三音石”、“皇穹宇”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景点。
总的来说,天坛公园是一座集文化、历史、园林于一体的公园,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果你来到北京,一定要来天坛公园走一走,感受一下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建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天坛到底有多美?被誉为“人间天庭”,东方玄学的深邃诠释
天坛到底有多美?被誉为“人间天庭”,东方玄学的深邃诠释要说中国最恢宏威严的建筑一定是故宫,最气势磅礴的建筑一定是长城,而最具有东方玄学和美学的建筑非天坛莫属。
很多人对天坛的印象就是这三层圆顶建筑的祈年殿,它确实美妙绝伦、独一无二,但真正的天坛更蕴藏着无处不在的玄妙与乾坤。
自古以来,人们对大自然、对天都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与幻想,中国传说天空中心有三垣,是天皇大帝的都城,其上垣太微垣为天帝布政之所;下垣天市垣为天帝聚众贸易之所;而中垣紫薇垣则是天皇上帝的帝宫。
古代皇帝自称“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所以天子祭天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仪式。
随着人们对天宫的幻想越来越具象,祭天的形式和场所也越来越盛大,天坛便这样诞生了,天坛就是人间再现的紫薇垣,因此有着“人间天庭”的别称。
这也是为什么天坛的面积比皇帝住的紫禁城还要大将近四倍,为了表现对“天皇上帝爸爸”的孝敬,“儿子们”自然要对“人间天庭”修建得特别用心。
作为“天地日月”诸坛之首,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坛经过明、清两代帝王的不断加建和改建,成为了我国古代王朝现存等级最高、最完整,也是最精美、最庞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在崇文区还没并入东城区之前,它占了崇文区1/4的面积。
不过天坛并不像天安门、故宫等皇家建筑建在中轴线上,而是在中轴线偏东一些,这是因为东南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皇家认为将祭天的场所设在都城的东南方,有利于皇帝和他统治的王朝。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无不反映着天地之间的关系。
天坛有两层围墙,呈“回”字形,北围墙成圆弧形,南围墙成直角方形,象征“天圆地方”,所以这围墙也叫“天地墙”。
我们如今熟知的祈年殿其实并不是祭天的,而是祈谷的,即祈祷五谷丰登,它和祭天的“圜丘”一北一南,由一条360米长的丹陛桥相连。
除了这两个重要祭坛,天坛里还有放置祭祀牌位的“皇穹宇”(回音壁的所在地)和“皇乾殿”、供皇帝祭祀礼前斋戒居住的斋宫、负责祭祀时礼乐演奏的神乐署,以及准备祭祀供品的神厨和宰牲亭,不过后几个地方不出名,很容易被忽略,但建得都十分讲究。
祈年殿介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天坛参观游览!我是天坛祈年殿的讲解员,现在由我为各位讲解。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 年),居京师五坛之首,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造型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当时的天坛称为天地坛,主要建筑称大祀殿,即今天祈年殿的前身,用于合祀天地。
明嘉靖年(公元年)开始实行四郊分祀制,在天地坛南方增加了圜丘坛,专用于祭天。
四坛建好后,在年将天地坛正式改称为天坛。
明嘉靖24 年(公元1545 年),天坛被改建为孟春祈谷和秋季大享的地方,大祀殿也改建为大享殿,用于秋季大享。
殿顶琉璃瓦的颜色为上蓝、中黄、下绿。
清乾隆17年(公元1752 年)再次整修,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将檐瓦都改成蓝色,象征天色。
(蓝色在中国古建筑的瓦色中最为尊贵,次为黄瓦,皇帝使用,再次绿瓦,太子居用,老百姓则用灰瓦,等级森严。
天坛不用黄瓦是因为皇帝在天坛不敢称“帝”。
斋宫绿瓦也是皇帝自认是天之子的表现。
)天坛由南北两坛组成,即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分别用于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
祈谷坛的中心建筑就是您面前的这座大殿——祈年殿。
每年正月上辛日,皇帝在此举行祈谷大典,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祈年殿作为我们古老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象征,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深蕴其间的文化内涵闻名中外。
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阶上,大殿通高38米,上屋下坛,屋为祈年殿,坛即祈谷坛。
金顶碧瓦,朱柱白栏,在万千苍郁古柏的掩映下,真可谓“白玉高坛紫翠重,不是天宫似天宫”。
祈年殿体现了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华丽、富贵、庄重的氛围。
天花额枋上遍布了龙凤和玺彩画,飞金走彩,庄重典雅。
祈年殿是古人按照通天的思想,根据天象设计建筑的,它综合了天文、历史、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无论从建筑形式、布局结构、还是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
按照古代易经中的思想,天为乾,为阳,其形为三横,称为三爻(yao2),祈年殿三层檐三层坛的造型既表现了易经中的天坛形状,展现了古人独特的天文理念和缜密的建筑思维。
天坛祈年殿
中国古建筑的瑰宝——天坛祈年殿摘要: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经历多年整修、重建才成为今日享誉中外的著名建筑。
其采用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内部结构也很特别,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多处设计都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
