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姓名:电话: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一般地,这样的方程都整理成为形如ax bx c a 200++=≠()的一般形式,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ax bx c 2,,分别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 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

如:24102x x -+=满足一般形式ax bx c a 200++=≠(),2412x x ,,-分别是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2,-4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

注:如果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在讨论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则需要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夯实基础例1 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272y y =-(2)()()512152y y y +-=-(3)()m x n mx x 2210++-=(是未知数)例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a x 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求a 的取值范围.例3 若一元二次方程222(2)3(15)40m x m x m -+++-=的常数项为零,则m 的值为_________.●能力提升例4若方程(m-1)x 2+ x=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1 B .m≥0 C .m≥0且m≠1 D .m 为任何实数●培优训练例5 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3)4m 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例6关于x 的方程(m+3)x m2-7+(m-3)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例7(2000•兰州)关于x 的方程(m 2-m-2)x 2+mx+1=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A .m≠-1B .m≠2C .m≠-1或m≠2D .m≠-1且m≠2●课后练习1、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3)4m 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a x 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求a 的取值范围.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x a ax -=-是一元二次方程,求a 的取值范围.4、若2310a b a b 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a 、b 的值.5、若一元二次方程222(2)3(15)40m x m x m -+++-=的常数项为零,则m 的值为________(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 m m 20=≥()的方程都可以用开平方的方法写成x m =±,求出它的解,这种解法称为直接开平方法。

第23章旋转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第23章旋转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第二十三章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及性质知识要点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特殊角度旋转60°得等边三角形。

