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梁的弯曲-教案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八章 直梁弯曲

工程力学第八章  直梁弯曲
实际加工中,采用在铣刀 对面加顶尖的方式。其力学 原理是:增加铣刀的支座约 束,其受力图如图c所示,使 铣刀根部截面上的弯矩MW 减小。铣刀所受的径向力F, 一部分由顶尖承担,使铣刀 根部截面上的应力也相应减 小,从而保证了铣刀不被折 断,提高了生产效率。
§8-5 提高梁抗弯强度的主要措施
二、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Mw y σ= Iz
Mw——横截面上的弯矩,N·m或N·mm; y——点到中性轴z的距离,m或mm; Iz——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m4或mm4。
最大正应力:σ max
M w ymax M w = = Iz Wz
Wz =
Iz ymax
Wz为抗弯截面系数,单位为m3或mm3。
§8-3 弯曲正应力
工程中常见梁截面图形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计算公式 截面图形 惯性矩 抗弯截面系数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8-2 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
2.弯矩的正负规定
梁弯曲成凹面向 上时的弯矩为正 梁弯曲成凸面向 上时的弯矩为负
弯矩的计算规律:某一截面上的弯矩,等于该截面 左侧或右侧梁上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8-2 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
三、弯矩图
1.弯矩方程与弯矩图
§8-1 平面弯曲的力学模型
(1)活动铰链支座 (2)固定铰链支座 (3)固定端支座
§8-1 平面弯曲的力学模型
3.载荷的基本类型 (1)集中力
(2)集中力偶 (3)分布载荷
F1
集中力
(分布力)
§8-1 平面弯曲的力学模型
4.静定梁的力学模型
名称
简支 梁




一端为活动铰链支座, 另 一端为固定铰链支座的梁 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外的 简支梁,并在外伸端有载 荷作用 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 自由端的梁

直梁弯曲教案

直梁弯曲教案

【课堂探析】考点一:平面弯曲的概念例:工程中的梁,其横截面通常都有一纵向对称轴,该对称轴与梁的轴线组成梁的 。

解题分析:纵向对称面:工程中的梁,其横截面通常都有一纵向对称轴,该对称轴与梁的轴线组成梁的纵向对称面。

纵向对称平面是重要概念,有利于理解平面弯曲,区别组合变形。

基础再练:悬臂梁受集中力P 作用,P 力方向与截面形状如下图,试问以下各梁是否发生平面弯曲。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梁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例1:如下图悬臂梁, 1-1截面剪力1s F = kN ,弯矩1M = kN ·m 。

解题分析:求指定截面剪力和弯矩,能够用基本方法——截面法,也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

利用规律:由1-1截面右侧的外力直接求出,kN F s 2010251=+⨯=m kN M ⋅-=⨯-⨯⨯-=302101251答案:20 -30例2:某简支梁受荷载后弯矩图如下图,则力P = kN 。

解题分析:方法一:通过A 支座反力计算。

由弯矩图可知)(40↓-=kN F Ay ,又由平衡方程得22120PF Ay +-=,所以得40=P kN方法二:使用叠加法求弯矩的方法。

将120kNm 的弯矩和P 分别作用在梁上得如下弯矩图 所以40602-=-P, 得 40=P kN 。

2 m11 P =10 kNq =5 kN/m 120 kN ·mPB A40 kN ·m 120 kN ·m1 m1 m40 kN ·m120 kN ·m60kN ·m120 kN ·mP/2答案:20基础再练:1.试计算以下各梁指定横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2.某直梁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假如1-1截面左侧弯矩M左=20 kN·m,右侧M右=30 kN·m,则此梁在1-1截面必作用有荷载,其数值为。

直梁弯曲实验报告

直梁弯曲实验报告

直梁弯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直梁弯曲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直梁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规律和力学原理,以及通过实验得到实际模拟值并与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二、实验原理直梁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力学基础结构,其受力性质和变形特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将探究直梁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变形规律,以及根据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出的横向变形量来验证实验模拟值的准确性。

三、实验器材1. 直梁2. 弯曲装置3. 传感器4. 计算机5. 数据采集设备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进行相关设置。