关键词:祈年殿结构藻井祭天北京天坛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寓意和表现手法,其中高38米的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已被用作北京城市的名片标识。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建在祈谷坛上层坛面正中,南向,前为祈年门,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大祀殿。
嘉靖二十四年改建改称为大亨殿。
当时的三层檐为三色瓦,从上至下依次为蓝、黄、绿,分别代表昊天、皇帝和庶民。
清乾隆十七年再次整修,将三层檐瓦都改为蓝色。
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焚毁于雷火,次年开始重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完工,用工6年。
现在的祈年殿是1970年10月至1971年9月按雷火焚毁前重新修建的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大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
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
祈年殿为砖木结构,高38米,直径32.72米,坐落于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与三重檐相呼应,外观如同天和地的连结,非常和谐。
顶端以金黄色宝顶作终结,落雨时,雨水自屋顶层层滴下扩散,恍如天降甘霖、泽被苍生至神州大地这座建筑最高明之处,在于内部的木结构结合了年历的观念,以中央四根巨大金柱象征四季,撑起圆形藻井,而二十四根内外柱则分别代表十二个月与十二时辰,其总合之数又隐喻着二十四节气,正所谓“天人合一”之作。
上层檐下悬挂“祈年殿”飞龙华带匾,三层蓝色屋檐逐层向上收缩,殿顶莲花座上,安放着巨大的鎏金宝顶。
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
祈天敬祖,国泰民安——北京天坛公园
四海览胜祈天敬祖,国泰民安---北京天坛公园文/李伟 图片提供/壹图、占 到天坛,您会想到什么呢? 於已一定是那座三层蓝色琉璃瓦顶的圆形大殿---祈年殿。
祈年殿起源于1420年明永乐皇帝修建的 大祀殿。
嘉靖年间,皇帝采纳"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的建议. 设立四郊分祀制度,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北城建方泽坛祭地,东 城建朝曰坛.西城建夕月坛.并将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 殿改名大享殿。
清朝乾隆皇帝扩建 天坛,将大享殿改名祈年殿。
经过明清两代建设的天坛,周 延十余里,其4倍于故宫的面积上. 只有寥寥几处建筑,把中国哲学对"无"的理念诠释到极致.让人感 觉浩然天地之间,个人的渺小.宇宙 的宏大,天人对话的可及,穿越历史的可能.是古代中国人宇宙观的 集中体现。
这寥寥无几的几座建筑.沿南 北中轴线,主要是构成圜丘坛的圜 丘.皇穹宇和构成祈谷坛的祈年殿.皇乾殿,以及连接两坛的丹陛桥。
圜丘圜丘是明清帝王冬至祭皇天上 帝的地方。
从周朝开始,冬至祭祀神灵就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活动.冬 至祭天也是农业立国的重大国家典礼。
由此,圜丘虽然是一座简单的建筑.却承载了重大的寓意。
初建时圜丘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朝扩建改蓝色琉璃为艾叶 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
三层圆坛.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
到最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也称天心石). 内圈铺扇面形石块9块.然后以9 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第二圈18块.第三圈27块……直到最外圈81块。
栏板、望柱也都为9或9的倍 数.栏板上层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为一年360周天的度数.象征"天"数,暗含"九五 之尊"的寓意。
每年冬至曰,当皇帝在天心石 上训谕时,声音会被周围环绕的栏56 «2021.1四海览胜板多次反射.多重回声叠加.形成浑厚响亮.万众迎合之势创造出"天人对话"的氛围,完成对天地的祭拜。
天坛介绍.ppt
祈年殿内部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 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 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 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 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 , 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 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 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 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 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 二十八宿。
皇乾殿
祈谷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坐
落在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 璃门相通。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 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
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 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斋宫