旋转90°得等腰直角三角形。

旋转任意角度得等腰三角形。

对应练习1.如图,ΔABC 是等腰三角形,∠BAC = 36°,D 是BC 上一点,Δ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ΔACE 的位置,(1) 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 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 转到了什么位置?2.如图,是Δ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的.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A 的对应角是______ ∠B 的对应角是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3.如图是由正方形ABCD 旋转而成.(1)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2)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_ (3)若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C ’D =_________4.ΔA'OB '是ΔAOB 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已知∠AOB =20°,∠A'OB =24°,AB =3,OA =5则A'B '=____,OA' =____,旋转角=______.5.如图,ΔABC绕A 逆时针旋转使得C 点落在BC 边上的F 处,则对于结论:①AC =AF;②∠FAB =∠EAB;③EF =BC;④∠EAB =∠FA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6.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ΔA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ΔCBF,其中EB =3cm,则BF =_____cm ,∠EBF =______.7.如图将RtΔABC 绕C 点逆时针旋转30°后,点B 落在B ′,点A落在A’点位置,若A’C ⊥ AB,求∠B ’A’C 的度数.8.如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若线段AB=5,则BE的长度为.9.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AA′,若∠1=25°,则∠BAA'的度数是.课后作业1.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此时点C恰好在线段DE上,若∠B=40°,∠CAE=60°,则∠DAC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2.如图,在△ABD中,AD=BD,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E,使点C落在直线BD上.(1)求证:AE∥BC;(2)连接DE,判断四边形A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在Rt△ABC中,∠ACB=90°,△DCE是△ABC绕着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此时B、C、E在同一直线上.(1)旋转角的大小;(2)若AB=10,AC=8,求BE的长.4.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若AE=1,BE=2,CE=3,则∠AEB= 度.5.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AC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BQ,连接BP,若PA=2,PB=4,PC=2√3,则四边形APBQ的面积为.6.如图所示,点D是等边△ABC内一点,DA=15,DB=19,DC=21,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CE的位置,当点E 在BD的延长线上时.求(1)∠BDA的度数;(2)△DEC的周长.7.如图,在Rt△ABC中,∠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M、M′分别是AB、A′B′的中点,若AC=8,BC=6,则线段MM′的长为 .8.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ABC内的一点,∠ADB=120°,∠ADC=90°,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CE,连接DE.(1)求证:AD=DE;(2)求∠DCE的度数;(3)若BD=1,求AD、CD的长.9.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DEFG按如图1放置,点A、D、G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在CD边上,AD=3,DE= √2,连接AE、CG.(1)线段AE与CG的关系为;(2)将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后,如图2,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长.对应练习答案1.答案:(1)A;(2)36°;(3)AC 的中点.2.B’,OB’,A'B ',∠A’,∠B ',O,45°3.A,45°,4.3,5,44°5.①③④6.答案:3,90°.7.答案:60°.8.解答:解:∵△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AB=AE,∠BAE=60°,∴△AEB是等边三角形,∴BE=AB,课后作业答案1.解答:解:由旋转的性质得:△ADE≌△ABC,∴∠D=∠B=40°,AE=AC,∵∠CAE=60°,∴△ACE是等边三角形,∴∠ACE=∠E=60°,∴∠DAE=180°-∠E-∠D=80DU=(180°-∠CAE)=(180°-60°)=80°,∴∠DAC=∠DAE-∠CAE=80°-60°=20°;故选:B.2.解答:证明:(1)由旋转性质得∠BAD=∠CAE,AB=AC,∵AD=BD,∴∠B=∠BAD,∵AB=AC,∴∠B=∠DCA;∴∠CAE=∠DCA,∴AE∥BC.(2)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由旋转性质得AD=AE,∵AD=BD,∴AE=BD,又∵AE∥BC,∴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3.解答:解:(1)∵△DCE是△ABC绕着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此时点B、C、E在同一直线上,∴∠ACE=90°,即旋转角为90°,(2)在Rt△ABC中,∵AB=10,AC=8,∴BC==6,∵△ABC绕着点C旋转得到△DCE,∴CE=CA=8,∴BE=BC+CE=6+8=144.解答:解:连接EE′∵△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EBE′是直角,∴△EBE′是直角三角形,∵△ABE与△CE′B全等∴BE=BE′=2,∠AEB=BE′C∴∠BEE′=∠BE′E=45°,∵EE′2=22+22=8,AE=CE′=1,EC=3,∴EC2=E′C2+EE′2,∴△EE′C是直角三角形,∴∠EE′C=90°,∴∠AEB=135°.故答案为:135.5.解答:解:如图,连接PQ.∵△AC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BQ,∴AP=AQ=2,PC=BQ=2√3,∠PAQ=60°,∴△PAQ是等边三角形,∴PQ=PA=2,∵PB=4,∴PB2=BQ2+PQ2,∴∠PQB=90°,∴S四边形APBQ=S△PBQ+S△APQ=•PQ•QB+•PA2=×2×2√3+×4=3√3,故答案为3√3.6.解答: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AB=AC,∵△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CE的位置,点E在BD的延长线上,∴AD=AE,CE=DB=19,∠DAE=∠BAC=60°,∴△ADE为等边三角形,∴∠ADE=60°,DE=AD=15,∴∠BDA=120°;(2)△DEC的周长=DE+DC+CE=15+21+19=55.7.解答:连接CM,CM′,∵AC=8,BC=6,∴AB= =10,∵M是AB的中点,∴CM= AB=5,∵Rt△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A′B′C,∴∠A′CM′=∠ACM∵∠ACM+∠MCB=90°,∴∠MCB+∠BCM′=90°,又∵CM=C′M′,∴△CM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M′=CM=5 ,故答案为:5 .8.解答:(1)证明:∵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CE∴△ABD≌△ACE,∠BAC=∠DAE,∴AD=AE,BD=CE,∠AEC=∠ADB=120°,∵△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DAE=60°∴△ADE为等边三角形,∴AD=DE,(2)∠ADC=90°,∠AEC=120°,∠DAE=60°∴∠DCE=360°﹣∠ADC﹣∠AEC﹣∠DAE=90°,(3)∵△ADE为等边三角形∴∠ADE=60°∴∠CDE=∠ADC﹣∠ADE=30°又∵∠DCE=90°∴DE=2CE=2BD=2,∴AD=DE=2在Rt△DCE中,.9.解答:解:(1)线段AE与CG的关系为:AE=CG,AE⊥CG,理由如下:如图1,延长AE交CG于点H,∵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GFE是正方形,∴AD=CD,ED=GD,∠ADE=∠CDG=90°,∴△ADE≌△CDG(SAS),∴AE=CG,∠EAD=∠GCD,∵∠EAD+∠AED=90°,∠AED=∠CEH,∴∠GCD+∠CEH=90°,∴∠CHE=90°,即AE⊥CG,故答案为:AE=CG,AE⊥CG;(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设AE与CG交于点H,∵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GFE是正方形,∴AD=CD,ED=GD,∠ADC=∠EDG=90°,∴∠ADC+∠CDE=∠EDG+∠CDE,即∠ADE=∠CDG,∴△ADE≌△CDG(SAS),∴AE=CG,∠EAD=∠GCD,∵∠EAD+∠APD=90°,∠APD=∠CPH,∴∠GCD+∠CPH=90°,∴∠CHP=90°,即AE⊥CG,∴AE=CG,AE⊥CG,∴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10x - 4.9x2. 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 (精确到 0.01 s)?
1.探究因式分解法
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想用哪种方法解这 个方程?
10x - 4.9x2 = 0
配方法 降 公式法 次

