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答案

合集下载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物理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命题校对:高二物理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7题为单选题,8-12为多选题)1、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也随你的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同海市蜃楼具有相同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空气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空气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2、以下电场中能产生电磁波的是()A.E=10 N/C B.E=5sin(4t+1) N/C C.E=(3t+2) N/C D.E=(4t2-2t) N/C3、若一列火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高速行驶,车上的人用望远镜来观察地面上的一只排球,如果观察的很清晰,则观察结果是()A.像一只乒乓球(球体变小) B.像一只篮球(球体变大)C.像一只橄榄球(竖直放置) D.像一只橄榄球(水平放置)4、1995年科学家“制成”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的,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B.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C.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 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D.大量处于n=4能级的反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最短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 B:v C:v D:v E=12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E=2tCt DABCDE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v B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 -v A =v C -v B =v D -v C =vE -v D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牌。

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如 图 所 示 匀 强 磁 场 中 ,磁 感 应 强 度 为 5πT. 自t=0 时 刻 起 ,线 圈 由 中 性 面 开 始 绕 垂 直 于 磁
场 方 向 的 转 轴 逆 时 针 匀 速 转 动 ,角 速 为103πrad/s.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t=0.05s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为 ABCDA B.t=0.05s时 ,电 流 表 的 示 数 为 2.5A
3.如图所示,电键 S处于闭合状态,小灯泡 A 和 B 均正常 发光,小 灯 泡 A 和 线 圈 L 电 阻 相 等,现 断 开 电 键 S,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灯泡 A 会立即熄灭 B.小灯泡 B 过一会再熄灭
C.线圈 L 中的电流会立即消失 D.线圈 L 中的电流过一会再消失,且方向向右
高 二 物 理 试 题 第 1 页 (共 8 页 )
方 向 ,向 右 为 安 培 力 的 正 方 向 )
高 二 物 理 试 题 第 3 页 (共 8 页 )
9.如图甲所示,一正方形导线框 ABCD 置于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线框中的电流I 和导 线 AB 受 到 的 安 培 力F 随 时 间t 变 化 的 图 象
分 别 是 (规 定 垂 直 纸 面 向 里 的 方 向 为 磁 感 应 强 度 的 正 方 向 ,逆 时 针 方 向 为 线 框 中 电 流 的 正
4.如图所示,一铝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让 一 条 形 磁 铁 以 一 定 的 速 度 向 右 靠 近 铝 块,在 磁 铁 靠 近 铝 块 的 过 程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若条形磁铁的右端为 N 极,则铝块会向左运动 B.若条形磁铁的右端为S 极,则铝块会向左运动 C.在 它 们 相 遇 前 ,铝 块 一 直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D.不论条形磁铁的右端为 N 极还是S 极,铝块都会向右运动 5.氢 原 子 的 能 级 图 如 图 所 示 ,关 于 氢 原 子 的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氢 原 子 的 发 射 光 谱 是 连 续 的 B.一 群 氢 原 子 处 于n=3 的 能 级 ,向 低 能 级 跃 迁 时 可 以 辐 射 出 三种频率的光子 C.若用11eV 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使它电离 D.若用11eV 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使它跃迁到n=2的能级 6.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线 路 总 电 阻 为r,发 电 厂 输 出 电 压 不 变,三 个 回 路 的 电 流 依次为I1、I2、I4,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左 侧 变 压 器 输 入 电 压 为U1,输 出 电 压 为U2; 右 侧 变 压 器 输 入 电 压 为 U3 ,输 出 电 压 为 U4,以 下 选 项 错 误 的 是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级物理科试卷完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光强太小D.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2.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大3.如图所示,用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用E p表示两个分子之间的势能,当r=r0时两分子间斥力等于引力,设两个分子相距很远时E p∞=0,则 ( )A.当r<r0时,E p随r的增大而增大B.当r>r0时,E p随r的增大而增大C.当r<r0时,E p不随r的变化而变化D.当r=r0时,E p=04.如图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A 是α粒子源,F 是铝箔,S 是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 上出现闪光,该闪光产生的原因是 ( ) A .α粒子射到屏S 上产生的B .粒子源中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C .α粒子轰击铝箔F 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α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5.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 ,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规律认识错误..的是( )A .用能量为14.0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B .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所辐射的光中,有3种不同频率的光能使锌发生光电效应C .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D .用能量为10.21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6. 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轨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半径比为2∶1,如图所示,那么碳的衰变方程是 ( )A.B H C 12521146+→ B. B e C 14501146+→- C. N e C 14701146+→- D. Be He C 10442146+→7.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b ,它们分别在水平推力1F 和2F 作用下开始运动,分别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两个物体都将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物体的t v -图线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B ∥CD.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平推力的大小1F >2F ②水平推力的大小1F <2F③a 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于b 所受摩擦力的冲量 ④a 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小于b 所受摩擦力的冲量A.①③B. ②④C.②③D. ①④8.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高二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 11.(1)变小 (2)3.0 2 (3)小于 三、计算题(10分+12分=22分) 12.(1)6种 (2分)(2)从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光子的能量最小,波长最长。