位于天坛西坛门内,占 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 围墙,内墙四周有廊 167间,是卫士们避风 雨处,正殿为五间无梁 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 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 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 敢称尊。殿前露台上设 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 亭,铜人高1.5尺,身 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 刻有“斋戒”二字的铜 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 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 著称)。正殿后是五间 寝宫,为皇帝祭祀前斋 戒的地方。
门票价格:
联票35元/人,门票15元/人 。大门6:00~ 22:00开放,内部景点每日8:00开放; 止票 时间:20:00,静园时间21:00
路线
丹陛桥
丹陛桥位于北京天坛公园祈 年殿前,又叫海墁大道,始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长360米、宽30米, 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 因其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 丹陛桥呈南北走向,其南端 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 逾4.5米。它南接圜丘成贞门, 北接及祈谷坛南砖门,将圜 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 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天坛
总体布局
圜丘
圜( yuán)丘位于天坛的 最南端,外面有二层围墙, 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上 层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 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 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 块,再外一圈为18块,依 次往外每圈递增九块,直 至“九九”八十一块,寓 意“九重天”。人站在天 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 厚、洪亮。
天坛公园感受北京的古代皇家庙宇
天坛公园感受北京的古代皇家庙宇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天坛公园作为北京市内最大的古代皇家建筑群之一,是我近期参观的一个景点。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皇家庙宇的壮丽和庄严,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与伟力。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
这座庙宇建于明朝时期,是当时皇帝祭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
进入天坛公园,我首先看到的是宽广而整洁的大道。
大道的两侧是高大的石墙,墙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和吉祥的花卉,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踏入大道,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感觉周围的嘈杂和喧闹瞬间消失。
沿着大道前行,我来到了天坛公园的核心区域-祈年殿。
这座殿堂是天坛公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庙宇。
祈年殿是一个圆形的建筑,由三层金砖石阶组成。
每层的阶梯数目分别为九、十八和二十七,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天干和地支。
登上殿顶,我可以俯瞰整个天坛公园的美景和宏伟的建筑群。
站在祈年殿顶上,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台-圜丘坛。
这是天坛公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也是皇帝祭天的场所。
圜丘坛由三个圆环组成,分别代表天、地和人的层次。
上层天坛是一个圆形的祭坛,祭坛周围的墙壁光滑而整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北京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天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
在这个场合,我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庄重。
除了圜丘坛和祈年殿,天坛公园还有许多其他古代建筑,如皇穹宇、环砖廊、碑廊等。
每个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这些建筑中漫步,我能够感受到古代帝王的荣耀和权力,也体验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除了建筑,天坛公园还有很多自然景观,如宛如翠玉的回音壁、千层石龟等。
这些景观与古代建筑融为一体,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精髓。
在这里漫步,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总的来说,天坛公园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
修缮后的天坛祈年殿学习资料
龙饰瓦当和滴水
• 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 因此,
• 龙的形象在我国传统皇 家建筑中
• 最为常见。图中的琉璃 瓦当和滴水
• 上均采用龙的形象作为 装饰,整体
• 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气全 上 互 形
祈 。 部 部 呼 藻 年 贴 穹 应 井 殿 金 顶 , 与
处中藻祈
精祈 的妙 誉年 文的 为殿 化建 建是 内筑 筑中 涵构 艺国 美 使思 术古 好 每, 与代 的 一优 技木 享 位美 术结 受 参的 的构 。 观艺 完的 者术 美经 都造 结典 得型 合之 到, 。作 了丰 他,
富被
• 蓝色琉璃瓦,而是由上 到下依次为绿,黄,蓝, 象征着天地万物,后来 在清乾隆年间将屋瓦改 为统一的蓝色。蓝色的 琉璃瓦是天的象征,体 现了古代帝王对天的虔 诚之心。
北京天坛祈年殿圆形汉白玉台基
北京天坛祈年殿汉白玉栏杆上的雕刻
天坛祈年殿顶部外面细节
