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

合集下载

肝脏检查指标

肝脏检查指标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 临床意义及 评价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
有无肝脏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 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 指标。
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常用肝
脏生物化学试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 化病学分会组织和邀请有关临床及检验医学专 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认真讨论,形成了《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 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转氨酶水平升高”应该是指高于 某具体实验室推荐的ULN水平。
转氨酶升高程划分
轻度(<5× ULN) 中度(≤15×ULN) 显著升高(>15×ULN)
注:转氨酶水平高低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通常并不完全一致, 但该划分有利于缩小病因鉴别诊断的范围。
转氨酶轻度(<5× ULN)至中度(≤15×ULN)升 高的可能原因
对于转氨酶升高<2×ULN的患者,如 患者无症状,Alb、PT和Bil水平正常, 可暂时随访观察。如重复检查证实血
清转氨酶仍然升高,则按相应程序进 行必要的鉴别诊断和处理,见下图。
血清ALT和(或)AST轻到中度升高
肝外原 因?
病史、体格检查、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如甲型肝炎抗体、戊型肝炎抗体、HBeAg、 HBcAb、丙型肝炎抗体等)、超声检查
3.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胆汁淤积相关疾 病,血 清ALP活性轻度升高则亦可见于其他肝脏疾病。
4.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的肝生物化学指 标异常可见于多种情况,需要结合转氨酶、血清 Bil、GGT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见下图2)。
三:血清Bil
Bil代谢功能的常规检测主要包括:

深度分析肝脏生化指标

深度分析肝脏生化指标
模型训练
通过将肝脏生化指标数据输入到已选择的模型中,进行训练并调整模型参数,以 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肝脏生化指标的深度分析流程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和降噪等处理,以 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模型建立与验证
根据提取的特征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并对模型进 行验证和评估,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常见肝脏生化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是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谷草转氨酶(AST)
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 伤或心肌损伤,AST的升高往往与ALT同时出现。
总胆红素(TBIL)
TBIL是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提示肝 脏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可能存在黄疸等问题。
完善肝脏疾病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
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肝脏疾病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例如 ,开发更为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指标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深入研究肝脏病变的机制
通过对更多、更全面的肝脏疾病样本进行深度分析,探究不同疾病间生化指标差异的潜在 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肝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为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03
深度分析方法介绍
深度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深度分析原理
深度分析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建立模型,以预测 或分类为目的进行分析的方法。
深度分析应用
深度分析在医学和生物领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测、诊断、病情监测 和药物研发等。
深度学习模型的选择和训练
模型选择
根据分析目标和数据类型,选择适合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 、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1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2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水肿及胸、腹水。
3
营养不良
4
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消耗增加: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血清水分增加:如钠水潴留、静脉补液过多
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肾组织。 意义: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血清半寿期为47±10h,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LT
存在部位: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意义:同ALT,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可明显升高。
正常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HMWK K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III)
IIa、IXa XIIa、K
XIII XIIIa
参加因子:
VIII、IX、XI、XII V、X、 II、I III、VII
Ca2+、PF3
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升高可达正常参考值上限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d后恢复。
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
胚胎肝可合成一种结构与清蛋白相近的甲胎蛋白(AFP),胎儿出生后合成受到抑制,正常人很难检测到,HCC中AFP基因的表达失去遏制,血浆中可能检出此种蛋白,是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解读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解读

只在肝脏
主要在肝脏 主要在肝脏
参与凝血
形成血浆脂蛋白;运输脂类 形成血浆脂蛋白;运输脂类
血清白蛋白(ALB)
ALB分子量:66000
合成部位:肝脏(唯一)
合成到分泌速度:20-30min
合成量:12g/d,约占全身清蛋白总量1/20,占肝合 成蛋白总量的1/4.
半衰期:15-19d
白蛋白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作为脂溶性物质的非特异性运输载体 每克清蛋白可使18ml水保持在血液循环中。若血 浆清蛋白<30g/l,约有半数病人出现水肿或腹 水。
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
200~250mg
非酯型胆红素
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
“旁路性”胆红素 非衰老红细胞来源
15-30 mg
肝窦与白蛋白分离
肝前性/溶血性黄疸
Z蛋白 Y蛋白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高 尔 基 氏 体
酯化胆红素
微 肝 粒 体 细 内 胞 多 胆红素摄取和输送障碍—Gilbert 种 酶 光面内质网 UDGT
考虑MRCP或ERCP
GASTROENTEROLOGY 2002;123:1364–1366,1367–1384
三、胆汁酸代谢检查
胆汁
胆道系统
肝分泌 (肝胆汁)
主要有机成分
• 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磷脂 • 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类 • 药物、毒性物质、重金属盐等转化产物
胆囊浓缩 (胆囊胆汁)
血浆PT
血浆PT是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的 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常见的筛选 试验,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1.PT检查结果以秒(S)表示,通常将PT超过正常 对照4S作为截断值,用于评价急性肝损害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