(2分)得:由分钠06)(3(υh W )=eVeV W 29.2106.11053.51063.6J 10×5.531063.61914341434≈⨯⨯⨯⨯=⨯⨯=---钠eV eV eV E E E 29.275.126.13)1611(1441>=⨯-=-=eVeV eV E E E 29.209.126.13)911(1331>=⨯-=-= eVeV eV E E E 29.22.106.13)411(1221>=⨯-=-=eVeV eV E E E 29.255.26.13)16141(2442>=⨯-=-= eVeV eV E E E 29.289.16.13)9141(2332<=⨯-=-=eVeV eV E E E 29.266.06.13)16191(3443<=⨯-=-=故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共有四种 13.(共12分))b a 分2()1(ϕϕ<)LB m gRV BLV E REI BIL m g 分稳定时:4(,,(2)22maxmax =⇒===ma BIL mg =-)3( t qI ∆∆=v CBL q BLv C q ∆=∆⇒⋅=2222L CB m mga ma t v L CB mg +=⇒=∆∆⋅-)LB L CB m R a V t at V 分6()(2222max max +==⇒=四、选考题【 物理--选修3-3部分】(30分) 14.AD 15.AC 16.AD 17.8×10-6112-116之间 7×10-10m18.(12分)(1) 273t T S L V 1111+==,初状态: 273t T )S l (L V 22212+=+=,未状态:(2) 设玻璃管转过θ后水银开始溢出20S S L V ,H 11001==+=P P 初状态: )S L L (V ,cos 212002+=+=θH P P 未状态:在玻璃管转动过程中,气体做等温变化 )V P V P 分得:由6(6002211==θ【 物理--选修3-4部分】(30分)14. CD 15.AC 16.BC 17.小于 a 小于 18.(12分)T 41处所用时间为A 摆,第一次到达球C (1)可视为单 g Rg R T t c 224141ππ=⨯==gRg R t gt R B B ⨯==⇒=2221球做自由落体运做自B 2 )t t B c 分点球先到达故因为6(A B ,22>⇒>πgRn T n t C 2)12(4)12(C )2(π+=+=球:对 gh t B ⨯=2B 球:对 C t t =B 点相遇:A 要使两使两小))(6,4,3,2,1,0( )12(8122分解得:⋯=+=n R n h π。

