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

(2)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江南的冬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深入领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的冬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析文章中对江南冬景的描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生词短语的掌握程度。

3. 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文章描绘和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江南的冬景》。

2. 与江南冬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生词和短语的词汇表。

4. 小组讨论的指导材料。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江南的冬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2. 邀请当地的文化人士或摄影师来课堂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见解和拍摄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篇:《江南的冬景》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吧。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一)浏览课文;正音;作者介绍;解题 1.正音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2.介绍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

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影响很大。

1930年3月,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1937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

散文以游记著称。

3.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除闽粤那些极南的气候异状之外的江南。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作者所描写的这些江南冬景仿佛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他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请试着为它们命名。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间为3分钟。

讨论过后,请2—3个小组代表回答,之后全班确定最佳答案。

之后教师也给出自己的命名:曝背谈天图(第2段)冬郊植被图(第5段)寒村微雨图(第7段)江南雪景图(第8段)旱冬闲步图(第9段)三、品味赏析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幅图画描写了哪些景物?总体特征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手法?作者的感受如何?(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2.简要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天气并不寒冷,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弥漫在画面里。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冬季风景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冬季的风景。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和魅力。

1.3 教学活动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观察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词语或短语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如寒冷、雾蒙蒙、腊梅飘香等。

第二章:诗词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描绘江南冬景的意境。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描绘江南冬景的古诗词。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冰雪、枯枝、寒鸦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探讨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态度和感受。

第三章:绘画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江南冬景的元素,如房屋、桥梁、水乡等。

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江南冬景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绘制某个特定的场景或元素。

提供绘画材料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江南冬景的美。

第四章:摄影技巧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技巧。

帮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表达江南冬景的特色。

4.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对焦等。

分析摄影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探讨其拍摄角度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拍摄原则。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摄影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技巧。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摄影作品,共同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文化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习俗。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领略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冬季景色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江南地区产生兴趣。

1.4.2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学生学习冬季景色打下基础。

1.4.3 播放江南冬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冬景的魅力。

1.4.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看法和感受。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第二章:江南冬景的景色描写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技巧,包括天空、水乡、植被等方面的描写。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描写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2.4.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江南冬景描写方法。

2.4.3 让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特点,提高绘画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方法,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处理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绘画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4.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

3.4.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总结的江南冬景色彩表现方法。

3.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江南冬景的色彩稿,可用油画、水彩等绘画形式。

第四章:江南冬景的文化内涵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江南的冬景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模板

江南的冬景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模板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

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江南地区。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认知和体验。

第二章: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如梅花、雪景、冰雕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参观梅花林、观赏雪景等。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第三章:江南冬季的人文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人文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冬季的人文特色,如春节习俗、江南园林、古镇风貌等。

引导学生欣赏江南冬季的人文特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江南冬季的人文特色。

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第四章:江南冬季的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美食文化。

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和地域特色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冬季的美食特色,如汤圆、年糕、糖葫芦等。

引导学生了解和品尝江南冬季的美食,提高他们的饮食文化意识。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江南冬季的美食。

组织学生进行品尝和交流,分享他们的美食体验。

第五章:江南冬季的民间艺术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民间艺术。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冬季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春联等。

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江南冬季的民间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5.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江南冬季的民间艺术作品。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江南的冬景》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和爱护环境的态度。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和赞美,并激发自己对家乡或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珍惜。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江南的冬景》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江南的冬景》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江南冬景的感同身受和情感共鸣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写作表达: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感受和思考。