2. 安装传感器并启动数据采集设备。

3. 进行不同力度的弯曲实验,记录传感器输出值。

4. 按照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出横向变形量,并与实验模拟值进行比较。

5. 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和计算模型,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施力情况(N)传感器输出值(N)横向变形量(mm)实验模拟值(mm)1 100 90 0.2 0.252 200 190 0.4 0.453 300 290 0.7 0.754 400 390 0.9 0.955 500 480 1.3 1.42.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出的横向变形量,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模拟值和计算模型的误差在0.1mm以内,说明本实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结论通过直梁弯曲实验,我们得出了直梁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变形规律和力学性质,同时也通过实验得到了实际模拟值并与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七、参考文献1. 材料力学,吴辰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 摩擦学,李辉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梁弯曲的基本概念,掌握梁弯曲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组合变形的特点,学会分析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

3. 让学生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原理,能够判断压杆稳定的条件。

二、教学内容:1. 直梁弯曲的基本概念:梁的截面形状、梁的载荷、梁的弯曲变形。

2. 直梁弯曲的计算方法:弯矩图、弯曲应力、弯曲变形。

3. 组合变形: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4. 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解析法、能量法。

5. 压杆稳定的基本原理:压杆的屈曲、压杆的稳定性条件、压杆稳定性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直梁弯曲、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原理。

2. 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梁的弯曲变形、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直梁弯曲、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原理的讲解。

2. 相关案例图片和数据,用于案例分析。

3. 草稿纸、笔,供学生做笔记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讲解直梁弯曲的基本概念,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梁的截面形状、梁的载荷和梁的弯曲变形。

2. 讲解直梁弯曲的计算方法,包括弯矩图、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让学生掌握计算梁弯曲的方法。

3. 讲解组合变形的特点,包括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使学生了解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

4. 讲解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的求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能量法,让学生学会分析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

5. 讲解压杆稳定的基本原理,包括压杆的屈曲、压杆的稳定性条件和压杆稳定性的判断,让学生掌握判断压杆稳定性的方法。

6.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梁弯曲的基本概念,掌握梁弯曲的弹性理论。

2. 使学生理解组合变形及压杆稳定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梁弯曲的基本概念:直梁、弯曲、剪力、弯矩等。

2. 梁弯曲的弹性理论: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弯曲强度计算等。

3. 组合变形: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4. 压杆稳定的基本原理:压杆稳定条件、压杆失稳现象、压杆稳定计算等。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直梁弯曲、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直梁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基本理论。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利用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4. 安排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计12课时。

2.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3. 教学进程:第1-4课时:直梁弯曲的基本概念及弹性理论。

第5-8课时:组合变形及压杆稳定的基本原理。

第9-12课时:实例分析及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报告应包括问题分析、计算过程和结论。

通过课程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直梁弯曲、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题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PPT课件、动画、图片、案例资料等。

3. 实验设备:力学实验仪、弯曲实验装置、压杆实验装置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在线课程、论坛等。

《直梁弯曲》教学设计

《直梁弯曲》教学设计

《直梁弯曲》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好!本次我教学设计的题目是《直梁弯曲》选自高教出版社(第二版)《机械基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学分析课程分析教材特色: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

它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等多方面内容。

课程地位: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属材料力学内容,材料力学为设计、维护、改造机械设备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与《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圆轴扭转》共同构成了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形式。

因而本节是贯穿本章主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机械专业二年级学生,共16人。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种基本变形及弯矩图的基本画法,对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指尖上的学习。

目标分析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快速准确的绘制弯矩图。

(2)掌握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及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通过强度计算,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反对浪费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满足构件安全性要求,因此将其确立为重点。

难点:快速准确的绘制弯矩图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因此将其确立为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分析确立以下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整堂课我借助信息化手段“做中教,做中学”。

通过数字化平台利用微课、微信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突破难点。

通过视频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带入到工程实际当中,利用图像、动画、问卷星通过任务驱动法、对比归纳法辅以讲练结合法、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系统牢固掌握知识,突破重点。