肝脏生化实验分析与肝病诊断思维ppt

肝脏生化实验分析与肝病诊断思维ppt
肝脏生化实验分析与肝病诊断思维
二、常用肝脏生化试验得临床评价
氨基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胆红素 白蛋白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氨基转移酶
ALT 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与肾 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 3000 倍 血清半寿期为 47±10 小时 肝细胞损害得敏感指标
氨基转移酶
ALB、PT
推荐意见: 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得主要指标 但对肝病并无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与其她指标综合判断 皮下注射维生素K能否纠正PT,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 INR(国外习用) 已用于监测口服抗凝治疗得患者,目前INR也用于评
价终末期肝病,但就是否适合于所有肝病患者仍有争议。
三、常见肝脏疾病得肝功能监测方案
碱性磷酸酶
生理因素
妊娠 3 个月后 周岁儿童以及 10 岁后青春期少年 高脂饮食后
病理因素:与肝胆疾病来源有一定得相关性
轻度升高(≤3倍ULN):对于判断胆汁淤积缺乏特异性 显著升高(≥4倍ULN):大约75%得长期胆汁淤积患者
动态观察血清 ALP 活性有助于黄疸病情判断。
如果血清中 ALP 持续低值,则阻塞性黄疸得可能性很小 若血清胆红素逐渐升高,而 ALP不断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延长等,提示有重型化倾向,应更密切地监测
急性病毒性肝炎——乙肝
在动态监测 ALT 等指标 注意监测 HBV 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 等病毒
指标,以判断就是否发展为慢性
急性病毒性肝炎——丙肝
血清ALT升高有三种不同得模式 单相型(一过型):病毒血症呈一过性,感染自限
在血清ALT复常且HCV RNA转阴后,仍需每3~6个月监测肝 脏生化指标及HCV RNA,持续1~2年,以确证病情康复
慢性乙型肝炎

试论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研究

试论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研究

学术探讨·183·别、进行诊断的情况、手术的方式、手术持续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抗菌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量、用药的时间、药物的用法以及用药的指征等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我们参照我院制定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管理意见》、《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等规章办法,将这3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交给两位药师进行审核。

这两名药师的年资均≥10年。

这两名药师采用双盲法对这3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临床上为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常规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见下表1:表1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2.结果2.1我院骨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详见下表2:2.2我院骨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详见下表3:3.讨论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各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体内异物等,一旦患者切口暴露时间相对较长,切口创伤表面的细菌数会明显增加,污染伤口,并且会对损伤组织进行牵拉,造成伤口出血,机体免疫力降低,使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上升,对手术切口的愈合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骨科手术以后,患者机体当中会存留异物,机体会发生排异反应,就会造成患者切口长期不愈。

发生原因分析:3.1 用药时机与持续时间不合理。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时机极为关键,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h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预防时机最佳,总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h ,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 ,II 类切口手术者,预防用药时间也为24h ,必要时可延长到48h 。

整个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在血清及组织中应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I 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要严格掌控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

手术预防给药的时机都把握得很好,但术后用药时间均超过标准24h 或48h 。

用药时间过长是普遍情况,术后长期给予抗菌药物,将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耐药菌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肝脏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脏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Company Logo
氨基酸转移酶轻到中度升高的诊断程序
血清ALT和(或)AST轻到中度升高 血清ALT和 AST轻到中度升高 ALT
肝脏占位? 肝脏占位?
肝 外 病 因?
病史、体格检查、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如肝炎全套)、超声检查
胆道病变? 胆道病变?
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阴性 有 饮酒、应用肝损药物、
ALP、ALT、AST正常 、 、 正常
溶血、大血肿吸收、 溶血、大血肿吸收、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Gilbert综合征 综合征、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ar综 Crigler-Najjar综 合征
超声检查或CT 超声检查或
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 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 综合征
5.新生儿黄疸 5.新生儿黄疸
2.肝炎 2.肝炎
7.PSC
11.胆管消失综合征 11.胆管消失综合征
3.分流性高胆红素 3.分流性高胆红素 血症
6.Gilbert综合征 6.Gilbert综合征
3.肝硬化 3.肝硬化
8.脓毒血症 8.脓毒血症
12.Dubin12.Dubin-Johnson 综合征
7.Crigler7.Crigler-Najjar 综合征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 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申红连
内容简介
一、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二、 临床意义及其评价要点
三、常见肝脏疾病的肝功能监测方案
申红连 Logo Company
一、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不同个体
留取标本
采 集 贮 藏 溶 血
检测过程中

