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初中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 10-10来度量。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没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注:氢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r d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r d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r d ⋅>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应用: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笔记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笔记

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0.1nm)3、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先倒水,密度大的在下面)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4、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实验时密度大的要在下面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闻到香味是常见的扩散现象尘土、烟雾颗粒比分子大的多,不是扩散现象5、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现象:两个铅块合起来很难分开、两滴水合成一滴水、浮在水面的木板拿出水面时很费力破镜难圆的原因是两个固体之间的距离太大,导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跟斥力无关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现象:气体不能被无限压缩,压缩到一定程度会感觉到气体在抵抗,这就是分子之间的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距离小,斥力很大总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取决于距离,分子之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分子之间距离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几乎没有作用力6、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描述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稍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是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原子的能力不同,带负电的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带异种电荷,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现象:头发竖起来、用手捋过的塑料细丝会散开(书本30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两种电荷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3、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荷,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现象:化纤的衣服容易沾上灰尘,、两个轻小物体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3、⽇⼼说(波兰天⽂学家哥⽩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

4、⼈们称相对位置似乎不变的星体为恒星,⾏星通常指⾃⾝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了解:⽬前太阳系内有8颗⾏星,分别是:⽔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光在真空中⾏进⼀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光年(l.y),1l.y= 9.461×1015 m
6、宇宙的起源:⼤多数宇宙科学家认定,宇宙诞⽣于距今约137亿年的⼀次⼤爆炸。

⼈们发现的有⼒证据是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去。

7.万有引⼒: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的吸引⼒;使⾏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引⼒就是⼀种万有引⼒。

8.第⼀宇宙速度:⼈造地球星卫在地⾯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为:7.9Km/s.
第⼆宇宙速度:挣脱地球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1.2 Km/s
第三宇宙速度:挣脱太阳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6.7 Km/s。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
到宇宙
知识清单,构建物理学科体系
本章知识概览
《从粒子到宇宙》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章,它从空间跨度上,让同学们明确了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也让同学们领略了物理的浩瀚和魅力,它是奠定物理思维的一章(虽然中考所占比例甚低),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它。

另外,这一章给同学们打开了“微观思维”的大门,让同学们发现,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想象力是多么美好与重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正是一个科学工的基本素养。

能不能成为物理大师,能不能对物理产生兴趣,能不能唤醒物理思维,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

本章分为四个部分。

让我们跟随边肖的脚步,来梳理一下每一部分。

对分子的认识要到位
充分认识静电现象
微观链条——从大到小
宏观链条——从小到大
同学们,加油!物理的魅力很迷人。

让我们成为文理兼备的新时代少年,那就从物理开始吧!。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推荐文档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①构造①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如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②有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但只,如氧气分子有两个氧原子组成,及双原子物质③金属物质是单原子物质,即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扁平的旋转铁饼注: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1000亿个,仙女星系是里银河系较近的星系,他离里我们超过200万光年③宇宙起源:宇宙单恒与137亿年铅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中,温度和密度都高的无法想象,里面的物质可能极不稳定,最终爆炸,色剂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倒是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形成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粒子与宇宙总结知识点

粒子与宇宙总结知识点

粒子与宇宙总结知识点1.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起源理论中,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最为广泛接受的。

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中,由于引力的作用,星系、星云等天体开始形成,宇宙中的物质不断聚集,形成了宇宙结构。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能量的相互转化和星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宇宙的形态不断变化。

2.宇宙成因的粒子宇宙中有很多种粒子,包括了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以及光子、中微子等与宇宙辐射与介质有关的粒子。

而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高能粒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宇宙中,由于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形成了各种宏观结构,如星体、星系等。

3.基本粒子的发现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原子结构,认识到了原子核、电子等基本粒子的存在。

之后,人们借助于高能物理实验,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基本粒子,如π介子、Λ子等。

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理论求证,逐渐建立了标准模型,认识到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限的。

4.基本粒子的分类基本粒子可以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两类。

费米子是自旋量子数为 1/2 的粒子,包括了电子、中子、质子等物质组成元素;玻色子则是自旋量子数为 1 的粒子,包括了光子、弱相互作用粒子等。

此外,基本粒子还可以通过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进行分类。

5.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物质和辐射,还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是一种不与电磁辐射发生作用的物质,它的存在对于解释星系的运动和宇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暗能量是一种密度恒定、负压很大的奇异物质,它的存在曾被用来解释宇宙的膨胀加速。