直梁的弯曲PPT优秀课件

直梁的弯曲PPT优秀课件

RA
1 4
qa
47
②求ABCD点的弯矩
C’ A’
MA 0
MC
RA
a
1 qa2 4
D’ M B RA 2a Pa
1 qa 2a qaa 1 qa2
4
2
B’
MD 0
③在弯矩图上定出A’ C’B’ D’各点,直接画弯矩图
AC、CB段:直线
BD段: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多取几点画之。
④找危险截面B,|Mmax|=1/2qa2
M max
Pab l
若a=b, Mmax=Pl/4
33
例2 已知:l=1m,P1=500N,P2=1000N,P3=300N, a=0.25m,b=0.2m,求: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支座反力
Y 0
RA RB P1 P2 P3 0
M 0
RBl P1a P2l / 2 P3(l b) 0
M
+
0.25qa2
x
--
0.5qa2
M1 0.25qax
M 2 0.75qax qa2
M3
(3a
2
x)2
q
小结:
(1)若梁上某段无均布载荷,则剪力图为水平线,弯矩 图为斜直线;
(2)若梁上某段有均布载荷,则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 图为二次抛物线;
(3)若梁上有集中力,则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有突 变,突变值即为该处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在此处有折角。
(4)若梁上有集中力偶,则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 无变化,而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即为该处集中力偶的力 偶矩;
(5)在剪力Q=0的地方,弯矩取极值。
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回顾与比较
内力

2-4直梁的弯曲

2-4直梁的弯曲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梁的简化
难点
内力计算
教学资源
多媒体、动画、仿真软件、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布置任务
领取任务
5分钟
新知识导学
(收集)资讯
15分钟

辅导、督查
习题
5分钟
提问
计划与评
点评每组成果
评价(项目毕)
10分钟

作业
课余
教学内容
1、任务:
笔记:新知识
2、新知识导学:
直梁弯曲的概念
弯曲变形的实例
梁的定义
平面弯曲的定义
平面弯曲的特点
梁简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作用在梁上载荷的简化
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
3、练:练习册
4、考:作任务
评价方式
类别
指标
分值
得分
基本分
出勤
10
纪律
10
任务进度
40
创新分
合作交流
10
态度(积极)
10
新点子
10
组内成员互评
10
课后作业
习题集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学 设 计1( 教 案 )
课程
机械基础
班级
授课教师
章节内容
直梁的弯曲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直梁的弯曲特点与形式
梁的内力计算
情感
态度
求实科学的学习态度
勇于克难的生活态度
方法
过程
自学能力的提高
合作、探究学习的培养
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氛围一般,同时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应加强提问、督导,增强讲解的通俗性、利用动画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仿真加强重点知识的讲解,利用项目明确目标,把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八章直梁弯曲

第八章直梁弯曲
(1)求出梁的支座反力。 (2)应用截面法求出各集中力及集中力偶作用点处截 面上的弯矩值。
1)用假想的截面在欲求内力处将梁切成左、右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
2)画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对于截面上未知的弯矩假设 为正。
3)建立平衡方程,求解弯矩值。 (3)取X轴平行于梁的轴线,X轴上的横坐标x表示梁 的截面位置;纵坐标Mw表示各截面的弯矩。将各控制点画 在坐标平面上,然后连接各点。
一、纯弯曲变形
1.纯弯曲
纯弯曲——横截面上弯矩为常数且无剪力的弯 曲问题。
纯弯曲
AB段为纯弯曲
2.中性轴与中性层
二、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横截面上各点正应力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 的距离成正比:
max
y ymax
在中性轴处纤维长度不变,此处 不受力,正应力为零。 离中性轴最远处正应力最大。
三、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
Iz
Iy
πD4 64
(1
a4)
(a d ) D
Wz
Wy
Iz D/2
πD3 32
(1 4 )
0.1D3(1 a4 )
(a d ) D
§8-4 梁的抗弯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
危险截面——产生最大正应力的截面。 危险点——最大正应力所在的点。
max
M w max Wz
解题步骤
§8-5 提高抗弯强度的主要措施
一、降低最大弯矩值 二、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三、采用等强度梁
一、降低最大弯矩值
1.合理安排加载点的位置
铣床上铣刀的安装
2.改变加载方式,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应 尽可能把集中力改变为分散力
集中力改变为分散力