x
1
=
0,x
2
=
100 49
1.探究因式分解法
问题3 观察方程 10x - 4.9x2 = 0,它有什么特点? 你能根据它的特点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
x2 + 6x = -4 x2 + 6x + 9 = -4 + 9 (x + 3)2 = 5
x3 5
移项
两边加 9,左边 配成完全平方式 左边写成完全 平方形式
降次
x 3 5 ,或 x 3 5
解一次方程
x1 3 5, x2 3 5
2.推导求根公式
想一想: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③两边加 9? 加其他数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
• 学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1.要设计一座高 2 m 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 (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 部(全身)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 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 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 的底面积为 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 形?
1.复习配方法,引入公式法
问题2 能否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问 题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讲义
1.
(1) 请你写出两个方程,使每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都是 2,且每个方程的 b2 4ac 的值
也都是 1,但每个方程的解与已知的 5 个方程的解都不相同.
(2) 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a 0,b2 4ac 0 ,能否作出一个
新的方程 ax2 b'x c' 0 ,使 b2 4ac 与 b'2 4ac' 相等?若能,请写出所作的新 的方程( b' , c' 需用 a , b , c 表示),并说明理由;若不能,也请说明理由.
一、课标导航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课标内容
课标要求
目标层次
一元二次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

方程的概 各项系数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意义

能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二次项系数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
会由方程的根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
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灵活运用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在具体解题时,应当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 当的解法. (1)因式分解法:适用于右边为零(或可化为 0),而左边易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积的方程, 缺常数项或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较为简便,它是一种罪常用的方法. (2)公式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计算
xn xn' ,其中 n 为正整数,且 a1 1.
(1) x1' x1 的值为________.
(2)当 n 分别取 1、2、…、2013 时,相对应的有 2013 个方程,将这些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圆2.1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事件的独立性与相关性3.3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圆和概率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与方程的转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圆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圆规、三角板。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圆和概率的相关概念。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1.1 例题: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等性质。

2.1 例题: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求解圆的方程。

3.1 例题: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分析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1 判断直线y = 2x + 1与圆(x 3)² + (y + 2)² = 16的位置关系。

3.1 抛掷两个骰子,计算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2. 答案:1.1 顶点为(1, 1),开口向上。

2.1 直线与圆相离。

3.1 概率为1/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初三数学全册同步讲义定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初三数学全册同步讲义定稿
【即时检测】 3.抛物线过(-1,-1)点,它的对称轴是直线 x+2=0,且在 x 轴上截得线段 的长度为 2 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4 分钟>
22.1.4 二次函数图形变换
一般式与顶点式的互换
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的步骤 (1)提取二次项系数; (2)配方; (3)去括号,合并.
顶点坐标公式 (
b
第二十三章 旋转 ................................................................................. 51 23.1 旋转变换 ................................................................................. 51 23.2 旋转模型 ................................................................................. 64
想一想:上下平移在哪加减?左右平移在哪加减? 【练习 12.1】
前情回顾:
1.若 (m-2)xm22 x ²-3=0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值是.<2 分钟>
2. 3x2 x 2 3 0 <2 分钟>
3. x2 3x 28 0<2 分钟>
4.某汽车销售公司 2005 年盈利 1500 万元,到 2007 年盈利 2160 万元,且从 2005 年到 2007 年,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相同.
漫漫学 22.1.1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图像
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分别是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平方根2.3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应用3. 第三章:概率初步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平方根的计算、概率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概率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如“二次函数的应用”。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求给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并画出图像。