3.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价。

2.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展现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3. 学生对江南冬景的感受和思考的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江南的冬景》,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感受和印象,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与课文内容的关联。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1.2 教学内容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冬季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江南冬景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第二章:江南冬景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2 教学内容江南冬季的天气特点:湿冷、多云、雨雪等冬季江南的自然景观:腊梅、冬柳、冰凌等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写作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绘江南冬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第三章:江南冬景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人文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3.2 教学内容江南冬季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等冬季江南的人文景观:古镇、古巷、古建筑等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文化讲解:讲解江南冬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江南文化第四章:江南冬景的生活特色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生活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4.2 教学内容江南冬季的美食:汤圆、年糕、腊肉等冬季江南的生活习俗:暖炉、取暖用品、防寒措施等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美食和生活用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践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江南美食,体验江南冬季的生活特色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和向往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江南冬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活特色探讨江南冬景的意义和价值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六章:江南冬景的文学描绘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与江南冬景相关的文学作品:诗词、散文等分析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绘和表达手法6.3 教学方法文本阅读:选取适合的江南冬景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绘和表达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第七章:江南冬景的艺术表现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7.2 教学内容江南冬景在绘画、音乐、摄影等艺术领域的表现欣赏和分析江南冬景的艺术作品7.3 教学方法作品展示:展示江南冬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创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创作一幅关于江南冬景的作品第八章: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江南冬景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江南冬景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方法8.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江南冬景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小组讨论:探讨江南冬景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第九章: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开发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旅游开发和营销能力9.2 教学内容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策略江南冬景的旅游推广和营销方法9.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方案小组讨论:探讨江南冬景的旅游推广和营销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10.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补充说明: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和气候特点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优秀6篇学习目标:篇一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必修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

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

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

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郁达夫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

- 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避实就虚的写作手法来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江南冬季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江南冬季的印象,引入课题《江南的冬景》。

2.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郁达夫,让学生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教师领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4. 精读赏析- 学生自行朗读喜欢的段落,并分享原因。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对江南的冬景情有独钟?我们应该如何像作者一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以及文章的语言特色。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季的短文。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作者郁达夫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

《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5篇篇一:《江南的冬景》教案篇一一、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

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3小题。

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析 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

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煮茗蛰居曝背亘古摩登闽粤皮袍(míng) (zhé) (pù) (gèn) mó dēng mǐn yuèpípáo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丰腴远阜冬霖乌篷(xuān)(zhě) (lù) fēngyúyuǎn fùdōng lín wū péng 乌桕恣意谛听正月喧哗月晕晕头转向(jiù) (zì) (d ì) (zhēng)xuān huá(yùn) (yūn) 槎桠剥花生剥削搁下搁不住间或中间(cháyā)(bāo)(bō)(gē) (gé) (jiàn) (jiān) 夹衣夹层莫名其妙铭记在心(jiā) (jiá) (说出) (刻)(三)郁达夫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四)从《江南的冬景》中看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章节一:导入目的: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活动: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引出对本课的兴趣。

章节二:新课内容介绍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特色和魅力内容:介绍江南冬景的景色、活动和民俗活动:老师讲解江南冬景的特点,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江南冬景有更直观的认识。

章节三:诗歌欣赏目的: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内容:欣赏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活动:老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解释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章节四:创意写作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内容:以江南冬景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活动:老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可以是对江南冬景的描述、感受或者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章节五:分享与评价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内容: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活动: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批评。

章节六:绘画与手工制作目的: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内容:以江南冬景为题材,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或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老师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完成自己的作品。

章节七:角色扮演与表演目的: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内容:编写关于江南冬景的小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学生分组编写小剧本,选择角色并进行排练。

在班级面前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反馈。

章节八:实地考察目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内容:组织学生到江南地区的公园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到江南地区的公园或景点,观察和记录冬天的景色和活动。

学生可以进行拍照、写生或采集素材,以便在后续的写作和绘画活动中使用。

章节九:综合展示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展示活动:学生小组选择一种形式(如PPT、视频、展板等),综合展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成果。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

2. 讨论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一幅江南地图,让学生指出江南地区的大致位置。

2. 提问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江南的气候特点。

3. 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和湿润的气候等。

第二章:江南的冬季景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景色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描述江南冬季的景色特点,如水乡的运河、古镇的街道等。

2. 分析江南冬季景色的独特之处。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江南冬季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江南冬季景色特点。

3.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的结果,强调江南冬季景色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江南的冬季活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传统活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地区冬季的传统活动,如赏雪、猜灯谜、做年画等。

2. 分析这些活动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江南地区冬季的传统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江南地区冬季传统活动。

3. 教师总结学生了解到的活动,并解释这些活动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第四章:江南的冬季美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美食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品味和饮食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地区冬季的美食,如汤圆、年糕、糖葫芦等。

2. 分析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江南地区冬季的美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江南地区冬季美食。

3. 教师总结学生了解到的美食,并解释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冬天的江南会有怎样的景色和特色。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江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湿润、温和等。