6.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宇宙射线辐射,它是宇宙辐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科学家可以了解宇宙的早期结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从而验证宇宙大爆炸模型。

7.宇宙加速膨胀宇宙的膨胀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对超新星爆炸的观测,人们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不断加快,这一现象被称为宇宙加速膨胀。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1.走进分子世界
A.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时采用的方法:根据现象提出结构模型猜想,然后再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微粒之间有间隙,该微粒就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B.分子理论知识: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1)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能证明分子理论知识的现象有:……
C.用分子理论知识简单解释物质的三态。

2.探索更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A.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化合物;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B.原子“行星结构模型”
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提出原子行星结构模型;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直径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3.宇宙探密
A.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由近到远。

“地心说”到“日心说“。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量天尺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红移”现象证明了星系远离我们而去。

B.了解宇宙大爆炸发生在距今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实际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紧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想象〔1961年〕。

6.减速器是探求庞大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少数迷信家都认定:宇宙降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全体的,触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招致宇宙空间处处收缩,温度那么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 / 1。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

B.B 可能带正电,C 带正电
C.B 一定带正电,C 带负电
D.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思路点拨】(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带电体可以吸
3.宇宙的量度: (1)光年(l.y.):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1 l.y.=9.461×1015m。 (2)天文单位(AU):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太阳系内天体间距离的基本单位)。 1AU=1.496×1011m 4.宇宙的起源: (1)大爆炸理论:(137 亿年前) 说明宇宙在膨胀,星系在远离我们。 (2)证据:谱线红移(光的多谱勒效应)。 要点诠释: 1.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它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中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银河系 是宇宙中数以千亿计的星系中的一员。 2.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太阳组成,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不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10ml 的水和 10m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
现象说明了

。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
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
起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10ml 的水和 10ml 的酒精混合,水与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

八年级物理粤沪版(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小粒子与大宇宙 要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粤沪版(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小粒子与大宇宙  要点归纳

小粒子与大宇宙要点归纳一、走进微观1.分子17世纪以后,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假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对此要明确三点:(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果把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微观粒子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科学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后来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一种理论。

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拆力。

注意:在阳光下会看到许多尘埃在飞舞,煮粥时米粒在沸水中翻滚,这些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

因为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人的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2.扩散现象(1)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日心说”的人文意义:它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创了科学史上的新时代。

《粒子和宇宙》 知识清单

《粒子和宇宙》 知识清单

《粒子和宇宙》知识清单一、粒子世界1、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包括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成分,有六种“味”,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

轻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以及相应的中微子。

规范玻色子则传递基本相互作用,如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W 和 Z 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胶子传递强相互作用。

2、粒子的特性粒子具有质量、电荷、自旋等特性。

质量决定了粒子的惯性和引力相互作用;电荷决定了电磁相互作用;自旋则是粒子的一种内禀属性。

3、粒子的相互作用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在宏观尺度上起主要作用,但在粒子层面非常微弱。

电磁相互作用在原子和分子层面很重要,例如决定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键。

弱相互作用导致了某些放射性衰变过程。

强相互作用将夸克束缚在质子和中子内部。

4、粒子的发现粒子的发现往往通过高能物理实验。

例如,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高能量,然后让它们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粒子。

通过对碰撞产物的探测和分析,科学家可以发现新的粒子并研究其性质。

二、原子核与原子1、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称为原子序数。

中子数则可以不同,同一种元素具有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¹⁵米,但其质量却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

2、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其轨道遵循量子力学的规律。

电子的分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放射性某些原子核具有放射性,会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

α衰变是放出α粒子(氦核),β衰变是放出电子或正电子,γ衰变则是放出高能光子。

三、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1、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粒子行为的理论。

其核心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的叠加。

波粒二象性指出粒子有时表现出粒子的特性,有时表现出波动的特性。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附练习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附练习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稳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分子的世界1.分子:〔1〕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大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那么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3.解释固、液、气的性质:1.不同物质内局部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方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3.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有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m时,这个距离称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 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要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粒子和宇宙总结知识点