第二章:证明给定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计算其面积。

第三章:计算给定概率问题,如掷骰子、抽签等。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如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探索勾股定理的推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本课件的教学,希望学生能掌握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核心知识点,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实用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结构性6.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确保覆盖所有核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知识点归纳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学习目标一、明白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4、把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二、重点一、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样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进程(不管用什么方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2、直接开平方式利用平方根的概念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式叫做直接开平方式。

直接开平方式适用于解形如x 2=b 或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依照平方根的概念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式:配方式的理论依照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那么有222)(2b x b bx x ±=+±。

配方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写成平方形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定2个根是不是实数根。

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式。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当ac b 42-<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别离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3.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求解13.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3.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4.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3. 第十五章:图形的相似15.1 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性质15.2 位似的判定与性质15.3 相似图形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等概念及性质。

2. 学会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掌握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应用于几何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应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的概念与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等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相似图形的典型例题。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的概念、性质与求解方法。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3. 课堂小结与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的应用题。

探究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答案详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设计与章节分配。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精品教学课件-全册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精品教学课件-全册
次方程的解(又叫做根).
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方程 x2 – x – 6 = 0 的解? -4 ,-3 , -2 ,-1 ,0 ,1,2,3 ,4
解: 3和-2.
你注意到了吗? 一元二次方程可
能不止一个根.
例4. :已知a是方程 x2+2x-2=0 的一个实数根, 求 2a2+4a+
2017的值.
解:由题意得 a2 2a 2 0 即a2 2a 2 2a2 4a 2017 2(a2 2a) 2017 2 2 2017 2021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
2+6=8
没有未知数
2x+3
代数式
5x+6=22 x+3y=8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x-5<18
不等式
4 29 x
分式方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什么叫方程?我们学过哪些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我们学过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分
式方程,其中前两种方程是整式方程. 想一想:什么叫一
解: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
3600cm2
50cm
(50-2x)cm,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 x 3600cm2,得
整理,得 4x2 300x 1400 0
化简,得 x2 75x 350 0 ①
100cm
该方程中未知 数的个数和最 高次数各是多 少?
常数项
ax2 + bx +c = 0强调:
➢“ = ”左边最多有三项,一次项、常数项可不出现, 但二次项必须有; ➢ “ = ”左边按未知数 x 的降幂排列; ➢ “ = ”右边必须整理为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详细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实际应用等。

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详细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等。

3. 第十五章:图形的相似详细内容: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相似图形的应用等。

4. 第十六章:锐角三角函数详细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互化公式、解直角三角形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互化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3. 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4.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互化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

(2)解不等式组:2x 3 > 4,x + 5 < 3。

(3)证明: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4)计算:sin30°、cos45°、tan6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讲义

第1讲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一)【引例】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 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设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列出的方程是知识要点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是二次项, 是一次项, 是常数项, 是二次项系数 , 是一次项系数。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4、形如2x =a(a ≥0)或(mx+n )2=a(a ≥0)的方程可用直接开方法求解经典例题: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8142=x ; (2)y x 3)1(22=-; (3)x x 4152=-; (4)02112=-+xx ; (5)1322-+x x ; (6))2(5)1(3+=-x x x ; (7)关于x 的方程0232=+-x mx ; (8)关于y 的方程05)12()1(22=+-++y a y a例2 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8142=x (2))2(5)1(3+=-x x x例3.解下列方程:(1)x 2-2=0; (2)16x 2-25=0.(3)64)3(2=+x (4)49)121(42=-x(5)0862=+-x x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122)2(222-+=--x x kx x k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k 的值,并求出这个方程的解?经典练习: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1)0233122=--x x ( ) (2)0522=+-y x ( ) (3) 02=++c bx ax ( ) (4)07142=+-xx ( ) 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 2-x =2; (2)7x -3=2x 2;(3)(2x -1)-3x (x -2)=0 (4)2x (x -1)=3(x +5)-4.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a x x a 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为( )A.1B.-1C.1或-1D.214、要使02)1()1(1=+-+++x k x k k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k=_____.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 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 讲义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标准:(1)方程是_____方程(2)只有___个未知数(一元)(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二次)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练习A :1、下面关于x 的方程中:①ax 2+bx+c=0;②3x 2-2x=1;③x+3=;④x 2-y=0;④(x+1)2= x 2-1.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2、若方程kx 2+x=3x 2+1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若关于x 的方程05122=+-+-x k x k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若方程(m-1)x |m|+1-2x=4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______. 知识点 2.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是二次项,______为二次项系数,_______是一次项,_______为一次项系数,______为常数项。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练习B:1、将一元二次方程3x(x-1)=5(x+2)化成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 a=________,一次项系数b=__________,常数项c=__________ 知识点3.完全平方式练习C:1、说明代数式2241x x --总大于224x x -- 2、已知110a a +=求1a a-的值.3、若x 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 若x 2+6x+m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