广东省湛江市2017-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2017-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2017-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1.(4分)如图所示,日光灯管两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设两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它们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B.合力F的大小一定等于F1、F2的大小之和C.合力F的大小一定等于日光灯管的重力D.日光灯管受到4个力的作用2.(4分)如图,发电机的电动势e=678sin100πtV,变压器的副线圈匝数可调,触头P置于a处时,用户恰好得到220V的电压,R表示输电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的频率为100HzB.电压表V2的示数为220VC.电压表V1的示数为678VD.当触头P向上滑时,V2的示数变大3.(4分)如图示为某电容传声器结构示意图,当人对着传声器讲话时,膜片会振动.若某次膜片振动时,膜片与极板距离减小,则在此过程中()A.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变小B.极板的带电量增大C.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D.电阻R中无电流通过4.(4分)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0﹣10s的平均速度为10m/sB.15s末开始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C.10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D.10﹣15s运动员做减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二、双选选择题(每题6分)5.(6分)如图,将一空的铝制易拉罐开口向下压入恒温游泳池的水中.则金属罐在水中缓慢下降过程中,罐内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A.内能增大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少C.向外界放热D.对外界做正功6.(6分)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H+H→He+n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U+n→Ba+Kr+3nC.“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式是△E=△mc2D.“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式是E=7.(6分)如图所示是“嫦娥二号”奔月的轨道示意图,其环月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100k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二号”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B.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无关C.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有关D.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受到的月球引力大于地球引力8.(6分)如图1所示,闭合回路由电阻R与导线组成,其内部磁场大小按B﹣t图变化(如图2),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回路中()A.电流强度越来越大B.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C.磁通量的变化率恒定不变D.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来越大9.(6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连接,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小球A一速度v,在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球的总动能不变B.A、B两球的总动量为mvC.弹簧对B球的作用力大于对A球的作用力D.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两球的总动能最小二、非选择题10.(8分)用如图甲示的装置探究外力对小车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①逐渐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当观察到小车拖着的纸带打下间距均匀的点迹时,记下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0,可认为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②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继续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让小车加速运动,图乙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理想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显示的点为计数点,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m、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车的质量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之间须满足Mm.③从纸带上测得AB两计数点的间距为d(图中未画出),在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到打下B 点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外力做功W=,小车动能的变化△E k=.11.(10分)如图甲为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2Ω电阻丝的电阻率的电路原理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①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阻丝直径为mm;②请根据电路原理图完成如图丙所示的实物图.③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位置,得到几组、I及对应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用R=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后作出R﹣L图象如图丁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L和△R,若金属电阻丝直径的平均值为d,则该电阻丝的电阻率为ρ=(用△L、△R、d及有关常量表示).④若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阻率ρ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12.(18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与粗糙的水平面AB平滑相接,水平轨道右侧有一个竖直固定半圆轨道BCD(C为BD的中点),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水平面B点放置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2,现有质量为m的物块1从斜面的P点由静止释放,下滑到斜面底端A点时的速度为7m/s物块1与物块2正碰后以1m/s速度反弹,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物块1与水平面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B的长度l=3m,g=10m/s2,求:(1)物块1由静止释放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2)物块1与物块2碰撞后,物块2速度的大小;(3)若要使物块2沿半圆轨道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半圆轨道半径取值条件.13.(18分)如图甲所示,与x轴成45°角的虚线OM和EF以及弹性挡板GH把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分割成Ⅰ、Ⅱ、Ⅲ、Ⅳ四个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内均有理想边界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Ⅳ为真空,若不断有初速度为零且=103C/kg的带正电粒子经过图乙所示电压加速后,由P点垂直x轴方向进入I区域,已知B1=B3=1T,B2=0.5T,OP=0.4m,EF和GH间的水平距离为d=0.16m.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求:(1)带电粒子在I区域里运动的最大轨道半径;(2)带电粒子从P点出发到第一次离开Ⅱ区域所用的最短时间;(3)若带电粒子与弹性板GH相碰后速度大小和电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弹性板GH 夹角相等,则第一次进入Ⅲ区域的带电粒子从EF边界离开磁场时出射点到进入点的距离l 的取值范围.广东省湛江市2017-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1.(4分)如图所示,日光灯管两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设两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它们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B.合力F的大小一定等于F1、F2的大小之和C.合力F的大小一定等于日光灯管的重力D.日光灯管受到4个力的作用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日光灯管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F1、F2,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结合三个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析即可.解答:解:日光灯管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F1、F2,处于平衡状态,则于F1、F2的合力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图中F1、F2的合力为F,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向上,故A错误;B、图中F1、F2的合力为F,合力与分力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图中F的大小小于F1、F2的大小之和,故B错误;C、图中F1、F2的合力为F,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故C正确;D、日光灯管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共3个力,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日光灯管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基础题目.2.(4分)如图,发电机的电动势e=678sin100πtV,变压器的副线圈匝数可调,触头P置于a处时,用户恰好得到220V的电压,R表示输电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的频率为100HzB.电压表V2的示数为220VC.电压表V1的示数为678VD.当触头P向上滑时,V2的示数变大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变压器只改变电压,不会改变频率,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等于用户电压和输电线路损失电压之和;由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即可比较解答:解:变压器只改变电压,不会改变频率,故频率为f=50H Z,故A错误;B、电压表的示数为用户和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值和大于220V,故B错误;C、电压表测量的是有效值,故示数为U=V,故C错误;D、当用户功率增大时,由P=UI可知,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增大,故损失电压增大,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故由可知触头P应向上滑,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变压器时注意输出电压和输入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决定关系,然后结合电阻的串并联知识进行求解.3.(4分)如图示为某电容传声器结构示意图,当人对着传声器讲话时,膜片会振动.若某次膜片振动时,膜片与极板距离减小,则在此过程中()A.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变小B.极板的带电量增大C.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D.电阻R中无电流通过考点: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的变化引起了电容的变化,电容的变化引起了电量的变化,从而场强变化,R中有电流.解答:解:A、振动膜片振动时,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减小,电容增大,故A错误;B、由C=知,U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增大,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增大,故B正确.C、由E=知,U不变,d减小,则场强E增大,故C错误;D、极板的带电量增大,充电,电阻R中有电流通过.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容器的动态分析,方法是:从部分的变化引起电容的变化,根据电压或电量不变判断电量或电压的变化.4.(4分)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0﹣10s的平均速度为10m/sB.15s末开始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C.10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D.10﹣15s运动员做减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将运动员0﹣10s的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分析,分析位移关系,确定平均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反映运动员的运动方向.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判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0~10s内,若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平均速度为=m/s=10m/s.根据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运动员的位移大于匀加速运动的位移,所以由公式得知:0~10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10m/s.故A错误.B、由图知,15s末开始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看出,运动员的速度一直沿正向,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D、10~15s图象的斜率减小,则其加速度减小,故10~15s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速度问题的能力.关键根据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大小等于位移,来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情况二、双选选择题(每题6分)5.(6分)如图,将一空的铝制易拉罐开口向下压入恒温游泳池的水中.则金属罐在水中缓慢下降过程中,罐内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A.内能增大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少C.向外界放热D.对外界做正功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决定,恒温,罐内空气内能不变,而且此变化过程为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判体积变化,从而判断功,再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决定,所以罐内空气内能不变,即△U=0 ①,故A错误;由P=P0+ρgh可知,金属罐在水中缓慢下降过程,罐内空气气体压强增大,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判,罐内空气体积缩小,所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故B正确;外界对气体做功,W>0 ②,故D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W+Q ③①→③联立得:Q<0,即气体放热,故C正确;故选BC.