肝脏疾病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肝脏疾病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肝脏疾病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20-11-06T02:24:07.756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6期作者:戴婧[导读] 本研究对肝脏疾病患者诊断检验方式进行分析,讨论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检验科新疆伊犁 835000)【摘要】目的:研究肝脏疾病患者实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组择取57例我院纳入的肝脏疾病患者,参照组选取57名健康志愿者,2018年5月—2019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志愿者与肝脏疾病患者均行生化检验,对比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

结果:实验组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肝脏疾病患者实施生化检验,能够反映出患者肝脏功能情况,是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肝脏疾病;生化检验;诊断【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050-02肝脏疾病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且患者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部分症状缺乏特异性,故造成其诊断准确性有所不足[1]。

本研究对肝脏疾病患者诊断检验方式进行分析,讨论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纳入的肝脏疾病患者57例为实验组,实验组肝脏疾病男36例,女21例。

年龄分布27-84周岁,均值(65.42±19.24)周岁。

肝脏疾病病程时间0.3~9个月,均值(4.67±1.24)个月。

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7名作为参照组。

肝脏疾病患者年龄、性别方式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纳入标准:(1)全部肝脏基本患者均经由相应检查确诊;(2)患者或志愿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3)志愿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疾病。

肝性病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临床检测分析

肝性病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临床检测分析

肝性病变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临床检测分析目的探析肝性病变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53例肝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为急性肝炎患者,39例为慢性肝炎患者,18例为肝硬化患者,27例为重症肝炎患者,15例为肝癌患者。

对所有患者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人血清铁蛋白(SF))进行检测,并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比较每种肝性病变患者的AFP水平发现,肝癌患者显著高于非肝癌性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每种肝性病变患者的SF水平发现,急性肝炎患者以及重症肝炎患者均显著高于肝癌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每种肝性病变患者的CE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非肝癌患者的肝性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其AFP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肝病患者预后的指标;而肝性病变的出现还会阻碍SF的合成,但是不能将其作为诊断肝癌患者的主要指标;此外,每种肝性病变患者的CEA水平并无明显变化。

标签:肝性病变;血清生化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人血清铁蛋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

研究发现,肝脏疾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2]。

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对肝性病变患者进行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不仅可以有效地了解其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而且有利于肝性病变的诊断[3]。

因此,本研究对于我院就診的153例肝性病变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旨在探析肝性病变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包含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人血清铁蛋白(SF))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53例肝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为急性肝炎患者,39例为慢性肝炎患者,18例为肝硬化患者,27例为重症肝炎患者,15例为肝癌患者。

肝脏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

肝脏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建议

一、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性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了包括代谢、解毒、合成、蓄积、分泌等多种功能。

肝脏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肝脏疾病在临床上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指标等相关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合理、准确地选择和应用实验室检测项目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二、肝脏疾病诊断治疗中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应用1.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是反映肝脏代谢和排泄功能的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肝脏细胞的损伤程度、肝功能的代谢状态,对于炎症、坏死、胆道梗阻、肝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 病毒标志物检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而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至关重要。

通过检测患者的HCV抗体、HBsAg、HBcAb等标志物,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免疫学指标检测肝脏疾病往往伴随有免疫系统异常,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相关情况,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 影像学检查肝脏疾病的诊断还需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血管分布等,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分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应用建议1. 慎重选择检测项目在进行实验室检测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医生的临床观察和诊断需要,慎重选择检测项目,避免不必要的检测过程和费用开支。

临床生化检验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生化检验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生化检验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5T02:51:47.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童琴[导读] 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运用临床生化检验的价值。

童琴江安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宜宾市644200摘要目的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运用临床生化检验的价值。

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3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实施生化检验,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从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胆碱酯酶、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碱性磷酸指标均不及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运用临床生化检验的价值加高,可推广。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脏疾病;诊断价值肝脏是机体内最大的器官,不仅参与消化食物的工作,还可以储存能量、代谢体内毒素,一旦肝脏出现病变,则会影响全身健康。