第13讲第7章-直梁的弯曲-

第13讲第7章-直梁的弯曲-
第7章 直梁的弯曲
主要内容:
1.直梁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类型及计算简图 3.梁弯曲时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4.梁纯弯曲时的强度条件 5.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梁纯弯曲源自的强度条件1.梁纯弯曲的概念
剪力弯曲 平面弯曲
纯弯曲
剪力FQ≠0 弯矩M ≠ 0
剪力FQ=0 弯矩M ≠ 0
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两端施加等值、反 向的一对力偶。在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而没有剪力,且弯矩为一常数,这种弯曲 为纯弯曲 。
2.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变形特点 :
横向线仍为直线,只是 相对变形前转过了一个 角度,但仍与纵向线正 交。纵向线弯曲成弧线, 且靠近凹边的线缩短了, 靠近凸边的线伸长了, 而位于中间的一条纵向 线既不缩短,也不伸长。
平面假设:梁弯曲变形后,其横截面仍为平面,并垂 直于梁的轴线,只是绕截面上的某轴转动了一个角度。
由平面假设可知,纯弯 曲时梁横截面上只有正 应力而无切应力。由于 梁横截面保持平面,所 以沿横截面高度方向纵 向纤维从缩短到伸长是 线性变化的,因此横截 面上的正应力沿横截面 高度方向也是线性分布 的。以中性轴为界,凹 边是压应力,使梁缩短, 凸边是拉应力,使梁伸 长,横截面上同一高度 各点的正应力相等,距 中性轴最远点有最大拉 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中 性轴上各点正应力为零。
弯矩图的规律
1.梁受集中力或集中力偶作用时,弯矩图 为直线,并且在集中力作用处,弯矩发生转 折;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发生突变,突 变量为集中力偶的大小。
2.梁受到均布载荷作用时,弯矩图为抛物 线,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均布载荷的方向 一致。
3.梁的两端点若无集中力偶作用,则端点 处的弯矩为0;若有集中力偶作用时,则弯 矩为集中力偶的大小。

第9章 直梁的弯曲

第9章 直梁的弯曲
2、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和 M max Pa
max
(-)
FQ 图
-P
3、求 FQ
(+)
M 图
梁上没有均布载荷作用的部分,弯矩图 为倾斜直线,剪力为负时,弯矩图自左 而右向下斜,反之,自左而右向上斜。
FQ
max
M max
P (在BC段的各截面) Pa (在AB段的各截面)
弯曲内力/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 九 章 直 梁 弯 曲 BC段: m=Pa P B a C x
max
(-)
FQ 图
-P
3、求 FQ
(+)
M 图
梁上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图有突变, 突变值即为该处集中力偶的力偶矩。若 力偶为顺时针转向,弯矩图向上突变; 反之,弯矩图向下突变(自左至右)
FQ
max
M max
P (在BC段的各截面) Pa (在AB段的各截面)
第五节.梁弯曲正应力
1、区分剪力弯曲和纯弯曲 第 九 章 直 梁 弯 曲 2、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F
Fb L Fa L
(0<x<a) (a) (0<x<a) (b)
Fb M x x L
CB段: Qx
Fb Fa F L L
(a<x<L) (c) (a<x<L) (d)
Fb Fa L x M x x F x a L L
F
第 九 章 直 梁 弯 曲 a b RB
RA
Fb/L
Fa/L Fab/L
在集中力作用处,弯矩图上在此处出现折角 (即两侧斜率不同)
弯曲内力/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 例3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试列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九 作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出梁的 FQ 和 M 及其所 max max 章 y 直 在截面位置。 解: 梁 取参考坐标系Axy。 m=Pa P 弯 曲 1、列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A x C x B x a AB段: a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案第一章:直梁的弯曲1.1 教学目标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直梁弯曲的弹性理论学习直梁弯曲的计算方法1.2 教学内容直梁弯曲的定义和分类直梁弯曲的受力分析直梁弯曲的弹性理论基础直梁弯曲的计算方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直梁弯曲的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组合变形2.1 教学目标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学习组合变形的应用实例2.2 教学内容组合变形的定义和分类组合变形的受力分析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组合变形的应用实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组合变形的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压杆稳定3.1 教学目标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压杆稳定的计算方法学习压杆稳定的应用实例3.2 教学内容压杆稳定的定义和分类压杆稳定的受力分析压杆稳定的计算方法压杆稳定的应用实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压杆稳定的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直梁、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实际应用学习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4.2 教学内容直梁、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5.1 教学目标展望直梁、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兴趣和热情5.2 教学内容直梁、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介绍激发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兴趣和热情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第六章:梁的扭转6.1 教学目标理解梁扭转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梁扭转的弹性理论学习梁扭转的计算方法6.2 教学内容梁扭转的定义和分类梁扭转的受力分析梁扭转的弹性理论基础梁扭转的计算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梁扭转的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7.1 教学目标理解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学习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应用实例7.2 教学内容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定义和分类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受力分析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应用实例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动画和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现象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压杆稳定的实验研究8.1 教学目标理解压杆稳定的实验研究方法学习压杆稳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掌握压杆稳定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8.2 教学内容压杆稳定的实验研究方法压杆稳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压杆稳定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8.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第九章: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数值分析9.1 教学目标理解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数值分析方法学习使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计算掌握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数值分析结果解释9.2 教学内容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数值分析方法数值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数值分析结果解释9.3 教学方法采用软件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数值分析结果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第十章: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工程应用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了解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工程应用案例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10.2 教学内容直梁、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的工程应用案例介绍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直梁的弯曲1. 直梁弯曲的概念和特点:重点讲解直梁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弯曲行为,如均匀加载、均匀分布加载和集中力加载等。