3.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冬天的江南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第二章:江南冬景的描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有关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如古诗、散文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写。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感受和想象。

第三章:江南冬景的体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地考察。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江南冬景的特点。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地考察,可以选择公园、街道等地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江南冬景的景色、氛围和人们的生活。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四章:江南冬景的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方式,如绘画、摄影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方式,并展示一些作品作为参考。

2. 引导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艺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摄影等方式。

3.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江南的冬景》是一篇描绘江南地区冬季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文章。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描绘的江南冬景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培养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描绘江南冬景的特点。

2. 难点: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5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资源。

第二章:朗读与理解2.1 教学内容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信息。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朗读课文。

2.3 教学目标1.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5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多媒体教学资源。

第三章:生字词学习3.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2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字词的用法和词性。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3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采用分组讨论法、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5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资源。

第四章:欣赏与分析4.1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描绘的江南冬景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

(2)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特点,认识相关的地理、气候知识。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江南的冬景》的内容简介。

2. 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3. 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

(2)掌握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特点。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江南的冬景》的文本。

2. 相关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僻字词的解释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观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简要介绍课文《江南的冬景》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全班交流: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4.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的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观,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江南的冬景》。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江南的冬景》1. 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2. 江南地区冬季景观特点3. 生僻字词解释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篇一:公开课课堂实录公开课课堂实录公开课课堂实录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谛听天籁部分的第一课,这一部分要求我们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有所收获教学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3.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品评江南冬景的图画美2.领会并学会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师生合作,分组探究,讨论交流,诵读品味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播放乐曲创设情境导入:师:提到江南,总会有一种柔软的情愫涌上心头,这样四个字就会自然地浮现在脑海当中——烟雨江南!许多文人墨客在江南留下了自己不朽的诗篇大家看投影片上的这俩首诗:(同学齐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首诗都是描绘江南春季的景色,那么江南的冬季又是怎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郁达夫的这篇散文师:下面我们一起解决预习的字音题(投影正音)(学生集体读两遍)师: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生:江南指江浙地区,总体印象: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师:你能告诉大家是在哪里看出来的吗?生:在文章的第六小节和文章的第三小节师:很好,所以人们这样说:达夫的江南,明朗的江南师:明朗的江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朱自清在中用五幅图画来描绘春天,本文和有异曲同工之妙,郁达夫也为我们展现了五幅江南冬景图,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幅图并依次加以命名(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明确: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只要同学们对课文有一个熟知的过程,目的就达到了不必囿于与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师:我们有些同学可能并没有去过江南,但郁达夫已经用他那优美的文笔带给我们一个冬日里的美丽江南在这一幅幅诗一般的图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幅图呢?(学生七嘴八舌,尽管各人所言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午后郊游图、江南冬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师:好,下面我们就分别看看同学们选择的这几幅图,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谈谈自己的感受生1:我喜欢午后冬郊图,它在文章的第五小节,在这幅图中写了许多的景,有芦花、乌桕叶、乌桕籽、野草、微风、阳光等它们很符合江南冬天的特点,显得生机盎然生2:我也很喜欢这幅图,但是我觉得这位同学没有抓住要害回答,我觉得应该抓住一些修饰语,比如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这些才是江南冬天的特点师:很好,同学的发现能力很强白色的、火红的、雪白的、和煦的、温暖的,这才是江南的冬景所特有的,它们的特点是?生:很温暖、非常美、很漂亮、色彩明亮(这些是同学们随口而出的描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师:这些字眼没有文学色彩,没有感情,也尚欠雕琢!请再想想生:和煦温暖、如诗如画、多姿多彩师:正如大家所言,这是一幅明丽、绚烂、生机盎然、和煦温暖的江南冬景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也是郁达夫散文写作中的一个特点,这样写作会使文章更加丰满耐读师:请大家集体朗读第五小节,注意读出这种明丽、绚烂、生机盎然、和煦温暖的感觉(学生集体朗读,很投入)师:还有同学喜欢其他图景的吗?生3:我更喜欢微雨寒村图,大家看这幅图中写了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多么淡雅的场景,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太美了师:嗯,你说得很不错,你把这幅图中的景和景物的特点都说出来了那么这样的景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学生抢着答:悠闲,洒脱(文本中有这样的词汇)师:同学们在品读文章时文本意识很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看能不能把这种悠闲、洒脱的氛围读出来(一女生主动站起来朗读,声情并茂,很投入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感觉江南雪景图写得很有特色,大家一起品品看投影下面语段:(学生齐读)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师:看完这段同样是写雪景的文字,相比之下,我感觉到与写法上好像有所不同,同学们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生:有很多的古诗句师:对了,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诗句,最好是摇头晃脑地读生:(做摇头摆尾状)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师:不描写具体的景,而是借助于古诗词来描写,这在写作手法上叫什么?生:叫间接描写师:文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文是引用诗句、虚写江南的雪景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劲,绕这么多的弯子,直接像文里那样描写不就很好吗?(学生小组讨论)生:优美诗句的内涵更丰富,更能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师:说得很好郁达夫经常在散文中引入一些诗句,这样就让他的散文充满浓浓的书卷气,文章也写得不再平淡,也更富有诗情画意师:我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一起去品鉴剩下的几幅图,但为了能让你们自己学会去感悟文学之美,我就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交给你们自己课后去鉴赏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这幅图画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这些图景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郁达夫先生又用了哪些巧妙手法进行艺术创造的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老师有个疑问,既然文章写的是江南的冬景,那郁达夫为何要在开头写北方的冬天?生: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写北方的冬天突出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的特点师:文章当中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吗?生:还有闽粤地区的冬景和江南的冬景比较,和北方的夏夜比较以及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师:美是由我们自己来发现的,江南的冬景美不胜收,美得有品味,但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对比,这种美也不会表现得如此突出,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郁达夫真正表现出了自己笔下江南冬景的特点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这就是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师: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投影)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2.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3.运用对比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4.文章要融进自己的个性(投影林俊杰的歌词)师: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林俊杰歌中的江南是缠绵的江南,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是明朗的江南同样的江南,在不同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格调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独到的眼光走进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获取我们独特的心灵体验吧!下课!篇二:教案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吧。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