肝脏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例如:不良生活习惯、病毒感染、药物毒害反应等,近几年因酗酒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增多,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危及社会的安定以及平均人口健康水平。

由于肝脏疾病早期无明显特征,导致很多患者易忽视病情,因此,临床应该重视对肝脏疾病早期的筛查,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提升预后。

目前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内镜等均可以筛查肝脏疾病[1],但部分检查方式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误差率,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探究更为理想的诊断方式。

本文以健康人群和肝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生化检验的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70例,其中35例为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其余35例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临床生化检验。

观察组:本组35例中有女性患者15名,男性患者20名,最小年龄者46岁,最大年龄者63岁,平均年龄为(56.43±2.3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草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脏生化试验(liver biochemical tests,LBT;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方法。

常用肝脏生化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测项目。

为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常规肝脏生化试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并邀请部分临床检验医学专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草案)》。

一、肝脏生化试验(LBT)检测值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影响肝脏生化试验的因素诸多。

在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不同批次和不同实验室检测的差异;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存在标本贮藏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在不同个体,存在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BMI)等因素的差异;在同一个体,存在检测时间及是否剧烈运动等的影响。

因此,通常不能仅凭一次化验结果异常就急于做出诊断或进行各种检查,特别是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仅有肝脏生化试验轻度异常者。

临床医生应全面采集患者信息,并与实验室充分沟通,以作出恰当评价。

为保证实验室指标检测准确,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的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和储存,分析中的检测系统(仪器、试剂、分析方法)校正、质量控制、参考区间,分析完毕后的结果核送等。

应制定各种管理性、技术性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的肝脏生化试验检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实验室和相关临床科室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无缝衔接,从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甚至差错。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在检测质量控制方面,应保证实验检测的总分析误差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0%~20%;2.肝脏生化试验检测标本最好在早晨空腹时采集,待测时间一般≤3 天;3.宜分别设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肝脏生化试验正常值范围。

对儿童和60岁以上人群的肝脏生化试验正常值范围应有所区别;4.偶然发现的或在剧烈活动后出现的肝脏生化试验异常,应适时重复检测。

5.所有异常肝脏生化试验结果均必须结合临床进行解释。

6.高度怀疑实验室检查有误或仅有单项肝脏生化试验指标轻度异常者,应及时重复检测。

7.当有 2 项以上肝脏生化试验检测指标出现异常,或反复持续异常时,患肝病可能性很大。

二、常用肝脏生化试验的临床意义及其评价要点(一)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氨基转移酶(以往称为转氨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中。

组织中ALT位于胞浆,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血清半寿期为47±10小时,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存在于胞浆和线粒体两个部位,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成人血清AST和ALT比值的正常值约为0.8。

心肌梗死和慢性酒精性肝病等情况下以线粒体型AST活性升高为主,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时,若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AST/ALT比值也可明显升高。

对血清ALT和AST的正常值上限(ULN),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的浓度低于30~40U/L。

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将ALT ULN定为男40 U/L、女35 U/L。

但有调查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15%慢性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正常,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需要重新定义。

然而,尽管采纳更低的正常值上限有助于发现轻微肝脏损害的人群,但将增加假阳性率。

此外,由于试验操作方法及正常值定义时参考人群的潜在差异,不同实验室之间使用的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指高于某具体实验室推荐的正常值上限水平。

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低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常常并不相关,但划分氨基转移酶升高程度有利于缩小病因鉴别诊断的范围。

氨基转移酶轻度(<5×ULN)至中度(<10×ULN)升高可见于多种疾病(表1),应当结合其他生化指标、病原学指标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图1)。

而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升高(>15×ULN)仅见于少数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缺血性肝炎、急性药物或毒物诱导性肝损害。

在少数情况下,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升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活动性肝炎的急性恶化、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丁型肝炎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急性布-加综合征(尤其是伴有门静脉血栓者)、肝小静脉闭塞病、HELLP 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梗死等。

表1 氨基转移酶轻度(<5×ULN)至中度(<10×ULN)升高的可能病因图1 氨基转移酶轻到中度升高的诊断程序(注: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LKMA:肝肾微粒体抗体,PCR:聚合酶链反应)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或毒物诱导的肝损害患者,其氨基转移酶水平需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

而在缺血性肝损伤(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出血)的病人,只要其缺血缺氧状态得到纠正或缓解,其氨基转移酶水平在在达到高峰之后的24小时之内可下降50%或以上,7天后可降至正常。