粒子和宇宙总结知识点

粒子和宇宙总结知识点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 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宇宙在约138亿年前的一个暴烈的爆炸中诞生。

在这个初始的爆炸中,整个宇宙从一个极其狭小且极其热的点中迅速膨胀,给宇宙留下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广阔天空和无尽星辰。

宇宙的膨胀是持续不断的,宇宙也一直在演化和扩展。

2. 宇宙的演化宇宙的演化包括了宇宙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经历了各种复杂的过程,包括星体的形成和宇宙的膨胀等。

在宇宙的早期阶段,物质是稀薄的、温度极高的,并且存在大量的辐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冷却、膨胀,星体形成,星系形成,恒星熄灭,超新星爆发,黑洞形成等一系列惊人的过程,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

3. 宇宙中的黑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中包含了大量的黑暗物质和暗能量。

黑暗物质是一种不发光的物质,它不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直接探测到它。

然而,根据宇宙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们估计黑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绝大部分的质量。

而暗能量则是一种不断推动宇宙膨胀的能量,也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

关于黑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的重要课题,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非常重要。

4. 宇宙中的结构在我们今天的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包括恒星、行星、星系、星云、超新星等等。

宇宙中最大的结构是星系,星系又由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等组成,而最小的结构则是微观粒子。

而在更加宏观的层面,宇宙中还存在着超大尺度结构,比如星系团、宇宙大墙等。

了解这些结构对我们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粒子的结构和分类1. 粒子的基本结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物质。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粒子可以分为基本粒子和复合粒子两种。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而复合粒子则是由基本粒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基本粒子包括了夸克、轻子、光子、胶子、弱子等等。

7《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整理

7《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动理论三大基本观点:(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直径的(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3、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4、那些物体不是分子:5、那些例子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6、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子不稳定)7、带电体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8、两种电荷:正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

9、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0、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不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1、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举例:12、原子内部结构:1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14、微观粒子大小排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电子15、汤姆生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16、太阳是宇宙的中心(x);宇宙没有中心17、太阳(恒星)是静止不动的(x)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18、光年是时间单位(x)光年是长度单位。

19、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是长度单位。

20、谱线“红移”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提供了宇宙膨胀的证据。

21、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塑料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实验方法:类比法)22、天体大小尺度排序:银河系、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梳理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梳理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梳理1.粒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核旋转。

-亚原子粒子:包括了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更小的粒子,如夸克、轻子等。

-强相互作用:是负责维持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原子核稳定。

2.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结合形成。

-化学反应:分子之间的电子重新排列的过程,产生新的化学物质。

3.物质的相态:-固态: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接触比较紧密,呈现出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接触不如固态紧密,呈现出流动的特性。

-气态: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接触非常稀疏,呈现出高度扩散的特性。

4.能量:-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

5.空间和时间:-物理空间:为描述物质存在的范围,通常是三维的。

-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相互关联的,被称为时空。

-引力:负责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弯曲了时空。

6.天体物理学:-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和其他小天体组成的系统。

-恒星:像太阳一样的巨大气体球,通过核融合产生能量。

-星系:由恒星、行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构成的巨大结构。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事件,宇宙不断膨胀。

7.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但通过引力的作用可以推测其存在。

据估计,宇宙中大部分物质都是暗物质。

-暗能量:据观测数据推测,宇宙中有一种未知形态的能量,正不断推动宇宙的膨胀加速。

总结起来,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粒子结构、物质相态、能量转换、空间时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和演化过程。

粒子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粒子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粒子和宇宙知识点总结1. 粒子的基本概念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一种微观粒子。

粒子是物质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物质。

在标准模型中,粒子被分为了费米子和玻色子两大类。

2. 费米子和玻色子费米子是一类基本粒子,其自旋量子数为1/2。

费米子的特点是满足费米-狄拉克统计,即同一种费米子不能占据同一量子态。

电子、中微子等都是费米子。

玻色子是另一类基本粒子,其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玻色子的特点是满足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即任意多个玻色子可以占据同一量子态。

光子、介子等都是玻色子。

3. 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标准模型总共包含了12种费米子和5种玻色子,其中费米子分为了夸克、轻子和中微子三类,玻色子则包括了光子、胶子、W和Z玻色子以及赝标量玻色子。