• 祈年殿从石雕件来讲: 上层石栏望柱饰“盘龙”; 中层石栏望柱饰“凤”; 下层石栏望柱饰“朵云”。 祈年殿内外檐均饰“龙凤和玺 彩画,金龙飞舞,彩凤翩翩”。 祈年殿藻井的正中同样有金色 龙凤雕饰。
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
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
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
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
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
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 华贵。
祈年殿宝顶
天坛祈年殿最上层屋顶上段覆盖原杏黄色 鎏金宝顶尺度较大,宝顶总高约6米, 直径约3米,顶部平面部分可供四人围 坐打扑克。巨大的宝顶给祈年殿建筑增 添了高大雄伟感和神秘感
中华古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曾被雷火烧毁
中华古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曾被雷火烧毁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
已经在帝都矗立了三百四十多年的天坛祈年殿不幸被雷火击中。
乾隆御题“祈年殿”匾额被击碎坠地,燃着了悬挂匾额的楣木,火势很快蔓延到殿内。
尽管值守人员奋力扑救,却因为建筑过高,水不能至,最终无济于事。
第二天天亮后,壮丽非凡的祈年殿已经灰飞烟灭,只留下厚厚的灰土堆积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楠木余香。
如果没有这次天灾,或许我们在今天看到的还是那座修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642年)的恢弘殿宇。
幸运的是,一批早期来华摄影师用镜头为我们留下了大火前的祈年殿影像。
例如ThomasChild拍摄于1876年的作品,机位位于祈年门内。
从水平角度看,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
如果从空中看去,会发现这座巨大的圆台,尺度远远超出一般建筑物的基座。
实际上它本身就是祈谷坛的坛台,与祈年殿构成“上屋下坛”的建筑形式。
照片里的祈年殿,基本保持了嘉靖年间大享殿初建时的外观。
最大的区别是屋顶的颜色,大享殿的三重屋檐,从上到下分别覆盖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象征天、地、万物。
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改建中,改为统一的蓝色,增强了单纯与肃穆的视觉效果。
祈谷坛室外的地面,也全部换成了金砖。
ThomasChild拍摄于1876年的作品祈年殿被雷火烧毁后,无法找到前朝的建筑图样,最后只能根据参与过修缮工程的工匠回忆来完成设计方案。
历经七年重建完成的祈年殿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其结构具有丰富的古代天文象征意义。
大殿之中四根龙井柱象征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象征十二个时辰。
中外两层共二十四根柱子象征二十四节气,加上四根龙井柱象征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的八根童柱象征三十六天罡。
但是重建的祈年殿毕竟还是和原貌有所不同,整体外观由于出檐缩短而略显粗矮,不似从前高峻。
鎏金宝顶和匾额的细节也有明显区别。
下面这张重建后的祈年殿照片由LaribeFirmin拍摄于1910年代,角度基本和上一张相同。
北京天坛祈年殿体验古代祭祀的神圣与庄严
北京天坛祈年殿体验古代祭祀的神圣与庄严北京天坛祈年殿是中国古代的一处重要祭祀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亲身体验天坛祈年殿所传承的古代祭祀仪式,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神圣与庄严,还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天坛祈年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由明代永乐皇帝于1420年修建,用于祭祀天地之间,恳求丰收和吉祥的仪式。
整个建筑群由“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坛”组成,它们之间的排列和设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天坛祈年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祈年殿广场。
广场呈圆形,象征着天地的完整和和谐。
在广场的中心,高耸着一座气势磅礴的祈年殿,建筑庄重典雅,雕梁画栋,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精髓。
站在祈年殿前,仿佛能感受到古代皇帝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的场景。
据史书记载,每年祈年仪式都是由天子亲自主持,惟独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皇帝才能与上苍沟通。
这种独特的神圣仪式给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感受。
进入祈年殿内部,可以看到仪式举行时所用的各种器具和道具,如祭祀牌匾、鼎炉和乐器等。
这些器具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寓意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礼仪之重。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摩这些古代文物,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天坛祈年殿举行的祭祀仪式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乐曲婉转悠扬,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仪式过程中的乐舞表演更是给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这些传统乐曲和舞蹈,代代传承至今,成为国粹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天坛祈年殿所传承的祭祀仪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通过祭祀仪式,人们向上苍表达感激,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体现着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追求。
