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传感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0
M4
平时表现
20%
A-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B-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比较认真,有积极性;C-遵守纪律,缺勤不到20%;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主动性;D-纪律性差,缺勤超过30%;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主动;
11
M4
实验和口头报告
50%
A-传感器设计完整,性能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流畅,内容表述清晰准确,回答问题正确。B-传感器设计较为完整,性能比较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较为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表述较为清晰准确,回答问题较为正确。C-传感器设计基本完整,性能基本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基本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表述基本清晰准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D-传感器设计不完整,性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不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表述不清晰准确,回答问题不正确。
4
M2
平时表现
20%
A-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B-遵守纪律,全勤;工作态度比较认真,有积极性;C-遵守纪律,缺勤不到20%;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主动性;D-纪律性差,缺勤超过30%;工作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主动;
5
M2
实验和口头报告
50%
A-传感器设计完整,性能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流畅,内容表述清晰准确,回答问题正确。B-传感器设计较为完整,性能比较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较为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表述较为清晰准确,回答问题较为正确。C-传感器设计基本完整,性能基本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基本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表述基本清晰准确,回答问题基本正确。D-传感器设计不完整,性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不正确。答辩过程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表述不清晰准确,回答问题不正确。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学习传感器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原理和特点;3.掌握传感器元件的安装、连接和调试方法;4.学习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介绍;2.温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调节环境温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3.光电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光照强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4.压力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压力大小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5.加速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速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物体的加速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6.湿度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度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环境湿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7.环境气体传感器实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环境气体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通过改变环境气体浓度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8.传感器性能测试和评价实验: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来比较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温度传感器;2.光电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加速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环境气体传感器;7.示波器;8.信号发生器;9.电源;10.连接线;11.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步骤:1.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和搭建;3.连接传感器和测试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4.调整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强度、压力、加速度、湿度和环境气体浓度等变量,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6.完成实验报告。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编写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
1. 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4.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
1. 工业控制中的传感器应用
2.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3. 医疗健康中的传感器应用
4. 智能交通中的传感器应用
四、实验操作技能
1. 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基本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2.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
3. 传感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3. 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传感器技术实验
4. 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外出实践活动
六、教学大纲的评估与完善
1. 督导评估和学生反馈的重要性
2. 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3. 教师团队的培训与提升
七、结语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传感器技术教学取得理想成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它涉及到了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现代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分类、特点和应用,并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调试。

二、课程大纲1. 传感器原理•传感器定义及分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2. 传感器技术•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类型;•传感器选择和应用的技术;3. 检测技术•检测技术定义、分类及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物理量测量技术、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等;•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的技术。

4. 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的选择、传感器传输出信号的处理等;•应用性实验:使用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气体、光线等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创新性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和创新性研究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环节主要介绍传感器原理、分类和应用、检测技术的方法和特点等基础知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调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讨论和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创新性研究环节让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独立研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中考试、实验报告、论文、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完成后,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最后要求学生按指定格式撰写一篇课程论文,介绍所选传感器或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提问、回答、互动等方面的表现。

五、参考资料1.《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2.《检测技术基础》等;3.《智能检测与传感器实验》等。

4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专科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

主要介绍了传感器原理、结构、测量电路及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原理、结构、特性和用途,能正确选用传感器;理解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及测量电路以及在电子产品中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使用、调整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密集的新型学科。

直接与本课程有关的课程有数学、物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力学、自控原理、微机原理等。

在学习时,需对相关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和回顾。

后续课程:单片机、智能仪器
(4)课程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60%
实践教学:40%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本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课堂讲授、课件、网上教学等形式。

通过习题练习,加深理解,真正达到大纲要求。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传感器及应用》王煜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郁有文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1.1 传感器概述1.2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3 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领域2. 传感器测量技术2.1 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线性度2.2 传感器的量程与分辨率2.3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精度2.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3.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1 温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2 湿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3 压力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4 光敏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5 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验应用3.6 气体传感器的实验应用4.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控制4.1 传感器信号的放大与补偿4.2 传感器信号的滤波与采样4.3 传感器信号的数字化与传输4.4 传感器信号的控制与自动化5.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1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选择与设计5.2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布线与安装5.3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调试与优化三、实验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测量技术中的重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传感器实验的搭建和测试。

4.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1. 温度传感器2. 湿度传感器3. 压力传感器4. 光敏传感器5. 加速度传感器6. 气体传感器7. 实验仪器(如示波器、多用表等)8. 实验电路板和相关元器件9.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五、实验教学流程1. 传感器技术概述和基本原理的讲解(1课时)。

2. 传感器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参数的讲解(1课时)。

3. 常见传感器的实验应用实践(2课时)。

4.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控制实验(2课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合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课程80学时)课程要求:必修课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等开课时间:第4学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等院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及信号调理电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基础,并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3学时)基本概念(敏感元件、变换器、检测技术、测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误差分析及处理技术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4学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静、动态特性标定)及其选用。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5学时)通过对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的学习,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熟悉几何量测控所需传感器的应用和选用。

第四章数字式传感器(7学时)掌握光栅数字式传感器、磁栅数字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新型传感器(5学时)了解仿生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微型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新型传感器研发的重点领域。

第六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5学时)通过对电桥电路、信号的放大与隔离、信号的变换的学习,重点掌握检测系统的信号放大与变换电路的处理技术。

第七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3学时)学习噪声干扰的形成、硬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种干扰拟制技术。

第八章典型非电参量的测试方法(7学时)熟悉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测试方法和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包括:应变的测量、力及压力的测量、位移的测量、振动的测量、流量的测量。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是一门涉及传感器技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了解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在传感器设计和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测量方法,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热电式等传感器。