点评:要注意研究过程中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变化,能够用物理规律把所要研究的物理量表示出来,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6.(6分)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H+H→He+n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U+n→Ba+Kr+3nC.“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式是△E=△mc2D.“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式是E=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聚变是质量轻的核结合成质量大的核.裂变反应是质量大的核分裂成质量小的核.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释放能量.解答:解:A、“人造太阳”是根据核聚变反应制造的,其核反应方程是H+H→He+n.故A正确;B、“人造太阳”是根据核聚变反应制造的,核反应方程U+n→Ba+Kr+3n是重核的裂变.故B错误;C、D、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式是△E=△mc2.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该题考查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以及质能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的区别,知道两种反应都有质量亏损,都释放核能.7.(6分)如图所示是“嫦娥二号”奔月的轨道示意图,其环月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100k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二号”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B.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无关C.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有关D.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受到的月球引力大于地球引力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嫦娥二号”绕着地球运动,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由卫星的速度公式v=,可知“嫦娥二号”的速度与其本身质量无关,而周期T=与其质量无关.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受到的月球引力大于地球引力.解答:解:A、“嫦娥二号”开始绕着地球运动,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错误.B、在绕月轨道上,卫星的周期,可见周期与其本身质量无关.故B正确.C、由卫星的速度公式v=,在绕月轨道上,卫星的速度与月球的质量、轨道半径有关,而其本身的质量无关.故C错误.D、在绕月轨道上,“嫦娥二号”受到的月球引力一定大于地球引力,否则它会绕地球运动.故D正确.故选:BD.点评:对于卫星问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两大结论可提高解题速度:卫星的速度公式v=,加速度a=g=.8.(6分)如图1所示,闭合回路由电阻R与导线组成,其内部磁场大小按B﹣t图变化(如图2),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回路中()A.电流强度越来越大B.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C.磁通量的变化率恒定不变D.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来越大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由B﹣t图象可知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则由磁通量的定义可知磁通量的变化率;再由楞次定律可判断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求得感应电动势.解答:解:A、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E==S,故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电流强度不变,故A错误;B、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磁感应随时间均匀增大,则由∅=BS可知,磁通量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其变化率恒定不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变,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二者分别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应熟练掌握.9.(6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连接,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小球A一速度v,在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球的总动能不变B.A、B两球的总动量为mvC.弹簧对B球的作用力大于对A球的作用力D.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两球的总动能最小考点: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A、B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能量守恒判断A、B两球总动能的变化,当弹性势能最大时,总动能最小.解答:解:A、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在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大,则A、B两球的总动能减小,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则A、B两球的总动能最小.故A错误,D正确.B、A、B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所以A、B两球的总动量等于初状态的总动量,为mv,故B正确.C、弹簧对A、B两球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注意明确能量的转化方法,并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二、非选择题10.(8分)用如图甲示的装置探究外力对小车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①逐渐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当观察到小车拖着的纸带打下间距均匀的点迹时,记下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0,可认为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m0g.②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继续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让小车加速运动,图乙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理想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显示的点为计数点,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m、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车的质量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之间须满足M远大于m.③从纸带上测得AB两计数点的间距为d(图中未画出),在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到打下B 点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外力做功W=(mg﹣m0g)d,小车动能的变化△E k=.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小车的运动为匀速运动,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摩擦力;(2)根据实验中所采用的拉力与沙桶重力的关系可明确是否需要满足条件;(3)由受力分析确定拉力大小,由功的公式求解拉力的功;由平均速度公式求解AB两点的速度,再由动能表达式可求得动能的改变量.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说明小车受力平衡,故摩擦力与沙桶的重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为f=m0g;(2)因本题中用沙桶的重力等效为绳子的拉力,为了减小误差,应要求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3)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mg﹣m0g;合外力做功W=Fd=(mg﹣m0g)d;小车在A点的速度v A=;B点的速度v B=;则动能的变化量△E K=Mv B2﹣Mv A2=故答案为:(1)m0g;(2)远大于;(3)(mg﹣m0g)d;点评:本题考查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要注意正确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法,同时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分析误差,从而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11.(10分)如图甲为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2Ω电阻丝的电阻率的电路原理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①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阻丝直径为1.865mm;②请根据电路原理图完成如图丙所示的实物图.③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线夹P位置,得到几组、I及对应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用R=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后作出R﹣L图象如图丁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L和△R,若金属电阻丝直径的平均值为d,则该电阻丝的电阻率为ρ=(用△L、△R、d及有关常量表示).④若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阻率ρ比真实值偏小(填“大”或“小”).考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专题:实验题.分析:①根据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分析答题;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③移动线夹P,改变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阻值,然后根据图象由电阻定律求出电阻率.④根据电表的影响可分析电流及电压的读数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则可得出误差结果.解答:解:①由图可知,固定部分读数为:1.5mm;转动部分读数为:36.5×0.01=0.365mm;则读数为:1.5+0.365=1.865mm;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③根据题意,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后,应多次改变P点的位置,根据欧姆定律应有:U=I,根据电阻定律应有:R=,联立解得:R=,所以R﹣L图象的斜率k==,解得:ρ=;④由题意可知,由于电压表分流影响,使电流值偏大,故所测电阻值偏小;故最后得出的电阻率偏小;故答案为:①1.865;②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③线夹P;;④小.点评:要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滑动变阻器应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12.(18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与粗糙的水平面AB平滑相接,水平轨道右侧有一个竖直固定半圆轨道BCD(C为BD的中点),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水平面B点放置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2,现有质量为m的物块1从斜面的P点由静止释放,下滑到斜面底端A点时的速度为7m/s物块1与物块2正碰后以1m/s速度反弹,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物块1与水平面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B的长度l=3m,g=10m/s2,求:(1)物块1由静止释放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2)物块1与物块2碰撞后,物块2速度的大小;(3)若要使物块2沿半圆轨道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半圆轨道半径取值条件.考点: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块1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2)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物块1与物块2碰前的速度,对物块1、2组成的系统运用动量守恒,求出物块1与物块2碰撞后,物块2速度的大小.(3)滑块2在圆周运动上运动时不脱离圆周,有两种情况:①滑块2在圆周上运动时不超过C点,②滑块2在圆周上运动时能通过D点,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恒求出半圆轨道半径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设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为a,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ma,①由运动学公式得,v=at,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1.4s.③(2)设物块1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v1,与2碰后速度为v1′,碰后物块2的速度为v2,对物块1,由动能定理有:,④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对物块1、2系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mv1′⑤联立④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2=3m/s.⑥(3)滑块2在圆周运动上运动时不脱离圆周,有两种情况:①滑块2在圆周上运动时不超过C点,设半径为R1,满足,⑦代入数据解得R1≥0.45m.②滑块2在圆周上运动时能通过D点,设半径为R2,满足,⑧由能量守恒有:⑨联立⑧⑨代入数据解得R2≤0.18m.综上所述,要使物块2沿半圆轨道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半圆轨道半径取值条件为:R≥0.45m 或R≤0.18m.答:(1)物块1由静止释放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为1.4s;(2)物块1与物块2碰撞后,物块2速度的大小为3m/s;(3)若要使物块2沿半圆轨道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半圆轨道半径取值条件为R≥0.45m或R≤0.18m.点评: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综合性较强,关键理清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选择合适的规律进行求解.对于第三问物块2要不脱离轨道,要么通过最高点,要么不要越过四分之一圆周轨道.13.(18分)如图甲所示,与x轴成45°角的虚线OM和EF以及弹性挡板GH把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分割成Ⅰ、Ⅱ、Ⅲ、Ⅳ四个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内均有理想边界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Ⅳ为真空,若不断有初速度为零且=103C/kg的带正电粒子经过图乙所示电压加速后,由P点垂直x轴方向进入I区域,已知B1=B3=1T,B2=0.5T,OP=0.4m,EF和GH间的水平距离为d=0.16m.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求:(1)带电粒子在I区域里运动的最大轨道半径;(2)带电粒子从P点出发到第一次离开Ⅱ区域所用的最短时间;(3)若带电粒子与弹性板GH相碰后速度大小和电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弹性板GH 夹角相等,则第一次进入Ⅲ区域的带电粒子从EF边界离开磁场时出射点到进入点的距离l 的取值范围.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

