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合集下载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准备出院带药及出院证明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来自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重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酌情禁食不禁水或半流质
□PPI治疗
□黏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
□粪便常规
□抗菌药物(必要时)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PPI治疗
□黏膜保护剂
□抗菌药物(必要时)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
□继续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查房记录
□继续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宣教,预约复诊时间,随诊胃息肉病理报告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PPI治疗
□黏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饮食生活宣教、并发症观察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一级护理
□禁食不禁水(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输液治疗
□PPI治疗
□黏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胶浆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百度文库精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百度文库精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临床路径表单 胃息肉 患者版告知单

临床路径表单 胃息肉 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年月日XXXXXXXXXXXXX医院胃息肉临床路径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 ICD-10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 : 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7 天时间住院第 1天住院第 2 天住院第3 天□ 完成咨询病史和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术前禁食禁水8 小时□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内镜下治疗的指征与□ 上级医师查房□ 开据化验单,完满术前检查风险□ 完成查房记录主□ 确认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波□ 确定胃镜检查时间、落实术□ 行胃镜检查治疗,酌情行超利维等抗血小板药物最少5前检查声內镜检查,依照检查所见要天以上□ 确定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其采用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诊家属交待手术前、手术中和切除息肉疗手术后注意事项□ 将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工□ 与患者及家属签署胃镜检□ 观察有无胃镜治疗后并发查及治疗赞成书症(如穿孔、出血等)作□ 签署自花销品协议书□ 病程记录□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依照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长远医嘱:长远医嘱:长远医嘱:□ 内科护理老例□ 内科护理老例□ 内科护理老例□ 二级护理□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少渣饮食□ 禁食不由水(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输液治疗重临时医嘱:临时医嘱:□ PPI 治疗点□ 血老例、血型、尿老例□ 次晨禁食禁水□ 粘膜保护剂医□大便老例 +潜血□ 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嘱□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4 小时备血(必要时)临时医嘱:□ 感介入标筛查□ 利多卡因胶浆□ 凝血功能(急查)□ 术前半小时静点一次抗生□ 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素(必要时)□ 肿瘤指标筛查(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其他特别医嘱□ 术后静点抗生素(必要时)主要□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住院□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手续□ 进行关于胃镜检查宣教□ 检查及治疗后老例护理护理□ 进行住院宣教□ 治疗后饮食生活宣教工作□ 准备次晨空腹静脉抽血□ 并发症观察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 1. 1. 1.记录 2. 2. 2.护士签字医师签字时间住院第 4天住院第 5天住院第 6–7 天(出院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 连续观察患者腹部□ 连续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症状和体征,观察大便性症状和体征,注意观征,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状,注意有无消化道出察有无并发症情况若是患者能够出院血、感染及穿孔□ 上级医师查房□ 通知出院处主□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查房记录□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要□ 完成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诊事项,不适及时就诊疗□ 饮食宣教,预约复诊时间,随工诊胃息肉病理报告作□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准备出院带药及出院证明□ 若是患者不能够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连续治疗的方案长远医嘱:长远医嘱:长远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老例□ 消化内科护理老例□ 消化内科护理老例□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 半流食□ 少渣饮食□ 少渣饮食重□ PPI 治疗□ PPI 治疗□ PPI 治疗点□ 粘膜保护剂□ 粘膜保护剂□ 粘膜保护剂医□ 抗生素(必要时)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 复查血老例□ 出院带药□ 大便老例□ 抗生素(必要时)□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主要□ 检查治疗后老例护理□ 检查治疗后老例护理等事宜护理□ 饮食生活宣教、并发症观□ 出院指导工作察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 1. 1. 1.记录 2. 2. 2.护士签字医师签字临床路径见告单(胃息肉)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住院天数住院第 1 天住院第 2天住院第 3天1、病史咨询,体格检查1、上级医师查房,评估内1 、上级医师查房2、开具术前检查单镜下治疗的指征与风险3、完成病历书写2、确定胃镜检查时间、落2 、胃镜检查治疗,依照检实术前检查4、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合并3、确定治疗方案,向患者查所见采用相应内镜下治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前、手术症中和手术后注意事项医生的工作疗措施切除息肉4、签署各项知情赞成书5、确认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至3 、完成操作记录4 、标本送病理检查少5天以上5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1、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施1、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1、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护士的工作2、住院护理评估2、治疗宣教2、观察术后患者病情变化,3、术前心理护理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4、住院宣教3、术前相关准备3、检查及治疗后老例护理患者及家属配合完成术前准备配合完成术前准备配合术前准备及完成手术的工作治疗住院天数住院第 4天住院第 5天住院第 6-7 天(出院日)1、上级医师查房1、上级医师查房1、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2、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有无并发症症状和体征,观察大便性状,征,观察大便性状,注意有2、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感染无并发症院时间及穿孔3、必要时预防应用抗菌药3、通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医生的工作 3 、必要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4、完成出院小结交给患者物4、指导患者饮食、休息活动5、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注意事项4、指导患者饮食、休息活项、复查日期动注意事项1、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1、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1、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士的工作 2 、饮食生活宣教、并发症观2、检查及治疗后老例护理2、出院指导察3、检查及治疗后老例护理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术后管理配合治疗术后管理配合医生、护士工作,办理出院手续的工作患者或家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年月日XXXXXXXXXXXXX医院胃息肉临床路径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 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胃腺瘤样息肉(ICD-10: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Management of gastric polyps: an endoscopy-based approach(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11(11): 1374-1384.);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polyps(Gut,2010,59(9): 1270-1276.)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Management of gastric polyps: an endoscopy-based approach(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11(11): 1374-1384.);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polyps(Gut,2010,59(9): 1270-1276.)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息肉(ICD-10:K31.7),胃腺瘤样息肉(ICD-10:D13.1)疾病编码。

内镜下胃黏膜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

内镜下胃黏膜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

内镜下胃黏膜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2011年)
该文档旨在提供2011年的内镜下胃黏膜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下面是该表单的具体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日期:
术前准备
直肠灌洗;
空腹10小时。

术中操作
患者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
冠状动脉心电图监测;
神经阻滞(如需要)。

镜检结果
胃镜检查:
胃黏膜息肉发现部位:息肉大小:
息肉数量:
切除方法
内镜下切取:
切除技术:
切除面积:
息肉标本处理
标本数量:
标本处理方法:
标本送检部位:
术后处理
观察时间:
息肉切除是否完整:
出血情况:
异物排除情况:
术后随访
出院日期:
随访时间:
随访结果:(如需要)
注意事项或特殊情况记录
以上是内镜下胃黏膜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

请填写完整,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注意:本表单仅适用于2011年,对于其他年份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更新。

请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该表单,并确保相关操作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精品】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版)(精)

【精品】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版)(精)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精)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 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
年月日
XXXXXXXXXXXXX医院
胃息肉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5.抗血小板药物停用5天或以上。

6.尽可能回收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八)选择用药。

1.使用抑酸剂(如PPI/H2RA)。

2.用粘膜保护剂。

3.必要时抗生素。

(九)出院标准。

1.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2.患者一般情况允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

2.具有胃镜操作禁忌证的患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如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者,上消化道穿孔的急性期或消化道手术的围手术期,严重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等。

3.应用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物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

4.息肉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患者存在内镜治疗禁忌证,出院或转外科。

5.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进入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进行内镜下止血,必要转外科手术。

6.合并感染,需要继续抗感染治疗,进入消化道感染临床路径。

7.合并消化道穿孔,转外科手术,进入相应临床路径。

8.病理提示恶性,转外科手术,进入其他路径。

9.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3枚,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