氨基转移酶暂时性升高亦可见于结石引起的一过性胆总管阻塞,在胆管阻塞解除后24~48小时内显著下降。

对于氨基转移酶升高小于2×ULN的患者,如患者无症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胆红素水平正常,可暂时随访观察。

如重复检查证实血清氨基转移酶仍然升高,则按相应程序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图1)。

推荐意见:1.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

一般情况下,ALT反映肝损害的灵敏度高于AST,但它们的水平高低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常常并不平行,且应注意骨骼肌、心脏、肾脏等其他组织器官病变也可导致血清ALT和(或)AST活性升高。

2.“转氨酶升高”的含义是高于送检实验室推荐的正常上限水平。

是否修订ALT和AST的传统正常上限值(ULN),目前还难统一意见。

3.在肝细胞损害为主性的急性肝损害中,划分氨基转移酶升高程度,有利于缩小鉴别病因诊断范围。

4.对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急性肝损害病程观察和/或病因的鉴别。

5.AST/ALT比值升高有助于酒精性肝炎或肝病进展情况的判断。

6.依据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和选择性实验室和/或影像学检查, 可以确定潜在的肝胆脏疾病或肝外疾病(图1)。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也可来源于胎盘、肠道或肾脏。

妊娠3个月后,胎盘型ALP进入血液循环,可达到正常的2-3倍,并在分娩后持续升高数周。

在周岁儿童以及10岁后青春期少年血清ALP水平高于成年人,青春发育长高期的血清ALP水平甚至可达成人的3倍。

高脂饮食后可使血清ALP水平短暂升高。

排除上述生理因素及其骨骼疾病,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提示肝胆疾病。

血清ALP升高程度与肝胆疾病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大约75%的长期胆汁淤积患者血清ALP 显著升高(≥4倍ULN)。

血清ALP 轻度升高(≤3倍ULN)对于判断胆汁淤积缺乏特异性,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动态观察血清ALP活性有助于黄疸病情判断。

如果血清中ALP持续低值,则阻塞性黄疸的可能性很小;若血清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LP不断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导致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的肝生化指标异常病因很多,可见于:(1)结石或肿瘤所致的胆管部分梗阻;(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3)肝脏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肝脓肿,肝结核,及转移性肝癌;(4)肝外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腹膜炎,糖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胃溃疡;(5)肝外肿瘤:包括骨肉瘤,肺、胃、头颈部和肾细胞癌,卵巢癌,子宫癌和霍奇金淋巴瘤;(5)药物:如苯妥英纳。

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nmytransferase,GGT)分布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胰、肝、脾、心、脑及生精管等多种组织的细胞膜上。

血清GGT 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疾病。

GGT的临床价值在于它有助于判断高碱性磷酸酶的组织来源,因为GGT活性在骨病时并不升高。

血清GGT水平升高也见于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的患者,以及酗酒或酒精性肝病,亦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后等疾病状态。

推荐意见:1.排除正常妊娠和生长期等生理因素以及骨骼疾病,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肝胆疾病。

2.GGT和ALP同时显著升高,特别有助于证明ALP升高来源于肝胆疾病。

3.血清ALP明显升高对肝病诊断价值主要在于帮助识别胆汁淤积相关疾病,血清ALP活性轻度升高则可见于其他肝脏疾病。

5.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的肝生化指标异常可见于多种情况,需要结合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GGT等指标综合分析。

(见图2)图2 碱性磷酸酶升高的诊断程序(注: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三) 血清胆红素胆红素代谢功能的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UCB)。

其中,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的增高源于生成过多、摄取或结合胆红素生成过程障碍;而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则可能由于分泌减少或它的逆行渗漏所致。

肝细胞生成胆红素的限速步骤是结合胆红素分泌入毛细胆管,因而肝细胞功能严重低下会导致以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

在肝胆管疾病的恢复后期,几乎所有的结合胆红素都以与白蛋白结合的大分子形式存在,形成δ胆红素,使原有结合胆红素的半衰期4小时延长至接近白蛋白的半衰期(12-24天),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缓慢下降,并且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而尿胆红素阴性征象。

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见表2。

表2 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分类脂肪酸等物质可以加重黄疸;而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如血液浓缩),则能使胆红素暂时从组织向血液循环转移,减轻黄疸。

血清标本日光照射1小时后,STB测定值增高30%,光照对非结合胆红素的影响大于结合胆红素,室温下避光保存其稳定性可达3天。

由于肝脏具有较强的清除胆红素储备能力,血清总胆红素不是评价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