在天坛祈年殿体验古代祭祀仪式,除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能感受到一种肃穆和庄重的氛围。
这种体验,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启迪和熏陶。
祈年殿简介
• 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互融合
• 通透的采光与通风设计
祈年殿的功能分区
• 祭祀区与休息区的划分
• 皇帝与百官的活动空间
• 辅助设施与服务的配置
祈年殿的建筑技术与工艺特点
祈年殿的建筑技术
• 木构架与石柱的搭建技术
• 独特的攒尖顶与宝顶施工技术
• 高大建筑的抗震与稳固技术
祈年殿的工艺特点
• 精湛的雕刻与镂空工艺
• 以木结构为主,宏伟壮观
• 独特的攒尖顶与宝顶设计
• 雕刻与镂空的艺术手法
• 融合了皇家与宗教元素
• 高大的石柱与精美的石栏杆
• 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与屋顶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与空间布局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
• 木构架与石柱支撑的主体结构
• 丰富的彩画与壁画装饰
• 高大的台阶与扶手
祈年殿的空间布局
• 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感强
• 加强旅游形象与品牌宣传
• 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
•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
• 提高祈年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
• 丰富的旅游服务与设施
• 丰富旅游产品线与旅游活动
响力
•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祈年殿的参观游览线路与导览
祈年殿的参观游览线路
• 主要参观区域与景点
• 合理的游览顺序与路线安排
• 避免游客拥挤与疲劳
• 彰显皇家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与尊崇
• 祈求丰收与国泰民安
02
祈年殿皇家祭祀活动的流程与内容
• 祭祀前的准备工作与仪式
• 皇帝与百官的祭祀活动
• 祭祀后的庆祝与娱乐活动
03
祈年殿与皇家祭祀活动的关联
• 祈年殿是皇家祭祀活动的核心场所
天坛公园建筑欣赏ppt课件
2.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 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 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 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 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 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 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 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3.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 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 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 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 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7
天坛公园圜丘坛
8
•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建于明嘉靖九年 (1530),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 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 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 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 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 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 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 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圜丘台面石板、 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 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十八 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 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 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 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 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天坛公园祈年殿介绍作文
天坛公园祈年殿介绍作文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天坛公园的祈年殿。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五谷丰登之用。
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455年的历史。
祈年殿是天坛中最大的建筑,位于祈年殿建筑中轴线的最北端,是一座五层砖木结构建筑,它的外形没有一根柱子,可是却有24根圆形木柱支撑着圆形屋顶。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天有24个角,分别代表24个节气,而天坛是皇帝祈求丰收的地方,所以它也代表了二十四节气。