2.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如灵敏度、线性范围、分辨率、稳定性等,以及它们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3.学习传感器在各类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

4.掌握传感器信号的处理、转换和传输技术,了解常见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应用传感器。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2.传感器的基本参数与性能指标
3.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与应用注意事项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
2.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
1.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
2.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与用途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自感式传感器与互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2.电感式传感器的特点与用途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第五章:光电式传感器
1.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
2.光电式传感器的特点与用途
3.测量电路及信号处理方法。

传感器原理教案

传感器原理教案

传感器原理教案教案:主题:传感器原理目标: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能够描述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时间:1个课时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哪些使用了传感器的产品或设备?如何描述传感器?-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引出传感器这一概念,并简要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20分钟)- 解释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非电能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 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通过感知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 传感器通常由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

- 根据传感元件的不同类型,介绍常见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使用了哪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引导学生思考该传感器在该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4. 讨论和总结(15分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总结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 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白板- 案例分析材料- 学生笔记和讨论记录表评估方法:-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学生对不同传感器的描述和应用能力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或者野外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某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践。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一步探究某一种传感器类型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3.了解传感器的参数及其测试方法;4.能够根据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5.能够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3)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感受外界信号的方式;(2)信号转换、增强和处理的原理;(3)信号传输和输出的原理。

3.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1)按照测量物理量划分的传感器;(2)按照工作原理划分的传感器;(3)按照应用领域划分的传感器。

4.传感器参数及测试方法(1)静态和动态特性参数;(2)灵敏度、分辨力和准确度的计算;(3)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5.传感器选择与应用案例分析(1)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2)根据实际案例进行传感器应用分析。

6.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1)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2)传感器的调试和校准方法;(3)传感器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除方法。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参数测试方法等内容。

2.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设备进行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3.课堂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对传感器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评估学生对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

3.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传感器应用项目,评估学生综合应用传感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作为参考书。

2.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图表和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Operation principles of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二、课程代码:08011309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信息专业类研究信息采集问题的必修主干课。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非电信号的获取及转换方式,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工程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设计、生产、工程应用的基础知识,了解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各种具体或特殊的传感与测试问题,为将来适应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合理选择和善于应用各种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学时/学分:48/3(含实验8学时)
六、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子线路
七、适应专业: 电子、电子信息类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课堂教学
第一章概论
1、了解信息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的标定。

重点内容: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教学难点:
二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
1、了解应变片的结构和材料、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参数
2、理解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3、掌握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线性补偿办法。

重点内容: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电桥的概念、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办法,应变测量电桥性能的提高。

第三章电感传感器
1、了解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消除方法、差动变压器外补偿电路、差动整流电
路,电感型传感器的应用。

2、掌握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分
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重点内容:
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主要工作特性及测量电路分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电感型传感器测量电路分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电容传感器
1、了解差动脉冲调宽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及在应用中正确处理所
遇到的问题。

2、掌握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差动电容传感器的概念,掌握电容
传感器主要工作特性及分析方法
重点内容: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工作特性及配用的测量电路,如何在实际工程测量中正确合理的选择电容传感器。

教学难点: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分析及(变间隙式)差动电容传感器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计算、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五章热电传感器
1、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冷端补偿及测温电路热,电感传感器的基
本应用。

2、掌握金属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工作原理及特性,温敏二级管、温敏晶体管
及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掌握热电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重点内容:
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的典型工程应用。

教学难点:
热电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测量误差分析。

第六章压电传感器
1、了解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2、掌握压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的组成及其测量电路。

重点内容:
压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

教学难点:
压电传感器测量电路电荷放大器的运用及测量误差的分析。

第七章磁电传感器
1、了解各种霍尔元件、磁敏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应用,理解霍尔效应、磁
阻效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特性、误差及其补偿
重点内容:
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主要工作特性、误差分析及其补偿,霍尔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教学难点:
磁敏二极管、磁敏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温度特性及补偿,测量误差的分析及计算。

第八章光电传感器
1、理解常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及其应用
2、掌握常用光电器件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典型应用,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组成、
工作原理、辩向原理及细分技术。

重点内容:
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常用光电器件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典型应用。

教学难点:
莫尔条纹的概念,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辩向原理及细分技术。

第九章光纤传感器
1、理解光纤的传光原理与特性,几种光纤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2、掌握光纤作为光的传输媒质所具有的特点,它的结构、组成。

光纤传感器的工
作原理及特点。

重点内容:
光纤的基本概念,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光线能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
传输光的调制技术,偏振调制技术。

第十章其它类型传感器简介
1、掌握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握几种传感器稳压、恒流电源,典型实用信号放大电路。

重点内容: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特点,主要特性及其改善。

教学难点:
气体分子对气敏材料的吸附、解吸原理,气敏传感器灵敏度的提高与稳定改善。

(二)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所选六个实验,是本门课程最基础的实验,能够满足课程实践要求。

目的是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认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1:箔式应变片三种直流电桥性能比较(1学时)
实验2:箔式应变片组成的交流全桥(1学时)
实验3:差动变压器的标定(2学时)
实验4:电容式传感器特性(2学时)
实验5:热敏式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1学时)
实验6: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转速测量(1学时)
十、考核方式:
结束性闭卷考试80%+实验考核10%+平时考核10%
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教材
戴焯.传感与检测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二)教学参考资源
[1] 何道清. 传感与传感器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郁有文、常健.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三)专业杂志
[1]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传感器世界
[2] 信息产业部第四十九所. 传感器与微系统
十二、其他说明
执笔人:石嘉顺日期:2007.2
审定人: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