直梁弯曲教案

直梁弯曲教案

直梁弯曲教案直梁弯曲课题:第一节平面弯曲和梁的形式第二节梁的内力(一):弯矩剪力概念符号[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平面弯曲、剪力和弯矩的概念,熟悉梁的形式,弯矩剪力符号。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剪力和弯矩的概念三、素质目标:概念清晰,认真仔细,灵活应用[教学重点]梁的形式,剪力和弯矩的概念[难点分析]剪力和弯矩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分析]此节内容概念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将概念形象化。

[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举生活及工程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剪力和弯矩及各种梁的认识,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 新课讲解第一节平面弯曲和梁的形式1. 复习扭转变形构件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2. 通过举例,如教室的主梁、次梁,引入本节内容: 一、平面弯曲:1.受力特点:杆件受到通过杆轴线平面内的力偶作用~或受到垂直于杆轴线的横向力作用。

2.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发生平面弯曲。

简单介绍纵向对称平面。

3. 举工程实例:梁4. 梁的形式:矩形、工字形、T形等。

二、梁的形式: ,在学习梁的形式的同时~将几种梁的受力图分析画出,_1.简支梁,图a,,路旁座椅、单杠、双杠等,2.外伸梁,图b,3.悬臂梁,雨棚、阳台,,图c,第二节梁的内力(一) 一、复习截面法:切开~代替~平衡。

二、剪力和弯矩的概念剪力: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V叫剪力弯矩:外力作用平面内的力偶~其力偶矩M叫弯矩。

三、剪力、弯矩正负号的规定:剪力的符号:左上右下为正弯矩的符号:下凸为正~上凸为负,下面受拉上面受压为正~上面受拉下面受压为负,_课题:第二节梁的内力(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计算剪力和弯矩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方法(截面法,规律)三、素质目标:概念清晰,认真仔细,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剪力和弯矩的计算[难点分析]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学生分析]此节内容涉及计算较多,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建议加强练习。

机械设备基础 直梁的弯曲课件

机械设备基础  直梁的弯曲课件

强度条件的验证
强度条件的验证是通过实验和实际运行来检验机械设备是否满足强度条件的一种 方法。
在验证过程中,需要对机械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检测和监测,以确保各部分 材料的应力分布和大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小应变
应变分布规律
在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变从最 大值向最小值逐渐减小,中性轴处为 零,离中性轴越远,应变越大。
在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最小应变 出现在中性轴上,其值为零。
03 直梁弯曲的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的定义
强度条件是指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时 ,各部分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必须在材 料的许用应力范围之内,以保证机械 设备的安全运行。
课程目标
掌握直梁弯曲的基本 原理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思维,为后续 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 打下基础。
了解直梁弯曲在机械 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02 直梁的弯曲原理
直梁的弯曲定义
01
02
03
直梁的弯曲
当直梁受到垂直于其轴线 的力作用时,梁会发生弯 曲变形,轴线将形成一个 拱形。
平面弯曲
最小正应力
在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最小正 应力出现在中性轴上,其值为零。
应力分布规律
在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从最大值向最小值逐渐减小,中性 轴处为零,离中性轴越远,正应力 越大。
直梁弯曲的应变分布
最大应变
在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变 出现在离中性轴最远的点上,其值等 于弯矩除以横截面对中性轴的剪切惯 性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直梁弯曲的刚度条件
刚度条件的定义