4. 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是一种用来加速微观粒子的装置,它将粒子进行加速并以极高的速度进行碰撞。

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对于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LHC(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曾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5. 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标准模型中的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分为了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三种。

强相互作用负责束缚夸克形成成体粒子,弱相互作用负责一些核反应,而电磁相互作用则是光的传播原理。

6. 超对称性超对称性是一种理论,它将费米子和玻色子通过对称性联系了起来。

超对称性猜测了一种新的粒子种类,并试图解释暗物质的性质。

在标准模型之外,超对称性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宇宙知识点总结1. 太阳系结构太阳系是太阳及其周围天体的总称,太阳系构成了我们所处的宇宙中的一部分。

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等都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2. 星系结构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星际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宇宙中的基本组成单位。

在宇宙中,星系以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大麦哲伦星系等为代表。

3. 宇宙中的粒子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粒子,包括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素材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素材 (新版)苏科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3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5、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

36、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例如:花香四溢,盐溶于水,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等,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7、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8、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难以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0、引力和斥力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4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

42、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小到大顺序):43、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44、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推断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荷)运转,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卢瑟福贝尔奖。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考点梳理(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走进分子世界1.分子模型(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2)分子大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2.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2)分子处在地无规则运动中.扩散现象证明了这一结论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的现象;(3)分子间不仅存在力,同时也存在力.考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2)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将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2.两种电荷(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是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是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3.常见的静电现象干操天气脱毛衣时有“噼啪”声、闪电、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考点三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探索更小的微粒(1)历程: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发现了,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对外(选填“显示”或“不显示”)电性;(2)更小微粒: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带正电荷,不带电.电子带电. 和又是由夸克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建立: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类似于的结构模型;(2)模型:原子是由带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且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受到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考点四宇宙探秘1.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1)历史进程: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2)恒星:星空中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我们称这些星为,实际上它们是的.2.宇宙起源(1)起源: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的和演化的.它起源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2)证据:根据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膨胀的证据.(3)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它是单位.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分子动理论例1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技法点拨】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只能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我们能看得见的宏观微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更不要把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的运动.如:扫地时看到的灰尘飞扬是机械运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不是分子运动.例2 ( 2017·桂林)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技法点拨】熟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关键.分子运动论内容: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注意:(1)莫把物体宏观的形变现象误认为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重难点二静电现象例3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技法点拨】从摩擦起电的实质进行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注意:无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接触带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切莫误认为带电体所带的正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物体.例4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技法点拨】重难点三构成物质的微粒例5 ( 2017·衢州)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分类练习考点1 分子动理论1. ( 2017·徐州)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A.分子可以分为更小的微粒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2. ( 2018·南通)“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3. ( 2017·淮安)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4. ( 2018·常州)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5. ( 2018·无锡)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中.考点2 静电现象6. ( 2017·南通)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7. ( 2015·淮安)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真的花香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8. ( 2018·盐城)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可能带负电荷D.可能带正电荷9. ( 2017·常州)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10. ( 2017·泰州)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捧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的性质,如果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在物体间转移.11. (2018·无锡)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电,用它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考点3 物质的构成12. ( 2018·常州)2017年底,“悟空”号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带正电的某些粒子击中,导致“死机”,在遥控指令下,计算机重新启动,卫星恢复正常.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 )A.原子核或质子B.原子核或中子C.电子或原子核D.电子或质子13. (2016·常州)科学家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14. (2016·盐城)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中微子振荡的两位科学家.中微子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基本粒子,下列微粒中最小的是( )A.质子B.中微子C.原子D.中子15. (2018·苏州)人类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认识到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组成.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过程中,毛皮电子,使橡胶棒带负电. 考点4 粒子与宇宙综合16. (2016·泰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17. (2017·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光年是长度单位D.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18.(2018·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 (2)10-102. (1)空隙(2)永不停息进入对方(3)吸引排斥考点二1. (2)转移2. (1)两正负(2)排斥吸引考点三1. (1)电子原子核电子不显示(2)质子中子质子中子负质子中子2. (1)卢瑟福行星绕日(2)正原子核正、负电荷中心电子考点四1. (1)地球“日心说”万有引力(2)恒星运动2. (1)层次膨胀大爆炸(2)哈勃定律(3)真空长度突破·重点难点例1 C 例2 C 例3 A例4 C 例5 B分类练习1.D2.A3.A4.C5.做无规则运动空隙6. A7. A8. C9. A10.吸引轻小物体同电子11.正吸引12. A 13. B 14. B15.原子核失去16. D 17. C 18.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
一、走进分子世界
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
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
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
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
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
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
Ps:扩散现象
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
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
滴红墨水
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
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证据二:两块表面洁净的铅块,用力挤在一起,能互相吸引,甚至下面挂较重物体也不会掉下来。