(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2)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色,引导学生对江南冬景产生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江南的冬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4.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2)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分享并互相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江南的冬景》文本。

2. 江南地区冬季景色的图片或视频。

3. 相关文学作品或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江南冬景的描绘技巧(1)学习并理解江南冬景的描绘方法。

(2)通过课文《江南的冬景》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描绘技巧表现江南冬景。

(3)学生尝试运用描绘技巧,创作关于江南冬景的短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掌握描述江南冬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对江南冬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1.2 教学内容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江南冬景的景色和特色描述江南冬景的诗词和文学作品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江南冬景的景色和特色互动讨论法:讨论描述江南冬景的诗词和文学作品第二章: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1 江南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解释江南地区的定义和范围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相邻地区2.2 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介绍江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分析江南地区冬季的气温、降水和气候特点2.3 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对冬景的影响探讨江南地区冬季气候对冬景的影响分析江南冬景的景色和特色第三章:江南冬景的景色和特色3.1 江南水乡的冬季景色介绍江南水乡冬季的景色特点分析江南水乡冬季景色的特色3.2 江南园林的冬季景色介绍江南园林冬季的景色特点分析江南园林冬季景色的特色3.3 江南城市和乡村的冬季景色介绍江南城市和乡村冬季的景色特点分析江南城市和乡村冬季景色的特色第四章:描述江南冬景的诗词和文学作品4.1 诗词中的江南冬景介绍古代诗词中描述江南冬景的作品分析诗词中的江南冬景描写和表达方式4.2 文学作品中的江南冬景介绍文学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写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写和表达方式4.3 创作自己的江南冬景作品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江南冬景作品学生分享和互相评价作品第五章:培养对江南冬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5.1 对江南冬景的欣赏能力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江南冬景的欣赏和感受能力5.2 江南冬景与文化的联系探讨江南冬景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培养对江南冬景的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5.3 参观江南地区的冬景景点推荐江南地区著名的冬景景点鼓励学生参观并体验江南冬景的魅力第六章:江南冬景的摄影技巧与实践6.1 摄影技巧介绍讲解摄影基础知识,包括构图、光线、曝光等分析拍摄江南冬景时需要注意的摄影技巧6.2 摄影实践指导带领学生前往江南地区进行摄影实践指导学生拍摄江南冬景,并提供现场指导和建议6.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所拍摄的江南冬景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第七章:江南冬景的绘画技巧与实践7.1 绘画技巧介绍讲解绘画基础知识,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分析绘制江南冬景时需要注意的绘画技巧7.2 绘画实践指导带领学生前往江南地区进行绘画实践指导学生绘制江南冬景,并提供现场指导和建议7.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所绘制的江南冬景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第八章:江南冬景的写作技巧与实践8.1 写作技巧介绍讲解写作基础知识,包括情节、人物、描写等分析描述江南冬景时需要注意的写作技巧8.2 写作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写作实践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8.3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第九章: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9.1 江南冬景的保护意义讲解江南冬景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探讨保护和传承江南冬景的重要性9.2 江南冬景的传承方式介绍江南冬景的传承方式和途径分析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江南冬景文化9.3 学生参与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学生参与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和传承经验和建议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10.2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分享自己在江南冬景方面的学习体会和收获10.3 教师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描写“江南的冬景”的语句,品味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2.多角度分析^p 文章的写作特色,模仿借鉴作者以文“绘景”的行文艺术和构思艺术;(重点)3.感受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由衷的喜爱与眷恋,培养自主运用学习方法研读散文类文本的能力。