第七章 直梁的弯曲

第七章 直梁的弯曲

A1B1 AB A1B1 O1O2 AB O1O2
( y )dq dq y dq

y

...... (1)
(二)物理关系: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在材料的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的规律:
E
Ey

...... (2)
(三)静力学关系: 中性轴Z是通过截面形心且与纵向对称轴垂直,中性层的 曲率为:
d
D
ad
D
I D3 W= (1 a 4 ) 0.1 D3 (1 a 4 ) ymax 32
1 A 1m 1
Q=60kN/m B 2m 180 30 1 2
例1 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
如图所示,试求: (1)1——1截面上1、2两点 的正应力; (2)此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3)全梁的最大正应力;
求应力
bh3 1201803 Iz 1012 5.832105 m 4 12 12
120 y + qL2 8 Mmax
z
Wz I z / 2 6.48104 m3
1 2
M1 y Iz
x
60 60 105 61.7MP a 5.832
M
XA A P1 B P2 C YA YB
梁的计算简图
在计算简图中,通常以梁的轴线表示梁。作用在梁 上的载荷,一般可以简化为三种形式:
1.集中力:
2.集中力偶: 3.分布载荷(均 布载荷)
第二节 梁弯曲时横截面的内力 1. 基本概念
y
aa
A
A
F F
b
b
B
B
1 x
1
1
c
c

三章直梁的弯曲

三章直梁的弯曲

镗刀杆
直梁的弯曲
P
直梁的弯曲
火车轮轴
直梁的弯曲
把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称为
直梁的弯曲
梁 (Beam)
工程中的梁横截面一般都是对称的。
P
P
P
纵向对称面
直梁的弯曲
平面弯曲(Plane bending)
•具有纵向对称面
•外力都作用在此面内(受力特点)
挠曲线
•弯曲变形后轴线变成对称面内的平面曲线(变形特点)
xm A nl
Q M
直梁的弯曲
P
力平衡:Q - P = 0
B
力矩平衡:M + P(l-x) = 0
P 弯矩:M = - P(l-x)
B
(问题:按左半边梁,能算出M吗?)
A QM
直梁的弯曲
例 一简支梁受力如图所示。试求C截面(跨中截面) 上的弯矩。
M1 2qa2 q
M2 2qa2
A
B
C
RA
a
4a
a
则为负。
+M
+M
-M -M
同一位置处左、右侧截面上内力分量必须具有相 同的正负号。
直Hale Waihona Puke 的弯曲弯矩—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弯:M 矩 1RAx1
M 2 R A x 2 P x 2 a
弯矩等于该横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取力矩的代数和。 梁上向上的外力均产生正弯矩;而向下的外力均产生负弯矩。 截面左侧顺时针转向的力偶或截面右侧逆时针转向的力偶取正 值,反之取负值。
梁的类型
简支梁
( Simply Supported Beam )
外伸梁
(Overhanging Beam)

第04周教案 第13-16课时-直梁的弯曲、材料力学其它常用知识简介

第04周教案 第13-16课时-直梁的弯曲、材料力学其它常用知识简介

⒊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 四、梁的弯曲强度计算
教 学 后 记
作 业

6
(第 15、16 讲)
课 日 题 期 1、 知道动荷应力和交变应力。 2、了解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 材料力学其它常用知识简介 授课次数 8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2
教 目
学 标
教 重
学 点
荷应力和交变应力
教 难
学 点
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 破坏特点
小 结
一、组合变形
板 板 书 设 计
二、压杆稳定性知识 三、动荷应力和交变应力概述 ⒈ 动荷应力
9
⒉ 交变应力 ⒊ 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
教 学 后 记
作 业