若942++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 = 。

知识点4.整体运算练习D: 1、已知x 2+3x+5的值为11,则代数式3x 2+9x+12的值为 2、已知实数x 满足210x x +-=则代数式2337x x ++的值为____________ 知识点5.方程的解练习E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k 2=0的一个根是x=-1,则k=___________. 2、求以12x 1x 3=-=-,为两根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3.1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13.2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3.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4.1 不等式及其解法14.2 不等式的性质14.3 不等式组14.4 实际问题与不等式组3. 第十五章:函数及其图像15.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5.2 函数的性质15.3 一次函数15.4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第十六章:二次函数16.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6.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6.3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16.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6.5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不等式组、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解法、性质、图像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等式的性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分层次、分模块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共100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共1001张PPT)

A.x2

1 x2

0
不是整式方程
B. 3x2 5xy y2 0
C. (x 1)(x 2) 0
D. ax2 bx c 0
化简整理成 x2-3x+2=0
少了限制条件 a≠0
提示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看是不是 整式方程;如是再进一步化简整理后再作判断.
例2:a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2.填空:
(1)方程x2=0.25的根是 x1=0.5,x2=-0.5 . (2)方程2x2=18的根是 x1=3,x2=-3 . (3)方程(2x-1)2=9的根是 x1=2,x2=-1.
3. 解下列方程:
(1)x2-81=0; 解:x1=9,x2=-9;
ax2+bx+c=0 (a≠0)
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
常数项
想一想 为什么一般形式中ax2+bx+c=0要限制a≠0,b、c 可以 为零吗?
当 a=0时 当 a ≠ 0 , b = 0时 , 当 a ≠ 0 , c = 0时 , 当 a ≠ 0 ,b = c =0时 ,
bx+c = 0 ax2+c = 0 ax2+bx = 0 ax2 = 0
知数的最高次数等于2,列出关于某个字母的方程,再排除使二次 项系数等于0的字母的值.
例3:将方程3x(x-1)=5(x+2)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 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解: 去括号,得 3x2-3x=5x+1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x2-8x-10=0. 其中二次项是3x2,系数是3;一次项是-8x, 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注意 系数和项均包含前面的符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3a≥0,b≥0),;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1.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关键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1 二次根式 3课时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 3课时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3课时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课时21.1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x,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3,BC=1,∠C=90°,那么AB 边的长是__________.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 2,那么S=_________.老师点评: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 ,所以x 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所以所求点的坐标(.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 二、探索新知很明显,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例11x(x>0)、1x y+x ≥0,y•≥0).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x>0)、x ≥0,y ≥0);不1x 1x y+.例2.当x 是多少时,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解:由3x-1≥0,得:x ≥13当x ≥1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教材P 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当x 是多少时,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中的≥0和11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10x x +≥⎧⎨+≠⎩ 由①得:x ≥-32由②得:x ≠-1当x ≥-32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4(1)已知,求xy的值.(答案:2)(2)=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5)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P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 B D.x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A B D.1 x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5 B. C.15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4.x有()个.A.0 B.1 C.2 D.无数5.已知a、b=b+4,求a、b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 2.D 3.B二、1(a≥0) 2..没有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0.2x2=1,解答:2.依题意得:230xx+≥⎧⎨≠⎩,32xx⎧≥-⎪⎨⎪≠⎩∴当x>-32且x≠0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3.1 34.B5.a=5,b=-421.1 二次根式(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教学目标a≥0)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a≥0)是一个非负)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2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时,a<0时,老师点评(略).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a≥0)是一个什么数呢?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_.是4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平方等于4)2=4.同理可得:2=2,2=9,2=3,(2=13,2=72,)2=0,所以例1 计算1.2 2.