证据三:分子间既然有引力,为何分子不吸引到一块儿去,而是要保持一定空隙?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斥力
证据三: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气体虽容易被压缩,但也不能无止尽压缩,说明分子之间距离太近,会互相排斥,存在斥力
Ps:①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小,但排斥力变小得快,所以吸引
②分子间距离变小的过程中,排斥力、吸引力都变大,但排斥力变大得快,所以排斥
设作用力相同时的距离为R0
当r<R0时,排斥;当r>R0时,吸引
且吸引力大的不易断
4、固液气
固体液体气体
分子间距离小中大
分子间作用力大中吓跑
运动是否固定固定某些范围内运动不固定
形状是否固定固定不固定不固定
体积是否固定固定固定不固定
5、单质分子和化合物
①单质分子: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注:原子个数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并非同一种原子只能组成确定的某种物质 ②化合物:由不同院子组成的物质(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二、静电现象
1、定义: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产生的带电现象
2、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产生的电荷(其他物质摩擦后排斥玻璃棒,则带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产生的电荷(其他物质摩擦后排斥橡胶棒,则带负电荷) 4、同种电荷靠近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靠近相互吸引
注:靠近不代表两种物体都带电,原理(排斥)则两物体都带电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A B A B A B 是否带电 是

是 否
否 否
吸引或排斥
同种排斥,异种吸引
吸引
无反应
5、验电器 ①构造
注:不带电的物体触碰,金属片无变化 ②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③作用:经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带正电还是负电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1、原子
①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如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②有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但只,如氧气分子有两个氧原子组成,及双原子物质 ③金属物质是单原子物质,即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 2、科学发现过程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1897年英国汤姆生首先发现电子,被称为电子之父,后来其他科学家有发现了质子、中子,后来科学家发现所有物质都是有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微粒组成,各种不同物质的原子只是他们所含有的质子、中子、电子的数 道尔顿 提出原子结构(被否认) 汤姆生
发现电子
一种带电物体触碰,金属片分开 接着同种带电物体触碰,金属片更加分开
接着异种带
电物体触碰,
金属片合并
卢瑟福建立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结构模型
查德威尔归纳种子
盖尔曼发现夸克
4、原子模型结构
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②原子核正电荷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核外围绕原子核告诉旋转
③通常,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分子原子电子负电
原子核质子(99%)正电
中子(1%)无电荷(强子)
注:质子与电子数量相等,质子和中子都有夸克组成
5、应用:加速器
原理:用磁力加速粒子运动速度
粒子大小
分子10-10~10-5m
原子10-10m
原子核10-15~10-14m
核子(质子和中子)10-15m
电子<10-18m
1、对于宇宙认识的改变
①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似乎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他从远处自上而下,和人看到的远处的地面融为一体
②地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他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都绕着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旋转。

③日心说:16世纪初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传世之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
2、基本概念
①恒星: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例如太阳)
②银河系:有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好像一个中央突起,梓州扁
平的旋转铁饼
注: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1000亿个,仙女星系是里银河系较近的星系,他离里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③宇宙起源:宇宙单恒与137亿年铅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中,温度和密度都高的无法想象,里面的物质可能极不稳定,最终爆炸,色剂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倒是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形成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证据一:根据哈勃发现的哈勃定律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证据二:用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类比宇宙,小塑料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小塑料粒周围的其他小塑料粒都在离它远去
证据三:根据多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我们观测到的星系发出的光的频率降低(波长变长),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就可以看到它的光谱,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为谱线“红移”
注:当一列火车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会明显升高(声波频率升高),当他离我们远去时,音调明显降低(声波频率降低),这一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小结:太阳系构造(八大星系)
从里到外: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