10
新 课 讲 授

弯矩方程与弯矩图
在一般情况下, 梁横截面上的弯矩是随截面的位 置而变化的。如果沿梁轴方向选取坐标 x 表示横截面 的位置,则梁内各横截面的弯矩都可表示为坐标 x 函 数,即 M = M(x) 该表达式称为弯矩方程。 为了形象地表明弯矩沿梁的轴向变化情况, 可以 用横坐标 x 表示横截面的位置,而以纵坐标表示相应 截面上的弯矩,则可绘出 M = M(x)的图线。该图线 称为弯矩图。 三、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当弯矩 M 不变时,Wz 愈大,σ max 愈小,所以 Wz 是说明梁横截面抵抗弯曲破坏能力的一个几何量。 四、梁的弯曲强度计算 由于忽略了弯曲剪应力的影响,梁的强度条件只 考虑在外力作用下梁内产生的最大正应力,不能超过 材料的弯曲许用应力。即
max
M Wz
[σ ]——弯曲许用应力。
3
⒈ 纯弯曲的概念 当梁的横截面上只受弯矩时,该梁无剪切变形, 只有弯曲变形,这种平面弯曲称为纯弯曲。 ⒉ 横截面上应力分布规律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 取一矩形截面梁, 在梁的侧面划上代表横截面的 边框线的横向直线和代表平行于轴线的纵向纤维的纵 向直线,且中间一条纵向直线与梁的轴线重合。然后 在其对称面内施加力偶,梁发生纯弯曲变形。变形后 横向线仍为直线,且仍与纵向线正交,但发生了相对 转动。纵向线变成了曲线,靠近凹边的线段缩短同时, 除了与轴线相重合的纵向线以外,其余各纵向线都产 生了伸长或缩短,靠近凸的一边是伸长,靠近凹的一 边是缩短。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电子教案机械基础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电子教案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3.5 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课题名称】直梁的弯曲及组合变形与压杆稳定【教材版本】栾学钢主编。

机械基础(多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栾学钢主编。

机械基础(少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熟悉弯曲的概念;了解梁的基本形式;2、理解弯曲内力、应力计算;掌握弯曲强度条件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提高粱抗弯曲强度措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了解弯曲的概念;明确梁的基本形式。

2、熟悉弯曲应力的分析方法;掌握弯曲强度条件的应用。

四、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弯曲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2、认识弯曲强度条件的应用及提高粱弯曲强度措施。

【教学重点】1、弯曲概念、梁的基本形式;2、弯曲强度计算。

【难点分析】弯矩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讨论。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扭转剪应力:实心圆轴空心圆轴 二、 导入新课弯曲变形是工程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变形。

如起重机的横梁、火车车轮轴等[]max n n M W ττ=≤340.2(1)n W D α=-/d D α=330.216n D W D π=≈在载荷作用下都会产生弯曲变形。

1、弯曲的概念(演示工程实例)受力特点: 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在轴线平面内受到力偶;变形特点:梁的轴线由直变弯。

这种变形称为弯曲变形。

凡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构件习惯称为梁。

2、梁的基本形式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梁的两支点间距离称梁跨度。

3、梁的弯曲应力分析凹入一侧纤维缩短,存在压应力;凸出一侧纤维伸长,存在拉应力。

中间一层纤维长度不变称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中性轴z 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授课章节 3 直梁的弯曲
目的要求掌握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重点难点剪力弯矩方程
一、梁的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桥式吊车、卧式容器、受风载荷的塔设备、管道托架的弯曲
1、梁的概念及其特点
把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称为梁。

工程中的梁横截面一般都是对称的。

(矩形、圆环形、工字形、丁字形)受力特点:力偶或垂直于轴线的外力作用在一个通过轴线平面内。

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力偶或横向力)由直线变为曲线。

2、梁的分类
简支梁:
外伸梁(卧式容器)
悬臂梁(承受风载荷的塔)二、梁的内力分析
梁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将产生
内力。

