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结构,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三者之间数量关系。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1.理解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播放视频短片】提供原子弹爆炸的图像资料【阅读材料】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震惊世界的第一颗原子弹,给广岛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市中心约12平方千米方圆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市七万多幢建筑物中,4.8万幢被毁,七万多人死亡,四万多人失踪。
讲解:当今世界,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今天我们学习《课题2 原子的结构》二、合作探究(一)原子的构成【过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人们在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时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原子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那你可能要问:原子这样小,原子还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又能分成什么?下面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向小组内的同学提出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回答:1.原子像个乒乓球。
2.乒乓球里面是空的,我认为它应该像个铅球。
原子的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观察图3—9。
图片显示【问题1】你能根据这副图说说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学生活动】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有一位科学家叫卢瑟福,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束α粒子(α粒子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大约是电子质量的7200倍)以非常高的速度去轰击一块金箔,结果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回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讲解和课本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原子量的计算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根据原子序数、原子量判断元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a.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b.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c.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学生思路,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a.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趣味性。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a.教会学生运用类比法,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降低学习难度。
b.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要求:分工合作,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报告格式规范。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
抄写原子的构成图两遍并默写一遍;
完成【能力训练】练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原子的组成是常考内容,所以要求学生对该性质进行抄写。
使用所学知识。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结构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
☆难点:原子的各个部分结构所带电荷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 设学生行为
设 计 意图
展示目标
通过课前的知识回顾,设置问题,引出课堂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知识回顾
2、学生自行对答案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既能对之前所学知识巩固,又能较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导学
一、
自主学习
先导出原子的体积很小这个知识点,再利用图片作比喻,让学生领会该知识点。
学生先阅读课本找出原子体积很 小这个知识点,根据教师提示进 行理解。
通过自我学习,深化理解,让学生更好 地在课堂上掌握知识。
让学生了解原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总结 能力。
三、
自主提升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 内容为,为什么原子不带电,综合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释。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织语言,构建最完善答案。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将知识点构建更趋完善。
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自 主评价】的题目,并进行评讲。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3.教师指导: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方法: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难点:将原子结构知识应用解释实际现象,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型等,将抽象的原子结构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结合实际操作,如制作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讨论“为什么原子能保持稳定?”这一问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预习作业:
a.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原子序数、元素周期律等概念,为学习化学元素打下基础。
b.学生撰写预习笔记,记录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心得,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互补知识,共同解决难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强化实验和观察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原子中各粒子数量关系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5.结合化学史和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介绍道尔顿、汤姆逊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贡献,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艰辛过程。
4.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释和分析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原子为何能保持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
3.2 原子的构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
3.初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观点,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要点:原子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观点的形成。
一、课前导学部分:【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10.16 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知识累积】 1. 分子与原子的实质差别是什么?2.原子能否是在任何状况下都是不行切割的实心小球呢?假如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呢?知识点一:原子的组成【阅读】课本第53 页原子的组成一段文字,察看图3-8,3-91.同桌相互描绘一下原子的构造。
( 提示:可从地点、电性、所占体积等不一样角度描绘。
)2.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想象一下,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教材第56 页的有关内容,表3-2概括1. 观点:以为标准,其余原子的跟它对比较所获得的比,作为这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
2.表达式Ar= ————————————二、以学定教部分(由教师依据班级状况、学生状况达成)三、展现激学与拓展提高部分【剖析思虑】剖析教材第53 页表 3—1 思虑并回答以下问题:1.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所占体积怎样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能否带电 ?为何 ?3.能否全部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 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色 ?原子种原子质量类(㎏)氢 1.670×10-275. 不一样种类原子的内部构造有何不一样 ?氧 2.657×【实践运用】 1. 联合表 1 领会为何采纳10-26相对原子质量。
表 1碳 1.993×2. 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质质量与10-26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铁9.288×3. 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右表中随意两种10-26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知道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3、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学生在前面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学生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课题1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在物理课上,也学习了“电荷”概念,但总的来说,微观的知识非常有限,但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主要的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
A.相对原子核而言,原子内有很大空间
B.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相对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D.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 子数
5、有两个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同的是()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质量数D.原子的带电量
二、想一想,填一填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三、想一想,算一算
原子核内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mKg,某原子的质量为nKg,试计算该原子的相对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学习反思
课题2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原子可分还是不可分,培养学生微观的想象力。
2、了解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质量,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3、投影展示原子的结构模型
4、学生小组讨论原子结构,并进行归纳。
5、师生小结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
6、学生阅读课本P70表4—1、表4—2并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
7、师生小结原子构成即形象比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原子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奇妙和无限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原子内粒子关系:教师通过模型和多媒体,讲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
师: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相互吸引,维持原子的稳定。而中子则起到调节质子之间斥力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何表示?
问题2பைடு நூலகம்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在能力方面: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难以掌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原子的组成及粒子关系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
3.课堂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易错点,强调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原子的结构》一.知识教学点1.原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难、疑点1.重点、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
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原子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一.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提问]: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讲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但在其他变化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1)
课题2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吗?一、知道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展示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的历程。
学生回答: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从学生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太大。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探索新知:认识原子的结构【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
同时介绍核电荷数的概念。
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展示观察分析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原子核内够有中子4、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展示图片】【设疑】原子究竟能否再分?(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是什么?【展示】原子发展的历程早在公元前5—4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爵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认为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位置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不同.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结构
1.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钠与氯气反应,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2.以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表达式A r=
3.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
如:。
阴离子:。
如:。
4.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
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1)原子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6.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8 2 6②+16 2 86
③+11 2 8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原子是非金属原子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化学性质相似
7.Al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确切意义是( )
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铝原子有3个电子层
C.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D.3个铝离子
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
A. +10 2 8
B. +13 2 83
C. +13 2 8
D.
+15 2 85
(1)表示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 (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3)表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粒子的是。
9.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10.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的名称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中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我们分析第三周期中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