(最新整理)(高二物理)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

(最新整理)(高二物理)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
【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 第 1 页 共 11 页】
(高二物理)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
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物理(选修 3—1、3-2 第一章)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首先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A.安培
B.法拉第
C.奥斯特
D.特斯拉
2.下列有关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电荷沿电场线的方向运动电势能越来越大 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C.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大 D.电势能越大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高二物理)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二物理)湛江市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 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 下为(高二物理)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的全部内容。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二物理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4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

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 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D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2.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 t 图象。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A. 5S 末乙追上甲B. 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 10mC. 若时间足够长,两物体出发后能相遇两次D. 在0~4s 内与4~6s 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3•如图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竖直挡板,现将一个长方形物块 A 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B 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 F 缓缓向左推动B ,使A 缓慢升高,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 程中()A . A 和B 均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 纟 B . B 对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纟 ------C . A 对B 的压力越来越小 乡一D •推力F 的大小恒定不变5伉"4•如图甲所示,一物块放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 F 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 于静止状态,当F 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变化规律可能是图 中的( )为^t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32018.75.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t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A . 4gt 2B . 2gt 2C . 1gt 2D . -5-gt 29 9 6 18将一个质量为3kg 的物体B 竖直向下轻放在 2g=10m/s )( ) A. 30NB. 12 N C .18N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 P 、Q 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 F ,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 2mgB .台秤P 的读数等于mg — FC .台秤Q 的读数为mg — 2FD .甲受到的拉力大于 F ,乙受到的拉力小于 F&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 A 、B 两个小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两球的动 量分别为P A = 5kg -m/s , P B = 7kg m/s ,如图所示,若两球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动量的增量 △ p 、Ap 可能是()A . Ap A = 3kg m/s , Ap = 3kg m/sB . Ap A =— 3kg -m/s , Ap= 3kg m/sC . Ap A = 3 kg m/s , Ap=— 3kg m/sD . Ap A =— 10kg m/s , Ap= 10kg m/s 9.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不计电阻的矩形线圈,绕垂直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如图甲所示的 正弦交流电,把该交流电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 A 、B 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t 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 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0 . 01 s 末,矩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B .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36 '、2 sin50二t (V )C . R 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 1、V 2示数的比值不变D . R t 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kg 的物体A ,处于静止态。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甲做的可能是直线运动,乙做的可能是圆周运动
B .甲和乙受到的合力都可能是恒力
C.甲和乙一定都做曲线运动 D .甲受到的合力可能是恒力,乙受到的合力不可能是恒力
12.如图所示,一弹性轻绳 ( 绳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 ) 穿过固定的光滑圆环 B,左端固定 在 A 点,右端连接一个质量为 m的小球, A、B、 C 在一条水平线上,弹性绳自然长度为 AB. 小 球穿过竖直固定的杆,从 C 点由静止释放,到 D 点时速度为零, C、 D 两点间距离为 h. 已知小
v1 两车相撞后的速度变为
v 2,求 v1 v2
(2) 卡车司机至少在距故障车多远处采取同样的紧急刹车措施,事故就能免于发生.
电动机对导体棒施加一个牵引力
F,方向水平向左,使其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做加速运动,此
过程中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
2 s 末牵
引力 F 的功率是 0.9 W .除 R1、 R2 及导体棒的总电阻以外,其余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 速度 g= 10 m/s 2.
效数字 )
三、 计算题 ( 本题共 3 小题,共 34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
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
15.(9 分 ) 如图所示,内径粗细均匀的 U 形管竖直放置在温度为 7 ℃的环境中,左侧管上
端开口,并用轻质活塞封闭有长 l 1= 14 cm 的理想气体,右侧管上端封闭,管上部有长
车,他将刹车踩到底,车轮被抱死,但卡车仍向前滑行,并撞上故障车,且推着它共同滑行
了一段距离 l 后停下.事故发生后,经测量,卡车刹车时与故障车距离为