(2 3.2 4.(2)2分析)2=a (a ≥0)的结论解题.解:2 =32,(2 =32·()2=32·5=45,2=56,)274 . 三、巩固练习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 (2 (4)2 )2 ( 2 四、应用拓展例2 计算1.2(x≥0) 2.2 3.24. 2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4)4x2-12x+9=(2x)2-2·2x·3+32=(2x-3)2≥0.所以上面的4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解:(1)因为x≥0,所以x+1>0(2=x+1(2)∵a2≥02=a2(3)∵a2+2a+1=(a+1)2又∵(a+1)2≥0,∴a2+2a+1≥0 =a2+2a+1(4)∵4x2-12x+9=(2x)2-2·2x·3+32=(2x-3)2又∵(2x-3)2≥0∴4x2-12x+9≥02=4x2-12x+9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2-3 (2)x4-4 (3) 2x2-3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六、布置作业1.教材P 8 复习巩固2.(1)、(2) P 9 7.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式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2.数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0B .a ≥0C .a<0D .a=0二、填空题1.(2=________.2_______数.三、综合提高题1.计算(1)2 (2)-2 (3)(12)2 (4)()2(5)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1)5 (2)3.4 (3)16 (4)x (x ≥0)3=0,求x y 的值.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 2-2 (2)x 4-9 3x 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B 2.C二、1.3 2.非负数三、1.(1)2=9 (2)-2=-3 (3)(12)2=14×6=32(4)(2=9×23=6 (5)-62.(1)5=2 (2)3.4=2(3)16=2 (4)x=)2(x ≥0) 3.103304x y x x y -+==⎧⎧⎨⎨-==⎩⎩ x y =34=814.(1)x 2-2=()()(2)x 4-9=(x 2+3)(x 2-3)=(x 2+3)(()(3)略21.1 二次根式(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a (a ≥0)教学目标(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a ≥0).2.难点:探究结论.3.关键:讲清a ≥0时,a 才成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 ≥0)是一个非负数;3.2=a (a ≥0).那么,我们猜想当a ≥0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_______=______;.(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1102337.例1 化简(1(2 (3 (4)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4)(-3)2=32(a≥0)•去化简.解:(1)(2(3)(4三、巩固练习练习2.教材P7四、应用拓展例2 填空:当a≥0时,;当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则a可以是什么数?(2,则a可以是什么数?(3,则a可以是什么数?分析(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那么-a≥0.(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解:(1,所以a≥0;(2,所以a≤0;(3)因为当a≥0,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0,即使-a>a,a<0综上,a<0例3当x>2,化简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a 的应用拓展.六、布置作业1.教材P8习题21.1 3、4、6、8.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A.0 B.23C.423D.以上都不对2.a≥0的是().AC.二、填空题1.=________.2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1-a)=1;乙的解答为:原式(a-1)=2a-1=17.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1995-a│=a,求a-19952的值.(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 若-3≤x≤2时,试化简│x-2│答案:一、1.C 2.A二、1.-0.02 2.5三、1.甲甲没有先判定1-a是正数还是负数2.由已知得a-•2000•≥0,•a•≥2000所以,=1995,a-2000=19952,所以a-19952=2000.3. 10-x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a≥0,b≥0)(a≥0,b≥0)及其运用.教学目标=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教学重难点关键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a≥0,b≥0).关键:要讲清(a<0,b<0)=,如=或×.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1;(2.(3.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_____,×_____,×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1,(2(3(4,(5.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反过来例1.计算(1(2)(3(4分析:a≥0,b≥0)计算即可.解:(1(2=(3=(4例2 化简(1(2)(3)(4(5分析:利用(a≥0,b≥0)直接化简即可.解:(1×4=12(2×9=36(3×10=90(4=3xy(5三、巩固练习(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①②×(2) 化简教材P练习全部11四、应用拓展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1=(2=4解:(1)不正确.改正:×3=6(2)不正确.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0)及其运用.六、布置作业1.课本P151,4,5,6.(1)(2).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A.3cm B..9cm D.27cm2.化简).A..3=)A.x≥1 B.x≥-1 C.-1≤x≤1 D.x≥1或x≤-14.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A. B.5C..二、填空题1.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S=12gt2(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10m/s2),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720m,则下落的时间是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一个底面为30cm×30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例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2.探究过程: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1)2验证:==(2)3验证:=同理可得:==,……通过上述探究你能猜测出: a(a>0),并验证你的结论.答案:一、1.B 2.C 3.A 4.D二、1. 2.12s三、1.设:底面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则x2×10=30×30×20,x2=30×30×2,.2.验证:===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学内容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目标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教学重难点关键a≥0,b>0)(a≥0,b>0)及利用它们1进行计算和化简.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2.填空;(1=________;(2;(3(4=________.规律: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4)(1)=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讲义