(难点)课前准备放声朗读课文三遍,在读的过程中想象“江南的冬景”的画面。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借诗创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冬去春来,是大自然的规律。

现在时值隆冬,扬州的冬景很迷人,此刻江南的冬景是否也一样美呢?(板书:美?)出生在浙江富阳的作者郁达夫说:“我出生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

”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去看看他记忆深处江南冬景的模样。

(板书课题)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师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打开课本,翻到《江南的冬景》这一页开始自主阅读。

这里的阅读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声朗读,不硬性要求学生齐读或分段朗读,而是让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也可以是伴随圈点勾画的安静默读。

通过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正式学习文本前可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一定把握和认识。

三、潜入文心,循序研读(一)研习“写什么”该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课文写了什么,即明确本文所包含的内容和主题。

在给时间让学生自主研习前,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将所要研习的任务及时间分配安排好。

具体操作: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先用笔给文中景色描写的【关键词】:^p 句做好标记,再思考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2.根据课文第二、五、七、八、九自然段的景色描写,在学习共同体中将先前所思考的内容以“……图”的形式分别概括归纳出来,之后小组讨论“江南的冬景”总共包括哪些图,选出总结得既准确又生动的结论并派一个代表在全班介绍;(教师注意在旁走动,及时回答小组内的疑惑并给予及时点拨,但注意不要在讲解中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2.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学生答)作家郁达夫,他选择了大家难发现美
的季节——冬季,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这
节课就让我们借用大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2.投影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朗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煮茗 (míng)蛰居 (zh é)曝背 (p ù)
亘古 (g èn)赭色 (zh ě) 乌桕 (ji )ù
丰腴 (y ú)正月( zhēng)槎桠 (ch á y ā)
泊船 (b ó)中间 (jiān)搁下 (g ē)
湖泊 (p ō)间或 (ji n)à搁不住 (g é)
月晕 (y ùn)剥削 (b ō)文件夹 (ji ā)
晕头转向 (y ūn)剥花生 (b āo)夹衣 (ji )á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 3 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1、作者写了江南冬天的哪几个场景?
2、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一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
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例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

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
生动。

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二)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
如麻。

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
也变得温文尔雅。

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

朦胧悠远的意境、
此时
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
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这些引用的诗句的排列有何顺序?1、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日暮入夜深夜清晨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和情愫,
(三)江南雪景图赏析
比较阅读
投影:
使文章跌宕多姿,满溢诗情画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
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
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
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
雪景的一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

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
江南的雪景。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
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五、课堂总结
1、本文还有什么特点?(提示:化用或仿照古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
章的诗情画意。

2、从郁达夫的散文中学到了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融进自己的个性。

(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

六、结束语:
通过鉴赏我们发现,平平常常的江南之冬,郁达夫发现了这么多的美。

我们大家如能像作者
那样,执着一颗寻美的心,睁开你们的一双敏锐的眼睛,那么你们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为,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七、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