天坛祈年殿建筑面积达12400平方米,有10级台阶、5个台阶、4个台阶,总共有12个台阶。
祈年殿高41.7米,直径
30米,以蓝色琉璃瓦盖顶。
祈年殿共有五层砖木结构:最外层
是蓝色琉璃瓦铺成的檐下屋顶;第二层是绿色琉璃瓦铺成的檐口;第三层是黄色琉璃瓦铺成的屋脊;第四层是红色琉璃瓦盖成的檐口;第五层是蓝色琉璃瓦覆盖的屋面。
在祈年殿内部,有两条长长的回廊。
—— 1 —1 —。
北京天坛公园讲解
北京天坛公园讲解
北京天坛公园是一座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在唐
代被称为“天寿山”,是皇家祭祀之所。
明代著名建筑师李承晚设计
的天坛三大建筑——圜丘、祈年殿和皇穹宇,造型精美,是中国古代
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现在天坛公园已成为北京市民和游客赏花、散步、练功、娱乐、观光等重要场所之一。
天坛公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雅致、古朴、典雅且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这个园林面积不大,却足以感受到中国
园林的精髓。
该园林布局严谨,整体规划紧凑而精致,结合了绘画、
雕刻、建筑和园林景观艺术的特点,融为一体。
天坛公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天坛三大建筑:圜丘、祈年殿和皇穹宇。
其中,圜丘又称呈九重环状石坛,是代表皇帝神明的场所。
祈年
殿是天坛上最重要的建筑,用于祭天祈年之仪式,这个建筑十分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皇穹宇是专门用来保护祈年殿和举行祭典的建筑,其
设计和建造都相当独特,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在天坛公园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植被和建筑,如广场、长廊、神路、墙壁、石柱和佛塔。
园内有许多绿化面积和花园,品种繁多的植
物在不同季节展示出不同的花卉景观。
此外,园内还有广场、娱乐设
施和休闲场所,游客可以在此放松身心,享受美好的生活。
最后,想要前往天坛公园的游客需要注意,一定要遵守园区规定,维护公共秩序。
游客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更不要随意破坏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
让我们共同呵护这个美丽的园林,让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世界遗产之二十——北京天坛
中国世界遗产之二十——北京天坛中国世界遗产之二十——北京天坛2013-11-20 21:29:02中国世界遗产之二十——北京天坛至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5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48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二十、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
坛面除中心的太极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象征九重天,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极石上,象征着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
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回音壁。
如果说天安门城楼已成为中国的象征,那么,天坛祈年殿就是北京这座不朽名城的象征。
的确,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在通高38米、直径30米的体积内,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学问。
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仅凭木榫交结,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
天坛另一美妙绝伦之处,是奇妙的回声。
站在圜丘坛的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
祈年殿的外观描写作文
祈年殿的外观描写作文
**祈年殿的外观**
嘿,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的天坛公园吗?那里有一座特别壮观的建筑,叫做祈年殿。
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祈年殿的外观吧!
祈年殿啊,它就像一顶大大的帽子,不过可不是普通的帽子哦,是皇帝戴的那种很华丽的帽子。
它的屋顶是圆圆的,上面铺着蓝色的琉璃瓦,就像天空一样蓝蓝的,特别好看。
屋顶中间还有一根高高的柱子,好像帽子上的尖顶,特别神气。
祈年殿的墙是红红的,就像我们过年时贴的对联一样红,看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墙上还有很多金色的装饰,闪闪发光,就像星星一样。
祈年殿的门也很特别,大大的,高高的,就像皇宫里的门一样。
门上还有很多雕刻,有龙、有凤,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看着就让人觉得这地方很不一般。
我觉得祈年殿的外观真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一样。
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特别骄傲,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建筑,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贝。
我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祈年殿,感受一下它的美丽和庄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祈年殿图片(97张)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
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
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
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