(3)解高次方程:通常采用因式分解或换元进行变形.
本节重点讲解:一个定义,四种解法,一个思想(转化)
三、全能突破
基础演练
1.下列方程中,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3 x 12 2 x 1
B.
1 x2
1 x
2
0
C. ax2 bx c 0
2.方程 x2 0 的根的个数是( )
D. x2 2x x2 1
b2 4ac 的值.
( 3 ) 直 接 开 平 方 法 : 用 于 缺 少 一 次 项 以 及 形 如 ax2 b 或 (x a)2 b b 0 或
(ax b)2 (cx d )2 的方程,能利用平方根的意义得到方程的根.
(4)配方法: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而公式是由配方法演绎得到的.把一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①)2 bb 0
可得 x a b
③ (ax b)2 c c 0
可得 ax b c
④ (ax b)2 (cx d )2 a c
可得 a b (cx d )
(2)配方法:解形如 ax2 bx c 0(a, b, c是常数,a 0) 的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灵活运用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在具体解题时,应当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 当的解法. (1)因式分解法:适用于右边为零(或可化为 0),而左边易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积的方程, 缺常数项或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较为简便,它是一种罪常用的方法. (2)公式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计算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二次项系数化 1;②常数项右移;③配方(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表示法及其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及其应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 图形的相似与证明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变换及其应用3. 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4. 统计与概率频数与频率可能性的大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方程、相似图形等基本概念,掌握其性质与应用。

2. 学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函数、方程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函数的概念、表示法及其性质。

(2)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及其应用。

(3)介绍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讲解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5)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学会解直角三角形。

3. 随堂练习:(1)针对函数、方程、相似图形等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

(2)分组讨论,互帮互学,共同解决问题。

4. 知识巩固:(1)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函数、方程等知识。

(2)讲解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方法,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函数、方程的概念与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 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

5.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6. 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单循环、双循环问题 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单循环、双循环问题 讲义