高中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高中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精品】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几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B.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C.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A.B.C.D.4.将三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微粒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由P点射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已知上板带正电,下板接地.三个微粒分别落在图中A 、B 、C 三点,不计其重力作用,则A .三个微粒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B .三个微粒的带电量相同C .三个微粒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F A >F B >F CD .三个微粒到达下板时的动能关系是E k C >E k B >E k A5.如图所示,一个长直轻杆两端分别固定小球A 和B ,两球质量均为m ,两球半径忽略不计,杆的长度为L .先将杆竖直靠放在竖直墙上,轻轻拨动小球B ,使小球B 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滑动,当小球A 沿墙下滑距离为2L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一切摩擦)A .杆对小球A 做功为12mgLB .小球A 和BC .小球A 、BD .杆与小球A 和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12mgL二、多选题6.如图甲所示电路,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如图乙所示,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C 为耐压值为22 V 的电容器,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变化频率为50 HzB.电流表的示数表示的是电流的瞬时值C.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时,可保证电容器C不被击穿D.滑动片P向下移时,电流表A1和A2示数均增大7.如图所示,P为近地面的点,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A.该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D.卫星在Q点通过减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8.如图所示为两平行金属极板P、Q,在P、Q两极板上加直流电压U0,极板Q的右侧L的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abc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P极板上中心O处有一粒子源,可发射出初速度为零、比荷为k的带电粒子,Q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可使粒子射出后垂直磁场方向从a点沿对角线ac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带电粒子恰好从d点射出,则满足U0=12kB2L2B.如果带电粒子恰好从b点射出,则粒子源发射的粒子可能带负电C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试题+答案)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物理试题+答案)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物理(必修2)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把答案作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表格内)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卡文迪许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开普勒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伽利略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在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运动到P点时,拉力F发生变化,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B.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C.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D.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c运动3.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A.质量一定相同B.轨道半径一定相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4.自然现象中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为一个盛水袋,某人从侧面缓慢推袋壁使它变形,则水的重力势能A.不变B.变小C.增大D.不能确定5.同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先后开上平直的桥和凸形桥,在桥的中央处有A.车对凸形桥面的压力大B.车对两种桥面的压力一样大C.无法判断D.车对平直桥面的压力大6.由于某种原因,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了,那么卫星的A.周期变小B.周期变大C.速率变小D.速率不变7.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物理(必修2)试卷第1页共6页】【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物理(必修2)试卷 第2页 共6页】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B .b 的初速度比c 的小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8.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 =0时其速度为1 m/s ,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第1 s 内,F 对滑块做的功为3 JB .第2 s 内,F 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为4.5 WC .第3 s 末,F 对滑块做功的瞬时功率为3 WD .前3 s 内,F 对滑块做的总功为零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以下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对的每题得4分,选对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9.下列运动中,加速度不变的是A .平抛运动B .斜抛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D .自由落体运动10.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阻力不变,则牵引力F 和火车的瞬时功率P 的变化情况是A .F 不变B .F 变小C .P 变大D .P 不变11. 如图所示,a 、b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 .a 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 的向心加速度C .a 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b 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aD .a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12. 起跳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一质量为m 的同学弯曲两腿向下蹲,然后用力蹬地起跳,从该同学用力蹬地到刚离开地面的起跳过程中,他的重心上升了h ,离地时他的速度大小为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同学重力势能增加了mghB .起跳过程中该同学机械能增量为mgh +12m v 2C .地面的支持力对该同学做功为mgh +12m v 2D .该同学所受的合外力对其做功为12m v 2+mghb a地球13.如图所示是网球比赛场地,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运动员在网前截击,若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水平速度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将球的运动视做平抛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题目条件能求出球的水平速度vB.根据题目条件能求出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t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水平位移与球的质量无关14.如图,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中,航天员将支架固定在桌面上,摆轴末端用细绳连接一小球.拉直细绳并给小球一个垂直细绳的初速度,它做圆周运动.在a、b两点时,设小球动能分别为E k a、E k b,细绳拉力大小分别为T a、T b,阻力不计,则()A.E k a>E k b B.E k a=E k bC.T a>T b D.T a=T b三、实验题(16分)15.(10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填写代号).A.重锤质量B.重力加速度C.重锤下落的高度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2)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x1、x2、x3、x4写出重锤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16.(6分)“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物理(必修2)试卷第3页共6页】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3)图中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 cm,OB=7.12 cm,OC=8.78 cm,OD=10.40 cm,OE=11.91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10分)从某一高度以初速度v0平抛一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成30°角。

湛江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和答案

湛江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物理)试题和答案

湛江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页,共38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

2.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学科的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原核细胞中不会出现的是A. 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B.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C. 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D. 细胞内ATP水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斐林试剂中的CuSO4溶液经过适当稀释后与NaOH溶液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B. 口腔上皮细胞经过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其细胞膜已散失选择透过性C. 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经过烘干固定、盐酸水解后直接染色观察D. 绿叶中色素经层析液分离后,在滤纸条上呈现蓝绿色的叶绿素a最宽,因此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3.下列有关生物体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糖跨膜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B. 细胞呼吸如果没有水产生,则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 酒精发酵中有机物氧化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中D. 干燥、低温、低氧可降低细胞呼吸强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4.细胞的微球系统指细胞中的DNA-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等无膜结构的总称,主要包括染色质、核仁和核糖体等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微球系统与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有关B. rRNA-蛋白质复合物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C. 组成核仁的RNA-蛋白质复合物,前者转录自DNA,后者来自于细胞质D. 真核细胞中有微球系统,而原核细胞中没有5.生物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饮食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可能会造成血管堵塞B. 服用核酸保健品可以直接补充DNA和RNAC. 溶菌酶能够抗菌消炎,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增强杀菌效果D. 农田施加有机肥,既能提供矿质营养,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6.磷酸激酶将ATP分解为ADP时,能将1个磷酸基团转移到细胞膜上的某种离子载体上,【湛江市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理科综合第 1 页共20 页】【湛江市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 理科综合 第 2 页 共 20 页】使载体活化,活化载体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该离子结合。

2017-2018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2017-2018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物理(理科)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附加题和答题卡。

