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 ①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国 家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进一步扩大) ②秦朝开创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措施,并为后世 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 ③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 ①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 ②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 3、文化上: 儒家思思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阶段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政治: • 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 •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 • 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 耕作方式; • 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 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 3、文化: • “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 《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阶段特征: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1、政治上: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②创建和完善的制度律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 2、经济上:
①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隋唐的盛世局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政 治
井田制土地国有 •手工业: 文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原始绘画;商代 官营手工业 化 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青铜时代
对比希腊国家起源时期的不同
• 城邦制度,国家分裂 • 平民与贵族斗争,逐步走向民主 • 行政选区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春秋战国(前 8至前3世纪)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对外开放
宋元(• 10 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中华文明的又一高峰
1、手工业: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 中心,烧制出青花瓷。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经 济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市坊界限被打 破,;早晚都可经营;四川出现交子);主要商业 城市(宋代:开封、临安;元代:杭州、泉州)。 政 元:行省制。 治
(1)地域。(2)松散联盟,血缘政治。(3)中央 集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4)城邦,行政选区。
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
经 发明灌钢法。 济 政 九品中正制 治 文艺: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真正 文 意义中国画形成,顾恺之《女史箴图》等 化 科技:火药出现
隋唐( 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 •6 封建社会的繁荣
思路拓展:国家的产生
•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 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 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 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 “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 家”各有什么特点? (3)同一时期希腊国家的特点有哪些?
•中央集权强化
1、思想:程朱理学。 •儒学新发展 文 2、文艺:宋词,宫廷画院,风俗画,元曲。 化 3、科技: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 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文化高度繁荣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类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汉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

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与儒客推崇)、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

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

中国通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通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通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总结中国通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总结⼀、中国古代部分1.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明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1)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确⽴、发展。

(2)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业和商业被官府所垄断。

(3)思想⽂化:礼乐制度是维系等级制度的⼯具,⽂化教育为官府所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与⽂明持续发展”时期(1)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逐步⽡解。

(2)经济:⼩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近本的经济形态。

男耕⼥织、⾃给⾃⾜是其基本特点之⼀。

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3)思想⽂化: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

3.秦汉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和巩固。

秦朝统⼀后,建⽴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2)经济:⼩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步加强。

(3)思想⽂化: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官⽅思想和中国传统⽂化的主流,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从此不复存在。

4.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明的繁荣”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重⼤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步发展。

(3)⽂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药发明;楷书、草书流⾏,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5.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明的繁荣”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省制度。

(2)经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化:理学产⽣;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峰,活字印刷术发明、⽕药⽤于军事、指南针⽤于航海;⽂⼈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化宝库。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个历史阶段和定型特征。

中华文明阶段特征-文档资料

中华文明阶段特征-文档资料

3、烽火戏诸侯 4、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 鲁。” 5、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 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6、楚王问鼎之大小 7、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 幼,以嫡立。”
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井田制的瓦解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社会大变革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新的制度逐步确立 阶级-- 士的崛起;地主、农民等阶层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1、起源: 先秦
2、发展: 秦汉
3、鼎盛: 隋唐
4、成熟: 宋元
5、彷徨: 明清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阶段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 外交
张氏苏州人,购织机二十台,辟一宅院, 雇机工织绸,计件取值,两厢情愿,因丝质 优良,求者如梭。数年后,再添织机一百二 十台,成为机户,自此家业大饶。 --明朝《醒世恒言》
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政治:宗法分封制、周礼 经济: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井田制的瓦解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社会大变革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新的制度逐步确立 阶级-- 士的崛起;地主、农民等阶层的产生和发展
百家争鸣; 科技和文学艺术起步和发展
1、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 2、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思想 文化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现 宋明理学束缚人们思想
外交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一、发展历程1.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包括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哲学、文字、礼制、音乐、绘画等方面。

这些元素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的兴起与鼎盛(公元前汉代-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几乎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了孝道、仁爱、格物致知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与融合(公元前汉代-现代)佛教和道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开启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则发展成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4.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现代)明清时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来科技文化的繁荣,哲学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天人合一3.礼仪文化4.倫理与道德5.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推崇是与众不同的。

文人雅士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以文学、艺术和哲学作为表达自己才华的途径,追求内心的清雅、淡泊,崇尚自然与真理。

文人雅士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并且为中国民族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3、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

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七,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其斗争方式和策略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大都为以后历代农民阶级所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第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暴露,导致封建王朝和封建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已大都出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1.先秦时期:传统文化奠基,奠定了长期领先世界文化的基础。

2.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建立阶段。

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现象。

主要表现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开始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历史。

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新时代。

创立太学和开始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创立了史学新体例。

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一方面借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代表是佛教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文化方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反映民族融合的文化现象。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的田园诗,北方的民歌。

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佛教盛行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

文化方面最主要特色是唐代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唐诗的繁荣,达到了古代诗歌的顶峰。

科技全面繁荣、领先世界。

"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

5.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主要表现有:科技发明水平高、影响深远。

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熟与西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增多,如瓦肆;还有元代的杂剧等。

书院在北宋兴起,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

6.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又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

文化上最主要特点是中国文化逐步丧失了先进性,由发展转为停滞,进入到自我总结时期。

主要表现: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把对文化思想的摧残,发展到了极致。

反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大量出现。

百科全书式的《天工开物》,专业性的《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等。

小说、戏剧成了主流。

线索二古代科技进步的表现
1.四大发明及外传
(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就出现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4世纪起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

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2)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作品,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到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来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它的外传改变了欧洲只有僧侣才能受教育的状况,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火药:唐中期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北宋时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它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火药和火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4)指南针:宋代已普遍使用于航海交通。

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郑和下西洋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成为可能,它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2.天文历法
(1)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2)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3)西汉武帝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4)东汉时,张衡对月食作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解释。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唐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另外,他还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测量。

(6)北宋时,沈括制定了"十二气历",按节气定月,有利于农事安排。

(7)元朝时,政府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又在全国范围内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写了《授时历》,和现行公历周期基本相同,却早300余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8)清朝时,康熙帝任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3.医药学
(1)战国时扁鹊提出"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被奉为"脉学之宗"。

(2)西汉《黄帝内经》提出病理学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为古代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称为"神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4)唐时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组织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早西方800年;"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就。

(5)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医药学,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宝典"。

4.数学:
(1)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人。

5.农学:
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6.综合类著作
(1)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

(2)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国外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7.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及领先世界的原因
(1)地位:从公元前16世纪到17世纪明清之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几个文化发展的高潮: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有特殊地位;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所有文化部门都有突出的成就,形成我国文化史上的壮观景象;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

③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④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中国吸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

⑤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美德和进取精神。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