单循环与双循环问题
在竞赛中,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2次,叫做双循环赛制,类似的问题叫做双循环问题在竞赛中,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1次,叫做单循环赛制,类似的问题叫做单循环问题那么双循环、单循环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我们来探究一下
双循环问题:
有3支队伍进行比赛,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2次,则一共要比赛_________场
有4支队伍进行比赛,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2次,则一共要比赛_________场
有5支队伍进行比赛,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2次,则一共要比赛_________场
...
有n支队伍进行比赛,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2次,则一共要比赛_________场
单循环问题:
由于单循环问题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1次,所以n 支队伍进行比赛,场数数量是双循环的一半,即 有n 支队伍进行比赛,每两支参赛队伍之间只比赛1次,则一共要比赛_________场
双循环问题公式:(1)x x a -= 单循环问题公式:1(1)2
x x a -= (x 代表参赛队伍数,a 代表比赛总场数)
1、(赠礼问题)参加生日聚会时,同学们互相赠送礼物,全班共送了90份礼物,求共有多少名同学?
2、(握手问题)一次会议上,每两个参加会议的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有人统计一共握了66次手,这次会议到会 的人数是多少人?
3、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要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4、暑假的时候,几个好朋友互相打电话祝福新春,共打了6个电话,求一共有多少人?
5、学校举行友谊比赛,要求每两队之间比赛2场,共比赛了20场,问参加比赛有多少只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3)掌握·=(a≥0,b≥0),=·;=(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关键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1 二次根式3课时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21.1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与关键: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老师点评: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所以所求点的坐标(,).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AB=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二、探索新知很明显、、,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解:由3x-1≥0,得:x≥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三、巩固练习教材P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中的x+1≠0.解:依题意,得由①得:x≥-由②得:x≠-1当x≥-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4(1)已知y=++5,求的值.(答案:2)(2)若+=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P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x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5 B.C.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若+有意义,则=_______.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A.0 B.1 C.2 D.无数5.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A 2.D 3.B二、1.(a≥0)2.3.没有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0.2x2=1,解答:x=.2.依题意得:,∴当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3.4.B5.a=5,b=-421.1 二次根式(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教学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 ≥0).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时,叫什么?当a<0时,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a≥0)是一个什么数呢?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a≥0)是一个非负数.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_.老师点评: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同理可得:()2=2,()2=9,()2=3,()2=,()2=,()2=0,所以()2=a(a≥0)例1计算1.()22.(3)23.()24.()2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2=a(a≥0)的结论解题.解:()2 =,(3)2 =32·()2=32·5=45,()2=,()2=.三、巩固练习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2()2()2(4)2四、应用拓展例2 计算1.()2(x≥0)2.()23.()24.()2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4)4x2-12x+9=(2x)2-2·2x·3+32=(2x-3)2≥0.所以上面的4题都可以运用()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解:(1)因为x≥0,所以x+1>0()2=x+1(2)∵a2≥0,∴()2=a2(3)∵a2+2a+1=(a+1)2又∵(a+1)2≥0,∴a2+2a+1≥0 ,∴=a2+2a+1(4)∵4x2-12x+9=(2x)2-2·2x·3+32=(2x-3)2又∵(2x-3)2≥0∴4x2-12x+9≥0,∴()2=4x2-12x+9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2-3 (2)x4-4 (3) 2x2-3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六、布置作业1.教材P8复习巩固2.(1)、(2)P9 7.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A.4 B.3 C.2 D.1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0 D.a=0二、填空题1.(-)2=________.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三、综合提高题1.计算(1)()2(2)-()2(3)()2(4)(-3)2(5)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1)5 (2)3.4 (3)(4)x(x≥0)3.已知+=0,求x y的值.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2-2 (2)x4-9 3x2-5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B 2.C二、1.3 2.非负数三、1.(1)()2=9 (2)-()2=-3 (3)()2=×6=(4)(-3)2=9×=6 (5)-62.(1)5=()2(2)3.4=()2(3)=()2(4)x=()2(x≥0)3.x y=34=814.(1)x2-2=(x+)(x-)(2)x4-9=(x2+3)(x2-3)=(x2+3)(x+)(x-)(3)略21.1 二次根式(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a(a≥0)教学目标理解=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a≥0).2.难点:探究结论.3.关键:讲清a≥0时,=a才成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0)是一个非负数;3.()2=a(a≥0).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a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0.01;=;=;=0;=.因此,一般地:=a(a≥0)例1 化简(1)(2)(3)(4)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4)(-3)2=32,所以都可运用=a(a≥0)•去化简.解:(1)==3 (2)==4(3)==5 (4)==3三、巩固练习教材P7练习2.四、应用拓展例2 填空:当a≥0时,=_____;当a<0时,=_______,•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若=a,则a可以是什么数?(2)若=-a,则a可以是什么数?(3)>a,则a可以是什么数?分析:∵=a(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时,=,那么-a≥0.(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可知=│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解:(1)因为=a,所以a≥0;(2)因为=-a,所以a≤0;(3)因为当a≥0时=a,要使>a,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0时,=-a,要使>a,即使-a>a,a<0综上,a<0例3当x>2,化简-.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a的应用拓展.六、布置作业1.教材P8习题21.1 3、4、6、8.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的值是().A.0 B.C.4D.以上都不对2.a≥0时,、、-,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1.-=________.2.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1;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1995-a│+=a,求a-19952的值.(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 若-3≤x≤2时,试化简│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