基础题全卷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第1-9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目要求。

) 1. 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 法拉第B. 麦克斯韦C. 赫兹D. 奥斯特 2.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3.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后,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有 ( ) A. 波长和频率 B. 波速和频率 C. 波长和波速 D. 频率和能量4. 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b ,波长分别为λa 、λb ,该玻璃对单色光a 、b 的折射率分别为n a 、n b ,则( ) A. n a <n b ,λa <λb B. n a <n b ,λa >λb C. n a >n b ,λa >λb D. n a >n b ,λa <λb5. 如图所示,直角三棱镜ABC 的一个侧面BC 紧贴在平面镜上,∠BAC =β,从点光源S 发出的一个细光束SO 射到棱镜的另一侧面AC 上.适当调整入射光SO 的方向,当SO 与AC 面成α角时,其折射光在镜面发生一次反射,从AC 面射出后恰好与SO 重合,则此棱镜的折射率为 ( ) A.cos αsin β B. cos αcos β C. sin αcos β D. sin αsin β6. 如图所示,被激发的氢原子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分别发出的波长为λ1、λ2、λ3 的三条谱线,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C.D.321λλλ>>321λλλ+=123λλλ>>213λλλ+=321λλλ>>213111λλλ+=123λλλ>>321111λλλ+=7. 能够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是 ( ) A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B .光的衍射和光的色散 C .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 D .光的干涉和康普顿效应 8. 铀核()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变成铅核()。

高二物理(理科)答案

高二物理(理科)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物理(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D2.B3.D4.C5.C6.D7.BC8.ABD9.AD 10.ABC 二、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1.(4分)D13.(4分) ⑴12.25 ⑵4(每空2分)12.(4分) ⑴F′(1分) ⑵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O ,从而是橡皮筋产生的形变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即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1分) ⑶图略(1分) 2.5(1分)14.(6分) ⑴bcaed (1分) ⑵E (1分) F (1分) ⑶0.35(1分) ⑷0.50(2分) 如果有的同学认为L 为起点也算正确。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5.(8分) 解:⑴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21m m m m A +-=∆…………………(1分) 得:21m m m m A ++∆=………………………………………………………………(2分) ⑵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此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2mc E ∆=∆……………(1分) 由动量守恒:2211v v m m =…………………………………………………………(1分) 因为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全部变为原子核B 和а粒子的动能则2222112121v v m m E +=∆………………………………………………………(1分)得:221221121mc m m m m E KB ∆⋅+==v ……………………………………………(2分) 16.(10分) 解:⑴线圈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大小ω222BL E =…(1分)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一周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ωπ2==T t ………………(1分)RL B t R E Q 422πω== ………………………………………………………………(1分)得:42L B RQπω=……………………………………………………………………(1分)⑵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3sinsin 22πωωωBL t BL e ==……………………………………………………(1分)得:223BL RQe π=………………………………………………………………(2分) ⑶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2π的过程中,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量2BL =∆Φ……(1分) 所用的时间为ωπ2=t ……………………………………………………………(1分) 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222BLRQt E π=∆Φ=……………………………(1分) 17.(12分) 解:⑴汽车在A 点向障碍物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在B 点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信号,此过程经历的时间:s 221=+=声v x x t …………………………………………………………………(3分) ⑵汽车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满足:at A B -=v v ……………………………………………………………………(1分)22121at t x x A -=-v ……………………………………………………………(1分) 得:s /m 30=A v ………………………………………………………………(1分) 2s /m 10=a ………………………………………………………………………(1分)⑶超声波脉冲信号从发射到到达障碍物经历的时间: s 17181=='声v x t ……………………………………………………………………(3分) 超声波脉冲信号到达障碍物时,汽车的速度大小:s /m 4.19='-=t a A v v 车……………………………………………………………(2分)四、选做题(22分。

广东省湛江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考测试(二)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考测试(二)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湛江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理科综合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项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C、该实验得出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D.该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的结论15、雨滴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其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雨滴下落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合外力对雨滴一直做正功B、雨滴的所受合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雨滴在t1时刻以后机械能守恒D.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16.如图所示,一个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为零·B、O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电势不为零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先增加后减小,电势升高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先增加后减小,电势降低第16题第17题1 7.光滑的半球形碗竖直放置,质量相等的A、B两个小球沿碗内壁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角速度小于B的角速度B.A的角速度等于B的角速度C .A对碗壁的压力等于B对碗壁的压力D .A对碗壁的压力大于B对碗壁的压力18.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第一、二、四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第三象限内的磁场方一向垂直纸面向外。

P,0)、Q(0)为坐标轴上的两个点。

现有一电子从P点以某速度沿PQ方向运动,不计电子的重力,则A.若电子从P点出发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恰好经原点O的过程中,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πLB.若电子从P点出发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恰好经原点O的过程中,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2πLC.若电子从P点出发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恰好经原点O再到达Q点的过程中,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为2πLD.若电子从P点出发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恰好经原点。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FF F 21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有关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B .楼梯口的电灯开关装的两种传感器是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C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D .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作温度传感器,因为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值越大 15.下列有关物理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心、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16.在下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半球面光滑,物体的重力都是G ,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则( )A .B .312F F F =>C .123F F F ==D .123F F F >= 17.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位移为12m ,第5s 内的位移为20m ,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A .加速度大小为8m/s 2B .第3s 秒初的速度为10m/sC .第4s 内的平均速度为8m/sD .5s 内的位移为50m18.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 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 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的c 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固定点c 向上移动少许(滑轮2未超过滑轮1),而a 与斜劈始终静止,则( )A.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B.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减小C.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不变1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 v-t图像如图所示。