为求出梁横截面1-1上的内
力,采用截面法,在这段上作用的
外力有支座约束反力Q1。

截面上还
应有一个力偶M,以满足平衡方程
∑M=0,该力偶与外力对截面1-1
形心O的力矩相平衡。

举例
引入新课
(约5分钟)
介绍梁的概念及其特点和分类
(10分钟)
对受到外力作用的梁进行内力分析
第7次第1页
1、截面法求内力—剪力Q和弯矩M
剪力—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分力的代数和;
弯矩—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内力Q称为横截面上的剪力。

内力偶M称为横截面上的弯矩。

因此,梁弯
曲时的内力包括剪力Q与弯矩M。

运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图中1-1和2-2截面上
的剪力和弯矩。

(截面法,合力为零,合力偶为零)(剪力方向:左上右下为
正;弯矩方向:左顺右逆为正)
2、梁内力的简便求法——“外力简化法”
剪力与弯矩概

(10分钟)
梁的剪力计算
方法
(10分钟)
1
Q
1
M
A
R
x
1
P
1
a
o
1
1
P
R
Q
A
-
=
)
(
1
1
1
a
x
P
x
R
M
A
-
-
=
B
R
1
Q x
l-
o
x
a-
2
B
R
P
Q-
=
2
1
)
(
)
(
2
2
1
x
a
P
x
l
R
M
B
-
-
-
=
例题:简支梁,求1-1,2-2截面上的内力
(1)求支反力R A 、R B
(2)求内力
练习题:试求1-1,2-2截面的弯曲内力。

3、弯矩方程与弯矩图
(1)剪力方程 Q(x)和弯矩方程 M(x): 描述剪力和弯矩沿梁的轴线变化规律的方程.
步骤:○
1)求支反力 0()0()0y F m A m B ===∑∑∑

2列剪力、弯矩方程 例如在m-m 截面,画出正号内力,列出平衡方程
例题分析
(10分钟)
建立弯矩图的绘制
(10分钟)
0,
A M =∑0
=∑y F 1
A Y Q R P ==-∑10
()
A m M R x P x a ==--∑
(2)剪力图和弯矩图
写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要点:

1分段表示,规则为: 剪力方程:在集中力(包括约束反力)作用点、分布载荷的起点和终点处,要分段表示。

弯矩方程:在集中力(包括约束反力)作用点、集中力偶(包括约束反力偶)作用点、分布载荷的起点和终点处,要分段表示。

(2)区间表示,规则为: 剪力:在集中力作用点要用开区间表示,在分布载荷的起点和终点处要用闭区间表示。

弯矩:在集中力偶作用点要用开区间表示,其它点处要用闭区间表示。

例3-1 简支梁受集度为q 的均布荷载作用,画出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难点
在受力分析
基础上,绘制建立弯矩图。

(1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并完成计算。

ql R R B A 21==222)(2
)(2qx x ql x qx x R x M qx ql qx R x Q A A -=-=-=-=2
max
8
1ql M =
例3-2 简支梁在C 点处受集中荷载P 作用,画出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3-3 简支梁在C 处受一集中力偶mC 的作用,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l
Pb R l
Pa
R A B =
=)
0()()0()(11
1111a x x l Pb
x R x M a x l
Pb
R x Q A A ≤≤==<<=
=)
()()()()
()(22222222l x a A x P x l
Pb
a x P x R x M l x a P l
a P R x Q A A ≤≤--=
--=<<-
=-=
例3-4.外伸梁上均布荷载的集度为q=3kN/m, 集中力偶矩m=3kN.m,画出剪
力图和弯矩图
规律总结:
1、若梁上某段有均布载荷,则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2、若梁上某段有集中力,则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即为该
处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此处有折角。

3、若梁上无均布荷载,剪力图为一平行于x轴水平线。

集中力偶作用处剪
力图无变化,弯矩图出现突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集中力偶的数值。

(20分钟)
规律总结
(5分钟)
课堂教学小结:
1.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

2.从练习题中寻找建立弯矩图的规律,然后从规律中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第7次第6 页
kN
R
kN
R
B
A
5.3
5.
14=
=
=

-
=a
q
R
Q
A
Θ
m
q
R
a A83
.
4
=
=

m
kN
qa
a
R
M
A

=
-
-
=04
.6
2
1
)2
(2
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