2017至2018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全套

2017至2018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全套

2017至2018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全套(满分100;试卷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1.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A.3 B.4C.5 D.62.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上,用弹簧系住一重为20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12N,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A.2N B.10NC.20N D.24N3.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m/s,经过4s速度达到12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B.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D.汽车的位移为32 m4.发射通信卫星常用的方法是:先用火箭将卫星送入近地圆形轨道运行,然后再适时开动卫星上的小型喷气发动机,经过过渡轨道将其送入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圆形运行轨道.比较卫星在两个圆形轨道上的运行状态,在同步轨道上卫星的()A.机械能大,动能小B.机械能小,动能大C.机械能大,动能也大D.机械能小,动能也小5.A、B两物体发生正碰,碰撞前后物体A、B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s﹣t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A.1:1 B.1:2C.1:3 D.3:16.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自左向右穿过一个闭合线圈,则流过灵敏电流计的感应电流方向是()A.先向左,再向右B.先向右,再向左C.始终向右D.始终向左7.把图甲所示的正弦式交变电流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B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t 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t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B.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不变C.在t=1×10﹣2s时,穿过该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零D.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in50πt(V)8.如图示,圆形区域内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比荷相同的两个粒子沿直径AB方向从A点射入磁场中,分别从圆弧上的P,Q两点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粒子分别从A到P、Q经历时间之比为3∶1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1∶1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半径之比为2∶1D.粒子在磁场中速率之比为1∶39.(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D.Bi的半衰期是5天,12 g Bi经过15天衰变后剩余的质量为1.5 g10.(多选题)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a点以初速度v0进入电场并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b点,如图所示,实线是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在a点时的加速度比在b点时的加速度小B.从a到b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小C.无论粒子带何种电,经b点时的速度总比经a点时的速度大D.电场中a点的电势一定比b点的电势高11.(多选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速率为,AB水平距离为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 23.(9分) (1)0.500mm .(2分) (2)①(画线2分);
E
d 24πρ
(2分);6109.1-⨯)100.2~107.1(66--⨯⨯(2分);
②1.1Ω(1.0Ω~1.5Ω)(1分)
24.(12分)解: 解:(1) 对P 从在B 被碰后到回到B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2
2
1)(2P
mv s L mg =
-∙-μ (2分) 代入已知并解得:s m v P
/2=
(1分)
(2)对P 从B 到Q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2
22
121)(P
Q mv mv s L mg -=
-∙-μ ① (1分)
对P 在Q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R
v m mg F Q N 2
=- ② (2分)
联立①②并代入已知解得:N F N 12=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轨道的压力为12N
(1分) (3)对M 从A 运动到B 由动能定理可得:
2
212
121mv mv mgs -=

③ (1分)
对M 与P 发生弹性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P mv mv mv +=21 ④ (1分)
2
22212
12121p
mv mv mv += ⑤ (1分)
联立③④⑤并代入已知解得:s m v /2.20= (1分) 答:(1)v P 的大小为2m/s ;
(2)物块P 第一次刚通过Q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12N ; (3)v 0的大小为2.2m/s .
25.(20分)解:
解:(1)小物块在极板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
m
qE a 0
= (1分) 212
1at s =
(1分) 10at v =
(1分)
代入已知解得:2/2s m a = s t 5.11=
s m v /30=
(2分)
此后,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从B 点进入第一象限,
电场力竖直向上,大小:N qE F 02.001.02==⨯= (1分) 重力竖直向下,大小:N mg G 02.010002.0==⨯= 所以合力为洛仑兹力,物块在第一象限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
r
mv B qv 20
0= (1分)
代入已知并解得:m r 5.1=
(1分) 小物块离开磁场后,在第二象限内做平抛运动,有
242
1
2gt r h =
-
(1分) 代入已知并解得:s t 14=
(1分) 40t v x =
代入已知并解得:m x 3=
(1分)
所以P 点的坐标为(﹣3m ,0);
(2)小物块从右极板出来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s v s L t 58.4325
.21602=-=-=
(1分)
小物块在第一象限中有
s v r t 57.13
5.114.303=⨯==
π
(1分)
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到经过X 轴所用的时间
s t t t t t 65.8157.158.45.14321=+++=+++=;(1分) (3)小物块要从X 轴上经过,则它在第一象限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半径
m h
R 42

=
(1分)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R
mv B qv 2
11= (1分) 代入已知并解得:s m v /81=
(1分)
小物块在极板间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21min 2
1
mv qU =
(2分)
代入已知并解得:V U 4.6=min
所以两极板间的电压范围V U 4.6≥
(1分)
答:(1)所以P 点的坐标为(﹣3m ,0);
(2)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到经过X 轴所用的时间为8.65s ; (3)所以两极板间的电压范围V U 4.6≥.
(二)选考题
②稳定后水银柱竖直部分的长度为3cm . 34.(1)ABE (2)解:
设O 点发出的光经过液面上O′点进入人眼.延长液面直线O ’D 交AB 于C .设a D O ='
由于△O′ED 和△O′AC 相似,故:
C
O D
O AC ED ''=
(2分) 其中h H ED -=,h y AC -=,a x C O -='.
解得:3
4
=-h H a
①(1分) 说明:︒=53i (1分) 由折射定律:r
i
n sin sin =, (2分)
得:2
1
sin =
r ,︒=30r (1分)
如图中几何关系,有:
h
a
d r -=2
1
tan ② (2分) 联立①②并代入已知,解得:m h 22.0=
(1分)
答:液体的高度h 为0.22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